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均衡优质发展5篇

时间:2019-05-13 08: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均衡优质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第一篇: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推进均衡优质发展提升高中教育品位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湖南省桃源县第八中学王用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内容摘要:教育均衡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受到公平的教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受教育者享受的也不完全是公平的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实现教育均衡的同时,如何使农村普通高中实现教育均衡,使每个农村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这应该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新课题。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育均衡教育品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热点”、“难点”,它的的内涵应包括:不同阶段教育的均衡(即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生个体发展的均衡(而非只关注尖子生,忽略大多数);师资力量的均衡;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均衡等。面对桃源教育强县和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我们在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中,只有抓机遇,抓机制,抓基础,抓思路,实现学校发展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着力构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新平台,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桃源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保证。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识

1、所谓的教育均衡实质是指在教育思想公平和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待遇平等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众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受教育者能否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衡发展。从教育机构看,学校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资源配备是否均衡。从教师看,教育均衡指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否相对提高,达到均衡发展,教师在付出同等劳动情况下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教师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与提高发展的机会。

2、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均衡发展不是说现在教育优秀的地区和学校停止不前等待落后地区和学校来发展,不是把高的好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实现农村高中学校的快速发展,进而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3、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说我们制定一种模式,所有的地区与学校就照着做,毫无特色、“一刀切”,而是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能做到个性化,办学能做到特色化。

二、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师资配备不均衡示范性高中聚集了全县最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本科 1

学历达标率、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都远远高于非示范性高中。

2、教育经费不均衡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的生均事业费拨款差距较大,示范性高中在学费的收费标准上要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并且还可以通过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等获得大量的计划外资金,自我创收能力很强,而非示范性高中自我创收能力弱。

3、办学条件不均衡县里投巨资建设示范性高中,校园美化,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类办公、学习、教学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非示范性高中,校园布局零乱,校舍老旧,且均有一定面积的危房亟需修缮,实验室、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均不达标,基本上是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起来的。

4、校际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示范性高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而其他农村高中却生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同时,示范性高中,由于受生源膨胀的影响,班级数量增加过快,班容量增长过大,导致师资短缺、教师负担过重、办学条件不能满足需要,难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学校内部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其结果是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各受其害、无法实现双赢,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二)、影响我县农村高中均衡发展的原因

1、农村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近十年间,政府除了人员经费以外对高中学校没有任何建设投入,现在有的地方连危房改造也没有能力完成,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其他设施的实现了,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农村高中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地处农村,经济难以与县城相比,教师的福利待遇比较差,同时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成长锻炼的机会得不到保障,使得教师人人思迁,优秀教师大批流失到县城,使得农村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3、农村高中学校生源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大批学生流失,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农村百姓对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在家中对学生放任自由,更有留守学生完全无人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全脱节,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

4、农村高中办学没有特色。农村学校由于受资金、办学理念和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毫无特色,不能根据实际条件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能停滞不前,保持原状。

5、示范性高中的创建扩招。高中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有利干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当利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规模过小或过大则会产生各种“不经济”的问题。我县由于高中教育资源县域内配置严重失衡,致使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过大且仍在持续扩张,而多数非示范性高中却因经费不足而规模过小。这种“规模不经济”的状况,使得教育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浪费严重。

三、促进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观念,提升学校品位

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的不均衡是教育均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均衡的基本原则就是端正教育思想,致力于教师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办学条件的改善,从而提升学校品位。

(二)、多渠道融资,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可以积极探求资金来源渠道,创造良好的融资氛围,吸收社会资金。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投放可以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并能做到专款专用。在教育资源配备上可以有针对的实施,重点扶持农村弱势高中学校。

(三)、稳定师生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打造一支精品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品性,建立并健全有特色的教师研训一体化系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合理流动优质师资资源逐步开展教师交流制度的试点工作,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挂职,最大程度上均衡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

3、加大农村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学校应引进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高中教育事业。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4、着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落实农村教师工资按省定标准发放的同时,积极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保险等,帮助教师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努力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精心施教、愉快执教。对在农村高中任教的一线教师,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放特殊津贴。

5、严把农村教师入口关对农村教师队伍严格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初步建立农村高中教师能进能出、竞争择优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改革现有高中招生办法,适当均衡各校招生。

县教育局应出台新的招生办法,既保证遵循教育规律,控制示范学校急剧膨胀,又让农村普通高中有生可招,保证生源质量,整体提升全县教育水平。

(五)、创办特色学校,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学校要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积极寻求分类发展的道路,特色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个性发展。县情所致,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处在一个水平,有区别地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办可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又可以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农村高中教育真正的均衡和有效发展。

(六)推行“六种”模式,加强校际合作。

推行强化政府“三个保障”的“深圳模式”、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寿光模式”、实行优化教育结构的“铜陵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都模式”和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沈阳模式”。这些模式的经验完全可以吸收运用于桃源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校际合作,整体提升我县的高中教育质量。

总之,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基本要求,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审视思路,调整措施,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桃源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落实教育行为规范年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教育是无声润物的春雨,只有让它均衡撒向桃源大地,才会有满园的春色!

