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_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2011-55号文
豫国土资发【2011】55号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有关县(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27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推进我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服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站位全局,明确目标
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要站位全局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今年实施 “八策并举”工作抓手。土地综合整治在首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坚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通过挖潜农村建设用地,以“增减挂钩”服务产业集聚区及大招商等用地需求;通过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全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通过土地有偿流转,扩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渠道;通过引导社会投资,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投入机制,规范土地综合整治市场运作,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分
工协调,强力推进,努力破解河南省当前存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突出问题。
二、借力先行,科学规划
各地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整治规划要做好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并严格按照《河南省千村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豫土综治发[2009]1号)规定,抓紧组织项目规划编制以及项目申报工作。
1、整合政策,借力先行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全面启动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即“千村整治”示范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列入《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豫发
[2009]28号)确定的3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豫政201132号)启动的500个城乡一体化改造的迁村并点项目,优先安排。
2、项目申报要求。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严格控制和把握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经省辖市国土、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省辖市国土资源、财政部门于2011年8月31日
前分别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省财政直管县可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2012年申报的项目于2011年11月30日前上报。上报材料包括:《河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文本概要》(见附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含文本、图件、附件及电子文档);省辖市同意申报文件;反映项目区内拆旧区、建新区及新增耕地的原地类、位置、面积的资料等。
3、项目管理要求各地要充分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由乡(镇)人民政府为承担单位,具体组织项目实施。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土地专项资金为主体,聚合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原则,实行专账管理,统筹集中使用,集中投入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及整体搬迁和改造的农村新型社区,发挥资金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在主要用于项目区内农用地整理基础上,可统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建立稳定的投资回报
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预算执行,加强资金监管
各级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其中,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积极准备,提早谋划,牵头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审查和组织实施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财政部门要结合项目投资概算和工作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对于项目建设期内如期完工的市、县,省财政在下达专项补助资金时,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和奖励;对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慢的市、县,将根据具体情况扣减补助项目和补助资金。
各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要确保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项目资金及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其中财政部门要制定完善有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资金整合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国土部门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在制定本地区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把好事前管理关口,对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单位选择必须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整治从业队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国土资发 [2010]107号)文件规定,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承担。
附件:河南省农村综合整治项目文本概要
二〇一一年七月日
第二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当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3号)和《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17号)精神,确保我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问题
(一)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
(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规范、违者查处的原则。
(三)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标准。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项目考核不合格:没有按规定要求落实补充耕地资金;占用与补充耕地项目没有挂钩;补充耕地没有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管理;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没有验收;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补充耕地没有进行土地变更调查或登记;擅自调整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等。
(四)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程序和要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进行考核,应当对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文件、设计、验收报告、补充耕地资金缴纳凭证等进行检查,并对补充耕地进行实地核查,确定考核结果,填写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逐级上报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
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对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报表,并附说明材料,随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于每年十月十五日前报省国土资源厅。
(五)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省国土资源厅对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考核和抽查的情况,对省辖市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提出意见,并在全省进行通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二、关于建设用地审查工作中耕地占补平衡的新要求 加强对占补平衡的审查,要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在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后再批准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二)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除大型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可经批准实行边占边补外,其余项目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要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安排指导下,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没有条件自行补充耕地的,委托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
(三)原有园地、林地、打谷场和牧草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耕地,不作为补充耕地面积计算。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可以视同补充耕地;用于养殖业、林木栽培的,不得作为耕地统计。
(四)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先补后占的,报批用地时应附具有权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补充耕地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对报国务院审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应附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
(五)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边占边补的,报批用地时应附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和补充耕地协议书。补充耕地任务须在1年内完成,部分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适当延长补充耕地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六)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应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并附具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新补划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
(七)建设用地项目预审时,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资金、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和补充耕地地块。工程概算中未列入补充耕地所需费用或者费用标准未达到耕地开垦费标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八)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的耕地不得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可用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关于耕地开垦费的征收和管理问题
