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性教育

时间:2019-05-13 08: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人性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人性教育》。

第一篇:浅谈人性教育

浅谈人性教育

读《教育——培育美好人性》心得

在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下,不求甚解的读了《教育——培育美好人性》这本书。的确书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和追求美好人性的理想是我们教育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更加渴求所有的学生具有美好的人性,那样作为老师的我多么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有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的教育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人性。失掉了一半的人性,也失掉了一半的教育。而这种失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一、美好人性教育——先立德再树人

笔者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不知你有没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当教师主动拣起脚下的废纸,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看看脚下。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让学生拣起教师脚下的废纸,如有不从,也许会遭受翻白眼或训斥,甚者也许还要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在校园里,学生远远地就向教师打招呼,有多少教师能向学生还以颔首和微笑?更让学生困惑的是,在课堂上,老师不是整天喋喋不休地强调“文明礼貌”吗?难道文明礼貌只是学生的专利?师生集体外出游玩,教师们可以悠闲、安然地坐在座位上,可以对挤在加座上的小孩子难受的表情视而不见。我们会说:这叫“尊师教育”。震惊中外的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发生时,如果不是某个人说“让领导先走”,怎会有那么多无辜的小生命倒下?不是都知道遇到危险时,先要考虑老弱病残吗?如果说,真、善、美是人性的本质的话。那么,作为“布道者”的教师是否首先要反思:我们到底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样的实例太多太多„„

二、培养美好人性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的主编彭长城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因而在所有的观点与想法中,我们推崇的唯一主题就是‘真、善、美’,这不是说教,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人还是有所敬畏的。正像康德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激动和好奇,对于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感。’”《读者》用人性主义打败了热点时尚,因为“它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与人们相遇,它静静地、一点一滴地汇集着古今中外人类思想的花瓣,挖掘着蕴含在许多普通人心地的美好”。作为一本杂志尚且能认识并能矢志不渝地做到“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为何充当着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角色的教育却要沦为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牺牲品呢?理由很简单,当我们始终摇摆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时候,当我们长期把教育看成是塑造和改造学生的使令性工作的时候,当泛滥于当今社会各个毛孔的浮躁心态、功利追求卷入教育内部的时候,当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价值取向变得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时候,当我们心中理想和信仰大厦的柱石摇摇欲坠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不再那么纯洁,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人性”;“我们的教育”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物质”的富有掩盖不了“教育精神” 的空虚。该到了用“真正的教育”来解救和解放“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征服人心的,而“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所以,“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人性,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从这个观点出发,“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回归”,是一种“超越”。

第二篇: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一篇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

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二篇

拜读了周国平老师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后,感觉像遇到了“陌生的熟悉人”,因为周老师所指出的教育观点与我们271教育理念相吻合。

书中说到:“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这正是我们的271教育的信仰--没有学不好的孩子,271教育就是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可能性提供可能,让每个孩子原本的可能性成为可能。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万物共融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最好的原本的那个自己。

周老师还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现在教育与生命相应的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是德育,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更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个体。我们271教育注重的则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的教育理念里教科书是课程,学校组织的活动是课程,人际关系是课程,吃饭睡觉讲卫生也是课程,总之我们271教育的课程认知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一切一切与孩子生命成长有关系的认知和活动的总和都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教育即生长”,起初是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老师的共鸣。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271教育课堂也恰恰提倡坚决捍卫学生中心的主体地位这一观点,让学生自己走心的去认知内化、实践生成,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深思:怎样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一名271人,我感觉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三篇

周国平,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学者、作家,我原来读过他的几篇散文,如《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等,总体感觉是他的散文的美不在语言,不在情感,而在于字里行间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传达出对人生的哲思,这可能和他的职业和习惯有关吧。

周国平不是教育家,然而,“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一些感想罢了。”这是周国平谦虚的说法,因为大家知道,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大量的工作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我的这个信念,构成了我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周国平还尖锐的指出“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所以,读周国平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我的感觉是他的观点真实、辟警,感觉周国平是个真诚实在的人,他不盲从,不逐流,敢于发表自己经过了解和深思得出的观点,单从这一点而论,他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品读。

