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8: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第一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0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1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1.1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1.2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1.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1.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性服务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1.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2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2.1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2.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

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第二篇: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文档.doc

行政管理专业 经济行政 公共管理学 工商行政管理 理论知识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专业发展 特色分析 学科基础

专业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直接载体。高校通过划分专业来设计教学体系,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不同的专业是由各学科理论知识依据不同规则和方法进行归集、配置所形成的。所以,专业成为学科、师资、课程、设备等资源的集结点或配置平台,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关键。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

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经济行政特色不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独有的,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也能找到学理和实践的例证。政府管制领域是经济行政的集中体现领域,这一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

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公共工程等话语和理论体系是值得关注、研究、探索和借鉴的。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助于在国际环境中检验、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对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理解,从而不断延续、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发展。

第三篇:应用型大学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研究

应用型大学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研究

2014-07-03

摘要:鉴于中国应用型大学实行实践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方法选择与采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某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设计与提出了“AG-MAC”以能力目标为导向的三阶段酒店管理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其核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在教室中、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全程参与教学,做课程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与指引下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形成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可以应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人才。

关键词:实践化教学方法,酒店管理专业,生产问题,能力

目前,中国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学术型、研究型的综合大学,以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承担精英教育任务为主;第二类是专业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与教学并重;第三类是专业性、应用型的普通院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第四类是职业性、技能型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业学校,这一类型学校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培养具备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在这四个类型的高等院校中,第三类和第四类是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除了要有理论研究做铺垫,还要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然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求这类院校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当然,在实践教学模式中需要包含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在众多的教学环节中,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采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化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国内高等学校必修的课题。教学方法的定义已经不再是“为达到教学内容和预设目的师生都要遵循的原则性步骤了”(佐藤正夫,1996),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薛天祥,2001)。教学方法应该是与教学目的相结合的,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种必须遵循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应该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师生互动的实践性教学过程。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西方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教学方法是在社会不发达、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采用的,那个时候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念书,学生记忆和背诵,学生学修饰、语法和逻辑,目的是会讲话、会辩论、会发表演讲;第二代教学方法将现代大学的发展与科学联系在一起,那时候的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研讨班”、“研讨会”就是那时候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到了20世纪,一些美国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教育并不是强制听讲或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要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大学教学要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学生应当自己学,在做中学(别敦荣,2009),这即是第三代教学方法。很显然,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第三代教学方法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是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重点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传统的会回答专业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解决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人才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

“科学家的任务不仅仅是发现新的真理并在同行当中交流新的发现,他们还应该教学,应该以最大的诚实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新的知识教给愿意学习的所有人”(博耶,2002)。教师懂专业、教知识和能教会学生显然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或者告诉学生要学哪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也懂得这些知识并且会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以什么样“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的种类是多元化的,例如常见的有:教授、讨论、辅导、实践、案例、小组教学、嘉宾论坛、课外实践、启发、引导、问答、游戏、演讲、影音、项目、练习等,这些教学方法可能在大学教书的老师们都会用过,尤其在应用型大学中,由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这些教学方法可能被更广泛地使用过,但是,老师们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其依据是什么呢?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可以达到预设的效果呢?目前,在中国的大学,授课的教师几乎都是某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出身,他们一般都对教育理论、新式教学方法或课程发展知之甚少,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中,一大批老教师仍然是采用满堂灌、读书本的方式,对于新式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也都是想起来哪个就用哪个,而为什么要在这里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原因恐怕连教师们自己都回答不上来。

教学方法是为课程内容服务的,课程内容是为课程目的服务的,而每一个课程的目的联合在一起就是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科学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保障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存在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当教学方法放在一门课程中的时候,就不应该再以个体而存在了,而应该是一个教学方法体系,课程的教学是在这个体系中完成的,是有原则和计划的,教学方法体系应该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支撑一门课程顺利完成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支柱。在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引下,老师们可以清晰地根据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去设计一个符合这一环节的课程教学方法,并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与老师在这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方法体系来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酒店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体系设计

本文以某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设计“AG-MAC”以能力目标为导向的三阶段酒店管理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因此,除了在实训课程和校外的实习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设计外,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也一直被重视与研究。“AG-MAC”实践教学体系,即:AG=Ability Goals,表示课程可培养的学习能力目标,也是各单元教学方法使用目标;M=Motivate,是课前阶段所采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A=Acquaint,是上课阶段所采用的对专业知识产生认识与自我组织认识的方法;C=Criticise,是课后阶段所采用的批判教学成果的方法,认为教学方法不应该是独立作用的,而应该是在能力目标指导下有规律和计划完成的活动,实现这个能力目标完成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是局限于课堂中的,课前与课后教学方法仍然是包含在该教学体系中的,而“MAC”是支撑能力目标完成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分出若干具体的教学方法小系统。

