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职工有哪些权益
教职工有哪些权益,如何维护
(根据学习资料整理)
总体讲,凡宪法和有关法律,如《工会法》、《劳动法》、《教育法》、《教师法》等赋予教职工的权益,都属于维护的范围。
一、有哪些权益。
2005年12月,全总召开十四届三次执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当前形势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利;二是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权利;三是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利;四是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五是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六是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利;七是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决定》系统提出的要维护职工的“七项权利”,在理论上是对工会维权工作的提炼;在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维权的基本内容,提供了行动上的规范。特别是明确提出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既考虑到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格局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更注重社会建设这一社会发展目标,既体现了工会维权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也符合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征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独特作用。
“七项权利”概括起来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权益。在当前形势下,学校工会组织应切实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政 1
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二、权益的具体内容
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劳动就业权利、获得劳动报酬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劳动安全卫生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职工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但是,学校教职工的利益是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协调、发展中不断实现的,离开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会就谈不上对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学校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督促学校规范用工行为,维护教职工合理获得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督促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够缴纳教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积极开展教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和互助互济活动,帮助特困教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督促学校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改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保障教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女教职工特殊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济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但是,不论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都不能削弱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学校教职工具有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的特点,学校工会组织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就要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维护工人阶级在学校的领导地位。
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主要是保障教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人的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满足。在当前新形势下,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先进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然会日益增强,精神文化品位必然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工会组织应积极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尽力满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需求。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教职工素质建设。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科学、文化、技术学习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使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维护教职工的社会权利。社会权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权、社会参与权等。社会保障权是指职工脱离劳动过程后,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社会参与权是职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得到社会尊重与认同的权利。工会要积极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参与社会建设,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为教职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宣传教职工的贡献与作用,使教职工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三、为什么说维护教职工权益是工会基本职责
《工会法》规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就从法律上确定和突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学校工会组织必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神圣义务。一是突出维护职能是由学校工会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学校工会组织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教职工之所以
愿意参加工会,最初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工会这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维护自身的具体利益。在现阶段,维护仍是工会存在的根基,是教职工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需要。不提出维护职能,高校工会存在的社会基础就会丧失;二是突出维护职能是学校工会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大局的必然要求。学校工会组织代表和维护教职工权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三是履行好维护职能是学校工会组织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主要手段。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学校工会组织只有通过突出履行维护职能,才能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指导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职工和学校的劳动关系主体地位真正得以明确,教师作为劳动者主体的利益面临更多的矛盾和问题,特别需要学校工会依法维护其具体利益。
第二篇:高校工会如何维护教职工权益
高校工会如何维护教职工权益
安徽财经大学工会王学东 王静 郑重
摘 要: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维护教职工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工会必须清楚当前形势下该为教职工维护哪些权益。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亟须制度与机制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制度与机制。维护教职工权益,最终要通过工会干部的努力来实现,因此,工会干部要努力提高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维权 基本职责 基本任务 完善制度 提高能力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也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工会工作面临更加开放的经济社会环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会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工会把维护 职工合法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拟对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如何维护教职工权益这个重要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维护教职工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是党给工会的重要任务和职工的迫切期待,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关于工会的职责问题,1952年制定的《工会法》里规定的是四项职能,即维权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提法,就是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从四项职能到基本职责,这个转变是明确的,就是说,维权是工会存在的前提,没有维权,工会不代表职工的利益,工会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工会法》修订几年来,从中国工会十四大,到去年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和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的决议》,都特别强调了在全面履行职能的前提下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放在突出位置。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工会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开放的经济社会环境,工会维权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工会开展维权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也是党赋予教育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教育工会的基本职责,符合党和教职工群众对教育工会组织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在学校的贯彻落实。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使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