(一)建设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按照省规定标准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从2007年4月29日起,耕地开垦费标准要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豫政办〔2007〕33号)中的规定执行,即: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平方米收取。
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标准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经贸委和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5号)的规定执行。
(三)建设用地项目应在工程概算中安排耕地开垦费,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投资。
(四)补充耕地项目要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关于补充耕地的验收问题
(一)单独选址的国家、省重点项目和省辖市建设用地项目及县(市、区)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10公顷以上的补充耕地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其他建设用地项目委托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含验收文件)由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
(二)验收程序: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初验或终验、省国土资源厅终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扩权县也应初验或终验。
(三)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应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前30天提出验收申请。
(四)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申请省国土资源厅验收补充耕地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报1套按顺序装订成册):
1.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验收补充耕地的请示; 2.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补充耕地初验意见(附具验收人员签字的名单);
3.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立项批准文件;
4.补充耕地项目规划设计书和项目规划图(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5.拟补充耕地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6.补充耕地项目面积量算报告或勘测定界报告(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7.涉及滩涂、荒坡地开发的,还应出具相应的防洪设施或水土保护措施及相关部门批复意见;
8.补充耕地项目的影像资料(附具补充耕地实施前、中、后的照片)。
(五)严格补充耕地验收标准。一是补充耕地验收的基本标准是补充耕地的数量与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相等,补充耕地的质量与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质量相当。二是补充耕地的质量应达到土地平整、耕作层土壤厚度在45cm以上、土壤质地适宜农作物生长,达到规划设计确定的有关道路、渠系、林网等有关配套要求。三是补充耕地项目的现场应有明显的标志牌及有关工程的标志,要配备相应的浇灌等设施。
四、关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问题
(一)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各地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的要求,加快项目库建设,规范项目库管理。
省辖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当地本项目库的规模;后备资源较多的省辖市在建库时,可按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的有关规定,适当考虑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的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最新资料,实地查清当地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确定补充耕地地块,建立项目库。补充耕地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经会审、评估论证后方可入库。
拟实施的补充耕地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选取,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县级项目库报省辖市汇总后,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应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项目的检查确认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将对各地项目库中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核查。
(二)要建立和完善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制度。补充耕地项目在实施前,必须经立项批准。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立项工作,并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参照豫国土资发〔2000〕135号文件关于立项的有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补充耕地前,应按照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求,在项目库中选取补充耕地项目,编制项目立项材料,向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立项材料,经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同意后,批准立项。立项批准文件应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切实加强补充耕地储备库的建设和管理。各地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储备库的建设,规范储备库的管理。各地必须储备足够数量的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做到先补后占,积极服务好当地经济建设。
省、省辖市、县(市、区)要建立省级、市级和县级三级补充耕地储备库。省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做好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和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认真组织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验收合格的补充耕地项目纳入市级和县级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对属于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各地应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确认,经验收合格的补充耕地项目,纳入省级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
储备库实行分级建库、统一管理的原则。省级储备库原则上用于需报省以上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市级储备库原则上用于需报省辖市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储备库的耕地可作为当年补充耕地指标使用,补充耕地指标当年还有剩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最长不超过2年。省国土资源厅、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市级和县级储备库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抽查。补充耕地项目均应进入储备库进行管理,未列入储备库的补充耕地项目,不予认可。储备库的补充耕地实行指标划转管理。
五、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易地补充耕地和台帐问题
(一)进一步规范易地补充耕地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易地补充耕地工作,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要按照《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暂行办法》(豫国土资发〔2003〕6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当地易地补充耕地管理的有关管理办法。
各省辖市之间的易地补充耕地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调出市应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前2个月内,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易地补充耕地的请示。请示内容包括:易地补充耕地的原因,拟易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拟易地补划基本农田数量、质量、补充期限、耕地开垦费标准、资金来源等。省国土资源厅接到调出市易地补充耕地的请示后,依据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情况,初步确定相应的调入市和补充耕地项目。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由调入市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经省国土资源厅会审通过后方可使用。
国土资源部规定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后备资源较多的调入市,可储备一定数量的补充耕地。当调出市申请易地补充耕地时,已储备耕地的调入市,可从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的耕地储备库中划出耕地指标,实现耕地先补后占。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验收等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二)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台帐管理。省、省辖市、县(市、区)三级要建立专门账册,按项目进行登记,做到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一一对应。
台帐登记应注明经依法批准的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的名称、编号、拟补充耕地面积、地块的图幅号以及资金落实、项目进展情况等。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将分别对国务院、省政府依法批准的农用地转用中耕地占补平衡的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耕地占补平衡的台帐是必查资料。
六、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督检查和责任问题
(一)加强监督检查。省国土资源厅对省辖市国土资源局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定期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完成;没有按期完成或在一年内有超过两批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抽查不合格,省国土资源厅暂停对该省辖市补充耕地验收的委托。
(二)实行责任追究制。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责令补充耕地责任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有关人员要对验收结果承担相应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省国土资源厅原有耕地占补平衡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七年六月六日
第三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文〔2009〕96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环境保护局:
随着我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的初步确认,全省将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为从源头预防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的合理布局,推动入区项目尽快建设,现就做好我省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凡属《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环发〔2004〕98号)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均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已纳入我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名单的175个产业集聚区,在组织编制覆盖全面积发展详规的同时,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已经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已通过省环境保护厅审查的,若其位置、规模与省统一规划的不一致,应按照省统一规划的位置、规模补充完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工作应于2010年底前完成。
对未纳入首批省产业集聚区名单、由各级政府自行设立的产业集聚区,也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此类集聚区在主导产业定位方面,应避免与已纳入首批省产业集聚区名单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相同。对以化工、印染、冶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各省辖市应在本行政区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址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域,避免造成区域结构性污染。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一)编制单位
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内及省外在我省备案,具有环境保护部推荐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资质的单位;
2、省环境保护厅推荐的具有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资质的环评单位;
3、省环境保护厅推荐的具有甲级城市规划资质的单位。
(二)编制程序
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或当地政府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负责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环保部门审查。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承担环评任务的机构认为需要的,可首先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对大纲进行审查,明确工作程序、技术路线、重点内容、进度安排及拟提交成果等事项,指导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40号)的规定,环保部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目前,为规范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审查。在省环境保护厅出具审查意见之前,所在省辖市环保部门应当出具初审意见。
四、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建设项目环评要与规划环评相一致 对已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产业集聚区,各级环保部门在进行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对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不一致的项目,要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格把关,防止盲目布局、重复建设。
对于入区建设项目,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简化入区项目环评内容
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产业集聚区内的规划项目,可简化项目环评内容(环评单位不得再收取简化内容的费用)。
1、对于应编制报告书的项目,以工程分析、污染防治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分析、总量控制分析为主,可简化如下内容:
(1)项目环评可利用规划环评中的现状监测资料、区域污染源调查资料、气象资料、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调查资料,仅作简要介绍。
(2)公众参与调查可只进行公示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有效份数可不低于100份。
(3)已实施集中治污的产业集聚区,对废水排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站的项目,主要进行项目排水达标分析及园区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分析,可简化区域地表水影响预测内容。
2、对于应编制报告表的项目,以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总量控制分析为主。
附件:
1、河南省内环境保护部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名单
2、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推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名单(第一批)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附件一
河南省内环境保护部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名单
1、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2、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3、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4、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河南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7、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8、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9、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郑州大学
11、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二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推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编制单位名单(第一批)
1、开封市环境科研设计所
2、洛阳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3、安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4、新乡市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5、焦作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6、许昌环境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7、漯河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
8、三门峡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9、商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0、周口市环境评价所
11、驻马店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12、南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3、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4、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15、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6、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17、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8、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9、中铁郑州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
第四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
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8-05-10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冀国土资办字〔2018〕38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国土资源局:
《河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为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各市应尽快将《调整方案》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抓紧编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同步推进县级规划调整工作。市级规划调整在6月底前、县级规划调整在8月底前完成。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积极协调,认真落实《调整方案》要求,确保按时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二、细化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任务作为本次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检验规划实施和安排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细化完善《调整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确定各项土地整治活动,落实各项土地整治任务。
三、编制报批程序
(一)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各市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及有关要求,一是开展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二是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对规划目标、任务、土地整治项目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征求同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环保、林业、住建等相关部门意见,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需要听证的,应召开由有关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参加的听证会。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和听证意见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三)专家论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调整方案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意见。
(四)成果报批。与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做好衔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有关要求
(一)质量要求。各市要严格按照《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44号)要求,切实加强规划调整及数据库建设质量审核,确保成果质量。
(二)成果汇交。规划调整方案经批准后报省厅,应报送以下材料:
1.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土地整治规划调整说明;
2.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
3.征求意见情况;
4.论证意见;
5.政府批复;
6.标注调整前、后地块位置的规划图(调整前地块用蓝色标注,调整后地块用红色标注,包含增加区域,其中需要说明整治类型和规模)和调整后最终成果图,图件应加盖市、县局公章;
7.更新后的规划数据库。
以上材料报送省厅2套。
附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附件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docx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一、基本情况
说明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规划阶段性实施评价
包括现行规划的重点内容;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三、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规划调整方案
