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终极版)
广东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
---广东东莞望牛墩镇七夕文化风情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望牛墩已从一个典型的水乡农业经济镇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城镇,工业经济勃兴,更加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望牛墩镇的“七月七民俗风情节”自2004年至今已举办四届,去年该镇被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镇委镇政府对这一东莞市的重头节庆进行了重新包装,改名“七夕风情文化节”。首届“七夕风情文化节”于2010年8月15日开幕。随着望牛墩七夕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望牛墩镇领导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让乞巧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更具活力?在2011年的乞巧节上,一个重要的转变出现了——七夕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文化将成为今后望牛墩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七夕望牛墩文化产业
起源:“七夕乞巧文化”起源于我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牛郎与织女相爱,但是因为仙凡不能相恋,王母娘娘知道后,马上从人间带回织女,且用一发钗划下一条无法跨越的银河。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天地,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便会形成一道雀桥,让这对苦命鸳鸯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在桥上相会。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七夕文化。在我国,该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作为一个渔乡之镇,望牛墩自五代以来民间就有做“七夕贡案”过节的传统,乞巧文化源远流长。在每年七夕来临前,很多人都会自发制作七夕贡案,有的以家为单位,每户人家自己动手制作,用谷粒、米粒、彩纸筒和彩布做成各种精巧的小摆设、小型手工艺品,展示牛郎织女的故事场景。二是按照“七仙女”的传说,七家姐妹联合起来,共同制作贡案。第三种规模最大,全村采取“轮猪”形式筹集资金。每年乞巧节过完,家家户户便合资买猪苗,由村里的姑娘们轮流喂养,用于次年七夕杀猪卖钱作为制作贡品的资金。现在的贡案制作,基本上是以村委单位,各户捐资,全村姑娘们一起动手。由于望牛墩镇政府,镇委的重视,七夕文化得以保护和发扬,打造成“七月七民族风情节”,先后于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举办了共四届规模较大的七夕风情文化节,并通过此项活动成功将望牛墩打造成广东省首个“民间乞巧艺术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七夕贡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文化部、农业部、中国民联纳入首中国农民艺术系列活动,被中国民协纳入全国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之一。
现状:由于之前四届的“七夕文化风情节”的举办,望牛墩这个七夕文化节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市镇府的支持下,望牛墩与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东莞·望牛墩)七夕风情文化节。该文化节不但规格比过去大幅提高,而且紧扣“浪漫、和谐、发展”三大
主线,设有挖掘七夕文化内涵板块、体验七夕文化风情板块、展示七夕民俗及地方风情板块共12大项活动内容。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决赛,全国七夕文化论坛,全国七夕风情楹联、诗歌征集展览等高规格的活动也首次纳入这一节庆。
据了解,首届中国七夕风情文化节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东莞市委宣传部、望牛墩镇委、镇政府等15个部门联合主办,同时被列入中国民协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七夕节系列活动以及“我们的节日”东莞市系列文化活动。
望牛墩第六届七夕风情文化节也于8月5日至7日举行。本届七夕风情文化节以“浪漫七夕,幸福望溪”为主题,紧扣“浪漫、和谐、创新、幸福”的四大主线,共有七项活动,设有开幕式晚会、中国七夕名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巡礼、七夕文化论坛、望牛墩特色贡案展览、望牛墩七夕文化衍生产品展示会、望牛墩镇历届七夕风情文化节活动花絮展览、望牛墩镇庆祝建党9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
文化作用与商业价值: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总是紧紧抵依靠着,文化得到了发展,必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望牛墩镇也逐渐从中摸索出一条文化产业文化的道路出来,今年更是首次提出了----七夕文化产业概念,这一课题。在逐年的举办中和各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东
