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保护开发情况的考察及建议
善待文化遗产 传承历史文明--文物保护开发情况的考察及建议
市政协文艺新闻组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更好地进言献策,做好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推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建设、特别是旅游经济的繁荣,我组部分委员就文物保护开发工作在市内外组织了考察和研讨。
一、考察情况及启示
山
西省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地上博物馆,其平遥古城、云岗石窟和乔家大院等古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我组在山西考察过程中既为其精美绝伦的古迹而叹为观止,又为古迹的保存完好而钦佩不已,对我市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开发工作有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宣传造势,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山西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国家文化名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镇圈成一个风格迥异的城区。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县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保存完好。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县历届领导一直注重宣传造势,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总体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在鸟瞰平遥古城,称奇道绝之时,为平遥人民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行为所感动。
启示之二:建章立制,规范文物保护秩序。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我们从从当地人的介绍中得知,作为一处古民居能保护得如此完好,要得益于山西从省、市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严格制度。该省到地方都相应制定了文物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并规范文物保护秩序,相应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对一些零散性的文物古迹进行集中收藏与保护,重视做好各种防盗、防火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和安全。
启示之三:整合资源,精心制定开发规划。优秀文化遗产完美而系统的形象和魅力是吸引游客、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当地政府均十分重视整合资源,精心制定开发规划。如平遥县近年来通过文化遗产普查摸底,整合资源,制定了《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按规划围绕景点维修开发、古城基础设施改造、城内企业单位搬迁、新城道路建设与生态绿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古城整体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形成了古县衙、城隍庙、日升昌票号和镖局等数十个精品景区组合,同时配以古色古香的旅游街区和商店、客栈的映衬,塑就了古城整体的壮美景观,打造了强烈吸引人们眼球的大旅游格局。
启示之四:多元投入,打造文化遗产精品。山西省属我国西部地区,并不富裕;平遥县财力薄弱,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做得如此之好,形成了系列精品旅游资源,得益于他们的政策引导,多元投入。平遥县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旅游的优惠产业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发展方针,通过合资、合作、拍卖、租赁、出售等多种融资形式,形成了全民、全社会办旅游。目前,古城内已对外开放的17处景点中由社会或个人开发的有11处,其中规模较大的城隍庙、财神庙等均是由个人或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在已投入的3.5亿元旅游资金中,政府只投入1.2亿元,社会投资却达2.3亿元。
二、对我市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的建议
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在历届市及各级相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下,取得了显著成绩,经1984年文物普查,我市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处,这其中多数文物单位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保护,一些文物单位还进行了较好利用和开发,这是兴化被命名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基础。近几年来,我市在搞好旅游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抓了文物景区景点的建设,一批文物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并通过举办板桥艺术节,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提升了兴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旧城改造、城乡建设中,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破坏,以致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遗憾。结合这次考察,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认识。历史文物不可再生,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遭损和丧失。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开发好,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就是城市的最佳名片,就是城市的最高含金量,就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提升城市形象。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以前羞于说自己是平遥人,而当平遥因古城保护而享盛誉后,她现在却以是平遥人而自豪了。我们应从各级领导起提高这一认识,并加大对《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增强全民、全社
会的共识,动员全市人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来。
二是深入普查,建成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库。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责任重大;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功德无量。我们应迅速启动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工作,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盘活家底,通过专家认证,确认我市有哪些文物具有历史价值,需要重点保护和开发;明确对象和标的物,为抢救性保护开发提供依据,并建成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库,以利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和开发,长期写好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连续剧”,不再留下历史遗憾。