下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几年来我们不愿回顾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件:一、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被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产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过分的关注,一味的要求,终于酿成惨剧。二、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连刺数刀致对方死亡,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做的事,其思想和行为令人匪夷所思。三、益阳市十三中一名高三学生用刀将其同班同学刺死。原因仅仅是被害者让他倒垃圾,引起他的不满,遂于次日用水果刀连刺王两刀,致使被害人抢救无效死亡。

中学生、大学生杀人的恶性事件可以说举不胜举,然而自杀事件又何尝少呢?前一段时间,我们身边不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吗?他们杀人、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也许因为学习成绩,也许因为男女情感,也许因为与人纠纷,也许因为家庭原因等等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所有这些都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关。

一件件,一桩桩血淋淋的触目惊心的惨剧,不得不让我们静心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找到了答案,孩子们的心理有问题,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已经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些教育的箴言,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简直荒谬不堪,可是冷静思考之后呢,恐怕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实际上,张校长早就多次给我们强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学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更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理念决定方向,也许这正是我们学校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周国平给我们指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教育发展的方向,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他像一个战略家,规划教育的前景以及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而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则要靠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和我们这些冲锋陷阵的勇士----一线教师。遗憾的是,指挥我们这些勇士的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却并没有按照战略家的意图指挥,甚至是相反,所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时也就好心干坏事,甚至为虎作伥,不幸成为了摧残孩子的帮凶。

当然,我在这里无意攻击政府,中国的国情毕竟太特殊,太复杂,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者,我们的政府不是一直在努力改变吗?

言为心声,敢说出来毕竟也是一个进步,但是我感觉我们说的太多了,而做的太不够了,真诚的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言的巨人,行的矮子。拯救孩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孩子,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改变自己。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当我第一次周国平写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文艺书籍,而是一本关于教育题材的书籍。虽然这本书我没有读完,但是教育的七条箴言点化了我对教育思想,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极大的重要性。

周国平作者根据个人的教育成长经验以及与中外古今的教育家的言论,总结出教育的七条箴言。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知识、思想、健康、德育等等)成长,成长就是目的不是要达到某一个终点,例如上个好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等等,而是要在适应社会现实的必要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要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人性和幸福生活能力的人。这与271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在2017年11月左右,韩校长跟集团的领导去芬兰国家外出学习,都知道芬兰国家是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韩校长展示出在芬兰国家的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校园环境,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以及墙上张贴出来的学生作品。我看了当时很惊讶,他们为什么课堂上这么自由?我终于发现以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中国教育缺乏自由、老师缺乏自由、学生缺乏自由。总的一个字国家管控太严格。所以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

应试教育年代有很多的问题,包括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现在这些问题还在或多或少的残害着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之前对教育的本质认知不够,对待教育过于功利化。真正的教育是非常简单的。

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性呢?首先要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平等对话;我们要求孩子什么样,我们就得做的比这个标准更高,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等等。

关于幸福生活的能力,其实上就是关注精神生活能力的养成。肉体和物质的满足可以带来快乐,但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应是精神层次的成长,这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养成。

虽然这本书,没有看完,但是许多知识与我产生了共鸣了,有些领导讲过的话,虽然不能深刻理解,但是也可以从书中寻求答案。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不只是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的话语总能叩击我的心灵,曾拜读过他的一本书——《把心安顿好》,感觉受益匪浅。也许有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无聊,都是大话套话,的确,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耐着性子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大师真不愧是大师,虽然看起来说的是一些人竟皆知大道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不断惊叹:是啊,可不就是那样吗?说得真好。这是我初次读周国平书籍时的感受。

说实话,我这个人是不喜欢读书的,这也是我需要做检讨的地方,但是年前开完放假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本周国平的书,我的内心是激动和兴奋的,很高兴我喜欢的书目能和集团主流价值观相互吻合,带着这种心情,我又一次开始了与周大师的对话。

