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产业概论》模拟题 A
《文化产业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文化产业 把文化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2、文化资源整合 超出教材
3、内容产业以生产精神文化内容为核心的产业
知识产权 指著作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非营利组织 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二、简要回答以下各题
1.文化产业有哪两种发展模式?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以文化产为化为经济发展平台和助推器模式,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并不以利润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挥文化影响力,传承文化传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目的的,这种模式也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出于发展文化本身,而是富裕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发展
以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模式,以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注重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本身的赢利能力,而并特别强调文化为其他经济形式腐儒,文化产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只是一种能带来丰厚赢利的产业
2.列举英国的主要文化产业行业 音乐产业,艺术品销售,国家彩票,城市文化,艺术演出,3.组建行业协会有什么必要性?
行业协会是既保证市场有序运行,又体现市场自由竞争原则的非政府组织,在文化产业的复杂模式中,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的生产协调作用,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论述
1.分析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坚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尊重文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两种规律。
2.论述世界文化产业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P36。20世纪初,是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期,20世纪中叶,文化产业正式获得命名,20世纪后半叶开始,全球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第二篇: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概论
⒈⑴《规划》的关键词:①文化创意②文化传播渠道③文化资源整合④文化产业基地⑤骨干文化企业⑥新型文化业态⑦对外文化贸易⑧主题公园⑨重大文化项目
⒈⑵《规划》的重点任务:①发展重点文化产业②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③培育骨干文化企业④加快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⑤扩大文化消费⑥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⑦发展信息文化业态⑧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⒉⑴什么是文化产业?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和活动 ⒉⑵文化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⒉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①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②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③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④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⑤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⑥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⑦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①生产目的的不同(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文化产业是盈利性的,目的在于获取利益)②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是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产业是企业单位)③调控方式不同(文化事业是行政命令式,文化产业调控是间接性的,是通过法律税收价格杠杆来间接干预的)④资本来源不同(文化事业的资本来源是国家财政,文化产业的 资本来源是自筹)
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厘清的五大关系①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③有形文化产业载体与无形文化产业载体的关系④文化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融合⑤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融合⒌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3个)①文化产品不同与其它产品,文化产品的真正的价值是其内涵的精神内容②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集中体现在内容的原创性上③文化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他有重复使用和自我再生的能力④文化产品的真实价值具有虚拟性和符号性特征
⒍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①收入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文化产业在中国兴起的内因②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是加速器③改革开放是是制度保障④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⒎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①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②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③人民的消费水平还不太高④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还不够高⑤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普及力度不高⑥外国文化势力渗透⑦中国文化没有很好的走出去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盗版的泛滥
⒏文化产业的政策保障:⑴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外资资本进入)⑵财政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而且非常明确⑶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⑷明确提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问题⑸明确提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问题⑹鼓励上市融资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名:王启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此文来源于是文 秘 家 园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
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大学生,尤其象我们这些农林院校的更应该时刻关注三农问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院村挂钩,义务指教,村主任助理等活动 来加强和农村的联系,加大对农村的关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四篇:土木工程概论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土木工程概论》模拟题(补)
一.判断题
1.土木工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
2.信息和智能化技术将逐渐退出土木工程。(错)
3.陶瓷是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材料,加入各种改性添加剂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塑制而成的材料(错)
4.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对)
5.位于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小于5 m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错)