(一)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bility Goals是指每一节课所要完成的能力培养目标,只有在这个能力目标的引领下才可能去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支撑每一个教学环节。以酒店专业核心课程《客房管理》其中一个小章节“客房部一日工作安排与落实”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制订当日工作计划、做好每日形象检查、领取当日房态表、准备员工用钥匙和对讲机、参加客房部的早会、检查公共区域与空房、抽查客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VIP客人接待管理、客房布件收发管理、客用品每日统计控制、客房原始记录管理、填写报表和交接班本以及整理工作文件等十四项。基于本小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就是制定客房部一日工作计划和落实客房部一日工作的能力。整节课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要以完成这个能力目标为前提。

(二)Motivate=去激发

Motivate这一系统强调的是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安排在课前进行,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环节,但实践化教学中的课前预习不应该是再让学生去看课堂上老师会讲的那些知识点,而应该让学生在走进课堂前就产生了对这节课学习与探索的动力的一种活动性的预习方式。这种预习方式的实践化教学方法可以是影视激励法、小组游戏法、问题导向法和调研法。

1.影视激励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知识的传递方式再也不局限于课本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资源的搜集渠道也不局限在文字间了,影视资料可以传递的信息和资源是生动和有立体感的,其能够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产生的意识感是文字所不可代替的,因此,在很久以前影视教学法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高等教育的课堂中了,并且应用最广的是外国语课程。在文科类课程中引用这种教学方法还并不普遍,主要是因为影视作品所能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时会成为教师和学生打发课堂时间的一种方式。但是,影视教学方法却可以应用在课前的激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影视剧作,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得到一定的启发或者一些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影视剧作中完成一个产生兴趣、引发思考和搜集到资料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完成之后的课程内容。

2.小组游戏法。这种教学方法源于小组学习法,在以往的课前作业中,经常会有老师安排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下一节课要用的资料,因为这一过程是在课前完成,教师没有办法做到监管,很多时候这个小组作业就变成了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并且搜集回来的资料也是百度、谷歌出来的,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因此,教师就可以把这种小组作业编排成一个多人游戏的模式,游戏必须是有几个人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并且游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级别,每级通关之后可以去老师那领取下一级的任务,每一级设定相应的分数置换平时成绩,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模拟现在的小游戏或者网游,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游戏角色,这就会产生兴趣,而将课程内容安排至游戏环节当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就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与信息。

3.问题导向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学生去根据问题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很适用于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跟下一节课有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资料给出答案。这种方式可以由一名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多名同学以小组形成完成,只是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留给学生的问题不要是在书本上或者网络上直接就能找到答案的,否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4.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方法,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搜集到帮助课程学习的资料,最重要的是调查法是一手资料调研的方法,因此学生做调研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Acquaint=使认识

Acquaint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学生自我组织认识的过程,是应用于阶段二即课堂教学系统中。课堂教学阶段是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指导与辅助学生认识和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基本认识并应用基本知识产生组织学习能力的活动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来完成的,而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扮演主要的角色担任活动中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则应是活动的设计、组织、控制和辅助协调人员。课堂教学阶段可以应用的教学方法种类就相对较多了,可以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论证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践法、演示法等。在这么多种教学方法中,本文重点论述的是比较适用于《客房管理》课程以及酒店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小组讨论法和模拟实践法。

1.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毋庸置疑是将一组人选集中在一起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在旁进行观察与指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广泛地流行于欧美国家,也是可以有效解决填鸭式教学弊端的方法之一。分组教学是在老师统一讲授以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教师的辅导下,合作讨论、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分组教学可以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主动研究和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和认识新的问题。此外,分组教学法也是全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可转移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应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分析能力。

2.模拟实践法。模拟实践教学法可以称为情景模拟实践法,是要求在课堂上模拟一个酒店现场,引导学生像管理者那样自己动脑动手进行模拟角色,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和实现管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的是真实的实践环境,然而由于理论课堂的环境限制,在不能够完全构建一个真正实践环境的情况下就可以选用模拟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模拟的教学环境不一定非要安排在某一节的某一个知识点下,课程的整体或者每个环节都可以是一个模拟的时间环境。以《客房管理》为例,课程的整体设计就安排在一个模拟的客房部工作环境中,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是刚刚上任的客房部经理,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客房部经理为目标,每一节课都从客房部经理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开始,不断地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同时也不断让学生发现自己所欠缺的,通过这样的实践化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能力。

