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腾冲县兴边富民文化站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本站推荐]
腾冲县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及
乡镇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决定》和《云南省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的精神和要求,三年来,腾冲县认真按照省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先后启动“兴边富民工程”建设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360万元。新一轮“兴边富民”项目涉及我县和顺镇、清水乡、猴桥镇、中和乡、荷花乡、北海乡、蒲川乡、新华、滇滩镇、芒棒乡、界头乡、明光乡、马站乡、曲石乡、五合乡、腾越镇等共计16个乡(镇)文化站及站内设备购置建设工程,在文广和发改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经各乡(镇)严格按照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要求保障项目资金的规范、安全使用。截止到目前,该项目资金均已按时、足额的拨付给各项目建设乡镇。现将各乡(镇)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
(一)设备购置(77万)
全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几乎都没有能正常开展文化工作所需的必备设备,因此必须进行设备购置。
1、此前,固东镇、中和乡、清水乡、团田乡和蒲川乡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由省文化厅各配置了价值8万元的设备。
2、因在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实施期间,除以上5乡镇 —1—
文化站外,其余13个综合文化站中,又有9个已经建成,参照省文化厅设备配置标准,腾冲县用新一轮“兴边富民”转移支付项目资金为每个乡镇配置8万元设备,实施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置。新华乡、滇滩镇、芒棒乡、界头乡、明光乡、马站乡、曲石乡、五合乡、腾越镇等9个乡镇文化站的设备在2009年6月以前已经配置到位,并已投入使用。其中明光乡配置了13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283万元)
1、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建设
腾冲县清水乡、荷花乡、和顺镇、猴桥镇和中和乡等5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需进行新建,用新一轮“兴边富民”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给和顺镇和清水乡各46万元,安排猴桥镇和中和乡各40万元;安排给荷花乡33万元(原来各级补助到位了13万元)。此外,因北海乡到位资金较少,该乡经济欠发达,特用新一轮“兴边富民”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了10万元。
2、附属设施改造
蒲川乡综合文化站新建附属设施—电影院(建成表演综合楼)、改建篮球场、场地硬化、环境绿化,大门及部分围栏的修建等工程,用新一轮“兴边富民”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68万元。
二、项目资金涉及文化站的建设情况
目前,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项目资金涉及我县的文化站建设中,清水乡文化站已经建成;荷花乡、中和乡、和顺镇等
3乡镇综合文化站综合楼已经基本建成;猴桥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因为要纳入该乡镇集镇综合文化广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因此推迟到2010年秋季动工。
1、清水乡综合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1人),选址确定在现水管站,新建一幢二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364 m,总投资7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补助46万元,自筹24万元。目前,工程已完工,篮球场、健身路径和电影院(会议室)改造等附属工程已完成。已经进行了初验。
2、中和乡综合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1人),选址确定在现电影院,拆除电影院后,建一幢三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684 m。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6.7万元,其中,项目资金40万元(专用于文化站综合楼建设),自筹116.7万元。目前,资金已投入已达90万元左右,主体工程已封顶,但内外部的装潢、装饰尚未完成,场地硬化、绿化、篮球场、健身路径等附属设施部分还没做。
3、和顺镇综合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1人),选址确定在镇政府旁边,建一幢局部二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375 m。计划总投资56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附属工程还没有建设。
4、荷花乡综合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1人),新建一幢三层框架结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434.9 m,总投资46万元,其中自筹13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附属工程:围墙、宣传栏、花台、露天舞台等的建设还没有完成。222
2三、组织机构和资金管理
为使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各项目资金涉及相关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指挥及资金筹措工作。文化站抽调专人进驻施工场地,配合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站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及施工日记录。
项目建设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委托有资质的招投标代理机构组织实施公开招投标,优选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组织施工并按照双合同管理的要求,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已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同时请县质量监督站做好施工质量监督。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帐专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投资效益,自筹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不留资金缺口。同时腾冲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也成立了监管领导小组,对各项目工程进度进行督促,对相应资金进行核拨监督,经查,所以项目涉及单位都没有出现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效益分析
“兴边富民”项目资金补助对我县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解决我县公共文化事业滞后,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推动我县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基层文化的发展,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通过我县乡镇文化站综合楼及配套设施项目的实施,将给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更大的推动腾冲县的文化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将对基层公共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以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腾冲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八日
