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企文化产业(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9: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民企文化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民企文化产业》。

第一篇:云南民企文化产业

云南民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占全省文化企业83%

民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民营文化企业占全省文化企业83%,注册资本金占总额77%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上获悉,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已发展到1.7万多户,占全省文化企业的83%;注册资本金340亿元,占全省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77%,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通过放宽准入、政策引导、营造环境、改善服务等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搞活文化产业市场。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在民族演艺、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五大产业中已成为主角,动漫等新兴业态在文化产业领域也有所发展。涌现出云南吉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雄达茶文化城有限公司和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在昆明,民

营文化企业占全市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1%,是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之一,其中民营文化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总量的70%以上。民营文化企业以其新颖的体制、灵活的机制、灵敏的市场反应、内在的旺盛活力,成为推动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

第二篇:云南文化产业,资料

自2003年到08年,云南共3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超过520亿元,已经占全省GDP的百分之五,接近支柱产业的份额,继卷烟、矿产、旅游、动植物资源能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后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文化产业将成为云南第六大支柱产业。

过去十年间,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云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从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新闻出版、影视艺术,音乐歌舞,广播电视等文化载体形成经济效益,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与云南旅游,烟草,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新产生的众多产业结合,时限了从意识形态到产品价值的转换。,舌。云南已基本形成围绕民则特色做主线,旅游委主题,一影视,新闻出版,民族文化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和市场,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现象”逐渐形成“云南模式”云南制造“

09年在实体经济遭受国际经融危机严重冲击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文化产业增值突破360亿,早GDP中达5.9%

未来五年内,文化产业平均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0亿元。国家将扶持200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云南天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倾力投资、拍摄、制作发行的影片《生命之忏》。

1、影片与桥头堡建设的关系

2、增加道德建设,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3、外景地,旅游产业推动,团队历尽艰辛,为了向世界展示影片场景涵盖了苍黄荒凉的大漠,原生态的天然森林和湖泊,风雪漫天的雪山,天高云阔的草原,影片形象立体的向世界的观众展示的云南丰富立体的气候、风景,形象的传达了“云南为天然的摄影棚”并把许多藏在深闺的美景。塑造云南在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但并无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原生态画面,4、影片拍摄基地在 省长李纪恒的蔬菜基地拍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影片参加国内外电影节,向世界推广“云南制造”

第三篇: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正当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热烈讨论、献计献策之时,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座谈会今天在京召开,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领导和文化产业界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

“云南现象”的内核和启示,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出席座谈会时介绍,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初步估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全省GDP的5.9%,在一个典型的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云南现象”。

与会专家认为,“云南现象”是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益实践。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丰富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云南现象”表明,文化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理想选择。

专家建议:如何从“云南现象”升华为“云南模式”,应成为21世纪云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重点探索的问题。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成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种发展模式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充分的发展自信,在不破坏生态、不改变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培育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造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使云南乃至西部地区各省市、甚至中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走上一条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阳光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本报总编辑苟天林在座谈会上指出,在不久前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八条重要意见,其中第七条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云南省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云南现象”。光明日报于2010年1月20日在文化体制改革版刊发报道《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全方位诠释云南文化体制改革、民族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文化产业和学术界对“云南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此次座谈会进一步总结“云南现象”,对发展文化产业、对搞好文化产业报道,很有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中宣部体改办主任张晓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忠,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文化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祁述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主编、博士生导师范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惠林以及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周刊主编崔成泉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发言。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本报相关部门的同志出席座谈会。本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主持座谈会。

2010-03-08 光明日报

第四篇:云南:三结合三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

云南:三结合三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

2009年07月23日 00:02人民网【大 中 小】 【打印】 0位网友发表评

人民网昆明7月22日电 2008年,云南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预计由上年(2008年)的262.9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长14.1%,占全省GDP总量的5.8%。

今年以来,以深化改革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重点,云南省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艺精品不断推出:《翡翠凤凰》、《金凤花开》、《山间铃响马帮来》、《国歌》等一批云南题材影视作品正在紧张拍摄;《滇西1944》即将首映;红河三部曲的终结篇《红河》在云南举行全球首映式,向全国各大院线公映;与省外剧组合作拍摄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省内外电视台“零点”热播;杨丽萍继创造了“中国演艺界神话”的《云南映象》之后,又推出姐妹篇——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走上了全国巡演50场的商演之旅;刚刚结束的全国流行音乐创作大赛中,云南获得2金1铜和组织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再一次领先;列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性系列文化活动的《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序幕„„

蓬勃发展、精彩纷呈的云南文化产业,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云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全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中,营造着奋发向上、化“危”为“机”、乘势而为的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三创新”,应对金融危机

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在总结丽江和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时,提出了“三结合”和“三创新”。他阐释说,像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而必须打好民族特色牌,走一条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发展路子。

坚持“三创新”,首先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从多个层面进行“松绑”,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和空间。去年(2008年)以来,以改革和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旋律。

