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陈慧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对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习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技术。因此教育行为一出现,就伴随着教育技术的产生。教育技术包括许多形式和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的帮助也越来越大。
首先,技术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减低教师的劳动强度。现代教育技术由于采用了卫星传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科技技术,不仅覆盖面大,而且速度快,学习者只要拥有多媒体计算机并实现联网就可以获取大量所需信息,教育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现代教育技术使宏观现象的教学具体化,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样也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其次,我觉得技术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并且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模拟功能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它可以把许多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形象逼真,加快了教学进度,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许多教师或作者编排得很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集中起来,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再次,技术能使无法接受教育的人或者地区接受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题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与学信息的传输过程,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进了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间;它的形象化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对于无法接受教育的人现代教育技术会有一定能力改变,而对于无法接受教育的地区,当地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经费情况和现代教育设备情况因“校”制宜,因“材”制宜。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投入到教育中去,以此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学习。技术会改变我们的教育,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一固始县分水亭镇一中
杨阳
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阿希比认为教育史上曾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教育历史革命,现在正经历第四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青年人的责任从家族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第二次革命是采用了书写,作为口语同要重要的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发明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教科书。第四次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数字音像技术、卫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多了几种新的教育手段,而是将对整个教育系统发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远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为教师提供许多便利。几
十、几百年来教育一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教育都是最大的产业。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劳动生产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最佳的效果。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教师的工作不再千篇一律,周而复始。可以使教学工作被动性、单调性减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可以使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教师不再忙于大量的无休止的事务性的工作,运用计算机来管理教学,其效率之高和误差之小,是传
统的管理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期末考试的出题、打印、校对、印刷等历来是学校头疼的事,有了计算机的题库管理,便可迎刃而解。
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为自身学习和提高带来很多方便。教师不脱产就可以学完许多新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和信息资料库,使教师不再受学校或地方图书馆的限制。一些过去无法开设的课程,也因为教学软件的普及而变得易如反掌,例如,火山爆发、山洪、地震、生物进化、种子发芽、化学实验等。
当然,由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运用,也必然是教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学生将开始成为中心。这个作用的转变,要求教师发挥与传统作用不相同的新作用。教师必须学会选择和开发新课件,否则,在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中,他们只能是被动的追随者。教师必须学会当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学生自学的咨询者和学生智力交流的协调者,否则,他们将无法面对学生新的需要而在学生面前茫然失措。
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智能结构必须增加新的东西。他们必须学习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同时,再学习和教育技术有关的硬件和软件的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自编简单的程序。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权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像这样一些有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有关地位的论述,早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学生能否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并不取决于教育者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在传统的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很少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往往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丧失了应有的创造性。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一旦成为学生的“智能老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模式。面对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新来的“老师”,他们不再局促不安,不再担心“老师”会累,会有事,会瞧不起自己。
学生可以任意调节“老师”的教学进度,随时可以要求“老师”重来一遍。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他们可以从自己不断取得的进步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电子计算机等“老师”面前,学生可以从容不迫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的安排学习。
