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课题组(主持人:尤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目前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学校教育事业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又如何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如何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基层业务组织的教研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传统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常常是通通教学进度,出出单元卷子,讲讲学生中的错误现象等停留在一般的业务通气上面,更有甚者,教研组工作无计划,流于形式,各自为政,过分强调竞争,削弱了合作(即使有合作也是貌合神离);对组织学习听之任之,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忽视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组织的较好的教研组也至多会共同研究一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而对于如何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把握教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的专题研究甚少,目前许多中小学(包括我校)的教研组织,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因此传统的学校教研组虽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鉴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就具有很大的理性价值和实践意义,因为学习型教研组的核心是学习,在教研组的团队性学习过程中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教师心灵的转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学习的动力,并通过改善心智结构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新的思想观念,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并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所以学习型教研组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师生发教育能力和产生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可以说学习型教研组的团队性学习过程就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教育个性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和特色的过程,还是教
师是否具有一种专业追求,一种终身学习、发展、自我更新的品质的实践过程。
二.概念的界定
1.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教研组是指一个能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交流的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教研组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创造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团队。简而言之,学习型教研组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和思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教研组。
2.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把教育岗位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具备强烈的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从容应付各种教学情景的能力,特别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建树或超常能力,从自己的职业成长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源于企业管理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以学习、创新、超越为追求的全新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鉴于这个理论基础,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整个教研组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打造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
2.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阶段层次的需要,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3.校本教研理论表明,教科研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性思维的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新成果的过程。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教师、名教师的重要手段,能使教师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创造出教学奇迹;开展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去观察、思考和学习,进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使教师能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可改进教育方式,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充分可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习型教研组形成机制的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学习型教研组形成的机制;通过对教研科研一体化进程中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方式和实践的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模式,并运用这样一套形成机制和学习方式精心打造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通过开展对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性研究,强化教研组团队性学习,建设一种以学习、合作、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学校教科研文化,这种文化着力于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引领教师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运用反思的方法改进教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建立一支学习型教师团队,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升和发展。
2.主要内容
(1)学习型教研组形成机制的研究(子课题一)
学习型教研组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精心培育和扶植,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如果学习只是一个孤立的项目或任务,而不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追求,教研组也不会开始真正的学习。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研组层面上建立一系列学习机制和学习促进与保证机制等社会化的制度和规范,建立适宜学习、鼓励学习、促进学习的环境。
(2)教研科研一体化进程中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方式和实践的研究(子课题二)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教研组将教研问题课题化研究的过程,各学科教研组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研问题课题化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习为手段,强化教师树立自我反思意识,教育科研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目标。通过教研组学习方式的实践性研究,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学习的模式。
