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企文化转型迫在眉睫(最终版)
国企文化转型迫在眉睫
无论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老国企”,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崛起的“新国企”,在改革开放30年与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都面临着文化转型。
更需包容心态
纵观如今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尤其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化已经是它们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浪潮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比较常见的模式:第一种,是为国外品牌代工的格兰仕模式;第二种,是充分利用国内成本优势把产品销售到国外的华为模式;第三种,是采用资本运作的联想模式;第四种,是到国外建厂的海尔模式。
在这四种模式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日益倾向于第三种模式和第四种模式。比如:金融业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把在国外建立分行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并积极参与海外银行的收购或投资行为。截至2007年年底,工商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总数已达112家,已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而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石油行业,也纷纷把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尤以投资海外油气资源项目为主攻方向。2007年中石化已在执行的海外油气资源项目达到了30个,初步形成非洲、俄罗斯、中亚、南美、中东等海外战略重点地区。另外在制造行业,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都纷纷提出了海外建厂计划,宝钢在巴西合资建立钢厂,首钢也在积极运作泰国建厂计划。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化,必将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带来冲击,这就是跨文化融合问题。这需要国有企业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包容国外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是要对现有的主体文化进行适当的提升甚至调整。突破保守规则
自主创新已成中国企业发展大势,而国企很自然地会成为反应最为积极的企业群体。但是,创新战略的提出,必然会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提出强烈挑战和新要求。
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奎因1988年开发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组织文化可以分为目标导向型、规则导向型、支持导向型、创新导向型四种。
看看那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优秀企业的文化导向结构图,它们的文化形态大多是“支持导向型”和“创新导向型”的,而“规则导向型”和“目标导向型”显弱。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国有
企业,惯性的文化导向结构恰恰相反,是“规则导向型”强,而“创新导向型”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管理模式,一直都极为强调内部控制、强调遵规守纪,因而文化导向上以控制导向尤为突出,创新导向则显弱势,整体表现就是比较稳健,甚至保守了。
所以,对于国企,实行创新战略就必须对原有的主体文化导向进行相应调整,在进一步优化控制导向的前提下,突破守旧规则,强化创新导向。
多元思维是出路
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看,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都选择了迅速扩张的道路,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企业选择了沿产业链上下延伸,有的企业选择了区域扩张,而有的企业选择了非相关多元化。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扩张道路,都将会对原有的主体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主体文化与新业务领域的文化必将产生冲突而需要我们同样重视文化转型问题,形成大视野和多视角的文化思路。
文化转型的四大方向
那么,面对国际化、创新、多元思维三大浪潮的冲击,国有企业为顺应外部环境变化、适应内部战略发展需要,亟需对自身的企业文化作怎样的转型和改变呢?以下四方面很重要。
重塑主人翁精神
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要素,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性的逐渐开放,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日益脱离了现代职工群体,成为了“大空话”、“大忽悠”。因此,我们需要赋予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含义,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而发扬下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融入“人本”思想。
以“人本”为核心的新主人翁精神,在本质上要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发展:一方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在核心诉求上,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需求;在组织行为上,要通过组织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把新主人翁精神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要像个“领跑者”
现阶段,我们越来越多的国企已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奠定行业强势地位,这种行业地位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学习至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学习的作用要胜于市场的作用。大部分国企虽然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等绝对数据上位居世界前三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收益率、科技含量等相对指标,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方面,仍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去甚远。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学习是必须深入骨髓的。
