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

时间:2019-05-13 08:4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

第一篇:【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2.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C)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3. 以下属于赫尔巴特的著作的是(B)。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 4.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5.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C)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7.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教育。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8. 《颜氏家训》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著作?(B)A.颜元B.颜之推C.颜真卿D.颜回

9.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墨翟D.苟子

10.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B)。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12.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B)。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15.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A.保罗?朗格郎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1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B)。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1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18.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

19.“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D)。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20.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A)。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21.自我遵循的原则是(B)。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我原则

2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23.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B)。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24.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B)。A.概念B.命题C.表象D.图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25.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 是(ACD)。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 2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

27.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个别差异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 28.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29.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CD)。

A.肤觉B.平衡觉C.嗅觉D.运动觉 30.意志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ABCD)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2. C[解析]在康德看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3. B [解析]夸美纽斯创作了《大教学论》,福禄贝尔创作了《人的教育》,洛克创作了《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4. A[解析]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相结合、发展的过程。5. B[解析]华生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代表。

6. C[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令人自身完 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7. D[解析]古代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灵活、人性化。

8. B[解析]略

9. A[解析]出自《论语》。

10.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A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12.B[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学记》认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是老子的主张。13.A [解析]“建国君民”主要是指政治方面的内容,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4.A[解析]苏格拉底是最主要的代表。

15.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职业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于1 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16.B[解析]略

17.C[解析]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18.A [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19.D[解析]间接再现是指通过中介性联想方能唤起过去的经验,“称名忆旧容”,这

是 通过名字间接再现旧面孔。

20.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21.B[解析]自我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

22.D[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心理学中的意义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者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3.B[解析]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后,将杠杆的力臂原理归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然后学习滑轮,将滑轮的原理归入到了已知的力臂原理,这是一种下位的学习。24.B[解析]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来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 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

二、多项选择题

25.ACD[解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26.BCD[解析]略 27.ABCD[解析]略

28.ABCI)[解析]这四项均属于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层次分类。

29.BD[解析]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肤觉和嗅觉属于外部感觉。

30.ABCD[解析]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

第二篇:教育教学理论模拟试卷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

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

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

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

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

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

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

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

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

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

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

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

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

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

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

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

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

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

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

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

第三篇: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预测试卷1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预测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D)

A.孔子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3.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A)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周安排

4.突然的敲门声,将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种情况属于(B)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D)

A.教育过程B.教育事例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6.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D)

A.色调感B.曲调感C.节奏感D.观察力

7.属于条件反射的是(D)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

8.“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D)几个字来概括。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10.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B)

A.1985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

【解析】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11.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D)

A.讨论法B.读书指导法C.演示法D.实验法

12.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B)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3.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C)

A.负向迁移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14.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A)

A.恐惧症B.抑郁症C.强迫症D.焦虑症

15.“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品质。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

1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C)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7.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A)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1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面临的冲突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个体都面临一定的冲突和危机,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l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19.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B)

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

20.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的是(B)

A.学校与学生B.学校与家长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政府

【解析】学校与家长不包括在学校法律关系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情感需要_。

2.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相互促进_的关系。

3.洛克的_白板说_理论,奠定了洛克的个人本位论。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_。

5.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认知能力差异_。

6.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其任务和职业角色的多重性(或多样性)所决定的。

7.美国的_布鲁纳_倡导“发现学习法”。

8.人的智力呈_正态_分布。

9.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_专业人员_。

10.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附属的内驱力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损害的发生不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

3.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

4.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想法划定一个“标准观念”或“标准做法”,只要学生的想法与此不同的就是“错误观念”。(×)

5.过去的教学评价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违背了教学发展规律。(√)

6.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

【解析】心理健康是个心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7.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解析】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也包括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8.气质和性格都是有好坏之分的。(×)

9.“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条件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10.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解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但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决定着研究性课程实施的成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2.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没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适当联系教学实际即可。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我们班的王冰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室友的不满。晨会课上,我对王冰说:“王冰,你知道吗?你们宿舍所有人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罗蒂唱歌还过瘾,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王冰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我违反了宿舍管理条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对不起!请同学原谅,今后我一定改正。”

结合教师教育技能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适学生心理、处埋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

第四篇:最新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教育理论)【06】

www.xiexiebang.com/jszk 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参考答案】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2.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 【参考答案】

(1)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有一定的联系。在这个市场的吸引下,不少小学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创收为目的,不顾自身是否具备举办学前班的条件,盲目开设学前班。

(2)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不同于小学教师,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素质。学前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或是因为不能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被“下放”下来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办学条件差。由于我国农村幼教起步较晚,条件差,幼儿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也没有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教材参考资料,使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3.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参考答案】

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

www.xiexiebang.com/jszk

www.xiexiebang.com/jszk(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例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

www.xiexiebang.com/jszk

第五篇:2009--2010年教师入编《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2009--2010年教师入编《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时间:2010-5-28 12:27:33 点击:312

核心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全面发展C.和谐发展D.德智体全面发展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A)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D.德智体全面发展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

A.直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4.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D)属于认识过程a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

5.下列(D)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

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B)。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7.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9.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D)的绝好写照。

A.情境B.激情C.应激D.心境o.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主要是受(C)影响。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C)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2.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A)现象。

A.同时对比B.相继对比C.视觉障碍D.感觉适应3.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4.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A)。

A.量力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5.“一道闪电“、“一声雷鸣”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B)引起的。

A.刺激对比B.刺激的强度

C.刺激新奇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6.下面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B)。.