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体制改革,二是产品创新。如果把文化产业比作一艘即将起航的远洋巨轮,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这艘远洋巨轮的强大助推器。

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2008年6月中旬,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曲靖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

由此,打响了一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各地围绕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核心,抓住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这一关键,以推动新闻媒体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为重点,推动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保山市完善宏观管理体制,分类推进文化单位改革;曲靖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户及农村文化产业,成果显著;大理州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结出硕果;丽江开展群众性广场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上述4个典型,一一被中宣部改革办纳入了2008年《文化体制改革典型经验案例选编》。

创新,还体现借用“外脑”、外力出谋划策,应对金融危机。去年以来,举办了2008(昆明)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国际高峰论坛、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五届年会——云南.玉溪论坛等活动,以最前沿的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研讨、总结中国和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为云南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把握契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对策和新思路。

2008年以来,云南省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来抓住机遇,应对危机,通过政府引导与扶持、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云南吉鑫集团、柏联集团、雄达茶城等一批本土文化企业群体迅速崛起。

在不断推进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通过资源整合、政企分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云南省成立了一批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公司,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拥有11报4刊2网站,形成种类齐全、分工专业的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28亿多元资产的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拥有36亿多元资产的云南广电网络[11.57 0.61% 股吧]传输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了全省131个分支机构的广电网络传输资源。各州市也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整合组建了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成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市场活跃的重要力量,涌现了不断发展壮大的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全国最大的民营演艺文化企业云南吉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最大民营图书批发销售企业昆明新知图书城等一大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贯穿云南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创新,让云南文化产业快速崛起。

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有目共睹的实效。“十五”末,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3倍,增加值增长1.64倍,年均增长27.5%,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占GDP比重为5.55%。

做到“三结合”,实现新跨越

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从政策措施上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省委、省政府2008年12月召开了全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两个产业实现深度结合、互动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具体任务与措施,拟定《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选择10个具有文化旅游典型示范的乡镇(村寨),与旅游部门共同扶持,将其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品牌。

通过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了云南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并带动演艺会展、文化娱乐、茶文化、动漫、影视、出版和医疗保健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云南文化产业的系列群体。

在演艺业方面,主要旅游景区推出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旅游精品晚会,涌现了《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勐巴拉娜西》、《纳西古乐》等优秀文化产品,赢得了观众,扩大了市场份额,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拓展了产业链。《云南映象》已在国内外演出1300场,总收入达1.2亿元,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印象.丽江》的观众总量今年(2009年)比去年同期递增200%,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飘红”的旅游文化精品;《丽水金沙》(苏州版)最近将在苏州商演;由云南吉鑫集团有限公司继打造的《吉鑫宴舞》和《勐巴拉娜西》后,在海南三亚投资打造的优秀旅游演出晚会《浪漫天涯》,成功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接轨。

在影视产业方面,利用云南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景观、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势,云南省设立了“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初步建成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昆明基地、滇西纪录片基地、丽江束河影视拍摄基地等5个特色基地,以及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8个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每年均有近百个影视剧组来云南拍摄。云南省每年生产的电视剧达到13至15部,《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在国内外荣获各项大奖,电视剧产量排名全国第九位。目前,云南省正在规划建设“东方影城”。云南影视作品正成为推销云南旅游成品的“文化导游”。

在民族民间工艺品方面,云南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传承和发展了一批文化品牌,发展了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群,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市场。出现了以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建水紫陶、剑川木雕和石林县阿着底彝族刺绣品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成为旅游商品市场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民

族工艺品生产加工村,带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又重点培育以瑞丽、盈江和腾冲为重点的珠宝玉石毛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昆明中国玉石城、景星花鸟市场等珠宝玉石批发、销售市场。

在旅游城镇建设方面,丽江利用旅游优势和文化资源,打造出了纳西古乐、东巴乐舞、《丽水金沙》和《印象.丽江》等文化品牌,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丽江模式”,使之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大理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经济文化发展,2008年大理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6亿元,占全市GDP的10.3%,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柏联集团2003年进入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成功打造了“中国最佳魅力名镇”,创造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和顺模式”。

在项目运作方面,坚持运作方式创新,改变政府单一投入方式,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市场机制运作调节文化资源的作用,借助社会民间力量,“以资源吸引投资,以项目吸附资本”,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方式运作项目发展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收集整理,使全省文化产业项目库所收集到的项目总数增加到1259个,拟投资总额达到1364亿元。截至2006年已签约项目283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31亿多元,实际实施项目268个,实际到位资金99.09亿元。同时,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采取放宽准入政策、改善服务等措施,扶持民营文化企业,使之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吉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目前,爨文化公园、西部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地热国”、普达措公园、“昆明老街”、大理南国城、中国?禄丰恐龙世纪城等已全面启动或建成运转。全省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格局。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大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云南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游客每年以500万人次增长。2008年,云南旅游业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94.8亿元,同比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登上了650亿元的新台阶。