主要说明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布局调整变化及依据等。涉及规划目标调整的,应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说明调整的依据;涉及土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说明项目确定的依据,项目整治规模、补充耕地面积与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别等情况;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分析说明项目规模、确定依据是否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等,确保规划能顺利实施。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应限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扩展边界以外,确实无法避让的,应先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河北省耕地开垦负面清单》的有关要求进行项目选址。
五、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主要对规划调整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面积等规划指标保障程度进行分析。
(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影响分析。主要对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布局变化情况,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三)对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是规划调整对土地生态环境影响、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影响、对在建和已建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发展、扶贫攻坚等影响与产生的效果、相关规划衔接情况等进行分析。
六、结论 综合说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提出规划实施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七、重点项目表
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注明整治类型、整治规模和投资规模等。
第五篇:河南省地税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地税发[2008]第89号)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豫地税发[2008]第89号
各省辖市地方税务局、省直属税务分局、省直属小浪底税务分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地方税务局,各省辖市财政局,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14号)精神,强化土地税收征管力度,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管理和土地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开展土地占用情况和土地税收缴纳情况的清查工作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税收法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止税款流失,进一步发挥部门协作与齐抓共管的优势,各级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契税等的财政部门(以下称财税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开展对纳税人土地占用情况及土地税收缴纳情况的清查工作。通过清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当前土地占用及土地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法征税,强化征管,确保土地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到位。
(一)各级财税部门要主动联系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方案。各级财税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清查范围,重点清查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大和用地情况不清楚的单位以及新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同时以贯彻国务院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为契机,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对在籍建设用地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进行清查,认真填写《河南省耕地占用税台账》,对已纳入税源管理的纳税人,重点检查其是否如实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土 1
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及其他地方税费;对未纳入税源管理的纳税人,全面澄清其占地情况,依法查补其应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及其他地方税费。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土地登记进度,扩大登记覆盖面,推进城镇地籍调查和变更登记工作。对于已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和变更登记且资料完整的地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将土地登记信息及相关资料提供给同级财税部门,财税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数据比对,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土地面积与土地登记资料记载面积及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是否一致,以进一步核实税源。对于调查和登记资料不完整的地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开展地籍调查和变更登记工作,提供在籍建设用地的档案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三)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做好土地税收清查的技术、数据、资料等支持工作,根据本地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科技手段,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地籍调查工作。各级财税部门要及时将国土资源部门的地籍调查结果应用到土地税收清查工作中,对清查中发现的纳税人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与地籍调查结果不一致的,财税部门按照纳税人实际占用面积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二、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做好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
各级财税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税收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情况通报、联合办公、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沟通情况,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做好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
(一)各级财税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细化信息交换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交换和共享工作,真正实现准确及时地信息共享。在开发税收征管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共享工作的需要,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标准尽可能统一数据项目和数据口径,确保数据共享工作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在采集有关数据指标时,要尽可能根据双方的工作需要,一并采集相关内容,切实做好信息交换和共享工作。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配合财税部门,根据土地税收征管的具体需求,将每宗土地的权利人名称、土地权属状况等土地登记信息提供给同级财税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土地登记资料仅用于征税之目的,各级财税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密。
国土资源部门应将建设用地供地批准文件(涉密的除外)及时抄送征收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同级财税部门;在通知单位或个人办理供地手续时,应同时通知征收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同级财税部门。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更新基准地价,保证当地基准地价的现势性,并定期将更新的基准地价等地价信息提供给财税部门,以满足土地税收征管的需要。各级财税部门要将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基准地价等地价信息数据充分应用到土地税收的征管工作中。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评估中介机构及其评估人员涉税土地评估的管理。
(三)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料,建立健全土地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把信息交换、清查工作与日常征收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土地涉税信息资料综合管理办法,建立土地税源档案,将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纳税人应税土地信息进行整合并开展比对分析,查找漏征漏管的土地,分析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并进一步规范土地税收的征收管理办法,做到应收尽收。
各级财税部门在征管工作中,如发现纳税人没有办理用地手续或未进行土地登记的,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土地管理。
三、搞好协调沟通,认真开展协同控管工作
各级财税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创造条件,在土地登记、审批场所设立税收征收窗口,继续严格执行“先税后证”的规定,共同做好土地税收的源泉控管和税款征缴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登记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纳税人出具完税(或减免税)凭证后,再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对于未出具完税(或减免税)凭证的,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发放建设用地供地批准文件之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要求,要求申请人提供耕地占用税完税或免税凭证,凡不能提供的,不予发放。在办理手续后,应将完税(或减免税)凭证的一联与有关资料一并归档备查。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用地情况检查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发现擅自转让(受让)土地的,涉及未提供相关土地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完税(或减免税)凭证的,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地方财税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配合土地税收管理增加的支出,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国税发〔2005〕11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给与经费支持。
各级财税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从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配合、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制定落实本通知各项要求的办法和工作措施,做好部门配合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建立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强化土地税收的征收管理。
二○○八年五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