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扑面而来的数学新课程改革
谈谈新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目标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阜阳市颍州区王店中心校王传红
面对扑面而来的数学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在前瞻性和现实性结合上,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意义、作用和操作予以理解,在规范与创新上对新课程标准的体系结构予以充分的把握。如何更好地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这些新要求,以确保自已"适者生存"并永远"胜似闲庭信步"呢?我认为关键仍取决于教师在数学教学理念上能否有一个突破。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探索、尝试解决——>信息交流、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变练演编、深化提高——>信息交流、教学相长——>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原则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3、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4、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
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5、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三、问题解决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数学开放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和数学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新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是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要求
第二篇: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数学论文
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数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与数学实验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 数学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说是一场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高中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讨论制订之中。但我们知道:从教
育的效果来看,课程可分为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实现课程三种。预期课程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专家们制订的,而实施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预期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由此可知,预期课程设计得再理想,如果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说: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强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工作,推动实验教学的开展呢?我就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实验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没有这一条,就根本谈不上搞好实验。由于多种原因,要看到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树立热爱工作的雄心壮志,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带头苦干,多动手,勤动脑,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第三,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四,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五,教师要认识到在未
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其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些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为了适应教学,实验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可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实验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实验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传媒时代更为重要。传统中实验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的多。所以这时的实验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
的权威。这是实验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只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实验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还应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繁杂的计算,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3。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征求意见稿)。
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进展状况》,2000.10。
第三篇:数学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调研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调研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调研对象:××市××中学。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座谈、研讨。
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运行基本没有达到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虽有所变革,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
一、高中数学新课改情况
××××××××××××××××××××××××××××××××××××××××××××××××××××××××××××
二、分析与结论
××××××××××××××××××××××××××××××××××××××××××××××××××××××××××××
三、如何改进新课改的建议
××××××××××××××××××××××××××××××××××××××××××××××××××××××××××××
第四篇: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作为河北省新课程改革的首批践行者,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改革的大潮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然而,做为一线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困惑与难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旭远教授主编的《新课程总结与反思》一书,本书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吸引了我,“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走过的路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地思考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聆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关注他的困难与疑惑,并竭尽全力为他提供帮助。
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的环节。反思,是我们对自身、对现状的审慎思考。冷静的反思,让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解决问题。如此这般,才能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我们的教育发展拥有不竭的动力。”
哈蒙德在《今日数学》中曾说:数学是一座很少有人朝拜的大教堂。对社会与公众,数学是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对学生,数学就是做题、考试,无法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新教材体现了数学教学要走进生活,要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温习数学知识,要用生活中的数学来重现生活趣闻,要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拓展创新思维。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实际案例。
案例
一、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学习了宁波市北仓中学的毛浙东老师的导入方式,我也“依葫芦画瓢”进行了这样的引入:
教师:(电脑显示猪八戒的图片)话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之后,便回到了高老庄,成立了高老庄集团,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CEO。但是好景不长,他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出现了资金短缺,于是他便向师兄孙悟空借钱。
孙悟空:没问题呀!我每天给你投资100万,连续一个月(30天),怎么样?
猪八戒:师兄你太好了!等我赚了钱,一定还你。
孙悟空:咱俩谁跟谁呀!我给你投资的钱就不用还了。
猪八戒:那怎么行呢?师兄有情有意,我岂能做个借钱不还的小人?
孙悟空:既然都这么说了,我也不便推辞,那好吧!不过,你现在也挺难的,就意思意思得啦!这样吧,我有个方案:你第一天还给我1元,第二天还给我2元,第三天还给我4元……以后每天还给我的钱都是前一天的两倍,期限嘛,也定为30天,我们就算两清了,你看怎么样?
猪八戒:(暗喜:第一天1元换100万元,第二天2元换100万元,第三天4元换100万元……哇,发财了!)猴哥,你可别反悔!
孙悟空:当然了!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签一个合同嘛!
说着就让秘书起草了一份合同。猪八戒提笔正想签字,转念一想:师兄本来就精明,做了生意之后就更别提了,他会不会又在耍我呀?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应不应该签这个合同呢?
