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9: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

第一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通俗文化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帮助巨大。特别是那些励志类的影视、音乐,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通俗小说和创新的故事,乃至餐饮文化等等,都是友好型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及其影响的软实力,并且取得可喜的进展。韩国从政府作为服务者的立场出发,成立了专门性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在短期内实现了文化产业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飞跃,尤其在内容出口、增强影响力和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先优势。新加坡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专门在旅游局下面成立了会展署,支持企业发展会展和娱乐产业。

从对外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说,文化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文化竞争中。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人们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消费,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占领市场,谁就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我们就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可以籍此推广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影响创造国际化的对中国文化亲近友好的环境。要想占领文化市场和保持文化竞争力,一个国家和该国的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就此而言,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提升当代的文化创造力来发展文化竞争力。

体现文化竞争力的战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目前,我国文化竞争力依然较弱,主要体现在文化贸易特别是文化内容产品和版权交易方面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逆差,特别是在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内容产品方面如畅销书、电影大片、重大体育赛事等方面的逆差更加突出。因此,从对外文化竞争的角度来思考,我们需要转变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不能再把免费文化交流当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而是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跨越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人们不仅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更要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超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打造国家以文化竞争力为基本形态的软实力,包含着促进文化走出去。例如,姚明通过NBA这个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和明星经纪活动所展示的魅力,对于人们理解中国人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对于文化交流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和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提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到,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具有经济战略的同时,从全局出发为中国的国家文化战略谋篇布局,从长远着眼形成文化长期发展的决策,对文化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实施方式进行整体性的谋划,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迫在眉睫。

研究“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首先要深入思考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文化战略,把

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目标是增强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打造高端文化和时代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形成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地位;第二,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从国民素质提升、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三,要全面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建设问题,以文化产业为重点,发掘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的实践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将文化作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提升到战略高度,确立“文化战略”。英国制定“艺术发展战略”,并率先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日本在经历 “军事立国”“经济立国”等发展阶段后,提出“文化立国”目标。美国围绕国力是否衰败及未来发展展开讨论,提出“软实力”概念,提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考虑运用能够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无形力量,即软实力,并在影视等文化产业发展中突出宣传和传播国家意识、国家精神。显然,文化战略在促进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以文化为核心和基础的原创力不足,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受限。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但存在商业化与平面化倾向。显然,当传统节日主要停留在享受美食和购物消费的“黄金周”意义上、城市建设中对传统建筑大加改造拆解、新建筑缺少内涵、文化节目中低俗风气仍占有一定的市场时,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国民精神和国民素质、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国家文化形象都亟待提升、发展和加强,就此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文化引导、文化服务和文化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战略的层面谋划全局,深化发展。这一举动的意义不只在于发挥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新力,更在于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这一主动权不只为抵御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更在于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风俗传统等文化积累发展而成的现实要素,保护文化传承的根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系统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既着眼于高端的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建设,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又面向公众文化需求,完善文化服务和引导体系,同时真正通过产业化发展,贯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作用,“形成改革的合力,赢得发展的先机”。

具体而言,研究构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进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考。这是总揽文化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也是提升文化实力、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铸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

应该说,核心的意识形态将关系到文化的凝聚力,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体现文化的发展高度,国家文化形象直接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认知并直接对具体领域产生影响。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国民素质。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是我国的文化品牌,那么与之相关的国民素质显然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

护国家、民族的文化主权,更要着眼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提升。因此,既要扩大接触文化的机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能放弃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品质;既要发展具有弹性的公共管理,也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的同时发挥引导作用。要以高雅的文化、高尚的追求、高层次的国民素质塑造和影响公众,提升国民素养、国民精神。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文化产品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经济效益,而且关系文化主权,关系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化产品接受面广、大众参与度高,更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作用。从根本上看,如果不大力发展具有本国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为外国文化产品占据;如果不积极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外国文化资本也会涌入并谋求资源整合,而且将输入其文化价值观,发挥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的影响力。所以,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文化主权。事实上,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存在着逆差,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从战略意义上全面、深入、长远地进行规划和部署,真正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论文:文化与国家发展(共)

目录

摘要„„„„„„„„„„„„„„„„„„„„„„„„„„„„„„„2 ABSTRACT„„„„„„„„„„„„„„„„„„„„„„„„„„„„„2 引言„„„„„„„„„„„„„„„„„„„„„„„„„„„„„„„2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