翻开《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刚读了两页,就发现“老周”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还是那种感觉,两三句话就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马拉松或许有人说我夸张了,但我读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感觉,后来想了想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就是我在读的时候不断地将他说的话往自己身上靠拢,这样感受就特别真挚。下面对书中几句发人深省的话发表自己的感悟。

1、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

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记得经常听人说起,上大学没用,我也曾这么认为过,现在大学生遍地是,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说不定还不如初中就辍学的赚得多。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对大学趋之若鹜呢?是因为大学给了我们除去知识之外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式等。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

想想确实有点可悲,适应现实是必要的,但这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实也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雄,在如今稳定和平的年代,似乎大部分人的眼光都变得狭隘了,没有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没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霸气,更没有“我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襟,有的这是考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记得看过高晓松的一个节目——《奇葩说》,有一期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去参加节目,高晓松跟他聊了很多,最后说到毕业干什么的时候,学生说到他只关心能不能在央视找份稳定的工作,高当时就火了,可能是出于对同门师弟的爱惜,更多的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哀叹,他说:名校乃建国之重器,你清华毕业就这么点志向?社会的大潮已经将我们的棱角磨平,我们的下一代难道还要不我们的后尘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语)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语)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第三篇:《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读后感

刘水芹

翻开周国平的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他并非老师,怎么会写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而且乍看名字似乎也文不对题,翻开绪论就看到他自己的解释,他说“我不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怎么也来谈教育了呢?可是,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一些感想罢了。”

原来他也在为当今教育思考,出力。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可是现如今,教育已经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拖延下去,只会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说到这里就回归了他整本书的主题——守护人性。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质财富。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周国平希望他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教育即生长,是周国平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是他关于教育目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从中挑选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

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即对于语文教育,作者说:“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作为教师和家长,教科书当然无法抛弃,但可多给孩子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中,几乎都会提到阅读对受教育者成长的重要性,周国平也不例外,他认为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作者就是热爱阅读的人,他强调要多读经典,如果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素质不会得到提升。

不仅成人要阅读经典,孩童也要读经典。读经典让孩子从阅读初始就有较高的起点,读百科,读经典故事,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阅读趣味和精神品味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往上引导,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提高其素质。很多老师会问:“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爱看书,不爱学习?”那么试问我们自己一年又看过几本书?又有多爱学习呢?我觉得还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好,因为学生的感官是很敏锐的,你的喜好会带动他们的喜好;班级里一部分学生的喜好会带动大部分学生的喜好;几个班级的喜好也会带动整个学校的喜好。尤其在当下,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人们变得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阅读是一剂良药,但其

中也混杂着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现在好了很多,学校有关于读书的活动,也鼓励孩子们多看书,让阅读成为真正的全名活动。

《周国平论教育》文字素朴、真诚,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我仿佛与他促膝相对,一杯香茗、一壶美酒,在闲暇黄昏后,聆听他娓娓道教育、聊人生,感受着一位智慧长者对教育的忧思与呼唤,分享着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欢乐。“守护人性”四个字,也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第四篇:教育戏剧是培养人性的教育

教育戏剧:培养人性的教育 ——亲历羽翼天成《剧场梦境》全体验

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也会72变,还可以变身为哈利 • 波特的魔杖?羽翼天成《剧场梦境》的孩子们见证了这一切——

从怯生生地站在舞台上说出自己的名字到表演一种喜爱的东西,玩具枪、变形金刚、足球等各种形象在孩子稚真的表演中一一呈现;从争先恐后用矿泉水瓶子当道具表演想象的东西,到你争我抢地扮演角色,短短的二十分钟,十个孩子的参与热情渐次升温,表演欲望不断高涨,想象力频频迸发,直至舞台沸腾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便是羽翼天成儿童剧场推出的主题活动之一《剧场梦境》的现场情境。事实上,此情此境除了让孩子领略想象的魔力、舞台的魅力外,还承载着他们研发本土化教育戏剧课程和创作新时代儿童剧的教育梦想。

