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与社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2: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媒介技术与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媒介技术与社会》。

第一篇:媒介技术与社会

媒介技术与社会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人们做出行动前所必须的条件。而媒介作为信息来源,其重要性自然可见一斑!本文将浅谈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媒介之于人的重要性。媒介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必须关注的内容之一;当人们想要休闲娱乐时,会留意报纸上电视和电影的预告;当人们要寻找就业机会时,同样也会求助于媒介上的招聘广告。

同时,媒介也是舆论宣传的工具。它能够传播重要信息,促使社会热点与之互动促进社会透明度,让群众了解事实真相,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可信度,促进社会进步。让大众在第一时间内看到事件的发生,起因,经过和结果,扬善惩恶,起到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公开、新闻批评、民意调查实现大众传播媒介舆论监督的主要三种方式。例如:媒体曝光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事件等等,都体现了媒体的这种作用。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来看,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走向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媒介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媒介的发展。其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媒介的发展受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媒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媒介的演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体可以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首先,在现在电子传播时代,人类可以实现最短时间内的长距离交流。如此,地域屏障被冲破,商家能够及时把握不同地区经济状况,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大大整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购买各种商品,拓展了传统销售渠道外的营销模式!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网购网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方便了许多小商户。

其次,在政治军事领域,媒介技术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当今时代的战争是建立在信息战争的基础上,获取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否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战争的局势。某些国家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从事间谍活动,窃取他国国家机密,比如去年被传的沸沸扬扬的“棱镜门”时间!再者,媒介技术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时代,普通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而现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加大了这种影响。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拍照,录音和摄像,能够及时记录身边的人事,还能通过QQ、MSN、微信、人人、豆瓣等社交软件或网站发布这些信息,实现信息的传播共享。

当然,媒介技术的发展这也为谣言的滋生创造了温床,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微博,社交网站等工具散布虚假信息,从事诈骗甚至造成社会恐慌,极大地扰乱了社会秩序,希望国家能加大打击力度,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趋势!

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使很多人难以甄别好坏,受到不良影响,黄色、暴力、赌博等负面信息容易诱导尚且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使之走上歧途,做出违法乱纪的事!不过,最近国家开展“扫黄打非”的净网活动,这些不法网站似有所收敛。

总的而言,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媒介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发展对媒介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媒介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说,媒介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推动媒介技术发展,同时及时矫正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促其走上正轨!

第二篇:技术与社会教案

2、技术与社会

在当 代,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巨大。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发动力之一。

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案例分析

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吸取了流水线和互换性设计与制造 的新思想,推出了t型车。t型车利用新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大大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新型汽车能适应乡间交通的条件,而且易于维修。从此,汽车脱下了高贵的外衣,开进了成千上万的寻常百姓家,美国变为“车轮上的国家”,福特也成了汽车的代名词。

1914年,福特在装配过程中按加工对象的特点来设置机器,并 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把制造技术和复杂工作的规范进行分解,创立了世界上首条汽车生产流水线,首次实 现了汽车大批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使汽车市场大大扩展。1903年,福特公司初建时,汽车的年产量仅为1700辆;1908年推出t型车时,年产量为1万辆;1914年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年产量猛增到30万辆;1923年达19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44%。讨论

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

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的新趋 势,整体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辩论

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请就此问题展开辩论。案例分析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传统农业通过发展复种、间种、套种等技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土地面积的制约,这些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投入量,因此,统称为以劳动换取土地的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一般可分为现代生化技术和现代机械技术两 大类。现代生化技术被称为节约土地的技术,现代机械技 术被称为节约劳动的技术。思考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案例分析

相同距离,不同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

随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出行的方便程度大大提高。下图是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出行方式从甲地到 乙地的时间对比示意图。讨论

交通工具的新发展给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 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的发展,使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直接,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落”;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使现代武器装备的性能大大提高,对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组织指挥、通信联络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第三篇:媒介技术的传播学论文

