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5篇

时间:2019-05-13 08: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

第一篇: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

关于保障教育公平,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献计献策,国家也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教育公平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制度配合的系统大工程,涉及到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育机会的均等甚至包括国家的教育理念等。无疑,保障考试公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障高考公平更是重中之重。如何保障考试公平?

首先,考试应用法律规制。

为了依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考试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就需要一项公平、公正、透明和相对稳定的制度来规制这个领域,规范各种社会关系。法律制度是理想的选择,考试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必须用明确的、稳定的法律制度,确定考试各方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使考试真正能起到选优去劣的作用。

其次,考试立法应具有宪法依据和政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立法》的规定,允许地方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矛盾和抵触的条件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调整地方性考试问题。进一步形成有关考试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保障考试依法进行。

要想教育办得更好,教育公平最重要。虽然我国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保证教育公平,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教育的规范发展。考试立法只是教育立法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早日完善,使教育在法律的保障和规范下,实现新的腾飞。(陈瑞英 赵月霞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

1.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

2.六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

数据

据统计,2012年中部11省市招生计划总量比去年增长6.8%,西部12省区市比去年增长5.9%,均高于全国平均5.4%的增幅。

3.考试作弊记入诚信档案

4.加强加分项目测试认定

5.录取确认表防招生诈骗

6.新生学籍须经电子注册

7.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事实上,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在保证不降低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下,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由此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8.农村义教经费保障

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9.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10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11.改革资源配置模式

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

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

12.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学、好高中、好大学)--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

13.打破“小公平意识”

“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面分数是最公平的。这其实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对综合考核学生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以及社会诚信问题所致。分数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合培养个性鲜明发展的人才,它对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是公平的,但对于喜欢创造、追求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所以,形成新的公平观,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来说,十分重要。

第二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家校合作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家校合作 山东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小学 侯秋云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天平的两翼,只有双方的通力合作,天平才有可能达到平衡,也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能够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推动学校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鉴于此,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创新家访形式,打造“快乐家访”。在本学期开展的“百名教师方千家”活动中,学校倡导教师变被动式、强制式、单向式家访为主动式、邀请式、互动式家访。这种方式被称为“快乐家访”。同时,学校建立回访制度,安排专人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进行回访。在回访活动中,家长针对办学行为、教学管理、食堂饭菜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随后,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整改,并且把结果反馈给家长。

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培训坚持灵活、实用的原则,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家长学校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举办科学育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家长必备素质知识系列讲座,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组织家长集中学习家教理论,观看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专题片;开设“家长讲坛”,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开展“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等活动。经过系统的学习,家长改变了头脑中的陈旧教育观,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

举办家长开放日,定期邀请家长观摩学校课堂教学、育人环境建设、课外活动开展,参加新生入学仪式和学生毕业典礼等活动。家长们走进教室、食堂、报告厅,亲身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感到受益匪浅。学校还开设“家长大讲堂”,邀请道德高尚的学生家长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教专栏,刊登家长撰写的优秀文章,有针对性地引导广大家长找到前进的方向。

及时召开家长会,家校双方研究教育方略。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让各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与家长们交流、沟通,共同分析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还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请优秀家长介绍成功的经验;召开特色家长会,如学困生家长座谈会、特长生家长座谈会等,因材施教。

家校携手,为孩子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在每年寒假和暑假到来前夕,学校和家长委员会都召开联席会议,倡议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同为孩子制定好“假期学习生活计划”。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生活自理、认真学习、按时作息等方面。实践证明,这个计划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借助家长的管理智慧,开展家长督学活动。学校设立家长督学办公室,每天邀请两位家长代表进学校。他们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并且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开展家长评教和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活动,以便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作用。

第三篇:个体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申报率

XX地税信息

第 40 期

XX县地方税务局

2011年7月25日

目录:

1、个体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申报率

2、XX所“五个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个体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申报率

XX县地税局个体税务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使2011年7月个体申报率达到99.5%。

一是对个体纳税户加强了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及时宣传税收政策。

二是结合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

三是大力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为所管辖的大部分个体工商户签订了三方协议书。

四是对未达起征点户及比较偏远的个体工商户采取简并征期、简易申报方式。

---1---五是及时清理征管系统中垃圾户数。

六是推行“提醒”服务,在月征期结束前提醒纳税人,及时申报,并对未申报户进行催报催缴。

(个体所:艾尼瓦尔、张振斌)