6.水池是储水和配水的高耸结构,是给水工程中常用的构筑物。(错)7.地面水的排除系统按其排水方向不同,分为竖向排水和水平向排水(错)8.公路交通标志有三类:指示标志、通告标志、禁令标志。(错)9.牵引机车从最初的内燃机车发展为蒸汽机车、电力机车。(错)
10.明挖法有时也称为矿山法,尤其是指在坚硬的岩石层中采用的矿山巷道掘砌技术的开凿方式。(错)
11.铁路运输是现代化运输体系之一,也是国家的运输命脉之一。(对)12.桥梁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物,不是造型艺术工程。(错)13.单向板指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到支承构件上的板。(错)14.路面一般按其力学性质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两大类。(对)
二.单项选择题 1.(A)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A.土木工程
B.基本建设
C.信息化施工
D.可持续发展 2.(B)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A.教学
B.科学
C.技术
D.工程
3.(C)则是指将科学研究所发现或传统经验所证明的规律转化成为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设备装置等,它解决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
A.理论
B.科学
C.技术
D.工程
4.(D)是指自然科学或各种专门技术应用到生产部门去而形成的各种学科的总称,A.规范
B.科学
C.技术
D.工程
第1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5.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的产生,按(A)可分为机械法、电热法和化学法。A.张拉钢筋的方法
B.施加预应力的顺序 C.先张法
D.后张法
6.(A)不仅有采光和防护的功能,而且是良好的吸声、隔热及装饰材料。A.玻璃
B.陶瓷
C.水泥
D.红砖
7.(D)具有很多优点,如轻质高强;易于加工;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能承受冲击和振动作用;导电和导热性能低等特点。
A.钢材
B.水泥
C.混凝土
D.木材
8.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B)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A.4
B.5
C.6
D.8。9.(C)是由砖、毛石、素混凝土和灰土等材料做成的基础。
A.单独基础
B.扩展基础
C.刚性基础
D.条形基础
10、桩基础按(D)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A.桩身材料
B.施工方法
C.成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
D.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桩的荷载传递主要方式。11.(A)指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
A.框架结构
B.筒体结构
C.剪力墙
D.混合结构 12.砖烟囱的高度一般不超过(B)m。
A.30
B.50
C.60
D.100 13.(B)是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作承重结构的高层建筑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 建筑。
A.框架结构
B.筒体结构
C.剪力墙
D.混合结构
14.按水池的(A)分为:钢水池、钢筋混凝土水池、钢丝网水泥水池、砖石水池等。A.材料
B.平面形状
C.施工方法
D.配筋形式 15.(A)是双向行车道、中央设有分车带、进出口一般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为城市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A.快速道
B.主干道
C.次干道
D.支道 16.公路路基的(D)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
A.功能
B.结构
C.平面布置
D.横断面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路的技术标准(D)。
A.几何标准
B.载重标准
C.净空标准
D.速度标准 18.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居世界第(C)位。
第2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A.一
B.二
C.三
D.四 19.(A)沿线有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服务性设施、环境美化设施。A.高速公路
B.城市道路
C.乡村公路
D.县乡公路 20.(B)设施一般为高速公路入口控制、交通监控设施。服务性设施一般有综合性服务站、小型休息点、停车场等。
A.安全
B.交通管理
C.服务性
D.环境美化 21.我国最早的(C)隧道是位于今陕西汉中县的“石门”隧道,建于公元66年。A.军事
B.防空
C.交通
D.灌溉 22.隧道的纵坡通常应不小于(C)。
A.0.2%
B.2%
C.0.3%
D.3%。23.当跨度大于25m,并小于50m时,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A)的形式。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24.(A)的作用是支承从它左右两跨的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25.(B)是桥头两端的支承结构物,它是连接两岸道路的路桥衔接构筑物。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26、对于跨度为200~700m的桥梁,(B)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当优越的竞争 力。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27.(A)指平面尺寸较大而厚度较小的受弯构件,通常水平放置,但有时也斜向设置或竖向设置。
A.板
B.梁
C.柱
D.屋面 28.(A)指板上的荷载沿一个方向传递到支承构件上的板。
A.单向板
B.双向板
C.简支板
D.长板 29.高跨比大于1/4的称为(D)。
A.大梁
B.变截面梁
C.扁梁
D.深梁 30.高速列车的(B)是实现高速行车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A.风阻系数
B.牵引动力
C.摩擦力
D.轨道 31.(B)由于消除了轮轨之间的接触,因而无摩擦阻力,线路垂直荷载小,适于高速运行。
A.高速公路
B.磁悬浮铁路
C.高速铁路
D.轻轨铁路
第3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32.人类首次的飞机飞行于(C)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附近飞行了36.38m。
A.1892
B.1894
C.1903
D.1909 33.我国飞行家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于(D)年9月21日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飞机上天。
A.1892
B.1894
C.1903
D.1909 34.(B)是指载客量<100人,航程为200~400km的中心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及小城市之间的运输机。
A.主线运输机
B.支线运输机
C.大运输机
D.小运输机 35.我国民航机场的跑道通常用(A)筑成。
A.水泥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塑胶
D.三合土 36.(A)是指在条件许可时比其他跑道优先使用的跑道,按该机场最大机型的要求修建,长度较大,承载力也较高。
A.主要跑道
B.辅助跑道
C.起飞跑道
D.着陆跑道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系统学习中,实践经验中得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ABCD)。A.自主学习能力
B.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C.争强、创新能力
D.协调、管理能力 2.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有(ABCD)。
A.功能要求多样化
B.城市建设立体化 C.交通工程快速化
D.工程设施大型化 3.土木工程的发展经历(ABC)的阶段。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未来 4.钢材品质均匀致密,(ABCD)强度都很高。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切 5.按施工工艺不同,又分为(ABC)等。
A.喷射混凝土
B.泵送混凝土
C.振动灌浆混凝土
D.高强混凝土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包括:路线勘察,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地段的勘察,(ABCD)。A.路基路面勘察
B.桥渡勘察
C.隧道勘察
D.筑路材料勘察 7.勘探的方法主要有(BCD)等。
A.查阅资料
B.坑、槽探
C.钻探
D.地球物理勘探
第4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8.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ABC)阶段。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前期勘察 9.筒体结构可分为(ABCD)等。
A.框筒体系
B.筒中筒体系
C.桁架筒体系
D.成束筒体系
10、高层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有(ABCD)筒体结构等。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框支剪力墙结构 11.(AB)已是各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A.城市轻轨