第二篇: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为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以“共享、共建、共赢”为目标,建立12家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由城区学校、幼儿园牵头的教育党建共同体,积极落实资源共享、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联动工作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各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普陀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一、完善制度,优化联动模式

按照“办学理念一致、办学特色求同存异,有利于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完善教育共同体系列工作制度,优化共同体联动机制。一是完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由龙头学校牵头,共同体校(园)长书记参加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学校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完善校(园)内各部门、教研组、学科对口联系制度。以学年为周期,每月组织一次对口教师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三是建立完善了共同体内教育工作指导员制度,牵头学校选派1-2名业务素质较高的党员或中层领导

2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对固定的帮扶关系,优质学校(园)与其他学校(园)实行双向互动,从支教教师、学校(园)管理、办学理念等多重角度进行交流;二是联盟式帮扶,依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园),联合周边较为薄弱的若干学校(园)建立学片,使学片内学校(园)建立互助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三是网络式帮扶,通过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使核心学校(园)开展的党建、行政管理、教师备课与教学、课程改革、特色创建、师资培养等各项管理与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迅速传递到其他学校(园),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实现城区与乡镇、区域间优质资源共享。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双体验”活动,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建立活动中心,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下海岛、城郊渔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促进共同体内结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各牵头学校及时了解掌握渔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情况,推广经验,帮助指导,全面提高共同体单位区域教育工作水平,形成了教育管理互促,学校(园)发展互帮,教师业务互助的良好局面。

4、考评联动。为保证和优化各教育共同体统筹发展,区教育局人事、教育、监察、督导、教研等部门联合行动,定期组织开展共同体工作督导,强调每月至少一次的明查和暗访,检查落实共建共享工作,做好督查记录。同时,制定了《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党建共同体考核和先进集体评选方案》,明确共同体党团队共建、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德育工作6个方面的考核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共同体单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校尤其是龙头学校考核和校长、书记任免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各共同体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有效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第三篇: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

一、自查自评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我区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目标如期实现,区教委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自查工作,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中教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文件和区教委会议精神,依据《20xx年丰台教委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工作方案》,专门召开科务会研究落实,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评估办法》,严格把握评价要素和标准,按照职责分工,将科室日常工作与自查自评相结合,认真做好本科室自评自查工作。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质量

1、严格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1)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控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干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狠抓教师基本功,规范教学行为,按照确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建立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审查制度。新学年开学前,对各校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进行逐一审查,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3)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联合视导。在开学视导、专题视导和其他常规视导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联合视导,有效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2、实施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督导机制。

(1)在原有学年考试统一命题、中考研讨会、一二模分析会等教学分析和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初中年级期末考试统一网络阅卷、建立丰台区中学考试分析系统,进行数据不同层面的考试数据使用、分析等相关培训,实现数据的科学和充分的使用,为相关部门、学校、教师进行分析监控使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持续开展“四级”(教研室、学科组、个人和针对性)视导听课,实时关注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每次视导通过听课-交流-诊断-反馈等环节对教师个人、对备课组、对学校校长及教学干部三个层面进行反馈,有效地促进了中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自20xx年以来,我区中学教研室已经建立了包括学期末对全区中学进行统一质量监控测试及视导的中学教育质量监控制度。从xx—xx学年尝试的初三期末一模质量监控统测,到10—初中全员期末质量监控统测,再到11—进一步深化为全员期末质量监控统测,初中教师全员分学科分析。完善解决了第一年数据中心下发数据表格多、杂,需要干部教师二次加工等不便,教师应用数据分析前期教学质量参与度不高,教师分析过多重视成绩而忽视教学质量分析对改进教学的作用等等问题,目前我区的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日趋完善,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详实细致的数据,教研室对中学明确了质量分析的要求,每次测试后组织干部、教师对学校年级、班主任、备课组和教师个人所任课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召开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参加的分析会,由各层面代表进行质量分析。我区质量监控分析工作开展到目前,绝大多数初中教师都能通过细致的教学质量分析,给予学生个性的指导,帮助其找到自身问题,

通过每次质量监控统测后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学校干部教师普遍认为通过初中期末质量监控所得到的数据非常丰富,可以充分满足学校教学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群体对教学及学业情况的分析需求;同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分年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应用数据精确的指导教学,进一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

初中期末质量监控及教学质量分析会是丰台分院中教研近两年来新增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显著提升了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考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xx年我区中考文化课总平均分超过上一年30分以上,首次超过北京市平均,优质生源的增加使我区公办高中校录取线平均提高25分以上,各高中校生源差异进一步缩小(最高录取线和最低录取线差距从近年来的148-207分缩小到了123分),同时初中教育更加均衡,所有初中校都有考生成绩超过500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初中教师的信心与干劲。今后待硬件条件(主要是机房与网络的承载能力需大幅度扩充)成熟时将会扩展到初中全科开展。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教师分析各种数据指明了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具体思路,为全面提高丰台区初中教学质量、促进我区中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初中期末质量监控及教学质量分析会是丰台分院中教研近两年来新增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显著提升了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考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教师分析各种数据指明了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具体思路,为全面提高丰台区初中教学质量、促进我区中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积极开展社会大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区是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建设实验区,自20xx年9月正式启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以来,共建有市级资源单位26家、区级资源单位61家,不断拓宽交流途径,建成社会大课堂资源信息指南平台,并召开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建设现场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社会大课堂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并组织相关案例评选活动。

(2)20xx年9月,启动了全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邀请市专家对学校进行了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培训。

(3)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丰富学生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扩大、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台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自20xx年6月启动以来,一直作为区级重大项目在全区整体推进。在全区中小学组织了近20次项目培训及交流活动,仅在20xx年上半年就组织各校项目组负责人及教师先后走进赵登禹学校、长辛店第一小学、北京市大成学校、芳草地丽泽分校、丰台第一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项目交流活动。20xx年5月3日-6日,北京市中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活动之“英国文化周”在大成学校开幕,这次活动以课程共建为主线,辅以“社区点亮生活”实践活动,开放的课程,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中英学生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我区将实施“五个计划”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一是国际理解教育分层培训计划;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国际教育理解课程实施计划;三是项目研究基地校建设计划;四是实施“主题展示交流周”计划;五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计划。国际理解教育将成为我区中小学的地方课程,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