莞望牛墩七夕文化节已经形成了全国的品牌,望牛墩这个七夕文化之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更多人知道了望牛墩这个地方。镇政府借用了这一平台,逐步开展七夕文化产业,今年更是跨下了关键性的一步,首次推出了关于七夕风情文化节吉祥物的衍生产品,如卡通形象毛具公仔、手机座、情侣杯、锁匙扣、衫衣、茶杯、雨伞等几个简单品种,这些标志着七夕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喜人的第一步。接下来,看看市场对这个七夕风情文化节吉祥物衍生品的欢迎程度和消费欲望,抢占发展七夕文化产业的先机,力争主导七夕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引领权,实现七夕文化品牌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使七夕文化产业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发展前景:2010年举办的首届全国七夕风情文化节开幕吸引了30万四方宾客。这些都说明,望牛墩镇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打造成七夕文化名镇。望牛墩是一个以“牛”字命名的镇,这与七夕节中的主角牛郎自然是一种“天缘”。因此,近年来,该镇采取错位发展、差异发展战略,将七夕传统节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2010年,该镇出台《望牛墩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打造中国七夕文化名镇为统领,以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用高端的眼光、历史的眼光、长远的眼光、艺术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用综合性、系统性、特色性、创造性的要求来谋划该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望牛墩
镇打造成中国七夕文化名镇,为未来10年的文化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蓝图。
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该镇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由于七夕文化在婚庆市场、动漫影视、产品研发、旅游娱乐、艺术演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广阔、商机无限,所以,该镇展望未来,将计划以设计为先导,研发核心产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运作链条;以品牌为优势,显示七夕魅力。利用东莞先进的制造业优势,以婚庆产业作为突破口,力争将望牛墩打造成研发之区、设计之城、浪漫之都,形成“东莞创意,东方神韵”的特色,打造七夕文化产业核心的竞争力。同时,该镇更大力发展七夕文化的旅游产业,投入1亿元加快望溪河七夕文化长廊景观、中国七夕文化博物馆、七夕文化主题公园、鹊桥、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国七夕文化名镇”,全力推进文化名镇的建设。
文化有内涵是核心,文化有产业是根本。文化要走的更远,更有生命力,就必须把文化的内涵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转化为产业发展,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篇:2012特色节庆日活动策划
继承先烈遗志,争做红色接班人
(XX社区清明节活动简介)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社区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前夕,都将进行“继承先烈遗志,争做红色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
一、活动背景:
4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而今天的安定和繁荣,是烈士的献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石碶社区以“继承先烈遗志,争做红色接班人”为主题开展活动。
二、活动目的:
抓住清明节的有力时机,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教育学生缅怀革命英烈事迹,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承受对国家和民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区的文明建设。
三、实施过程:
1、社区预先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联系交通工具。
2、制定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经费预算。
3、联系参加活动的社区未成年人,尽早通知参加活动的当事人,以便他们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活动效果:
1、让未成年人铭记英雄先烈,发扬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引导未成年人认真学习革命烈士的事迹,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为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3、发挥社区优势,突出社区特色,以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XX社区 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
XX社区重阳节活动简介
XX社区的重阳节感恩活动从2007年开始至今,每年重阳节之际,社区干部都会带上礼品到80岁以上的老人处慰问、走访。2010年开始,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社区与XX小学联合举办重阳敬老活动,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准备:
1.社区文体队准备重阳节文艺节目。2.联系XX小学、协商重阳节活动具体事宜。
三、实施过程:
1.社区重点收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有关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学校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制定活动方案,制定经费预算。
四、活动效果:
1.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社区和学校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2.引导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进一步激发未成年对老人的敬爱,发扬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XX社区 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