五.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课题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从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中吸取营养,批判地继承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发,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丰富课题研究内容。
(2)行动研究法:课题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问题出发,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与行动相结合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对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改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3)实践反思法:课题通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教学反思对象,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将教研问题课题化,来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并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以某一(些)教研组为研究对象,对这一(些)教研组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这一(些)教研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课题通过对某一(些)教研组或教师个人的教研、科研和教学实践过程,及时做出经验总结,依据教研组(教师个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研究对象:全校各学科教研组
六.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学习型教研组形成机制汇编
3.科研论文集(教师发表或获奖)
4.教研组(教师)的成长案例(个案分析报告)及其成果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和分工:
1.课题由校长亲自主持,担任组长,核心组成员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
室主要成员以及各学科教研组组长组成,以核心组成员为重要研究者,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教科室协调管理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
(1)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
(2)搜集相关理论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3)对课题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制定主课题实施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
(4)组建中心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5)完成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
研究实施在二年时间内完成,其间安排一次中期汇报,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
(1)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和课题活动安排,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
(2)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形成课题研究的会议制度。
(3)全面深入研究,探索校本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机制和学习模式。
(4)发布定期研究成果,设立园区八中校本教研论坛(或百家讲坛)。中期汇报阶段:(2007年10月)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
(1)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
(2)继续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
(3)广泛听取教师、领导、社会知名人士、有关专家学者意见,修正研究方案,调整研究计划,丰富研究成果,完善校本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机制和学习模式。
3.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进行后期总结,作总体评价,为课题鉴定作好准备,具体工作为:
(1)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备查。
(2)做好相关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编汇工作。
(3)申报结题。
第二篇: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策略设计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策略建议
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将“学习、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引领教师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构建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学习关系,将是教研组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学习制度,为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提供服务与支持。
学习型教研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种更好地体现学习型学校的组织表现。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的成长与进步,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一切要从学习开始。只有学习,才能充实组织与个人的内在力量,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与自我价值。
学习型教研组是一种共同学习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必须营造一个人人学习互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就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学习制度,使这种学习得以保证获得支持。教研组学习制度是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首要内容,它不只是一种简单而刚性的条文,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专业引导和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管理服务。这种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约束和规范教研组成员的学习和工作的行为,让大家逐步养成自觉自励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在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中成为教研组活动的一种共同信念,追求一种良好的价值文化。
为什么现在许多的教研组学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没有真正地促进教研组建设,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是,学习制度本身是否合理可行,执行学习制度是否存在着观念问题和作风问题。制度的本身是为了解决行动问题而建立的条文,如果这些条文缺乏明确的指示,超出现实的需要,就难以发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为此,教研组在制定学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制度的引领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着眼于制度的具体落实,决不允许口头上一套,行动上又一套。在开始阶段,还要考虑适度、简易、有序的特点,逐步加大执行的力度,强化制度的意识。
因为学习制度是教研组成员的事情,所以在制定制度的程序上要走民主集中的路线,体现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原则,在协商、理解、开放上实现制度管理人文化。学习制度一般包括学习时间规划、学习内容规定、学习反思规查和学习形式规范等内容,一方面在教研组建设时单独制定以2—3年为一周期的学习制度来强调其重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在每学年教研活动计划中将学习制度渗透和融合进去以明确其组合性和导向性。要把学习制度与读书反思、问题研讨、帮教结对、教学观摩、专家引领等结合起来,在备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始终贯穿学习意识,建立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和教研特色。我们可以在一所或几所学校内同时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比一比哪个教研组的制度落实好,活动成效高,既能抓实常规,又能不断创新。