XX所“五个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在自治区第13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期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所按照县局的安排,以“坚定信念、发扬传统、廉洁从政”为主题,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重点,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我所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所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学习。在宣教月期间,我所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集中学习,深入学习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庆祝建党9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反腐倡廉的十个热点问题》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全所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意识。

---2---二是召开一次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四个融入”要求的座谈会,全所正式干部在会议上谈了自己的心得,协税员旁听并做好会议记录,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三是组织观看了一部警示教育片。我们利用周四交接班全所人员都在的机会组织大家观看《贪路无归》警示片,使得大家真正懂得“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

四是组织一次以《廉政准则》为载体的学习活动,营造了浓厚学习氛围,促进了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五是积极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宣传教育月活动中,每名干部均撰写了心得体会,客观分析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就学习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推进本职工作拿出了具体的措施,表达了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切实为纳税人服务、为全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作贡献的信心和决心。(XX所:梁建刚、张本平)

---3---

签发:樊福军 编辑:霍桂敏 抄送:本局各局长,各科(室)、所,存档。

---4---

第四篇:工商局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该局采取“一提高、两确定、三健全、四侧重、五加强”等“五项”工作措施,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至今年3月底,共查办了2宗商业贿赂案件。

“一提高”:即提高认识。商业贿赂作为生意场上的“潜规则”,其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该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动员会,提高全局执法人员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认识,以及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的认识,积极履行职能,大力推进治理工作。

“两确定”:一是将查处限制竞争、非法经营、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确定为整治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二是确定工作方向。该局要求各基层执法单位加强调研,深入了解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规律,掌握本地商业贿赂现象多发的领域和行业,提出治理工作的可行性工作方案。

“三推进”:一是推进“经济户口”的管理模式,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登记机关与属地工商所“二级”连动监管机制,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关和退出关。二是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探索、建立、完善包括是否带有商业贿赂行为等内容在内的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加大对企业商业贿赂行为的惩治力度。三是推进“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的建设,畅通社会各界、群众、行业、消费者投诉和举报商业贿赂的渠道。

“四侧重”:一是侧重查处经营者及其职工为销售或购买商品,采用财物或假借促销费、广告费、科研费、赠金、礼品等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二是侧重查处采购者索要好处购买商品的行为。三是侧重查处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行贿行为。四是侧重查处采购者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受贿行为。

“五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股、所)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检股牵头,各有关职能股(室)、所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二是加强协调联动。主动向区治贿办汇报案情,同时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该移交的移交,该移送的移送。三是加强办案指导。该局多次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学习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及省局《关于印发查处商品交易活动商业贿赂行为等五个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学习、演练查案技巧。经检股充分运用局域网的技术平台,以局务信息的形式,积极宣传查办案件的经验和做法。各股、所也已开展相应的执法培训,主动开展了工作交流活动。四是加强自查自纠。该局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开展内部调查摸底,及时发现监管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五是加强造势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宣传,大力营造制止商业贿赂的氛围,促进形成执法环境,鼓励投诉、举报商业贿赂,适当奖励有功人员。

第五篇: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

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有助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和质量提高,而且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基于对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①的专门调查,并结合全国其它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保障这一特殊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法规、政策性文件。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历史形成的体制、机制原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仍然面临着公平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对北京等九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九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约为28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0.7%左右,照此计算,九城市中有26万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入学;随着年龄增大,失学的比例逐渐提高;从8岁到14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上学的比例由0.8%增至15.4%,女孩失学比例为3.9%,明显高于男孩(2.6%)。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适龄入学,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调查表明,在9周岁的孩子中20%还在上一、二年级,13和14

[1]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孩子占相应年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30%和10%。父母的流动不同程度地延误了儿童的学业。这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着接受义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并且女童较之男童机会更加不均等。

二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好学校。目前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民工子弟学校。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7月,该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的22.8万,占62.3%,而在获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4.3万,占11.7%,在未获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9.5万,占26%,也就是说,有近37.7%约13.8

[2]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在已获准或未获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另据对武汉市的调查,该市进城务工人

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有14万人,其中:在公办中小学上学的学生有8万人,在已审批和未经审批的简易民办中小学上学的学生近6万人,约占全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43%。其它城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这表明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应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但在目前情况下,民办中小学及民工子弟学校仍然承担了相当数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即使是就读公办中小学,他们绝大部分也上不了示范性公办中小学。据对北京等九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正规市示范性中小学大城市仅占6.8%,中等城市占13.4%,小城市占7.9%。武汉市是全国率先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城市之一,全市现有313所公办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但其中没有一所是重点学校。这意味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即使成绩优异,仅仅因为社会身份的差异(无城市户口),就不能享受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户口具有了“世袭”和“先赋”特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户籍制度的牵掣。