第二篇:兴边富民工作
内蒙古发展各具特色的县(旗)域经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大力培育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了带动力强、效益明显的生态产业园特色富民项目。这个项目集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三位一体,三产联动、循环发展。仅蔬菜基地2009年产量达2400吨,产值300多万元,带动就业320人,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着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边境县市党委、政府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局出发,选择具有资源优势、辐射面广、效益明显的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典型示范作用,实施项目以富民为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从一个村到一个县再到一个省(区),利用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已经成为自觉行动。
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年来,中央财政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设立了兴边富民补助资金,支持边境县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国家民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加大对边境县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2000年——2010年,累计安排兴边富民补助资金22.1亿元,国家发改委10年间共安排边境县(团场)中央预算内投资800多亿元,2001年——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也大幅增加,年均增幅40%以上。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10年,是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最快的10年,是边境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也是边境面貌变化最大的10年。“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对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睦邻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篇:兴边富民绩效评价报告
陇川县2013年章凤、景罕、城子兴边富民
片区综合示范项目绩效报告
一、项目概况
陇川县2013年章凤、景罕、城子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项目共下达资金1000万元。项目资金于德发改兴边(2013)890号文件(德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德宏州财政局关于下达德宏2013边境一线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项目省级专项资金计划备案意见的通知)下达。片区共包含13个示范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章凤镇芒弄村弄门村小组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2.5㎞,混泥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150万元。
2.章凤镇户弄村委会弄么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5㎞,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150万元。
3.景罕镇景罕村姐冒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2㎞,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70万元。
4.城子镇项姐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5㎞,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100万元。5.城子镇南伞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2㎞,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60万元。6.城子镇姐乌村弄璋村小组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2㎞,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60万元。
7.广外山至杨白洞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8㎞,弹石路面,路基宽宽4.5m,路面宽4 m,项目概算投资70万元。8.城子镇南伞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21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
9.城子镇姐乌村委会丙印七队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21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10.城子镇姐乌村委会丙印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12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
11.章凤镇拉勐村委会弄秀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28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12.章凤镇跌撒村委会拉丙二队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21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13.城子镇新寨村委会下吕连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室120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及附属设施。
项目片区为陇川县的中心坝区,本着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示范引导、带动整体的原则,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使项目实施受益人数最优化,扩大受益面,改善项目片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开展素质教育和科技培训通过方便。有效的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稳固,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片区具备的现实基础条件
项目片区主要涉及章凤镇、景罕镇、城子镇三个乡镇。章凤镇是陇川县县城所在地,也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下辖7个村委会,共12204户50174人。国土面积146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6.3公里,201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2032.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67元。交通等基础设施良好,产业发展喜人,形成了以甘蔗、烟叶等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结构。项目实施地弄门村小组共287户1224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3.7万元,人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主要种植甘蔗、水稻等作物,目前村内为土路,亦未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弄么村小组共73户176人,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主要种植甘蔗、蔬菜。村内多为土路。弄秀村小组全村65户216人。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2元,主要种植甘蔗、烟叶。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尚无文化活动场所。
