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答案(模版)
作业一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型?
答: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 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答:商品价值规律、社会价值规律、柔性化运作规律、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超越性运作规律。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答:是指农村文化产业系统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个人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功能是文化在自身属性基础上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能力,它是文化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哪些?
答:我所在地文化产业有:(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带动农民就业创业;(3)拓宽文化产业空间;(4)形成农村新型产业。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答:现在名人开始做农业、代言农产品,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品牌化道路。金融业大佬转战现在农业,主要是看好未来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也愿意为其高品质付出较高的成本,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较大。其次,涉足现代农业能够享受的政策优惠,同时农业属性有利于其分散自身行业经营风险,拓展新的盈利点。
6、城乡融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1.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7、怎样激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答: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现实看,在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完善之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为一个紧迫课题。
8、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答:生态平衡,人类不再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生态,在生态和谐的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中的植被,动物,水资源等等。
作业二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什么?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答: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是指围绕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习俗惯制,包括人工制作的工艺品的传统方法、质料处理、行业信仰、手工艺人的师承关系、禁忌崇拜,以及工艺产品本身的民俗功能和含义。我所在地区有竞技、游艺、游戏、体
育、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它往往充分表现在民间游艺和各种会、市的表演上,民间春节期间举办的歌会、高跷会、小车会、龙灯、旱船、太平鼓、大头娃娃、哨子会、幡会、大鼓会、气功、杂耍和武术等等,都是民间艺术民俗的表现。部分农村地区的地方戏曲、歌舞等。
2、农村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特别的农村饮食文化资源?答:农村饮食文化的特点是:(1)古朴粗犷的西北食风;(2)庄重大方的华北食风;(3)广博新异的中南食风。我所在地区的主食多系大米,部分山区兼食番薯、木薯、土豆、玉米、大麦,在全国各占一席之地,有“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上游的除了轮船,地上站的除了板凳,什么都吃”的夸张说法。
3、什么是民俗?简述农村民俗的功能。
答: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5、简要说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答:(1)大众性;(2)传统性;(3)民族性;(4)地域性;(5)群体性;(6)历史积淀性。
5、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有哪些开发模式?你所在的地方适合采用哪些方式?为什么?
答: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当地的特色,如美食,服饰,自然景观,人文趣事,和历史文化,历史特色等。我所在的地方适合采用饮食、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活动等,可供参观博物馆、古建筑、民间工艺和土特产作坊、钓鱼、登山等各类户外活动。
6、利用古村落建筑发展旅游有哪些开发原则?
答:尽量保持原有村貌,不要破坏生态环境!避免千村一面!要有当地建筑、饮食风格及自然风貌!
7、你所在的地方有哪些农事节庆活动?该怎样扩大市场做好营销?
答:我所在的地方有:葡萄节、桃花节、杨梅节、油菜花节、茶叶拍卖节和庙会等。做好农事节营销:(1)创新节庆内容,培育市场兴奋点;(2)开展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调动经营积极性;(3)加强包装宣传力度,形成影响合力;(4)提高营销者质量,打造自身有力的文化队伍;(5)有效分流游客,树立良好的旅游印象。
8、农村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创新发展?
答:农村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是:(1)文化的继承性,一种饮食文化会被代代相传;(2)文化的地域性,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特色的饮食文化;(3)文化的传播性,会通过某些渠道向外传播,所以有发展;(4)文化的创新性,在继承的过程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良发展。创新发展:(1)依托农村饮食文化,发展农村饮食文化产业;(2)依托农家菜,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3)依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生态型餐厅;(4)打造地方特色,农村饮食必定流传永久。
作业
三、1、国外农村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一)从经营上看,具有私营化、小型化、兼营化特征;
(二)从市场取向上看,具有本地化、家庭化、城市化特征;
(三)从产品类型上看,具有多样化、本土化特征。
2、结合法国美丽村庄建设实例,谈谈您所在的村庄如何建设成为美丽村庄?