现在,云南省正在全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包含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的“香格里拉品牌”;联系省内外乃至南亚、东南亚,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茶马古道品牌”;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品系列并包含文学、影视、歌舞、戏剧、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七彩云南品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先进文化内涵的“聂耳音乐品牌”。

探索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科技“三结合”经验,坚持体制机制、艺术和运作方式“三创新”原则,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推进了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林琳 刘伟)

第五篇:民企工作时间制度改革(范文)

对工作时间制度的思考

——民营企业工作时间制度初探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 工作时间又称为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包括每日应工作时数和每周应工作时数。亦即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一天、一周、一个月等)内必须用来完成其所担负工作的时间。

1994年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6号文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是从保护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角度出发,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劳动制度,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违反上述法律规定。

二、民营企业在执行劳动者工作时间制度方面主要存在问题

1、一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如纺织业、鞋厂、电子厂),随意让劳动者加班加点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以完成订单为借口,要求劳动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劳动者为了不至于失去工作,只能委曲求全。如:2009年11月“苏州可利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工人工作时间长的问题”:员工每天上班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日,虽然说有加班费,但人毕竟不是机器,如此下去,必定严重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

例如甘红英猝死事件:2006年5月30日晚,广州市海珠区凤阳东霞服饰厂四川籍年仅35岁女工甘红英因超时加班猝死。从工厂 的打卡记录和工友中证实:甘红英生命的最后四天,累计工作时间逾54小时25分钟。这是超时加班的一个典型案例。

2、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使部分劳动者在八小时制的标准工作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生产任务,而劳动者为了完成企业规定的工作任务,获得劳动报酬,不得不在标准工作时间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由此变相迫使劳动者通过加班来获取本应在八小时制的标准工作时间内应得的报酬。

3、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赶产量、交订单,无条件的要求员工周末加班,并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对不服从单位安排加班的职工按照旷工处理,又以各种理由不支付或不按规定足额支付加班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如: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来支付劳动者加班期间的工资,而约定的加班工资标准却远远少于劳动者的月工资标准,由此引发劳资纠纷。

案例:某房产经纪公司与小王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小王的工资组成为月基本工资和业务提成。月基本工资为1000元/月,业务提成根据公司提成制度发放。另外,公司每月发放电话补贴、饭费补贴200元。合同中还规定公司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公司安排小王每周六、日加班,周一到周五选择一天轮休。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小王经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下班,有时甚至工作到半夜,但是公司从未向小王发放过加班费。今年国庆期间,公司又安排小王加班,并承诺说节后以调休的方式支付对价。后小王不堪工作压力,口头向单位提出离职。在小王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时,遭到拒绝,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对小王说:公司平时从未要求员工加班,是员工自己为了多赚提成,主动加班,公司不应当支付加班费。对于国庆节期间的加班,公司也已经安排七天轮休,不应当再支付加班费。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小王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三、导致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原因及其弊端分析

1、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目前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从企业内部的基层提拔,这部分管理者能力素质参

差不齐、未经过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加上中小企业规章制度不严、信息流通不畅、工作推诿扯皮等普遍现象,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而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对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劳动者工作的效率和创造出的价值。

2、企业劳动效率低下:工作时间的长短本质上是劳动效率的函数表现,企业生产设备陈旧、产品工艺滞后、新员工过多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劳动生产效率,在企业劳动效率低的影响下,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计划,以攫取其即得利益,必然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3、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普遍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企业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劳动者队伍(如90后劳动者)在追求身心健康、自我价值实现和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愿望更为强烈,当这部分劳动者在企业因工作时间过长而得不到相应报酬的时候,就会选择离职、跳槽等方式,从而加大企业员工流失率。综前所述,劳动者流失率直接影响到劳动效率,劳动效率影响到劳动者工作时间,而劳动者工作时间又影响到劳动者流失率。如此长期恶性循环,不仅使用人单位劳动者频繁流动,人才流失,且有损企业的形象,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下载云南民企文化产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民企文化产业(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沈阳民企档案

    沈阳华铁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辽宁鑫泰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克莱德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普天数码产业有限公司辽宁......

    档案基本知识(民企)

    档案基本知识(民企)1、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

    民企文化建设背景

    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热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后美国学者通过对日本学者的考察得出了结论,即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优异的......

    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民营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民营企业约2600万家,对中国GDP......

    文化产业

    聚焦“十二五”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的现状、前景的调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稳健的实现了民族实力的飞跃,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富......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传媒出版。加快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等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省广电集团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新华文化城、海峡传媒港、下一......

    文化产业

    舒兰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日,“果实之城”舒兰市再结“文化果”。该市在全民文体活动中心挂牌成立了舒兰市大地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影放映、文艺演出、......

    文化产业

    湖北文化产业招商博览会举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暨文化产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仪式上共签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项目4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签约37项,合同金额高达27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