权益的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学校党政机构的改革、院系组织结构的调整、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改革等,使学校内部的劳动关系呈现了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和发展的制度环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触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高校工会的维权工作显得比以往艰难、繁重得多。为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的责任,加大工会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要在维护学校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在全面履行职能的前提下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放在突出位置。
二、当前形势下维护教职工权益工作的基本任务
工会要切实维权,首先必须清楚职工都有哪些权益,工会该为职工维护哪些权益。总体讲,凡宪法和有关法律,如《工会法》、《劳动法》、《教育法》、《教师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赋予职工的权益,都属于维护的范围。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维权的涵义不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当前形势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利”,“二是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权利”,“三是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利”,“四是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五是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六是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利”,“七是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决定》系统提出的要维护职工的“七项权利”,在理论上是对工会维权工作的提炼;在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维权的基本内容,提供了行动上的规范。特别是明确提出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既考虑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格局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一社会发展目标,既体现了工会维权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也符合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征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独特作用。
笔者认为,“七项权利”概括起来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权益。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工会应切实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劳动就业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劳动安全卫生权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职工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但是,高校教职工的利益是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协调、发展中不断实现的,离开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会就谈不上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高校工会应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督促学校规范用工行为,维护教职工合理获得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督促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教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积极开展教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和互助互济活动,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督促学校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改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女教职工特殊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民主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济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但是,不论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都不能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利。高校教职工具有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的特点,高校工会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就要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维护工人阶级在高校的领导地位。
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主要是保障教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人的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满足。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先进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然会日益增强,精神文化品位必然进一步提升。因此,高校工会还应积极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尽力满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科学、文化、技术学习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使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维护教职工的社会权益,主要是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保障职工在社会生活领域拥有的各项权益,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高校教职工应该有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以及社会保险等社会福利的权利。
三、进一步完善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制度与机制
加强工会维权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十分重要的是要落实。如何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亟须制度与机制保障,即要有一个完善的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制度与机制。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与机制,即“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机制”。
高校与企业和社会上的其他组织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从高校的特点来看,进一步完善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制度与机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宏观参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源头维护,是指高校工会组织参与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法规上、政策制度上维护教职工权益。这是一种根本性的维护,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工会只有从源头上参与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才能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源头维权的力度取决于源头参与机制是否健全。只有在高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强化源头维权力度,在学校研究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有工会参加,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才能使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要求及时进入高校领导的决策过程,真正落实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还要建立健全工会向党委汇报及与校行政联系的制度,这样,既能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又能使校行政及有关部门更加真实、全面、客观地了解教职工的心态和意见,及时解决涉及教职工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维权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最好载体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教代会)。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教代会是最能体现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翁的大舞台,倍受教职工关注。规范和完善教代会,建设好教代会,是对教职工政治权益的最大维护,也是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要大力推动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
