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

时间:2019-05-13 08: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

第一篇: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

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

第一章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八个方面:1)广泛性和平等性;2)终身性和全民性;3)生产性和社会性;4)个体性和创造性;5)多样性和差异性;6)信息化和创新性;7)国际性和开放性;8)科学性和法制性。

2、教育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答:从广义上讲,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从狭义上讲,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3、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是什么?

答: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体现在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三个方面。

4、教育思想由哪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教育思想由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者既相互渗透又各有区别:它们都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教育实践,都是表明对于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都要指导教育实践。但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和各自的形成途径也不相同。教育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决策机构按规定的程序来形成或制定;教育观念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何在制约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非一日之功;教育理论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进行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5、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揭露现实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使人们认清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2)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规划,从对现实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3)靠理论创造的社会舆论力量呼唤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投身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者具有参与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积极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的意义。

答:1)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观察和思考,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现代教育思想还可以促进教育者进行自我比较、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能够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从而增强自我的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3)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决策领域、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管理领域等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程度给教育实践以有效的指导。4)现代教育思想 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对教育的需求,提出教育改革的理论框架,并对教育改革的背景、动因、目的、条件、过程、模式、策略、方法、保证或效应机制等给予系统化说明,从而使教育能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种种失误和弯路。

第二篇:工业设计思想基础课后题

1.你如何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在现代化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工业设计的概念: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问题,用各种价值观念探索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理解的再加两句)。作用:工业设计在现代化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首先,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其次,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再次,工业设计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会极大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最后,工业设计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指向标。(要是论述题,就再结合例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两句即可)2.工业设计有何特征?(老师笔记,可直接写)

第一,多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而非“物与物”的关系,这是与工程设计的区别。第二,它不同于工艺美术,工业设计需求所设计产品服从于工业化生产一满足人类生理,心里需求。而工艺美术以陈设欣赏为目的。第三,它不同于纯艺术,纯艺术以表现个人感情为目的,工业设计则侧重于服务大众的思想和认识观念。3.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改革的贡献和局限性?(老师笔记,可以直接写)

贡献:第一,提出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第二,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局限性: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设计的对立面,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

4.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特点:新艺术风格的艺术家除了摒弃传统,师法自然,把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更从中世纪日本、中东的艺术中吸取所需,尤其是日本的浮世绘和陶瓷艺术。“新艺术”运动完全 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感性形象(使用新材料,如玻璃钢、筋混凝土。机器大规模生产。——自然为设计素材)作用自己写

5.康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德国教育的影响?

内容:康德哲学的三大理性:理论的理性 《纯理性的批判》;实践的理性《实践理性的批判》;美学理性《判断力的批判》(一下可写可不写,依题型而定;理性:认识理解的能力,他不是把物体堪称单独的,而是从总体上相互关系上把各种事物看成一个整体。理性行为 :是这样的行为使你意志的准则始终受到万规律的约束。三条行为方法准则:自己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从别人角度思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的思想应当始终一致而不是出尔反尔。这种哲学使德国功能主义在20世纪成为工业设计思想的主流。)

对德国的影响 :通过教育使人从德(形成良好习惯)、智(观察,独立思考,判断)、体(实干)三方面形成有机整体。形成了德国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一致,守纪律,重群体,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6.包豪斯在格洛皮乌斯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教学特征是什么?

第一,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第二,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倡导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艺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提供给工厂行大批量生产。第三,强调基础训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第四,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质的培养(作坊)。第五,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7.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的基础观点是什么?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目的是人而非产品;

三、实际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来进行。8.(创建)包豪斯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现一种新建筑,他要归还人性,包含人的全部生活;

二、通过解释和理解,是造型回归到起源,艺术造型不仅仅服务于贵族而且服务于大众;

三、把作品与现实相结合,强调设计造型与人的关系,警惕设计造型可能引起的社会危机;

四、不是传播艺术风格,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因素引入到设计造型中,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态度,一种发展创新意识的姿态——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与技术和现实社会统一,艺术与建筑统一,典型与标准统一,形式与功能统一。

9.包豪斯全面实践了功能主义设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包豪斯是一次伟大的改革运动,它尝试建立工业社会中人与人的新关系,人与机器的新关系,尝试开拓工业时代的文化,并用人道主义思想指导工业设计,建立大众文化;

二、包豪斯把功能的概念扩展成整体使用要求,强指以人为中心和设计对象的使用功能,反对以机器为中心的设计;