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都装着闪闪的梦想,《剧场梦境》就是呵护孩子童年的梦想的地方!然而,太多的兴趣班、课业负担过重已束缚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失去童年的梦想。试想,如果人类失去想象和梦想,世界将会怎样? 笔者有幸采访到国内著名儿童戏剧教育机构羽翼天成的创始人苏笑聪说到:“孩子们都是在“儿戏”中体验情感、认知世界的,研发本土化戏剧教育体系和创作儿童剧都是一项奠定孩童时期健全人格发展的事业。羽翼天成的教育梦想,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艺术气质的创意生活大师,我和我的团队都是革命者,我们负有使命,我们在做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用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改变着国内亿万孩子未来20年后的命运。”

正是基于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羽翼天成研发创作的教育戏剧教学体系遵循了孩子们游戏天性,因为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他们在“儿戏”中认识世界,学会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而戏剧则是领悟人生、认识人生的重要平台和途径。由此可见,教育戏剧就是面向儿童进行健全人格发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重要载体,羽翼天成就是看到了教育戏剧的独特价值,一直致力于研发本土化教育戏剧课程体系和具有时代教育意义的儿童剧,为亿万孩子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戏剧的重心就是以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为内涵的教育,发挥着特有的育人功能,是促进人由“智”到“心”的全面发展,通过启发思考与乐于参与的引导式教学及“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引导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编导、排演不同剧目的过程中体验戏剧中故事矛盾的冲突与变化、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与内在情感,进行角色体验、感知世界的综合型艺术教育的学习训练形式。让孩童学会心灵交流,体验人性关怀;学会交流合作,体验生命的意义;为孩子们开垦一片自由广阔的空间。

教育戏剧之时代背景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如何教育好适应新时代的孩子,这是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心的紧迫话题。我们看到一些普遍现象:众多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是“有养无教”“有教无方”。正如,“独一代”父母在教育“独二代”孩子过程中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面临着重重考验和难题。“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托关系找熟人也要上个好学校”、“多学习琴棋书画,多拿考级和证书”……“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最信奉的金科玉律。正是这句口号让无数家长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于是乎,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投入财力、精力,孩子们身心俱疲地赶场各种兴趣班,结果是搞得孩子们不堪重负没学好,家长们心急如焚,也失去了耐心去引导教育。就是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了压力,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剥夺了美好童年,也从此丧失了自由和梦想!

在过去的第十届全国政协会议的一份提案中看到:调查报告称,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此外,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不知咋办,有的竟然做出极端的举动,甚至自杀。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

笔者记得一位教育学者说过:教育是成长和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而非一串分数和一纸证书。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也许只对几百米的短跑有意义,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或成功,是要看二三十年后过怎样的生活,一马当先的领跑者,未必就是最后的优胜者。教育的文化传承,重在对儿童进行社会性的培养,不仅在于学业育人,还要在文化上育人,更要在人格上育人,更应该关注孩子们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是否知道怎样去谋求人生的幸福,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如何唤起国人对儿童人文教育的重视?如何培养和提升当今儿童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呢?经过多国多年的实践研究,教育戏剧可广泛地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且在促进人类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儿童学习教育戏剧的收益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他们在戏剧的世界里往往随兴所至,通过戏剧表达(假想情境)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鼓励孩子从中学会思考,感受各种情感,以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也完全体现了教育戏剧的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教育价值,让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促进多元化发展——契合了孩子游戏的天性,接近儿童认知、体验世界的方式,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幻想冒险和探索未知世界,且能够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创造表现出来,所以对孩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促进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孩子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剧情故事、人物角色的影响和同化,学会了人际关系、社会规则、心灵成长、培养了丰富积极的情感,缓冲、疏导了消极情感,使得孩子知、情、意达到合谐发展,更是促进他们情感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各方观点之家长代表 小小家长

孩子第一次参加《剧场梦境》这种活动,起初我还很担心她不敢上舞台,没想到很快就适应了还表现的很踊跃,通过短短的60分钟,也让我发现了孩子不同的一面,我觉得这种引导激发+鼓励体验的形式让孩子突然迸发出超能量。

子墨家长

作为有点小艺术范的80后家长,我觉得《剧场梦境》这个名字和形式很贴合,我小时候就是按父母的指挥一步步考级走上艺术之路的,深感强压式学习给孩子内心和成长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之所以觉得这个形式好,那是认为孩子能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就融入情境,主动的展现自己,很自然的就喜欢上了舞台和表演,时不时的语出惊人让我觉得他入戏太深啦!