制度和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代会制度,充实和完善教代会职权,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使教代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完善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校务公开能够使高校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得到拓展、充实和完善。要深入推行校务公开,把学校改革、发展、教学管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依法适时向教职工公开。要建立健全校务公开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对校务公开的评估、检查机制,使校务公开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随着高校全面改革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人和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用人制度,以聘用制为代表的契约化劳动形式普遍推行,按人设岗变成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劳动报酬也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新的劳动人事制度促进了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多种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但机遇必然伴随着挑战,个人在自主择业的同时,也面对着被用人单位选择的挑战,因此人人都有待岗、下岗、甚至失业的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校工会既然是教职工的代表,肩负维护教职工经济权益的任务也会逐步增多,最大的责任和最重要的维护,首当其冲是职工的劳动权利。高校工会必须关注和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如:教师的聘任制度、干部的竞聘上岗制度、后勤职工的岗位聘任制度以及长期临时工的聘用制度等。要参与“劳动与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建立起劳动关系仲裁和协调机制,在维护学校全局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合谐、持续的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依法维权的机制。维权是工会的法定职责。这意味着维权不仅仅是行使权利,更是在履行义务。维权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要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和法制的轨道,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强化维权机制建设,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中国工会十四大指出:“要推动工会工作法制化,根据依法治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和工会权益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在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都为维护教职工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工会维护职能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高校工会要依法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教职工的权益既有精神方面的,又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门类繁多。工会干部大都不是法律专家和律师,很难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就有必要在工会建立起法律援助机制。比如,可在工会设置法律咨询小组,或者在工会内部配备兼职法律顾问,为工会和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四、努力提高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教职工说话办事,最终都要通过工会干部的努力来实现。因此,面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工会干部既要确立敢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信念,又要努力提高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既敢于维护,又善于维护。
首先,要加强对工会维权工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及全国总工会
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会维权工作中去;根据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和微观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对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及民主权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对工会维权机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对国外工会维权经验与做法的比较研究等,进一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工会的维权理论,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指导和推动维权实践。
其次,要推进工会干部维权能力建设。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按照把工会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培养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观念牢固、业务能力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精神状态振奋的工会干部队伍。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群集,文化层次高,更应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切实配强配好工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加大对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努力把更多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熟悉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建设一支专兼聘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多渠道地选拔、储备、使用工会各类人才。
再次,要提高维权工作实效。根据学校实际,适时调整维权工作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手段;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教职工群众,及时掌握劳动关系动态,把握教职工思想脉搏,制定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有重点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加强维权工作贯穿于劳动关系全过程,一手抓维权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取得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真正落到实
处。
第三篇:教职工权益维护的问题与对策
教职工权益维护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教育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教育工会只有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体现教育工会维权的重要性。但通过对部分教师权益维护现状的调查,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工作职能渐渐弱化。对于某些侵权现象,工会组织或默不作声,或无所作为,或私下牢骚一番,不能履行维权、决策、监督这三大职能,就是因为工会主席在学校领导班子中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缺乏决策权,从而导致工会工作的职能渐渐弱化。一些学校工会组织以工会的名义,向学校领导提出过一些意见和建议,但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于解决问题无任何益处,工会成了学校行政决策的传声筒。在教职工心目中,工会似乎就是一个文体组织,教职工的各项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二、变相侵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较普遍。例如:有的教师必要的进修和培训权利得不到保障;有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教师选择学校的权利,人为限制,以至严重挫伤某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的学校在决策、表决过程中形式主义、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尊重教师的权利;有的学校在评聘老师职务职称问题上,违反相关规定,出示假
1成绩,为他们创造一些优先条件,使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变得合格参评,严重损害了真正有资格教师的利益。
三、部分学校未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未签订劳动合同和未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还存在。许多聘用教师合同的固定期限是不少于一年,实际在执行合同的时候,假期工资却拿不到。
四、民代教师的合法权益较难得到保障,劳资纠纷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近年来,教师与学校的劳资纠纷也逐渐涌现出来。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对学校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然而,那些民代教师与学校签订的都是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当他们与学校发生劳资纠纷时,手持协议或合同却不能依照《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在实际对这些学校的管理往往举步维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矛盾逐渐表现出来,甚至还有可能激化。面对这种新问题,工会必须加大维护工作力度,通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到工会的维权、决策、监督这三大基本职能。
一、完善维权机制,形成维权格局,达成维权共识。
健全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全心全意
依靠职工办教育和实现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保障。根据目前学校维权的现状,教育工会一定要根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职工监督制度,确保职工代表行使民主决策权和监督权。工会组织是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我们要从教育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的转变,工会组织拿起法律武器,要争取依靠党和政府及人大、政协的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力量,建立各项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的社会化大格局。由于我国深受“臣民”意识影响,人们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十分淡薄,作为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群体的教师,也因在长期的“家长式”管理下,缺乏当家作主的切身体验,逐步形成“顺民”意识。因此,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的形成,不仅对培养教师的民主意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位教师都能以合法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广泛促进教育工会组织强化工会职能,确保民主执政,建立民主化权力监督机制,达到人人维权,共同维权的社会化共识。
