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时间:2019-05-13 08: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第一篇: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洋口小学何丽芬 这几天,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一部教育题材的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我觉得触动很大,记录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现在教育的问题,也唤醒了人们对现在教育的思考。总得来说,该纪录片敢于面对问题,敢于实事求是去找问题,敢于对如何解决问题去思考的做法,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特别喜欢这一记录片。

在看的时候,我不禁在想作为一名教师怎么去做出些改变?怎么去实践一些今天看来还是教育理想的东西?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能改变社会、改变家庭、改变人的命运吗?教育能改变在自己,走出困境吗?教育如果不改变行吗?„„

本片中第一集《起跑线上》与第六集《大学危机》折射出中国现状教育的矛盾。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流行着“抢跑”、“揠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现象,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们苦不堪言,严重被缩短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孩子们的幼儿班,小学、中学似乎都成了高考的“预备班”,最终的目标是考取梦寐以求的大学。可在所谓理想的大学校园内,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滞后,培养模式的单一,教师忙于论文,疏于教学,学生普遍感到迷茫,缺乏独立的思考与能力,让中国公众对大学教育的失望情绪日趋严重。就业难,扎堆考公务员,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的脱节等现象将大学教育的弊端暴露无遗。高等教育大众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校园,而从中走出的“合格的公民”却越来越少。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根本性的教育常识问题,站在教育未来十年的起跑线上,我们是否清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否清楚教育最终为谁服务?该纪录片中一位芬兰国家教育顾问认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为好公民的,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要比具体知识的引导更重要。”教育其实没有终点,教育是为人成长做准备的,它的目的是让一个自然人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育首先要改变自己,要去除自身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在未来世界,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

该纪录片还从《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再度出发》等专题分别从学习模式、教育资源分配、高考制度等不同层面剖析和回应了当下公众关注的教育话题。我想,站在理想与现实的“起跑线上”,需要“再度出发”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承载着教育使命的人民教师。让我们一起加油!坚定对中国教育的信心,重新确定中国教育的坐标。

本人还从中摘录这样几句话与大家一起分享:

除了教育,没有什么能改变未来。

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不是某一阶段。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旅途。

教育,难道只能把好学生教好?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第二篇: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中国教育再度出发

-----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陈名剑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09数本4班 2009224406)

在《基础教育学教程》的课堂中,教育学老师推荐我们观看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推出播放的六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这部纪录片是以当今我国教育体制下存在的教育问题为题材,以专业、客观的角度直击教育焦点问题,反观如今教育界和全社会面对的教育现实问题,更唤醒人们乃至全民族对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及反思。为什么中国教育的变革如此艰难,在风起涌动的世界改革浪潮中,中国的教育能改变吗?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应当着力去贯彻和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同时更要将我国的教育的制度深刻化、法律化,让我国的教育改革从高层面地回归到教育本原,杜绝一切形式化的“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让中国的教育再度出发,成为民族振兴的基石。

第一集《起跑线上》。

有那么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家长们,然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地区经济条件差异等等这些因素使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教育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方面,高昂的大学学费更使很多家庭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不断传来了相当数量的应届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的消极消息,使得我国教育推上了改革的风头浪尖,甚至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是当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家长也正忙于“抢跑”、“择校”等等的“揠苗助长”式教育,寄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确,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贫困地区教育差异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家长们希望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无可厚非,但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好孩子、好学生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结果吗?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也并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并没有解答出“钱学森之问”。而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一问:“教育难道只能把好学生教好吗?”更是让我们震撼于当今我国教育的目的,值得每位家长去反思与思考。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走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前途的教育之路,但是我们需要自问,这真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对比日本式教育和汲取日本应试教育的改革经验,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使得中国的起跑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让孩子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才能,创造性地发展。

