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媒介技术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论新媒介技术对文秘工作的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传播技术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媒介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媒介技术。这一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对文秘工作者,新技术的优势与劣势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核心内容。掌握新技术对文秘工作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媒介 秘书 应用 素养
主要的新媒介技术
我们所经常接触到的新媒介技术是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卫星直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秘书人员在日常办公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新媒介有电子邮件、网络视频、投影仪、录音笔、DV摄像、数码摄像。相应的工作有公司相关通知的下发、文件处理、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内容的记录、各种纪念活动的举行与资料保存以及各种总结。另外还有博客、社区等媒介技术的辅助性作用,利于跟同事之间的感情交流。
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相对于老式的办公技术,新的媒介技术更加的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秘书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秘书的工作主要依靠手写或传统的打字机,这给秘书带来了沉重地压力,同时也不利于错误的修改。在信息沟通方面,从单纯依靠电话变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多路径选择。面临现代城市的交通压力,人们可以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将工作完成。这是新媒介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1)信息获取的便利
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意味着对信息的处理是秘书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秘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向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提供信息实现的。特别是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工作已成为秘书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和服务手段。秘书所收集的信息来源渠道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文件和信函,也包括来自各种媒介的信息。从媒体中寻找、辨别有效信息,利用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现代秘书对新闻媒介的关注应该提到很高的程度,看报纸,听广播,浏览网络,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应该是每天必做的功课。(2)发布信息的便利。
在搜集信息的同时,秘书部门也是发布新闻信息的一个主要策划部门。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各种利益的矛盾不断增加,需要秘书做好各方面的信息处理工作。表明自己的立场,发表自己企业的声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微博就是一个非常快速的信息发布平台。例如今年3.15晚会上肯德基被曝光出现问题后,肯德基在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向消费者道歉,明确表态,受到了良好效果,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2、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效益,然而那些好处多是体现在社会经济等物质层面,那么,我们的精神层面呢?
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电话联系,短信联系,邮件联系,这些是无法代替面对面交谈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直观感情的交流。在心息沟通的方面,长时间以来网络通讯,人们的心理距离多少会有些影响。这就造成了对员工不了解,做不到良好的沟通。现代企业的人才留用已遇到瓶颈。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日常的心灵沟通欠缺。这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的公司联谊得到稍微的缓解,但起不到根本性的改观。大家空闲的时候宁愿“偷菜”都不愿和同事谈话。
媒介也使人不再思考或者说大大减少了思考的时间,人们的批判和理性思考正在减少。
有数据表明,电视节目一个镜头3至4秒,广告一个镜头2至3秒,看电视要求观众在瞬间理解画面意义,在极短的时间内,这种理解只能依赖感受而非思考或者想象,因此可以说速食文化史不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思考的。而电视文化或者说网络文化正在试图取代书籍,并且已有很大的成效。它们不需要受众有背景知识,即使某些内容需要特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为依托,入门的门槛也极低,一个不需要思考的媒介的泛滥只能造就不思考的受众。就如微博来说,国内网民使用的新浪微博字数是140个字,而短短的140个 2 字能够承载多少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呢?自从微博出现,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少了,看来人们越来越懒了。看看网络上的帖子回复吧,因为发言太简单了,基本不需要成本,因此什么都可以说,也由此产生了大批的没有营养的帖子,而好不容易看到好帖子,下面的回复无非是“马克”、“留爪”之类的。
除了精神方面,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秘书手写能力退化。可能有些人会说,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如此普及的时代,手写已经很少用到了。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用处,手写是不可能消亡的。如果有紧急记录需要做,又没有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可用,手写速度还跟得上吗?
秘书应如何应用好新媒介
1、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
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流媒介获取信息,更要重视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工具等网络新媒介,通过它们敏锐体察大众的关注热点和思想动态,正确解读媒介所传达和体现出来的社会信息,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动态的准确把握,提高企业或单位的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2、恰当的使用新媒介
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一味的依靠网络而放弃主观思考,自己独特的创造才是有价值的。正确使用新型媒介,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而不是因此而影响正常工作。例如工作时间偷菜,聊QQ等。
第二篇:探讨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探讨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媒介技术同样手机同样如此,将人际交往的便捷发挥得淋漓尽如此,更新换代速度快,基本上是日新月异,每个季致,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就可以将海角天涯的你找到,度都能出新产品。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际关系的也就能够发生任何事情时将你拉到别人想让你到的地影响是极大的,不管是在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方,迅速便捷。也可以在节假日等给对方发上一条祝特别是电子网络媒介技术,一方面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福短信或电话,拉近彼此的距离。系更加迅速和便捷,一方面也疏远了人们心与心的沟其次,“网络化的交往穿越了时空的控制,拓展了通。总之,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有了开放性。”①网关键字:媒介技术
地球村
人际冷漠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数字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赋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新的形式和内容,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交往模式、交往范围都产生了影响。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着传统的写信,所以人们在联系远方的朋友时需要耗上众多的时间,而且还要担心信在途中是否会遗失,在那个时间里人们总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等着自己的信,然而,那一份期待的心情,却也是幸福的,收到信的时候也是无比开心的,甚至在回信的时候也是宁静的心情。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拿起笔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在文字中说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在文字中独到对方的心情。然而现在的我们,媒介技术电子通信的发展,让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写信这回事,想起某个人拿起手机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短信就可以,或者是在网上聊天,当时自己什么事情什么心情就可以让对方马上知道。再不能感受到过去人们去邮局或在自己邮箱里等待回信的心情了。如今朋友不管在天涯海角,你们都可以知道对方的行踪,不像过去,没有事先通知的话你就不会了解他们去了哪里,干了什么。现在先进的媒介技术,让我们能够与全世界的朋友联系,甚至于有了一种说法“地球村”。所谓“地球村”,就是整个地球就如一个村子一样,你了解世界就像了解一个村子般熟悉,彼此的联系犹如村里一样简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何时都能与对方进行联系。这就是媒介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先进的媒介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让我们的人际交往变得迅速和便捷,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对方的e-mail,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联系。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过去交流的限制,过去写信打电话都不能看到对方,只是根据对方的声音来猜测对方的表情,而如今,有了可视电话、互联网,在交流时你可以看到对方,甚至有任何方面的想法都可以及时交流,可以在线聊天,也可以发邮件。
