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B,第三章
2,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异同点?
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不同点:1)从目标来看,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 传递长期创造和积累 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而活则主要是让学生获得 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 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来看,学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来看,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 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 去获得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3,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代表人:卢梭。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代表人:涂尔干。
4,如何组建班集体: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班级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实施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合理的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作用;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性质的根本所在,是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 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6,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使课程、教学和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也是教育教学繁荣的需要;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 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7,学生心理障碍: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的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病三类。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8,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特征:指导性、综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造性28,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 对实际教育活动 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功能有,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人的培养,课程选择及其建设,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价值、标准、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9,学生情感学校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应尊重学生的 学校情感表现;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10,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1,发展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问题增多。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3,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14,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第二篇:教育学B模拟一
教育学B模拟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勒图尔诺C.布鲁纳D.巴普洛夫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学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拉伊
3.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的是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思辨研究D.理论研究
4.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B.职业组织C.社区D.学校
5.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是()
A.教育方针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功能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7.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8.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型学制
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
10.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布拉梅尔德B.杜威C.泰勒D.奈勒
11.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于。l999年制定了(),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2.布鲁纳提出,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体现了教学原则中()
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13.下列哪项不是学生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
A.广泛性B.灵活性C.严肃性D.多元性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教学策略的特征()
A.指向性B.创造性C.灵活性D.调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主要有()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地理起源说E.劳动起源说
17.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
A.政治B.经济C.文化D.历史E.社会制度
18.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课程标准具有()
A.丰富性B.持续性C.关联性D.严密性E.循环性
19.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
A.系统分析模式B.过程模式C.手段模式D.目标模式E.内容模式
20.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
A.阅读有关著作B.浏览新的期刊C.利用工具书D.剪报和卡片E.使用检索工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教育影响22.班级管理23.师生关系24.课堂教学设计25.观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简述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
27.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28.师生关系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
29.简述教学结构确定的步骤。
30.如何协调好班级内外的各种关系?
31.教师要真正成为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素养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论述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33.结合班级管理的内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D 5.C 6.B 7.A 8.C 9.B
10.A 11.C 12.D 13.B 14.C 15.C
1.[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盂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解析]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4.[解析]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专门机构,负有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言行、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为重要依据。
5.[解析]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6.[解析]我国教育目的蕴涵着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着密切联系。
7.[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9.[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12.[解析]布鲁纳在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中提出四条教学原则,即动机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13.[解析]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其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使得社会文化生活表现出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
15.[解析]教学策略的特征包括: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层次性。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E 17.ABC 18.ACDE 19.ABD 20.ABCDE
18.[解析]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因此,本题答案选ACDE。
19.[解析]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主要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故选ABD。
三、名词解释题
2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2.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
2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4.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
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
2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26.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以生命独特性为基础,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 特性。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 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27.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8.(1)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 种社会关系,是对社会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法律调节、道德调节。
(2)师生关系的学校调节。师生关系是学校的一种主要资源,属于学校自主管理的范畴,其调 节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
(3)师生关系的教师调节。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调节、组织和沟通行为调节、态度调节、情感调节、意志调节,其调节的原则是教学相长、人际和谐、心理相容。
29.(P216)教学结构的确定一般要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教学环节。
第二步,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即将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组合,安排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之前后环连,成为一个适于教学的整体结构。
第三步,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0.(P301-302)(1)协调班级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
(2)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的关系。