其次,要更加自信、开放、包容。随着部分国企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我们的国企领导者和员工应以更自信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的挑战,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行业的发展,以更包容的胸怀接受民族文化的差异,这是迈向世界领跑者的中国企业的必修课和必备素质。创新文化要“落地”
创新一词,中国企业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把创新融入经营管理的企业并不多,在国企中就更少。现阶段,无论是宏观的国家产业结构,还是微观的企业产品结构,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压力。同时,在管理上、思维上,国企都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需要。创新文化,现在不是要不要建立问题,关键是落地问题。
要把创新文化落到实处,必须是“整体入手,系统推进”。在组织架构上,创立独立的技术研究机构;在绩效考核上,设计可量化的有效指标,并严格执行;在培训上,根据职业发展通道,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在环境上,要培养创新的工作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
重视亚文化探索
目前,国企的集团文化(母文化)处于极为强势的地位,亚文化基本上没有形成。从国企分子公司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分子公司基本上是参照集团文化来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模拟,僵化理解,又五花八门,真正在母系统下的“个性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体现。但是,从企业管理的实践看,分子公司的亚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分子公司。所以下一步,国企必须把文化融合提上文化建设的重要日程。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同步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必须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国有企业继续乘风破浪,屹立世界。
【链接】
文化建设,国企已然落后——“2008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之比较
基业长青是企业的终极梦想。在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推出的《2008: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将常青企业分为国企和民企两类来进行对比分析。
这是基于《2007年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报告从企业文化的分类与特征介绍入手,将企业进行了整体特征划分,提出了象文化、鹰文化、狼文化、羚羊文化等四种文化类型。在此分类的基础上,2008年再考察了民企与国企的组织关注重点是内部还是外部、组织工作方式是灵活还是控制,进一步分析确认了民企与国企的文化差异。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咨询理论和工具的运用,正略钧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完整性、特色度、认同度、有效性(制度与文化的匹配、文化对战略的支撑)共四方面分析了国企和民企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从而对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在系统思路上提出如下结论和建议。文化个性不明显
从国企和民企的文化分类看,我们发现:国企的象文化比重最大,狼文化比重最小,民企则恰相反;而二者的鹰文化和羚羊文化的比重差别不大。
从国企和民企的文化类型分布来看,我们发现:国企比较注重内部建设,对外部不够关注,是内部指向型的;民企企业则相反,比较关注市场外部变化因素,是市场和需求导向型的。
从同类型企业文化中看国企、民企的文化特征并进行量化,我们发现:在象文化的企业中,国企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表现突出,而在对人的关注上,企业的差异度高,民企也呈现了相似的特征;在狼文化的企业中,民企的狼文化特征体现更充分,并且领导者的冒险性更突出,而国企更注重市场的领先位置;在鹰文化的企业中,民企的鹰文化特征也很明显,领导者作为推动者和竞争者的角色突出,而国企更注重市场份额和领导地位;在羚羊文化的企业中,民企的羚羊文化特征也表现明显,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有效性上,而国企各项表现较为均衡。
文化建设完整性低
从完整度判断结果来看,国企文化建设的完整性明显低于民企的平均水平。
从文化建设的特色来看,国企文化特色主要突显在理念层,其他层面均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民企文化特色也主要体现在理念层,在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虽有一定缺失,但比国企完整得多。
进一步对国企和民企文化建设的认同度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民企文化认同度的建设也较国企更高。
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后,正略钧策建议:当前,国有企业尤其应根据自身特性,从人力资源对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战略制定与实施、品牌建设与完善的支撑,来着重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是使企业文化成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力量。管理
(本文摘编自正略钧策管理咨询《2008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报告》。标题为本刊加拟。)
第二篇:-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导读:商务部也正在多渠道支持“中国制造”升级。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纺织、轻工行业宣传片面向海外采购商举行了首发仪式。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该宣传片旨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信赖、消费“中国制造”,进一步展示了我国轻工、纺织服装行业的良好形象。
来自第112届广交会三期的信息显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纺织服装等传统轻工制造业带来了不小冲击。不少参展企业反映,自身正处于双重压力之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稳定性和增长性带来了一定冲击,而东南亚地区企业正在通过低成本优势抢占本属于我国企业的低端市场。