B.地下铁道
C.公交汽车
D.的士 12.铁路定线的基本方法有(ABC)等。
A.套线
B.眼镜线
C.螺旋线
D.红线 13.城市轻轨比公共汽车(ABCD)等。
A.速度快
B.效率高
C.省能源
D.无空气污染 14.高速铁路线路应能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车速(ABC)地运行。A.安全
B.平稳
C.不间断
D.有计划 15.跑道按其作用可分为(ABC)。
A.主要跑道
B.辅助跑道
C.起飞跑道
D.着陆跑道 16.浅基础可以按基础刚度的不同分为(ABCD)。
A.单独基础
B.条形基础
C.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
D.壳体基础 17.深基础有(ABCD)常用类型。
A.桩基础
B.沉井基础
C.地下连续墙
D.墩基础。18.建筑工程按层数可分为(ABC。
A.单层建筑
B.多层建筑
C.高层建筑
D.超高层建筑 19.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ABCD)、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
A.简支梁
B.悬臂梁
C.两端固定梁
D.连续梁 20.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ABCD)、过梁等。
A.主梁
B.次梁
C.连梁
D.圈梁
四.辨析题
1.在建设与使用土木工程过程中,应充分满足建筑功能完备,与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没有密切关系,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影响不大。
错。理由:在建设与使用土木工程过程中与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密
第5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切关系,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影响很大。
2.发展“绿色建材”,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必然出路。
正确。理由发展“绿色建材”,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生产方式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必然出路。
3.当刚性基础不能满足力学要求时,可以作成砖、毛石、素混凝土和灰土等材料做成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错。理由:当刚性基础不能满足力学要求时,可以作成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4.框架结构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时采用。
正确。理由:框架结构因其受力体系由梁和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在承受水平荷载方面能力很差。因此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时采用。
5.目前我国的公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正确。理由:目前我国的公路等级按照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6.公路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和良好的抗滑性能。正确。理由:公路路面是用各种坚硬材料分层铺筑而成的路基顶面的构筑物,以供汽车安全、迅速和舒适地行驶,因此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和良好的抗滑性能。
7.为保证运输机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安全起飞、着陆,机场现代化建设中的飞行区需不断扩大和完善。
正确。理由:机场现代化建设中飞行区不断扩大和完善,可以保证运输机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安全起飞、着陆。
8.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常使用通风的方法清除。错。理由: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用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一氧化碳的浓度至卫生标准,即可使其他因素处于安全浓度。
第6页(共7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2课程考试
9.拱为曲线结构,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广泛应用于拱桥,在建筑中不应用。
错。理由:拱为曲线结构,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广泛应用于拱桥,在建筑中应用较少,其典型应用为砖混结构中的砖砌门窗拱形过梁,亦有拱形的大跨度结构。]
10.磁悬浮运行是利用电磁系统产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将车辆托起,利用电磁力进行导 向,并利用交流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推进力来推动运行的。
错。理由:磁悬浮运行是利用电磁系统产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将车辆托起,使整个列车悬浮在铁路上,利用电磁力进行导向,并利用直流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推进力来推动列车前进。
11.为了使机场各种设施的技术要求与运行的飞机性能相适应,飞行区等级由基准代号来划分。
正确。理由:为了使机场各种设施的技术要求与运行的飞机性能相适应,飞行区等级由第一要素的代码和第二要素的代号所组成的基准代号来划分。
第7页(共7页)
第五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目录
摘要…………………………………………………………………………………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4
三、结论……………………………………………………………………………4 参考文献……………………………………………………………………………5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年来,虽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分配政策,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至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但由于艺术类专业人才较少,分配至乡镇的文化专干均为非艺术专业,严重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十七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倾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但进展还不够平衡。因此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努力提高现有文艺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专长的人选到乡镇文化站工作,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政府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全国文化市场的大视野中来理解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应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 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 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政府应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吸收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产业,鼓励集体、个人参与开拓文化市场,逐步形成以文艺演出、电子、图书、网络、书画装裱、印刷业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有着共同的规律,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形成竞争的优势。凡是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的,无不具有这样的特色。农村文化产业的特色性,体现为紧贴农村的实际,要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历史、更贴近民族、更贴近乡土风情,让消费者找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感觉。比如可以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可以通过体验经济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乡村喂养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学生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
三、结 语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的现实命题,我们应把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刘锦春,《文化产业的开发战略、创意与市场》,2009年 [2]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求索,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