学生们摩拳擦掌,都积极地算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案例二、一张白纸能折叠50次吗
教师给出几组数据: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地球与月球的距离:384400千米
让学生们动手,亲历这个过程:
折叠4次:(张),实测折叠纸厚约1毫米。
折叠24次:(张),估算折叠纸厚约1千米……数据相当惊人啦!
事实上,对折九次,手工操作已经做不到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除了感受动手、合作、探究的快乐,更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奥妙。
这两个案例,还可以用在体会“指数爆炸”一节中,效果也很好。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学生远比我们想象得聪明,他们对新方法能自觉地实践,真正达到“学知识,用知识”的有机结合。
案例
三、函数的奇偶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作出的图像,然后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像的特征。
学生: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教师:没错!我们常说,有数无形少直觉,有形无数难入微。同学们能不能从“数”的角度来说明这一点呢?
学生: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
教师:说得不错。但问题是,仅这一组数据能够把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表述清楚吗?
有的学生说多取几组数据。
教师:(一脸困惑)多取几组,就可以准确说明问题了吗?那么到底要取多少组才合适呢?
因为前面学过单调性的定义,同时结合图象,感受到“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差异。所以有的学生立刻就想到了自变量取值的“任意性”。随后,由教师总结,给出偶函数的定义。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类比偶函数的定义,得出了奇函数的定义。
案例
四、指数函数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同桌合作,一个做出的图像,另一个做出的图像,教师巡视课堂,然后找出两份图像,将其中一张图像沿y轴对折,与另一张上的图像“合”起来,学生都惊奇的发现,居然关于y轴对称!让学生发出惊叹的同时,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对称美。同时,也有一些同桌之间的图像经过同样的折叠处理后,并不关于y轴对称。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单位长度不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强化了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弗里德曼说过:“寻找解题不能教会,而只能靠自己学会。”解题的实践性,能形成有长久保留价值或借鉴作用的经验。而学生在解题时不具备一般能力的基本原因,在于没有经常亲自动手进行分析,没有从中归纳出一般的运算方法及理论根据。数学学习过程又何尝不是呢?
总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学会把自己的观点藏起来。大多数学生能发现的,就让学生先独立学习,再相互交流;只有少数学生能发现的,就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其他学生提问、讨论,以求共同发现,教师再适当总结;学生发现不了的,教师应将问题尽可能地分解成简单问题渗透,让学生领悟到新问题的思考策略,学到解决陌生问题的方法,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浙东,《谈数学教师的教材“再加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09.5
[2] 张少华,《一张白纸能折叠50次吗?》,《中学数学研究》,2009.6
[3]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 闫祥)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任大红
(武威市马行河小学甘肃 武威733000)
摘要: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素质即将产生深
刻影响。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我们广
泛讨论了:“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关注学生什么?怎
样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力推动了课改的深化。文章就新课
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谈几点学习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1领会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与现实社会、与生产劳动、与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识、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化“静”为“动”
新教材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留有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个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站在数学教学新的理念高度,根据本地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情况来呈现教材。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由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的复习、例题、习题讲述的,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呈现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的动态生成。如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采用课件演示:一个两分硬币重1克,1000个两分硬币放在一起称重量是1000克,也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自己称苹果,看几个苹果是1千克,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通过看、称、掂等活动体会1千克有多重。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特别好。
3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3.1重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流的落脚点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要重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教师应当负有的责任。
3.2正确认识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了接受学习,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教学广角”这一课时.先出示动物画面和录音,老虎大王说:“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你们能写出几个?”学生写出12、2l后提问:”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了“个位和十位数字交换了位置”的结论,为后面作了铺垫。接着让学生用1、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一摆,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老师板书各组的结果。(1)12、13、21、23、31、32,(2)2l、31、12、13、23、32,(3)12、23、13、21、31、32。检查各组写出的两位数,讨论怎样才能不重复写和不漏写?学生通过观察、互相交流,最后发现其中的规律:1打头的数能写两个,2打头的能写两个,3打头的能写两个。也可先写12,交换位置写出21,13交换位置写出31,23交换位置写出32。学生在初步建立数感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发现其中规律。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培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4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积极的行动,使新课程教育观尽快走向现实,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