景罕镇处于坝区中心地段,是县内重要交通枢纽乡。全镇国土面积250.4平方公里共8个村委会5657户23696人。姐冒村小组2012年人均纯收入5057元,收入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目前村内为年久失修的柏油路,损毁严重,影响群众出行。
城子镇南伞村小组全村共54户,323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9.28万元,人民人均纯收入4362元,主要以种植甘蔗为主。村内道路为牛久失修的水泥路,损坏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尚无文化活动场所。弄璋村小组共62户192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4.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47元,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项姐村小组共58户18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1万元,人均纯收入4825元,以种植马铃薯、烟叶为主。村内道路部分已硬化,但大多尚未土路。
整体来看,片区项目所在地通乡、通村、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善,但村内大多为土路,尚未实现硬化。产业发展良好,形成了以烟叶、水稻、甘蔗、马铃薯为主导的产业。村内文化娱乐场所大多尚未解决。群众生态保护意思不强,生态保护措施不力。通村道路为项目建设材料运输提供了方便,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愿望强烈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精神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了交通局、城建局等部门专业人员出谋划策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项目实施片区的任务目标和预期效益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及整合资金的投入,改善当地群众的通行条件,降低当地产业发展的成本,通过产业扶持,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群众致富。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及村内生态环境。通过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社会事业,加大对群众素质、科技技能、生态意识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预期促进片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3.项目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中央专项兴边富民工程共下达1125万元,共15个子项目,涉及村内道路、文化活动场所、沟渠等建设内容。项目于3月5日在县纪委、纪工委等部门监督下完成项目的合同谈判,确定项目施工方。项目于3月11开工建设,目前执行情况良好,目前已有8个子项目完工,7个项目在建,截止2014年5月30日估算完成投资820万元。
省级专项兴边富民共下达资金1000万元,项目于5月14日在县纪委、纪工委等部门监督下完成项目的合同谈判,确定项目施工方。项目于5月15日全部开工2014年5月30日估算完成投资164万元。13个子项目估算完成投资情况: 章凤镇芒弄村弄门村小组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20万元;章凤镇户弄村委会弄么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20万元;景罕镇景罕村姐冒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15万元;城子镇项姐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10万元;城子镇南伞村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10万元;城子镇姐乌村弄璋村小组村内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20万元;广外山至杨白洞道路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35万元;城子镇南伞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6万元;城子镇姐乌村委会丙印七队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7万元;城子镇姐乌村委会丙印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5万元;章凤镇拉勐村委会弄秀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10万元;章凤镇跌撒村委会拉丙二队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8万元;城子镇新寨村委会下吕连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估算完成投资8万元。
4.项目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使项目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根据项目的特点,陇川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3年12月下旬制定了陇川县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不管是正在实施的中央专项兴边富民工程还是即将实施省专项兴边富民项目将严格改办法加强管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即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在实施前的均邀请县纪委的监督,通过招投标或者合同谈判方式选择了相应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签订了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廉政合同。不规避招标等问题。项目开工前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根据合同谈判方案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做为项目实施的甲方派驻工地的代表,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负责日常监理工作和执行。抽调精干做为驻场代表,制定了相关的驻场代表工作职责,全力为实施好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5.资金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兴边富民项目资金的管理,陇川县发展和改革局、陇川县财政局制定了陇川县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由专人管理,设专户专帐进行财务核算,资金使用按项目建设进度、按资金管理程序审批杜绝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
项目签订合同并开工后即拨付工程款30%,项目完工并上交资料,由监理方和建设单位对工程鉴定合格后即拨付80%,项目验收后可拨付95%,剩余5%在验收后一年养护期 过后可拨付。中央专项兴边富民在县发改局设立专户,省专项兴边在县财政局设立专户。中央专项资金目前已拨付项目预付款,部分施工单位已拨付项目进度款。省专项兴边资金目前已拨付项目预付款即合同金额的30%。
项目整合资金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管理。除发改扶少部分项目外,其他项目大多已完工,项目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状况良好,未发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
6.效益的实现情况。
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项目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群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了当地运输成本,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群众通过参与劳动,直接增加收入,扩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通过文化活动实施建设方便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促进了边境地区和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