三、功能主义把制造工艺看做设计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包豪斯的功能主义设计是面向社会大众需求的;

五、功能主义设计的基本价值是面向使用功能,它之所以能在德国扎根发展是同德国民族基本特性分不开的;

六、将艺术设计看成是介于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纽带和制衡因素;

七、包豪斯的功能主义思想同时体现在他的学校体制和教育思想中。它培养出了有社会责任感,有远见思想,有工艺制造知识的优秀工业设计师;

八、冲破陈旧的书本教学思想,把实验、观察、发现和创造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九、强调手工艺小批量生产,尝试创造新的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与生产关系。10.包豪斯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历史贡献:一,建立了完善和科学的设计教育体系。二,艺术与技术的培训并重,艺术与技术教师双轨教学的方法,以培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人才。三,实现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为特色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强调对各组成部分最佳功能关系以及最合理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理性,严谨,简洁,客观的设计风格。四,培养了一批成绩优异,极具潜能的新型人才。

局限性:一,为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从而走向了形式主义道路,有时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二,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是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乏人情味,三,它积极倡导为普通大众设计,但由于设计美学的抽象深奥,只有少数富有阶层和只是分子才能欣赏。11.工业设计重点考虑形状,什么因素决定外形?

林丁格“好形状”十条标准:高度实用:充分安全:使用寿命长:适用人为因素,技术和外形独创,无模仿:对用户关系有意义,价格关系使用优先对环境友好:制造和使用省能源,废料少,易循环:使用过程可见:设计造型质量高:促进精神和体力。工业联盟提出了工业设计应当以功能主义为标准,不能用装饰来决定外形,而应当以设计对象的目的来决定外形真正的功能主义应当包括1,以人的要求和习惯来指导2,心理要求也是目的的一部分3,使使用对象对传播有推广能力4,情绪要求也是造型考虑的问题之一。12技术美得设计思想是什么?

技术美得设计思想:技术需要各种知识,但反对以数学作为评判技术的唯一标准,反对用数学代替技术,反对技术专业的数学化,反对技术脱离生产实际。社会美的一种,一般指工业产品之美,也泛指工业技术,技术美作为与精妙的工艺技术:产品的功能效用相联系的美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机械技术的工业产品中,也包含于工艺品中,但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技术美的特征获得了充分的显示运用自然规律所形成的技术创造。13.技术美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技术美所包含的内容:a几何形式美:强调比例,协调,黄金分割(中国),完美数(西方),几何形状没是一种价值,是机器时代的象征,在有机造型的图形型中,几何形状代表了机械技术,而且只有几何具有技术工具的含义。b材料美:指工业材料具有的独特美的特性c机器加工工艺美:支个招表面加工工艺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美感d表面光洁美e表面肌理美f表面光顺美g色彩感:色彩的作用是控制用户按照约定的方式去感知对象的结构,具有劳动学,美学的功能,是文化的象征。14.你怎么评价功能主义设计?

功能主义的评价是使产品具有好外形,依据是十条标准:高度实用;充分安全;使用长寿命;适应人因素(适合用户体力特征,易操作,易读,易携带,避免不必要的疲劳);技术和外形独创无模仿;对用户关系有意义,价格使用关系优;对环境友好(制造和使用省能源,废料少,易循环);使用过程可见,操作功能可见;设计造型质量高(结构有说服力,整体关系明确,结构和设计原理普遍化,设计的元素意义明确,避免激怒用户,避免盲目和视觉错误信息,外形逻辑合乎使用材料制造工艺和使用);促进精神和体力。15你认为伊顿,康定斯基对包豪斯的贡献有哪些?

伊顿:他对建立基础课和教学法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目的是让学生按工业设计重新形成整体概念。理论不是直接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出来。他要学生去面向纯艺术,他研究了颜色的互补和对比结果,以及色彩的心理效果。

康定斯基:研究了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效果,确定了色与形的关系,后来形成了色彩与形的综合课程‘形状与色彩’,这是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在研究单色和单独形状中,它形成了色彩系统理论,并形成绘画成分组合理论。16.以系统概念在工程技术和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为例,说明思想创新比技术和知识创新更重要。