A.人的心理是稳定不变的B.情绪唤醒水平与认知操作效果呈倒“U’’字模式

C.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D.概念形成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7.教师期待效应是由(C)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B.勒温C.罗森塔尔D.夸美纽斯8.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C)。

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D)

A.讲授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O.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是学习迁移中的(B)。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1.小明写了保证书,保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上学不迟到。可是冬天一到,天气一冷,小明又迟到了,教师对小明进行教育应以(D)为开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B)。

A.1 9 8 6年B.1 9 9 3年C.1 9 9 5年D.1 9 9 8年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4.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B)。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5.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D.培养体育人才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实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C)。C)。

A.重现B.保持C.再认D.遗忘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是(C)。

A.动作思维B.习惯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8.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

A.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9.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属于下列(B)心理学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认知学派o.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C)。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1.“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简评这一观点。

2.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变式”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4.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规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5分。共1 7分)

1.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学生和小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各是什么?因而,教 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去做?

2.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一些中学“轰轰烈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纷呈的公开课、扎扎实实的知识教学、加班加点的课外辅导”这一现象-。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 3分,共2 6分)

1.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 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F,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去找呢?“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1)该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

要求。

(2)在该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

2.下面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了特殊的体验成功的方法。

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突然发现班上那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老师心中一喜,就让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他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孩子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我老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孩子的回答使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之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老师忽视。于是,他与这个孩子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以后,每当这位学生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争取机会让他答题;当他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题。一段时间后,这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一天天提高。

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D5.D6.B7.A8.A9.D1 O.C1 1.C1 2.A1 3.D14.A1 5.B1 6.B1 7.C1 8.C1 9.D2 O.B2 1.D2 2.B2

3.D2 4.B2 5.C2 6.C2 7.C2 8.A2 9.B30.C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践知识、文化知识。(2分)

(2)专业能力:“智如泉涌“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高度概括。(2分)

(3)专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行可以为表仪者”是对教师专业道德的高度概括。(2分)

2.答案要点:变式指在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2分)变式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区别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如果教学中充分运用变式,学生就能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运用变式,学生就会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从而造成对概念的不正确、不全面的理解。(2分)(结合教学实际共2分,可酌情给1~2分)

3.答案要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道德认知是关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人的道德的形成离不开道德认知,一定的道德品质总是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前提。(1分)

道德情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去评价他人品行,或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道德认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人们在认识社会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或采取道德行为时,总会伴随种种情绪体验。(1分)

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人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人在确立目的、采取某种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各种愿望、意向或动机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而需要内部的调节与控制。在这里,道德意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分)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经常性而不是偶然性的道德行为才能证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1分)

(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在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在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也是产生道德动机和需要的基础,起着中介的作用,是一种

内部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根除不良习惯,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任务。(2分)

4.答案要点:教学中,学生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从而难以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好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2分)

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根据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之后,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学习的效果。(4分)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第四个阶段为6~1 2岁,属于小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1分)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

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2分)

“勤奋与自卑“的这一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进入了社会.老师和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凶此,小学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3分)

其中第五个阶段为1 2~2 o岁青少年期(中学阶段),是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考虑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并见诸行动。他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过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意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格特征。(2分)教师应与青少年学生多沟通、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教育建议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2分)

2.答案要点:

(1)新课程认为学生应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活动与教学活动与知识传递,都具有价值,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关键要看能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不可将其片面地割裂来对待。

(2)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注重单一的知识的灌输,学生

只是知识的存储器,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差,主动学习能力差,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3)活动课程理论的精髓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儿童主动参与,形成儿童的知

识、情感、价值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活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把活动本身当做目的,为活动而活动,甚至将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搞搞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精心地指导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在中国大群体班级实施的过程

中,会有一个教师与学生逐渐探索、适应的过程,改革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支持与理解。

(4)新课程提出了多元评价观,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当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评价观滞后,仍以学生单一的认知(学业成绩)评价为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单一维度评价教师与学生,与新课程的评价观相违背。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评价观的偏离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观的偏离以及教师教育 教学活动的迷茫,以至教学实然层面上仍以知识灌输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课外加班加点。答对每个要点给1.5分;联系中学实践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4分。

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1)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1分)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

①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好启发性的教学过程。(1分)

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思维的积极性。(1分)

③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1分)

(2)教师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

①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感受。(1分)

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1分)

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可不按照参考答案要点作答,但要能作出较合理的分析)(1分)

答对每个要点给1分,共7分;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分。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2.答案要点:这个案例可从儿方面来分析: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学生有自尊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接受或认为自己无能,他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自已.是被接受和被尊重的。(3分)

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看,学生只有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分)

此外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应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都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3分)

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分。

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

下载【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

    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 (2)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 (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012年高考英语模拟试卷1(含答案)

    2012年高考英语模拟试卷1 2012年高考英语原创预测题(一)(通用版) 一、单项填空(15小题) 1.-It’s said that scientists have made _____ big breakthrough in the cancer treatment......

    安装预算员专业技能模拟试卷1(含答案)大全

    重庆市建设行业专业人员岗位模拟试卷 安装预算员专业技能(一) 一、单选(共40题,共40分) 1. FIDIC合同条件下可以合理补偿承包商索赔的条款中规定延误发放图纸可得到补偿的内容是......

    2012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二)(含答案)

    2012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二)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

    教师招聘语文试卷1

    语文试卷(A)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裨将(pí) 戕害(qiānɡ) 按捺不住(nài) 酾酒临江(shī) ....B.桎梏(kù)商榷(què) 皓首穷经(h......

    2011年淮北市教师招聘模拟试卷

    2011年淮北市教师招聘模拟试卷 2011年淮北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

    2015安徽教师招聘,《体育》模拟试卷

    2015安徽教师招聘《体育》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学校体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培养________ 的社会主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