答:(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3、试比较中外农村文化产业在产品上的差异。答:(1)国内农村文化产业呈现流向流量单一的特征,即只要从城市流向农村,且流量大;(2)国外农村文化产业产品类型丰富,服务标准高,国内较单一,服务标准低;(3)国外的农村文化产业市场推广较先进,国内落后,差距明显;(4)国内外农村文化产业活动消费需求高低有别,参差不一;(5)从国内外农村文化产业供给实现模式来看,农户主体地位与作用不一;(6)从行业协会角色与作用来看,国外倚重,效用明显;国内配合,效用发挥滞后。
4、国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农村有何借鉴? 答:(1)遵循市场规律。市场的需求是农民(农场主)生产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第一,要把市场放在首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美国十分注重有机农产品生产,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3)要加大农业环保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对农业环保要求严格,尽量减少化学药剂,鼓励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4)要改革管理机构和体制。全方位发挥市场功能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而不是支配。
5、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评估主要从哪几方面考虑?其中的价值要素和传承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评估主要是(1)文化特色;(2)保存状态;(3)知名度;(4)独立性;(5)稀缺性。价值要素和传承能力包括:(1)文化价值;(2)时间价值;(3)消费价值;(4)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
6、农村文化产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项目策划? 答:(1)挖掘农村地域文化资源;(2)开发农村文化产业产品;(3)打造城乡旅游消费市场;(4)实施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升级。
7、农村文化产业产品开发的原则有哪些? 答:(1)坚持立足于“完善、搞活”的原则;(2)坚持立足于“自然、健康”的原则;(3)坚持立足于“培养、引进”的原则。
8、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途径有哪些? 答:(1)转变观念,树立农村文化产业意识;(2)政府引导,加大扶持与管理;(3)突出特色,打造农村文化资源优势;(4)找准载体,大力发展创意农业;(5)市场主导,培养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作业四
1、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有哪些?
答:融资,投资,融资网,投资平台投融界,专业的投融资信息平台。
2、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哪些服务技能?如何进行培养? 答: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1)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所需的服务技能;(2)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如何进行培养:要培养农民参训的内在动力,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必须对持证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优先承包流转的土地、优先承担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优先取得金融小额贷款等;对有一定技术要求的服务岗位,要推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
机制。
3、什么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品牌?如何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
答:品牌是指用于区隔产品、服务或企业的可感知的标志系统或抽象的理念、象征。如何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政府规划与农民意愿相结合,打造品牌战略;以现代方式整合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新产品;构建特色产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健全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外部环境建设;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保障农民权益;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
4、政府在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
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创新。一方面,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发挥好农民作为具体建设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中,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主体是动力,主导是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如何制定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策略?
答: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经营农村文化产业。要发展和改进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1)实行农村文化企业业务外包制;(2)相关经营主体形成战略联盟;(3)组建农村文化企业集团。
6、怎样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答: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是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先进适用的组织方式和科学技术为支撑,有效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研究经营管理对象、经营管理目的、经营管理主体以及如何经营管理等问题。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农村文化产业投资模式、农村文化产业人员培养、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化建设以及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等。
7、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有哪些?