三是量力而行,精心制定保护与开发规划。我们要在掌握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根据市政财力,精心制定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近期的。目前,应将最迫切需要抢救和开发利用的项目立上政府议事日程。同时,规划制定要合理,富有预见性、超前性和科学性,要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山西应县围绕应县木塔做足了文章,他们在木塔前开辟了整齐划
一、古色古香的丁字型商业街,就近建成了宽敞的休闲广场,广场上还特意留下了古城墙遗迹,周围没有四层楼以上的建筑,使孤立的木塔古迹生色而变得雄浑厚重,成了和谐迎人的群体旅游资源。此举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确定一个开发项目时,也要追求整体感和一定的规模和气魄,如板桥故居、金东门古文化建设项目,就应以此构想,既要修旧如旧,不可造假;又要谋求精当,敢于创新。这样,通过一年重点搞好一到两个保护开发项目,分步实施,多年积累,就能形成规模效应,就能使全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四是扬长避短,突出我市历史文化特色。我们在考察时感到,将我市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与山西平遥等县相比,我们无优势可言,但我市非物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却是厚重而丰富的。如施耐庵、郑板桥和刘熙载等历史先贤,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重量级历史文化名人,我们应扬长避短,突出我市这一历史文化特色,打好历史文化名人牌,做足历史文化名人文章。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将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打造出一批让游客欢迎和喜爱的特色产品,建设一个综合性富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对提升我城市名片、繁荣旅游事业是大有促进的。
五是综合开发,多渠道投入求发展。我们不应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看成是孤立的工作,要把它与五城同创、构建和谐兴化紧密联系起来。兴化是水乡,在景区景点建设中,我们就应做好做足水的文章。李中水上森林、缸顾千岛垛田、中堡大纵湖、新垛施耐庵陵园、大垛郑板桥陵园、西郊徐马荒生态旅游景区及乌巾荡风景区等项目,我们都应立足于综合开发,既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又呈现名人秀水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应多元投入,通过旅游招商多渠道筹措资金,调动全社会力量助阵,从而使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挖掘、保护和开发的同时,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也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第二篇: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摘要:文物是最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方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可以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利用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所以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存的矛盾应当坚持有根据复原的原则,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战略。要以文物保护促进旅游开发, 以旅游开发带动文物保护, 走出一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相互协调;旅游开发利用
一、引言
文章针对旅游开发中涉及到的文物保护问题,提出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二、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
2.1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急需调和的矛盾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历史时期、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极为丰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的各类文物、文化遗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风范,也因此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陕西的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的孔庙、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南昌黄鹤楼等,无一不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就广西而言,目前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0余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造像、岩画、近现代纪念建筑、代表性建筑以及少数民族文物等,其中兴安县灵渠、宁明县花山岩画、桂林石刻、靖江王府、靖江王陵、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容县真武阁、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灵川县江头村及爱莲家祠、凭祥市友谊关、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鼓楼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热点。正因为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所具有的深沉历史积淀,所产生的独特韵味及其个性和唯一性,吸引着广大的游客群体,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依托文物古迹的文化旅游活动日渐兴旺,以文物为主体的景点、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不言而喻,旅游开发使大批文物的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文物景点、景区的知名度,增强了群众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同时也拓宽了文物保护资金的
