加强教研组建设

时间:2019-05-13 08: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教研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教研组建设》。

第一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 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 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PPT 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 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 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

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 18---20)

(PPT 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 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 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 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 29),这样的会中

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 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 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 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 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 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

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 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 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

(PPT 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 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 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 18---20)

(PPT 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 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 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 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 29),这样的会中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 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 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 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 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 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 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三篇: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关于学科组织的建设的实践

一、加强学科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组 学科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学科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学科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学科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学科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学科组。

2、在学科学科组下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学科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学科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学科组长是学科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学科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学科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学科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学科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科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学科组的基本职能

学科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学科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学科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学科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学科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学科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学科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学科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学科组文档建设

建立学科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学科组的管理

1、处理好学科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学科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科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科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学科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学科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科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学科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学科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学科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学科组的管理体制。学科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学科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学科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学科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科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学科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学科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学科组工作制度。比如,学科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学科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学科组,参与教研活动),学科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学科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学科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1)学科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学科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学科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学科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学科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

(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学科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学科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学科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学科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学科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科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学科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学科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学科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学科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具体标准权重

师德建设全组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5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5 在工作上服众学校安排,积极完成集体任务5 遵守学校纪律,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团结5 常规管理学科组工作有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5 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5 组内教师备课认真,能按要求书写备课笔记5 能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4 能定期检查、总结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4 教学水平本学科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5 本组教师能经常开设各类研究课5 本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5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突出5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学科竞赛5 学生考核合格率5 教研成果全组教师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5 全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活动有记录5 学科组有研究课题4 教师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4 师资培训在职研究生进修3 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3 校内外培训3 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改革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我今天的话权做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教!

第四篇:学校教研组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策略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学教研教改的重要阵地和有效组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队伍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面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新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些都迫切要求教研组加强自身建设。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学校教研组在教研文化、人际文化、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师培养、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策略,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研组;建设;策略;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教研课题的基层组织;是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重要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所以,探讨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促进教研组基础组织的发展,有其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那么,应如何进行学校教研组建设呢?

一、以先进理念为引领,营造学术研究之风

心理学家常说“知情意行”知为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教研组建设策略也是这样,研究,并快乐的研究之。教研组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之风。人人是研究之人,事事是研究之事,处处是研究之地。教学中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交流中学中研、研中学,学研相长。古人有天人合一思想,陶行知有教学做合一观念。不仅教师教研合一,而且也要我们的学生学研合一,不仅要提高教师教学的学术含量,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学术水平。营造研究之风需要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新课程强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1]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要有理念引领,还要有标杆、有榜样,有高度、有目标。只有至高,才能望远。以初中语文教研组为例,他们提出并正在实施“高度”推进工程:一是走近名家。每次较大型教研组会都开设一个“走近名家”专题,现已完成陈日亮、王栋生(吴非)、王君、许国申等多位名家专题。二是全组统一自费每人购买一本《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初中语文卷)。三是要求读学科专业核心期刊,每人从中摘选3篇最满意的名家课堂实录,辑录成《名师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辑录》。四是直接采访名家,丰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目前已成功采访台湾著名词作家方文山,全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尔康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之《红楼梦》主讲人张传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等,并直接采访一线名校校长。积极深度教研,快速提升了教师的学术品味,促进了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作为教学改革中最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外国语学校。学校赵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更有条件来积极破解“钱学森之问”。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崇尚自由与独特个性,崇尚实践与创新。

同样,以孔子教育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也有许多到现在闪耀着光辉的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吾师;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这些都对我们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具有很好指导和借鉴作用。

营造研究之风需要激情。有激情才能有思想,教育科研也要满腔热情。要变学校要我做科研、做课题为我要做科研、做课题。做科研能使我进步、教育更有点子、教学更有方法。因此,要人人参与教科研,人人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道,人人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一个想法就记下,能试就试。初中英语组的课后三步反思法:先个人反思,再小组反思,最后综合小组反思形成个人再反思,就是一个有效反思。简言之,每位老师融研究为一种习惯,达到教研合一自我境界。