第二集《学习革命》。

学习的革命看似是一句颇负震撼力的口号,然而这样一场革命能成功吗? 美国一部《两百万分钟》的教育记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比了中美印三国的教育,也让我们警醒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消极层面,我认为,学习的革命,就是教育方法的改变,是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虽然基础知识或多或少需要灌输,但“灌输”绝不应该作为教育学生的唯一途径。借鉴美国式创新教育,学习芬兰等国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尝试去改变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创新之路,但是绝不应该将他国的教育模式全盘复制,正如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即使如今它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教育模式,但是学习的革命不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是尝试的吗?这样的改革是需要一辈甚至是几辈人的共同努力。不管怎么说,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终究是个例,但是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育模式值得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学习,也将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集《公平之惑》。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贫富地区教育状况差异大,这些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众多地方政府,做不到让每位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地方政府开脱的借口,就我观点,如今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相对比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客观条件下,孩子们的教育就耽误在这杆不公平的天平上。那么关于平衡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使得发展教育成为各地方政府重视的方面,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与支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也将是我国对于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一个切实关键点。对于贫困家庭上学难、农民工子女读书难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通过两方面的良好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相互推诿,耍太极的态度,要切实将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详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视为工作问题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不应该出现公平之惑。

第四集《高考变局》。

在中国,对于绝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高考无疑将是他们必经过程,那么,在如今我国社会的转型及发展期,又重新出现了种种关于废除高考的声音,宁波大学的一位教授就提出要废除高考,甚至抛出高考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论断。而另一方面,又有其他的教授和学者纷纷支持高考,但是需要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就我观点,我是不赞同废除高考的,正如片中学者们提到的论点,也许对于大城市的孩子们来说,高考的改革似乎没有太多的变故,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高考无疑是一条比较光明的道路,这也就注定了高考的改革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将指明了我们的改革将不会是彻底的颠覆而是一种从怎么考的模式转变为考什么的模式,那么,高考的改革又会何去何从?我们固然没能下得了论断,但是不管怎么说,高考的改革步伐是不能停止的,也将会是不断进步的,就我个人观点,我们应该将现行的高考改革确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为核心进行制度上深层次的改变,这也将是我国进行改革的衡量标准,社会需要精英,祖国需要人才,那么我们的高考就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去培养这类的人才,更是为了我国的未来,培养出钱学森先生所希望的杰出人才。

第五集《大学危机》。

如今我国的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原,一方面是大肆扩招,争抢生源,另一方面,各院校风风火火地进行基础建设,大兴土木。然而这些都不应该是大学重视的项目,不应该成为个高等院校拼杀的舞台,我们需要明确,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引用到梅贻琦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认为,这句话就应该是我国对于未来高等院校改革的目标与标准,使得高等教育改革回到应有的航向,千年前的《大学》的论点就曾道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纵使此大学非彼大学,但是它深刻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的,更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改革的航向灯塔。

结束篇《再度出发》。结束语:再度出发!

我国当今的教育,确确实实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危机,而中国的教育更是被这些危机推到了风头浪尖,甚至是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地步,正是

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正在改变和即将改变的教育承载着全中国人民对祖国未来的希望,那么对于作为中国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历史交与自己的重大使命与肩负的历史责任。无论是对于学生、教师还是全民族,再度出发的中国教育将是利于千秋万代中国人的伟大事件,更是中国掀开教育新篇章的重大历史时刻。

第三篇:观《教育能改变吗》心得体会

观《教育能改变吗》心得体会

作为暑期教师培训的重点课题之一,我认真观看了专题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现状很清楚,看了此专题片,感同身受,忧虑重重。

在片中深刻鲜明地呈现了糟糕的教育现状,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由原先的单肩包变为双肩书包,直至现在的拉杆书包,一个个上学的学生整得像空姐似的,既令人感到别扭又让人觉得悲哀;家长的浮躁心理愈演愈烈,由起初的疯狂购买复习资料到逼学生上加强提高班,直至现在的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特长培训,理由冠冕堂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凸显无遗,城乡学生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由于户籍等因素被挡在高考门槛的不在少数„„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像一句魔咒已经深入人心,家长们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进好的学校,他们的想法就如片中学者所说的“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学,上好小学就要上好幼儿园”,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已经落到了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已经是小学的提前班了,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要求会认字写字,会加减,甚至还要会乘除,这种教育是拔苗助长式的,它已经超出了幼儿的接受程度。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成人们的攀比心理也被带到了幼儿身上,他们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要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比如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等,这样的孩子何其可怜,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去聆听鸟鸣声,去闻泥土的气息,他们除了学,还是学!