(3)协调班级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4)协调好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和事务。
31.(P346~347)(1)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对于教育教 学问题研究的意识。
(2)有终身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及时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与新知识。
(3)具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4)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教育教学研究体现客观、科学的本真特性。
(5)具有独立的研究精神。
五、论述题
32.(P144-145)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实践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
思维。同时,也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不信任、彼此戒备,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表现。师生关系除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手段价值以外,还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本 体价值、目的价值。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既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 者、共享共创者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
(3)师生关系是种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形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反映。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3.(P290-298)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班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班组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班级组织的设计。
②指导班级组织建设。
③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制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种:成文的制度;非成文的制度。
班主任和教师在班级组织形成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制度建设,还要重视班级成员合作意识的培养,做到相互体谅、彼此理解;要能够敏锐觉察到班级成员的活动状况,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要努力营造这样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没有固定的成员角色和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在合作中进行善意的竞争。
(3)班级教学管理。
班有教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盼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③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其基本特点是:第一,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第二,班级活动目的的一致 性,产生了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第三,班级活动的时空具有一致性;第四,班级 在活动中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责任依从;第五,班级活动导致一系列诸如暗示、模仿、感 染、舆论、心理相容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出现,产生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三篇:2013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b
2013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B)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学前教育中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C)。
A.托儿所
B.托幼园所一体化
c.幼儿园
D.SOS国际儿童村
E.儿童福利院
2.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的创办者是(A)。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张雪门
E.蔡元培
3.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儿童主要在(A)中接受教育。
A.家庭
B.幼儿园
C.儿童公育机构
D.学校
E.学前班
4.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C)。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E.长期目标
5.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B)。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6.(C)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E.保健人员
7.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DE)。
A.美学的知识
B.审美动机
C.表现美的技能
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E.表现美的能力
8.(A)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A.科学的幼儿体育活动
B.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C.教师的示范作用
D.开展与体育相关的游戏
E.自由活动
9.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C)。
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E.音乐游戏
10.幼儿夏季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应少于(A)。
A.3~4个小时
B.2~3个小时
C.5~6个小时
D.半小时
E.15分钟
11.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特点包括(BC)。
A.学习目的的强制性
B.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C.学习动力来自幼儿内部
D.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E.学习方向的积极性
1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B)决定的。
A.计划
B.目标
C.方式
D.评价
E.国家
13.在直观形象法中示范性最强的是(D)。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E.实验法
14.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C)。
A.知识性
B.科学性
c.丰富性
D.专业性
E.生活化
15.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B)。
A.记忆知识
B.思维能力
C.掌握技能
D.非智力因素
E.想象力
16.陈鹤琴几种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是(BDC)。
A.三角法
B.圆周法
C.混合法
D.直进法
E.螺旋式
17.下列功能中属于家庭教育功能的是(C)。
A.娱乐功能
B.组织生产
C.培养社会角色
D.繁衍后代
E.休息休闲
1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B)关系。
A.领导关系
B.伙伴关系
C.监督关系
D.从属关系
E.补充关系
19.特别适用于与不易见面的家长联系的书面联系形式是(D)。
A.家长园地
B.问卷调查表
c.宣传板
D.联系手册
E.电话联系
20.幼儿园教的主体是(B)。
A.保育员
B.幼儿教师
c.保健医生
D.园长
E.教导主任
21.下列属于幼儿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的有(ABCD)。
A.理智
B.刚毅
C.热情
D.自主
E.偏心
22.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C)。
A.与家长沟通、交流感情
B.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C.检查孩子身心状况
D.提醒孩子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E.教孩子礼貌待人
23.一位新人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回答中最合适的是(C)。
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
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
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的 D.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
E.即使妈妈不来,老师会送你的 24.科学研究的特征是(ABCD)。
A.继承性
B.创新性
C.系统性
D.控制性
E.计划性
25.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的方法是(A)。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访谈法
E.质性研究法
2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出自他的著作(E)。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尔》
E.《教育漫话》
27.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B),特别注重道德教育。
A.感性文化
B.伦理文化
C.知性文化
D.智性文化
E.理性文化
28.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D)。
A.昂首挺胸
B.双脚并拢
C.把手放背后
D.坐稳且端正
E.幼儿自觉舒适即可
29.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B)。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表演游戏
D.个人游戏
E.集体游戏
30.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包括以下(ACDE)。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演示法
E.参观法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从年龄段上看,学前教育包括____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______两个阶段。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___现象及规律___的科学。
3.十八世纪以后___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___的兴起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社会需要。
4.格塞尔基于双生子爬阶梯实验,提出了成熟优势说__。
51__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___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6.幼儿园保健工作要坚持__预防__为主的方针。
7.__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___ 是幼儿园教育的中心任务。
8.学前教育研究在抽样时应注意样本的____代表性和随机性______。
9.幼儿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教师代表社会需要提出的要求___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0.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__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____。
11.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更关注___过程_______,而不是游戏的结果。
12.幼儿在游戏中总是_____成功_____体验强于_____失败_____体验,总是处于愉悦的情绪体验之中。
13.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幼儿园_____课程目标_____。
14.______家庭____既是儿童的初始生活环境,也是儿童的初始教育环境。
15.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错
2.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儿童优先”。对
3.为了让幼儿在艺术方面有所特长,可以暂时放松智育方面发展的需要。错
4.游戏是幼儿自觉的学习活动。错
5.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错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当前国外有哪些学前教育流派?