营造研究之风需要人人参与。“理性、内敛、执着、严谨”是初中数学教研组追求的目标。19位教师有13位担任班主任或年段长,2位中层干部,在教育教学岗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口号是“教研就在身边”“人人参与、个个成才”,他们提出“把题海留给老师,把好题带给学生”,每年暑期加班加点改编符合新课标要求,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数学校本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研风气浓厚,教务处主任周毅老师亲自参加板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获得第一名。他们渗透到细节问题、重点问题的研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能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对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规范的书写”“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已经达成共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作为学校中的基本组织和合作团体,学科教研组要担负起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的任务。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学科教研组的一项重要任务。[2]

教研组要坚定一个理念: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一方面,教师工作是独立的,没人可以替代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相同班级的学生,都必须负起教育和教学的责任,不能够误人子弟。教研组不仅有义务和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也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教困”教师的提高,要创造条件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此,我校各教研组非常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利用“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机会,组织全员教学技能训练和比赛,实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由于重视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全体老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热情高、可塑性强、进步神速,在厦门市的教师技能大赛中取得显著成绩,高中政治教研组教龄只有4年的郭晓静老师和高中数学教研组年轻的黄宁昌老师在最后的总决赛中分别夺得厦门市高中组的第一、二名。

教研组要树立一个目标:让更多的老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研组要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让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要根据组里不同成员的特点和特长,设计发展的方向;要搭建组内教师发展的平台;要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学术领域引领全体老师健康、快速、有序成长。

教研组要确立一个策略:因人而异、差异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帮助他形成自己的名片,树立品牌。有些教师擅长于学科竞赛,有些教师愿意承担教学科研课题,有些专攻课堂教学等等。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提出在“出优秀教师”上扎实推进,立足使高级教师走向学术引领之列;中级教师脱颖而出;二级教师勇于赶超。并协助每位老师确立自己的特色,“或做第一,或做唯一”。组织“五社活动”,在“人尽其才,差异发展”方面很有成效,不仅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同时也发挥了不同类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发展。驰晖话剧社不仅有语文老师还有数学、政治甚至是体育组老师参加,他们组织厦外首届话剧原创大赛、改编了三台经典课本话剧并演出、组织了精品原创校园剧表演。驰墨文创社两年来组织了“驰墨讲坛”8期开讲,文学冬令营,出版了社刊《驰墨轩》三期。驰韵朗读社每两周举办一次朗读者沙龙,进行朗读交流活动,举办吟咏优美的诗歌散文比赛,配合学校的文化节等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厦外之声”十大优秀朗诵明星公开选拔赛。驰邈谜联社组织厦外学子首届谜语、楹联原创大赛,谜联知识讲座,元宵、中秋、新年灯谜会。驰目读书社举行四次“读书.爬山.品茗”读书沙龙活动,定期向师生推荐“新书阅读提示”,为文学社社刊《驰墨轩》中“前沿之声”稿源,推荐高质量的读书心得。

三、以文化建设为核心,营造和谐人际环境

“好苗子必须在好的环境才能成长起来”。教师的成长也是一样,要在好的环境发展。环境的核心就是文化。教研组文化主要体现在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教研组教师是否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关心互助、相互谦让,畅所欲言、共同分享,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等,这就是文化。

在长期共同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乃至他们的共同生活方式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教研组文化。[3]当然,有的教研组文化使人感到很自由、很丰富、很美满。有的教研组文化让人窒息,毫无生气。什么样的教研组文化才是大家所向往的呢?通过与我校教研组长的交流,对教研组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民主、合作、积极、和谐、探索、开拓、创新、奉献。不同的教研组有不同的侧重、特色和选择,数学、物理、化学教研组突出合作、探索、奉献。英语、语文、政治教研组侧重民主、和谐、创新。体育教研组提出积极、创新、奉献。

初中英语教研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确立了“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全面营造“和谐教育”文化氛围。在教研组内,教师不论资历、年龄,各个组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通过汇集每位组员的智慧,形成组内“整体资源共享、个体资源互补”。在教研组外,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接受度,改变传统的输入性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为融入性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初中语文教研组以22位同仁姓名中的一个字,组成了一幅对联:“皓莲启志,远山丽树文继亮;春岚许杨,倩峰林云蕾胜新。”彰显他们的团队和谐文化。寓意:象征着中华文化与民族气节的洁白的莲藕,在润物无声地启迪着华夏儿女的志节,远处秀美的山与柔丽婀娜的树构成一副和谐的自然图景,这里的篇章依然光亮照人;春天朝雾腾挪,应许迷漫着的高大壮硕的杨树,美丽的峰峦白云绕林,这和谐的光景呀,胜过阵阵新雷。