一个教师如果要想到高山上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更换新鲜的血液,就要让山峰成 1
为自己脚下的书峰。教研组完全有理由让每一个成员去攀登这座山峰,也完全有责任让每一个成员去饱览山峰的美丽。教研组为了让每一个成员获得这样的机会,最好的首要的方法是鼓励每一个成员去读书。读书可以修养身心,可以增长智慧,可以提高能力。教研组读书计划一般采用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平时的教学问题定期开展读书研讨会,边读边教,边教边研,学以致用,集思广益。读书活动要有主题,有系列,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深入到职业生涯的规划之中。一读学科性知识,二读条件性知识,三读社会性知识,既读圣贤名著,也读案例分析,既博览群书,也专攻学业,既追求现实价值及时补充必备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也涵化内在价值完善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人生坐标。当然,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读同伴、读前辈、读生活、读网络等等,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探究、对话交流等等。
有一个道理是明白的,学习永远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虽然学习制度可以对个人施加压力和影响,但是归根结底是通过个人的尝试体验和感悟才能得到收获。说穿了,学习型教研组建设要把学习制度落到了实处才是真正的制度,只有让每一个成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制度文化。
二、集合学习同伴,在敞开自我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成长。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必须融工作与学习于一体,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自觉地对自我的经验和原始的行为进行诊断与省察,在调整、反思自我的过程中寻找差距;另一方面围绕共同的教学问题展开合作研讨和相互评判,在敞开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同伴的支持并和大家一起成长。
教研组是一个集体组织,也是一个可以成为专业学习的共同体,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持和促进这个组织的发育成长。教研组长是这个组织的首席学习者,扮演着学习带头人的角色。他要对教研组的学习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才能唤醒、感召和引领组员开展学习,共同建立一个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当前来说,教研组队伍建设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前提,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研组长必须密切注意和搜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和大家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反思,去教学,去总结,去寻找和集结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和先进教学理念的行为对策,强化动力意识,提高集体效益。
共同学习意味着不是简单的学习相加,也不是纯粹的帮教结对,而是一种坦诚的学习交流和公开的问题研究。这种学习的方式不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来解决问题,而且依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来提升认识。无论是来自组内成员的真知灼见,还是获得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都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伙伴关系。由于知识的激增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使得教师的一生都需要在学习中充实,在学习中前进。教研组既然是一个专业倾向相对集中的地方,就具备了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每一次教研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将不同的教学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进行交流和碰撞,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完成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实现大家共同的进步。平常时候,教研组成员还可以自发形成非组织性质的专业学习组,可以以网络为平台,以案例为载体,打破学科教研组的界限,在校内外形成学习团队
或小组,同读一本书,同研一个专题,在一些教学事件中开展学习研究,建立一种基于共同学习基础上的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培育一种和学科教研组并行学习和补位学习的精神家园。
三、聚焦学习课堂,把教学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教研组在安排开课听课活动时事先没有布置明确的研讨话题,事后也只是七嘴八舌地胡侃一通。这样的开课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过场而已,没有实质性的学习体验。所以,在聚焦学习课堂的时候,更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设计,不仅要进行主题预设,还要实现持续跟进。
如果不能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学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用新观念和新方法来看待和解决新问题和新矛盾。开展教研活动,势必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入手,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来,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特点。近阶段,我们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观摩中,虽然觉得还有许多教学原理和教学行为需要去探讨和质疑,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学生们已经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他们在课堂上自学自练和互学互助,完全担当起了学习者应有的学习角色,在自觉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促进了学习品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现象,是值得大家去深入领会新课程的一个实质性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同学科教研组由初始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文本解读进入到对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研方式的交流与探索之中,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聚焦点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上,教研活动中如何对待公开课和常态课、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如何判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如何实现教学反思和提升等成为一些热门话题。教学实践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素材,教学实践的过程又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使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我们强调要用公开课(包括研究课、展示课)的思想来上好家常课,让每一堂家常课都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反映合适的教学方式;又要用家常课的态度来对待公开课,以常态的形式表现平时的学习所得,展现真实的教学情况,成为反观日常教学的一个窗口。这样,教研活动就可以致力于提升日常的教学水平,倡导一种朴实、自觉、高效的教研意识。要求教师们在听课前明确听课评课的课题和主题,学习和熟悉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思想,在听课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揣摩教学设计意图,一边记录听课内容一边观摩课堂上发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在评课过程中既能畅所欲言,又能有的放矢,既不人云亦云,也不面面俱到,在深刻思考之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思路,解决实际的教学难题。