答:一方面表现为过度利用和浪费资源,使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资源需要开发,如果不开发利用,就只能像深埋在地下得不到开采的自然资源一样无法实现其价值。但一哄而起、盲目杀鸡取卵式的开发,过度利用资源、不计代价和不顾未来的短视发展,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破坏。另一方面是,无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的开拓,都存在“一锤子买卖”的问题,搞短期行为。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搞一些庸俗乃至非法的东西;或是一味追求低成本高速度,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泛滥。其结果必然是失去市场。为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抗拒“眼球经济”的短视和浮躁,迫切需要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长计议,防止短视发展及其危害。
8、怎样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市场? 答:(1)加强对农村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的培育;(2)面向农村市场,研究农民需求;(3)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农民的文化消费;(4)加速农村文化的市场化进程,要有全球化的市场理念;(5)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二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一(第1章~第2章)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别? 教材P3—P4 答: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信息咨询、文化旅游等)。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教材P15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规律:(1)可以规模化生产。主要是指可以按照一定的工业化的标准对农业文化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如民间饮食、农村手工艺等;(2)可以市场化经营。主要是指农村文化产品具有商业性,大批农村文化产品要以市场为依托和市场中介送达消费者手中;(3)可复制性。农村文化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公众享受到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和公众要求的高质量服务;
(4)具有创造性。就农村文化产业及产品所乘载的内容而言,它必须凝结当地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以及不断地深化与提升;(5)具有层次性。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基础层(地方文化资源)、核心产业层(地方文化产品)和延伸产业层(如民族服饰设计中蕴涵的时尚文化)三个基本层次。农村文化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这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这农村文化产业既要以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经济。因此,农村文化产业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要实现增殖,必须按工业标准组织生产、储存、分配。农村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教材P15-16 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经济功能
所谓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是指通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带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村通过适应现代消费来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功能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首要功能。
1、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的有效途径。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承接功能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意产业来引领。
(二)社会功能
所谓农村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是指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道德评判体系,丰富和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促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风气,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新农村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1、休闲娱乐功能;
2、文化传承功能;
3、教育功能。
(三)政治功能
农村文化产业的政治功能是指农村文化产业通过繁荣农村物质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基地、满足农民双重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途径,正向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投入、1、繁荣农村物质经济,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社会的稳定);
2、发展农村文化基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 ;
3、满足农民双重需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群体;
4、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生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开始部分的调整和转移,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升级换代的趋势。农民从单纯向城里人提供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到采茶戏、木偶戏、农家餐饮等诸多“文化农产品”登场,吸引着城里人趋之若鹜。农民渴望增收、城里人希冀返璞归真的愿望,可以形成了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发展这些农村文化产业,有利于农村发展经济的同时,拓宽文化产业空间。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1、体现民族的精神和品格,2、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3、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总而言之,农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农民总体素质的表现。
(三)培育农村新型农民。
(四)构建和谐乡村。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教材P31-33
6.城乡融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教材P42
参考:1.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7.怎样激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教材P44
参考: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现实看,在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完善之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为一个紧迫课题。
8.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教材P42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积累,来自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第三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别?
答: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的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为。可将其定义为: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服务为主要业务,以创造为核心,以文化企业为骨干,以文化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答: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可以规模化生产。即可以按照一定的工业化标准对农村文化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如民间饮食、农村手工艺等。
2、可以市场化经营。农村文化产品具有商业性,大批的农村文化产品要以市场为依托,通过市场送达消费者手中。
3、可以复制。农村文化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公众享受到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和公众要求的高质量服务。
4、具有创造性。就农村文化产业及产品所承载的内容而言,它必须凝结当地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并不断深化与提升。
5、具有层次性。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基础层(地方文化资源)、核心产业层(地方文化产品)、和延伸产业层(如民族服饰设计中蕴涵的时尚文化)三个基本层次。农村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这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研究农村文化产业时既要以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经济。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答:总体来看,农村文化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经济功能A、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产业承接功能
二、社会功能A、休闲娱乐功能B、文化传承功能C、教育功能
三、政治功能A、繁荣农村物质经济,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投入B、发展农村文化基础,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C、满足农民双重需求,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群体D、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生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在哪些?