“语文老师不动笔就不是语文老师”、“我们要实现师生共赢”、“我们的课应该是开放的课,要让公开课成为常态化”组长欧阳老师清晰明白的提出了作为语文教师的目标和要求。“每个学期要让每个班级都有一批的孩子获得校级以上的激励,让他们在快乐和实践中成长。”参加旁听的我为之一振。他还倡导和谐风格,会议风格:准时、高效、积极、不点名制;会议原则:如果不能对多数与会老师产生触动,或有所收获,宁愿不开。《教师月刊》2011年第2期关注栏之特别策划----“教研组建设”专题,以《让教研组生活充满文化味》为题,特别推介厦外初中部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经验。

四、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不断提高有效性

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教学的效率,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备课、上课、改作业是教学常规,如何提高有效性?听课、评课、说课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像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一样,课堂教学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灵动的、艺术的、创造的、变化的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开展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深化校本教研,就是以“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为切入口。学校每学期举行全校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大讨论。教研组每学期举行大型全组性有效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聚焦课堂”活动。课后还进行了评课活动,让大家看到课堂教学活动的亮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这样做为什么好,好在哪儿。

为了实现组内共享,许多教研组创建了年级学科文件夹,内设教案、课件、作业、单元复习、单元测试等子目录。由此各年段的资源就可以达到共享,不需再重复做无用功了。

作业的有效布置,也是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教研组原有的校本作业完全改版,提出“两个半”模式:①基础巩固:课本题型和一些基础题,可有4题填空、4题选择、2题解答。②强化训练:从原校本作业中筛选,也可有4题填空、4题选择、2题解答,需精挑细选,有侧重点。③拓展提升(可视具体章节而定有无),1题左右。

同课异构活动,是研课磨课的好形式。许多教研组同课异构形成了常态化、主体化,在求异求同中共同发展。一些教研组还主动与外校同学科教师协作教研,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教研组和美国、法国教师,高中物理教研组和美国、新加坡开展了“三国演义”(三国教师同课异构大教研活动),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和碰撞,给参与的教师引起震动和思考。

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改革实践,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家或教学先进典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现代教学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如早些的问题教学法、发现法、探索法、自学辅导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近期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构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实践的基础和成功与可取之处。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我们既不能照搬,又必须研究与学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就是得法。教学要得法,就要研究各家各派的精华,悟出其中的真谛。精髓领悟了,教法的应用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随心灵的感应而作用。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法亦无法,无法亦有法,酷似此法,又似彼法,有情、有理,有知、有智,有师、有生,一切是那么的交融,一切是那么的妥帖„„。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吗?![4]

五、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打造特色教研组

就像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长一样,教研组也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性的活动和成果。教研组的特色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研组的特色也要结合教师的实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研组的特色表现在教研组建设的方方面面,重点是教研组的文化和精神。比如一个教研组擅长用QQ群开展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备课,家访,建立起工作室或者博客或者开通微博等等,说明该教研组的信息化水平高,这是特色。这就是初中数学组。一个教研组组内许多老师工作生活时时在一起,一起讨论、备课、改作,甚至吃饭、散步、聊天,坦诚相见、和谐共处,说明该教研组的人际交流文化非常和谐,这也是特色。这就是高中生物组。一个教研组人人有事做,积极主动承担课外活动,搭建了许多平台给学生锻炼,学科文化非常丰富,说明该教研组精神风貌好,这是特色。这就是高中英语组和初中语文组。

初中外语组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巾帼队伍,平均年龄28岁,42位教师中女教师40位。她们当中,有特别多的年轻妻子,准妈妈和年轻的妈妈!这是一支精干而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这里藏龙卧虎,有党支部的负责人,处室的主任助理,团委学生会的负责人,年段长,更多的班主任教师。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她们用树的哲学建设着教研组的文化。

他们说:树是真正的哲学家,用整个生命过程实践自己的哲学理念。树哪儿也不去,生在哪儿,就在哪儿。落地生根,一生抓住根下的泥土不放。树用根须把自己和整个大地融为一体,因而拥有了整个大地的全部潜能。树有自己的方向---向上的方向,这是最没有尽头,最没有阻碍的方向。

