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显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上述理念与《纲要》的要求是一致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理解“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的核心理念,重点要掌握以下几点。
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核心理念的主体是“人人”,即指学习数学课程的所有人,而不是指少数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要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适宜的数学教育,应该是符合数学课程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作好准备的教育。因此,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⑶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今天的数学教育是一个对学生发展全面体现其育人价值的教育,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思想的感悟及经验的积累,不仅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⑷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根本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予以落实。它应达到这样几层基本要求:一是希望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数学教育。二是在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关注与帮助,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特别对于在数学学习方面处于弱势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与辅导。三是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应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特别应改变“仅凭一纸试卷就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四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结果。⑸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主要是指:数学教育要遵从儿童心理发展应有的阶段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数学教育是生动的、蕴涵丰富发展动因的教育;数学教育也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外,更应该重视构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环境。
第二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显然,《标准》所提出的上述理念与“纲要”的要求是一致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愈来愈清楚地表明,其基本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可以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标准》中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思考。首先要看到,这句话的主体是“人人”,即指学习数学课程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指少数人。这是认识其意义的前提。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关于“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个用语,其内涵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应该注意到这句话的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它表明,我们所倡导的数学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学科逻辑自身而在数学育人上所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这也为正确理解“良好的数学教育”提供了应有的视角。(1)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对学生来说适宜的数学教育,应该是符合数学课程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应考来左右数学教学,在课程实践中往往形成一些非良性的数学教学现象。比如:不求数学本质的理解、靠量的堆砌以追求技能强化训练的教学,不问知识的来龙去脉、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追求某种“噱头”去编制偏题、怪题而故弄玄虚的教学,远离数学现实、自我封闭的教学,板着面孔教育人,故意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或敬而远之的教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但不能从正面产生数学教育的价值,反而可能从反面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形成错误的数学观,形成刻板的数学思维方式,产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等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每一个人具有数学启蒙和初步熏陶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而是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条件。可以这样认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就是良好的数学教育。对学生适宜的数学教育,还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作好准备。以课程内容为例,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作出决策,统计图和统计表等统计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很常见。另外,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人们更好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数学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训练思维、增长智力的学科。通过精讲多练、变式训练来传授“双基”,掌握解题技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能获得较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考能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数学教育目标上的一些失衡,如缺乏对数学本质及思想真正有意义的感悟、缺乏对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体验与积累,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我们希望今天的数学教育是一个对学生发展全面体现其育人价值的教育,它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思想的感悟及经验的积累,不仅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3)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最根本的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数学教育的公平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数学教育界所致力追求的目标。例如,1983年在华沙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提出 “大众数学”(mathematics for all)的概念后,所倡导的“为了全体学生的数学”的教育观念对各国数学课程设计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2000年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公平性原则强调:本原则“向当今流行于北美的社会观念——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学好数学提出了挑战”,“公平需要对所有的学生都有高要求并提供均等且优良的机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4页)。对我们而言,从古代提出的“有教无类”到今日之“学有所教”,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似乎从来就是我们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问题的关键是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这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予以落实。在具体教学中,促进公平和关注质量落实到学生身上是紧密关联的。它应达到这样几层基本要求:其一,希望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度似乎更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区分性。而在现实中,这种区分性又被应试而强化了,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中,使某些学生不具有“准入性”的现象还是较普遍存在的,这种状况应该予以改变。其二,在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关注与帮助,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特别对于在数学学习方面处于弱势的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与辅导。其三,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应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特别应改变“仅凭一纸试卷就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其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结果。这里并不是指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绝对一致的水平,而是指经过数学学习每个人都能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其潜能能得到发挥,能获得成长与进步。(4)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应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教育,而应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首先要遵从儿童心理发展应有的阶段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尤其要处理好学生的可接受性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与学段间的衔接及整体贯通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目标达成和中长期目标“渐成”的关系。