(二)研究现状分析„„„„„„„„„„„„„„„„„„„„„„„„„2

(三)研究内容„„„„„„„„„„„„„„„„„„„„„„„„„„„2

一、我国文化战略的发展转变„„„„„„„„„„„„„„„„„„„„„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战略„„„„„„„„„„„„„„„„„„„3

(二)十年**时期的文化战略„„„„„„„„„„„„„„„„„„„„3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战略„„„„„„„„„„„„„„„„„„„„4

二、文化发展对国家的重要作用„„„„„„„„„„„„„„„„„„„„4

三、文化对促进国家发展的措施„„„„„„„„„„„„„„„„„„„„5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5

(二)推进文化创新„„„„„„„„„„„„„„„„„„„„„„„„„5

(三)文化人才培养与引进„„„„„„„„„„„„„„„„„„„„„6

(四)增强文化安全忧患意识„„„„„„„„„„„„„„„„„„„„„6

(五)提升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6 参考文献„„„„„„„„„„„„„„„„„„„„„„„„„„„„„6 致谢„„„„„„„„„„„„„„„„„„„„„„„„„„„„„„„7

文化与国家发展

李雨辰

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 指导老师:杨绍安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高度重视和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国家发展

Cultur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Li Yuchen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e

2008 Instructor: Yang Shaoan Abstract: Seventh session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clear that Culture is the spirit and soul of a nation, a powerful forc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In today's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ny one country in order to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gain the initiative,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country's economic strength,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defense force, vigorously improv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o promote culture.Key words: Culture Soft power National Development

【正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果不能形成国家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五千余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创造力。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从毛泽东“没有革命文化事业,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①到邓小平“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②从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③再到胡锦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④可以看出,文化工作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也很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在战略重点转变的历史关头,更是发挥了解放思想、动员人民、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使国家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确定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1953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文代会。第二次文代会对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实现产生了积极作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质量上也有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在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很有生气的优秀作品。短片小说如李准的《不能走的路》、赵树理的《三里湾》、峻青的《黎明前的黑暗》、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中长篇小说如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梁斌的《红旗谱》等,诗歌如严辰的《祖国》、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等,电影如《智取华山》《鸡毛信》《董存瑞》等,戏剧如《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天仙配》(黄梅戏)、《秦香莲》(评剧)、《打金枝》(豫剧)等,歌曲如《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它们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十年**后的中国,又一次面临国家战略转变。揭批极左路线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对“四人帮”的淫威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一类是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情操的热情颂扬。这些作品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有力地推动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文化艺术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推出一批以改革为题材的力作。

世纪之交,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潮涌,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再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较量,包括文化在内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正酝酿着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同时,①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④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确立,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和配套攻坚阶段拓展,文化已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也再次体现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自觉。1997年中共十五大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0年,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泽民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先进文化建设上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高度认识,对于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7年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的重要性,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历史重任,发出“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⑤的时代号召。中国文化发展步入全面制度创新与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历史新阶段。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文明进步的。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可以依靠战争侵略、资本扩张、殖民劫掠,但今天大国的崛起所能凭借的更多是优势文化。谁拥有优势文化,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组织起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技术和制度创新,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个国家要崛起,其背后必然是文化的崛起、精神的崛起。当代中国正进入各项建设改革纵深攻坚阶段,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期,迫切需要用贴近时代、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凝聚意志共识,达到凝神聚魄、兴国之魂的重要作用。一是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这正是基于对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判断,基于对文化在世界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的判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来积蓄、壮大文化的力量,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光荣的历史使命。二是文化的发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之外,还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当今世界,文化对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类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 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异的文明素质,能否占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

三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就必须培育和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财富占有的多少,而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样它才有强大的向心力,也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一个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最首要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的基本矛盾依旧存在。文化体制改革,正是要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企不分”、“行政主导”的旧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继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之后,拉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第三驾“马车”。首先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行政职能。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文化法规。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其次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减少流通环节,拓宽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最后要健全文化经济政策。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