各方观点之园长代表

经过两年不断的实践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同行教育者,已体验到借用戏剧活动中有益于提升孩子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和社会性意识等发展,为奠定和全面促进儿童时期的人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徐园长:

通过戏剧教育这种孩子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能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展现并表达自己,通过潜意识中的心理变化和冲突、根据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儿童心中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通过愉快的体验经历,明显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明确指出:“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给予儿童。”戏剧教育这种形式理应属于最好的东西之一。

天津张园长:

游戏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重心,儿童戏剧教育是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和加以认知的。游戏中的说唱表演活动最能提升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社交能力。

自从我园引进该项课程后得到了众多家长赞许和支持,他们在短短的时间里看到了孩子惊奇的改变,孩子能够利用教室里的物品与同伴们共同创作和表演故事,并且会主动的将故事与家人和小伙伴分享,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与成就感,学会了合作与分享,非常有助于提升孩子乐群性培养。

各方观点之教育界专家代表: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事。”

——新中国儿童戏剧倡导者宋庆龄同志1946年在上海所说的话

曾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上直接引用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沛斯泰洛齐)有言:“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何谓成人受教于儿童?谓成人不敢自存成见,立于儿童之地位而体验之,以定教育之方法。民国之教育亦然。”他主张:儿童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即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

他又强调:戏剧在启迪国民精神、培养健全人格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教育的机关, 将戏剧作为进行普及教育的一种有力有效的方法,并纳入行政制度中。即在教育行政上把戏剧列为一种教育方式,积极推动戏剧在国民教育领域的发展。

——中国近代思想界、知识界、教育界著名专家学者蔡元培先生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

——著名学者余秋雨

为让更多孩子受益于教育戏剧的心灵滋养,近距离体验舞台魅力,自信快乐的健康成长。羽翼天成就此呼吁:

1、亲爱的小朋友们快快停下电游、放下IPAD,邀上你的小伙伴多多走进剧场;

2、邀请教育界同行共同创作以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呵护孩子心灵成长的儿童剧;

3、走亲民路线,降低观赏票价,让更多的小朋友在奇妙的戏剧世界里同趣同乐同分享。

第五篇:《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读后感

读了《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这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修正了许多我自己对于教育方法错误的理解,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对于幼儿人格发展是何其的大。

例如,我很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我讲故事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想要用自己的夸张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来吸引孩子,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我没有想到要用故事的本身内容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消化,而是我直接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将这篇故事呈现给孩子,没有去考虑孩子是否和我的理解是一样或他们被动的接受我传递给他们的感情,他们是否会适应呢?看了本文我才知道,我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往往会低估幼儿的能力,他们其实比我们更具想象力,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把它呈现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于想要向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呢?

第一点,我总是把幼儿置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也都不了解,需要我们的引导。看了本文才明白,我们需要敬畏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团体,而不能把他们当做小大人的方式来进行培养。

第二点,我的教学进度理念太过于急躁,想要幼儿立马就接收到我所传递的信息。这就和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了相似之处,这样方式直接忽略了儿童思考和发觉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我夸张的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使得故事形象过于鲜明化,它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冲动,无法表现真实孩子的内心感受。

第三点,源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大背景。在全实践的过程中,主班老师会要求我给幼儿讲故事,这时的主班老师就会有一个对于我外在表现的评价。我也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才会这样卖弄自己的才能,从我内心来讲也是非常乐意去展示我声音特色和故事表现力,以及对幼儿的喜爱。这样说来在社会的教育大背景下,老师也存在一定的“自私性”。就像我们每到一定的年龄段都会有升学考试一样,各科的老师会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以及优秀率给孩子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方式有好也有坏,面对我们多人口的国家,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但同时它的的确确让我们的学生生活的很痛苦,本来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就像华德福教育一样在游戏中得以学习,可是应试的魔爪已经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性消磨光了,可能这也是中国在目前为止没有一位本土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吧。

