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案
初中数学教学案
一,主题分析与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第二篇: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教学案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教学案
知识考点:
数的开方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准备知识,二次根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基础,应熟练掌握平方根的有关概念、求法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
精典例题:
【例1】填空题:
(1)3的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52的算术平2
方根是;8的立方根是
2是a的立方根,则a=;若b的平方根是±6,则= 2
1(3)若2x有意义,则x;若有意义,则x。x2(2)若
(4)若mm0,则m;若213a23a1,则a;a2
若1,则a;若a
(5)若2x有意义,则
(6)若a<0,则
=。x11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2x= 2a2a=;若b<0,化简aab2ba3b
112,2;(2),6;(3)x≤,x≠2; 524
1(4)m≤0,a≥,a<0,x≥-1且x≠0;(5)2x; 3
(6)2a,2abab 答案:(1)3,2,【例2】选择题:
1、式子3xx成立的条件是()x1x1
A、x≥3B、x≤1C、1≤x≤3D、1<x≤32、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a2aB、a2aC、3a3aD、a1a a3、若x<2,化简3x223x的正确结果是()A、-1B、1C、2x5D、52x
4、式子ax(a>0)化简的结果是()
A、xaxB、xaxC、xaxD、xax答案:DDDA
【例3】解答题:(1)已知a1
a5,求a1的值。a
m244m22(2)设m、n都是实数,且满足n,求mn的值。m2
分析:解决题(1)的问题,一般不需要将a的值求出,可将a
15等式两边
111
同时平方,可求得a3,再求aa4的值,开方即得所求代数式
aaa的值;题(2)中,由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m2,但分母m20,故m2,代入
原等式求得n的值。
111
略解:(1)由a5得:a7,aa445
aaaa
故a35
am24012
(2)4m0解得m2,n
2m20
∴mn=1
探索与创新:
【问题一】最简根式
2xy
222
xy与
y62
3xy2能是同类根式吗?若能,求出x、y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根式无意义,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略解:假设他们是同类根式,则有:
11
x12xyy62解得 2
y2xy3xy2
x1
把代入两根式皆为1无意义,故它们不能是同类根式。
y2
【问题二】观察下面各式及其验证过程:(1)2
222 33
223(232)22(221)22
验证:2 2
333221221333(2)388
333(333)33(321)33
验证:3 322
888313
1(3)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4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4)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任意自然数,且n≥2)表示的等式,并给出证明。
分析:本题是一道常见的探索性题型,通过从特殊到一船的归纳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类比得出用n表示的等式:n解答过程略。
nn
n 22
n1n1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21的平方根是;
49的算术平方根是;216的立方根81
2x2x
是;
2、当a时,a2无意义;
有意义的条件是。
3、如果a的平方根是±2,那么a=。
4、最简二次根式4a3b与b2ab6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b=。
5、如果a2b2ab2b3(ba),则a、b应满足。
6、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3a=b>0时,bx
x=;
(a1)
=。1a7、若m0.04,则2mm2=
8、若m<0,化简:2mm
m2m3=
二、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A、±1B、0C、1D、0和1
2、在x、
a2、0.5、、25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3x
A、1B、2C、3D、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没有平方根B、-1的平方根是-1
C、4的平方根是-2D、3的算术平方根是34、4的算术平方根是()
A、6B、-6C、6D、6
5、对于任意实数a,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aB、a
aC、a2aD、a4a26、设7的小数部分为b,则b(b4)的值是()
A、1B、是一个无理数C、3D、无法确定
7、若x
12
1,则x2x1的值是()
A、2B、2
2C、2D、218、如果1≤a≤2,则a2a1a2的值是()
A、6aB、6aC、aD、1
9、二次根式:①9x;②(ab)(ab);③a2a1;④
;⑤0.75中最x
简二次根式是()
A、①②B、③④⑤C、②③D、只有④
三、计算题:
1、0.01212、372122;
3、25;
152
1
220。
2
1
四、若a、b为实数,且b<a22a2,化简:
五、如果的小数部分是a,b24b42a。
2b的小数部分是b,试求b的值。a
六、已知A4aba2是a2的算术平方根,B3a2b2b是2b的立方根,求A
+B的n次方根的值。
七、已知正数a和b,有下列命题:(1)若ab2,则ab≤1;(2)若ab3,则ab≤
3; 2
(3)若ab6,则ab≤3;
根据以上三个命题所提供的规律猜想:若ab9,则ab≤。
八、由下列等式:2
2=2 7
23,3=3
267
34,4=4 266
3,……所提示的63
规律,可得出一般的结论是。
九、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已知m为实数,化简:mm解:原式=mmm=m1m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1,m
m m
27,6;
2、a,x≤2且x≠-8;
3、16;
4、1,1;
b25、a≤b且b≥0;
6、a,a;
7、0.12;
8、m
x
二、选择题:BADCD,CCDA
三、解答题:
1、-0.55;
2、35;
3、355
四、a=2,b<2,原式=
3
1六、a=2,b=3,A=2,B=-1;
五、b
当n为奇数时,A+B的n次方根为1;当n为偶数时,A+B的n次方根为±1;
七、2
n
(n为大于1的自然数)n3
1m=m1m
九、不正确,正确解答是:原式=mmmm
八、n
n
=n n31
第三篇:初中数学导学案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年级数 学问题导学案第×章《×××》2013年×月编号×××
§××××课时数:×课时
主编:×××审核:初×数学备课组班级【学习目标】1.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一、教材导读:阅读课本P×—×,回答下列问题:
1.2.3.4.…
此环节主要针对教材上的概念部分,问题设置时要求:要有引导性,要细致,要注重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可以参照《导学方案》中的问题)。
二、自主测评:
1.2.3.… 此环节为针对前一环节的概念辨析,选题要求:紧扣概念,难度要求不要太高,以填空、选择为主。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问题1:
问题2:
变式1:
归纳:
探究二:
问题1:
问题2:
变式1:
归纳: 此环节为概念综合应用,选题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层次要清晰,每道题要达到的训练目的要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第四篇:初中数学导学案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要求及建议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思维能力编写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核心是变“教材”为“学材”、变“学会”为“会学”直至“乐学”。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探究性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要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研讨和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建议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学习目标要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表述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
(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探究(启发式教学)或自学——展示(点拨)——应用(反馈)——测评(活动式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教法和学法指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应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把教材上知识点、能力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层次化和具体化,从而形成问题链。学生应明确学会了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什么等。
2.小组合作: 如何组织,如何交流、交流什么,交流中收获了什么、疑问是什么、1
生成了什么等组长要筛选整理(一要常规,二要有效)。
3.展示点拨: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预设及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质疑释疑、总结技巧方法和知识规律的过程。学生交流预习、探究成果,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点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此过程中,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设置,边展示,边点拨,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学生在导学案中留下记录,做好笔记。
4.典例拓展训练:导学案中的典例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巩固性练习;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三是根据典例设计变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5.消化反思 :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系统理顺知识,排解疑惑。
6.跟踪练习:导学案中的跟踪练习,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题型,精选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对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总结。
7.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探究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过程,学习中的疑惑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8.达标测评: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目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注意事项
1、本要求只是教研员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编写导学案。
2、导学案的运用一定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实际需要,当用则用,杜绝形式主义,用好用实导学案。
第五篇:初中阅读理解教学案
启思园初中阅读理解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提炼文章主旨。
(3),感知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4),完成课后问题,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2),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难点)。三,教学过程:
(1),先看短文标题,然后联想与标题相关相联的问题。(时间不要太长)
师问: 看标题“ 我长大了”,你想到了什么?
生1:长大了,就是不是小孩子了。
生2:长大了,就应该懂事了。
生3:长大了,就是我的个人长高了。
生4:长大了,就是我们的年龄增长了。
生5:长大了,就是成熟了,做事情有分寸了。、、、、、、、、、、、、、、、、、、、、、、、、、、、、、、、、、、、、、、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很好,老师给你们点个赞。师:老师认为啊,一个人长大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个人在生理上长大了,就是个高了,身体发育完好了;另一面就是一个人在心里上成熟了,敢于担当了,敢于面对了,敢于负责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说得对不对啊?
(2),看短文后面的题目,认真仔细看后面的每一个题目,然后用铅笔在短文相应的地方用①? ②? ③? ④? ⑤? ⑥?划出了,以便我们在阅读短文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将要回答的问题。
(3),阅读短文,我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盲目的去阅读,每次读到我们用①? ②? ③? ④? ⑤? ⑥?标出了的地方要仔细体味。
(4),读完短文后,我们要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一般来说记叙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做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学生概括:
生1:文章讲述了“我”小时候盼望长大焦急心情。
生2:文章讲述了“我”长大的三个过程:一是,进入中学。二是,脸上长青春痘。三是,撞到老人,闯祸的过程。
生3:文章讲述了长大实际上敢于承担责任。、、、、、、、、、、、、、、、、、、、、、、、、、、、、、、、、、、、、、、、、师:同学们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全面。师:文章的主要内容,长大了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而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5),回答问题,积累答题技巧 1题:分析,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②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③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④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⑤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⑥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⑺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⑻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⑼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⑽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⑾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⑿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