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是生动的、蕴含丰富发展动因的教育。数学课程的动因,可以来自数学内部(如逻辑关系的引领、数学活动的支撑、数学问题的激活、数学思想的启迪、数学方法的丰富,数学审美的驱动等),也可以来自数学的外部(如现实背景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应用环境的多样性,问题解决的挑战性等),也可以来自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如学习的自主建构,学习中的个性发展需求,学习共同体的交互行为的影响等等),也可以来自教学实施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激趣、设问、反思、质疑、试误、探究、激励等)。数学教育的这些动因需要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核心目标之下,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适时、有机地展现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还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教育。应当指出,这种自我生长性常常不是预设和既定的,而是在数学课程实施的动态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在当前关于课程计划与实施关系的研究中,一种更为主流的观点是: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定的课程计划只是提供了这个创生过程的工具。在这样的理念下,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成为教师、学生共同构建教育经验并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和开发自己课程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外,更应该重视在课堂上构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学习环境。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诚如《标准》所希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即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既要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1)“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得为这种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而它又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应该承认,在传统数学教育及课堂上,数学所显示的严谨的逻辑以及用符号、公式构筑起来的理性威严常常形成一种让人不得不服从的权威性地位,加之考试指挥棒的强化作用,学生往往被过早地卷入应考拿分的轨道而失去了自我个性发展的空间。当今的教育领域在反思之后开始关注课程民主,其在哲学认识论上体现出对人的交互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反对教育中的绝对控制和支配。按这样的观点看数学教育,我们就应该处理好课程中数学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摈弃形形色色的“独白”式的教育而提倡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育,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创造更为民主的课堂环境。(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数学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活生生的生命,它必然要面对个性与差异。尽管“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古训,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很难这样去做。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特有的逻辑序和形式结构所形成的“刚性”要求,常常成为“齐步走”和“一刀切”的最为有力的依据;而学生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带有“童真”的生动的思想或富于个性色彩的“异想天开”在数学的严格性面前(而这种严格性又常常为教师所刻意渲染)总是趋于自我消亡。我们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希望数学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这里也包括数学特长生。我们看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注重数学教育的水平区分性,把义务教育年限分为4个学段,并把课程目标分为10个水平。按其设计,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弹性;韩国实施的第七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实行“差别化的数学课程”,希望通过实施有区别的数学课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本于2002年推出新的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以后虽又经修订,仍始终反映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思想,即提倡个性教育。其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需求,除了在课程类型和设置上有选择性外,数学课程还安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学活动和选择课题,学习的程度要求也要求有弹性,如:补习、补充、发展、深化等,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教学改革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材方面,强调“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发发生与发展”。在评价方面,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凡此种种表明,促使学生富有个性的自主性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事实上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要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这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从呵护、引领到放手、开放,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核心理念
莱西市店埠镇庄头小学
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手册
2014年2月
前 言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自古以来即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因文化而驰名,学校因文化而恒久。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能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
学校文化包含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视觉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理念文化是核心,是学校和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性保证和决定性因素,具有展现学校文化底蕴、办学特点,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育人追求,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功能。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能够很好的塑造师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从而有利地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它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汇聚到同一个方向,提升为学校特有的文化,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理念文化的确立,是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理性折射,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先进的理念文化可以外塑形象,内集人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莱西市店埠镇庄头小学积极实施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在宏观上对学校文化进行全局、长远、科学、有效的规划,坚持‚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建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校园‛的办学宗旨,对学校原有的文化理念进行梳理、整合、提升,形成了富有前瞻性与人文性的文化理念,初步确立了以‚修身 正心 明礼 笃行‛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并以此为基点,依次确立了学校的三风一训、学校精神、学校形象、发展愿景、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德育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为全面打造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核心理念
1.定义: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2.庄头小学核心理念 修身 正心 明礼 笃行
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遵循着这么一条古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学校是育人的圣地,修身,自然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无论师生,当‚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
正心:有两层意思: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2.公正无私之心。正心就是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校管理需要公正无私,教师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心,教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心归向于正。在我校的理念中,正心还包含端正心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明礼:意即讲文明,懂礼仪。‚不学礼,无以立‛。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有‚明礼‛一条。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教师文明的举止言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中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学记》中也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说法。‚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行‛为行为、行动、实践,它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行。‚笃行‛,踏踏实实地行动、实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笃行‛就是专。要求师生必须诚心诚意地将所学知识外化于实实在在的行动,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笃行‛其实是一种治