这让我十分羡慕华德福教育下的孩子,他们没有过早的成熟。华德福教育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形式,竭力给予他们一个善、美、真的世界。其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创设一个孩子能创造性游戏的环境,使得这些具有创造力、热衷于游戏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最优秀的学者和最全面平衡发展的人。华德福教育非常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和成长环境的自然性。他们的玩具都是未完成的玩具,原材料均来源于生活,孩子若想真正地开展游戏,他们必须有一种梦幻般的意识,在那种想要玩的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使得自己的行动力增强,各项身体机能得到了更好锻炼。让孩子的真正地游戏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游戏是孩子释放天性的一种载体,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成人过多的去干涉或者是干扰势必会成为一种负面的形式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中。

这又不得不让我想起第一次进行全实践发生的窘事。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很喜欢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是自愿填报的并且也想在这个专业领域上有所最为,所以在幼儿园也会表现得很积极。当时我全实践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当儿童在进行蒙氏活动时,我想更加亲近孩子,就会跑去问他们问题,这时我的指导老师就会把我叫到一边,说我这样做会干扰到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专注力的培养。当时我就很羞愧也很感谢这位老师,是她让我懂得了一位幼儿园老师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你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理论来支撑你的教学行为,这样你的教学模式才能得以渐行渐远。本身我对于自己的专注力也是不敢恭维的,因为自己在看书这一块总是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培养起爱读书的兴趣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吧,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我会经常强调自己是个行动派的人,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条理论,喜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去找寻遵循的理论根据。

完整仔细的看了这篇《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并结合自己全实践的经验,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没有很好的教育理论作为根基,你连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都不明确,那要做个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谈何容易呢?找到了自己的弊端,我会克制自己去完善它,更好的投身于自己的教育领域。

看了《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还想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成人的工作是孩子游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孩子不仅模仿你的工作,还模仿我们对待工作的专注神态,以及投入其中的热情。孩子是很聪明也很敏感的,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能感知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刺激。有些家长会困惑如何去教导幼儿,原来方法是那么的简单,家长只需要成为一位遵纪守法,勤劳勇敢合格的公民,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那么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还是轻而易举的。有本文也再次证实了榜样的力量。人永远会喜欢像他的人,永远会像他喜欢的人。也证明了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老师会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为其他幼儿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其他幼儿也会有模有样的去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看过本文后还有许多感受在这里就不在进行一一赘述了,都在打印文本里进行了标注,我相信这对于我以后的教育生涯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也谢谢甘老师提供这么好的学习资料供我们学习。

下载浅谈人性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人性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性经典总结(大全)

    人性经典总结 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

    人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有学者认为,腐败产生的原因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同步不适应有密切关系,是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性的自私同体制机制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托尔......

    《人性》读后感

    《人性》读后感人的心理特征各有特点,无论自己呈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征,都不能随意投射给他人。要在职场中受人欢迎,就要学会给子他人正确的投射,尽量以他人的喜好为中心展开对话......

    读后感人性

    读后感 读完这四篇小文章后,让我对人性有了再次的认识。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初,性本善”,我个人十分崇信这句话。我认为如果人人都拥有责任心;人人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人人......

    人性观后感

    微电影《人性》作品创意及人物造型分析 一、 作品创意分析 整部微电影都以黄灰色的调子为主导,给人一种沉闷之感该微电影描述的是一个上班族一天从家到公司上班的一个情节。......

    党性和人性

    党性和人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参与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讲的是党性;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人性启迪

    感悟现代生活 ——读《人性启迪》有感 8、11张雯怡 作者慈悲为怀、以智者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母性的慈柔、长者的宽容、师者的关切,春风化雨、抚慰人生、唤醒心灵、激扬生命......

    人性优点

    《人性优点》读后感 大家可能都会知道戴尔卡耐基,可能都会知道他的人性的弱点,但可能很少知道他的《人性的优点》,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给了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