答:可发展的文化产业有:
一、徐沟的背棍、铁棍。
二、清徐的醋文化教育。
三、农村的生态园。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拔。
一、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A、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带动农民就业创业C、拓宽文化产业空间D、形成农村新型产业;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长远意义。A、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体现民族的精神和品格(2)扩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3)保护民族文化遗产B、促进农村文化建设C、培育农村新型农民D、构建和谐乡村。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答:都市农业跨界发展是指以都市农业为主体,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农业为突破口,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现代经营管理制度为手段,促进农工结合、农林结合、三产结合,推动农业与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等社会事业相结合的新型都市农业发展方式。
农村文化产业跨界的的应用:为了促进融合发展,增加中国制造的文化附加值,政府要支持加大创意设计投入,建立专业的文化设计机构,促进艺术设计在纺织,轻工、包装、服装等制造业中的应用,鼓励扩大创意大利设计向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的生产设计廷伸,推动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生产。同时,要引导资助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转移农村人口,推动农村文化产业融入新农村建设。
1、树立责任意识,创新跨界思维
2、应用现代手段,促进产业融合
3、调整自身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4、引导产业集聚,搭建融合平台
5、创新管理模式,鼓励文化创新
6、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持续发展
7、鼓励原创精神,加强权益保护
6、城乡融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对于农业而言,随着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加速。在跨界发展中,农业不断吸取其他产业的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自身发展理念和经营载体的创新,同时农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快农业资源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向食品、医药、保健、日化等领域渗透,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创新。
1、农村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
增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发挥文化产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提高相关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发掘传统产业中的文化因素,创造跨界性新产业,如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特别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为传统产业升级增值,为农产品的外观造型、包装设计、形式构造、品牌咨询等提供艺术设计性的应用服务,由此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农村文化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融合
农村文化内容和服务的创新能够使第一产业更具吸引力,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通信、会展、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增加产值,拉伸产品线,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空间。作为内涵产业的文化产业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文化内容成为推动新型服务业态和消费态发展的体验对象和服务内容。
3、农村文化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
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化。要积极推动景观农业、会展农业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业产业同农村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如农村演艺业、农村农事节庆等,增加创意,延伸体验链条,实现文化的价值提升和增值效应,形成市场经济效益和文化品牌效益,铸造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的价值实现和持续发展。
4、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的融合 农村文化产与农村文化事业密不可分,农村文化产业要立足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瞄准文化市场变化,适应全社会文化消费发展的趋势。通过产业培育,打造多元化、精品化的文化产品,筑牢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提升农村建设的品位和水平。
6、怎样激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答:在进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营销时,尤其是进行文化休闲消费时,要着重抓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如这些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是什么、他们进行体验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他们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农村文化体验的相关信息,他们普遍的休闲时间是什么、用于体验的消费支出一般为多少等。只有对相关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体验心理,进而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测,并以对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预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文化资源的配置,实现农村文化产业,产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
8、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而且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国民经济增长不再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
(2)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3)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作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以民生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同时,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
(4)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5)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尝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2
1、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什么?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 答: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1)有一定科技含量(2)传承方式的单一性(3)与自然、生态相适应(4)制作工艺的随意性和经验性(5)农村传统工艺的地区差异性 我所在的清徐有老陈醋传统工艺酿造技术、徐沟的背棍、铁棍。
2农村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特别的农村饮食文化资源? 答:农村饮食文化的特点:(1)古朴粗犷的西北食风(2)庄重大方的华北食风(3)广博新异的中南食风(4)豪爽大度的东北食风
清徐的饮食文化资源有:老陈醋、徐沟的贯肠、孟封饼、不烂子。
3、什么是民俗?简述农村民俗的功能? 答:所谓民俗,就是指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包括人们的心灵、情感、精神、思想等内在素质,并体现在由这些内在素质外化出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语言方式上。民俗还包括了人们根据世代传承的技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及其物质产品。由此可见,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外延广阔,底蕴浓厚的概念。农村民俗的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调节功能