三是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不起学。进城务工人员因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主要就业领域是加工制造、低端的服务行业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性单位,工资普遍不高,并且常常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和被拖欠。但多年来,城市公办学校在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时都要收取较高的借读费、赞助费。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一道壁垒,也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和进城务工人员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尽管各地为了贯彻“两为主”的政策,几乎都在取消或降低借读费和赞助费,但教育费用仍然是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最大负担。据调查,除杂费之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小学阶段,一般每学期要交“借读费”、“赞助费”300—400元;中学阶段500元左右,少数城市更高。此外,还有服装费、保险费、郊游、上网、班费等费用。进城务工人员从总体上看是一批经济收入比较低下的群体,过高的“借读费”、“赞助费”及其他教育支出,常常使他们难以承受并使其子女对进城上学望而却步。据对武汉市的调查,该市政府2004年就明确宣布学校取消借读费,并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列为当年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但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仍然认为孩子在武汉上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费用太高。其中认为借读费太高的占被调查进城务工人员的52.9%,认为学费太高的占30.9%,两者合计为83.8%。对“为什么不将孩子带到城里上学”的询问,进城务工人员最经常的回答是“费用太高,读不起”、“在家里省钱”。城市的生活费用相对较高,尤其是过高的学校收费迫使不少进城务工人员放弃子女进城上学的选择,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上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收取的过高的“借读费”、“赞助费”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性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剥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在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调查中,反应最强烈的是要求“禁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收取借读费”、“降低过高的学杂费”、“根据情况适当减免学费”等。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制结构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样体现在公共教育政策中,即把城乡儿童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分成标志鲜明的两大类别,将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割裂开来,让城乡儿童在不同的制度架构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城市的义务教育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农村的义务教育却由农民自己买单。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把普及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城乡政府各自负责筹措与分配,实际上等于默许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差异对义务教育的不利影响和制约。其结果只能使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城乡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城乡政府各自的财政收支状况,由于城乡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总存在着一定甚至是比较悬殊的差距。以2005年义务教育生均拨款经费为例,当年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城市1679元,农村1205元,城乡倍率1.4;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支出城市236元,农村142元,城乡倍率为1.7。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城市1835元,农村1315元,城乡倍率为1.4;初中生均预算内公

[3]用支出城市307元,农村193元,城乡倍率为1.6。在这种“二元”教育体制下,农村教育积贫积弱,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许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开不齐国家规定的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2004年,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2.9∶1;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1.4∶1。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至今农村教师队伍中仍有大约31万名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初中尤为突出,2005年城市初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12.36%,而农村仅为2.33%。正是由于城乡教育差异的悬殊,一方面必然会诱使农村适龄儿童流入城市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从而对城市义务教育产生巨大的需求效应;另一方面,为了维护这种僵化的二元教育制度,即使政府确立了“流入地政府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两为主”方针,但不少城市公办学校仍以种种理由拒收或少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的地方政府则采取指定部分学校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其它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则不允许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则将这些孩子单独分班,与当地学生分班学习。这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一种“隔离”和歧视的做法,严重阻碍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此外,在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下,由于把普及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城乡政府各自负责筹措与分配,那么,一个地方的学生越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就越大。仍以2005年为例,当年全国城镇小学生预算内经费1675元,城镇初中1835元,照此计算,像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支付的经费将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尽管中央政府反复强调,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但一些学校和地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仍持排斥态度。目前不少地方均抱怨财政困难,难以接受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的则认为由

