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中国教育

时间:2019-05-13 08:3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会之中国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会之中国教育》。

第一篇:两会之中国教育

两会之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

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

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

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全国共有中等学校93968所,在校生9415.21万人。中等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

高等教育

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96所(截止2002年6月20日统计),民办普通高等院校72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教职工103万人,在校生413万人(1998年底统计数据)。成人高等院校718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民办成人高等院校4所(截止2001年6月18日统计),教职工20万人。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国家“九五”计划期间,提出了”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继续教育

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全国成人技术培训学校46万所,在校生6293万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280万人;成人初等学校5万所,在校生227万人。

中国教育体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Page 1 of 6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后来,慢慢的这话没人提了。而据我所做的调查,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但是我国的现状却让我心里很难过,现在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他究竟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学生整天就是忙于上课,做作业。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因此,最终我们学生只会随大溜,说什么都相信,不敢独立思考;只会模仿,仿古崇外,不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能读死书,会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不要怪我们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给千方百计的掐掉了。教学的内容到哪都一样,我们的答案到哪也都一样。如果学生想的内容,答的内容有与标准内容答案不一样的,就是错的,就意味着将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教师教的内容,就只能局限与课本之内,考试之内,否则不但白教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并不是教育,而是监狱。思想羁勒在这个监狱里呆久了,就老实了,顺从了。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只要分数高,就一切好说,就是我国教育的灵魂。我认为中国教育体制存在八大弊端:

(一)分数制会降低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当学生得知了考试而必须学会某些知识时或是他们准备学习的某些知识将被记分时,他们很可能就把学习任务视为厌恶。学生可能很关心分数,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高分,但这两种思维方式总是相逆的。一些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分数取向”和“学习取向”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对用分数来衡量学习普遍不感兴趣。

(二)分数制会降低学生能力的发挥。如果允许选择,那么沉湎于高分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可能愿意选择最容易的作业。获得A等级的压力越大,自我激励的倾向性也就越低。

(三)分数制有可能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旦学生因成绩而降低了对正在学习课程的兴趣,那么,容易出现思维肤浅化倾向。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用百分制评

定成绩的学生与只给定性反馈而不给分数的学生相比较,前者的创造性大为逊色。如果学生知道采用分数制,那么,对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任务要求越多,其成绩就越差。只有用评语代替数字分数时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分数制的效果、可靠性或客观性值得怀疑。英语成绩B级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理解程度或是需要什么帮助。教师在记录学生某次考试或作业分数时可能非常仔细,但这并不能改变每个教师所表现出的任意性。长期的研究已经证实,任何规定的作业,经两位同等资格教师之手的批改,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批改给的分数甚至也不同。一句话,分数具有虚假性,它把主观虚假作为客观评价的手段。

(五)分数浪费了大量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把教师用于分数册的时间加起来,然后将其因素计入与学生和家长就分数进行的所有谈话。这些谈话大多是忧虑的。嘀咕和哄骗背后的真正问题在于分数制本身的实施。

(六)分数制助长学生的欺骗行为。教育科研人员指出,越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成绩上,学生就越可能产生欺骗行为,即使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七)分数制破坏了师生间的关系。以分数为中心来管理班级,把学生对自己的赞美之辞怀疑为为了提高分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评判试卷;班级听到的是围绕分数而进行的不足挂齿的争论,教学和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面对此种局面教师也感到厌烦。

(八)分数制破坏了学生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分数制造成的最明显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它人为地限制了尖子学生的人数。无论所有的学生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取得A级。除了其固有的不公正性外,它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人是自己成功的潜在障碍,学生间有效合作是不可能的。当不给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而给其等级时,那种把学校教育变为一种对成功的追求,从而使学生间关系不和的竞争便司空见惯。这便意味着分数不是表明学习情况,而是为了战胜他人。

2102年两会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

焦点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

焦点2:将上幼儿园费用与上大学的费用进行比较,认为上幼儿园费用过高。焦点3: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说是不给考试排名。

12月18日至19日,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务虚会,认真总结2011年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讨论2012年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袁贵仁指出,各司局各直属单位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在全面总结今年工作基础上,对做好明年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谋划。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彼此启发,就深入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各单位进一步开阔思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明年工作的信心,为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袁贵仁强调,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全社会大力支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充满期待,落实纲要工作扎实推进。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认真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