三、评价结果
项目片区为陇川县的人口较多的中心坝区,符合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示范引导、带动整体的原则,受益面广。目前改善基础设施已成为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挥的关键。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与国家及省兴边富民目标相符。建全了完整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在有关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下,完成项目的合同谈判。项目实施过程中监察局、纪工委等部门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保障项目的质量。项目资金按期到位,中央专项、省专项及整合资金如期到位,并制定了相关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拨付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规定,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中央专项兴边、整合资金工程进度顺利,但省专项兴边工程进度较为缓慢。整合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效益明显,效果突出,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提高了特色产业的产值,改善了道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群众无公共场所的状况,改善人畜饮水的状况和部分群众的居住情况,提升了基层管理民主化。达到了预期效益,群众满意度100%。评价等级为优。
四、主要做法
1.各部门加强协调,保证片区资金投入。县发改局、县财政局主动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多次与扶贫、新农办、民宗、农业等部门落实整合资金情况,保证了片区资金的投入。
2.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保证项目的顺利。从项目的合同谈判到项目的实施,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并于每月28日前将项目进度上报县纪委,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管理。对项目设计、审查、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使项目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五.问题
省专项兴边富民示范项目,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项目的设计文本迟迟拿不出来,影响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将于6月中旬开工建设,进度缓慢。
六.建议
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几年国家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边境地区农村的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前农村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上级部门根据边境的点和陇川县实际,在政策和资金上给陇川以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公共环境。
项目由于缺乏项目管理经费和前期经费,而下达项目资金只能用于建安费,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建议在以后项目 实施中,帮助解决相关的配套经费,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科技领航 富民兴边演讲稿
《科技领航 富民兴边》演讲稿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所以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同时,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成为构建和谐边疆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社会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浪潮,推动着社会经济迅速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紧跟形势,跟踪技术发展方向,真正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党的十六大又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党坚持科教兴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与祖国内地相连,西与中亚等八国接壤,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我区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路边境线的四分之一,少数民族在边境地区分布较广。全区32个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就占边境县市人口总数的63%,有多个民族是跨界民族。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敏感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还十分困难。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不断加剧,渠道更加多样、范围更加扩大、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现代化。加强反渗透工作,维护边境地区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切实加快边境地区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我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关系到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行富民兴边,对于拉动新疆地区经济、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向西开放水平、构筑向东和向西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边境地区的发展搞上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就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抵御渗透、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去,进一步维护好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把“兴边富民行动”放到党和国家及自治区的全局工作中,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认真研究,抓出实效,真正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
过去,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区位,建国以后到70年代,主要任务是保卫和巩固边防。80年代初改革开放,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沿海地区抓住了第一次发展的机遇率先发展起来。到90年代,中央开始制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我们面临一次极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去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地区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这也对我们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会积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思路和布局,结合本地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做好“兴边富民行动”各项工作。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利用好科学知识,千方百计规避风险,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兴边富民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积极为各族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千方百计为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科技知识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运用科学技术、满怀豪情,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新疆,努力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演讲人:******