系统概念在20世纪后出现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直到1950年古格罗特将系统思想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它被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后,人们不在把工业设计对象看做是孤立的东西,而是放在系统中看待,任何一样设计都不在单一,不仅考虑了外观和功能关系的和谐,还考虑了物体之间的位置矢量,空间等各方面的关系。1思想出现比较自由开放,而技术受到多方面的限制;2思想比技术功能引领潮流,一旦接受就不容易被遗忘,影响更深远;3思想上的创新后,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思想上所有的创新,即使现有技术不能达到要求,为了满足思想上的需求,技术也能得到很快促进和发展,同时技术对思想概念上的创新起到辅助的作用。17.艺术家如何投入工业设计? 1.穆特休斯批评模仿设计,它突出首先要搞清楚每种东西的目的。2.艺术家要了解工程师无意识的愿望,从艺术角度抓住目的,结构,材料发展出纯的外形。3.他把物和形看做两个范畴:现根据可用原理进行造型,用美的感官中产生的秩序来改变它的外形,把不和谐变成和谐,除去紊乱的东西,弥补缺陷。4.要把工程师制造的东西变美,不只靠装饰,更靠将其内在表现出来。

18,乌尔姆造型学院的精神和独特的贡献有哪些?

乌尔姆是对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精神:从产品的设计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形成后来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主导设计,改变了以手工艺术为基础的传统。独特贡献:一,使工业设计跳出了家具和灯具的狭隘范围。二,从科学方法论转向设计方法论,后来又转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科学与设计的平衡。三,把系统概念引入了工业设计,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19,汉诺威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林丁格把功能主义设计归纳成为使产品具有“好外形”,并提出他具有十条标准。你认为他对我们进行工业设计具有那些指导意义?

1983年林丁格把功能主义设计归纳成使产品具有“好外形”,它应该有十条标准:1,高度实用2,充分安全3,使用寿命长4,适应人因素5,技术和外形独创,无模仿6,对用户关系更有意义,价格使用关系优7,对环境友好,制造和使用省能源,废料少,易循环8,使用过程可见,操作过程可见9,设计造型质量高10,促进精神和体力。以上为十条标准的内容,至于指导意义就是个人看法了,大家自己发挥。20,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征

设计思想属于人道主义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建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为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单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一级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设计思想和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21,意大利现代设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意大利设计的思想奉行“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走艺术化的道路,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性,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他们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等的综合体,他们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还包含着除实用之外的设计师的思想,追求,理想,愿望和幻想。(意大利人认为工业设计是一种文化意识在工业社会中体现。意大利设计的动因是追求自己民主历史文化的一致性,这种目的和价值是典型的意大利设计思想。他们把一个企业的各种产品设计成表现一种统一性,反映这个企业的形象,他们富于想象,不受现有的设计方法和美学概念的约束,创新技术,节省自然资源,适当的超越习惯设计规则,改变传统形式,创造出人意料的造型,不寻常的选择材料,通过外形设计达到好的使用目的,表现了人的存在和尊严。)

22,从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商业性设计和流线型设计的发展,试论述工业设计能成为一种职业的原因?

消费观念,刺激消费,流行款式的设计可以被看成表现美国设计的特点之一,美国的工业设计主流产生于大萧条时代,在那场生存竞争中,工业家们突然想到让工业设计师重新设计产品,以便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出他们辛辛苦苦珍藏的钱,工业设计师被欢呼成国家经济复苏的英雄,为商业利益设计而不是为使用者利益,或者说通过设计来有意识的刺激消费,有目的的使商品报废,只追求流行新款式,而促成产品和设计的短寿命,就是消费设计,这也是工业设计师要做的美国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它从未受到国家政府的摘掉或鼓励,而是由若干著名设计师在生存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完全独立于工业企业,形成了美国式的自由职业者,商业设计所。24.机器中心论的设计思想是什么?

机器中心论的设计思想是指:在人机关系和人机界面设计中以机器为价值标准,把人的行为类比成机器行为,它把人看成是机器系统的一部分,它的设计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机器功能和效率。25.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有哪些?了解它对我们进行工业设计的意义?