二要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首先,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力量。其次,重视文化理论研究和探索,为文化创新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理论、知识、技术创新基地,广泛进行群众性、社会化的文化知识、科学思想的传播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文化创新舆论和环境,让一切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时代文化产品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后,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要积极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首先,要改进教育方式,加大培养规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其次,要建立开放型的人才选拔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敢于打破一切常规,用不拘一格的眼光和魄力去审视人才和评价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最后,要敢于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秉着“有用便是才”的原则,大胆吸纳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科技创新等各类人才,并对其实行待遇优惠政策。

四要增强文化安全忧患意识。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天下就是亡文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形势下,我们首先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其次,五要提升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提高文化话语权。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兼容的文明观。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领域的交流互访,举办各类国际性文化活动和专业比赛,在交流交融中促合作促发展,推动汉语走向世界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总结和回顾历史,文化在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战略转变时期尤为明显。在今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文化将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欧洲文化复兴时代著名的人文学者伊拉斯姆斯曾预言道,“文化是新世界的曙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曙光,这一次,正从东方升起!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1979年10月31日。[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1日。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订了《2007-2008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2007-2008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07年11月23日。

[7]蔡武主编:《改革发展繁荣—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致谢

在我毕业论文开题、调查、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杨绍安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细致和全面的帮助,这会使我终生受益。

第三篇: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和科研教育类八大类,21中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增长速度快、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对有力的创意企业,这些创意产业的骨干企业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79.23%,平均利润率达到31%,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7.1%的GDP增长水平。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行业来说,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已达50.2亿元;网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同时还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个体、企业、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增强集体学习机制、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自上海、北京两地最早发展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地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本文选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明显资源特色优势,并且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0座城市为例,分析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这1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青岛,它们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10座城市。

(一)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增长步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增长到2008年的11%。2009年1至9月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91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1.8%,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37.2%。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拟定了35个文化创意集聚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认定挂牌的集聚区有21个,代表性园区有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汇集了近万家文化企业,所形成的收入和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并呈现出向周边辐射的态势,从主城区拓展到了13个区县,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从产业规模看,据初步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近80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7%。2006年首批认定的1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

驻企业4687家。2006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为478.5亿元,利润为48.8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

北京798艺术园区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从50年代末到1964年,这个区域曾经叫做“718联合厂”,全称为“国营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上说的6个厂是联合厂的分厂。1964年,这6个厂开始独立经营,由联合厂一家一下改变为6个厂,直到2001年。2001年,除了751厂以外的5个厂与华融资产公司(控股)与751厂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统一管理这片区域。

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东邻密云,南接顺义,西临101国道2公里,距北京45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京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以中影集团电影数字生产基地为核心,将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作为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范围包括杨宋镇建设区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核心区外围是影视基地辐射区,范围包括庙城镇、雁栖镇、怀北镇、怀柔镇的部分区域和怀柔新城一部分区域。

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位于德胜科技园区内、总体投资近3500万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结合首都的资源特点及功能定位提出的工作理念。DRC(设计资源协作)以政府宏观政策为指导,以北京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综合实力为依托,以企业和设计机构为服务对象,通过优化配置首都丰富的科技与设计资源,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和设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促进设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北京市十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新增长点。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81个,代表性园区有田子坊、8号桥、、莫干山路50号等,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它4个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漫、手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

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其中广州市占据了34个,如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等。这些园区大致可分创意设计(含动漫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四大类,其中,创意设计类(含动漫设计)占主导地位。

1933老场坊

位于上海市溧阳路611号,由宰牲场改造而成。“老场坊”建于1933年,由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设计,由沪上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建筑面积达2.63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宰牛场,也被称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远东第一宰牲场。这位英国建筑师当时在全世界共设计了3座风格相近的宰牲场。如今,在纽约和伦敦的两座建筑已经拆毁,上海这座就成为仅存的“硕果”,保存再利用成为一个创意的空间。

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上海8号桥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

莫干山路50号

是上海最具规模和质量的当代艺术社区,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迁入,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原来是上海春明粗纺厂,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占地面积35.45亩,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庭企业一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

2002年被上海市经委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2004年更名为“春明艺术产业园”。2005年4月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影视动漫制作、印刷、传媒、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截至2008年9月,深圳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其中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等。深圳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营运管理,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