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今年1~9月,纺织品服装类累计出口1871亿美元,同比微增0.53%,除了3月份、5月份和9月之外,其他月份均呈负增长;全国40%以上的省份出口下降;超过半数出口企业出口下降。
但即便是这样,在今年广交会的现场,仍能看到很多“正能量”———顺势转型的企业其业绩已出现了大幅增长。
阴嘉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表示,公司以前产品品种单
一、价格低廉,主要是靠跑量取胜。危机时刻,企业开始转换思路,开始“吃鱼尾”战略。将目标集中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客户市场,与加工厂抱团生存,接一些其他大企业不愿意接的“短、平、快”订单,给优质小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的出口额已经增长了80%。
另外,一些中国轻工企业已经开始以新工艺技术、绿色环保品牌、创新设计等手段探索提高中高端市场份额。参展企业表示,相对于成本低廉的东南亚,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高品质和创新能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前有欧美‘狼’,后有东南亚‘虎’,中间还承受着成本‘山’。”面对欧美在品牌、设计上的优势和东南亚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价格优势的挑战,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清表示,成本上升的中国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面对国际市场的新变化,该公司开始建设自主品牌,升级自有实业,供应链开始向国内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布局。公司2011年出口额达3.94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68%,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额将近3亿美元。
出席本届广交会的商务部部长助理李荣灿对这些企业的做法和应对策略表示认可。他说,中国企业应不断转型升级,开拓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新形势。
商务部也正在多渠道支持“中国制造”升级。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纺织、轻工行业宣传片面向海外采购商举行了首发仪式。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该宣传片旨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信赖、消费“中国制造”,进一步展示了我国轻工、纺织行业的良好形象。
gxg365.org 男装品牌,GXG官网,GXG官方旗舰店
第三篇:冲压钣金行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冲压钣金行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机床、模具、冲压、钣金等众多行业产值位居世界最前列,推动我国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装备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这已经成为为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任务。
装备制造蓬勃发展,冲压钣金势头不减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2010年以来,主力行业的增长成为机械行业生产攀升的主要推动力,进入2011年,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装备制造业的景气度将稳步提升,生产同比将有望保持21%左右增幅,同时行业销售规模仍将扩大,但销售收入增幅和企业利润增幅也将明显减缓。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销售利润率应能提高到7%以上,受人民币升值风险因素制约,企业扩大出口热情会受到抑制,出口产值环比增长增幅不会太大。
受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应用高度被重视、物联网产业全面兴起,仪器仪表行业将迎来新的晨曦,以2011年的30%产值增长为开端,将呈现持续蓬勃发展的势头。
预计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将会保持30%以上的增长。机床是机械制造的母机,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机床行业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到国家发展政策的支持。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投资会有所收缩,但是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预计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尤其是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投资会保持增加,这些产业的投资依然会带动机床的市场需求,机床工具行业2011年仍将有较好表现。
2011年汽车行业产值增长在10%以内,同时内燃机行业的产值增幅也将会低于10%,农机行业产值增幅为14%左右,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产值增长将达到20%,重型机械行业产值增幅为24%左右,食品包装机械行业达到26%,石化通用行业增幅达到28%,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增幅为28%左右,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会保持30%增速。
冲压、钣金生产涉及制造行业的方方面面,可谓面大量广,形状和工艺千差万别,预计冲压、钣金行业的产值年均增速高于10%,模具及配件行业增幅将达到24%。
冲压钣金三大瓶颈,先进模式值得借鉴
十年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消费大国,作为制造业基础行业之一的冲压、钣金行业也取得了空前发展。据罗百辉介绍,目前全国冲压行业约有4万家生产企业,200万从业人员,年生产2800万吨冲压件,总销售达4000亿元,年消耗3毫米以下薄钢板材4000多万吨,采购冲压模具费400亿元,新购冲压装备费200亿元。我国钣金及制作行业现有3万企业,180万从业人员,年生产钣金件约4200万吨,销售总额达5000亿元人民币。但与美国、日本的同行比,我国冲压、钣金行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归纳为三点:
1、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落后
由于紧固件、链条、弹簧、轴承、模具等产品所使用国产钢材质量差、品种规格少,直接影响了冲压件产品质量。机械基础件一般都成批、大量生产,也有多品种、加工精度要求高产品,因此对生产工艺及其装备要求高,投资大。国外多采用高效高精度专机、生产线或柔性线,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但我国一些基础件企业受资金制约,投入力度不大,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差,先进设备少又不配套,影响了产品上质量上档次。