来源渠道。但是,不可否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旅游开发的过分商业化超出了文物“合理利用”原则所能承受的范围;不规范的旅游开发行为,超出了法律框架所能允许的范围;对文物的过度使用,使文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破坏性的开发、建设,会给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等等。一些所谓旅游开发实质上是在对文物“竭泽而渔”,或者违反“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本体、附属建筑或环境大兴土木,结果“旧貌换新颜”,给文物及周边环境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给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或者不考虑文物的保护,而只想依托文物建设景区或者占有文物的经营权,获取经济利益,导致对文物过度开发;有的无视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把依法属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文物点或者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较为出名、收益好的文物点、文物保护单位划给旅游企业或公司管理,将文物管理部门扫地出门,改变文物管理体制,使文物保护处于失控状态;或者以新成立机构、企业、公司取代文物部门管理文物的职能,将国有并投入大量财、物、人力而保护好的文物转移到公司、企业,作为企业资产无偿经营,有的甚至以开发为名,将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交由个人承包或干脆由私人开发,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旅游开发中,文物国有资产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或在旅游收益中得不到应有的合理回报,或者根本无任何回报,严重影响了文物的永续性保护工作;或只注重文物的经济价值,不重视文物的保护,旅游开发规划、方案缺乏对文物本体及环境保护的投入,致使文物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无维护、维修资金,得不到及时抢修,造成文物损失;还有的旅游开发对文物的保护“越俎代庖”,无科学方案、规划,不听取或不重视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旅游规划代替或否定文物保护规划,以行政意见代替专家意见,不服从国家对文物保护管理的规定,不履行法定报批手续„„这些都是文物保护所不允许的。当然,也存在一些文物管理部门消极对待、简单堵截旅游开发,反对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的现象,显然也是不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
上述种种情况,反映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的。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导致了毁坏文物及其环境的严重后果,同时也给旅游本身造成了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和矛盾,在一些地方长期得不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从管理的层面来说,是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淡薄,在项目决策、旅游开发时,不深入调查研究,不经专家论证,不听取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权代法,盲目拍板,造成严重后果。从旅游方面来说,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考虑旅游开发项目,不考虑文物及其环境保护,急功近利的因素在起作用。于投资者而言之,只求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而不愿对文物保护有所
投入,因此,常出现不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强行施工,或者在旅游开发中过度经营,以致文物遭到损失。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对于因违法开发、破坏性开发而造成文物损失严重后果的决策者、当事人处罚不力,甚至不予任何处罚,以至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文物保护开展困难。从文物管理部门方面来讲,存在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对合理开发认识不足,主动介入性差,工作常常显得比较被动,或者一概反对文物的利用等问题。如此种种,从整体上分析,表面上是有关各方协调不一致,而实质上则涉及到国家、部门、地方、个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回避、无视这些问题和矛盾,任由问题和矛盾存在和发展,就无法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和谐发展。
2.2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对策
文物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因此文物保护要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其着眼点是文物的保护、抢救。其职责主要是依法将文物、文化遗迹保护好,管理好,并创造有利于社会效益实现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使之存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世代相传,持续有效地发挥文物的作用。文物保护需要按照自身固有的特点及规律运作,充分保证文物保护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性质、方针、原则、任务、目的等不受影响。
旅游是经济产业,旅游开发是市场行为,属经济学范畴。其着眼点在经济效益。其任务是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创汇增收。其工作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方针、任务、目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二者间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从双方的角度考虑其全面性及合理性,如果不顾双方的客观规律去处理其间的问题和矛盾,就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呢?这就需要有关各方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中,诚心相待、至诚合作,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平台。
2.3依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发展以致无法协调、解决,直至最后出现不良结果,导致文物损毁或者经济损失的现象,大多是人为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可以解决的,但必须克服不良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文物保护及旅游的有关法律,而“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防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矛盾,避免矛盾激化,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
