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5篇)

时间:2019-05-13 08: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县政府办公室 林仲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素质,要提升国民素质就得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就得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南江农村覆盖面积大,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现状着实令人深思。据笔者扎根山乡多年的经验,调查研究如下:

一、基本现状

南江属国定贫困县,南江全县学生总数117527人,其中初中生26254人,小学生77671人,留守儿童52877人。受打工潮的影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留守儿童剧增,致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放羊式”教育。学生一旦被放即毫无拘束地漫山流浪此之为“放羊式”。农村中一大批“留守学生”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放到学校,放到社会。这些留守孩子中男女生均上过网的几乎为90%,有网瘾的不低于27%,一部分孩子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行为恶劣;其性格孤僻、学业成绩普遍下降。一到放假,这些孩子便街上闲逛,网吧游荡,形式严峻,如捅散的蚂蚱到处都是。在学校,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占32.7%。如此之多的孩子被处在“放”的状态。放出了大批留守孩子父母监护该管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

“遥控式”教育。“遥控式”就是远距离指挥的高层次的现代工业新名词。在教育空间上是距离,在教育形式上是脱节。经调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情况:长赤镇所辖的两所九义校及一所小学共计3876名在校学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没有参加家长会的就有1300多人。配合教师工作情况:在另一所学校的一二年级的调查中,能坚持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的家长占60%,其余40%的作业本是学生自己签字或请他人代签;学生犯错误学校要求请家长时,人不到校电话到学校的家长几乎近1/3。关心子女情况:在小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家长不足30%。还调查过小学六年级学生,六年快毕业了家长每年都看通知书的有78%,隔三岔五看过通知书的占20%,还有22%的一次都没有看过孩子的通知书。家长在其位不谋其教,一部分学生处在遥控式教育状态。

“棍棒式”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坚信“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既挨“体罚”还受“心罚”的现象在农村就司空见惯了。在家庭中经常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货,笨蛋……”等尖酸刻薄语言来教育学生。据学生反应,大多数家庭都以家长为中心:家长动辄就翻孩子日记本;动辄不准孩子与异性交往等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教育为主。父母缺乏与孩子交流,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孩子,据调查,农村孩子没挨过家长打的学生几乎为零,每周都要挨打的占10%,这样多的孩子处在蛮横的“棍棒式”家庭教育状态。

“溺爱式”教育。家长们相信“树大自然直”的理念,过分迁就、溺爱孩子,普遍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不学而知”了。连犯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德”,“敢尝试”“有创造”嘛。故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心肝宝贝”。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这些有着时代通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原因分析

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农村孩子便缺少了监护人或无监护人照管。据统计,长赤镇共计36896人,外出打工就有9230人,这还不包括在本市以及流动性打工的,该镇9166户中有80%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儿童2116人,占全部儿童47%左右。据调查我县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从长赤镇九义校、竹林小学。付家小学、贵民中学提供的数字看,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率都在45%左右,而红顶九义校,则高达50%以上。这些低收入的家庭,只有外出务工才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为了生活的“钱图”,忽略了孩子人生的“前途”。首先,家长有能力,有体力、健康的在外占大多数。其次,父母全都在外的家庭,由爷爷婆婆代养的隔代教育家庭,老人的文化素质相比较弱一点,他们不能代替教育的主体。再次,寄养或大带小的家庭,教育主体直接空位。

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据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家长,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在偏僻贫困的农村,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首先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这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脱节。其次,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的谬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是打工挣钱,打工热潮萌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思想上忽略教育,拜金主义产生教育过程脱节。再次,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老百姓总爱说那句话“他念书有条件”。条件即经济嘛。即使孩子读书成绩与生较好,家里条件差“送不起”也就自然心生懈怠,教育过程同样脱节。目前,学校碍于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对难管的“问题儿童”,干脆放任不管了。也是形成学校家庭、教育脱节的原因。