其实,学校教育这么多年来,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了五官良好的拼凑出来的个体,缺少“灵魂”,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和家庭作业,成为孩子们每天的负担和梦魇。最轻松的是寒暑假,但是这难得的假期,也被逼着进行这样那样的辅导和补习。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的改变首先是要变革高考。高考本来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但现在却变成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教育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不变革高考,就不能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中的关键阶段。少年时期好比是大厦的地基,地基不打好,大厦怎能安稳?所以我希望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不要把社会上的攀比心理带给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摸索探究,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走向复兴的基石。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事业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存亡,更与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教育能改变吗》专题纪录片从起跑线上、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出发等六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教育的尴尬现状、改革历程与未来期望。

在片中深刻鲜明地呈现了糟糕的教育现状,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由原先的单肩包变为双肩书包,直至现在的拉杆书包,一个个上学的学生整得像空姐似的,既令人感到别扭又让人觉得悲哀;家长的浮躁心理愈演愈烈,由起初的疯狂购买复习资料到逼学生上加强提高班,直至现在的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特长培训,理由冠冕堂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凸显无遗,城乡学生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由于户籍等因素被挡在高考门槛的不在少数,等等;教育部门举手无措,面对接连不断的教育问题,无从下手,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迷惘徘徊间,只能叹息地静观其变,等待政府的改革举措„„

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徒有其表,未得主旨。处在教育食物链最高端的高考,年复一年地挥舞着冷酷无情的指挥棒,无形中操控着教育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投入了畸形惨烈的教育竞技场。难怪有知名人士无奈感言:学生的五官看起来都是齐整的,组合在一起却非常可怕,他们的眼睛都是不动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的教育面目可憎!

至今,我们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捧着“应试”的“金字招牌”,在对孩子实行着“提前教育”:幼儿园时教小学的内容、小学时教中学的内容、中学时教一生无用的内容,可谁叫这些没用的东西却能决定孩子的一辈子呢。命运总是如此地被捉弄着,学生总是被“拔苗助长”着,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没了,该享受的青春时光完了,难怪许多国外的教育家和访问团说中国的孩子没有纯真的笑容,说中国的年轻人没有应有朝气蓬勃。岂不知,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严重问题,事到如今仍有不少的国人执迷不悟,还将继续摧残着祖国的花朵。

与其逼着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学无用的本事,倒不如摒弃这人神共愤的考试,尤其是高高在上的高考。两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为什么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却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培养孩子呢?孩子一个模子地生产出来,于社会的发展何用?于孩子的成长何益?应试教育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理应迅速地退出舞台,素质教育应该真正地施展拳脚,打出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地。教育的改变,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当然,教育的改革是全球的关注问题与必然趋势,我们国家也应该顺应潮流,在现今的教育僵局中破冰远航,重建中国教育的信心,让祖国未来的花朵更加灿烂,比太阳还要光芒万丈。