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园区位处深圳CBD核心区,由原田面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1.5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米,项目总体分两期开发建设,先后于2007年5月和2008年12月开业运营。由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与运营服务商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投资运营。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孵化、评估及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

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

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位于罗湖区,共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家完全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市场运作化的国家级动漫画、游戏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 的建成,五年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国家最佳动画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依托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强大的整体资源优势及条件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引进国际培训机构、投资建设公共服务性技术平台,吸引国内有原创、有实力的动漫游戏企业,促进中国的企业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原创品牌。

杭州市在2007年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对GDP增加的贡献率为13.2%。其中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同比增长19.3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比2007年提高0.6%。杭州市目前已创建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家,正在规划建设15家,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11家被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园区的建成使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00多家,合同引进资金10多亿元。

LOFT49

位于杭州杭印路49号。古老的拱辰桥边,运河缓缓流过,运河岸上的梧桐疏枝,在冬阳下面,像一幅淡雅的风景画。站在杭州拱墅区政府办公楼上,看得到运河对岸,一批老企业厂房都沿运河陈列,距运河稍后的一片黑顶房子,就是“LOFT49”所在地。这个区域曾经聚集了杭一棉、杭州第一毛纺厂等10多家原来的大型国营工厂,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机器轰鸣。与许多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变,这个区域衰落

了。如今,这个聚集了近20家艺术和设计公司的创意区,像是这个外观朴素的区域开出的一朵奇异之花。

凤凰·创意国际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创意路1号。它由原来的转塘双流水泥厂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323亩。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创意产业办公、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时尚消费与休闲等为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和创意产业制高点。

丝连166

“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区是由原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的旧厂房部分改造而成,该厂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2万平米,是省内第一个锯齿形厂房,是杭州发展工业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志之一,去年底已被认定为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丝联166”依托运河历史文化和铁路遗址公园等现有资源,融合科技与艺术,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收藏出售于一体的创意基地。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时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工业设计十大行业。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大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9.88亿,占GDP的9%;小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占GDP的3.5%。四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1个,拥有数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和园区,已连续两年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3个共约1891.8万元。代表性园区有创意东八区、南京1865等,其中创意东8区荣获2007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创意东八区

创意东八区是南京市“十一·五”规划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是南京市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开篇之作。2006年初,1期在南京市经委、白下区政府的合力支

持下,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顺天实业公司联合打造的江苏首家都市型产业园区和省级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也是南京市发展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

园区位于白下区月牙湖畔,风景秀丽,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园区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招商及运营管理;建成后形成占地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园区,计划吸纳150-200家创意企业,实现5000人以上的知识型人才就业

南京1865

南京1865创意园区位于南京东南部秦淮河畔的晨光集团,前身是清朝洋务运动期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着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1865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两江总督李鸿章移署金陵。为了强固国力,壮兵利器,投巨额银两,将苏州洋炮局迁来南京,在城南扫帚巷一带拆民房圈地,建造厂房数十间,其中有机器正厂、左厂和右厂、炎铜厂、木工大厂等,成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这里的一切建筑都被涂上浓厚的“兵工厂”色彩。

2009年成都市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并提出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成都市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

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或在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13个,代表性园区有画意村、红星路35号、浓村国际艺术村等。

画意村

画意村位于三圣街办万福村荷塘月色景区内,总占地35余亩,通过流转土地和利用闲置荒坡,由政府出资修建了24幢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乡村别墅,每幢别墅建筑面积180-200平方米,别墅的使用功能主要以绘画艺术为主,并兼顾办学培训。目前,已有22名知名画家先后入驻画意村并在此创作,有的画家已经创作出高水平作品。入驻的22名画家中分别来自成都市区、乐山、眉山及安徽等地的各大专艺术院校、各专业书画院,其绘画类别为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画派风格人物、山水、花鸟等俱全。所入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占有一定的比例,入驻画家总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强

红星路35号

根据国家“开发中国西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文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斥资,对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5号的原军区7234印刷厂厂房进行改造,以空间折点为理念,打造出中国西部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

浓村国际艺术村

位于成都武侯大道的浓园国际艺术村是一片孕育艺术的自由的精神土壤,这里的幽静与平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创作本身不仅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需要一个孕

育艺术创作的环境,如果说,艺术家的造诣来自于作品的不断进步,那么浓园所唤起的正是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我生长