(4)开展学生领导力项目,完善优秀学生队伍建设和培养项目。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发挥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健康成长。

4、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等内容,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监督检查项目,并将此项目列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中。

(二)完善帮扶弱势群体和薄弱学校

落实减免和资助政策,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两免一补”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减免费用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符合标准的学生。

20xx年初中免借读费7187人,免359.35万元;免书费4035人,免38.5万元,免杂费12885人,免149.6万元,发放助学补助768人,11.52万元,生活补助81人,8.52万元,高中人民助学金387人,33.22万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544500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47262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390474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111890元,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302595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5920xx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33015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1517089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93000元,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307935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849000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23082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2700851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153860元。20xx年秋季我区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276595元。

(三)依法保障区域内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机会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和《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保障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本地平等接收义务教育,并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

近年由于我区区域功能调整,农村改造等工程,部分学校撤并,造成了学位紧张,我区外地来京务工人口众多,为确保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每年8月底,区教委为符合借读条件但还未联系好接收学校的随迁子女集中安排登记入学工作,9月初,中小教科牵头,再次为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安排入学,各校克服困难积极接收,保证随迁子女与本地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四)创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体制机制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区域内义务

教育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1)扩大优质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质校建设工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通过素质教育优质校、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校等建设,培育总结学校发展的优势及经验,促进学校发展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

(2)提升学校品质,彰显学校特色。

通过初中建设工程,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丰台区中学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计划”,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彰显学校特色。近两年来分院教研室指导了十二中一部、十二中二部、丰台一中、实验学校、丽泽中学、北京十中、云岗中学、槐树岭学校、看丹中学、东铁营二中等9所学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教研员的一对一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其中很多所学校提炼与形成本校特有的学校特色。

2、积极探索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学区化办学等方式,建立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和带动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学校协作、资源共享、学段衔接、特色发展”的原则,推进方庄地区型、东高地单位型教育集群化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区域共享课程、小初高衔接课程和集群特色课程建设。逐步实施五个项目暨实验基地建设项目、教育资源共享项目、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项目和特色发展项目,形成教育集群内良好的教育生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纵向学段衔接,横向资源共享。

20xx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了《方庄地区教育集群化发展实验区规划方案》;开发建设具有方庄地区特色的课程及以棋类为主要项目的益智类校本课程,打造教育集群课程体系;加强方庄教育集群学校学生社团,搭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平台;组成集群学科工作室,开展集群内不同学段教师的培训活动;组建方庄教育集群家长培训中心,组织方庄地区随迁子女家长培训。

3、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验项目

20xx-20xx学,我区制定了“丰台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方案”,中、小教科牵头负责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工程。其核心点为“探索区域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确立了中小学实验校,制定了区、校两级实验方案。今后将进入实验的全面推进和深入研究阶段,一是发挥8个学区工作坊、2个发展共同体、2个联片教研组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探索出经验,并适时召开研讨会,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二是探索区域内教师流动和共享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共享;三是建立集网络、电视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远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平台,开展网上教研、网上备课等活动。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完善我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有效的途径和实施策略,有效减小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五)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

1、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减负增效”的有关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设置学校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制定并下发丰台区《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明确减负工作各项指标,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建立机制督促减负落实到位。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规范办学行为,有效引导义务教育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近三年来,中学教研室在我区初中持续开展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课题研究。每年11月中旬,都要在多所初中校同时召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如20xx年11月在太平桥中学、实验学校、丰台八中、航天中学、赵登禹学校、云岗中学、长辛店一中等七所学校召开了主题为“深化联片教研增强教学时效性促进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用两天的时间初中各学科集中展示了77节研讨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等中考科目研讨课达到了43节,参与听课学习的初中教师达到20xx余人。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区初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时效性及学科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为更多的初中教师提供了发展、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后此项工作会作为我区“减负增效”的一项常规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

2、通过项目推进培育和推出一批示范学校和典型经验。

(1)实施丰台区教育研究资助计划,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随着一些教育研究项目的扎实开展,教育研究资助计划项目设立的初步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教育研究资助计划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中学教育研究资助计划的申报、管理、监控、推广、应用等诸环节,依托学科工作室定期举办研究成果推广发布会,使优秀的研究成果得以广泛借鉴和应用,发挥研究的实效。

(2)加强课程管理,促进我区中小学全面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时期,我区将把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和“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与本区的校本课程奖励扶持、区级课程建设论文、案例评选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台区“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和“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工作。在学校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管理、评价等有效办法的基础上,将调整奖励方案,推出并展示一批典型的优秀的校本课程,按照校本课程门类进行奖励扶持,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3)通过素质教育优质校、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校等建设,培育总结学校发展的优势及经验,促进学校发展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

3、加强学区内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宣传介绍学区内学校的质量、特色和条件,引导家长就近入学和理性选择。

加强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协会制度的建设,深入了解家长的需求,正确引导家长理性择校;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将家长评价纳入学校检查评价指标体系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对区域内素质教育优质学校、特色学校、教学质量优质校等学校进行宣传介绍,加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通过召开办学研讨会、举办校庆、承办和参与市区活动等方式,让校长谈办学、名师谈育人、家长谈感受、学生谈成长,大力宣传以优质资源为重点的我区学校办学条件、质量和特色,通过宣传让百姓了解丰台教育,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三、存在问题