络媒介以一种以前人们不可想象的方式,让人们联系起来。过去居住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对外面的社会是后知后觉的,发生一件重大的事件,他们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才会知道。而如今只要他有网络设备和技能,就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与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方
便的交往与合作。互联网让人们的人际关系拓宽,过去人们受到空间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如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无法走入到更多人的社交圈子,不同的价值观在面对面交往中会较轻易的产生矛盾,而且无法避免。现在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更加了解对方,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避免了由于价值观念或宗教信仰而导致交流交往受到限制。现在网上还有社区或者论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
在其中参与交流,绝对拓宽参与者的人际关系,这是媒介技术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益处。再者,媒介技术的发展,也能够让人们的人际关系走向一种集中化,由于兴趣爱好或者宗教信仰等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过去人们只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的兴趣爱好,所以自己的兴趣也只是一个兴趣而已,而
走到互联网便不一样了,人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建立一个群体,例如爱好爬山者,就可以建立一个群,人们在其中谈论彼此的经历,还可以在业余时间中相约出门爬山,让自己兴趣得到一种发挥,让人们在拓宽自己人际关系时还可以集中在发展一种人际交往。
这种相对集中地人际交往不同于在互联网上畅游,他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的,所以能够进行的更加稳定,由于网络信息海量,人们很难从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部分,而根据兴趣而来,则能够快速的找到想要的乐意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还有,人们有根据兴趣建立的人际关系,但是互联网众多人数的参与,能够使人的人际关系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在交往时,人们不可能只是和与自己
有共同爱好或信仰的人交往,来自不同的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你在互联网上会和不同的人接触,所以人际关系定会出现一种多元化。“传统的人际交往范围一般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职业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②那么在如此的人际关系中,就比较会受到身份地位的影响,从而在发言权上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平等性,下属要受到上层的限制,然而如今在网络交往却不用受到这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中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任何人都处于一种公平平等的状态,而且相对来讲,也更加的能够畅所欲言,不会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际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益处,可以让人们的交流更加的快速方便,拓展人们的交往范围,还可以让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多元化和平等性。但是,媒介技术的新进行也同时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人们利用手机网络等快速的联系上远方的亲朋好友时,看起来似乎拉近了很多人的距离,犹如多年没见的朋友已然可以再网上聊天,或打个电话联系,放佛彼此的联系并没有断开。但是,媒介技术的先进,倒是我么过分的依赖,离开手机网路都不行,而且在联系方便的同时却疏远了彼此的心。
过去传统的交流方式就是面对面,或者是写信,我们都能从言语中感受到对方的情感。然而我们现在靠的是电话网络等,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可以维持着彼此的联系,但是在内心上去却拉不进彼此的距离。靠着机械的东西是不能很好的传递彼此的感情的。面对面的互动,看到彼此的表情变化或者身体的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双方的交流,媒介技术在先进,但他终究只是一种机械的东西,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的。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是具有社会性的。我们必须融入到真实的社会,由于靠网络牵引着很多人与外界的联系,现在就出现了“宅男”“宅女”等词汇,这就是媒介技术先进所带来的弊端,人们靠着这些技术,如此便产生了人际交往的局限性,没有真实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在网络上拓宽了人们的人际关系时,却可能在现实中缩小了人们的人际关系。但是现实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最直接的表现,使人与人情感维系的方式。
而且,媒介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在网络中,人际交往由于没有真实身份制约,人们在交流中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自己的言语行为都不会非常的重视,导致在网络中人际交流中,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一些信任感,别人说什么大家都会冒上怀疑的想法,这相对现实交往来讲,是由于网络中的责任承担相对缺失而导致的,也算是先进的媒介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果。
传统生活的人际交往面是比较狭窄的,一般都是自己熟识的人如朋友、同学、亲戚等,人际交往的规则具有强大的约束性。而网络中则不然,它交往的范
围超出了一种时空的限制,形式是间接的,是一个相对的自由空间,人们无法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再加之规范不足,在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便没有现实的人际关系来的稳固和安全,人们也对其失去一些信任。
如今人们人际关系的维持靠着冰冷的先进的媒介技术,想到与人联系时手机拿出,将事情说出便完成;需要某方面的知识,百度谷歌解决;基本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人们都会想到用机器解决,而不是加强与周边的人联系,久而久之与身边的人交流和沟通的时间久越来越少,而由此也会引发很多问题。
手机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与其他人更加方便的联系,如朋友父母等,而不是沉迷于手机,有的人手机在手便可以盯着一天,忘记了自己身子何处,不会主动与周围的朋友沟通,和父母更是如此,没有事是不会与家人联系的。网络也是如此,对着电脑,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沉迷于这些媒介,脱离现实,对生活中的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和朋友家人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随之也就会产生人际关系冷漠。
人的生活是需要与社会和人接触的,但是媒介技术的发展,让人际关系的情感关系被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所异化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机会大为减少,本市社会的动物的人,就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的问题。
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人际关系的交往范围和方式,印刷媒介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不是极其鲜明的,只是相对拓宽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广播电视也同样如此。
新媒介技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过度依赖网络世界,迷失自我。现在的大学校园条件越来越好,网络在大学寝室越来越普及,许多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就宅在宿舍上网,或是聊天或是看电影等等。除了与网络有接触外,就很少和网络以外的世界联系,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会对网络过度依赖,与周围的朋友同学疏远并且可以说的话越来越少,与同学、朋友变得陌生,失去网络的时间会让他们很难熬,甚至是心里空虚,对未来充满迷茫,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学业的正常完成。