划纲要,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改革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以教育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袁贵仁要求,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一是重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有计划地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全面开展质量监测评估,定期发布质量监测评估报告。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大力宣传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创新成功经验。教育部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带头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能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着力破解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突出重点、找准关键、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机关各司局要把新闻宣传工作、反腐倡廉工作、和谐稳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既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者,也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者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推进者。五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出台前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师生调研,准确把握国情、社情、教情,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六是切实做好维护和谐稳定工作。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关注民生动向,了解基层需求,主动化解矛盾,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中国教育出路

教育多元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

目前教育改革非常艰难有众多的原因,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改革的困难之一,现在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还是集中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科学技术,而不是定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如果教育的目标是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和文明的社会服务,就得让所有的人最大限度地贡献他们的才智,而不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就能达到发展那么简单,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走向何方是值得关注,总之,教育改革也在克服各种问题上不断地完善。

中国的教育还是代表政府价值观的主流教育一统天下,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相对稳定的理念。并根据这个理念,持续实践。而不是今天学习这个概念,明天那个的教育流派,后天又学习莫个模式。或干脆来个“新”字贯在头上。其实,目前的教育理念(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理念)和教育流派只限于学术范围内探讨,或者在学校的围墙内研究和比较,比较教育理论、教育流派、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在学术上争论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通过学术方面的比较,经常发现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并非是教育的方法、手段、技术设备和实践问题,教育的目标、方针、政策受到政治和行政的制约,中国的教育理念很多都是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讲话的解释,或者惯彻教育部制定的政策和目标。由于教育必须跟着形势走,学者研究外国教育必须符合国情,因此很多涉及到而上学的教育理念被否定了,只是拿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安慰某些教育改革者。也有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常常被冒充为先进的教育流派,用来进行商业炒作。任何教育形式如果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甚至,不能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某种文化特征的教育,冲其量都只是教育方法论,而不能称为某种教育的流派,这些教育也只能算是技术主义者的职业培训。

由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端,在教育改革中,针对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过去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造成了今天非改不可的问题,而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非考试本身,而是整个社会体制,生活方式和教育行政政策造成的。长期采用考试这一唯一方式来平估和衡量学生,甚至,社会的物质分配(包括了奖励、上好的学校和分配工作)都依赖考试,于是造成考试成为了物质追求的手段,考试自然而然地成了教育的目标。考试制度的广泛应用致使教育改变了的其实质,教育只为物质生活服务。但是,教育的实质应为追求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途经,教育本应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仅仅是追求物质的经济活动。

很明显地是今天地教育问题已经不是把应试为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那么简单了,更不是摸不到头绪的什么“新教育”。我们对现行教育几乎失去信心,并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把希望寄托在学习外国的教育,普通人也跟着学者们引进和解释外国的教育概念。因此,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实际上是一部教育引进史。于是,中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就有人在国外包装“xxx国的素质教育”,当然,有”洋博士"的推崇,很容易找到市场。中国人在单一化的思维和“教育专家”的影响下,造成的印象是,国外的也有比我们先进的“素质教育”。这跟不久前在中国炒卖的美国深海鱼油一样的道理。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概念去套别人,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别人,所以,当我们在搞革命时,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革命,当我们在搞素质教育时,也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素质教育。最明显的就是习惯性把美国的教育作为参照系来评定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教育体系种好的东西,但是,往往忽略了美国的大环境。美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地方自治意识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在单一价值观社会生活贯的中国人很难理解美国的教育,不但在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是多元化的,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模式,各州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很多教育,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大学、专门教育机构、中学小学、幼儿园,在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放下“主义”,唯心与唯物之争,取消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取消国家政策指导教育方向,不管是“三个面向”或“四个原则”,要造就一个宽容,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和相对对立的教育体制,让教育者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这样教育者才会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灵自由。这个社会才由有个性的和创造性人组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同时多元文化的社会又给多元化的教育提供了文化环境和基础。

如果教育不是仅仅为提高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服务,也应当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文化服务,那么,学校不应是政府的高度统一和教育行政,学术应当从政府行政走向民间独立,学校应当走向社会化和民间化,学校应当是以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形式出现。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古代的哲人和圣贤为了宣扬自己的生活理念、治学理念和治国理念等等,制书立传,开办书院,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最后形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促使了辉煌文化和中华文明,但是这种教育不是国家和政府指导的统一教育,而是宣扬个人的理念和实现个人理想的产物。促使希腊文明的教育也是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那样成立自己的书院,宣扬自己治学和治国理念,对事物、人和宇宙的认识等,最后形成了科学、政治和哲学体系,深远地影响到后人。当教会夺取教育的权利之后,教育就是为神和宗教服务,为神化了的政权服务。政教分离之后,在政治化和军事化的影响下,教育为国家机器服务,在经济和商业主导的当今社会,教育是为商业和技术服务。