在新来的“智能老师”面前,学生必须改变消极的接受信息,等待“填食物”、“灌输”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必须在众多的利用计算机学习的系统中,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成为与教师同等地位的计算机网络成员、数据库用户、课件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当然,在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等以其生动、形象而吸引众多学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些新的问题。许多长期与电子计算机打交道的儿童中,会出现视力下降、急躁,与教师和家长感情疏远、自私、孤僻、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不管是何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必然的存在教师如何去科学引导学生的问题。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完全的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感化和陶冶作用,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内容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实力地位。因为教育目的必须依靠一定的内容安排来实现和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由内容决定、为内容服务的;教学的质量、水平和评价标准,主要看教学内容以及实现的怎样。迄今为止,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占优势的还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使相同或相近的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有利于完成那个人类文化的传递任务,所授知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学科课程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离,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中的各种情况,用生动、逼真的形式再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造出适合学生个别差异的各种课件,各种新的知识也会迅速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教学内容滞后与时代发展的问题将得到解决,课程设计也不再仅关心将一些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会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这个方向上来。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是过去一些无法开设的课程或无法普遍开设的课程有了开设的可能和普及的条件。各种模拟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影响教学内容,而且也会深刻的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由于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学生动手机会少,难以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强调统一齐步走,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等弊端,而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但是,要真正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一直缺乏真正的物质保证。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将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一个彻底的改观。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模式的格局将逐渐打破,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学形式将逐渐增多。现在,不少国家出现了无年级学校等诸如此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如自订学习
内容、自定学习时间、自订评估手段、自选学习媒体,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设施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方格盒子式的教室,正在被一种新的叫做“开放空间”的教学建筑取代。在这种四周没有墙壁,只有“可移动”教学设备的教室中,不是教师和学生去适应一层不变的空间格局,而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更为迅速的教学组合,既可以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也可开展特殊的教学活动,即可容纳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容纳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如小队教学、小组学习或其他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场所中,教学双方将赢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更佳组合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都必将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冲击下产生动摇,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篇: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对特殊教育的影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特殊教育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
09特教 18号 李秋惠
陈鹤琴(1892-1982)从致力于中国儿童教育科学化和民主化角度出发看待特殊教育,是站在中国儿童教育发展高度将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列为儿童教育的第一人;他充分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价值,积极呼吁社会关注特殊儿童教育和发展。他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的实践活动和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对陈鹤琴的特殊教育观、教师观及教学与课程思想探究他以及他的思想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
陈鹤琴于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间出席了国际幼儿教育会议,并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前苏联、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等11国进行了教育考察后,于1935年8月10日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中提出:“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够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从健康儿童转向特殊儿童,这是教育民主化和人类进步的体现。陈鹤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陈鹤琴师从杜威(John Dewey,1895-1952),留美期间受到蒙台梭利思想和精神熏陶。正如陈鹤琴在《幼稚教育》中所言:“她专心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深信医药可以做先天有缺陷的儿童的药石,这是她成为大教育家的最重要之点。„她每日从早上8时起到晚上7时是教儿童的,灯下整理记录、研究问题、想新方法,这样的苦心毅力,实在可以做我们研究教育的榜样。”由此可知,蒙台梭利的人格魅力对陈鹤琴从事特殊教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1.1 陈鹤琴受中国传统“仁爱”精神和西方科学“求真”意识的交互熏染
陈鹤琴对中国儒家伦理哲学有深刻的理会。其父极为严格,严守父子之道;私塾教师对其传授孝悌忠信、热情友爱、修身慎行等伦理观念,幼年遭遇父亲去世和家道中落,而母亲对生活具有坚定的信念;这使陈鹤琴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发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童年的生活经历使其极度同情弱者。正如他所言:“我因为小时候受了这种严厉的教训,起了反应,所以我用慈爱的方法来教你们。”3