2.语言能力下降、缺少沟通。网络的包容性和宽广性表明它信息的海量性,海量的网络对大学生天生有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表现在它的包罗万象和各种娱乐元素,大学生在网络世界过分沉迷,缺少与外界的交流,长此以往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后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心里障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浅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文
学
院
浅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班级: 1502
姓名:马金平
学号:***4 一.媒介概念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往往指买家和卖家或者其它两者之间交接的工具。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也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动或组织,表达一种组织形式。
二,媒介的分类
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和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人们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各不相同和相当混乱的。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勒特,1986)有时它与渠道、讯息混淆:“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等。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戴维·桑德曼等,1991)我们认为,媒介概念的混乱,会引起论述的混乱,而论述的混乱又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而混乱的理论是无法指导传播实践的。
麦克卢汉
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施拉姆曾经赞扬麦克卢汉使得“媒介这个曾经主要是艺术家、细菌学家和大众传播学家才使用的词风靡一时”。但是,这种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媒介理论忽略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虽然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他的历史学却难于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
德弗勒
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对媒介的认识也有分歧。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巴特勒,1986)有时它与载体、渠道、讯息纠缠:“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大众媒介。” “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传播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特点。1.实体性
在大众传播中,媒介(如报纸、书刊、电视机等)都是用于传播的实体,是具体的、真实的、有形的物质存在。2.中介性
媒介居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使传受双方通过它交流信息、建立联系。3.负载性
负载符号既是传播媒介的特点,也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必须完成的使命。4.还原性
作为中介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要保持所负载符号的原声、原形、原样,而不应该对符号做扭曲、变形和嫁接处理。5.扩张性
媒介不仅可以使传受双方产生关系,还可以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所见所闻扩张开来为许多人所共享。
四.受众的角色
接受信息的人,既包括大众传播中接受信息的群体——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参与者和对话人。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五.受众的特点
1.自在性
受众不是某种臆想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客观现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这就决定了信息接受者中的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形貌、个性、兴趣、立场,都把自己划归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之内。2.自主性
受众不是大众传播者的“侍从”,可以任意驱使,而是某种意义的“主人”;不是大众传播者的敌手,专门揭短拆台,而是大众传播这一巨大工程的合作者。受众同大众传播者一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自尊心理和自己对信息作品的选择、理解与判断,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虽处于大众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的接受活动从来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不是盲从的,而是自主的。3.自述性
受众对信息作品内容的感知与认识不全由传者给定,面对各种信息,每一位接受者都会作出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并据此进行再传播。西方著名案例“比戈特先生”的漫画传播,即能充分说明受众具有很强的自行阐述的特点。所以,如果说传播是传者的自由,那么“自述”就是受众的特权。4.归属性
受众虽不是作为固定的群体而存在,而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心无所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在某一特定的接受群体之列。工人与农民,妇女与儿童、球迷与股迷„„他们从心理到行为都将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的群体。而大众传播媒介也同样有意地把不同性质的各种信息分类集中传播给不同的接受群体,如《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上海证券报》、《足球》等报刊,和广播电视系统的“经济台”、“交通台”、“教育台”等都是。六.受众心理
1.受众的需要
①人是有需要的动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说到底是满足各种需要。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正是受众那些尚未满足的,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规定了具体的特点的接受活动。马克思还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接受需要,就没有大众传播。②需求各不相同
需要是受众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心理状态。③需要与传播
受众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传播 2.什么是外加动机和内发动机?
外加动机是指由接受者以外的重要人物提出来的接受动机,接受信息的目的存在于接受活动之外。内发动机是指由接受者本人自发产生的接受动机,接受信息的目的隐含在接受活动之中。3.为什么说信息接受的真正原动力应该来自接受者本身? 因为就信息接受的实质来说,它是以接受者为主体的一种独立的积极主动的接受活动,而不是受外来力量 的驱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活动。因此,内发动机的作用应该大于外加动机的作用,并居于一切动机作用的中心地位。外加动机也只有内化为受者的内发动机才能真正起作用。4.什么是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
表层动机往往是符合社会规划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信息的念头和意愿。
深层动机是一种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或者是连受众本人也不清楚的接受倾向和意念。本来,动机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抽象意念和想法。5.如何适应和引导受众的动机?
①要根据受众的动机,采集、加工和传播有吸引力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活动;
②要在信息作品中适当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受众表层动机,抑制其深层的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谨防为受众的深层动机所左右,失去传播主体的引导、控制功能;
③要将信息作品的编码、制作水准瞄准一般的或中等水平的受众;
④要适当地控制受众的动机强度,;
⑤要适当地利用受众的外加动机,使其逐步转化为传播者所希望的那种具有积极、主导和增力作用的内发动机。6.受众的心理效应是什么?
受众的心理效应是指传播活动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受众的心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六种: ①威信效应。这是指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②“名片”效应。这是指传播者向受众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受众产生一种印象,似乎传播者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
③“自己人”效应。这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感到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学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传播者的影响力。
④晕轮效应。晕轮是指起风时月亮周围的晕圈。晕轮效应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的接受倾向,从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多的圆圈。