第一,机械擅长准确的的机械运动。人无法与机械的严格的线条运动相比,也达不到这种准确度和精确度,第二,认得运动受动机控制,他的运动是主动地有目的的,人改变动机后就会立即终止当前行动,开始新行动,这种无意识的转变过程称为跳跃式的动机变化,而机器不是,第三,机器符合机械运动规律,而人队机械量感知准确度和精度很差,例如距离,速度,加速度,位置关系(平行,夹角),温度,长度等等,第四,人的耐久能力远比不上机器,机器可以单调重复的运动,在这种状态下人容易分散注意,这往往导致事故。第五,机器运动速度很高,人的感知和动作反应速度远不如机器,即在短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也往往跟不上机器的运动速度。第六操作工具和机器是可能会产生视觉错误,手误动作,或粗心。这可产生致命结果。第二问大家自己自由发挥....26.人中心设计思想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人道主义设计,设计必须要正确对待人,面向人,适应人,支持人的劳动。应当通过设计正确分配人机系统功能,使劳动适应社会,促进社会道德和准则,促使人际关系,减少和避免对劳动者的过分要求,尊重人能力限度,达到技术经济合理,促使个性。第二,过去的工业标准是以技术为中心,现在逐渐被修改成为以人为中心,现在的标准包含了劳动学中的概念,使技术参数符合人体生理能力。第三,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机关系,工业设计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建立和谐的人机关系,设计中使用的人模型应当考虑理解人的价值、人堆系统的看法、人的目的、责任和要求人的能力、人际交往的动态本质,第四,以机器工具的“可用性”为设计目的,使机器适应人,人行为有许多缺陷,设计应当把操作员看做完整得人,从人的本质出发看待操作员,把机器特性设计的符合(或弥补)人的这些特性。第五,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伤害,安全和健康保护是维护人的劳动权利的基本条件,劳动学和人因素设计因素应当包含道德考虑。第六,减少紧张源。造成精神压力的来源叫做紧张源。设计应当减少除明显工伤外,长期精神紧张和精神压力引起的各种职业病。第七,是人机界面的操作符合人的行动方式。设计用户界面时应当了解各种用户的操作行为方式。第八,根据用户的使用出错改进设计。应当通过设计来减少和防止人的错误操作,避免用户遗忘,避免用户动作失误,避免操作使用错误是设计改进的主要动因,产品设计必须考虑使用现场和人的有关行为。第九,无人工厂和失业问题。人中心设计思想是通过人机界面的设计支持人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近年来德国又提出通过工业设计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技术设计应当表现人的生活和活动。技术设计工程应当积极保护人自己的社会地位关系。

27。如何建立操作员心理学模型。

用户操作使用一个产品,心理过程往往要经过六个阶段:1.意图:在使用任何产品前,首先用户要形成操作意图。产生一个意图后,通过知觉发现信息,通过思考确定一个操作使用意图。2.计划:意向确定后,行动者就会根据目的观察外界具备什么条件,开始计划行动过程。3.动作实施: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始实施操作过程。4.感知反馈:每一步操作前,用户都会通过知觉来感知外界,获取与行动有关的信息.5.认知:用户把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解释,理解他对自己预期目的有什么含义。6.选择新意图: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行动目的含义,用户选择决定下一步新意图。意图->计划->动作实施->产品->感知反馈->认知->选择新意图。28.生态设计的准则及伦理有哪些?

生态产品主要出发点是减少自然原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减少废料和垃圾,防止对人,对生物 自然环境的破坏。具体说,应包括以下几个准则;第一,减少天然原材料的消耗。第二,选择原材料还要考虑加工过程节省能源和水。第三,减少包括造成的废物。第四,设计时应考虑产品部件容易拆卸,是各类材料可被回收利用。第五,尽量是产品小型化。德国人提出的产品设计伦理。第一,使用伦理:不应当设计短寿命产品去利用无知的客户,隐瞒副作用是不道德的。第二,环境伦理:设计中必须考虑计算环境(电水气)的消耗。第三,社会伦理:评价新技术时必须考虑提供的劳动岗位数量,合理化不是造成更多的失业率。第四,劳动伦理:设计应当提供人道化的劳动,不造成岗位特殊和负担等级。第五,精神健康伦理: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责任要求要扩大,尊重人的尊严,不能剥削这些国家的资源。第六,动物伦理:猎取动物来制造化妆品等是不道德的。29.根据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思想,我们如何建立持久性的生活方式?