2、专业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
五金冲压件与主机相比,企业建立初始资金技术所需投入相对较少,经历国家几次经济大发展时期,一批民营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但因市场需求点多、批量小,形不成经济规模。大多数冲压件加工企业本身就大而全或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装备水平不高,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如我国电机行业三家大型骨干企业年产微型电机总量还不到国外一家着名公司50%。近两年,我国局部地区建成上千家冲压件厂,但年产30万件以上只有几家,主要产品为农机配套。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产各种冲压件产品130万件,日本油研(株)也年产60万件以上。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人均产值约15万~20万美元,我国只有4万~5万元人民币。罗百辉指出,近年来,随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政策落实,五金件行业正经历着由分散到逐渐集集约化发展过程。
3、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开发力量薄弱
冲压件加工行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较早地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但对消化吸收缺乏足够软硬件投入。据国外经验,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所需资金比例约为1:7,而我国对此认识较晚,消化吸收步子较慢。市场竞争实际上技术实力较量。国外对此极为重视,纷纷加大投入,占领技术制高点。各大着名公司用于科研开发资金均占其销售额4%~5%,重点领域达10%。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不少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专利论文均有相当高水平,但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特别转化成商品速度慢。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需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包括对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并改善之,并确保安全装置正常有效。各设备开发部门还应及时开发、更换安全性能更高的设备。
罗百辉表示,作为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基础件制造业,金属冲压、钣金加工行业未来要实现规模化、批量化乃至个性化生产,还需不断改进并采用先进制造工艺等。
美国模式:自动化生产安全可靠
首先,美国企业采用的闭环控制的自动化生产更加安全可靠,便于整条生产线运行的维护。企业都有其工装模具维护车间,模具上安装或内嵌有各种传感器,例如检测冲头是否穿过板坯的传感器、检测板坯是否到达工位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美国冲压、钣金企业的安全意识高。其压力机上都安装有安全光栅,当工人距离压力机过近时,压力机会自动停机,从而保证工人的安全。
再次,美方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原材料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都带有条形码,入库时通过扫描,原材料的各种信息都会自动进入生产数据库。伴随着原材料进入加工过程,各个加工环节的电脑主机会自动将加工信息输入到数据库,而这些信息将一直被附带到最终产品上。
此外,虽然美方企业的规模比较大,但是产品系列并不是非常多,他们都有固定的采购商,例如德尔福、福特,产品生产批量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发展服务型创造和绿色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和接受,已经成为冲压钣金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所向。在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很多企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战略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生产经营型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化几乎达成共识。对冲压、钣金企业而言,要以提高成套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供货能力为中心,努力培育整体解决方案和制造专家系统。具体而言,就是要企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范围,把服务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包括在技术咨询、客户培训、财务结算方式、物流工作、产品技术服务、协助客户进行二次开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同时尽量做到任何环节有客户需求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响应速度。
在罗百辉看来,未来我国冲压、钣金行业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低碳、环保、节能、节材的设计制造和消费理念,向精密、高效、专业化、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罗百辉指出,中国企业任重道远,今后将从六方面转型发展。
一是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精密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制造水平,满足大批量和柔性化生产的需要;
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应不断完善、提高生产和销售水平,不断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真正做到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不断引进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要重视现有职工队伍的再教育和培训,保持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与时代同步。罗百辉指出,冲压钣金行业未来的巨大挑战将是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为此企业必须注意技术改造和人员培训,必须注意培养适合于自己企业生产特点的工人队伍。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纵览国内外行业发展,搜集重要行业情报,开阔决策领导层的事业,提高领导层决策的前瞻性。
五是树立诚信观念,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争做百年企业。