⑤投射效应。在接受活动中,当受传者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关方面没有提供理解作品的参考信息,而接受对象本身又具有模糊、含混、多义的特点,此时,受传者往往以自己的特性与心理为依据来理解和推断接受对象的涵义,这就是投射效应。
⑥从众效应。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7.受众的心理倾向有哪些? ①共性心理。这是指受众在信息接受中所具有的大致相同的心理活动倾向。
②个性心理。受传者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惯与实践的不同,使其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形成了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这就叫个性心理。
③顺向心理。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和顺应传者或媒介意愿的心理活动倾向。
④逆向心理。这指受众受某种预存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产生了与传播者的正确观点相抵牾的思想情绪或心理倾向。
七.媒介差异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不同的新闻媒介所传递的不同的媒介符号群作用于读者,听众,观众不同的感受器,久而久之会对受众心理品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媒介的这种差异,就成为各种新闻媒介“扬长避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同时受众可以凭借大脑对作用不同感受器的媒介符号进行整合处理,并获得完整的认知。1.媒介刺激与受众的感受器
2.受众心理是受众的内外物质活动的结果。受众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深深地根植与物质活动之中。”①媒介刺激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分析器。
3.报纸上的文字图片等都是报纸新闻的载体。报纸上的文字图片等刺激物经读者的视觉器官接受后的神经路大体这样:眼睛——大脑的视觉通路——大脑枕叶皮层——大脑皮层上的联合区 4.2.不同媒介对受众心理品质的影响
5.受众心理是媒介刺激在受众头脑中的反映。所以每一种媒介都像语言本身一样,为思维表达和感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6.电视剧除了向观众传送明显的直观的声画形象和故事内容外,还通过传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2011年武汉电视台在市委书记阮成发的主导下,创立了“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先由电视台播放暗访视频,然后相关官员在直播现场,接受主持人,观众,评论员和专家的咨询。电视问政节目中对问题的大胆暴露,对官员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官员在电视镜头前的难堪,让市民有种主人翁的快感。电视的这种图,文,声并存的效果是其他媒体所难以企及的。媒介为受众提供大量的信息。受众之所以接触新闻媒体,首要目的就是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只有掌握了大量丰富的信息,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每日的天气情况,任何风吹草动,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以山东的报刊为例,《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半岛都市报》等都市生活类报纸因其信息量大、新鲜及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而深受读者青睐。而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栏目,大量报道观众关心的事、群众身边的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宣传、赞扬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曝光生活中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揭露各行业损害群众利益的黑幕,从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跻身全国电视台民生类节目的前列。媒介为受众提供娱乐。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新闻媒体作为连接社会信息与受众的纽带,在传播信息、提供娱乐资讯和娱乐内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种调查表明,电视台的各种娱乐节目,电台的音乐节目,以及报纸的趣味性专栏,都深受受众的喜爱。例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济南交通广播的Music88.7等栏目的开播和频道的开设,使受众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放松。媒介对受众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产生影响。媒体通过播出、刊登积极向上的内容,有助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田园晚风》栏目,之所以能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就是因为主持人的耐心开导,能帮助听众消解困扰,重新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时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多宣传报道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使广大受众在阅读、收听、观看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于新闻媒体报道产生的消极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新闻报道的内容,毫不手软地封杀那些低级、庸俗的新闻栏目和负面新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以净化社会环境,创建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和谐、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四篇:信息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信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及其运动都是信息之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种种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源,都能产生和发生信息。我们通常说,秘书是领导的左右手,现代意义的秘书不再只是为领导整理内务。传统的秘书其职能除了撰写文书外,大都是较低层次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秘书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现代社会要求的是智能型的秘书。要有思想、懂管理、能参谋。现代秘书不仅要有智慧,而且要能主动。由于秘书的活动总是依附于、受制于领导活动,因此传统的秘书工作往往具有被动性。但一个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失去主动性的秘书不是一个优秀的秘书。一个优秀的秘书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光是知识型人才,更是信息型人才。作为一个与社会接轨十分密切的业内人员,信息对于秘书工作无疑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整理、开发、传递、存储、利用、决策、反馈和管理方面。具体表现在:
一、提供信息服务决策是领导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领导者的决策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工作。进行科学预测、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和确定决策方案,整个过程就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秘书部门不是决策者,不参与决策,但必须为领导决策服务,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这可称之为辅助决策,应当注意的是,秘书人员不但要做到决策前的信息超前服务,更要做到决策中的信息跟踪服务和决策后的信息反馈服务。
二、传递信息服务领导作出决策以后,要付诸实施,这就需要把决策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下去,也就是要把领导机关的决定、方针、政策、意图传达下去。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也是需要秘书部门来做的,要求把领导机关的决策准确地表述出来。信息传递有多种方法,一是语言传递;二是文字传递,包括文本、表格、图表等;三是电讯传递;四是可视图像传递,选用何种传递方式则要依情况而定。
三、反馈信息服务在领导进行指挥、控制、协调以达到决策目标的过程中,要提供反馈信息。所谓信息反馈,就是把输出的信息与作用对象相比较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控制论中很重要的原理。反馈是系统调节控制的基本形式。实施决策,进行指挥、控制、协调的过程,也就是反馈调节的过程。信息反馈可分为信息输出、作用结果返回 来、再输出三个阶段。输出的信息与作用对象相比较的结果再输送回来,这个结果也是一种重要信息,叫反馈信息。在领导工作中,反馈信息对于实现正确的指挥、控制、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反馈信息对于决策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判断、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主要尺度,是对决策进行不断修正、不断调整,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要依据。以上是秘书在为领导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过程。然而要做好信息工作是不容易的。
基于以上信息对于秘书工作的重要意义,秘书人员应遵循以下的要求:
一.有强烈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简言之,就是秘书人员对秘书工作信息的敏感程度。现代秘书强烈的信息意识,首先表现为能够敏锐地感受社会信息的变化对秘书工作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无论现在或未来,秘书工作者和他(她)的服务对象--领导者,都生活在被信息包围的社会里,电话、文件、图书、报刊、广播、影视以及各种互联网络,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比特的信息向我们倾泻而来。秘书人员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就会积极主动的挖掘、搜集、利用有利于领导决策和秘书工作开展的各种信息;敏锐地发现别人尚未注意到的信息,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信息中看到差异,并能迅速选择和捕捉,达到发现早、挖掘深、效率高的境界。其次,表现为对领导决策信息和秘书工作信息的关注。现代秘书要像吃饭穿衣一样,每天都要读一读文件,看一看新闻,听一听广播,浏览一下网络,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无论是对涉及领导决策和秘书工作哪个方面的信息都能自觉敏锐地察觉,并主动与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秘书工作。
二.出色的信息能力
现代秘书的信息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工作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于秘书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获取能力。秘书工作除了充分利用好组织建立的内部信息网络以外,还应建立并掌握自己常规的信息渠道,善于开发新的秘书工作信息资源,并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比如,秘书人员要了解信息网络上有哪些秘书工作的站点、网页、栏目,通过哪些方法和渠道(包括工具软件)才能迅速进行查找与浏览;如何下载和保存这些信息等等。
2.是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面对着滚滚而来的信息,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焦虑实难避免。现代秘书必须学会对其进行筛选和分类,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目的;学会准确无误地识别、理解所遇到信息的含义,正确判断所搜集到信息的价值与意义,全面把握所获信息对领导决策和秘书工作产生的影响等。
3、信息预测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信息能力。它是指秘书人员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一种推断和预见。信息预测能力其实是对信息理解程度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发展的理性判断,它对秘书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4、是信息处理能力。狭义的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开发、传输、存贮、调阅和吸收等能力。即对所感知、获取和选择的信息加工深、开发新、传输快、存贮厚、吸收广和调阅方便。具体来讲就是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秘书工作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可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给领导者参考。
5、是信息运用能力。秘书获取、选择和处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信息运用能力是各种具体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的能力。
秘书对信息的运用能力,集中表现在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
三、扎实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关于信息的理论、常识和方法。现代秘书的信息知识,是指秘书人员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各种秘书工作信息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着秘书人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秘书人员的信息知识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1.信息文化知识。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对信息概念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了解,对信息文化的影响与走向有所把握。特别是对信息网络文化要能正确地理解。
2.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常识。现代秘书的计算机知识,应通过考试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信息网络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信息网络技术的基本名词术语、技术功能、特点以及构成、应用等等。比如,信息系统数字化的基本原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内容、各自的功能特点等。
3.一定的外语和法规知识。因特网上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是用英语来传递的。我们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大多都是用英文编写的,Windows操作平台的基础也是英语。因此,要更好地表达思想、接受和了解新技术和新信息,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对于我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当然这是不存在问题的。另外,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也应引起秘书人员的关注。比如使用计算机网络要遵循我国现已出台的法律条文;使用各种数据与信息,要合乎国家的有关法规,尤其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4.高尚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能自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也
不得向领导者和有关用户传递各种不良信息。秘书人员的信息道德关系到其信息素养发展的正确方向。当前,信息传播媒体多种多样,有广播、电视、也有自由度较大的各种互联网络;有政府主办的各种媒体,也有民间自办发行的书报杂志。媒体的多样性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虚拟空间交流的隐蔽性也可能会伴生一定的无政府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就很容易使人们在享受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一些与先进的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这就对秘书人员的文明程度、道德责任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信息道德是保证现代秘书信息行为正确性的重要保证。
以上则是我对信息与秘书工作的一些浅薄理解,现代信息社会对秘书工作的要求更为高。为了将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秘书不但要遵循行业中的金科玉律,更要做到对信息把握的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第五篇:论性别差异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原稿
一、秘书行业男性秘书职业发展现状及秘书职业女性化的原因 秘书,在我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置的一种行政职位;在世界上乃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位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担任秘书的既有男性又有女性,而秘书是办公室的重要组成人员,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秘书人员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许多人眼里,秘书认识一种既让人熟悉又不被人了解的职业。秘书的辅助和参谋作用在该职业特征中最具代表性,他们是领导的左膀右臂,是领导保持上下沟通的桥梁;为此,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并准确无误地提供支持与服务,从而体现出其自身价值。
(一)、我国男性秘书职业发展现状
说及秘书,大多数将女性联系起来,社会上流传的“女秘书”,“小秘”;其实不然,男性秘书以前就存在并发挥着不可抹灭的历史地位,现在许多高校都已开设文秘专业,有许多男生也纷纷报名,毕业后都将走上秘书岗位。下面就我国男性从事秘书职业进行总结:
第一、男秘书的发展历程:
1、男秘书很早就在历朝历代里出现。宫中秘藏之书,就是皇宫里秘密珍藏的图书,而管理秘藏图书的官府,名之为“秘书监”,主管官员为“秘书令”;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称副职“秘书丞”,分管官员叫“秘书郎”,历朝沿袭至清代,几千年历史有许多相当于现代秘书的职位,但他们都不叫秘书而被称之为史官、御史、尚书、掌书记,或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多由男人担任;当时的情况就是,叫秘书不是秘书,不叫秘书却是秘书;直到清末或辛亥革命前后,秘书概念才是名实相符。
2、在现代,秘书也叫辅臣,是国家领导人身边参与机要政务掌管机密文件和印玺,掌管宫廷内务的文职大臣,后来沿用至今的国家主管政府事务的部长或常务副部长。秘书还属行政职位,在现代中国秘书一直被当做一种行政职位,秘书人员被看做行政人员的一部分。秘书也已成为社会职业,在大、中、小国营事业单位则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成为管理和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重要人员,成为行政首长的得力助手。我国还规定:政府秘书均属国家公务员,秘书长属政务类公务员,一般秘书则属事务类公务员。在今天,男秘书担当高级职位。大多数男性秘书人员也可能担任着某种领导职位比如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主管或分管秘书部门的工作。