人类必须改变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首先要改变能源和财富概念,要寻找不依赖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技术,寻找代替燃气机的新动力资源,生活和生产不应当以来那些不可逆的自然资源,而应当依赖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植物),首先要保证自然资源稳定,评价持久性生活水平的标志应当是人均太阳能,风能,水力等等持久型能源按照人均允许消耗多少持久能量有效的分配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管理废物回收再生循环以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现在社会中人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习惯的把使用过的废物分离投放到垃圾箱中,提倡设计公用设备设施和用品,这样也能节省人均资源和财富的消耗,人们应当区分各种情况的效率要求,人们应该重新发现节约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有益生活方式使用低熵用品。

30.怎么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城市用水的化解措施主要有三方面:1,增加城市水源储量,如增建储水设施和开发新的水源。2,节约用水,其中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成为城市用水的主要部分,3水的回收利用。城市用水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因此思想上的改变比城市用水设备的改造更为重要。23.结合日本台湾的工业设计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1.谈谈你对工业设计三大思想的认识。

第三篇:现代教育思想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思想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

2、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3、实践能力形成于学生的()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学生的实践就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发展。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体现()思想的关键所在。

5、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6、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的战略重点地位。

8、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素养的外部行为表现。

9、学生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他们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0、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11、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做了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

12、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

13、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对知识的()和探索。

14、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为重点。

15、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过程缺乏一种过程优化意识,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结果。

16、实践能力形成于学生的()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学生的实践就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发展。

17、工业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对知识的()。

18、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19、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20、STS(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

21、学生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他们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23、实践教育思想主张,必须坚持贯彻教育与()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4、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完善的人与()。

25、知识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性:一是知识的(),二是知识的无限增殖性。

26、满足所有人学习的需要,是()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27、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为重点。

28、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人人享有()的权利”。

二.简答题

1、简述全民教育思想的基本涵义。

2、简述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3、简述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5、概述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6、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7、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8、创新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9、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

10、简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11、简述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12、概括人文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3、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14、简述教育民论思潮的宗旨。

15、简述实践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育思想创新的看法。

2、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举例说明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4、试分析我国“应试教育”倾向弊端的主要表现。

5、实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上课铃响后,某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便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很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

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请阅读这则案例,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案例:一名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困,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拣到的。数年以后,学生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试分析这则案例材料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3、案例:某学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来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老师则以为生病请假了。后来双方对不上号,才知道他是有事了。这个学生被找回来以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怎么处理呢?

请阅读这则案例,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4、案例: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视,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象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去了。后来,老师通地让女孩子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为什么是真正的美和美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试分析这则案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5、案例: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这则案例的看法。

第四篇:《现代教育思想》复习题

《现代教育思想》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70题)

1.(B)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A.教科书B.课程C.教师D.学校

*2.(A)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3.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B)概念。

A.市场经济B.知识经济C.农业经济D.工业经济

4.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C)和选择性。A.研究性B.艺术性C.综合性D.时代性

5.当前课程改革的焦点是(A)。

A.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B.协调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C.协调教育发展需要和课程改革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D.协调整体利益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6.我国现行课程管理实行(C)级管理制度。A.一级B.二级C.三级D.以上都不是

7.我国哪一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B)。A.1985B.1986C.1987D.199

28.以下阐述中不属于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是(D)。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D.和平与发展

9.在此之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C)次课程改革。A.五次B.六次C.七次D.八次

10.课程类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是(D)。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1.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B)为主。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2.本次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中不属于小学阶段的是(C)。

A.《科学》B.《艺术》C.《历史与社会》 D.《品德与社会》

13.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它不能局限于课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而要把实际操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二者的课时比例一般以(A)为宜。

A.6:4B.7:3C.5:5D.9:

114.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C)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A.探究性学习B.劳动与技术教育C.信息技术教育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5.在综合课程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的是(B)课程。

A.《体育与健康》(7-9年级)B.《科学》(7-9年级)C.《科学》(3-6年级)D.《品德与社会》(1-2年级)

16.《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目的性D.实践性

*17.在义务教育阶段,将(D)的课程时量给与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落实,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A.12%-14%B.14%-16%C.16%-18%D.10%-12%

18.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自小学(B)年级开设。

A.二B.三C.四D.五

19.新课程结构的三条基本原则(B)。

A.平衡性、综合性、选择性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均衡性、综合性、单一性

20.课程标准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A),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灵魂。A.主导B.灵魂

21.教材的(C)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A.创新B.实践C.编写

22.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A)。A.大众教育B.普通教育C.实验教育

23.课程目标着眼于(B)的全面提高。A.教师素质B.学生素质C.基本素质

24.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改革的(C)工作。A.基本B.主导C.核心

2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要坚持(A)的原则。A.民主和开放B.民主C.开放

26.(B)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A.教师素质B.课程标准C.学生素质

27.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A)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A.人的发展B.学生发展C.教师的发展