二、建立维权体系,强化维权建设,提高维权水平。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的飞速发展告诉我们急需建立一个具有司法保护、法律援助具有维权监督的信息网络体系,更加有效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教育工会工作是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的,也是为教职工服务的,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水平高的队伍很有必要。使这支队伍能应用相关的法律、政策、知识和方法来处理维权工作问题,提高系统维权的整体水平。
学校教职工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实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为繁荣经济、振兴国家教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所以,每一个工会成员,都应该熟悉国家政策,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合理合法地维护教职工应该享受的权益,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让他们专心专意地、轻松愉快地投身到建设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去。
绥阳县旺草镇茅家铺小学郭文炎
联系电话***
第四篇:2010年乌什县第一小学教职工权益的工作总结
2010年乌什县第一小学教职工
权益的工作总结
乌什县第一小学 2010年6月22日
2010年乌什县第一小学教职工权益的工作总结
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学校党政工组织共同的任务,学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教职工的稳定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学校的工会组织,其性质和基本职责本身就决定了它是与协调学校的稳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这是中国第一次用立法的形式确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本来意义的回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教师法》和《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 “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劳动法》总则第八条也规定:劳动者依据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权是教职工的基本权利,体现了教职工群众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权利,也是学校工会的最基本的职能和基本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自觉投身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为教职工谋取更大利益,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引导和帮助广大教职工振奋精神,团结奋进,投身教学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是至关重要的。1、加强工会宏观参与机制促进学校安定稳定
宏观参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源头维护,是指学校工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与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法规上、政策制度上维护教职工权益。十多年来,我校在研究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要有工会参加,并且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学校工会做为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始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工会领导参与党政几乎所有会议的议事,这样才能使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要求及时进入学校领导的决策过程,对于重大决策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都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利,真正落实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从而做到从根本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十多年来学校还没有发生过因教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上访、上告等引起学校不稳定、正常教学秩序受影响的现象。实践证明,能够兼顾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就会得到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贯彻执行起来就顺利,忽略或削弱某方面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有不同的声音和阻力,产生的矛盾就多,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学校安定、稳定团结的局面。既然利益矛盾源于政策和措施,自然消除矛盾的工作就应该做在制定政策和措施之中,即在源头上消除或尽量减少产生矛盾的因素,使出台的政策和措施真正代表教职工的根本利益,而工会参与研究和发表意见,就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还要建立健全工会向党委汇报及与校行政联系的制度,这样,既能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又能使学校行政及有关部门更加真实、全面、客观地了解教职工的心态和意见,及时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用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管理格局。、加强教代会建设是工会维权的重要手段
区教代会《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 理学 校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我校是全县最早实行教代会制度的学校,十多年来,学校工会尤其重视抓这项工作,我们通过实行教代会制度,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上,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努力做到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会议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议决定了有关学校的重大问题、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每次教代会会议校长都要向大会报告工作,学校与工会的财务人员也要向大会报告财务情况,经代表审议通过,并对学校中层正职以上党政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教代会是最能体现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翁的群众组织,倍受教职工关注。规范和完善教代会,建设好教代会,是对教职工 政治 权益的最大维护,也是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有效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保持了学校稳定安定团结的局面。学校工会是教职工的民主管理者,在学校中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其基本也是主要的职责,而这和学校民主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民主管理是广大教职工的基本权利,民主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搞好民主管理对于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更多地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畅通言路,拓宽民主渠道,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使学校的发展显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切实承担起教代会工作的有关职责,对闭会后的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及各项决议、决定、提案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真正行使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权利落实到实处。3、落实校务公开推动学校科学民主监督
工会在参与民主管理同时也体现了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监督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责。
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 内容,也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完善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校务公开能够使学校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得到拓展、充实和完善。多年来,我校工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监督,我们通过校园多媒体平台、公告栏,橱窗和教工大会,公示了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情况,各类先进评比的名单和事迹,学校奖金分配情况,干部聘任情况,教代会决议,把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包括财政拨款、维修费、购置费、基建工程费用、大宗采购等。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教学管理、长远规划、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福利奖金、住房分配等都纳入公开内容,抓住老师们关心的财务收支情况问题,在教师大会上公开。向家长、学生公示了各类收费情况,学生评优、推荐名单和学杂费清单等。严格按照校务公开实施细则,依法适时向不同层面进行公开。这样既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更体现了民主办学的思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讲实情,真公开。学校工会还通过组织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同时,突出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的职能,真正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使我校的务公开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学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学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教职工说话办事,最终都要通过工会干部的努力来实现。因此,面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工会干部既要确立敢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信念,又要努力提高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既敢于维护,又善于维护。(1)《工会法》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规定为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党对工会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广大教职工的内心的期望,是落实 “ 三个代表 ” 的本质要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参加工会,工会则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而存在。