第二、男秘书职业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根据专家学者调查分析和社会的共同认知,男性秘书从业状况十分乐观。在《男秘书走俏女秘书降温》一书中作者提到:“现代老板更重实惠,从许多方面的原因看来,时下男秘书正在变得抢手。”据《黑龙江晨报》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人才市场女秘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男秘书正悄然走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两年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从需求上看,男生分配趋势好于女生,男秘书的市场行情越来越被看好。在努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男性秘书在社会上的形象,了解他们的职业生存状态对我们在今后的秘书工作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体现了秘书为领导服务和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一致性,秘书对领导负责和对社会对公众负责的一致性。
面对男秘书悄然走俏的人才市场,社会学家李原教授说,企业领导与以往比较更加成熟现实。男秘书与女秘书相比,从生理机能上更能承担连续性工作,他们不仅可以代替老板处理身边事,更可以放心的派到外地代表老板洽谈生意。加之男秘书家里分心的事比较少,企业更多的从效益和经济实用型角度使男秘书成了抢手的重要原因。
我国就历史状况来说,男性秘书仍占大多数;本人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由男性特殊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条件决定的。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大多数男性善于管理,善于逻辑思维,刚强果断,独立工作的能力强。所以大多数国家中,高级秘书男性达到90%以上,这些高级秘书更侧重于调查研究,出谋划策,侧重于逻辑思维和高科技,喜欢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工作。
(二)、秘书职业女性化的原因
近二十年,女性秘书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秘书在人数上也占有绝对优势。在西方国家初级秘书女性达到89%之多,她们温柔细心,体贴入微,善于形象思维,乐于做程序性、重复性的工作,适于一些体力较轻而且技术要求规范、简单的工作。这些现象,每个国家都有相似的特性。同时,男性在择业时,本能的一直倾向于管理、策划、组织之类的工作,即便无权无职,也要相对独立,他们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老板后面看其脸色行事。久而久之,种种原因,秘书之职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女性的身上。
女秘书源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是工商业社会的产物。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批的外此企业不断涌入,我国从事秘书职业的女性正在快速的增长,大有秘书女性化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仅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从而也促进了秘书职业向女性化方向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秘书职业的女性化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女秘书不再仅从事接待、打字之类的简单服务工作,更多的将被授予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第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秘书职业女性化的社会原因
在旧中国,由于封建阶级的统治和“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女性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得不到相应的权力,而且在身心上也受到严重的摧残。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妇女们解放了,她们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纷纷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加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真正成了“半边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女性的变化更大,她们中的许多人,敢于向困难挑战,为了就业,学会了为自己做主,向用人单位推荐,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进行深造、进修、培训,为自己在秘书、教师等职业方面就业求职打下了坚实的技能、技术基础,为自己从事秘书行业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秘书职业女性化的经济原因
第三产业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而秘书行业是分属于服务行业的,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必然带来相应的复杂的秘书事务活动。而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不仅使秘书行业趋向社会化,而且由于女性自身的优势,从而促使秘书职业向女性化发展。
二、性别差异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生产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进而向现代工业发展,城市化、商业化、市场化为秘书这一职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内容和技术成分越来越强,因此在协作中需要沟通、协调、合作的地方更多,这也给秘书工作拓展了空间。自古以来,两性差异便存在。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我国不同于别国的性别观念。历史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职业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性别差异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动。
(一)、秘书工作的特征
秘书在所有单位和部门中都起着一种中枢神经的作用,在许多单位里,单位内外的各种信息,大多是通过秘书传到上司那里,而从上司那里发出的指令也几乎都是通过秘书发出的。因此,如果没有秘书的存在,单位工作的效率和成绩必定下降。如果秘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失误的话,必定造成整个单位运转的瘫痪。秘书也因此被人们看做是领导的左右手和眼睛。一般来说秘书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综合性和专业性
秘书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包括起草综合性的文电,提供综合性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调研,处理综合性的事务,综合各部门的情况,办理不属于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的事务。综合性不仅指秘书工作内容的广泛性,更重要的是对各种情况或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抽象和概括,使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总结出带规律的东西,这种综合才是秘书工作的真正内涵。
另一方面,秘书工作又有它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主要是秘书业务的特殊要求,譬如: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文字功底和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参谋能力、调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办文办事的能力,熟悉文书、档案、保密、信访、会务、通信、礼仪、接待等方面的知识,会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等等,要达到上述要求绝非易事。
第二、机要性与群众性
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很强的工作。这是因为,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工作的,而各级领导中枢都是机密核心,秘书部门是各级领导中枢的综合办事机关,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必然要接触到各种机密。特别是重要部门领导人的秘书,掌握很多重要情况,机要性更强。但是,也必须看到,秘书部门又是各级领导机关汇集信息的中心,是联系各方面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特点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许多文件的拟制,许多决策的实施,都直接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各项政策实施过程中,秘书人员必须密切注意信息反馈,倾听群众呼声,才能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止矛盾激化。
第三、事务性与思想性
秘书部门的事务性工作都是围绕领导的政务性工作进行的,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日常程序性事务,第二类是临时偶发性事务,第三类是领导交办性事务,第四类是部门不管性事务。这些事务工作具有频繁、杂乱、琐碎等特点,但又渗透着极强的思想性。
另一方面,秘书工作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是因为,秘书机构不仅是一个办事部门,还是一个重要的参谋部门,它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谋作用。例如,在领导决策前进行调查研究,综合情况,提供信息、方案和其他决策依据;在决策形成过程中起草文电,将领导决策形成文字信息,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以便贯彻落实;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收集反馈信息,作为修正决策的参考,以辅助领导正确决策。