第五篇:兴边富民专题片解说词2稿(精选)
大棚有机葡萄 繁荣团场经济 增收致富职工
—农五师八十一团2011年‚兴边富民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正文】农五师八十一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博乐市以东40公里霍热镇,1968年成立,属兵团58个边境团场之一,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渔、工交建商俱全,科教文卫协调发展,政法武装皆备的中型团场。现有土地面积18.8万亩,可垦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9.8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总人口12129人,职工4263人,下辖15个农业连队,24个基层单位。
【正文】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团场自身的努力下,八十一团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近万亩,成为团场职工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常规葡萄市场已趋于饱和,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使之成为继棉花之后,团场经济发展、职工致富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八十一团党委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借助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为职工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正文】2011年,依托国家‚兴边富民‛政策,结合师团党委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八十一团建设起了有机葡萄大棚基地,通过前期精心运作管理,目前项目建设已经按照设计方案基本完工,投入使用。
【正文】随着新型团场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特色有机无公害果蔬业将成为八十一团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五师着力扶持和培育的朝阳产业,并直接关系到农五师经 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正文】八十一团有着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光热资源丰富。特别适宜葡萄生长,葡萄是喜光植物,光能资源丰富有利于葡萄色、香、味的增进,促进果实增产和品质提高,同时这个团还具备多年积累的大棚管理和葡萄种植方面的经验。
【正文】通过‚兴边富民行动‛项目扶贫政策的支持,发展起来的有机无公害葡萄高产栽培种植已成为全团职工致富的新亮点。
【正文】轧花厂职工刘玉琴就是项目受益者之一。因为受到轧花季节性限制,她每年仅上三四个月的班,一年收入1万多元钱,日子过得十分紧张。受益于‚兴边富民行动‛之后,她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利用工闲时间培育葡萄苗,一季下来又多收入将近8万元。
【同期声】农五师八十一团大棚种植户刘玉琴:种上了这个大棚以后,我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了,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兴边富民行动’帮了我,是党的政策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正文】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使之真正成为‚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按照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发展生产的总体目标,从标准化、实用性、及缩短投资回收期等角度入手,八十一团成立由团正职领导任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2个分组,分别负责温室大棚的质量管理工作和项目资金管理,各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明确各方职责,制定了考 核奖励办法。
【正文】项目主体建设为有机葡萄大棚建设、灌溉系统建设、附属建设等。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实行‚四专‛,即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实行资金报账制。工程款支付以阶段性申报方式进行支付,施工单位写出书面申请,阐明施工进度,报质量组审核签字,审核标准以阶段验收合格质量组签字以及工程量核实为依据签字,报领导签批、报发改科支付。
【字幕】工程管网机挖土方1909.40立方米,管网机填土方1909.40立方米,人工清理土方190.90立方米,人工回填土方190.90立方米,检查井2座,合计投资13879.15元。
【字幕】新建有机葡萄大棚49座,占地面积56.66亩,棚长70米,宽10.9米,每座净占地面积763㎡,大棚骨架为轻钢结构,周围墙体采用土质结构,顶部顶面铺设大棚无滴膜,合计投资249.90万元。
【字幕】灌溉工程包括购买管材管件、滴灌设施管网安装等,合计投资75600.00元。
【字幕】有机蔬菜大棚基地布设道路1600m,路面宽度7.5m,采用砂石路面,投资5.6万元。
【字幕】道路两旁各布设2m宽的绿化带,总长1600m,投资2.16万元。
【字幕】电力工程项目区内配套电力设施,共架设400V的输电线400m,投资2.28万元。【字幕】整个项目合计投资268.89万元。
【同期声】农五师八十一团五连指导员 包安全:实施国家兴边富民项目,拓宽了我连职工就业增收渠道,通过在大棚引进新品种、各种园艺果蔬的种植,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大棚有机葡萄种植,也称为了我连的一个亮点。
【正文】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工程进展顺利。截止10月底,温室大棚已完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现正在准备后期葡萄定植工作。
【正文】为鼓励职工积极承包大棚,在今年初项目开始实施过程中,团场就制定出台了温室大棚买断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买断经营权。49个棚一次性被职工承包,承包职工对大棚的价格和质量较为满意。10月份大棚验收后,团场立即组织职工对土壤进行有机化处理,全部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对职工进行了有机葡萄技术规程的培训。
【正文】在大棚管理上,严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销售。按照项目计划,明春定植种苗,后年挂果,定植后第3年单产可达2吨以上,每个棚产值2万元左右,项目区人均年增收可达3500元以上。
【同期声】农五师八十一团党委常委、副团长 李桂芝:通过‚兴边富民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我团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还促进了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繁荣了团场经济,为职工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对团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团场有机葡萄大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有效解决了团场剩余劳动力,带动职工49户,项目区人均年增收可达3500元以上,职工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大幅提高,维稳戍边能力显著增强,团场呈现出边兴民富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