听课评课是实现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具直接性和体验性的重要途径。怎样进行有效的听课评课,教研组长要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将具体的教学要求化解到平时的听课评课之中。一般来说,要以“以学论教”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来展开听课评课的专题内容,每次活动重点解决一二个中心问题。教研组长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来抓,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一次地
进行探索和完善。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要当好主持人,密切注意大家交流发言的内容,从中提炼出大家的智慧,形成建设性的解决策略,共同作用于具体的教学问题,使听课评课活动收到实效。当评课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尤其要引导大家看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关系,有目的地把教研的重心引向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的学习交流是否充分展开,看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活跃深刻,然后,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达成分析,使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与听课者的教学思考产生共鸣或者争鸣,对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教学把握不同的评价层次,新老有别,互帮互学,共同品出课的味道,延伸课的意义。
没有反思的评课,学习的过程就会走向单一,学习者就会成为书呆子。评课的过程是学习反思的过程,要求自觉梳理教学经验,自觉观照教学理念,自觉省察教学情况,使之成为促进学习改革课堂的一门必修课。一个教师如果在一个组织内经常获得这样的机会,经常反思自己或者他人的教学经验,经常分析自己或者他人的教学遗憾,就能不断充实和更新已有的认识和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走向学习文化,不断追求共同的学习愿景和学习价值。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教研组的学习文化,让大家在这个组织内享受到学习的感动和快乐。
学习与工作是一体的,要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学习。第一步,要从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实在的教学问题入手,鼓励和帮助每一个成员开展自主学习、错位学习和协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自觉的学习思维,搭建初步的学习的平台;第二步,为了巩固个人学习成果,变个人智慧为团队智慧,就要以教研组的共性问题为抓手,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提升团队的学习意识,形成能动的学习合力;第三步,可以总结不同学科教研组的学习经验,一则加强组内深化,二则融通组外特色,让学习成为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和发展的动力,逐步转化为学习型学校建设的重要内涵。
每一个教师要在教研组内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个人的学习发展计划。一般以3-5年为一个目标周期,从合格教师开始,向骨干教师和优秀(专家)教师迈步,每个周期都可以从读书、拜师、交流、研究等方面建立个人学习成长的档案,循环渐进,个性发展,共同进步。
我们的教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适应未来,所以,今天的工作就是为了明天而准备的。要想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学者,就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培养自己不断变革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学习型教研组首先强调学习是生存的第一需要,在学习中才能做好工作,在学习中才能求得进步,在学习中才能创新发展。
基于工作的学习重视在具体的实例中学习与讨论,引导更多人的主动参与,面对面地开展学习交流和分享合作。工作是学习的起点,它帮助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正视现实,在协同作用中转化为团队学习力,并且改善大家的心智模式,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帮助。
学习与研究是一体的,要在学习中研究和在研究中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迅速
提高认识的过程,又是进行问题研究的基础。学习型教研组并不单单强调学习而不注重研究,研究往往从教学故事和教学行为中进行,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悟,使实践智慧得到逐步的彰显和提升。
时下,各级各类的学校都积极申报课题立项,有些课题已深入到理念系统,有些课题成为学校办学的战略依据,这些课题当然要研究,可以澄清思想,寻找方向;但是,我们在教研组内更提倡基于工作问题的研究,开展草根式的研究。现实情境中,要把学习理念转化为行为实践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也不是靠几次教研活动所能改变得了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深入的观察分析来把握问题的实质,以课例研究、案例分析为主要途径,通过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在共同经历中改进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众多优秀教研组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的经验,就是让每一个成员在教学问题中学习与研究,在教学学习与研究中学会教学。
学习是一种文化的积淀,研究是一种思想的深化。行动研究强调,作为行动者必须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重视日常工作的诊断与反思,并且要求行动者主动参与行动的过程,以改进实际工作的效果为主要目标,承担行动的目的与责任,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检验而使行动成为一种相互学习探讨的过程。联邦快递创始人弗莱德·史密斯说过一句话,叫做“行动中思想着”。行动研究就是要求大家无论处在一个怎样的行动阶段,都不能放弃思想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只有敏捷应对,才能快速前进。这样的研究突出了“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转化教学行为——加深教学认识”的轨迹,迫使大家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今天我们读到了什么,今天我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日常学习的分内事,使读书笔记、观察日记、思考随笔和行动反思成为大家的良好的习惯,促进每一个人的专业成长。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是教研行动与文化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倡导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制度,营造一种合作化的学习氛围,打开一种扩展化的学习视野,激励一种目标化的学习追求,创造一种研究化的学习的平台,在教研组内敞开自我,相互尊重,携手进步。这是一种学习文化的价值体现,是一个学习型团队共同的目标方向。好教师是文化熏陶出来的,好的教研组可以让每一个成员自觉认同和维护团队的形象,把积极的价值观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思想和行为之中,促使学习型教研组成为一种现实。
最成功的教研组是有能力比其他教研组学习得更快的教研组,是能够把知识的能量转化成为教学的力量和价值的组织。在不断获取新的信息过程中,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落后的陈旧的教学行为,在新陈代谢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学习文化永远是教研组建设的生命之树,每一个成员都能在这棵树上开出美丽的花朵和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学习型教研组”之我见
“学习型教研组”之我见
(王效凤)
学校教研组一般是由同一学科或同一年级段的多个教师组成的一种组织。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教研组学习不应是教师个体学习的简单相加,而应是一种组织学习。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是具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组织成员,并能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获得富于绩效的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但目前的教研组实践却与组织学习的要求有相当差距。
第一,教研组学习形式多、实效少。学校虽然安排了教研组的正常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安排往往形同虚设。
第二,教研组学习缺乏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在教研组学习中,独立多于合作,甚至出现不正当竞争。
第三,教研组学习绩效差,浪费时间、半途而废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研组学习进行改革和创新!