第四、被动性与主动性 秘书工作的辅助性质和从属地位决定了它存在着被动性的一面。这种被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必须按领导意图办事,不能自行其是。尽管秘书可以向领导提出不同意见和参谋建议,但在行动上必须坚决服从领导,奉命行事,不得我行我素,在这个意义上说,秘书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其次,秘书部门是各级机关的枢纽和门户,随机性的工作较多,事先难以预计。虽然秘书部门也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但往往变动性大,随机性强,临时应付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被动的。
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意图,执行领导指示,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贯彻领导意图,力求从被动中争取主动,不断开创秘书工作的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辅助需求。在被动性与主动性这对矛盾体中,主动性是它的主导方面,是决定秘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
第五、经常性与突击性
秘书工作既有经常的常规性工作,又有临时的突击性工作,形成了秘书工作经常性与突击性的对立统一。所谓常规性工作,既包括经常出现、反复进行的工作,如办文、办事、办会、办信、接访等;又包括周期性的工作,如年初的计划,半年和年终总结,重大节日领导活动安排等。所谓突击性工作,一方面是指事先未预计到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秘书突击处理的事项,如重大灾情、社情、重大事故等偶发事件,必须刻不容缓地突击处理;另一方面,也指秘书临时完成某项突击性任务,如临时受命调查某一事件,为临时决定召开的会议准备材料,向突然到来的上级视察人员提供有关资料,等等。在秘书工作中,经常性是它的主导方面,突击性则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秘书做好常规性工作,并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加强预测,就为完成突击性工作创造了条件;完成突击性工作,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能力,更有助于做好经常性工作。这就是秘书工作中经常性与突击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现实工作中的性别差异 第一、心理差异
1、女秘书自信心不如男秘书强。我们常常发现男秘书惯于主导环境:一有机会便很自然地推荐自己,争取扮演火车头的角色;在会议上总是踊跃发表意见,俨然成竹在胸;领受领导交给的任务都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出色。与此相反,女秘书往往低估自己,不敢接受挑战性工作,给人一种没有气魄的感觉。
2、女秘书常显得比男秘书胆小、怯懦、多虑。早期的有关研究证明,女孩子比男孩子容易出现恐惧情绪,男性在恐惧时却报告自己并不恐惧。而女孩子在自己并不恐惧时却经常报告自己恐惧。女孩子常通过报告自己恐惧获得社会宠爱,而男性报告自己不是为了获得社会对其坚强性格的赞扬和认同。
3、女秘书更为细心。女秘书能细致周密地为领导安排好工作行程,认真负责地管理好资料文档,会用委婉,温和的口气恰到好处地拒绝领导不愿见的客人,还会在领导疲倦时端上一杯浓茶或咖啡,这些男秘书较难做到。
4、女秘书容易情绪化。两性学者傅瑞在《哭泣》中说:“女性的荷尔蒙激素比男性分泌得多,泪腺也比男性的发达。”所以,同一件事女性流泪的几率通常是男性的五倍。
5、女秘书更善于理解他人。女性更容易被场景氛围感化。这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理解别人,更富于同情心。女秘书在工作中更能体谅别人,能为领导和同事着想,能拉近与领导的距离,因此也就更容易沟通。
6、女秘书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与女性独立性相对较弱有关。在工作中男秘书喜欢打破常规,喜欢创新,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广阔的思路,而女秘书由于从众心理起作用常常不敢进谏,凡事按部就班随大流,对领导的指示不愿提出异议。
7、女秘书权力欲没有男秘书强。有上进心是好事,秘书做得好有可能成为领导,但有些男秘书为了取得权力有时会不择手段,不惜牺牲身边人的利益。而女秘书对权力看得较淡,对利益的要求也不是很强烈,倒是喜欢助人为乐,这极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
第二、思维差异
在思维品质上,两性诉差异较明显:女性由于有较强的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能力而更善于形象思维,更富于想象力,但思维的灵活性不够,理解力较差;男性更善于抽象思维,长于判断和推理,有较强的演绎,归纳能力,思维的灵活性较强,理解力较强。男人在逻辑推理方面总是比女人占优势,所以男秘书做事脑子更冷静更富条理而且更果断,较少优柔寡断、拖泥带水,这是女秘书难以企及的。男秘书处理危机的能力更大大超过女秘书。在思维方式上女性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更注意部分和细节,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较差;男秘书更善于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能力较强,处理问题更重视全局与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细节注意不够。女秘书做事大多谨慎仔细,很少出差错,但是难以给领导出谋划策;男秘书多半注重全局但是对细节常考虑不周,所以容易出现疏漏。
第三、语言行为差异
首先是语言风格不同。男人的闲言碎语永远比女人少,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在语言风格上,女性比男性占有优势。因为男性通常喜欢发号施令,常用命令语言,既不和善也不温良;而女性说话较含蓄、委婉,在表达反对意思时也多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言语不会过于尖锐。其次是女性更具利他行为,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积极因素。在社会群体中,女性多半具有奉献精神,乐于为别人服务,为别人付出。再次是支配欲望不同。一个人的支配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支配他人,以获得别人的顺从并以此为满足;其二是对他人所施予的影响予以抗拒。实验研究证明男性较之女性具有更强烈的支配欲望。最后是创造力不同。受思维差异的影响,男秘书在工作中比女秘书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也乐于自己进行探索,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而女秘书对创意活动不太感兴趣,也很少对其进行探究,动手能力相对而言较差,更愿意从事规定了步骤的工作。
(三)、不同性别在秘书工作中的优势
据调查,在中国100万名企业秘书中,男性的比例是相当少的,这和机关秘书正好形成一个十分有趣的反差。也许,这是环境和性质使然,国为相对于商界而言,政界的尔虞我诈需要野心,需要手段,而权利和女色很容易使男人犯错误,也很容易坏事。出于可以上述的因素,在男性强权占主流的政界,人们当然更愿意使用男性秘书。但在商界,情况却恰恰相反,男人的野心,男人对金钱的追求,对老板的具有潜在威胁。因此,除非老板本身不信这种理念,或者老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或者这位男秘本质忠厚,才有可能被老板重用外,绝大多数老板还是愿意选择女性秘书。原因很简单,相对于男性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比较容易满足,比较安分守己,比较愿意服从,另外,职业特性要求秘书比常人要加的谨慎、细致、周全。而在这些方面,女性天生的细腻比男性有太多的优势。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女性的委婉温和更容易令人产生好感,对化解商业交往中的矛盾或尴尬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企业中女性秘书占绝大多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实。
第一、女秘书的优势
1、语言能力的优势。由于先天的原因,女性的音质悦耳,音调柔和,总体上女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强于男性,并有较好的语感和外语接受能力。因此,从事翻译、编辑、文秘、公关以及教育工作正是女性发挥特长的好选择。
2、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形象思维明显高于男性,思考问题也普遍具有细致、周全的优势。女性的记忆力强,贮存的大量信息易激发她们思维中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女性在担任工程设计、制定工作计划、构思规划方案等方面,往往使人感到优美、典雅、和谐、细腻和直观新颖。在文艺、文学、艺术等领域,承担细致周全的工作也是她们择业的好去向。
3、交际能力的优势。女性普遍具有态度温柔和蔼、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困难的优势,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因此,女性从事商品推销、工程项目联系、签订合同等工作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女性的记忆能力较强,有利于数字、号码、词组、地名、人名的记忆,在与人交往中,能很快地记住对方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一些个人情况,这是女性获得信任和交往的又一法宝。
4、管理能力的优势。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好,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认真分析、采纳,同时女性温和、谦逊的品格使她们易于与人共事,友好相处。加之人际交往方面的特长,更能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二、男秘书的优势
1、作风的优势。俗话说:有女人的地方话多。办公室里的女人们总是会找到老板不在或者公务清闲的时候,泡杯咖啡或者奶茶之类的围拢起来,东家长西家短开始比舌头与口水。聊的内容无非都是些鸡肠小肚、鸡毛蒜皮,所以在某些单位里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场面:各个部门的女秘书们在叽叽喳喳闲聊,办公室仿佛变成了茶坊。如果遇到某些很有广播员天赋的女职员,那这个办公室甚至这家单位就没有秘密了。男人的闲言碎语永远要比女人少,即使有,也是放在工作之上的。
2、思维的优势。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是理性的机器。男人在思辩性、逻辑性方面,总是比女人有优势。所以派男人做事,脑子往往更冷静更富条理,而且男人做事果断,立竿见影,从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3、耐力的优势。女人都比较娇气,无论在肉体上精神上都不耐劳。工作一累就吃不消了,动不动就请病假。如果老板严厉或者发火,遇到比较脆弱的女秘书,准保哭鼻子。男人就比较能忍耐,一般公司里加班熬夜时,一定是男职员精神相对足些,而男人有什么委屈苦衷,大部分都能放在心里。不像女秘,苦不能尝委屈不能受。既不能吃苦又不能耐劳的,当秘书怎么成?