《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第九条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法律的条款很明确,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虽然旅游强调的市场,但是只要是开发涉及文物,依法办事就不能例外。这就要求文物、旅游等各相关部门,以及各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开发商、当事人在项目决策、策划、规划、运作时,要减少人为违法因素,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要求,科学论证,履行手续。法律规定可以干的,才能干,规定不可以干的,不能干。要杜绝以权代法,不可盲目拍板、强行蛮干。我国已颁布的文物保护及有关旅游的法律规定,是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只有在法律框架内的旅游开发,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开发而导致的矛盾。即使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只要各有关方面都减少人为因素,树立法律共识,依法办事,就可以找到适当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当然,对于以权代法,视法律为无物,造成文物损失的当事人要依法予以严惩。
2.4旅游开发应立足于文物保护的前提
《文物保护法》已经明确了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任何对于文物的旅游开发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减少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有效保证,也是两者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旅游的角度言之,文物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因此,无论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都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文物的珍贵在于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于它的不可再生性、唯一性。文物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损坏的,破坏一件就永远消失一件,毁掉一处就无法再拥有它,也无法再利用它。因此,需要精心的维护。文物的这些属性,决定了有关文物的任何决策都不允许失误,包括旅游开发在内。因此,任何有关文物的旅游开发特别是在文物密集的区域,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认真、周全地考虑文物保护的问题,不允许开发性破坏文物及其环境的现象存在。否则,就容易产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造成文物部门与开发者之间的冲突,造成文物及经济损失。因此,在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要正确认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正确执行文物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下,文物的有效保护、抢救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于旅游开发而言,也就是适度开发,而不是盲目开发,超度利用。加强管理,就是既要管“保
护”,又要管“利用”,即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对文物及涉及文物的活动进行管理,而不能随心所欲。根据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旅游开发是不能以文物损失作为代价的,而是必须在保证文物的安全,不改变文物及其环境原貌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否则,连文物及其环境都保不住了,破坏了,怎么谈得上利用呢?这恐怕也与开发的初衷相违背了吧。因此,笔者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和谐的关系应该是:文物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必须接受“保护”的制约,而旅游开发的目的和结果,必须确保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2.5 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并不是提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物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或者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而是要充分考虑旅游开发涉及各方的实际情况,对于所获经济利益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分配,这是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也是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部门、地方、个人间的利益冲突。其中包含了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之争,也存在效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对于旅游开发者或者说旅游企业、公司来说,资金的投入要求得到回报,创造效益,这很正常,也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则。问题是不能因此而牺牲文物、国家应得的回报,也不能要求文物、国家少获回报或者不用回报。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抢救,至今日才有了许多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存在,当开发商或旅游企业、公司利用这些文物来进行旅游开发时,当然应当考虑国家的这些投入。坦然说,开发商或者旅游企业、公司所选择的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以文物为主题的景区,大都是经过文物部门的长期宣传培育,精心保护,已具初步规模和市场的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已经是旅游的热点,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旅游部门的介入,理应使这种经济效益更为扩大,因此在利益分配时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另外,作为国有资产的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其对旅游市场所具有的吸引力,应该在旅游收益中得到体现,不应流失。同时,由于游客的增多,文物的损耗加大,保护、管理、维修工作的难度增大,任务加重,保护投入也随之增加。这种文物维护经费的开支、积累也必须在旅游的收益中予以考虑,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对于文物资源的旅游开发所获收益中,必须确保文物保护、维修经费的份额。总之,应该明确的是:国家应该享有利用文物资源创造的经济价值的收益。但是,国家的这部分利益在一些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利润中,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体现。文物被开发商、旅游企业、公司无偿使用,收入为经营者据有;文物管理部门不仅管不了,而且还要承担文物遭受损失的责任,国家则还要继续为保护、维修这些文物拨款花钱。如此等等,能不产生矛盾吗?所
以,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收益,有益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2.6 科学论证、科学规划