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严而无爱” “爱而无教”。据调查,农村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严而无爱”。首先,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成龙,不能成凤,便采用武力解决了。在农村,按老人的话说“一代一代都是打出来的。”其次,教育孩子不注意场合,不讲究分寸,普遍存在恶语伤害孩子自尊心。心罚和体罚都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再次就是过分溺爱,“爱而无教”。从小不教,习惯养成自然,殊不知在小树上的一小伤口,以后便成了大疙瘩了。

三、对策建议

增强学校职能,改变残缺模式。篮球教练员讲究是“补位”战术。教育者应该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儿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是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从学校教育的职能上去弥补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加大学校教育的管理,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省市成立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园;聘请留守儿童辅导员;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实行“惠民惠农”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缓解教育主体继续缺失。

提升人口素质,改进联系方式针对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只能加强家、校联系。这联系就是抓好教育的中间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还得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及教育质量。教育者普遍认为,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防范家、校教育脱节的有效措施。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庭家长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不能放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与家长的高尚品德、文化基础知识有关。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子女有从何谈起?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督察和监管力度,加强学校教育职能是解决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再次,打造“名人”效应。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国家机关重要干部,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的谬论。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家教水平,改良教育形式。岳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但他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岳飞。她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就是让他们改良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将传统的“不打不成才,几代人都是这样打出来的,”教育悲剧重演。“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更多是孩子的心灵。忽略了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尊将被摧残,自信将被打击,智慧将被扼杀。“哀莫大于心死”,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理由是多么实际,不合适宜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应多关注电视媒体,多与有文化的人交流,多向好的教育家庭学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多联络感情、多与孩子谈谈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抓住了育人的绳,就抓住了教育的本。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当然,农村家庭教育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张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毕节地区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家长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以及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影响;家庭成员对孩子学业的支持程度;对孩子学习的指导状况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毕节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是:

(1)、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53.1%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料理生活;有21.6% 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七至十二三岁的小学生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最佳时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自控能力的培养加强,都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2)、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

1、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倒爷、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近31.2%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也留不住,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省出钱来供男孩读书。这种现象在较落后的地区尤为突出。

(3)、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

孩子的道德标准、人生目标、情感因素、学习态度的形成更与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言行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在接受调查的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中,仅有5.3%是高中学历;有44.9%是初中学历;48.7%是小学文化,文盲占1.1%。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自任之,全部推给学校。

(4)、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只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坏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花钱和照料生活。

另一种现象是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见到《ABC卷》、《过关测试》等辅导资料,不论优劣,统统买回,一股脑儿地逼着孩子去完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就反感,一见到书籍就倒胃。

以上凡此现象和问题带有普遍性。学校、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目前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不定期、分散召开家长会

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有相当一部分农忙期间和节假日(如春节)回家探亲。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及时召集他们开家长会,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二、经常深入家访

针对农村忙时多、闲时少的特点,教师经常性的到学生家去,到田头去,到学生家长劳动的地方去,互通情况,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配合。

三、采用“家校联系卡”建立联系

用“家校联系卡”定期向学生家庭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并请家长通过填写“联系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不用家长化时间跑到学校,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四、“家长学校”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思想陈旧等状况,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教方面的讲座、学习活动,形成制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承担者的素质。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让“家长学校”真正发挥实效。

五、加强宣传

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的力量,树立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弘扬正气,破除旧习,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第三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第四篇: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立足县情,以抓班子、强队伍为切入点,下大力抓好农村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孟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01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在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规矩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量,而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今村民无所适从。如宋庄子乡某村2000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新组建的村委会与村支部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缺乏互信,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确定会计问题上,支书与主任之间分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村支部越俎代庖。在个别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受到片面性理解甚至曲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章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的村支部仍习惯于沿用封建“家长制”的工作方法,搞“一言堂”,对村委会工作包办代替,使村委会成员只能担当“跑腿”、“听喝”的角色,村委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不注意抓大问题、方向性政策性问题,却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尤其把财务收支由村支部“一支笔”审批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无权过问,监督的乏力甚至虚无往往给经济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机。孟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近几年该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张某不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擅自挪用集体资金11万元用于个人开办经营性歌舞厅,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新老班子矛盾尖锐。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村干部言行不