4、体力的优势。如果是女秘书,自然只能做些脑力或者比较秀气的工作,比如接听电话、打文件、复印、泡茶,而男秘书既能胜任女秘书的工作内容,还能担当其他需要力气的工作。比如说搬运、修理的事。
三、秘书行业两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成因
(一)历史传统原因
男女平等,无论是西方民主国家,还是东方文明古国,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差异,还是平等呼声如何高昂,但归根结底,都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求得平等,最多只能谈得上是较之以往有所改善。
在我国自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到封建社会结束,女性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于男性,“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人类男性中心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漫长的以等级为秩序准则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卑微与低贱在三大基本伦常之一棗“夫为妻纲”的规范之下愈益强化,形成了现今的男女不平等的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男权思想统治了人类世界数千年,是必须革除的陈规陋习,还给女性以自由与解放,但这只能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与文明的进化有着一定的牵连,但并非是因果关系。早在远古时期,当人们还在饮毛茹血的时候,其文明程度也并不发达,母系社会不是已经将女性的地位提到相当高的程度,可为何却最后衰落了,反而让男性统治达到了数千年,这其中固然有各种原因导致,但最终还应当归结于性别差异而形成的思想潜在的差异。
(二)社会发展原因
1、社会文化心理和性别观念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目前,我国在立法的基本原则上已经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并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仍旧根深蒂固成为一种习焉不察的文化烙印,一种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众所周知,暴风骤雨式的武装革命可以摧毁一个政权,可以改变一种制度,但无法在短期内消灭一种文化。同样,人们的性别意识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凭一纸法令即刻改变,而需要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男权为中心的价值观,内化成为了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生活在被强大男权话语笼罩的现代传媒中的女性,是很难抗拒这种无处不在的力量的。女孩从幼年时期就被教育要“像个女孩”,卡通片、儿童读物都对女孩施以“要听话、安静、顺从”等观念的灌输。倘若她生性无所顾忌、大胆泼辣,就会被定性为“假小子”,社会与家长将尽一切努力将她拉回“女孩”的队伍。这种牢牢植根于社会文化体系中的性别文化差异,已被发展中的儿童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在这种话语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会在内心深处的认知结构中自觉认同男权话语为她设定的女性角色。她唯一的主体性就在于把这一角色扮演得更好,而不是发现她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几千年形成的“集体无意识”麻痹了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钝化了女性的生命感觉,并且代代传承,对既有的不公平的两性秩序不仅毫无批判力,而且客观上起了维护和保护作用。
2、商业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泛滥
按照马尔库塞的观点,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以快乐为原则的。快乐原则与物质享受结合起来,同化了现实原则。在“快乐”原则驱使和影响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加剧了人类本能的放纵,享乐主义在社会成员中蔓延,不少人沉浸于物质享乐中,已经并正在接纳这种文化,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被物化成为一种物质享乐的符号。
3、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和趋众性易于传播性别歧视信息
从大众传媒角度来讲,其公众性、趋众性和通俗性使之容易迎合大众心理,易于传播含有性别歧视的语言和信息。如在汉语中很容易发现含有性指向的含混语词和性别歧视的表达方式,传媒在借助这些大众熟知的通俗语言时往往也传播着性别歧视观念。例如,人们在评价女性时,往往更看重她们在家庭中是不是“好妻子”、“好母亲”,而较少注重她们对社会的贡献,“贤内助”似乎成为女性的专利,大量繁杂的家务劳动主要还是由女性承担。男性择偶时,喜欢“生活型”的多于喜欢“事业型”的。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温柔、文静内向、善于“主内”的女性容易得到社会认可,而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办事泼辣、事业有成的女性容易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大众传媒不断强化男权意识,标举男权价值,通过大量的、重复的、高频率出现的含有男权文化观念信息的传播,对整个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对处于文化边缘和流浪状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起着压制、约束、监控的作用,从而模糊男女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把社会纳入男权文化体系之中,使女性的声音愈来愈微弱。因此,现代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是一个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关系,并且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的(仍然是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合理的角色。
四、如何克服两性差异做好秘书工作 能否做好秘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秘书人员所应具备较高层次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这些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是秘书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所要求的,素质修养是指秘书人员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知识、解力、心理诸方面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指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形象、职业言行等方面的修养。秘书人员应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以及生活磨练丰富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秘书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这个职业最接近决策层、领导层、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知密多,知密早,知密深。职业道德要求主要有: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谦虚谨慎,办事公道,热情服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恪守信用,严守机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科学文化素质;钻研业务,掌握秘书工作各项技能。
素质是成事之基,是立身之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工作对秘书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心理素质、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秘书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敏锐;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淡泊明志,乐于奉献;踏实细致,一丝不苟。秘书应具备的知识素养。作为一个秘书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人文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政治、经济、法律、财会管理等知识);专业知识(文书、档案、会议、信访、公文写作、机关事务工作等知识)。因此,女秘书一要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二要摆脱依赖,勇于竞争。三要去“娇”、“骄”二气,勇于“眼光向下”。四要自强不息,争做强者。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要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六要树立良好形象。工作中要注重仪表,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内部气质相符合的衣着打扮;要表现出良好的风度,落落大方,表现自然;要谈吐得当,充分发挥语言表达上的优势。
男秘书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其社会地位和权力。在我国现代,大多数男性秘书人员也可能担任着某种领导职位比如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主管或分管秘书部门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下属。这样的秘书人员又得扮演部门领导的角色。这种角色要求秘书要忠实执行上级的意图,传达上级的指示,不能添枝加叶,假传“圣旨”。要说清楚哪些是上级的,哪些看法是自己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当今社会,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现代化素质,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单位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形象及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因此,秘书人员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要认清现象,正确对待优缺点,把握秘书规则,做好领导和组织的工作,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好评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