2.简析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4.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
2.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解析】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儿童按年龄分班,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每班有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或两个班级合用l名保育员。
2.A
【解析】陈鹤琴在抗战时期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即江西实验幼师。
3.A
【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没有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4.C。
【解析】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近期目标。
5.B
【解析】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的需要。
6.C
【解析】保育员是幼儿园中照顾幼儿生活,同时也是从生活角度教育幼儿的人员。
7.DE
【解析】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8.A
【解析】@JL体育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科学的适合于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9.C
【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10.A
【解析】夏季幼儿的户外活动至少应为3小时。
11.BC
【解析】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
(2)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3)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
12.B
【解析】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其他要素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并对整个教育教学起导向作用。
13.D
【解析】通过故事事例比较直观易懂。
14.C
【解析】内容丰富才能使得活动体现出多样性。
15.B
【解析】智育的核心问题是思维能力。
16.BCD
【解析】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17.C
【解析】家庭教育对培养个体的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8.B
【解析】家庭与幼儿园是天然的伙伴关系。
19.D
【解析】联系手册是记录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活动情况的中介方式。
20.B
【解析】儿童的教学中,教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学的主体是幼儿。
21.ABCD
【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以及幼儿的向师性要求幼儿教师要有积极的良好的个性素养。
22.C
【解析】晨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了解孩子昨晚和今晨的身体健康情况。
23.C
【解析】教师在幼儿交流时要把握幼儿心理状态。
24.ABCD
【解析】科学研究的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25.A
【解析】教育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以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事实为素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这些材料加以分析,概括认识,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转化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26.E
【解析】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TJL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
27.B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
28.D
【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它选项对幼儿的要求不太合适。
29.B
【解析】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30.ACDE
【解析】直观法是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具体包括观察法、参观法、演示法和示范法。
二、填空题
1.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
2.现象及其规律
3.资本主义大工业
4.成熟优势说(或“成熟势力说”)
5.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
6.预防
7.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8.代表性和随机性
9.幼儿教师代表社会需要提出的教育要求
10.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11.游戏的过程
12.成功的失败的 13.课程目标
14.家庭
15.0~6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
2.答:正确。
“儿童优先”是建立在对儿童特质和潜能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儿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发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对儿童应该是绝对优先。
3.答:错误。
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4.答:错误。
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而不是自觉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经过教师启发和巧妙指导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5.答:错误。
幼、小两个阶段的区别包含多个方面,分科教学只是学习方面。
四、简答题
1.答:(1)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根据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认为有明确目的的教育和教学在学前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张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2分)
(2)强调外部刺激的教育理论,这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1分)
(3)西方开放教育理论。(1分)
(4)认知心理学的教育理论主要运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和学习的认知理论。(1分)
2.答:(1)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儿童自身的能动性。(1分)
(2)儿童发展不是某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①遗传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的潜能,环境和教育以及儿童自身因素都是发挥潜能并将之转变为“显能”的现实条件。(2分)②儿童自身因素是所有的因素发挥作用的关键。(2分)
3.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与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1)活动性与参与性;(2分)(2)生活性与启蒙性;(2分)(3)游戏性与情境性。(1分)
4.答:(1)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幼儿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其配合的情况。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同步,家长与保教人员密切配合,幼儿教育的效果就能得到充分的保持和扩充。(3分)
(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托幼机构的教师通常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丰富的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托幼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使家长了解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以便有效进行家庭教育。(2分)
五、论述题
1.答: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3种,即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的一种方式。(5分)
(2)核心课程,又称为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5分)
(3)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5分)
2.答: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3分)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分)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分)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2分)由于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在评价儿童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2分)
(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2分)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2分)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函授试题(B)答案
学前教育学(B)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C
2、B
3、ABCD
4、ABD
5、ABD
6、CD
7、ABCD
8、BCD
9、ACD10、ABCD
11、ACD
12、ABCD
13、ABCD
14、A
15、AD
16、BCD
17、ABCD
18、ABD
19、ABCD 20、ACD
二、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0分)
1、错误。在我国,因为班额大,场地小,集体活动是教育机构进行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有教师认为,集体活动是“面向全体”,小组和个别活动是“照顾个别差异”,这是不对的。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差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在各种组织形式的活动中统一实现的。不重视个别差异的集体活动是不可能真正面向全体的。