一、有负众望。有的村干部上任前靠乱许诺吹大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由于既无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又缺乏无私奉献、扎实苦干的精神,因而治村有心无力,工作毫无起色,群众大失所望。宋庄子乡大高河村许某,去年竞选村主任时说要为村里修公路,打机井,建新校舍,兴办集体企业。一时赢得了群众的拥护,顺利当选。许某上任后不久就飘飘然起来,在群众面前常常挺胸腆肚,颐指气指,但并未踏踏实实为村里办事。任职一年多,许下的诺言没有一项践诺,村里的面貌仍是“涛声仍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第五,“两委”职责不清、工作无序。在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期间,发现有些村干部对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

第五篇: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立足县情,以抓班子、强队伍为切入点,下大力抓好农村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孟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01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在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规矩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量,而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今村民无所适从。如宋庄子乡某村2000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新组建的村委会与村支部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缺乏互信,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确定会计问题上,支书与主任之间分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村支部越俎代庖。在个别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受到片面性理解甚至曲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章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的村支部仍习惯于沿用封建“家长制”的工作方法,搞“一言堂”,对村委会工作包办代替,使村委会成员只能担当“跑腿”、“听喝”的角色,村委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不注意抓大问题、方向性政策性问题,却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尤其把财务收支由村支部“一支笔”审批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无权过问,监督的乏力甚至虚无往往给经济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机。孟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近几年该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张某不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擅自挪用集体资金11万元用于个人开办经营性歌舞厅,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新老班子矛盾尖锐。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

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村干部言行不

一、有负众望。有的村干部上任前靠乱许诺吹大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由于既无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又缺乏无私奉献、扎实苦干的精神,因而治村有心无力,工作毫无起色,群众大失所望。宋庄子乡大高河村许某,去年竞选村主任时说要为村里修公路,打机井,建新校舍,兴办集体企业。一时赢得了群众的拥护,顺利当选。许某上任后不久就飘飘然起来,在群众面前常常挺胸腆肚,颐指气指,但并未踏踏实实为村里办事。任职一年多,许下的诺言没有一项践诺,村里的面貌仍是“涛声仍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第五,“两委”职责不清、工作无序。在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期间,发现有些村干部对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村“两委”班子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程序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党内和村务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意志,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努力从要命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要提高选举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党员和村民中间讲清意义、晓以利害,使之提高觉悟、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力;其次要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再次要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通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选票及贿选行为的发生,坚决排除宗派、家庭和农村恶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真正把政治思想好、办事公道正派、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最后要探索多种方式。在目前实行的联名提名和海选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多种选举方式,只要是民主的方式、体现民意的方式、群众能接受的方式都可采用。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当地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发挥县级党校的优势,又要重视乡镇级党校的作用;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既要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四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县、乡党组织要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尤其“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对有问题的典型村,“一把手”要亲自上阵,“解剖麻雀”,一抓到底;县级特别是乡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常下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解决,争取工作主动权;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配合不力的农村“两委”班子,以及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支书或村主任,要严格按照法守程度予以调整。

五要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握本职工作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充分正确地履行好“教育、监督、惩处”职能;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以村务权开为核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支持并执行“两委”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两委”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

六要积极推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工作。2000年,县委已选派20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下村任职、挂职,既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又减轻了农民过重的负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今后,要把这项工作与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超前谋划,落实有力,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实现“点上深化,面上推开”的既定目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下载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大全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50:31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镇乡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万。党的十五届三中......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样例5)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课题组 戴直楷 【摘要】在知识狂轰乱炸、信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日渐......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摘要:农村中学学生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父母外出打工的人数不仅很多,而且有增长的趋势,隔代管理产生了诸多......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提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精神文明状况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同时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衰......

    对农村刑事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对农村刑事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吴莹 农业人口、农业面积在我国一直居于首位,故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