28.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C)。

A.质量要求B.基本规范C.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39.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D)。A.独立性B.独特性C.体验性D.主动性E.问题性

30.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B)。A.独特性 B.独立性C.体验性D.主动性E.问题性

31.(C)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良好的心理素质B.学习习惯C.问题意识

32.苏霍姆林斯基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D)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

A.教学研究B.教育方法C.教育改革D.教育思想

33.(B)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专业技能B.教学反思C.教师备课D.教学手段

34.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C)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A.书面形式B.定论形式C.问题形式D.教学方式

-2012年运城市市级教学能手复习资料之一-1-

35.《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A)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A.信息技术B.启发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过程性教学

36.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B)。A.促进者B.研究者C.建设者D.开发者

37.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C)。A.研究者B.促进者C.建设者和开发者

38.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一句话的描述主要体现教师应(B)。

A.关注每一个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9.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B)的课程评价。

A.重视选拔B.重视甄别

C.重视结果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40.多元智力理论是(A)提出的。

A.加德纳B.H.G.吉诺特

C.皮格马利翁D.休伊特

41.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D)

A.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

C.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D.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

42.以下哪项不属于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C)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

C.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D.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4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B)

A.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B.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

C.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D.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44.以下哪项是考试改革的重点之一。(D)

A.惟纸笔测验B.公布学生考试成绩C.将分数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

D.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45.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方法。(C)

A.成长记录袋B.学习日记

C.甄别考试D.情景测验

46.对教师素质评价标准中的学科知识不包括以下哪项。(A)

A.奉献、职业热情B.灵活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C.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D.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

47.教师职业道德包括(B)。

A.了解尊重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C.交流与反思D.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48.对教师文化素养的评价标准不包括(D)。

A.热爱学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B.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

C.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D.有所教学科的良好知识

49.自18世纪末就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正式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是哪个国家(C)。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50.下列属于地方一致课程管理的权责是(B)。

A.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

B.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等方针政策

C.监督地方和学校的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方针政策

D.美国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以及上级颁布的课程文件,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学校课程创新

51.负责监督与评估当地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状况的机构是(C)。

A.国务院B.教育部C.地方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

52.下列欧洲荷北美的国家中,哪个国家在义务阶段,教科书没有全部对学生借用(C)。

A.加拿大B.美国C.俄罗斯D.法国

53.学校课程审议委员的成员中,教师和学生代表至少应占全员中的(B)。

A.1/3B.1/2C.2/3D.1/

45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任由(D)。

A.校长担任B.教务主任担任 C.工会主席担任D.民主选举产生

5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A)。

A.教材资源和条件资源B.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C.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D.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

56.实行国家、地方、(A)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A.学校B.家庭C.社会D.教育行政部门

57.下列针对我国目前情况,我国教科书的审查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审查由政府部门主持B.聘请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C.评审委员会既要进行审查也要参与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D.审查工作必须依据一套法律程序严格进行

58.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基本原则是(C)。

A.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B.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C.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D.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59.(B)是重要的课程资源。A.教材B.教师C.家庭D.学生

60.(D)是宝贵的课程资源。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1.(A)是教师最为常用、最为熟悉的课程资源。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2.(C)是可以依托的课程资源。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3.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把课程资源分为(C)。

A.校内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B.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

C.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D.乡土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

6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D)。

A.校外图书、科技馆B.校外图书、科技馆、博物馆

C.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D.校外图书、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65.(D)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

A.教学语言B.教学环境C.教学规范D.教学仪态

66. “面向全体学生”具体表现为强化普及意识,淡化(C)

A.竞争意识B.自我意识C.选拔意识D.公众意识

67.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C)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A.教学方法B.教学活动C.教学目标D.教学方式

68.多媒体技术是对(B)进行交互式整合处理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A.教学媒体B.多媒体C.电脑技术D.视觉媒体

69.(D)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A.行政管理B.教学过程C.教师素养D.课程实施

二、简答题

1.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⑤善待自己

4.课程标准包括哪几个内涵?

①它是按门类指定的;②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③ 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内容;④它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5.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评价那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6.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怎样?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②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③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④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7.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那几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① 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②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③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④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8.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

③改善学习方式;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9.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①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②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10.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什么?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3.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主要致力于什么?

①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②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③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5.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主动性;②独立性;③独特性;④体验性;⑤问题性

26.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17.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哪几种?