2、错误。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一些的表现,但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全面与和谐的。体、智、德、美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对人的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3、错误。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的教师认为保育工作是保育员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不将保育工作列入教育工作计划中,或将保教结合理解为保、教人员的简单配合,而没有理解保教结合的深层次含义,因而在教育时忽略保育因素。比如,进行作业教学活动时长时间地让幼儿坐着听讲,连续地进行智力活动,不顾及幼儿身体和脑神经系统的疲劳等。保教结合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幼儿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实践工作的总结。
4、正确。托儿所具体的教育任务,概括地说,就是要对儿童进行良好的保育与教育,促进儿童得到初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比托儿所的教育任务有着更高、更深的要求。但是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完成又与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完成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的具体教育任务是在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体、智、德、美各育的具体任务更完整,内容更丰富,要求也更高了。托儿所与幼儿园除了承担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解除其后顾之忧。
三、简答题(20分)
1、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复兴、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应用以及开放教育思想等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引进等,使中国学前教育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2.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要求现代学前教育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主要的目标。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4.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2、学前期是良好智力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应注重:第一,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提供各种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活动机会与学习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智力品质。第二,要从儿童开始,在重视智力发展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吃饭穿衣、手工劳动等,使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展示儿童的创造性才能,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尤为重要。
3、(一)充当保姆的阶段:在古代社会,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主要的职责就是照看孩子,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二)充当教师的阶段: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保育幼儿的身体,还要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于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就逐渐由保姆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教工作者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改为“教师”。
(三)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赋予了幼儿教师许多新的角色期望,如希望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越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4.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二、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三、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们、家长们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强有力地作用于幼儿。因此尽管幼儿园小环境的教育功能很强,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封闭的小环境中,是不能搞好教育的。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与其消极被动地任其影响幼儿,不如主动地与外界结合。尽管外部因素不能左右,但是可以选择、组织、利用其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努力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四、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5.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指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指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从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
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 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
指幼儿园教育应和社区、家庭、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四、论述题(30分)
1、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表现。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游戏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生理方面,儿童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有兴趣,他们有活动、认识事物、操作物体及反复练习的需要。从心理方面而言,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儿童可以自由地活动。并且游戏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是由儿童的直接需要产生的。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着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影响。因此,儿童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当然,成人在设计、指导游戏时,也可给游戏外加一定目的,如通过在游戏中扮演医生,培养儿童关心别人。但并不需要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这个目的,追求完成这一目的。儿童的兴趣仍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戏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够积极活动,从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二是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三是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压力,因而儿童感到轻松、愉快。
2、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她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一一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是:
(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她认为,这一发现带来一场革命:第一,儿童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幼小的生物,而被赋予巨大的创造力。第二,这种能力属于无意识心理,而只有通过活动、通过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意识。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对幼儿的不同需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3)强调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感觉教育主要是一个儿童依据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二个重要技术特点,其目的是要借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意。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蒙眼和暗室。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等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对今天的学前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06级升专考试教育学试卷(B)范文
06级升专考试教育学试卷(B)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一 填空:
1、德育原则包括以下五个:()()()()()。
2、在教学实践种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教学理论有:()()()。
3、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他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4、课堂教学行为评定的途径有()()()()。
5、德育目的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四种不同的形态()()()()。
二 名词解释:
1、教学:
2、教学形式:
3、教学策略:
4、民主性原则:
5、课外教育网络:
6、家庭:
三 简答题: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2、贯彻启发创造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包括什么?
3、赞可夫在一般发展教学模式中提到的五大教学原则是?
4、请简要叙述班级上课制的特点以及优点与不足。
5、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内容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