陈鹤琴在霍布金斯大学求学期间,从校训“真理能使你自由”中得到启发,他认为要得到政治上的、道德上的、学术上的、身体上的自由,非先得到真理不可,这里的“真理”是指科学知识;这种启发使他摆脱了宗教束缚,在学习中萌发了辨证唯物主义意识。回国后,陈鹤琴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儿童和教育,并站在拯救中国和热爱儿童的高度,将教育研究对象从普通儿童拓展到特殊儿童,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去研究特殊儿童心理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1.2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观
陈鹤琴从慈爱幼小的儿童观出发,充分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他认为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不同,儿童期不仅作为成人的预备,也是发展其能力的重要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好动、好模仿、好奇和好游戏。我们应尊重儿童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
真,并认识到儿童的好动心是儿童发展的利器,激发儿童去充分接触万事万物;儿童的模仿心要求教育者注意自己的言行,引导儿童鉴别是非善恶,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不善者而改之”。好奇心的教育价值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游戏心是一种自然的、兴趣的、活泼的运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陈鹤琴针对许多人只关心儿童是否生病而不注意儿童心理健康的现象,呼吁应关注和研究儿童行为异常的心理问题。他认为只有关注儿童行为异常的心理与儿童身体健康有机结合,才是科学研究;只有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特殊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他十分重视对耳聋、口吃和低能儿童的心理研究。鉴于当时国内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鲜有研究的现状,他查阅并编译了国外学者对耳聋和口吃儿童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吸收为自己对这两类儿童心理特点的实践认识。陈鹤琴在蒙台梭利思想影响下,对于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特殊教育观
陈鹤琴从维护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角度出发,要求社会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环境。他在特殊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并无两样,只是前者比后者发展迟缓,通过教育可以改变特殊儿童状况。
陈鹤琴从社会进步和儿童自身需要的角度去阐明特殊教育的价值。他明确指出,即使是残废的盲童、聋童、肢残儿童,经过专门教育后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有用之人,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证明残疾儿童是可教的。“要知道特殊儿童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就等于使国家多了大量废人,这对国家是何等大的损失?反过来说,如果给他们以特殊教育,他们就可以好好地发展,而增加了极大的力量。”期望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 8,这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上智与下愚不移”起着振聋发聩的影响。
2.1 特殊教育的对象
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对象很广泛,他认为特殊教育只是一个总称,不仅指低能儿童教育,还包括那些盲、聋、哑、残等生理、心理残疾儿童,及问题儿童、病弱儿童和天才儿童等,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很大。他所创建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计划招收盲聋哑、肢残、低能、问题和天才等五种特殊儿童,极力反驳认为生理或心理缺陷儿童无需受教育的观点,指出儿童辅导院的功能不是救济特殊儿童,而是教育他们“尽量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他尤为关注聋哑儿童、口吃儿童及低能儿童研究。课程与教学观
3.1 重视潜在课程的价值
陈鹤琴也极为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认为“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的,或者变坏,这是环境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怀,小孩子就容
易变坏。„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所见的,所听的,都给他坏的印象,那他反应的大概也是坏的;假使他在很好的环境里生长,他所听见的,所看见的,都是给他好的印象,那他所表现的大概也是很好的。” “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质环境还重要。”具体而言,应该为儿童提供游戏、音乐、图画、审美和阅读环境。两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作为潜在课程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对儿童一生发展的巨大价值,认为决定人心理发展的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仅是人和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发生交互作用。
3.2 生活化的课程组织原则
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课程的中心,其范畴超越了蒙台梭利的生活化课程内容。他认为,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直接来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陈鹤琴强调,对于低能儿童来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世界,应以生活习惯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为主,从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生动直观、最形象鲜明的,也最能激起儿童兴趣。但陈鹤琴并没有否定书本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他提出了“五指活动”的课程体系,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以简单、具体、实用、适合个性和生动有趣为课程内容组织原则,体现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3.3 多样化的教学观
陈鹤琴将“做中学”作为特殊儿童教学的方法论,主张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陈鹤琴提出了“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不但要‘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不断的在‘做’中争取进步。”与此同时,在“做”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获得直接经验,又使儿童之间及师生之间得到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陈鹤琴与蒙台梭利不同,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集体教育和个别化教育同步,认为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陈鹤琴主张分组教学和主题式教学,把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儿童分成一组,儿童之间围绕问题展开合作和讨论;集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个别化教育是教师通过观察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儿童智力、道德等方面提高。
3.4 对游戏与工作的认识
陈鹤琴认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工作就是教学,主张游戏化教学。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18他认为儿童应有画图、看图和剪图的机会、剪纸和着色的机会、串珠的机会、玩沙和玩水的机会等,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游戏。儿童既可以因此发表他的思想又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可以提高鉴赏美术的能力,陶冶良好的情绪,养成独自消遣的习惯,“在无形中练习精细、忍耐、敏捷、沉静诸美德;所以这虽然是游戏,但于教育
上也是很有关系的。”19 4 特殊教育教师观