六是树立全局观念,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供求关系,同时还应引进培养国际化人才,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语言文化,保证企业与国外企业无阻碍的沟通,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日本模式:工艺设备让人震撼
日本冲压件生产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精度高,管理人性化、系统化、基本上都有模具开发、设计和加工能力,并且普遍随着其日本主机厂用户来中国建立了分工厂。
特别是日本企业在生产中积累的各种生产诀窍和工艺装置,可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人类传统聪明才智的完美结合,让所有的参观人员都为之震撼,其中包括欧洲和美国来的许多老同行。
他山之石:引进先进制造工业设备
近年来,我国钣金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多数企业仍处于手工作坊式的低生产率状况,在低档产品上进行着激烈竞争,要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钣金行业必须要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生产;管理人才要走出去、请进来;技术要不断更新和变革,改进现有工艺设备,苦干加巧干,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质量和供货要求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并要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精密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制造水平,满足大批量和柔性生产的要求。
第四篇: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访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技术顾问叶永茂
2010年12月07日09:29 【作者:顾超英】 【字体: 大 中 小 】
12月3日,笔者再次有幸聆听到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技术顾问叶永茂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转型升级中的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叶永茂先生简析了“聚酯涤纶行业”的规划构想,深受启发。正如叶永茂先生所说的那样,“聚酯产能近年增长迅猛,新建项目,多以超大型化、柔性化、节能减排、短程化、在线填加、直接纺、生产新型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同时在非纤聚酯和新型聚酯技术装备也有新的提升,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优胜劣汰有积极作用;但同质化过快发展,也有不少负面作用,切不可追风乱上。而面对新形势,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化纤行业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更应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纤维多类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及应用开发都亟待突破,且低水平、同构化发展过快,产业链装备及原料不配套,国际依存度高,竞争能力差,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任务艰巨,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急待加强等。面对全球化后严峻的竞争形势,加快结构优化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是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2010年化纤行业现状可以看出,2010年的前三季度确实化纤产量是比较高的,达到了2236.66万吨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总额都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增幅,特别是涤纶系列产品则因为自2009年底以来涤纶长丝盈利好转明显,整体利润增幅最高。无论是2010年,还是将要来临的2011年,化纤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继续高度关注,2010年三至四季度也是非常让人感到心悸的时间段,毕竟在这期间,化纤产业链经历了暴涨与暴跌的过程,曾经在炎热夏天里各个地区限电以及降低开工率导致了企业利润与生产负荷受到严重影响,还有要求企业必须要节能减排也是关键的因素,特别是2010年第四季度棉花价格的飞速增长让下游企业措手不及,棉型纤维的替代效应也在这段时间里为涤纶产品带来福音,从而导致涤纶系列产品价格进入了大幅度上涨阶段,无论是原料还是自身产品都出现了不小的价格变动。再者,国际与国内地区市场上一些政策面的影响,也诱发着化纤行业产生更多的新思路,如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大宗商品备受市场资金的青睐。再者,还有一些想不到因素也在干扰着我们这个行业,未来化纤行业市场行情还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各种外界因素以及主观因素也将继续主导着市场的方向。
虽然有人认为2009-2010年期间,我国化纤行业也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也是不小的,如在2009年中,中国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累计达137万吨。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落后产能存在着运营成本高、维修费用大、原料以及水电气等能源物资消耗大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产品从根本上丧失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无法参与市场活动。2009年,中国化纤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在市场的有力调控下,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新设备、新工艺、低能耗、产能集约也为行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但是,要知道在我们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新技术新设备背景下的新产能却能够快速补充进来,就如同新鲜的血液也许多于坏死的血液一样,那么我们的化纤行业能否真正走出低谷呢?是否在2011年里不会产生往年的那种震荡行情呢?毕竟化纤行业今后接受的考验还是很严峻的,从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市场潜在的压力和风险,我们化纤行业的业内人士必须要从乐观的角度去迎接未来,但是制定各种策略的时候要从最坏的打算甚至是从悲观的角度去设想,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大家都知道,化纤原料价格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不断导致加工成本提升,也使得下游衍生物化纤产品成本的提升,各种辅助材料价格也因为国内地区物价的上涨而出现上涨,还有企业年年关注的用工问题更加严峻,招工难是个问题,招到员工后每年员工工资要有个上涨幅度,也就是说,企业加工成本从各个方面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化纤