如果工会不承担维护的职能,工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工会维权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教职工的工作的理念,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和法制的轨道,围绕教职工的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等环节,强化维权机制建设,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 维权。中国 工会十四大指出:要推动工会工作法制化,根据依法治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和工会权益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在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都为维护教职工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工会维护职能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怎样才能不辱维权的使命呢?首先工会干部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法治意识,努力学习《工会法》、《教师法》、《劳动法》和《教育法》等与教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依法维权、依法治会的能力,充分认识只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切实做到依法治会和依法维权,才能在教职工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及时地给予救助。其次工会干部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和理解群众,只有关心群众,才能组织和动员群众,只有反映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要求,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工会只有代表并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才有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2)工会干部要有较好的化解矛盾和协调能力
尽管工会是群众性组织,但在协调学校与教职工利益关系时却可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一系列改革的实施,分配方式的不断调整,教职工利益矛盾更显突出。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对教职工的各项申诉,思想重视.耐心听取,做到有调查、有落实、有结果、有回复,并通过有效的工作,力求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协调化解工作汇入构建平安校园的目标之中,既能维护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又能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
(3)要提高工会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校工会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调查要重深入,研究要重探索,把调查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调研工作真正成为工会能力建设的基本功,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增长工作才干。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在研究中探索新路,把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会干部要结合广大教职工的现实思想,认真思考他们最为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找准协凋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必须深入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形成有价值、有份量,既符合学校实际又符合教职工需求的凋研报告,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工会的具体工作目标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乌什县第一小学 2010年6月22日
第五篇:下原小学学劳模赶先进、维护女教职工权益
下原小学“学劳模、赶先进、比奉献”活动汇报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年来,下原小学工会开展了“学劳模、赶先进、比奉献”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活动实效
学校工会将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工会委员为成员并专门召开会议制定活动计划,由工会主席负责协调筹划,利用橱窗、网络、会议等宣传手段,广造声势,实现全员参与,人人争先,努力使学习先进由自发向自觉、由分散向集中、由外在教化向内在追求、由个人行为向集体行为的转变,不断提高活动实效。
二、强化学习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学校工会利用政治学习、教师大会或学习日活动等形式,认真学习和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通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演讲、征文、讲座、座谈等形式展开广泛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讨论,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确立教育就是服务、教育需要奉献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在校园内逐渐形成“学劳模、赶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三、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岗位创业活动
学校工会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组织全体教育工作者自觉对照岗位职责、目标要求,对照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主动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制定奋斗目标和“学、赶、比”的措施,以实际行动向劳模学习,向先进看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校内评优课、示范课的评选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比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三好征文”、评选“十佳教师”“优秀教师”等活动,表彰和宣传校内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和激发广大教师“学、赶、比”的积极性,并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下原小学 “学劳模
赶先进”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9月13日 地
点:综合楼四楼大会议室 出席者:下原小学全体教师 主持人:石红权 主
题:
“学劳模
赶先进”活动
内容:
观看《走进劳模——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模范集体》、学习先进事迹。
在观看过程中,老师们在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这看完之后,老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了讨论,老师们觉得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全体劳动者的光荣,是广大教职工学习的榜样。
学习劳模首先要把握其核心价值为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要学习其先进精神为重。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学习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追求一流的技术水平,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创造一流的工作效率;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最后,要将这种学习落实其实际行动为本。学习劳模,不是光喊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而学习劳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团队协作精神,这是一种无华的忠诚、一种朴实的敬业、一种与日俱增的进取,更是一股指导我们实践的强大力量。在工作中,要注是的,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证明了,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模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劳模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关心女教职工工作生活
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
——下原小学开展维护女教职工权益主题会总结
女教职工是整个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女教职工的努力。我校自创办建校以来,就一直关注女教职员工的各项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学校及工会及时察觉,实施多方位关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为维护女职工权益构筑机制。2011--2012年,在学校工会带领下,组建了下原镇下原小学女教职工委员会,为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搭建平台,促使学校女职工工作局面的顺利展开。
学校女教职工委员会职责:
1、健全女工委员会组织建设,为开展女教职工工作提供保障。我校第一届女工委员会主任是钟蔼华,委员是谭丽芳、陆碧珊、冼凤莲、杨淑娣、邓叶群。
2、维护女教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利益和合法权益。女工委员经常深入到女教工中调查研究,了解女教工具体情况,及时通过工会向学校反映女教工的愿望和要求,同时参与学校行政有关女教职工基本权利和特殊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订工作。女工委员会主动代表全体女教工监督学校有关保护女教职工的条例、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
3、动员组织女教工投身新课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建功立业。女工委员会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挖掘女教职工的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创优争先,屡获佳绩。
4、帮助女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5、代表女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行政进行民主监督。女工委员会以教代会制度为基点,推动女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的增强,通过代表广大女教工积极就学校发展的各层面提建议、举措和提案,推动学校行政依法治校理念的整体提升。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女教工身心。
7、协助学校行政解除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2012年12月
下原小学“维护女教职工权益”主题会
时
间:2012年10月15日 地
点:四楼大会议室 出席者:下原小学全体教师
主
题:关心女教职工工作生活
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 主要内容:
女职工哪些特殊权益受保护?