学的方向和目标。体现着学校强调实践注重‚知行合一‛,倡导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既定理想。
基本理念
一.校训
1.定义:
校训是一所学校经长期积淀而成的学校精神的凝练与概括,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反映了学校的学风、教风、研究作风和工作作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
2.庄头小学校训: 修德敬业 自强自律 修德敬业:
修德:修养德行、行善积德之义。‚修德‛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大精华,语出《周易》‚君子以反身修德‛。‚反身修德‛意即成为君子要反躬自问,修养品德。学校努力构建大德育文化,以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良好校风、学风的氛围营造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致力于学生的灵魂塑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在感悟中塑造人格,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德育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勤思创造的学风。‚修德‛,就是倡导全体师生以体健德馨为目标,进一步修炼身心,砥砺意志,自主向学,拼搏进取,把庄头小学建设成书香四溢,育人有方,境界高远的强势学校。
敬业:‚敬业‛:事业为上 ,事业为先, 事业为尊, 事业为重,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自已的这份教育事业,尊敬自已的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才会引领自已的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学生,学业为上 ,学业为先,学业为尊,学业为重,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自主创新地学习,才会成为一名具有深厚底蕴的人。
二.校风
1.定义: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 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庄头小学校风 崇德 求真 和谐 创新
崇德:出自《论语 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崇德‛的‚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校风把它列于首位,意在告诫师生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崇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崇德‛作为校风,体现以德为首,以德治校,意在提醒每一名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德人。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客观的情况、状态,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真,乃世界之本真、事物发展之规律,为求学执教之发端;唯孜孜求真并遵循人之成长规律、教与学之规律,方能使学者成才、师者成功。
和谐: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是宇宙和万物生存的基础和发展规律,也是做人的原则和人生应当追求的目标。健康和谐,展现人生四味――展现人之韵:气质高雅,风度优雅;展现人之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展现人之实:从小事做起,从身
边事做起;展现人之识:用智慧写就人生。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须由和谐发展的人来建设,而人的和谐发展需要和谐的教育发展观,需要和谐的教育。
‚和谐‛就是领导、老师、学生持同一价值观,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以人为本‛的理念物化为学校用人、育人、留人的重要制度和机制,师生在学校内有较强的安全感,领导为老师、老师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师生能充分找到自我,同事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建立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让师生心存感激并快乐的工作学习着。
创新:创,创始,首创;新,初次出现,更新。‚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创新‚既是学习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要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不断摸索、探求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作为学生要多动手、善思考,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争取有新发现、新见解、新发明、新创造。
创新就是要学会反思,进步不自满,落后不自卑,挫折不自弃,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偏差和错误,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
三.教风
1.定义: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2.庄头小学教风 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
厚德:做人先立德。《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即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胸怀祖国,学人为师,行为世范,德艺双馨,模范遵守社会 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厚德‛指‚重视德育‛。教师要坚持将德育 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 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博学:既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为人师的本质要求。
博学不仅是指要学习书本知识,注重课堂教育,而且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追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是说,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学问进步的不二之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客观世界是无限复杂和永恒发展的,尤其是在知识生产、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现时代,若不甘落伍,不想被时代边缘化,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学校应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养成不耻下问、求知不倦、人人向学的良好学风,这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敬业:事业为上 ,事业为先, 事业为尊, 事业为重,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自已的这份教育事业,尊敬自已的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才会引领自已的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
爱生:教师的责任心首要表现就是要有一颗爱生的心,爱生是教师的伟大情怀,爱心是育人的支点。学生只有得到了关爱、尊重和理解,才能学会自尊、自重和自信。爱生如爱子,则必会倾其所有以增其智,掘其能,使之成才。只有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快乐。教师应该感谢和热爱学生,正是他们的天真和幼稚,显示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需要;正是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显示了教师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四.学风
1.定义: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
2.庄头小学学风 乐学善学 合作进取
乐学:即以学为乐,寓学于乐。源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蕴教师善学乐教,寓教于乐;学生善学乐学,乐中启智。‚乐学‛,既意味着宽阔的心胸,达观的态度,也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境界: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生活。同时也因学习、工作而更加快乐。
我们引‚乐学‛二字,旨在希望全体师生乐于学习,全体师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共同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通向智慧的快乐的人生旅途。
时代在在进步,科技在在发展,课程在不断深入,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乐于学习就是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同时,社会的竞争很大,往往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乐学‛还意味着合作,早合作中共同体会‚学‛的快乐。
善学:语出《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孔颖达注疏:‚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明方孝孺《见山堂记》:‚知周乎物而不劳,才裕於用而无穷,斯为善学者矣。‛ ‚善‛,擅长,善于,‚学‛,学习。善学含义为善于学习,表现在努力掌握最佳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善学,首先要树立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理念。善学的基础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善学的主体是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目标是遵循思维认识科学的规律性,找到切合个性高效的学习方法。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标准。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的知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依据科学的学习计划,自觉自主地推进学习,使学习循序渐进向知识座标的精深和向广博的方向前进,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学就是要教育学生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会学‛、‚乐学‛、‚学会‛