然而“学习型教研组”的提出,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是现今学习型是最好的指向。它能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创造力,具有积极、合作、自由的学习气氛,能大幅度提高教研绩效的教研共同体;它还可以通过“大家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实现个人及组织的共同抱负。让知识成为个人和组织的连结点,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让个人成长和组织绩效融为一体,让每个成员都有发展、成长、提升的空间。
一般来说,相对于教师的个体学习,教研组学习具有学习形式的合作性、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学习行为的绩效性等特征。在发挥教研组这种组织优势的基础之上,学习型教型组又具有如下特点:
1.教研组拥有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在个体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中所有人都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景象。共同愿景能激发人的归属感,使教研组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是学习型教研组的重要因素。
2.教研组的学习能力强。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教研组成员的整体学习能力必然高于个人学习能力的总和。因为,在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激励下,教师个体容易克服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认知模式,能够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产生超越的学习动力。
3.教研组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的能力。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使组内成员树立整体的思维方式,使之在行动时考虑全局,消除彼此间的分歧,运用系统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就需要教研组有系统思考和应变的能力。
4.教研组工作与活动的绩效大。
学习型教研组能使组织充满活力,使教研组的学习和活动更有成效,它既能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意义深远。
那么创建学习型教研组需要做些什么呢?
1.转变管理方式。
首先,要改变管理方式和观念。明确学校、教研组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采用教师自主管理方式。
2.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要创造出组内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全心奉献、目标一致的共同愿景,离不开教师个人的愿景。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组内同事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并提炼出有利于教研组发展、有利于教师个体成长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共同愿景。
3.强调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团体成员合作交流、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形式。
4.建立健全的教研组学习机制。建立各种合作学习的条件,创建信任和共同理解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构建相应的学习硬件设施等;再次,要避免半途而废现象,讨论问题的时间不足、课题研究经费和研究能力欠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等,易造成教研组学习的半途而废,要注意克服这种现象。
教师必须从行动到情感再到思维,彻底转变封闭的个人意识,建立起开放的、自由的、共长的集体意识。只有这样,学习型教研组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建立起学习型教研组,就可通过合作和相互学习,提出论点,进行反思、探讨、对话、交流、研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研究——反思”中,把学习与研究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将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就能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当教师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看到学习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实现了理想抱负,完成自我超越,学习就会成为其一种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从而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在工作中“活”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因此,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不仅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呼唤,也是学校发展的必要;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每位教师拥有一个共同愿景,同时教师在自身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和成长的道路上又充满了新的阳光。
第四篇:学习型建设
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建设方案 为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在信息万变的社会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的终身学习。提高自身各种素质及创造能力,坚持做好“五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同时做好“五讲”讲传统,讲文明,讲感恩,讲修身,讲法制。
一、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创建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勤于学习、精于学习、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班级”强化团体合作意识,营造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端正、习惯良好、方法得当、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以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班级成员学习品质和群体智力的提升,实现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创建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团
组织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建设,是团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学习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组织要增强学习意识,形成全团重学习,人人讲学习的良好氛围。要创建“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必须坚持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自主管理。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建设是在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基层班级、团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学习型班级、团支部是班级、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本专业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途径;从而为我专业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走入社会后能尽快的适应打下一定的基础做好了准备。
三、建立学习型班级、团支部的条件
(一)克服班级、团支部组织的学习障碍
1、班级、团支部组织者尚未充分认识到班级是学
生成长(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
2、班级组织中的冲突
师生之间、生生间的互相排斥
(二)领导者的作用
1、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能力;
2、创设条件,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
3、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
4、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他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5、能够承认过失与失误;
四、学习型班级、团支部创建活动的本学期具体工作内容
第五篇:学习型先进教研组申报材料
烛光里的事业,奋进中的教务人
——培训中心电大教务组“五好班组”推荐材料
培训中心党总支 2010-6-23
培训中心电视大学教务组先进事迹材料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有序、充实、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回首以往的工作真是感慨万千,在矿业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培训中心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电大教务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成人学历教育,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采用课题牵动策略,使组内的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飞跃,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显著的成绩。