(四)Criticise=学批评

Criticise是指对于教学效果的整体批评,是应用于第三阶段课后完成的教学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是否合格或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往往是考核这门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所谓的教学效果究竟是指什么呢?传统意义中,教学效果是指课程设计、课堂实施和考评结果三个方面,评价的角度往往是从教师的教案制作、教师的课堂授课以及学生成绩方面入手,但是,教师的教案完整中心突出、教师的课堂授课精彩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部达标,就表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优秀了吗?本文认为,在实践化教学中,真正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是否能够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及内容提出相应的批评。一堂课到底好不好,学生到底学没学到东西,能力培养到不到位,不应该是由专家学者或者教师本人决定的,更不应该是由学生期末成绩决定的,而应该是从学生所能够提出的质疑和创新中来判断的。因为,我们所培养的不是学生背会了哪些知识,我们要完成的不是漂亮的教案和完美设计的课堂,更加不应该是专家评委的欢喜与认可,实践化教学结束后我们要的是学生被形成或提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应该反映在学生对现有知识体系和授课的推翻和再创新中。因此,在课程最后这个环节中,本文赋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重审所学课程和提出自己创新的管理方法。而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可采用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论文教学法。

论文教学法是课后学习中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资料的能力,可以最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中的论文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1500-3000字不等的论文,而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质疑并且给出新的修改建议。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且会应用了专业知识,还可以防止学生抄袭网络资源,因为论文所要求的内容是完全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懂得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个人创新意见。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众多种类的教学方法中选取最适合课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室中、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全程参与教学,做课程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与指引下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形成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高速发展形势下,我们的应用型大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式,最核心的目的应该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可以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人才。

作者: 沈阳城市学院 孟蕾 来源:

2014年第04期

《辽宁经济》

第四篇: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研究

工作总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研究课题小组

一、立项依据:

本课题属常州工学院教学研究类课题----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课题中的一项分专业的课题,根据常工政(05)144号立项,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要骨干教师承担。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以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国内外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根据我们学校的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的经济发展特性,结合本省和本地区企业的行业状况,构建具有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规格。建立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更高的培养目标和新的人才素质结构。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策略研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有益的业余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项目研究的内容:

1.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和任务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的分析报告。(见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和任务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的分析报告)

2.本专业按学生知识,能力等评价办法;

本专业预备每组织本系资深专业老师出一份综合试卷,试题覆盖本重要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此来考察学生该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关于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本专业尝试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并和本开设的重要课程相关的课题,通过多方查阅资料撰写科技论文。这样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思考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的就业压力,增强学习动力,鼓励每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一次本地大型招聘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

3.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模式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也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关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原来传统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电机电器等专业基础设立的一个新本科专业,它结合了电工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结合了强电和弱电,克服了过去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专业适应性过弱等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都不断渗透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即实现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成为一个广为开设和深受欢迎的专业。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有自己的特色或鲜明特点,不能千篇一律或千面一孔。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主要为江苏省和常州市区域经济服务,毕业生一般都到工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并深受企业的欢迎。因此,根据我院情况,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我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之初,我们把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宽阔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素质,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适应和胜任工作。1)明确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综合素质和一定发展潜力的,为21世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技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电气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具有扎实的理论,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有关电气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生产管理和营销知识,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供用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2)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学生基本理论的扎实,基本技能的高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优劣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三年来我们能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缜密设计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素质,重视能力”为原则,确定“2.5+1.0+0.5”的培养模式和专业核心能力。加强基础就是突出加强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公共课的教学,加强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宽专业就是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就业面;增强素质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重视能力就是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5+1.0+0.5”的培养模式,即2.5年打基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1年抓方向(在培养计划的三个方向中并在班级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选两个专业方向),0.5年抓特长(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和自身爱好,在毕业设计题目中选题,并在毕业设计导师的指导下培养专业技能和特长),4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题组的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毕业生调查和专业调查研究,近两年中,在PLC控制、单片机开发、计算机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多。为了提高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和竞争力,办出专业特色,加强择业优势,我们提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题组根据学校要求和市场情况,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四个核心能力。

1)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应用能力;

2)以微控制器(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掌握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3)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工业生产、设计与仿真、管理网络的运行维护技能和应用能力;

4)以供配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能力,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

以上4个核心能力中:

核心能力1是支撑PLC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开发与应用工作,解决生产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核心能力2是支撑了单片机及仪器仪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核心能力3是支撑了现代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是当今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核心能力4是支撑了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作,是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培养人才的模式和特点,并继续总结和发展。4.专业的培养计划;(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6级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模式和专业核心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规格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向用人单位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向兄弟院校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经验;向毕业生调研,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及信息反馈;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培养计划,做到有创新,有特色,不简单模仿,逐年修订和完善。