20世纪的最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更是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更新提速的年头,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讯技术、电脑网络技术大放异彩。在所有这些技术逐渐走向融合和协调的基础上,世界性的因特网迅速崛起,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媒介,它不但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国家疆界,还打破了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符号形式的隔膜,更使得个人的单向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个层次类型和规模的传播走向统一。其影响的触角也正伸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传媒界而言,这些变化中包含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传播学研究界而言,这些令人激动的变化构成推动媒介分析研究的动力:一方面,要对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新环境、新实践作出深刻的分析和解释,离不开传播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传播领域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将一系列有关信息传播高新技术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新传播研究课题摆在了学术界面前。将传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从前人的成果中获取启示,而又追求联系实际充实传播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传播学界的双重任务。媒介分析作为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分析及其发展同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为核心的研究部类,正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切入口。

一提到媒介分析理论,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名字便是麦克卢汉,殊不知,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尼斯的影响,他自己也把英尼斯称为“良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尼斯就在他的专著《帝国与传播》、《传播系统的偏向性》中广泛分析了人类转播的各种形式、各种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把传播技术及其发展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考察的媒介理论。比起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要早问世十多年。

英尼斯从20世纪40年代初起,在他生命的最后10来个年头里,他把传播置于人类历史运转的核心位置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媒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文明都有赖于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倾向性,因而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英尼斯认为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或空间偏向,也就是说,传播媒介或具有长久保存但却难于运输的倾向性,或具有易于运输却难以保存的倾向性,前者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如羊皮纸、石头等,英尼斯将其称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后者便于对空间的控制,如轻便的纸张,英尼斯将其称为“偏向空间的媒介”。根据英尼斯的观点,就这两种媒介同权利结构的关系而言,“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偏向空间的媒介”则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扩展,从而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制度不强的社会体制。英氏还探讨了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两者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他的媒介理论认为,建立在强调时间偏向的传播手段或强调空间偏向的传播手段基础上的两种不同的权威和知识垄断——宗教的或国家的政府的,道德的或科技的,是帝国兴衰的主要动力、文明兴衰的主要动力。这种理论还把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视为辨证的统一体,认为一味地向时间倾斜和向空间倾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维护时间倾向和空间倾向间平衡地机制。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作者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态度,尽管英氏很看重媒介技术发展史在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但他并未从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中看到解决现代文明中如下重要问题的希望:如何发展道德的力量去和物质科学所释放出来的力量向抗衡,以维持一种社会的平衡。例如,他在《传播系统的偏向性》一书中,英尼斯对知识的机械化中所隐伏的问题作了如下的评论:“机械化强调了复杂性和混乱,它造成了知识领域的垄断。对于任何文明而言,如果它不屈服于这种知识的垄断的影响,对此进行一些批判性的调查和提出批判性的报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事项。思想自由正处于被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机械化及伴随他们的西方文明摧毁的危险之中。”也许尽管英尼斯在对待科技的态度方面的悲观论调和怀旧情绪并不可取。但是他对现代西方文明过于强调物质科技的力量,忽视道德力量的批判性思考确是每一个习惯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所必须尊重的。

假如说英尼斯是将媒介技术与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先驱,那么麦克卢汉则是继续开拓这一领域、并在传播学领域研究中确立以媒介技术为焦点的研究传统的关键人物。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以其一系列大胆新颖的论点,迅速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重视,非但如此,他还在美国媒体与大众之间掀起了一阵麦氏风暴。麦克卢汉最为重要的一个论点应该是“媒介即讯息”,这即是麦克卢汉与另一学者合著的一本重要著作的书名,也是其媒介理论的发人深思的主题。麦氏从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阐述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首先,麦氏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要问,‘那么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就是非言语的’”。此外,麦克卢汉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赖理解“内容”,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是什么样的讯息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它的内容,也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

麦克卢汉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其“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他把媒介技术比作人体或人类感官的延伸,并提出了“感官的平衡”的概念。他指出,使用不同的传播技术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例如,文字与印刷媒介是视觉器官——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器官——耳朵的延伸,而电视则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麦氏根据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手段的演变,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以及电子传播时期。在每个时期,人类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维的方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与此相应的是部落文化、脱离部落文化和重归部落文化。他认为人的感觉需要平衡,任何一种感觉一旦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另外的感觉的作用被人们所疏远,这样的个体不会是健全的。而新兴的电子传播时期,将会使人重新走向和谐,使人的各种感觉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另外,麦还有关于“冷媒介、热媒介”的理论。