由于国家对资源和财富的支配,改变了古代书院式的学校面貌,而给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式”的教育只能产出劳动大军,而不能创造精神财富。工业化式的教育生产可以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满足不了人的个体精神需求,也不符合价值观和社会多元化的历史发展。因为,学校、教会和政府,甚至现代媒体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的日子已经不再,现代人开始寻找自己社会价值、人生信仰和生活理念,现代人也有勇气和行动按照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信仰和生活理念生活,于是他们自己组组织各种社会民间团体,共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会和政府通过学校教育统一化来灌输价值观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了,价值观的形成已经在民间成生,多元化得当价值观念就是在各种社会民间团体里产生,并推动社会往文明的方向前进。

第二篇:师德——中国教育之殇

师德——中国教育之殇

李丹

(广东惠州学院政法系,10思政一班100301116)摘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学校监督不力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低下,屡屡做出失德失范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教师道德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师德建设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努力,更加需要教师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教书育人。

关 键 词:师德,缺失,原因,对策

“学高为范,德高为师”,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所以,从古至今,大家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要求和特殊的期待。然而,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教师的道德水平与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和要求相差甚远的现象,有失师范和师德的行为屡有发生: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范跑跑”事件、安徽省的“杨不管”事件、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以及今年在海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的多起教师性侵、猥亵女童恶性事件等等。这些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违背师德底线、涉嫌违法犯罪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沦丧的大讨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声誉和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师德建设。[4][1][2][3]

一、师德基本概述

1、师德定义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师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萌芽时期是在远古时期,但是那时候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只是由部落的长者言传身教地传授种植、捕鱼、畜牧、狩猎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所以这一时期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的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的师德意识。

真正产生教师这个职业并提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是在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如: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之后,孟子、墨子、荀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进一步发展孔子的师德思想,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到了汉代,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

直至今天,在继承古代优秀传统师德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职业道德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新的阶段,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等等作为师德的发展方向。经过多次的修订,目前我国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守法,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第二,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第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第六,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7][6]

二、师德缺失的原因

1、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师德缺失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不够和个性心理品质低下。在如今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中,对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仅是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更加重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就可以了,跟道德素质没有关系,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没有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一教师必须要具备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把学生培育成为一名优秀的接班人。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世界观、信念、性格特点、意志的坚韧性和自制力等,这些都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整个生活的发展。然而教师性侵和猥亵女童、体罚学生、差别对待优生和差生等这些事件都说明了教师缺乏爱学生的爱人之心,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存在心理问题,教师不仅要承受着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要承受学校升学的压力,迫于这些考虑,往往让教师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的教学活动,这些不道德行为也被教师带进了课堂。

2、学校因素

教师师德的缺失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有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一些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为此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措施,结果造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集中在教学成绩上,从而使教师忽视了师德的问题。其次,学校领导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不够,没有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对一些违纪教师姑息迁就,在教师师德评议上弄虚作假。再次,学校忽视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没有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变化,疏通教师心理障碍,导致一些教师出现了心理扭曲和失衡,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最后,学校在任聘教师时,只注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求职者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仅仅作为参考,存在着“重才轻德”的现象。

3、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膨胀,这些消极思想和不良风气对教师的师德产生了负面效应;社会上贪污受贿、权力至上等不良现象也影响着教师的价值观。例如: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思想冲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市场经济提倡的就是个人本位,价值判断的标准就是物质利益和金钱,致使一些教师出现劳动与金钱挂钩、急功近利的思想,淡化了教师“敬业奉献”的意识。最常见的就是教师从学生身上牟利,在学生辅导材料、作业本、校服等方面“吃回扣”,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声誉。

4、家庭和学生因素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倍受呵护。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娇惯,使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畸形的思想性格。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甚至遭到误解和打击报复。久而久之,有些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部分学生采取了一些与师德规范不相符的态度和做法:对那些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也不能很好配合地学生,以“哄”为主,结果造成学生不能健康地成长。