除上述几个城市外,天津、青岛、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昆明、大连、石家庄、沈阳、济南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策导向型园区是指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是指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或开放商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或开发商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是指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

私营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4.资源依赖型园区

资源依赖型园区是指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5.成本导向型园区

成本导向型园区是指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三)园区发展特点

纵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上述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下大力气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杭州市政府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其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产权性质为国有,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集体投资,创意良渚基地为民营资本投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及下沙大学科技园为国有、民营合资型。

三是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往往被产业园区低廉的租金和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吸引进而入驻园区。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活力和创意,在创意企业中占据很小的比例,而民企和私企规模小、灵活性好,聚集了较多的创意类人才。可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人才、发明和市场需求,由此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样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许多新的生产力组合,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地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但目前其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具有外部竞争性。但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它们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其次,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最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针对上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两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讲,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政府授权挂牌的形式可以有效保证真正的创意企业入驻,而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产业园区内的生态平衡。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当优惠和扶持。

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第一是要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第二是加强园区内中介机构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绝非单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集合,而应的是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中介机构是园区内

企业之间形成竞合网络的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增多,从而形成良好的竞合网络,吸引更过企业的入驻,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第三是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还需要学界和业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第四篇:文化发展

高书生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在6日上午举行的2010泰山论坛主论坛上,高书生用3个词12个字概括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就是“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及“任重道远”。

“方兴未艾”。据高书生介绍,文化产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属于典型的新兴产业。从2004年到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每年都迈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439千亿,2008年达到7166千亿。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能够接近或者超过1万亿,发展速度非常快。

“前景广阔”。在论坛上,高书生介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10到2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非常多。

首先一个有利条件是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纳入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今年以来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新思想,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过去要高得多;其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全局工作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包括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最后,全国上上下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更加强烈,全社会都在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中国的产业体系,包括工业、服务业等非常完备,这些条件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任重道远”。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必须要在十二五期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半,达到三万亿元,即每年增幅在4千亿元左右,这相当于2005年全国全年的水平。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从认识上来看,我国现阶段面临着文化产业范围界定还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存在着理解过于狭窄、理解过于宽泛和错把文化创意产业当做文化产业三种倾向。其次,从思路上来看,总是在原来的思路框架内原地打转,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发展思路还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非是自觉,主要表现在文化企业规模小和区域分布不合理两个方面。因此,对于下一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做到加快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调整和优化战略布局,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以及文化与资金的对接等。

第五篇: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

人民日报: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

2012年02月02日 10:57:23

来源: 人民日报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过年就是过文化”,龙年春节期间,各地庙会红红火火,景点旅游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热闹的“中国年”,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物质潮流席卷而来,如何坚守心灵高地?观念世界众声喧哗,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

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多了起来,却也不乏“开着宝马住保障房”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难题”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单调、“几根柱子托个球”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一些媒体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品质为王”,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当人们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花木兰、大熊猫成了迪斯尼的摇钱树,更应想想这种“洋拿来主义”所依托的创意设计力量;当人们惊叹苹果专卖店门前的“果粉”排队长龙,更应思考是怎样的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汉语热”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国曾刮起一股“日语热”,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话也难免会消失。

这一切无不揭示一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作家怎样书写“民族心灵史”,导演如何奉献“诚意之作”,企业怎么诠释“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执政党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这些问题能否不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检验着一个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文化自觉。

下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范文大全)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引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十八大报告再次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

    文旅发展探讨

    文旅发展探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就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融合路径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

    文青文化传播

    不把握趋势,就没有未来,整合社会化营销是王道! 内部资源情况使用说明 中国黄金傲城珠宝汇资源:1、LED 2、珠宝汇停车场户外活动场地 3、海鲜自助餐厅 云南电视台七彩公交频道:1......

    坚持文化育检发展检察文化[小编推荐]

    文章标题:坚持文化育检发展检察文化__旗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机制建设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之源。如何坚持以文化育......

    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 2010-12-02 09:0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单位:政法学院 姓名:顾敏玉 摘 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吴利平这学期,我选了英美国家文化这门选修课,一开始,我就发现这门课跟我的口语课——英美国家概括很类似,老师都是讲一些关于说英语......

    浅议国家文化软实力[范文]

    浅议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