①评语;②行为观察;③学习日记;④情景测验;⑤成长记录袋。

18.如何评价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转变?

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③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19.关于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中的职业道德标准包括哪些?

①爱心;②正直诚实;③公正;④上进;⑤奉献、职业热情;⑥健康心态

20.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1.本次课程改革有哪些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2.简述当前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①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②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23.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的条件是什么?

①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

②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2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①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②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25.如何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①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

*26.什么是课程结构调整?

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27.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份分析?

①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

②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③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

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的案例;⑤附录部分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28.本次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③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9.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批改家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湖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0.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①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③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排序;④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1.国家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②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③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标准④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32.地方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定课程实施计划

②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33.学校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制订课程实施方案②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③管理和开发课程资源④改进课程评价

*34.我国的课程管理改革与发展总的趋势表现特征是:

①课程管理走向②课程管理强调灵活性和弹性

③课程管理日趋法制化④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管理

*3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阶段(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②课程管理改革的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未)

③课程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2l世纪初至今)

*3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

②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

③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④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⑤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⑥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37.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那几个途径:

①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②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③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④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38.如何加强对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

①建立课程资源库②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③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39.我们要为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

①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②预先做好教师的教训工作;③做好课程改革的社会宣传工作。

*40.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

①各地要把课程改革工作做为政府行为来对待;

②要从经费和政策方面来保障;

③确保新培养出来的教师能承担实施新课程的任务。

*41.大学的课程中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①承担国家的改革任务;

②与所在地区的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系,推进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承担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委托的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任务。

*42.如何做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的扎实有效?

①充分认识教师教训和指导的重要性;

②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

③注意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作用;

④注重培训的实效和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与检测。

*43.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②教师的改期热情高涨;

③课堂和学生开始喜人的变化;

④参与和支持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

*44.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答:“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形成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是促进课程其他方面改革的重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管理政策的调整和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力求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逐步走向课程决策权力分享,不断提高课程决策、课程管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水平,强化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主体意识,培育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管理与开发的能力。

第五篇:现代教育思想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A.教育认识

2.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育是C.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3.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D.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 4.B.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5.A.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6.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1.C.政策型教育思想是指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而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

2.科教兴国是指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A.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3.D.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负重要责任。

4.从外部功能来看,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B.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B.科学态度与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6.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C.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3.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参与性。

4.人类困境:人类困境是指我们正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巨增、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和日益短缺等。这三者互为因果,又都对教育产生着影响。如人口激增不但妨碍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巩固,而且使文盲绝对人数有增无减。

1.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2.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 简述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答:(1)个性化原则;(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简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答:(1)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2)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 普遍性的特征;(3)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4)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答:(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对已有教育的继承,是在已有教育基础上的1.为什么说提倡实践教育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1)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总体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教育过程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教育活动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总之,实践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2)教育的实践性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加强的。随着教育与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等方面建立日益密切的联系,教育在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宏观的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等,都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生产、科技、经济的联系得到全面加强,教育的实践性更加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结合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答:终身教育与素质的内在的一致性使终峰的发展必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终身的教育理念的传播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向素质教育方向的变化,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其次,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从时间上看,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前,而素质教育的提出在后。(2)从内在精神上看,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同一性。(3)终身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思想和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共同发展和传播必将更快地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论述略)

1.为什么说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1)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人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C.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7.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C.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8.实践教育思想认为,A.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的客观要求。9.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A.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10.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地名,音译)召开的B.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作为全民教育思想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1.B.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2.D.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A.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4.建立合理的B.师生关系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5.科学教育要与D.人文教育相结合,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

6.C.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自我完善的人。7.A.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8.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C.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B.《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在报告书中,国际教育委员会从个人自我实现和民主国家创建的高度强调了终身教育实施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是个人自我成长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0.早在1948年A.《世界人权宣言》就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几十年来,各发达国家确实是把全民教育作为缓解社会危机和国家的反贫困计划和经济振兴计划来对待的。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7.知识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是知识的A.时效性,即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二是知识的无限增殖性。

8.D.STS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后来广为传播。它有三个基本特征,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9.C.20世纪下半叶,终身教育思想得以形成并在世10.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D.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宗旨和最终目的是满足所有人基本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基本技能。

二、名词解释

1.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内核是知识,外壳是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3.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4.STS教育: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2.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3.维持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又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

4.全民教育: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标志。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答: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