旅游开发对于文物的消耗是绝对的,是不可逆转的。文物景点一经规划、开发,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一个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需要搞旅游开发,能不能搞旅游开发,如何搞旅游开发?需要经过专家论证、策划、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即要做好调研、立项、论证、规划、评估等各项工作,才能避免破坏性开发,确保开发项目的正确性,这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文物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对于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关各方来说,树立“文物不可再生”的观念尤其重要。也就是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其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毁掉一段城墙、一处遗址、一座古墓葬、一栋古建筑、一通古碑刻,在今天固然很容易,但要恢复它,不仅要耗费巨大的财、物、人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即使重建了,也不是真文物,因为作为文物特征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已不存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古董。如果一处文物点或文物保护单位经旅游开发之后,其建筑或文化原貌发生了改变,它所蕴涵着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消亡,它所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不断减弱,那么它作为历史文物古迹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对于外界和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丧失,这对于文物及旅游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文物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旅游开发的决策都必须以文物保护、文物安全为前提。这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文物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建立在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之上。这样做,可以避免急功近利和对文物的过度开发,保证文物的安全及合理利用,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效果。
文物的精髓在于其深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旅游开发的结果必须保证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载体及所依托的环境不受损害。文物能否用于旅游开发,能开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①《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②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的相关规定;③文物保护规划;④文物的存在状况及现状;⑤文物保护的情况等等。当然,还有环境保护法、城镇建设规划等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如果对于文物旅游开发的策划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如法律不允许开发,或文物状况不适宜旅游开发的,强行开发;当地无权审批的,越权审批;或旅游开发规划无视文物保护规划的存在,与文物保护规划不衔接,或者相冲突;或不经专家论证,不征求文物及相关部门的意见等等,都可能导致文物破坏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及以文物为主要载体的景点、景区的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符合国家保护文物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进行。
文物能保存至今已属不易,且为数已不多,如果因为我们不依法行事,不进行科学论证,轻率决策,盲目开发而导致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毁灭,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祖先,愧对后人。因此,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慎之又慎。
2.7 创新文物开发的管理模式
对于文物旅游开发、营运的管理,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又一个焦点。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文物在目前还不能等同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而它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使其开发利用必须以合理、确保安全及不改变原状为前提,其利用的过程也必须保证不受到损害。这就要求在开发的全过程中,文物保护法律的实施和文物保护机构的职责履行得到保证。而目前旅游开发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以企业、公司为主导,而文物管理部门通常被排斥于管理之外,或对其涉及文物的经营活动一无所知,待发现之时则已造成事实,对文物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发生在山东曲阜孔庙的“水洗三孔”、山西平遥“古城坍塌”,以及发生在《中国文物报》与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间的“秦始皇陵的诉讼” 等事件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文物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来说,旅游开发单一的企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如旅游景点、景区内的文物点按照国家的规定由文物管理部门自行管理,游客购票参观;由景点、景区统一售票的,文物点仍由文物部门管理,但不再另行售票,票价打入景点、景区统一门票。属于文物的门票收入由景点、景区按售票收入按月或季度按实数拨给文物管理部门;或者文物、旅游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或者在景点、景区内由文物部门委派若干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涉及文物的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对文物景点游客流量的控制,实施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其工资、福利由开发者发给,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由开发者承担等等都可以作为探索的参考。当然合理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的形成要有一个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文物管理部门的参与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里要强调的原则是:任何管理运行模式都必须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利益,对文物的保护有利。否则,就是失败的,就无法消除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也就很难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局面,更达不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效果。