(一)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客观存在,部分家长仍存在“要上名校”的观念,导致择校现象未根本解决。

(二)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从课业负担的满意度调查中反映,个别学校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现象,减负工作还需要逐步推进落实。

(三)对于特殊教育儿童,社会参与层面还不够广泛,还未形成全方位的长效关爱体系。

四、改进措施

(一)针对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的问题,一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分学校服务区域,加强招生管理。通过引进区外名校办分校,增加区内优质资源,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二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异;三要加大对学生及家长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家长就学思想的引导。

(二)针对减负工作,一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教研指导,开展高效课堂项目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要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作业情况检查力度,控制作业时间、数量;三是要通过视导、抽查、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教育,建议政府牵头建立由残联、妇联、计生委、教委、街道等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关爱保障机制,及残疾儿童教育跟踪的指导机制;教委建立学校、教研、体卫中心、心理中心参与特殊教育关爱机制,针对残疾儿童情况及工读学生建立教育关爱成长档案及制定教育方案,对未入学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同时加强特殊教育教研室的建设。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2

近几年,我市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接受了省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县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20xx年秋季,全市小学在校生达71.5万人,初中在校生达33.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较20xx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75%;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45%,较20xx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06%。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20xx年同20xx年相比,小学由2352所减为2224所,减少128所。初中由360所增加到372所(扣除新增民办初中,实际减少55所)。通过调整,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是分别制定了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网点调整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上饶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xx—20xx年)》,已经市政府审批,开始正式执行。各县(市、区)也制定了中长期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并且,同时,适应城镇化发展、农村人

口减少和乡镇撤并的需要,各县(市、区)制定了新的农村中小学调整方案。这些规划和方案,为整合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提供了基本构架。二是将教育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避免了教育规划空白,教育规划简单,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

三是开展了中小学自身的规划。我们要求每一所学校都要编制中长期建设和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20xx年,我们先后多次发文,要求在中小学开展“一划两化”工作,即: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校园绿化。上饶县实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管理,突出体现了学校发挥内在动力、不断追求均衡的实践过程。

四是在统筹调整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即:城镇要尽快增设小学、初中网点,满足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降低“择校热”;农村要合理撤并条件差、效益低的教学点和村小,加强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推进寄宿制小学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通过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特教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改建及维修校舍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不仅使库区、雷击区、移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得到整体搬迁,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其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也实现了大跨越,除了教学、办公等校舍条件得到改善,食堂、厕所、围墙以及实验室等设施,也都得到改善。全市共投资1.4亿元,使2680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改建了300余间中学标准化实验室,更新了计算机设备1.5万台、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800余套,建成了城市中小学局域或校园网络,新增教师电子阅览备课系统设备100余间,新添图书200万余册,使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总额达到5.6亿元,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学校达3000余所。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了农村薄弱学科的教学。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强化改造薄弱学校工作

我市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调配了数百名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加强了薄弱学校的'班子建设。在教师调配上,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中心小学教师到边远村完小支教制度;几年来,每年新进的教师全部到农村缺编乡镇任教,有力地支持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得到加强。

二是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活动,通过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师送教下乡、支教,学生自愿向贫困学生捐献课本、文具、衣物,家长向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资助等形式,向农村薄弱学校无偿提供了极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援,促进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是改革了招生办法,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拿出一部分实行均衡招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几年来,全市共有几百所薄弱学校得到改造。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几年来,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4000余人,落实特岗计划教师1733人,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2264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同时,健全了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下大力气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三年多来,先后遴选了456名校长参加国家级、省级提高培训,组织了675人次进行市级校长培训,参加县级校长培训的多达1800人次;组织了2.5万余人次参加省、市、县三级班主任培训4.2万余名教师参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师德建设”为主题的全员培训,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了2万余名教师参加网上专业化业务培训。教师补充机制和培训机制的完善,使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1.96%、97.1%和98.65%,比20xx年各增加了10.23、3.39和1.67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健全“保学控辍”责任制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我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定期家访制度、流失学生跟踪报告制度、重点乡(镇)和学校督查制度、包干责任制度等。同时,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了家长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促进了“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一视同仁,全部按就近入学的原则落实就读学校,享受城镇人口同等待遇。我们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弱势群体义务教育权利。20xx年,召开了“留守儿童”流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启动了“社会爱心助学工程”。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等积极为困难学生捐款。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近几年,全市每年免杂费人数达到103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人数103万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人数92981人,金额6142万元。这些助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六、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多年来,我们实行农村以乡镇划分学区,城区按街道划分学区,严格实行就近入学,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严格执行“免试入学”的规定,不得拒收学困生,不得开除学生。鄱阳县对划片入学实现“三公开”,即:学区、学生住址以及入学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清理义务教育重点班。针对少数初中设置重点班的现象,几年来,坚持开展了整治工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坚决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的紧急通知》,组织干部对有关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履教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给予校长处分。

三是改革考核办法。全市学校取消了“百分制”的学生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教育局从不进行公开排名,也严禁学校用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从20xx年春季开始,全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了广大少年儿童更加健康成长。

四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其它教辅资料由学生自愿购买,学校不得组织征订;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