企业将再次面临高成本时代,我们不得不再次警惕。
再者,此次会议中,叶永茂先生也向代表们介绍了我国化纤行业的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就是围绕纺织工业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化纤要力争率先建成,化纤“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主体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发展全局,2015年初步实现到2020年全面实现由化纤生产大国转向技术强国的方向性目标,建成世界化纤生产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届时,我国量大面广的常规纤维材料品种由目前的国际先进达到国际领先,包括各类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质纤维材料、超仿真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及环保型绿色纤维素纤维等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且军民两用、市场急需的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重点品种实现产业化大生产,大体能满足国防工业和民用高端领域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中国将继续成为化纤强国,还要成为纺织强国,用好的化纤原料生产出好的下游纺织产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以量取胜”的旧概念上了,要用新技术的提升、功能性化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来赢得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过去我们都是依靠拿来的技术过日子,如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不太研究化纤产品了,特别是近年来化纤产能都逐渐转移到亚洲地区的中国,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加工生产着国内外下游企业需求的各类化纤产品,那么中国化纤产品新技术也不太有地方可拿可取了,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了,我们今后的任务依然是艰巨的,既要将产能继续不断扩大,又要同时控制好新产能,还要适当地淘汰落后产能,还要利用自身已经摸索成功的新技术,新思路来不断研究开发生产出终端用户更加需要和青睐的新产品来。而下游纺织产业也在不断往中西部转移,中西部怎么转移相配套呢?毕竟近年来江苏与浙江地区纺织行业非常发达,很多化纤产能也就在这几个重点地区得到了释放。但是随着化纤产能的进一步加大,我们国内的化纤行业必须要在国内地域里遍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对,之所以中西部纺织产业市场开发也是重点,还有就是面对化纤产能过剩和下游订单不足将较长时间影响化纤产品价格的回升问题,我们的化纤行业更需要快速研究、制定“走出去”的路线图,多到国外各个国家寻找突破口。
记得2010年期间,中国化纤协会也正在组织相关企业加快研究、制定与俄罗斯共同建设化纤纺织城的方案,希望将俄罗斯作为我国化纤行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堡垒,进而实现整个化纤产业链“走出去”,这个想法和做法非常值得提倡。笔者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和方案,中国有雄厚资金的企业或者什么上市公司,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化纤类产品工厂建在俄罗斯呢?俄罗斯也属于我们北方地区的邻国,俄罗斯的土地也是非常多的,回顾在21世纪初,中国人只对俄罗斯的森林感兴趣,但随着合法开采的标准越来越高,许多当时推出的林木项目都已搁浅,如今中国在俄罗斯开展最广泛的是大豆种植,对中国而言,俄罗斯就是农业乐园。据俄罗斯专家估计,俄境内撂荒的耕地超过2000万公顷,且耕作成本要低于中国。俄罗斯租给中国的土地每年每公顷能产出大豆3000公斤,相当于中国土地的两倍多。由于俄罗斯土地众多而中国又需求巨大,中国人可能大量前往俄罗斯经营农业。既然中国的农业可以到俄罗斯发展壮大,为什么中国的化纤行业不能到俄罗斯发展壮大呢?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而作为终端产品的纺织用品,俄罗斯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假设中国化纤企业到俄罗斯建厂的话,那么上游原料好解决,下游需求量也就地解决了,岂不是两全齐美的好事情呢?何乐而不为之呢?特别是随着化纤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操作程度更高了,化纤行业用工量更加减少,一条生产线也用不了多少员工就能OK了,因此到国外建厂去的想法,应该继续实施下去才对。
另外,叶永茂先生还叙说了化纤行业的阶段目标,到2015年初步实现化纤强国方向目标,届时,占化纤总量80%以上的聚酯涤纶纤维综合竞争实力率先达到国际领先目标,其他品种国际先进;而包含芳纶、T-300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等重点高新技术纤维品种实现了产业化大生产,聚酰亚胺、PBO等各类研发项目实现百吨级产业化突破;另外,竹浆、麻浆纤维等速生林材纤维,由现在5万吨到2015年达到15万吨;Lyocell
新溶剂法环保型纤维素实现万吨级工业化生产;PTT、PEN等新型聚酯纤维及树脂实现工业化配套生产,在功能性纤维方面,重点研究醋酸纤维类中空纤维海水淡化膜,2015年要实现产业化突破。到2020年全面实现化纤强国的方向性目标,各常规纤维主体品种均已由国际先进达到国际领先,各类高新技术纤维在上水平、稳质量、降成本、深应用基础上,全面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部分重点品种可达国际先进,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总产量也有较大增长。也就是说,化纤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主要将从产品结构、资本结构、规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四个方面对化纤产业进行调整,其中产品结构调整包括大幅度提高化纤差别化率,2015年达60%,继续推动生物质纤维、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能由7万吨提高到14万吨(含竹纤维,其中碳纤维6000吨,芳纶14000吨,聚苯硫醚7000吨),其它新型聚酯及特种纤维如PI、PBO等有突破性进展,达到产业化水平。另外,还鼓励大规模、具备资本和区域发展优势的化纤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自用原料,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化纤上游主要原料,解决长期困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料供应不足问题。因此,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了。