制订教学计划体现如下4个原则:

(1)教学计划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条主线。理论教学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2)以4个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组织相关能力培养课程群。

(3)删去简单易学的课程,增设所映科学技术发展的课程,如现场总线技术,组态软件与触摸屏应用技术等课程。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增设专业综合设计与实践,打通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阶段安排科研实践

(一)和科研实践

(二),它是一咱科技设计,制作和创新实践,采用业余和集中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在教师指导下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每次集中二周时间进行完善和完成制作。

根据上述原则制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总学时为2472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1264学时,占47.9%,专业基础课学时为808学时,占35.6%,专业方向课学时为408学时,占15.5%,实践教学学时为44周。

5.各课程的教学大纲。(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汇编)6.学习指导书。(见学习指导书)7.研究论文。(见佐证材料)

8.“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岗位及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见专业调研报告)

9.本专业毕业生追踪调研----撰写“面对新时期工程技术岗位的特点确定本专业知识点,能力点和人才素质等要求的分析报告”。(见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和任务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的报告)

10.围绕现有成果中的“四个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总体结论研究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找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改革既是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专业建设和创新品牌,共同推动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第五篇: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站推荐)

ISSN 1009-8976 CN 22-1322/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卷第2期J.Chang chun Inst.T ech.(So c.Sci.Edi.,2005,V ol.6,N o.224/26 65-66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范曙光

(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长春130021 摘 要: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

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502-006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院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程类院校育人质量最主要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工程类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30%以上,各院校

基本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各专业骨干课均开设2—3个专项实验。在实验室建设中既强调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各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并加大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授课时数,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并制作典型案例,逐步加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的投入等。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各工程院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表

收稿日期:2004-08-20 研究课题: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 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2(37] 作者简介:范曙光(1964,11-,男(回,成都,教授 主要研究企业投资理论及教学。

现为:从实践教学目标看,还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应用

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各院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能力需求;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各院校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看,各院校普遍引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模式,重案例轻实践,美国哈佛大学案例均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生产实践,针对性强、层次高,而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案例绝大

多数是借鉴国外的案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是一种固定化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从实践教学条件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一,缺少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中心;从产学研基地建设看,各院校产学研基地普遍立足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结合本科建立的偏少。此外,各院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另外,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联系与结合还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

为了能够探索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2002年6月经长春工程学院高教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承担了《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研究工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贯彻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原则,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本课题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全面素质观,新的培养目标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以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因此,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育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二者相辅相成。

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与实践方法的关系,与产学研的关系,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

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课程实验与设计,并单独设课与考核,结合实践教学方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功能的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课题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结构分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实践、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实习四大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同时辅以必要的指导;工商管理实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校内仿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并以校内仿真实习为主,通过能力测试达到实习的目的与要求;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大练兵,因此选题至关重要,选题要密切与产学研基地相联系,既要考虑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和有效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选择既能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又有创新点可供学生去探索。通过上述改革,能够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提高效益。

四、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根据改革目标及项目的进程,我们先后修订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大纲,制定了实践能力测试标准。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有特色的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建设了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的选取、编写都围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来进行,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仿真实习与设计,达到现代

管理商务中心通用、综合、开放、高效的建设目标,为新课程体系的全面落实提供硬件和环境保障,提高现代管理商务中心的投资效益。通过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双重实习模式。按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建立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由浅入深得到系统的培养与训练,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题改革在于把实践教学从依附于理论教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改变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朝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并能运用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项改革成果比较显著、效益明显,不仅节约实习设计经费,也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29.[2] 李生校.探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J].中国大 学教学,2003,(11:31.[3]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 2003,(16:27.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 A N Shu-g uang(D ep t.of Business A dminis tr ation,Changchu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is study is to ana ly ze pr actice and teaching status quo,as w ell a s pr oblem in ex istence,t o elucida te the necessity of pr actical t eaching sy st em r efor m of business administ rat ion.Objective o f practica l t eaching r efor m fo 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 se o f business administ ration is br oug ht fo rw ar d,a nd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se o f business administr atio n is desig ned in this study.Key words:applied under gr aduate co ur se;practice of teaching;innov ation 6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2

下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工作、软硬件维护和一般......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大全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燕,董昕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摘要: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崔鑫吴金鹏董金萍宋继梅王晓军郎秀婷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院实际和应用化工技......

    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汇编)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印刷企业调研,基于岗位职责,分析岗......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摘 要]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目......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钱国英 王 刚 徐立清(浙江万里学院)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

    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很多方面还不成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够,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国际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经验,结合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