二人把媒介技术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进行考察,强调媒介技术本身的作用,在传播学研究中开创了以媒介技术为焦点的新的研究传统。这是此二人学说的重要历史地位。但是,他们的理论也存在着重要的缺陷:陷入了唯技术决定论的悖论。他们的媒介理论都失之于过分强调媒介技术的作用,把媒介描绘称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大动力。从而被学界批评为陷入唯技术决定论的极端。这是我们在阅读他们的著作,吸取其精华思想时所必须警醒的。除此之外,两人在写作中,常常对一些基础的定义未作明确的界定,而为了追求一种夸张的风格造成了思维逻辑上的混乱。这一点也同样需要读者加以注意。

与此二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西方批判学派中的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先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威廉斯毕生致力于文化研究,于他而言,大众传媒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化研究就是研究整个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首先,他认为,对媒介文化研究要运用一种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其认为,文化现象(包括媒介文化)是和所有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一部分,它们的变化牵涉到所有社会现象包括内在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运动过程,“在任何时候,它都即包括对现代的反应,也包括对历史的延续。”其次,他把文化研究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试图探询文化制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从他以下观点看出来:第一,强调社会传播过程就是意义和定义在社会上建立并且历史地演变的过程,强调传播和社会制度机构、习俗之间关系密切。第二,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形式并非象某些人吹嘘的那样是自由的大众传播模式,而是一种实际上由商业系统控制社会的模式。第三,指出文化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传媒文化中的种种问题的社会性。他反对非此即彼的简单两分法去看待社会文化问题,大众文化中存在着内容低劣等问题,但并不是孤立的,他主张把他们看作社会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这其中包括:对过去真正的通俗文化传统的蔑视;作为人类文化伟大成就的伟大文化传统又被搞成少数人的独占;投机商们的乘虚而入。

对于传媒科技发展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威廉斯批评了传播界占有显赫地位的两位大师的理论,一是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二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威廉斯对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颇为不满,他认为这一模式遗漏了对真正社会与文化过程至关重要的“意向”问题,如果忽略了为什么目的而传播,那么就等于忽略了所有真正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这涉及到传播过程所指向的意向和利益等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西方传媒的真正意向常常与有关当局公开宣言的意向有很大的区别,并与那些假象的一般的社会过程中的情形有很大区别。只有对意向的正确分析,才能更深的理解西方传媒的内在制度。

威廉斯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批评,首先,他认为在麦氏的媒介理论中,实际上见不到社会的踪影,它丝毫不能解释不同的媒介特征与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及意向之间的相互关联。麦氏的理论虽然关注到不同媒介不特殊性,但只是把它们臆断地指派给媒介的心理功能。其次,麦氏的理论不但认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现状,而且尤其认可这种社会文化状况的内在倾向。也就是说,它缺乏对西方社会与文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理性批判,最后,麦的理论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的缺陷。

在提出对这两者进行批评的同时,威廉斯也谈到了自己对媒介文化意向与社会科技发展关系的看法:第一,所有技术的创造与发展都是为了有助于已知的人类实践,这是基本的意向因素,但却不是唯一的。第二,在许多情况下,技术往往产生原先并未预料到的使用情况与效果,他们也是对初使意向的真正的修正。第三,真正的决定是一个过程,一个牵涉到整个现实的社会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总之,媒介技术是媒介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往往能引起巨大的传播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本身巨变。所以媒介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定义,其蕴涵的社会含义值得更多有识之士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篇:新媒介技术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新媒介技术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摘要

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留守儿童作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缺乏亲情沟通,相当多的留守儿童性格自闭、孤僻,迷恋媒介交流。在留守儿童身心快速发展、道德观念和知识结构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他们合理地利用媒介,学会通过大众传媒获取学习和生活必需的信息,以及理性地解读媒介信息,是摆在教育学者和传媒学者面前一项相当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 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关键词: 新媒介技术