合作进取:
合作:意思是共同配合,做好事情。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就踏上了合作的征程,他们一同狩猎,一同劳动。当今社会,合作更是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没有合作,就没有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缺少合作,就没有人生的前进和辉煌。合作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在合作中,汲取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实现互利双赢。‚一花独 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竞争更需要合作,有集体的 力量,竞争者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凝聚产生力量,合作促进共赢,‚合作‛体现的是庄头小学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干群之间、家校之间的勤合作、善沟通、乐交流、多理解、广包容,相互支持、协同合作、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之风。
进取: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竞争的需要。进取有利于个人成才和事业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健康并保持旺盛的精力。因此,师生要以进取为乐,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向坚定的目标不断进取,勇于开拓、追求强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匀速、步步前进,在稳步发展中追求质的飞跃。
当今社会,合作进取已成为谋求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流趋势,在合作中发展,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实现人生理想与生存价值,既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合作进取作为校风,体现了学校内外和谐、共同发展的大气象。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博采众长,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长补短、团结互助。
五.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下来、为师生认同和信守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对学校全体成员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2.庄头小学的学校精神: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内强素质:素质既指教师队伍素质,也包含学生综合素质,更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整体素质。现代化学校建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教师队伍,并使
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化学校更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体制。
外树形象:就是要对外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打造品牌学校。学校一方面加强管理,依法执教,从严治教,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校,另一方面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争取社区支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六.学校形象
1.定义:学校形象定位就是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了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进行规划和实施办学活动。
2.庄头小学的学校形象: 教师成功的摇篮 学生成长的乐园
名校靠名师支撑,学生靠名师培育。一所学校里最为关键、最具决定因素的就是教师。教师成长是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就是要为教师成功助力,帮助和督促教师学习、反思、成长,培养名师,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庄头小学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制度措施,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先进的教育理念,独树一帜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了庄头小学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健康、愉悦、幸福,让学校成为孩子愉快学习、快乐成长、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乐园,这是庄头小学全体教师共同的理想。庄头小学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实现未来理想的起点,孩子们明天的幸福从今天开始!
七.发展愿景
1.定义: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2.庄头小学的发展愿景:
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摆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由抓人的成长与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关系,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和新世纪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人文校园:学校发展要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树立‚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这样一种理念,只有如此学校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得到确立。人文校园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并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学校文化特色。
和谐校园: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就教育本质来看,和谐教育是一种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因而,必须从观念上完成从‚孩子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孩子‛的转变,着眼于儿童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
有特色:
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内涵。提高育人的质量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特色学校显示着特有的光环,蕴含着不尽的能量。素质教育是肥沃的土壤,特色学校是艳丽的花朵;素质教育是时代本源,特色学校是具体体现。学校将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成才。
高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高质量的学校会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落实课改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关注教师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
以人为本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有特色、高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八.办学宗旨
1.定义:办学宗旨是学校的办学主张、办学使命,是学校一切办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2.庄头小学的办学宗旨:
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建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校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小学阶段是为人生奠基的重要时期。教师发展意味着学校的发展。庄头小学坚持以人为本,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实现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努力打造和谐校园。
学校为教师打造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学习进修,创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条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培养名师。进一步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仪等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快乐教学和教师幸福课活动,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教师的额外压力,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九.培养目标
1.定义:培养目标是学校所肩负的育人使命,体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庄头小学的培养目标:
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身心和谐、学创俱能、全面发展、特长明显习惯良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善,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伴随我们有个美丽、完美的人生。
兴趣广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人格健全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尊、自爱、自强、勤奋、谦虚、平凡意识是保障个性发展和独善其身的个性品格。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乐于助人等是个体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品格。学校教育应把握学生心灵的本质,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实施丰富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基础扎实