五是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

我们将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布点,在加快城市扩充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同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集约发展,规模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得降低投入标准,不得克扣和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坚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城乡双向交流机制,选派优秀的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同时,建立城乡学校一体化帮扶制度,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继续做好教育民生工程工作;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支助贫困学校、贫困学生;全力做好残疾少儿、流动人口子女、农村女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城乡学生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进一步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均衡。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3

本市政府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已全部完成,就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3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惠民县、阳信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评估验收,核查了两个县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帐表,实地抽查了惠民县46所中小学、阳信县37所中小学。3月底,两个县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上报了申请验收的相关材料并通过审核。沾化区于5月下旬通过了省级复查。阳信县、惠民县于6月下旬接受了省级督导评估,8月中旬通过了省级复查。

11月14日-1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组,对我省今年申报验收的10个市的21个县(市、区),进行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督导组共分为7个小组,其中,第三小组一行4人,对我市沾化区、阳信县、惠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听取了三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脱稿工作汇报,就财政投入、校长教师交流、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工作质询;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和账册,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4个方面的座谈会。分组实地抽检了9所初中,10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个教学点共26所学校,重点核查了有关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校际间均衡状况以及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等,并开展了公众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督导组对我市三个县区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今年以来,县区对照市级、省级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大力进行整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1月18日上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济南向省政府和受检市和县反馈了督导检查意见,反馈会上,我市三县区有六项工作受到了表扬:

1、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学校;

2、实施平安校车工程;

3、校园天网工程;

4、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名”工程;

5、体育2+1工程;

6、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存在大班额问题,部分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面积不足;

2、运动场地建设相对薄弱,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学校运动场地材质偏低。

3、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主要是音、体、美、外语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4、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两个月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督导检查组认为,我省本次申报的21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市全面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目标,所有县区已全部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20xx年,全省17个市已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莱芜7个市所属县(市、区)全面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通过这次督导检查,滨州、泰安、东营、淄博、临沂五个市全面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进入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第二方阵。还有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济宁五市23个县区没有通过国家认定。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一是明确认识,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国家的验收,只是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只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必须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达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没有高位均衡发展,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在全省落伍。

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对国家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要盯住不放,抓好整改落实,继续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努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足额征收两项教育附加,并及时拨付教育使用;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教育的政策。结合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质量的均衡,只有质量的均衡,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目标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推进高位均衡发展上来,按照“抬高底部、缩小差距、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大气魄谋划教育发展,大投入保障教育发展,大氛围推动教育发展”,构建“政府办、部门助、学校抓、社会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城乡同步、服务均等、力促公平、质量引领、社会满意”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良好态势,努力做到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4

均衡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2、办学条件均衡。

3、教师队伍均衡。建立较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4、受教育机会均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控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巩固率100%。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确定义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发展走向,坚持高水平高质量办好学校,持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力促进我校义务教育由弱变强、跨越发展。一年以来,大力度地进行了布局调整加强校容校貌美化、绿化工作,今年我校对食堂宿舍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学生能住在温暖舒适的宿舍里生活学习,为实现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办学条件相对均衡。我校按标准配置,现代化设备设施加快了教育思想、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使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更高层次的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体现。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入学工作,采取“帮困助学”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待遇,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四、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促进了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发展。以上是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今后,我们将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理清改革与发展思路。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推动我校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5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6号)是今年4月19日印发的,7月28日我省发文《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x政教督办[20××]18号)布置此项工作,我市正积极动员推进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正在开展自查、整改和创建工作,首批将与12月31日前申报。

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6

为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黔西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黔西县教育局关于印发黔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黔县教督发[20xx]8号)文件要求,结合乡教育管理中心的相关安排,20xx年7月30日至8月9日,我校依据《黔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标准》,对20xx至20xx学学校工作认真进行自查自评,自查分为91分,自评等级为优秀。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情况

太来中学位于黔西县东部的太来乡太来村,距县城45公里,距离省城92公里。办学覆盖全乡100平方公里13个村和一个居委会3万余人口。太来中学建于20xx年8月,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有在校生1201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4人。教师67人,其中本科学历42人,占教师总数62%,大专及以上学历共66人,学历合格率98%。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校现有寄宿生580人,床位使用率达100%。学校占地面积24025平方米,建筑面积5937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4平方米。

学校立足于农村实际,秉承学做人、会学习的办学思想,以“慎思勤学、知微扬善”为校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理解父母,回报社会。生活中注重细节,弘扬善举,励志成才,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文明、有涵养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二、各项指标现状

A1办学条件(20分)

办学条件共分为6个B级指标,权重20分,自评分为18分。

学校办学条件校园校舍面积及仪器配备均达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师资配备量足、学科合理。虽建有图书室但藏书数不足生均30册,年新增图书也不足。学校仍存在班额超过55人的班级3个。学校网络设备当中宽带带宽和计算机生机比不达标。

A2学校管理(52分)

学校管理共分为19个B级指标,权重52分,自评分51分。学校以“慎思勤学知微扬善”为校训。以办群众满意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位适龄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为宗旨依法开展办学。学校以安全第一、德育为先、学生为首、民主科学对学校进行细化管理。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代会制度,以制度管人。学校每周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同时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学校是县消防重点单位,每年投入到安全方面的资金达3万多元。学校通过了20xx年德育评估,并获得县级德育示范校称号。学生明礼、诚信,乐学。学校有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对教师个人常规工作进行了量化,量化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为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寄宿生管理和寄宿生生活费评发做到安全有序,及时公开。

A3办学成果(28分)