落地生根--我们都热爱外语教学的事业

根基扎实--我们都掌握外语教学的本领

永远向上--我们都攀登外语教学的高峰

和谐共处--我们都关爱外语教学的伙伴

枝繁叶茂--我们都收获外语教学的成果

充满希望--我们共创造外语教学的明天

富有朝气,生机勃勃,充满文化气息和梦想,这应该是教研组建设精神所在。

学校要营造教研组主动、积极打造特色教研组,让所有教研组根据各组的特点、特色,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新项目、新成就,积极建设特色教研组,从而促进教研组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

[2]周侠.学科教研组的职能及其建设[J].新课程研究.2011.3

[3]李政涛.什么是“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06(7):4-5.[4]吴启建.对化学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3

第五篇:教研组建设汇报材料

加强教研组建设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组(含年级备课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 量,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实际工作中,学校的管理层更多的以教学质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来衡量教研活动的成效、衡量学校管理的成败,忽视了教研组对教 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忽视教研组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教研组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研时空上不能得到保证,教研组形同虚设

由于大多数学校按年级办公,教研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即便是中心教研组集中教研,每次各年段的教师集合时间已占去一大部分的教研时间。其次,教研活动时间有限,教研内容多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实效性不高。

2、教研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教研组虽有工作计划,但缺乏制度的保障,或者缺乏具体落实措施,如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机制,零碎的工作,太多的应急工作,使得很多工作往往直接由学校这一层段组织布置、实施,而教研组形同虚设。

3、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淡薄,参与不到位。

其一,由于学校管理的中心以“质量”为上,教学质量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剑,相当部分教师面对大班化条件下的“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被压得喘不 过气来,自身的专业成长搁置一旁,教研活动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其二,一部分教师没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只是想当然的按照“考什么、教什么”的思 路,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教研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未能真正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与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教研组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无从谈起。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1、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 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首先,选好“家长”。教研组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 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 行。

其次,精心营造“学习之家”。第一,有一个安定的“家”。“研”无定所将大大打击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学校为教研组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避免“游击 战”式的教研活动,给予教研活动在时空上有效的保证。最好是有圆桌型的小会议室,便于教研活动过程的交流和谈论。第二,有自由“阅读角”。学校针对教研组 的特点分别订阅不同级别、类型的教育杂志和刊物,或者教师自己订阅的教育杂志,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成果汇编,都应在教研活动室提 供教师随时查阅和交流,成为教师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源。第三,把教研管理制度上墙。学校的《教研活动管理和评估细则》不应归置于档案盒中,让适合学校 校情、师情的可操作性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和教研评估机制。亮相于教研活动室,时时提醒、督促教师增强教研意识,规范教研行为,逐渐形成在相互追问中进行信 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研讨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 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 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 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开课)节数而听课(开课)的被动情绪和应 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周”,每学期的第三周完成本学期公开课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段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自 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 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 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形成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估办法。如我校《教研活动管理细则》规定: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按照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材料并交流自己近阶段的实验心得(至少一篇)。意在促使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充分地解析教材、利用各种可用资源组织教学,并及时分析教学的收获与不足。教研组根据这一规定,把学习材 料和实验心得纳入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方案,每次材料及时上交得1分,规定时间后交的得0.5分,不交不得分。教研组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写作的平台,也 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同时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写作的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3)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 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 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 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 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其一,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基本的途径,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 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研读系统化地持续开展下去,如何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实现集体 的互动和交流,如何加强专业引领,使教研不至于停留于“低水平重复”而无趣。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学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 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 题。

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 究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 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 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 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 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下载加强教研组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教研组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课题组(主持人:尤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目前教育形......

    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

    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北票市高级中学赵艳香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北票市高级中学赵艳香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改与教研的基础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代......

    教研组建设主要亮点

    教研组建设主要亮点2012年度的数学教研活动即将结束。在这一学年来,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数学课......

    教研组建设(交)

    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主阵地。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激发内部......

    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

    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范文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的有关精神,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

    政治教研组建设总结

    社会、政治教研组建设总结 一、 教研组概况 1.教师现状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社会政治教研组共有6名组员:郑亚春、周立颖、马盛艳、姜海楠、朱敏亚、张杰,平均教龄是8年,其......

    生物教研组建设情况介绍

    生物教研组建设情况介绍 将乐一中 陈木安 教师的专业成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建设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英山实验中学 柯有亮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