[8]

三、解决教师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平常我们对学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不只是学生,老师也一样。只有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热爱之情,才能做到无私奉献。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学高为范,德高为师”,因此,要提高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学生的喜爱和领导的重视,增强自信心,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其次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变成教师稳定的职业情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具备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意志,自觉遵守《教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增强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并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铸造良好的师德,用创新的思维和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来教育学生,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2、重视和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和教育学生的各种问题,还要承受来自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各种压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压力,久而久之,教师内心就会承受不住这些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引导,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使教师能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掌握一些减压的方式。一是学校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缓解教师的压力,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畅谈会,让教师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并安排心理咨询师为有困惑的教师进行疏导和调整,为教师提供减压的方法和其他有效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开办各类心理调试辅导课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给教师提供宣泄的空间。二是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方面或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引导教师的思想向新教育理念靠拢,形成良好的师德;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帮助教师以积极健康地心态去工作。

3、提高教师待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教师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的侵蚀,主要是因为教师在物质待遇得不到保障,并且在社会“重权重利”的风气下,教师得不到尊重,没有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解决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待遇,一是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二是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在物质待遇方面主要有: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和建立医疗保健等各项保障制度;在政治待遇方面,政府和学校应重视进行尊师重教的宣传,使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对优秀教师进行必要的表彰,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以表达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坚决制止并依法惩处侵害教师权益、侮辱教师人格的事件,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只有充分肯定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的优越地位,才会激发和保护他们敬业、乐业和爱业的精神,使之认同和遵守该职业所要求具备的职业道德。

4、学校要健全和完善教师选拔机制和监督机制。现在学校对教师人才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程度);二是教师内在品质(能力水平、教学态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比较容易了解到的,但是内在品质方面就不容易了解清楚了,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一定要着重考察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坚决杜绝有才无德的人进入教师队伍。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包括学校内部监督、学生监督、团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对教师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在案,作为师德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应批评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无效者,可以缓聘或解聘职务,甚至取消教师资格。通过严格地选拔教师和对在职教师进行严格监督,杜绝教师失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要解决师德缺失问题,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还要社会各界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教师的心理教育,满足教师的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四、结语

对于师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对它的认识,韩愈的《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的作用做了充分的描述,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师德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学生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师德缺失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师德建设不仅需要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也需要学校和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注释:

[1]腾讯网:《中学教师地震时率先跑出 称绝不会先牺牲自我》

[2]凤凰网:《任学生打架致1人死 “杨不管”被指比“范跑跑”恶劣》。

[5]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0—25页。

[6]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第二》卷一。

[7]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8]腾讯网:《校园回扣之风逐渐蔓延 学生成为老师牟利资源》。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3]张阳.中学教师师德问题及建设对策探究——以重庆主城区中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5).[4]刘胜利,周如冰.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探索[J].产业科技论坛.2013(12).

第三篇:“两会”之心得体会

我看“两会”之心得体会

我国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下今年在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两会”在我们生活中是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他每次的召开,每一条议案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如何让我们国家更加富强、省会更加和谐。“两会的召开紧紧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

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论是总结去年工作,还是布置今年以及“十二五”时期任务,都全面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每年的提案议案都是每次两会的一大重要内容,本次会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2):教育问题(针对去年的校车事故,着重分析了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提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3):大学生就业(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大学生要注意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4):民生问题(人们关注最多的住房问题和物价上涨以及全民医保成了本次会议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问题)。

除此之外,“两会”上还提到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如金晏山委员:为国民“英语减负”;人大代表夏绩恩重提手机通话按秒计费等等。最后还进行了话题讨论: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会关注什么,你会有什么样的提案?对于人大代表提出将法定婚龄降至18的议题,作为在校大学生,你又是怎么看的呢?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有的结合当前国内局势谈经济发展,有的联系自身实际谈教育改革„„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两会”,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以胡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第四篇:两会之食品问题

两会之食品安全问题

继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隆重召开,共有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全国人民的大事,牵动了13亿国人的心。

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们秉持着近几年的贯例,除了讨论经济方面的问题,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他们关注讨论的焦点和话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日三餐是我们谁都无法避免的,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一向是我们最为之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