一、踏实的教学常规,促进师生良好素养的形成
大雁电大现有在籍生560人,其中本科193人,专科367人。共65个班级,分三种学习形式:函授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网院教育,其中函授教育共和6个院校联合办学。函授教育专科250人,本科46人。远程开放教育专科95人,本科136人。网院教育专科21人,本科12人。我们教务组为顺利完成这么大量的教学任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注重常规检查,在常规中创新发展。
⑴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的全面检查。每位教师都能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布置科学合理,批改及时认真,尤其是对开放学员的每位学生都配备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员登录电大三级平台情况,帮助他们由传统学习方式向新型的开放型转变,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真正达到为自己学习的目的。⑵坚持抓好听课本、业务学习本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听课在15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20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⑶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月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4)加强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力度。我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论文书籍,把教材研究触角延伸到课外,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确定最好的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时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究透彻,不浪费每一分钟,较好的保证了教学的效率。
2、师徒结队共同发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务组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把有经验的教师与需要发展的教师结成对子,并签订师徒结队协议,提出各自的权责和义务,且纳入绩效考核中,让互助落实在每个行动中。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开放教育的特色,从发展的要求看,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具备在未来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的要点是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了上好一节课,年轻教师都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取经,进步都很快。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并组织评议试卷,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3、强调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的质量
电大教学是以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作业的批改上也采用统批、面批、平台系统自动批改等形势,每位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登录电大三级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助指导、教学质量测查反馈分析和期末质量分析等踏实的教学常规辅导活动。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上采用分层作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突破难关,在招生工作上取得新成绩
当前,电大成人招生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总体生源减少的趋势没有改变。表现为社会各类学校生源争夺激烈,“生源大战”的硝烟已愈演愈烈。2005年以来,我校成人大专除了个别专业尚有少量生源外,其他专业基本处于萎缩停招状态。于是,电视大学把这严峻的招生任务交给了我们电大教务组。针对该项任务,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工作:
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做好招生工作组织领导安排的具体任务。
我们在招生工作中组织严密,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方法,于是我们电大教务组把招生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使招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事都有人承担责任,针对招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
2、整合资源,服务市场,面向需求。
我校明确提出:“整合资源,服务市场,面向需求”的招生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教务组认真调研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时调整新增专业,于是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又向上一级联办学校申请了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与大雁实际更加相关的专业,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近年的招生工作又有了新的起色。
3、立足实际,灵活多变,采取多方位、立体化的招生宣传。招生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我们的了解程度,如学习形式、教学形式、收费情况、教学环境等。因此,加大招生宣传,加深人们对我们的了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是招生工作的关键。我们电大教务组首先在招生宣传中将学校的基本情况、开设专业、教学方法、特色优势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社会,便于人们对比和理性的选择;其次,不断更新宣传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树立学校品牌,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招生宣传模式。
4、完善制度,规范办学。
招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但不是目的。没有生源,办学无从谈起;没有质量,招生也不会持续发展。我们电大教务组作为一线的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源的多少。于是,在校领导完善制度,规范办学的形势下,我们从“他律到自律”,杜绝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从“重招生、轻管理;重经济、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这种思想解放出来,形成了办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在我们电大教务组的共同努力下,电大的招生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有效的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
电大教务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爱学习、爱钻研业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研集体。这里有全培训中心学历和职称较高的骨干教师10余名。教师团结协作,敬业爱岗,服从领导,听从分配,除圆满完成电视大学正常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外,还兼任培训中心网站制作和全中心教师的课件辅导教学的任务。教学实践中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电大学员论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研究性集体,这支队伍工作在学校的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高度评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大兴学教育理论,学新课标之风。大家不定时间的登录中央电大、内蒙电大、大雁电大三级平台进行不定期的教学交流和探讨,使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并且在工作之余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阅读与自己有关的专业书籍,再相互交换,并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介绍给全组。了解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反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该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孙建斌老师的论文曾获得“雁信创新杯”优秀论文一等奖、孔令云教师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岗位练兵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等等。
教师工作是一份烛光里的事业,要想发出光亮就需不断添加蜡油。面对过往,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共同探索,共同成长,搭建出绿色成长的一方天地,构建起优秀的数学教师群体,这仍旧是我们电大教务组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