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时间:2019-05-13 09: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把着力点放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上,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我通过总结实践、反思,深深体会到: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设各种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实践平台等,对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精神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新课,以便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从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什么是“分数”感到很陌生。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世海旦八镇中心小学邮编:717504

主题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篇论文是通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它主要从: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3、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手段。

江泽民同志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这明确给我们指出了当今的教育趋势和使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浅谈个人见解。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失去兴趣的人,是永远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因此,兴趣是学习的驱使者,是创新的直接动力。纵观古今中外,我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等。当时他们在发明前,如果不是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小学生经常由兴趣主控着学习动力。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火花,使其登堂入室,发挥出自己特殊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有关行程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几小

·1·

时后两车相距40千米?一开始多要求学生先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相距是什么意思吗?全班同学都齐答是两车相互间的距离。紧接着,我又提问:“你们谁两个人上来表演一下,用走路的方式表示出两车运动后的相互距离?”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趣动机被激活了,个个蠢蠢欲试。接着我选出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结果:这两位同学没有相遇,而是留下了一段距离。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谁还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两车的距离?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的思维火花越烧越旺,都陷入深思。片刻,有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如果两车相遇后继续向前走,不是也能相距出一段距离吗?”这时,其他同学听后,都对这位同学投来了赞许的眼光,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在这充满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技能。可见,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来自于教师的巧妙引导和适时的点拨。

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现实的可能,社会也就将会停滞不前。而观察是发挥想象力的前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人类从蜻蜓飞行这一生物现象得到启发制造了飞机;鲁班由茅草割破手指的偶然物件中发明了锯子;牛顿由苹果着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由此可见,这些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种智力因素,才能更有利地发挥想象力,从而找出规律。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推导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你们观察一下,想一想这个平行四边形(指着画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分成两

·2·

部分,可能由哪两个图形组成?同学们观察后,有的说是由两个梯形,有的说由两个三角形,有的说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还有的说是由两个不规则的图形组成。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通过引导,顺利地进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人们常说:“实践是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人们的劳动实践是推动一切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事物的向前发展就是人们劳动创新的体现,没有实践创新的过程,就没有发展的结果。有所发明的科学家,在发明前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出了事物的本质。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比埃里·居里,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时,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证明,终于发现了“钋”、“镭”两种放射性元素。那么我们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往往也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用一些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模具。拼成一个生活实例接近的图形。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都满有信心地拼了起来。一会儿,我要求拼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的模型,这时,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像一座小房子,有的像一个机器零件,有的像一个机器人,还有的像一项尖尖的帽子,真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由此可见,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组成,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特有创造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特有创造力。

众所周知,“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在我们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一代代伟人的不断探索,不断的创新,会有今天多姿多彩的世界吗?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3·

因此,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传统的做法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吃苦头,浪费时间。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抑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我们教者,平时应该多些鼓励引导学生探索、钻研,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敢于打破权威,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有关行程问题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同学们通过分析解答后,都得出了同一种答案:先求出甲乙两辆汽车5小时后所走的路程,再求出路程差,“65×5-45×5”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给学生思维的大海推波助浪,引导探索,寻找最好的解法。不一会儿,部分学生终于找到了用“速度差×时间=相距路程”“(65-45)×5”这种好办法。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者应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且懂得“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的道理。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也不断地创新自己,那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将脱颖而出,教育之花将更加姹紫嫣红,更加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小学 邵长洁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到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等等,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汉南区育才小学

张晓英

一、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往往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分析、讲解,其教学模式一般为“讲授——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界定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做到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更多地要器重那些敢于对知识“质疑,求异”的学生。

三、模式程序及操作程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发展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引领提升——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1、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确定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有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思想感情的。语文阅读整体的感悟是很重要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会不深入。这就要确定几个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部分是传统的理解课文内容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期间注意内容与形式兼顾,不相脱节。

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尤其关注中差生的学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各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明确下一步汇报交流的重点。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把一般的、浅显的学习内容在组内解决。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当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时,在全班讨论交流时提出来。

3、全班交流,引领提升。

在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探究重点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全班学生参与交流,认真倾听,起到学生帮学生的作用。

此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围绕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学中的问题都展现出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全班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读悟结合,共同品析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最后在有感情朗读中升华文章主题。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强化语感训练,学会读写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一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紧扣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练习内容当堂进行检查。因为班级教学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检测内容应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以基础练习为主,注意习题的层次和梯度。题型的设计以句式训练、语段仿写、拓展性阅读等等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等。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实际加以灵活变通,学生的探究就能获得成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要始终贯彻“主体参与”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第五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小王培好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育人功能。而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人认为,首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而要真正实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育好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同的案例,阐述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目标,并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等方面如何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了几十年,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课堂是由教师支配的,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

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我安排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中积极参与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磁铁的各部分来吸大头钉、回形针、铁屑等;有的说吸小铁球,看它滚向哪个部分;还有的说用磁铁靠近悬挂的小铁钉,看铁钉靠近哪个部分等等。设计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本节课注重一个“导”字,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自然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愉悦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带了一些糖果。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课上可以含在嘴里,唆着、嚼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不倒翁》这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从而形成了“上重下轻的物体比较稳”这一概念。教学前,我把教材稍作调整,先学习制作一个

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可以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验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电话:***邮编:441526电子邮箱:497837117

下载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中语二班 丁小云 试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滩头中学丁小云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 单位: 摘 要:一个人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强弱,在当前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除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以外,培养学生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于“自主探究性学习”,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科目:数学 题目: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作者:秦奕秀 单位:灵川县大境初级中学 邮编: 电话: 时间: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41206 6337100 2011年05月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广......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在一直的数......

    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