其实不只是今年,前几年我国也一直在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我国的食品问题依旧屡禁不止,甚至是愈演愈烈,各种食品危机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2012年的“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以及 “地沟油上餐桌”,那段时间对于食物的战战兢兢,我想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前段时间,微博和新闻都在关注上海黄浦江中漂浮近万头死猪事件,松江区大量死鱼事件,南京大量死鸟事件等等,种种悲剧让我们触目惊心。特别是这次清明回家,我的感受就更深刻了,上海爆发了H7N9流感,这种流感病毒在世界上是首次出现,网友笑侃中国为世界医疗做了新的贡献,这真是可笑又可悲的自讽啊。

不过这些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食品忧虑:1万多头死猪漂来,上海不敢吃猪肉了;2万多只活禽遭扑杀,上海又不敢吃鸡鸭了;松江泗泾又爆出大面积死鱼事件,我们又不敢吃鱼肉了。。这么多的肉类危机,令我们不禁想问还有到底中国还有什么肉可吃?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上海如今的确是如此,起码这次回家,在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佳肴不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转变为了凉拌莴笋之类清淡的素菜。来学校之前,妈妈也是谆谆教导,让我在外注意饮食,肉少吃,特别是不要吃禽类,吃素有益健康。

可见禽流感真的是威慑力不小,不过专家称病菌易被杀死,100度高温煮熟了就可放心吃。但老百姓想要的不仅是针对H7N9的烹饪指南,而是长远的、从源头上掌控的食品安全,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声。

第五篇:大学生之与两会

大学生之与两会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两会”每年开,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更多普通的民众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盟更应该去关注、聆听、仔细思考,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一:政治改革

2013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没有政治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进行到底。社会上产生的新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李克强在谈到政改当中指出: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个监督政府。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政治改革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当然也要对我们的政府有信心,多关心国家大事,这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不仅说明我们要有爱国精神,更要求我们对国家负责。

二:反腐倡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

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这句话说明,反腐没有大小之分,无论贪腐数目大小,都要一起打。其实早在党的“十八大”中,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过,反腐工作不抓好,搞不好就会亡党亡国。习总书记这句话同样强调,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狠抓,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反腐的重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现在就要竖立“反腐倡廉”的精神。无论在将来的岗位是否与其相关,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地位。做到为人正直,节约俭朴,公私分明等。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我们以后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三:就业

李克强说,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看到这里,我想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欣喜,大学作为一个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息息相关。我们一直认为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对就业充满忧虑,怎样切实破军大学生就业难题,在此,我也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针对我们大学生个体,我总结出来应该努力做到三点:

第一点是准确定位的问题。谈到定位就不得不说“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成为我们大学生自我检验的模板。所以在此我希望大家认真的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要适时的修改,做到与时同步。大学生在准备找工作

前,一定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准确定位,努力争取!

第二点是信心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都满怀信心认为,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定能在社会上找到施展自己的舞台。可是,当真正面对现实遭遇一次次的碰壁之后,在自信心被消磨殆尽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一切远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就说去年金融危机,温总理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共同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信心。树立信心,坚持信心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败而不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的简历、下次的面试调整好心态,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自己就业能力。

第三点是积极。做事对人积极,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做事态度与性格无关,不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只要做到机会积极争取,对人积极热情就可以了。

这次两会无疑也成为我们大学生学习的例子,从政改到就业,无一不与大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大事是我们该做的,把学习和工作抓好也是该做的,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学习工作踏当中,我们将努力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我相信,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大学生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

四:“三农”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

在此,我们大多数大学生都可能会觉得“三农”问题与我们大学生关系不大,其实三农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也来谈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2)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下载两会之中国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会之中国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汇报——时事政治之两会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隆重召开,共商国是,关注民生,深谋发展。我也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会议......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心得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心得 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心得

    - 思想汇报之两会学习心得 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

    解读两会之三农问题.

    解读“两会”之“三农问题”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出三农问题依然是个严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要首先解决好以下三个 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张建宇2013年3月,举世瞩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于北京,聚集于两会。2013年全国两会,中国布局......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

    思想汇报之两会感想尊敬的党组织: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向往着靠近党组织,并在那时候递交了入党申请,在这期间我很兴奋,因为我想我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党和人民做点实实在在......

    2012两会之点滴感想

    两会的点滴感想 今年两会胜利闭幕了作为共产党员在期间,我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了一些两会的情况,下面谈谈点滴感想。 第一点, 我认为今年之两会, 最大、也是最......

    思想汇报之2011两会学习

    思想汇报之2011年两会学习 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3月3至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