办学成果共分为6个B级指标,权重28分,自评分22分。学校初中三年巩固率高于90%,辍学率为2%。学校10多人次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县学科技能大赛上语文、地理、历史、生物有多人获奖。教学质量在全县B组排名靠前。由于学校的发展,吸引子周边乡镇的部分学生在我校就读,同时也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在20xx年德育工作评估当中我校获县级示范校荣誉。20xx年5月承办了联片教研活。

三、工作开展情况

A1办学条件(20分)

B1学校班额。学校有在校生1201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4人。其中超过55人的班级数为3个。权重2分,自评分1分。

B2校园校舍。学校用地面积24025平方米,根据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标准,经乡政府同意拟新征用地面积5975平方米。学校建筑用地面积245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37平方米。学校建有篮球场2个,100米塑胶跑道,有乒乓球、羽毛球、单双杠等活动场地。权重4分,自评分4分。

B3仪器设备。学校建有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且正常使用。学校定期补充实验教育所需用品。实验开出率、分组实验均按实验目录开展。权重4分,自评分4分。

B4图书资料。学校建有图书阅览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学校藏书24500册,生均20册。近三年新增图书300册,系浙江大学学生捐赠。多媒体教学设备均配置子相应的教学软件,学校自存教学视频及课件等音像资料能满足教学需要。权重4分,自评分3分。

B5网络设备。我校网络设备为2M宽带连接,未达100M。学校有学生机32台,均为20xx年两基期间配备,生机比不达标。但学校已按薄改标准上报配备计算机100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和移动多媒体各一套,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其中台式机6台,笔记本3台,满足正常办公需求。权重2分,自评分1分。

b6师资配备。学校有教职工68人,师生比为17:1。除图书管理员学历不达标外,其余均达大专以上。学校教职工当中中高级职称达22%,教师平均年龄35岁,总体是一支年青、学科配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有12人通过了教育心理学本科学习,近两年孔配备了音、体、美等学科的年青教师。同时学校与乡卫生院合作聘用了专业的卫生医务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校医。

第四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来,我们深入x市x区各中小学校,广泛听取了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部分教师代表意见,就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一、基本情况

x区现有中小学校x所,其中小学x所,初中x所,九年制学校x所,高中x所,完全中学x所,十二年制学校x所,职高x所,村小及教学点x所,在校学生x人,在职教职工x人;

现有农村学校x所,其中小学x所,初中x所,九年制学校x所,村小及教学点x所,在校学生x人,在职教职工x人;

现有幼儿园x所,在园幼儿x名。其中农村公办幼儿园x所,在园幼儿x名。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学校布局

教育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总体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近五年,x区首先对辖区内的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针

对村小多、布局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全区先后依照群众意愿撤销了x所农村“空壳”学校,合并了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截至x年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五年前的x所变为x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盘活。x年全区教育经费投入为x亿元,x年增加到x亿元,增长了x%。五年来共投入x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x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x%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x%,在园幼儿数占比x%。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x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x个,全区教学资源紧缺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二)均衡师资配备

教师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核心,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校际互助合作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补充农村教师,自x年开始,x区共公开招聘教师x名,其中农村x人;

分配定向免费师范生x名,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

从外县市区或外系统调入教师x名,其中农村x人。

(三)就学机会均等

生源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教育投入,成为影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生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x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原则,依法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与此同时,区教育局还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通过考试选拔生源,严格实行均衡编班规定,严禁举办任何形式的实验班、重点班。严格执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的学籍管理制度,让全区招生管理更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为了稳定公办初中生源,区教育局严格落实省示范性高中——x招生指标到校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享受指标优惠,有效制止了生源流失。

(四)共享优质资源

教育均衡,就要把优质资源做大,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近年来,x区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思路,x市一完小、x小学“1+n”网络联校开始实施,与x镇x村小、x镇x村小、x县一完小等学校签订《“1+n”网络联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协议书》,实现了“1+n”的互联互通。x努力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以市为中心,以区为节点,以村小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用“互联网+”的思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实现农村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五)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x区先后投入了x亿元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改造任务;

投入x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温暖工程”,解决了x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用水用电问题;

投入x多万元解决全区城乡学校“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

投入x万元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解决农村教师住宿问题;

投入x万元(其中乡镇工作津贴x万元,边远山区教师津贴x万)解决农村教师尤其是山区教师待遇问题。在x新区新建了x中学、x中学、市x完小、市x小,这几所新建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均上亿元,学校布局合理、功能区划分明,除应有的教学楼之外,均建设了实验楼、功能室、塑胶田径场、综合体育馆等。截止x年底,全区消除大班额x个,x个超大班额全部清零,大班额比例降至x%以下。x区先后获评“省第三批教育强县(市、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三、存在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起来。各种特长班、奥数班纷纷出现,择校热愈演愈烈。“想要进入一所重点中学,有时比上大学还要困难”。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城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面积不足、运动场所不够;

教学仪器设备乡村配置有余而使用不足,城区有的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x区通过撤并、新建、扩容等举措,加

快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步伐,但总体上建设力度不是很大,发展进度不太快。尤其是市x完小、市x完小、x小学、市x中等学校,因场地较小办学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引起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办学压力增大,择校现象难以把控,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城乡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均呈现较快的人口流动趋势,加剧了学校布局调整的困难。随着乡镇区划的调整和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山区的学生涌入集镇,造成城乡生源严重不平衡。尤其是岗脚、太平、邓家塘等非政府所在地的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生师比严重失调,办学效益低下,有必要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再调整。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相对集中在城市老城区,校园面积狭小、活动空间有限、四周交通拥堵,师生出入不畅。x新区到目前为止,小学兴建了市x完小、市x完小,初中新建了市x中,还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教育需求。