◇.简述教育思想的功能。答: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试列举三条教育的“应试”倾向的主要弊端。答:学校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整个中小学教育变成大学预备班的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单纯性分数标准评价学生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评级学校教育质量,导致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答:愿意接受新事物、乐于发表意见、时间观念强、对人的能力较有信心、计划性强、有信任感、平等待人、对新教育方式有兴趣、尊重他人。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答: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教育对象的全体性;第二,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第四,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第五,教育价值的多元化;第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第八,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答:(1)信息技术大放异彩;(2)生命科学全面造福人类;(3)新材料与新的制造技术层出不穷;(4)人类活动向太空、海洋和地球深层进一步拓展;(5)人类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与自然协调发展。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答:(1)教劳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2)劳教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3)劳教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简述“自我导向学习”。答:自我导向学习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理念,即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而学习者本人要学会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创新,提高和发展。(2)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立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时代性和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这样就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具体,使全面发展落到实处。(3)素质教育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根本途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

◇ 简述终身教育的十大特点。答:(1)教育贯穿人的一生;(2)内容包括智能、情绪、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3)将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统一;(4)认为知识在人的发展中是逐渐完善的;(5)顺乎每个人的个性、自主性及各自的要求和兴趣,重视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持续地成长和发展;(6)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人成长的手段;(7)教育应使人的素质在一生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8)沟通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教育扩大到学校以外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9)除有无可利用的媒体和是否适应个人的能力,别无任何限制;(10)提倡能者为师,由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机会。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思想。答: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1)政府社会应为学校开展人文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2)学校则需要持别的重视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3)教师要重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的人文底蕴。(论述略)2.结合实际,并举例说明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讲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们就认为可以不重视知识了,可以不要理论了,其实不然。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理论,仍然需要知识,但是,知识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被赋予实践性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掌握知识。但是知识教育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知识应当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否则知识就是空疏无用的;二是为学习知识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效果是比较扎实的。

正是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选择。(论述略)

2.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答:(1)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要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人,学生在学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主体性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态度。(2)合理师生关系的要点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的,但目前需要强调的主要是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尊重是一种全面的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学生的状态等。(3)学校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体现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关键,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学校中除师生关系之外的其它人际关系。学校的主体地位是在其所有生活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风气。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又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别人。(论述略)

名词解释补充

素质教育: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能力、体格、品质等要素。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观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全民教育:全民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儿童的早期护理与教育、初等教育、成人扫盲、技能培训、妇女教育,等等。

文学科比较集中地概括、提炼和升华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它们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主要指美术和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而文、史、哲等学科内容则主要通过丰富人们关于人与社会的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2)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知识的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是可以感受而难以言传的,它要求教育者用心去体会、去挖掘、去展现,这对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人文知识则是具体而明确的,是容易传授和学习的。以历史教学为例,许多教师把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把精力花在记住年代、人物、事件上,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人生态方面。(3)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人文素养的成长需要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最终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所有的人文知识、能力与态度只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才有意义。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富有人道精神。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但环境毕竟是外在于人的因素,人的活动才是对人的成长直接起作用的东西。所以,人文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论述略)

填空题(1~19题)

1、教育规律

2、科技发展

3、全面发展

4、全民教育

5、科学知识与技能

6、人民精神

7、主体性

8、埃慈加·福尔

9、第四次世界妇女会

10、时间型

11、可持续发展

12、人文教育

13、启发性

14、实践能力

15、教师

16、独立性

16、人性教育

17、时效性18、20世纪90年代

下载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思想课后题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1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为广大农民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合作社形式把他们逐步 引......

    unit 1 课后题答案

    1) accent 2) turn against 3) a couple of 4) takes his time 5) fate 6) confirmed 7) witness 8) subsequent 9) stands a chance 10) trial 1) belief 2) brilliant 3......

    年龄问题课后题1

    王老师***明日之星辅导温馨提示: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规避错误祝你取得好成绩!年龄问题课后巩固练习题1 1、小宁今年7岁,爸爸妈妈两人的年龄和是71岁,多少年后,他们一家三口......

    无机化学课后题答案1

    第一章习题答案1-1答:假设有一种气体,它的分子只是一个具有质量的、不占有体积的几何点,并且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力,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壁之间发生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失。这种气......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反思 学院:经济姓名:黄世豪学号:2011010425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现代化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东西。但我还有......

    现代教育技术题

    选择题 1.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性。一方面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和......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五篇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贯彻各项电教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计划。 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各项制......

    现代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现代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私自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