4、简要说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 答: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1)大众性(2)传承性(3)民族性(4)地域性(5)群体性(6)历史积淀性
5、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有哪些开发模式?你所在的地方适合采用哪种方式?为什么? 答: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有:(1)民俗风情型发展模式(2)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3)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4)度假休闲发展模式(5)特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6)现代农村展示模式(7)旅游小城镇型发展模式
清徐县适合采用
一、度假休闲发展模式。因为距 离太原市仅30多千米,交通方便。市场较大。只要做出特色,就能带动整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二、农场庄园发展模式。以清徐的葡萄酒为龙头可发展葡萄庄园。以老陈醋为龙头,可发展造醋庄园。
6、利用古村落建筑发展旅游有哪些开发原则? 答:古村落建筑发展旅游的开发原则:(1)保护第一(2)突出特色(3)游客参与(4)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7、你所在的地方有哪些农事节庆活动?该怎样扩大市场做好营销? 答:清徐的醋文化节、葡萄采摘节、梨花节、美食节、正月十六焰火节
农事节庆活动的市场营销:针对精神需要进行的农事节庆文化产业产品“软加工”,重点要放在对农事节庆文化产业产品进行文化底蕴的深度发掘与综合体验上,充分挖掘农事节庆文化的内涵,精心构思,大胆创新,拓展新型节日休闲农业文化产品。
(一)创新节庆内容,培育市场兴奋点(1)开发体验型旅游项目,搞活农业节庆。增加旅游者的参与氛围,让农事节庆活动真正办出节味来。(2)突显农事节庆文化的内涵。(3)设计农事节庆标识。(4)丰富农事节庆旅游纪念品。富含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对宣传和树立旅游形象有着可低估的作用。一个好的旅游纪念品就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载体。面农事节庆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为农事节庆做宣传,还可以起到增收,创收的作用。(5)灵活选择农事节庆的举办地点。如让农民带着自己的农产品、传统技艺、家乡美食到城市与市民一起办嘉年华。
(二)开民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调动经营积极性
(三)加强包装宣传工作,形成营销合力。在农事节庆举办之前,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旅行社、酒店、宾馆等媒介,对外发布农事节庆的相关信息。
(四)提高经营者素质,打造自身有力的文化队伍
(五)有效分流游客,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1、规范商贩经营活动,规划交易专区。
2、规划停车场。方便游客进入。
3、增加临时住宿接待设施。
8、农村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创新发展? 答:农村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是:
一、依托农村饮食文化,发展农村饮食文化产业。主要包括节令食俗、待客食俗、礼仪食俗、传统宴会食俗等。
二、依托农家菜,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农家菜突出的特点就是“土”,选材均取自于田园的土特产。制作方法古朴,用具简单、原汁原味。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进行吃、住、玩、游、娱、购等休闲活动。
三、依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生态型餐厅。
四、打造地方特色,农村饮食必定流传久远。农村饮食要保持鲜明的“乡土”特点,就必须以本地饮食文化资源为核心。在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的同时,尤其要突出农村食品的天然,纯朴、绿色、以及清新的农村环境氛围,以农村文化的自然、闲情和野趣为特色,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农村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饮食文化的开发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指菜肴的制作、开发及服务。二提高层。指用餐环境、用餐方式等。
三、延伸层。指将餐饮同旅游相结合,推出旅游餐饮。并将农村的饮食文化节开到城里去,作为一个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识认到农村的饮食文化,吸引他们到农村来体验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乡村饮食。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饮食文化的旅游的形成、发展。
第四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名:王启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此文来源于是文 秘 家 园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
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大学生,尤其象我们这些农林院校的更应该时刻关注三农问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院村挂钩,义务指教,村主任助理等活动 来加强和农村的联系,加大对农村的关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五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目录
摘要…………………………………………………………………………………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4
三、结论……………………………………………………………………………4 参考文献……………………………………………………………………………5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年来,虽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分配政策,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至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但由于艺术类专业人才较少,分配至乡镇的文化专干均为非艺术专业,严重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十七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倾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但进展还不够平衡。因此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努力提高现有文艺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专长的人选到乡镇文化站工作,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政府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全国文化市场的大视野中来理解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应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 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 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政府应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吸收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产业,鼓励集体、个人参与开拓文化市场,逐步形成以文艺演出、电子、图书、网络、书画装裱、印刷业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有着共同的规律,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形成竞争的优势。凡是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的,无不具有这样的特色。农村文化产业的特色性,体现为紧贴农村的实际,要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历史、更贴近民族、更贴近乡土风情,让消费者找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感觉。比如可以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可以通过体验经济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乡村喂养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学生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
三、结 语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的现实命题,我们应把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刘锦春,《文化产业的开发战略、创意与市场》,2009年 [2]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求索,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