流入地政府单独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合理,提出应让其原籍政府承担或分担部分教育费用。有的甚至认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相当于择校读书,从较为落后的乡村转到相对发达的城市接受教育,就是一种择校,择校就意味着他们对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放弃。由此推论,流入地政府不仅可以不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投入,而且可以对其收取较高的学费或借读费。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但制度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最重要因素。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保障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现行的体制和制度造成的,因此,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必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1.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义务教育是一种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样应是依法受保护的少年儿童,应同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他们的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义务教育一样,是一种应由政府来保障的公共产品,具有重要的社会公益性。所以,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保证他们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2.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应负主要责任。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政府应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障,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个政府被划分为多个层级的大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城市政府和农村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划分,也就是说,究竟该由哪级政府来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买单?毫无疑问,流入地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应是主要的财政供给者。这是因为,首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上学不是“择校”,而是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而随迁就学,与其他市民工作调动子女转学并无不同,也与那些工作地和居住地并未变化,仅仅是为了子女上更理想的学校而“择校”有本质的区别。第二,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到城里就业,不仅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并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应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有权享受当地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第三,在现实社会中进城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仍然是城市中的低收入阶层,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更不应向他们及其子女实行歧视性收费。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实行歧视性收费都是不合理的。流入地政府应切实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的《意见》精神,不仅应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提供经费支持,而且应是主要的财政供给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享有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当然,强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决不意味着推卸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相反,为了合理分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成本,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财政困难的地方和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分担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而决不要将负担转嫁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上。

3.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应以城市公办学校为主。既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应负主要责任,那么,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就必然应以城市公办学校为主。因为城市公办中小学,均是由政府财政举办,其存在的理由就是公共服务,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公民。城市的公办教育资源不仅属于城市居民,也应属于那些未能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如果说城市居民的子女可以享受公办教育资源,那么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应有权享受这一资源。这样就可以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从小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融入城市文明,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当前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即使是城市里的薄弱学校,在农村一些乡、村均可称得上是优质学校。因此,政府不仅应明确规定“两为主”的方针,而且要规定开放包括示范性中小学在内的所有城市公办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以根据其居住地选择就近入学,并一律免收借读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管理,应以流入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每学期初,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持暂住证、就业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向暂住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由该教育部门向学生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就近安排到指

定的学校就读。这些孩子进入公办中小学后,应有正式学籍,并在评优奖励、竞赛活动、升学等方面和城里学生享有统一的权力和标准,以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所遭受到的歧视,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4.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强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并不排斥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现代社会,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并不一定必须投入公办学校或建立公办学校来承担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不一定必须选择公立学校就学。他可以选择上公办学校,也可选择上民办学校。对于选择民办或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有权利获得公办学校学生获得的相同的公共财政支持,而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民办学校或民工子弟学校也应获得政府相应的财政支持。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建立在公办学校辐射不到、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校的供给不足,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更应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为此,应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拨款制度,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均衡发展。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同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拨款制度是影响学校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同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发展的差别,应对同一城市内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即不分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按照其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数量拨付相应的经费,并对办学条件差的民工子弟学校倾斜。同时,也可实行“教育券”的方式,将政府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直接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对户籍所在地的子女,他们可以凭其户籍享受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凭券自由选择学校;对于非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凭其所在社区居委会或用人单位的证明领取教育券,自由选择学校。学校凭“教育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付现金。这也是一种义务教育投入由“暗补”变“明补”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及公办和民工子弟学校公平地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且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也可因此获得高入学率,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效益,同时也有助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打破地区和户籍的限制,积极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机会。当然,在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同时,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行为,提升其教育能力。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国家的未来。对转型期出现的这一庞大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保证他们公平接受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否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难题的破解,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只要进一步加大现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问题就不难解决。

下载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煤矿安全隐患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煤矿安全隐患 2月24日,接到县煤炭局总控室通知,东源泸西公司二水平二石门、总回风巷瓦斯超限,旧城煤管所立即组织人员到矿现场落实。初步了解属于三水平三......

    关于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关于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 哈人社发〔2010〕66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经济局(中小企业局)、商务主管......

    采取四项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合集5篇)

    采取四项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以来,××县以公开选拔、挂职锻炼、交流轮岗、选树典型主要抓手,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力度,使干部队伍整......

    金沙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抗旱救灾

    金沙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抗旱救灾发布时间:2011-08-30 信息来源: 作者:李朝举 阅读次数:29 次 【字体:大 中 小】进入八月份以来,金沙县旱情持续发展,抗旱救灾形势严峻。县委、县政......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质增效、降本增效

    深入学习煤质管理视频会议精神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质增效、降本增效 ××公司召开煤质管理提质增效视频会议,矿长××等矿主要领导及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在矿二楼视频会议室参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张卜乡以深入推进五个提升为保障,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

    采取积极措施 营造良好氛围 确保企业发展稳定

    采取积极措施 营造良好氛围 确保企业发展稳定 (一)完善信访管控体系,压实信访主体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解决问题与源头预防、疏导教......

    教育教学保障措施(模版)

    林泉小学 2011-2012学年完成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了教学质量学校就不能生存,要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