文物与旅游之间,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相处,是保证上述关系双赢的关键。而这种和谐相处的基础,就是
要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要求,在确保文物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兼顾各方的利益,这也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平台与基础。
三、结论
如何确保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做到双赢,如何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如此才能使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指导方向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文物的保护工作与文化旅游事业同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处理好文物、风景与旅游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实现,保护文物、保护景区,最后的防线就是把它们规划好,一个规划要经过实地考查、讨论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完成与实施,经这样下来,不会造成对文物、景区的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文物、风景保护的后果。只要规划做好了,才能真正处理好文物保护、风景保护与开发、利用、环保及旅游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搞好规划就是对文物、风景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 军.从绍兴历史文化看文物旅游之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54-13.[2]金 磊.论中国西部旅游的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策略[J].华中建筑,2001(2).[3]李福建.海州古城墙受损引起市领导重视, 王建华作出批示[N].连云港日报,2006-9-22.[4]李 让.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N].中国文物报,200412-9.[5]刘
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7(3).[6]李晓良.博物馆与我们渐行渐近[N].中国旅游报,2004-1-22.[7]潘 洪.论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2007(6).[8]庞肖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疆经济与文化,2007(3).[9]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2001(2).[10]肖 芸.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2004(4).[11]许德建,都波.沂南汉墓画像亚待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6-10-16.[12]杨桂芳,丁文捷,茜绍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完[N].中国旅游报,2005-2-1.[13]张承忠.基本建设应重视文物保护[J].小城镇建设,2001(5).
第三篇: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不是冤家专题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不是“冤家”
关戈
2012-12-31 10:09:13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已全部毁坏的不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复建,对于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应当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意见》的出台,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各地在开发利用土地和旅游资源上,存在着对文化遗产认识不清、保护失当或干脆盲目让位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使文化遗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可笑的是,有的地方更以“重建”“复建”为毁坏开路,毁之不倦又劳民伤财,还营造了一种文化幻象,助长文化虚无主义风气。
前不久,广州某官员曾声称,拆除古建筑重建也算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古建被拆了重建或复建,真的算保护吗?诚然,通过一些措施,似乎能够让古迹、古建恢复得貌似原迹,比如给拆除的构件编号,恢复时再依样拼起来;但是,这等“貌似”绝非真迹,也早已在拆毁的过程中大大损害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专家则表示,虽然古建筑可以复原,但是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再也无法重现了。
但是,对文化遗产的无知颟顸,使各类“复建”“重建”“仿建”依然在各地大量上演:湖南某地强行拆除“爱莲堂”周子祠,却花巨资易地建仿古建筑;某地为挽回昔日“古都”繁华,竟不惜大规模拆迁,企图重造一个仿古城市;某地为恢复汉代文化遗产,修建了一条“汉街”,还在街口立了一个牌坊,而彼时
尚未有“街”之一说,立牌坊更是无稽之谈„„这些“壮举”,从“有则改之”到“无中生有”,多数还打着“文化保护”或“复兴某某文化”的旗号。
细数这一系列的现象,因“保护”而重建、复建乃至大规模动迁,显然暗含着某种经济逻辑。正如前段时间某地炒作“娲皇遗骨”以证“存在古迹”而后拟大规模开发,多数“复建”“重建”不外乎借“翻新”古迹为经济开路。在某些人眼里,“翻新”顺便炒作开发古迹无疑比吃力“不讨好”的保护来得便捷。问题是,当重建、复建失去了实质意义,文物古迹、古建没有了文化传承的价值,所谓的“文化保护”岂不自欺欺人?更何况,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天地人和”,文物古迹、古建与历史时空相依相融,也早已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呼应共鸣。
《意见》的相关规定,直指当下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乱象,无疑为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后高度的文化自觉。但《意见》能否有效地刹住文物古迹、古建保护中的歪风,还有赖于各地的坚决贯彻执行。如果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再好的《意见》也是空话。
第四篇:黄山开发建议
一:注重温泉产品的打造,分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1、温泉文化展示区----温泉文化温泉泉眼展示、茶座休息。
2、温泉中心区----温泉桑拿中心等。
3、旅游接待区----接待中心
特色商品街
美食、娱乐配套服务。
游泳戏水池
医疗、保健、健身
4、宾馆、疗养区----高星级宾馆、疗养别墅。
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同时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具有二十 一世纪人类旅游文化需求的现代综合体和新环境,使之成为黄山风景 区内高品位、高档次、最具吸引力的场所之一。