第五篇:观后感《教育能改变吗》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走向复兴的基石。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事业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存亡,更与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教育能改变吗》专题纪录片从起跑线上、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出发等六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教育的尴尬现状、改革历程与未来期望。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5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然而,这样做就如同将那些剩男剩女叫出来,然后让他们各排一列(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排在一起的男女就牵手宣告脱离光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没有感情的两个人会有好的结果吗?教育工作者们是否想过,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上学,教育的目的也并非只是教授孩子们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呢,更多的是重视孩子的分数,仅以分数来评定,这样的教育对吗?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多少人才被抹杀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不缺人,但是我们也不缺人才。但是我们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制造地沟油之类的人才。在片中深刻鲜明地呈现了糟糕的教育现状,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由原先的单肩包变为双肩书包,直至现在的拉杆书包,一个个上学的学生整得像空姐似的,既令人感到别扭又让人觉得悲哀;家长的浮躁心理愈演愈烈,由起初的疯狂购买复习资料到逼学生上加强提高班,直至现在的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特长培训,理由冠冕堂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好的未来吗;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凸显无遗,城乡学生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由于户籍等因素被挡在高考门槛的不在少数,等等;教育部门举手无措,面对接连不断的教育问题,无从下手,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迷惘徘徊间,只能叹息地静观其变,等待政府的改革举措„„ 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徒有其表,未得主旨。中国热总爱说过去我们怎麽样,然而,对于古人的东西,我们又学到了多少?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德音之谓乐”。《礼记·射义》中讲:“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意思是,如果有这么一件既可以经常做又可以充分体现礼乐,用来树立德行的事情,那肯定非射礼莫属了。所以,古人认为学习射箭的过程、比赛射箭的过程都是自我提升德行的过程。处在教育食物链最高端的高考,年复一

年地挥舞着冷酷无情的指挥棒,无形中操控着教育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投入了畸形惨烈的教育竞技场。难怪有知名人士无奈感言:学生的五官看起来都是齐整的,组合在一起却非常可怕,他们的眼睛都是不动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的教育面目可憎!至今,我们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捧着“应试”的“金字招牌”,在对孩子实行着“提前教育”:幼儿园时教小学的内容、小学时教中学的内容、中学时教一生无用的内容,可谁叫这些没用的东西却能决定孩子的一辈子呢。命运总是如此地被捉弄着,学生总是被“拔苗助长”着,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没了,该享受的青春时光完了,难怪许多国外的教育家和访问团说中国的孩子没有纯真的笑容,说中国的年轻人没有应有朝气蓬勃。岂不知,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严重问题,事到如今仍有不少的国人执迷不悟,还将继续摧残着祖国的花朵。

与其逼着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学无用的本事,倒不如摒弃这人神共愤的考试,尤其是高高在上的高考。两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什么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却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培养孩子呢?孩子一个模子地生产出来,于社会的发展何用?于孩子的成长何益?应试教育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理应迅速地退出舞台,素质教育应该真正地施展拳脚,打出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地。教育的改变,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找出一个适合中国的教育体制。

下载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奋斗改变人生》有感

    观《奋斗改变人生》有感星期六晚上第五节班主任放了俞敏洪老师的《奋斗改变人生》演讲视频,而其中就讲到了许多和学习有关的事,听了之后我想应该很多人都会有很大的感触。其中......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交流发言材料

    文章来 源 w ww.5 Y K J.Com 1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交流发言材料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我扪心自问: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肯定不是应付考试,应该是为了培养健康、乐......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共5篇)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三中学俞旭安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教育能改变吗》这个视频,感慨良多。我在一线教学已经有五年了,教育的现状从身边就可以得到真实......

    观(教育讲座》有感

    观《教育讲座》有感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实验学校 姓名:艾芝兰 指导老师:李拥军 今天,我看了山东农科频道播出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是由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为我们讲的,主要讲了学生......

    观《赏识教育》有感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观后感 观看了周弘的《赏识教育》,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在这个讲座中,周弘老师主要是从如何对待孩子这方面去论述教......

    观感恩教育有感

    观《感恩教育》有感 宜昌市六中707班周雅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落,我一样会珍惜”一声声的歌曲,牵动了我的心弦,使我也不由自......

    读书能改变人生观

    读书能改变人生观 猫街小学 朱发仙 前不久,我在《意林》上看到一篇题目为《你还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吗?》的文章。其间说到一个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专业不对口,即使找到了工......

    演讲稿--改变,我们能。

    改变,我们能。在一天军训活动结束之后,如果教官突然说明天不用训练,我一定是欣喜不已,甚至可能会去裸奔。(停顿)哪怕是太阳先出来给个预告,我都是惊喜的。每当我们一天的训练结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