小学教育应以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以道德规范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实践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力在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做事、学会学习、学习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身心和谐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学校应妥善运用健康文化陶冶学生,探索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
学创俱能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硕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创新,但创新却始终离不开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学创俱能,才能使智力得到升华,使个体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发展就是使人的心力、智力、体力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自由地发展,就是要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本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性突出
从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到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直在强
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目的就是从个性特长培养的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天赋等,因势利导地加以控制,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
十.办学特色
1.定义:学校特色是学校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2.庄头小学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规范言行,扎实推进习惯养成教育; 美文润心,墨香养性,打造书声墨香幸福校园。以德育人,规范言行,扎实推进习惯养成教育:
以德育人是学校育人理念的核心,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在品质,其外在表现就是文明、规范、得体的言行。习惯养成教育可以看做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铸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石。它起于细微,却见于明著,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庄头小学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常规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同时进一步修订《庄头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庄头小学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等,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利用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等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美文润心,墨香养性,打造书声墨香幸福校园。
经典美文‚润物无声‛,可以悄无声息地滋润心灵;挥毫泼墨,书写的是文字,滋养的是心性。庄头小学精选经典美文,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同时感悟人生真谛,为美好人生奠基;狠抓学生汉字书写,引领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墨香溢校园,挥毫写人生。近年来更与莱西硬笔书法协会建立联谊关系,下大气力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读好书,写好字,悟人生,修身养性,助力养成教育。
十一.德育理念
1.定义:德育理念是学校开展实施德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学校以此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
2.庄头小学的德育理念: 读书知礼明理,习惯成就人生 读书知礼明理:
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知礼明理。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一本好书,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能给你指明生活的方向。借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随笔录.论读书》中的话即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习惯成就人生:
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庄头小学从细微处入手,从细节抓起,根据学生补不同年龄段,确立不同的习惯养成目标,并从学习、文明礼仪等几个方面进行细化,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在日常行为的点滴之中引导受学生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道德品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治校策略
1.定义:治校策略是指学校管理者在用人方法、干部考核、教师管理、学生培养及其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
2.庄头小学的治校策略:
求真务实 科学民主 公正严明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真‛‚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同样要求真务实。学校是教育人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师管理要‚真‛,要‚实‛,抓教育教学质量更要真抓实干。
科学民主
学校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把现代管理科学、运用到学校管理运动中,力求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积极
发挥民主的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的理顺融洽校群关系,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正严明
公正是学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学生评价要公正,教师考核要公正,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刹歪风,树正气,才会在学校里形成既团结合作,又合理竞争的良好局面。严明是治校的有效策略之一。治校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的执行就必须严明,既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又要公开透明,这样才能正人心,顺人心,服人心。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要有创新精神,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有处于时代前列的先进教育理念。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与时代同步的学校管理体系。
十三.管理理念
1.定义: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思想。2.庄头小学的管理理念:
制度规范言行 目标激励进取 自警自律自重 制度规范言行
制度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中实践规律及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主要在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作为学校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识别系统‛。庄头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健全了有关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为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全体师生言行举止有规可循,有律可依。学校在学生评价、教师考核中有了可靠的依据,可以提供最公正、最客观的评价和考核结果,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目标激励进取
目标是个体行动的动力之源。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人都必须有一个目标,然循目标而行,才会有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个体很容易对现状妥协。基于此,庄头小学通过制定各种目标,以目标驱动实现了师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通过自我目标规划,实现学习的突飞猛进;教师通过目标的制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职业价值;管理者通过目标的制度,实现良好的
管理效果。正是因为有了目标,师生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全校上下积极进取,促进学校工作不断进步。
自警自律自重
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主张‚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去除管理并非不要管理,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让员工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管理制度不会成为员工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而是最终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自警即自己警示自己,做到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在学校里就是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戒备、自我警觉和自敲警钟,随时随地的省察自己的言行,所谓‚三省吾身‛。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法执教。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自重是指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为人师者都能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以及这两种角色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且自我看重,自我器重,自我尊重,做一个智慧而美丽的人。
庄头小学在学校管理方面提出的‚自警自律自重‛就是要实现教师的自主管理,使遵规守纪成为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去除管理‛。
十四.人才理念