产假、性骚扰、禁忌劳动„„这些热门词汇,将刚刚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推向舆论的中心,也让广大女职工充满了期望。
《特别规定》正文16条,附录4项19条,其中涵盖了女职工哪些特殊权益?其施行将为全国1.37亿女职工的工作环境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何平衡权益保护与促进就业的关系?
【热点一】 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女农民工列入保护范围
《特别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
1988年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仅覆盖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女职工以城镇为主。然而,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劳动关系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女农民工已占女职工总数37%,女职工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特征。这些都要求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更明确具体、标准更科学合理。
《特别规定》关照了这些新变化,扩大了适用范围,在原有单位外,延伸到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所有用人单位,这意味着保护范围将覆盖到包括女农民工在内的全国所有女职工。
【热点二】 重新调整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特别规定》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由本规定附录列示。
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扩大,为此,《特别规定》对禁忌劳动作出了两个层面的调整:
——把原劳动部1990年制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纳入《特别规定》,放在附录中加以列示,提升了原先部颁规章的层次,也打开了继续修改的窗口。
——《特别规定》对禁忌劳动范围作出了“一个扩大、一个缩小、一个删除”的调整,即扩大了女职工孕期和哺乳期禁忌劳动的范围,缩小了经期禁忌劳动范围,删去了已婚待孕期禁忌劳动范围,使其与《劳动法》女职工从事劳动范围的规定相一致。这些调整体现了平衡女职工劳动保护与促进女性就业的原则。
这次附录列示的禁忌劳动范围解决了与《劳动法》的接轨问题,但其中的劳动标准没有来得及论证,对此有关专家提出了需进一步调研修改的建议。据了解,全总将继续协调推动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尽快启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研究工作,开展调研论证,为推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相关文件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热点三】 规范产假待遇和流产假期时间
《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张世平:女职工产假延长参照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83号公约关于“妇女须有权利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的规定,这也有利于女职工生育后的身体恢复和母乳喂养。
女职工流产也能休产假的条款并不是首次提出。在原《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已对女职工流产假作出了原则规定。但由于在执行中休假时间长短不一,为保障流产女职工的权益,保证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竞争,《特别规定》参照原劳动部相关通知,明确了流产假期的档次划分和时间标准。
【热点四】 明确生育津贴支付渠道
《特别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同此)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副司长芮立新:将生育津贴与生育保险挂钩,再一次体现了“女职工劳动保护与促进妇女就业相平衡”的原则。
“对是否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产假期间待遇和相关费用支出分别作出规定,对承认女职工生育的社会价值,促进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将起到积极作用。”芮立新说,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女职工怀孕和分娩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对生育女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生育保险。《特别规定》明确了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位雇佣育龄妇女的经济负担。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并未依法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为女职工在生育期间提供了经济保障。
【热点五】 用人单位对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承担责任
《特别规定》第十一条: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全国妇联权益部副部长兰青:性骚扰是性歧视的一种形式,常发生在职场。由于性骚扰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定性难、举证难。因此,《特别规定》对用人单位预防和遏制性骚扰现象进行了专门规定,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伤害。
用人单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预防性骚扰发生,比如在电梯等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设置可视窗口;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将防止性骚扰纳入单位规章制度,营造尊重职工的氛围;建立有效举报和调查途径,制定信息保密措施,鼓励女职工勇敢拒绝不良企图。
在遇到性骚扰行为时,女职工可向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妇女组织等投诉。
【热点六】 明确执法主体与企业责任义务
《特别规定》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司长丁锋:过去20多年里,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1988年,由劳动部门一家管理;1998年后,劳动部门、安监部门、卫生部门三家管;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人社部门负责劳动合同、工时休假、社会保险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安监部门负责劳动安全卫生的现场监督检查。据此,《特别规定》调整后,明确人
社部门和安监部门负有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监督检查职责。
《特别规定》还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罚作出刚性规定,由人社部门、安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处以1000元~30万元不等的罚款。经查实造成女职工损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赔偿;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