第五篇:迫在眉睫影评
好莱坞大片赏析作业
作业名称:
系别:
姓名:
班级座号:学号:
指导老师:
迫在眉睫影评服装与艺术工程系黄婷120101303420陈冬-1-
电影中,约翰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充分体现了父爱的力量,一种比天高、比海深、比泰山还高的父爱。为了挽救自己的儿子,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准备用自己的心脏去换回儿子的新生,有一种失去自己生命的力量也不后悔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也许会有观众认为这位父亲犯了错也犯了法,但我不这样认为,他不是那个警察口中的混蛋,恰恰相反,是一个好人,说他挟持人质,但他的枪里并没有装上子弹:他不是要杀人的。
他是被起着决定作用的但冷酷无情的保险制度被逼无奈的,如果社保更合理一点、保险公司没有擅自更改客户的保险条约,他是绝对不会那样做的。我敬佩这位父亲,他敢于向所谓的权威挑战,为了自己的儿子甘愿牺牲一切,同事我也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已经生命的意义。
约翰在生命存在并不自私,他不仅为自己活着,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这个家庭。儿女是父母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父母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彼此依赖,相互依存。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在自己的哭泣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泣声中结束的。”因此,人生就是用一串串泪珠连成的珍珠串。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在短暂的生命中不要有太多的遗憾。
最近我在看一部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这是一部悲喜剧。这部电视虽然与电影《迫在眉睫》内容不同,但都是讲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教育我们要理解、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了我们可以放弃一切
包括他(她)们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一次足以证明一切。
约翰阿奇伯德(丹泽尔?华盛顿)是个工厂里的工人,他工作很卖命也很顾家,可生活依然不富裕。为了养家糊口,妻子丹妮斯也要上班挣钱,夫妻俩因忙碌而使感情日渐淡漠,婚姻几近破裂。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亮点,就是9岁的儿子迈克尔。
可不幸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到苦命人的身上。一天,迈克尔突然昏到在棒球赛场上,约翰把他送到医院后得知: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
心脏移植手术的费用非常昂贵,而约翰的医疗保险远不足以负担15万美金的手术费。医院的头头(安妮?海切)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把迈克尔从等待移植者的名单中剔除,除非约翰能预付30%的手术费。此举激怒了约翰,在求助于迈克尔的主治医生特纳(詹姆斯?伍兹)未果的情况下,他愤然持枪闯入了医院的急诊室,绑架了几位医护人员和病人做人质,要求院方立刻为儿子动手术。
然而事情并不像约翰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他的不仅是一群无辜又需要护理的人质,还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谈判家(罗伯特?杜瓦尔)和一个想要速战速决的警长(雷?利奥塔)。约翰和警方的对峙还惊动了媒体,全市的大众对这一事态的发展都投以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感情似乎更多倾向于违法者约翰,因为他是当今不近人情的医疗和保险制度的受害者。但大众的同情并不能帮助约翰,他的前途到底如何
呢?
整个故事的结构很紧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而精彩的构思。从美国众多关于急症室的高收视剧集来看,美国的观众都对关于急症室的内容是很受乐的;绑匪和警察的对持又是主流电影的模式之一。将聚集病人的急症室和绑匪联系在一起再添加一点催泪的父爱进去,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彩电影就此诞生。
电影里的民众及被约翰绑架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毫无疑问地都站在了约翰的一边,在他们眼里,约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因此他们必须帮助这个可怜的家伙。和民众对立的是警察和政府,在他们看来约翰首先是一个绑匪,然后再是一个父亲。当然这是由于他们站在不同的地位来看此事的。所以这部片子在上映后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赞扬影片的人大多因为它对当今的医疗及保险制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质疑和谴责,浓缩了许多普通人真实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反映了社会的时弊。有些观众甚至指责影片鼓励人们运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因此对影片加以批驳。”
只是,人们之所以会采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深究其原因只能凸现社会的不公平和弊端。在追究犯人的罪过的同时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更加要反思一下现行制度的各种漏洞,让人民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本应美好的世界上。
我相信,约翰是一个好父亲,然后才是一个好绑匪!
这部《迫在眉睫》的影片,也让我们反思很多东西,不同的人看到的和考虑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能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
当我看到约翰在急诊室内与儿子的通话,临终前与儿子道别的那些对话,我的泪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这位伟大的父亲流着,他对儿子说:要听母亲的话,每天都要告诉母亲爱她,要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还有钱,有机会就要赚钱,纵使你必须偶尔昧着良心,你也要设法赚钱,别跟你爸一样笨,有钱会让你过得更顺利,人跟你过不去,你要面对他,要像个男人,别跟坏东西沾边,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
你......在他打算扣去扳机自杀的那瞬间,我的心也悬在了空中,害怕真的会听到枪声......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自己的儿子,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父爱如天,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