陈鹤琴都是“儿童中心”的倡导者。他们从重视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是为儿童发展创造适宜环境和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人。教师所有的教育活动均围绕儿童展开。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更多地被动,而不是主动”,学校教育是以自我教育为主,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陈鹤琴则提出了“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的口号。
4.1 热爱特殊儿童,尊重特殊儿童
热爱特殊儿童,尊重特殊儿童,最根本地是正确看待特殊儿童。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了解其存在的缺陷和身心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对他们提供帮助,尊重他们的内心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自爱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蒙台梭利和陈鹤琴自身就是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典范,并呼吁全世界关注特殊儿童。陈鹤琴指出,特殊儿童的教师应接受过专业训练,认识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掌握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技巧;“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要有慈母的心肠,把低能儿童视为自己的子女,以爱、以德来温暖孩子。“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他在生命的最后书写了:“我爱儿童,儿童爱我。”的生命价值。
4.2 科学研究的品质和精神
陈鹤琴认为,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品质和精神,尤其强调教师要有耐心的观察能力。陈鹤琴早在20年代就采用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追踪观察。他要求教师应具备观察能力,在教育活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他认为特殊儿童的教师要有学者态度,在教学中刻苦钻研,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科研工作;要有医生的精神,对特殊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观察,悉心照料;要有事业的意志,要以极大的耐心、热情与毅力从事这项工作。
4.3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是“做”的主体,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观察,教师要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儿童引导或指导。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她把教师称为“指导者”(directress)即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导,教师要事先充分了解各种教具的使用方法,对每套教具的难度和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兴趣都要亲身体验;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陈鹤琴认为,在学校的各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儿童,不应该直接把各种结果告诉儿童,让儿童自己去试验和思考,去求结果。
5启示与影响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已达到1500多所,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7万多人,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教育格局。陈鹤琴的特殊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四篇:陈慧瑛
陈慧瑛,女,归侨,福建厦门人,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四届全国侨联委员
第一层意思: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昆虫,强调了它们在改造海岛,丰富战士们生活起到的作用。第二层意思:以彩色的翅膀代表战士们在海岛上做的努力。
情节一:“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情节二:“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
情节三:“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是第二自然段课文的重点句。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句子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的品质。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岛田”,上面长着生机勃勃的瓜果蔬菜。这种情况居然发生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③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这几句话是讲海岛战士找到了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点明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这段话同时也表明海岛条件的艰苦。战士们不断总结西瓜不结瓜的原因,表明他们改变海岛的决心。句子从侧面表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④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不够;“轻轻地”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⑤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安:安定。居:居住生活。乐:愉快、快乐。业:生产劳动或工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⑥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第五篇:工作总结(陈晓慧)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来到酒店快5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我们从前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到后期的开荒工作,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前所未闻的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坚持”。
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酒店这个行业,对酒店概念比较模糊,可是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在专业知识培训中让我学会了房间预定、办理入住、处理问询、以及如何更好的对客服务等,从中也让我了解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接待员不仅仅站在工作台里面卖房那么简单,通过学习,了解到更多的销售技巧,懂得运用察、言、观、色最大化的提高售房量。同时,在人资的大课中,学习到了一个企业、一个酒店的文化。国有国规,行有行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明江同样也有着严谨的条规,时刻提醒、告诫着所有员工,不断地督导使我们进步。
紧接着,随着工程的进度,大家进入了开荒阶段。我们前厅与客房相互协作一起清扫21F、22F、13F、15F房间的卫生。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了尘土飞扬的房间,说实话有些傻眼,房间一片狼藉,不知从何下脚,从何打扫,说真的有些想放弃,“在家里可从来没干过这种活儿~~~”可是和我分在一个房间的冯大姐,进了房间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开始清理大的杂物,冯大姐比我年长很多,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马虎,可是自己却这么“善待”自己,俨然有些惭愧了,迅速的加入其中一起大干起来!一天下来,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有点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的感觉~~~~
现在临近开业了,每日大副、主管、领班都会抽出空余时间给我们复习、督导所学的技能知识,让自己更加有信心的站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将会不懈的努力争取做到最好,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的努力。
前厅部:陈晓慧
200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