1.定义:即学校的用人观念、用人思想。它包含‚充分尊重人才,广泛发掘人才,精心培育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四方面的内容。
2.庄头小学的人才理念: 惟贤惟德 量才适用 惟贤惟德:
贤,意即有才能;德,意即品质优秀。惟贤惟德体现了庄头小学选用人才的观念和标准,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在选拔和任用人才及教师培训中均德才并重,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量才适用
也即‚人事相宜,人岗匹配‛。实践中,坚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原则,不断挖掘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使人的最大优势与相关岗位相匹配,让人 的优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出高价值。庄头小学在教师岗位任用上,既尊重教师个人意愿,又坚持‚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优点和潜力,实现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共同发展。
十五.服务理念
1.定义:服务理念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领导)必须遵循的治校理念之一,是指用什么样的服务意识进行教学与管理,以达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服务宗旨。
2.庄头小学的服务理念: 细心关爱学生 真诚沟通家长 细心关爱学生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法宝。细心关爱学生就是要从细微处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用细心和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
真诚沟通家长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重要保障,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诚沟通家长就是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共同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教师要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同心同德完成教育学生的使命。
第四篇: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核心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一】文化的传播者; 【二】潜能的开发者; 【三】学习的促进者; 【四】发展的伴随者; 【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二】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三】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 【一】潜能开发观; 【二】问题探究观; 【三】学生主体观; 【四】行为实践观; 【五】个性差异观; 【六】师生合作观; 【七】生命发展观; 【八】评价过程观。
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一】激发导入,自学探究;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四】激励评价,引伸探究。
十、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应激”的创造素质,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教师“动”起来。【二】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十二、怎样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1)目标弹性化;(2)辅导层次化;(3)合作层次化。【二】开发气质差异,采取异质异教。【三】尊重兴趣差异,鼓励自选学法。【四】、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1)多向评价;(2)多层展示。
十三、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
十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十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2)创设“激发矛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提问题。【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六、怎样让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一】精心设计,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1)营造特定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究;(3)提供探究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探究。【二】铺路搭桥,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1)问题要有探究性;(2)讨论要有针对性;(3)练习要有实践性。【三】留足空间,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1)少“占”多“让”;(2)少“扶”多“放”。
十七、怎样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三】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大洋农业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使命
面向政企单位,服务贵港地区,回报企业股东,成就公司员工
使命是公司开展全部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因和终极责任的集中反映。公司致力为贵港地区服务行业贡献力量,为最广大政企单位客户提供优质后勤保障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一流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搭建事业发展平台,着力实现与国家、社会、客户、股东以及员工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相处、繁荣共进。
愿景
建设功能完善管理系统化的服务型企业
愿景是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全体大洋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广大员工愿意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公司追求功能完善的业务格局,卓越持续的经营业绩,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控能力;追求业务协调发展,主要业务稳居贵港市场主流地位,核心经营指标位居同行前茅;追求员工队伍人才济济、团结进取、精英辈出、团结和睦,产品品牌传播深远、客户信赖、倍受推崇,企业形象卓然出众、社会认可、受人尊敬。
核心价值观
诚信立业,稳健发展
核心价值观是公司指导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导向。“诚信立业”是大洋农业的发展之基,全行员工要坦诚做事、真诚待人、信誉至上、诚实守信;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农业事业。“稳健发展”是大洋农业的发展之法,公司上下要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严谨务实、精细管理、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结构的关系,努力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有效匹配,走持续稳健的发展之路。
经营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
市场是经营的基石,客户是经营的对象,效益是经营的目标。公司全面树立市场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方针,有效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全面树立客户至上服务理念,坚持面向客户、贴近客户、心系客户,最大限度满足并引领客户需求;全面树立效益至上考核导向,1 倡导符合风险控制、提升客户价值的科学效益观,实现业务经营活动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使命
面向政企单位,服务贵港地区,回报企业股东,成就公司员工
企业愿景
建设功能完善管理系统化的服务型企业
企业核心价值观
诚信立业,稳健发展
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1)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2)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3)服务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4)风险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5)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管理理念
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
公司坚持“细节、合规、责任”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细节体现员工素质,细节代表大洋农业的管理水平。合规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提升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是价值创造的基本前提。责任心是有效工作的基本保证,是优秀员工的必备精神品质,大洋农业事业离不开有责任感的员工。
服务理念
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公司倡导用心服务,不断提升客户的认知度、认同感和美誉度。要求做到:文明待客,真诚友善,服务热情始终如一;优质高效,标准规范,服务质量始终如一;亲敬客户,助力发展,和谐共赢始终如一。
风险理念
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包括政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在内的一系列规定。有规必行,违规必究。安全既是大洋农业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效益创造的本源。要求全体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坚持“两手抓”,在努力拓展业务的同时,切实减少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损失,实现风险最小化。
人才理念
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德才兼备是公司选人的首要标准,既重德又重才;坚持以德为先,德为导向,才为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由德来统帅。尚贤用能是公司用人的基本条件,充分体现员工个体生产力第一的价值标准,建立绩效为先的员工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思进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树立以绩效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考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