(三)城乡师资配备不够均衡

如今,许多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依然停留在财力物力上,比较重视教育硬件建设,从学校教学楼和设备等基础设施角度出发。

其实,在教育优质均衡中,师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农村优秀教师存在可以缩小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当前,由于城区和乡村办学条件的差异,优秀年轻教师普遍从乡村学校向城区学校流动,造成部分乡村学校教师“青黄不接”;

农村师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农村师资缺乏新鲜血液;

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较大。经过近几年的投入和改造,全区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城乡教育的差距目前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年龄趋于老年化,师资储备不足,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一些偏远、薄弱的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55岁以上,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小科目”(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

(四)城乡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一般来说,生源是初、高中学校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生源,才容易出好成绩,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否则,就吸引不了好学生,学校也难以在社会上有名气。如今,x城区两所优质小学(市x完小、x学院附小)的优质生,均到了市教育局直管的市x中就读,却很少到x区管辖的x中学就读;

而进了市x中后则选择了市教育局管理的市x中读高中,很少

选择到x区管辖的市x中就读,直接影响了x区中考、高考的成绩。初中生源基础比较薄弱,导致高中学段教育教学困难,高考备考工作压力增大。此外,由于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区学校,流失的主要是骨干教师和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挫伤了农村学校办学积极性。同时优秀教师的流失也助推了“择校热”现象,导致农村生源不断流失。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承载着人们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要坚持“合理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原则,结合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按照“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着力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意识,加快推进城东凤形学校建设步伐及其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兴建等工程,在城东新区尽快规划建设1所标准化的初中。加强对城乡薄弱学校的改造,着力消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压力,满足学生就近入学。根据乡镇区划调整和生源变化的实际情况,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乡镇区域调整后现代化学校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城乡师资力量差距成为教育均衡的最大阻碍。要按照教师编制“总量控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骨干教师走教制和岗位职称局管制,使全区教师由“单位人”转变成“系统人”。进一步加大教师招考、引进力度,严格执行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和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每年按x%比例区域内流动制度,校长任满两届必须交流,加强城乡之间校长、教师的双向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一线任教。制定优惠政策,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段学校校长的待遇,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的岗位工资和津贴标准。注重师德教育,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多举措、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均发展,所以不能“削峰填谷”,而是应“扬峰建谷”。要着眼教育扶贫“一所学校不落、一个学生不漏”的攻坚目标,围绕“入学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管理水平均衡、教育质量均衡”目标,优先发展教育,着力补齐短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让优质学校更优。同时培育相对薄弱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推动他们尽快走向优质。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加大优秀教师、校长的奖励力度,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校长办学热情,使全

区教育工作稳定持续、优质均衡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属各单位: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普惠公平,是我县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必然。为了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加快形成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格局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优质化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区域推进、梯度推进、多样式推进为基本策略,以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为基本平台,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初中提质行动、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城乡联动,以强带弱,以优扶差,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整体进步。

2、近期目标。到2013年,全县85%的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生均装备值争取达到全省平均值,城乡教育设施配置基本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8以上,城乡学校小班化率 达到25%以上,生源跨学区流动比例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5,全县实现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到2015年,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生均装备值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城乡学校小班化率达到35%以上,公办学校择校率控制在1%以内,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7,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9以上,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行为规范、师资力量优化和教育质量上乘,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明显缩小,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优质。

二、完善布局,加快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设施的标准化现代化

3、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教育规划要求和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所在地集中”的要求,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学校布局,并加快标准化建设。当前,要根据我县城镇化进程和“小县大城”布局规划,做到中小学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到”十二五”末,使全县初中学校控制在14所左右、小学控制在45所左右,义务教育学校总数控制在60所左右。

4、加快校网调整步伐。根据校网布局规划,坚持“成熟一所调整一所”的原则,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力争在2013年前基 本完成对小学2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初中打破区域限制,实行跨乡镇办学,到”十二五”末,全县山区初中全部并入邻近的平原乡镇。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要建好平原农村乡镇中心中小学,加快城区校网调整步伐,赤城街道迁建赤城四小和实验小学,完成赤城中学田径场、食堂等辅助设施建设,启动赤城二小和赤城三小资源整合工作。始丰街道完成始丰中学扩建工程。福溪街道启动福溪中小学建设。

5、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和运动场地、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建设。按照省标准化学校标准和省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分分学校制订建设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的普及步伐,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运动场地、教育装备和音体美设施设备的配备。到2012年,全县拥有相应运动场地的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到省二类标准以上的学校占比均达到90%。

6、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小学、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48个班。要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和初中的班额要控制在45人以下,并积极推广班额在3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积极开展个别化教学与辅导,强化师生互动,推进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城乡学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单位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22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增编幅度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规定精神,由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中的班师比配备标准配备教师。

三、创新模式,多头并进,加快推进城乡和学校间的均衡优质发展

7、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打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区域限制,在原6个教研区的基础上,组建由“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为特色的教育发展联合体。名优学校、城区学校要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城乡学校抱团发展、大教研区管理等形式,带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优质学校和城区学校要求至少带帮1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要推动优质学校、城区学校以合并、托管和结对帮扶等方式,参与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改造。要推进优质学校开展连锁办学,鼓励薄弱学校交由优质学校举办,由优质学校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调配,以促进更好、更快发展。在2012年之前完成全覆盖目标,实现“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要制订各种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其以更多的精力、更优的资源、更好的形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共同进步。设立义务教育均 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予以奖励。