留守儿童

情感价值观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情况,并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在这些实证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留守儿童的新媒介接触情况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产物正在慢慢的在老百姓中间普及,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些科技产品也渐渐的成为了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不自觉的扮演者培养情感和对孩子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角色。根据网络上的某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新媒介接触情况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85%的留守儿童选择了电视,另有15%选择了网络,选择广播和报纸的留守儿童人数为零。

1.1电视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核心角色

电视目前在普通百姓家里已经基本普及,这也成为了大多数留守儿童了解外界的途径之一。根据网络上的某项调查接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使用电视的主要动机为获得消遣娱乐,将电视作为获取新闻与信息渠道的仅占17%,位居第3位。由此可见,追求“愉悦”成为留守儿童电视使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对观看“愉悦”的追求,折射出这一群体与同龄人迥然不同的境遇:缺少温情的生活环境,代际沟通困难等。

在内容偏好上,超过2/3的留守儿童更为喜好轻松、幽默、搞笑的动画片、青春偶像剧、综艺娱乐节目等,偏好新闻与实用资讯类信息的不足1/3。留守儿童在电视内容上的偏好,与他们的使用动机是一致的:对观看“愉悦”的追求,使得他们有意无意地远离新闻和实用资讯,而转向能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不快乐的娱乐消遣类内容。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视媒介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非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是他们获取精神慰藉和力图逃避现实的工具。

1.2留守儿童与网络

除电视媒体外,网络也是留守儿童接触较多的媒体。问卷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平均每周上网2次,平均每次使用网络约33分钟。上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个人电脑(53.8%),其次是手机上网(35.2%)和网吧上网(11.0%)。网吧上网的人数比例虽然不多,但我们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网吧上网的留守儿童多为迷恋网络游戏的重度使用者,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工作者的关注。

与对电视媒体的使用相似,留守儿童的网络使用亦呈现出较强的“愉悦”追求。在四类网上活动中,留守儿童最为偏好网络娱乐,如通过网络收听、收看网络音视频等,其次是网络游戏。留守儿童对这些网上活动的偏好,表明网络同电视一样,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一个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

2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

2.1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2、学习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3、思想品行问题较多。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4、安全隐患较多。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3留守儿童的家庭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3.1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3.2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3.3疏于照顾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4新媒介技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而社会环境中的媒体又是其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全民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猎奇的、过分娱乐的甚至虚假的资讯充斥着电视网络,一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留守儿童的身心尚未成熟,接触人群有限,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下,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面对海量的媒介资源,他们不能有效地、自觉地进行过滤与筛选,无法对媒体所报道的人和事做出正确的、理性的评价。一些低俗的、不真实的内容,容易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心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其盲目地跟风模仿,形成错误的人生追求。

5结束语

在缺少亲情慰藉的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以电视甚至网络作为情感依托,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使用媒介、客观地评价媒介、理性地对待媒介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公民,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议题。这一议题的完成,需要政府担任主导和协调角色并在政策层面予以支持,以及包括家庭、学校、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内的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06(7)

[3] 周翔,田坤,叶敬忠.留守社区与留守儿童问题初探.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

第五篇:《黑镜子》媒介社会功能

《黑镜子》中媒介社会功能的体现

英剧《黑镜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荒诞无稽的世界,但是在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媒体的帮助下,这看似荒诞的一切似乎又不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在特殊事件中,对媒体一系列作为的描述,《黑镜子》清晰的为我们展现了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它的社会功能。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匿名人士绑架了英国公主,接着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勒索视频。视频中,绑匪要求英国首相公开在电视上与一只猪进行一段不雅表演以换取公主的平安归来。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媒介的介入和推动作用贯穿始终。