第三篇:打造特色节庆产业 丰富草原文化内涵
打造特色节庆产业 丰富草原文化内涵
西乌旗位于北京正北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腹地,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草原风貌的旗县。这里草原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鲜明,被世人誉为摔跤健将摇篮,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长乡,游牧文化之源,北方华丽草原。
近年来,西乌旗立足资源优势,挖掘民族文化,大力推出“多彩西乌珠穆沁―草原民俗风情节”。这个节庆活动中,主要有蒙古族男儿三艺的赛事,即摔跤、赛马、射剑;草原文化与国际文化、国际体育互动的中国铁木真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暨草原马拉松极限挑战赛,冬季的国际雪联中国巡回赛西乌旗站比赛等赛事;民族风情的表演,如蒙古族女士技艺赛、草原乌兰牧骑汇演、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整个活动每年6月28日至12月28日,长达6个月。
西乌旗在多彩西乌珠穆沁―草原民俗风情节活动中先后创造了三个民族文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04年7月,2048名摔跤手参加了摔跤比赛,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摔跤比赛纪录;2005年7月,800蒙古马阿吉乃大赛暨蒙古族马文化艺术节,创造了参赛马匹最多的世界纪录;2010年8月,又成功举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1024人射箭大赛”,创造了参赛选手最多的民族弓射箭赛纪录。从此,西乌旗将蒙古族“男儿三艺”的文化提上了世界纪录,也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体验蒙古族文化的区域。
今后我们更好地进一步提升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节庆活动中群众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与民族节庆专委会的联系,进一步与学者专家学习探讨民族活动的新做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看草原,西乌旗有集内蒙古九大类草原的景色;看文化,西乌旗有蒙古族“男儿三艺”世界纪录诞生的地方;就区域,西乌旗是离北京最近的草原,从首都机场起航到锡林浩特机场再转乘旅游大巴只需三个小时您即可踏上这片神奇的地方。我相信,西乌旗是草原类型景区旅游的最佳选择。黄山下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西乌回来不看草原。西乌是一生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是一生不仅仅去一次的地方,欢迎各位来旅游观光,指导工作。
(作者系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常委、常务副旗长)
第四篇:大佛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策划书
荣县大佛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策划基本框架
节庆主题:身和谐心自由(暂定)
节庆口号:荣县佛教文化游川南祈福首选地(暂定)活动时间: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为期一周(暂定)日程安排:(待定)
活动内容:
一、文艺表演(地点:大佛寺)
1、地方民俗艺术表演(腰鼓秧歌、龙狮舞、杂技、武术、川剧座唱、方言小品等);
2、委托演出经纪公司,邀请著名主持人、巴蜀笑星和专业艺术团体助兴演出;
3、引进自由性的街头表演和马戏团表演。
以上演出阵容及舞台规格视经费预算具体而定。
二、民俗活动(地点:大佛寺)
1、挖掘荣县大佛庙会传统民俗娱乐活动项目,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并提供奖品,主要内容:套金龟、猜谜、套肥猪、射铜钱、同心鞋、神弹子等。
2、地方特色小吃、土特产品展销、民间绝活展示(龚扇、扎染、剪纸自贡小三绝、竹编龙、根雕等)。
三、佛教艺术长廊展示(地点:大佛寺)
佛教文物展、禅茶一味茶艺表演、佛教书画艺术展、佛教文化摄影展、佛教工艺品及佛教用品展销等(书画展和摄影展可采用评奖方
式鼓励作者积极参展)。
四、佛事活动
1、释迦牟尼诞辰暨祈福主题法会(地点:白云寺);
2、“弘法利生,珍爱生命”放生活动(在鸣响礼花炮中放生2012只和平鸽,地点:大佛广场,可在开幕式举办);
3、“邀缘敬助”慈善公益事业募捐活动(可由自贡佛教协会与助学或扶贫基金会共同承办)。地点:大佛寺或白云寺
4、“点亮心灯”万众传灯祈福法会(闭幕式)
由僧人、虔诚居士组织开展“点亮心灯”传灯法会,传灯路线从大佛寺内延伸到大佛广场,僧人和信众们沿广场捧着心愿灯缓缓绕一周。整个场面形成一道转动的、明亮的、壮观的心灯法轮。同时在广场中央舞台组织大型合唱团,手捧心灯,演唱佛教歌曲,寺内钟楼连续敲钟108响,LED夜景灯同步启亮,在梵音阵阵、钟声袅袅、五光十色的迷幻场景中将节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在大佛桥处,每人将心愿灯放入梧桐水缓缓漂流,让梧桐河水满载祝愿,传福四方。
五、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委托专业机构策划组织,邀请国内或省内知名佛学大师、高僧大德、文化学者登坛讲学、交流研讨:
1、名僧大德弘法讲经法会(地点:白云寺);
2、专家学者保护与发展论坛、佛理讲座、佛教知识问答、荣县大佛学术研讨会(地点:大佛寺);
3、白雀寺恢复重建规划发展研讨会暨招商洽谈会。
六、媒体宣传
邀请省级及以上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媒介30家以上,成、渝及川南地区相关电视台、报纸专题报道与深度跟踪报道。
邀请省、市级领导、川南线旅行社联合体。
第五篇:厦门自助游攻略_鼓浪屿特色节庆活动
厦门旅游攻略_鼓浪屿特色节庆活动
---------厦门哦啊间客栈网络收集版 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是每年中秋节厦门要举行的传统活动。
据说在 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端午节抓鸭子
厦门人过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要举办抓“鸭子”的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