二:创建黄山国家地质公园。发展黄山旅游,提高旅游层次,当着力开发黄山地质资源,使黄山风景区成为重要的科考、科普和科教基地。
三:巩固观光旅游,均衡客流扩大容量,1、优化精华区,2、开发新景区,3、推进四季游,调控高峰期
四:发展休闲旅游,注重内涵提升品质
1、整合温泉景区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实施管理创新,将温泉景区建设成为精品休闲度假基地。
2.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协调推进环黄山五镇休闲度假地建设。充分发挥改造后的南大门功能,使之成为景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场所。做好温泉度假区、太平湖度假区、东黄山度假区产品组合。积极发展漂流、溜索、攀岩等休闲旅游产品。依托石门水利风景区优质资源,积极发展水上和滨河休闲度假产品。
3、文旅结合特色化。重视休闲度假与旅游文化结合,积极开展文化休闲活动,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以黄山高尔夫、黄山温泉、黄山醉温泉、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徽韵》为依托的运动健身、温泉疗养、乡村度假、文化演艺等休闲项目。实施花山谜窟深度开发,创新激光秀文艺演出,积极培育和拓展文化休闲市场。
五:拓展专项旅游,丰富产品完善体系
1、生态旅游。按照“东西生态游”的规划,充分发挥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西海大峡谷生态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东部景区生态游,大力开展徒步等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活动,尤其是要做好、做响黄山国际登山大会品牌,使之成为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高端体育活动,使黄山成为广大登山爱好者的圣地。通过积极努力,把黄山打造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的窗口和名片。
2、自驾车旅游。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健全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提升旅游交通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功能,逐步形成方便实用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设立多元化、自助性较强的自驾车俱乐部。建立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构建自驾车换乘中心,打造自驾车专项旅游品牌。
3、商务会议旅游。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加大商务会议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对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的会议、会展及节庆活动,争取专业性、区域性的会议会展来黄山举办或设立分会场。完善现有的会议、会展中心等设施,提升接待水平,培养专业的会务、翻译、导游人才。立足国内、争取国际,使黄山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会议旅游与商务旅游目的地。
4、摄影创作和书画写生旅游。支持、鼓励“黄山画派”和黄山摄影流派艺术创作,充分利用黄山国际风光摄影大展和书画艺术展示中心两大平台,通过展示、交流、培训、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来山旅游、创作、采风。
5、修学旅游。制定门票等优惠政策,扩大优惠范围,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以体验自然、丰富知识、增长见闻、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为目的的修学旅游产品。
第五篇:市场开发建议范文
冬季市场如何破冰
市场分析:
现在这个时间段处于市场开发的低谷期,各品牌冬装已经是金罗密布的准备冬战了,备战秋冬的商户基本都以选定了品牌。目前对于我们各个服装品牌加盟来说是一个市场扩张的低谷期,目前的工作是在保证盈利的基础上备战明年春夏季黄金期为主,市场开发为辅。可是针对我们服装代理公司来说,我们需要盈利,需要降低库存甚至零库存,所以做市场又是必要和必需的。针对年前这段时间的市场操作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赢利点分析:
分三个方面增长赢利点。一. 维护好现有客户,增加现有客户的销售。
多从督导这方面下功夫,对加盟商员工做陈列导购培训,从人、货、场多方分析加盟商的经营困境,着手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多了解加盟商的经营状况,帮客户做市场销售分析,对于有可能积压的货品及时采取促销政策或者调换货,我们采取主动而不是被动等客户调换等客户有问题处理不了请教我们在处理。
二. 新渠道开发
针对秋末和冬季,市场开发难度较大,我们可以开发新的渠道:我们出货,客户代销,现款现货,规定一定的时间段内全额退货。也就是利用别人的销售渠道帮我们做销售,达到双赢的结果。政策制定这里要多费心思,一些私人的大服装超市和小的服装商场合作。比如每次拿货20天或15天内可以100%退货,20天-30天可以一定百分比换货,在对方拿货额这块我们要把控,把控住销售和进货,对于有可能积压的货品,要能迅速的流动起来,调配去其他市场销售,而最后一批退换货时间要把控住,给我们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处理未销售的库存。
三. 这个渠道只是说有这个方法,只是列出有这个方法。开发自己的直营店创利和处理库存。(处理库存和导购练兵)
市场开发建议:
年前这段时间依然以市级到县级,但是市级做铺垫(为年后开春做准备),县级做重点开发。
1.市场分级
市场开发还是以开发专卖店(柜),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策略,A、B级市场宁缺毋滥,C级市场以下市场以专卖店柜为目的,先散后专为手段,先下货保证生存赢利及利润最大化。2.分级对策
对于A、B级市场考虑每个季考察跟进一次,C级D级市场做为年前的1跟进前期电话沟通过正主抓对象,下货保证利润。出差的目的有三:○
2观察市场,其实加盟商经营的好在做品牌但有转换品牌意向的客户。○坏从店铺的装修和货品情况基本就可以看出来(货品的饱满度、人员状态、营销政策、店铺形象等),经营不善的品牌在年后基本会有所动作,3拜访一些经营品牌多年,在这些商户可以采取缓慢跟进,重点培养。○
4拜访一些大型服超类商当地知名度高的商户,沟通了解是否开分店。○场,寻找是否代销。(规避现有加盟市场,保证现有加盟商利益。代销货品比较难掌控,政策制定有难度,实际操作也有一定难度。)
3.年前市场主要工作
针对经济较好的县,品牌专卖不好做,但是市场又有品牌消费需求,这类市场是我们年前主要开发对象,做品牌但是单品牌又难生存的,年前我们专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年前以这些散货开发为主,保证现有加盟商利益的基础上做到利润最大化。做一拖多的模式或者大型的服装超市和精装修的服装商场,合作销售。4.市场练兵
新招聘过来的员工,要短期认识这人非常难,但我们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市场来检验员工的能力。其实这个季节非常不适合市场部练兵,从公司角度考虑,年底的时间段在市场拓展这里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太浪费。练兵还是在每年的6-9月最合适。但如果我们要打造团队,这些又是必须做的。下面提点建议,是个想法,有待大家磋商。
我们可以每个月划定一定的出差费用800-1200/人之间。这个费用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看待:最差最差的拓展人员也算是一个活体广告,只要他把客户电话拿回来(要求一个县城电话最少20个等要求),商圈照片和商圈图拿回来我们就不算太亏,其实员工用不用心做事看看他出差回来的总结报告就知道。在一个就是练兵作用,如果我们再招聘员工过来,怎么检验员工的能力和忠诚度,怎么去练兵,让市场部人员拓展和督导有一个练兵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