在现代社会里,媒介执行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在这一集中,首先被体现的是,环境监测功能。从正面来看,环境监测功能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向受众提供信息,客观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与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主要依靠大众传播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变动。地球上无论哪个角落发生的事,社会上的一动一静,只要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世事,媒介都会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在影片中,视频的出处来自Youtube,作为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类似youtube这样的微博平台已经成了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它如同施拉姆所说的‘雷达’一样,时刻监视着周围环境变化,为受众提供各种异常的变化和反应。此外它的传播速度极快,影片中“我们删掉一条就会有六条蹦出来。目前已有5万人看过。”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媒介的传播范围广,触角遍及全世界。影片结尾“全球13亿的收视率,这是个全民参与的事件。”就是典例。环境监视也有消极的负面功能。在真相未明之前。信息的无节制流通对社会大众会引起一种无形的威胁,甚至造成社会恐慌。所以在影片中,政府对电视台的播报加以干预,要求他们“遵守国防机密通知”,以免造成社会**,舆论井喷。

这一集中也体现了媒介社会功能中的政治功能,主要为社会协调功能。社会协调是一种组合功能,传播媒介在发挥组织、协调、沟通和监督作用中实现社会整合功能。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释与评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时应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和事件上。在本片中,事件的发展是全程通过媒介向公众呈现的。人们通过媒介了解最新信息,并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如事件发生后,“绑架视频已经超过一千八百万人浏览,社交网站估计每分钟会出现一万条微博。我们在等待唐宁街回应的同时,毫无疑问全国民众已经纷纷表态。”此外,媒介所整合的信息也会引导舆论。电视台接到断指和警告视频后,第一时间播出并在演播室加入嘉宾参与新闻讨论的环节。使民众的舆论倾向迅速倒向了公主一方。这些都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不可逆的推动作用。这里还涉及到了媒介依赖理论,当社会内部出现突变时,大众急于想获知情况,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升高。片中结尾时,几乎所有民众都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使得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公主已经被放走,民众对媒介的依赖达到了顶峰。社会协调功能也有它的负面功能。它对新闻所做的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和个人判断能力。

除了以上的负面功能,还有最显著的一点即“麻醉功能”。它是大众传播负面作用中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通过市场运作,介入社会权利和影响社会制度,作用与现代人的人格和心智。《黑镜子》强调了媒介对人的延伸作用之后对人思想的谋杀,媒介表面上依附着人,实际上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获得主动地话语权和导向权。影片中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噱头和大众娱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理性。造成最后一出极具讽刺意味的闹剧。

我希望媒介在本事件中能以一个公正的局外人的形象出现。发挥环境监测功能,客观的报道事件进展,减少可能削弱个人判断力的言辞和统计数据的报道。并且发挥政治功能,避免因政治倾向造成的偏见性舆论引导成为主流。同时发挥文化功能,倡导人们的理性思考和对人的底线尊重。

下载媒介技术与社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媒介技术与社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媒介管理与营销(大全)

    1. 媒介市场: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产品生产与消费关系,以及媒介组织与广告客户之间的注意力聚集与消费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扣媒介产品与受众、广告间的供求关系,也包括保证该......

    探讨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探讨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媒介技术同样手机同样如此,将人际交往的便捷发挥得淋漓尽如此,更新换代速度快,基本上是日新月异,每个季致,一条短信一个......

    新媒介技术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论新媒介技术对文秘工作的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传播技术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媒介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媒介技术。这一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对文秘工作者,新技......

    媒介经营与管理论文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论文题目: 自媒体时代的自律和他律 ——以微博为例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 2011级 新闻班 学 号 01138019 姓 名 郭 婷 任课老师 张君浩 自媒......

    社区营销与社区媒介(精选5篇)

    社区营销与社区媒介 分众营销的趋势 对于2003年的中国广告、营销界来说,有件事非常值得一提:5月29日,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SoftBank)宣布投资4000万到Focus Media分众传媒(中国)......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四川大学新闻系 谭舒 董天策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⑴,那么,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

    浅谈公共关系媒介与沟通管理.

    浅谈公共关系媒介与沟通管理 媒介是信息传播沟通的载体,是构成公共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从理论上来说,凡是组织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信息载体都属于公共关系媒介研究的范畴......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媒介的新闻自由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媒介的新闻自由 国际新闻界通常把新闻自由理解为采访自由 、通讯自由、出版报纸自由和批评自由:并且认为这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 权利。在我国,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