8、全面实施初中学校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工程,即新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9、全面实施“学校助进计划”。制订“学校助进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蹲点会诊,限期改造,加大扶持,逐一验收”的要求,组织专家和骨干校长对基础薄弱、质量相对较差或管理不够规范的薄弱学校进行蹲点会诊,帮助学校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造计划。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名优教师要通过建立联络点和责任区的方式,在联络点内带徒授艺,在责任区结对帮扶,引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充实校长和师资队伍,以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改造,使全县在2012年前基本消除薄弱学校。

四、立足培养,强化交流,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10、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校长在岗培训制度,做到每五年对在职校长全面轮训一遍。切实加强骨干校长的培 养,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校长到省内外名校培训和挂职锻炼,培养一大批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懂教姓教的优秀校长。从2011年开始,县级名校长评选,农村学校指标单列。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和培养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和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拔确定后备校长培养人选,以三年为期,对后备校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培养。

11、配齐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十二五”期间,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按农村生源规模和省定农村学校教师配备标准配齐农村学校教师,确保农村学校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配备到位。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情况,编制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调整编制专项用于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的配备。加快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配备,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12、建立农村新教师培养期制度。对每年通过公开考录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新教师,实行“先落户,后上岗;先培训,后培养”的培养期制度。培养期限为5年,第一年进城镇或教研区龙头学校挂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再回原学校任教。挂职期间,龙头学校安排名优教师指导其专业发展,挂职结束后,结对关系仍保留4年。

13、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个名师工作总站,下设 6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由省特级教师领衔,成员由名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组成,打造一批领军人物,使之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引领者,活动经费由县财政列入预算。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学科群,培植一批优势强势学科;开办各类名优教师培训班,吸纳全县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研修;成立名优教师联谊会、读书会,增加理论研讨、教艺切磋的频度与效度;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名师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进行实时关注与重点帮扶;建立进修深造机制,有计划选送有潜力、高素质的名师培养对象参加专项进修培训;加大考察交流力度,选派名师培养对象到县内外名校、重点学校挂职锻炼。设立名优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促进名优教师队伍建设。

14、发挥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师中营造成名成家的良好氛围。优化名优教师均衡配置,完善名优教师“县管校用”机制,促进名优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合理流动。设立名优教师联络点和责任区,实施名优教师“3211”工程,即省市名教师建立3个联络点、县名师建立2个联络点,各类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建立1个联络点,各级名优教师须在联络点内带徒授艺,按规定开设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带头开展教育科研与教育工作调研,主持或参与教研课题、撰写教育调研文章。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名教师要建立责任区,对责任区内的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名优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共引领1000名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15、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5年为一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从2012年暑假开始,毕业分配录用到老城区学校的教师,任教满6年后,须交流到平原农村学校服务4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可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平原农村学校的教师,服务满6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山区学校的,实行服务期制度,服务期满5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到平原农村学校任教。2012年暑期前在岗的专任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仍通过城乡支教和教研区联合体内定向交流的办法实现有序流动。凡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录用在城区中小学的教师,需晋升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全职支教),方可推荐评审。

五、更新理念,推进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16、实施“城乡学校共研共行计划”。2012前,全县建立3个“城乡共研共行示范共同体”,以课题研究、改革实验为纽带,以“共研一个课题,同做一个实验”为载体,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城乡学校教育教学共同研究活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育人模式,培育学校特色,带动农村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拓宽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教育科研,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支持课题研究上水平、出成果。

17、建立农村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基地。2012年前,全县建立2个农村教改实验基地,大力推进以学立教,返权于学,问题导向,合作共进,不断探索新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要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18、积极推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加强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推广多元评价和等级评价,进一步完善素质评价机制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促进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不断改革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推进重点高中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并以初中毕业生数为主要基数确定分配人数。

19、全面实施“一校一品计划”。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强化德育为根本,在“特色立校”的理念下,切实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到2015年,在全县建成30所德育、科技、体育、艺术、信息技术、改革创新等特色学校,其中20%的学校成为省级特色学校,努力构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办学有 特质”的学校发展格局。

六、科学管理,优化服务,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支撑体系

20、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特别是规范音体美等素质类课程的开设。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推进“减负提质”工作。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坚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公办、民办学校都不得举行与招生相关的考试。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逐步实行跨学区流动的学生不再享受重点高中指标分配政策。

21、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在加强常规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加强数字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12年,全县校园网、生机比等主要指标达到省平均水平,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教育部门完善教育局域网,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网上自学系统、学生网上学习系统、网上教研室和网上教学指导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给予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和台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教师工资、政策性津补贴、住房公积金、公用经 费、校舍建设和维修经费、教学设备设施经费以及医疗保险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1年秋季开始,把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省定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0元。从2011年开始,县政府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专项基金,每个名师工作室5万/年,名优教师培养基金80万/年,教师培训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的3%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基本建设项目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优先安排农村学校。

23、切实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强化对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督导工作,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加快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下载推进均衡优质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均衡优质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正式文稿)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桃源三中邹军中学二级教师摘 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但是现阶段性义务教育中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发现,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

    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称勾中学周同福 义务教育的均衡主要指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城乡之间;二是在地区之间;三是在学校校际之间都能在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

    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平区前瞻思考,超前规划,努力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现代化教育格局。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实施学区化办学。在全市率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 本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已全部完成,就完成情况报告如下:今年3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

    最新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更好落实《XX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更好落实《**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