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文化发展
福建省旅游文化发展概况
一、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福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闽南文化、闽越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深刻,特色鲜明。武夷山、福建土楼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南音、妈祖信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乡(镇)17个、历史文化名村2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4座。妈祖、陈靖姑、祖师公、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主要地方民间信仰影响广泛,信徒远播海外。遍布全省的古建筑类型多样,涉及军事、农业、交通、宗教、民居等,有较高的科考与观赏价值。此外,福建的饮食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闽学文化等,均有一定知名度。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福建的文化旅游产品多元多彩,已形成迷人的武夷仙境、浪漫的鼓浪琴岛、神圣的湄州妈祖、灵秀的水上丹霞、动人的惠女风采、神奇的福建土楼、光辉的古田会址、奇特的白水洋景观、壮美的滨海火山、悠久的闽都文化等十大旅游品牌,大多数品牌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典范。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街区修缮完毕,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称号,被国家文物局誉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全省各地每年都会举办系列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旅游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龙岩客家土楼文化旅游节、泉州文化旅游节、闽东畲族文化旅游节等,进一步提升了福建在国内外游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总体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时代风貌突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提供支撑。2011年要围绕“中华文化游”主题,整合我省特有文化品牌,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精心策划“2011中华文化游·海西行”系列主题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推动福建土楼(华安)文化旅游区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十二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四、文化旅游发展措施
1、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充分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茶文化、瓷艺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的内涵,积极整合、包装我省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
2、加快文化旅游精品建设
深入挖掘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重点建设完善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对中外旅游者能够产生强烈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3、构建文化旅游八大片区
整合全省特色文化资源,以建设闽南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闽都文化旅游区、妈祖文化旅游区、福建土楼旅游区、畲族文化旅游区和朱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域。
4、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具体附后)
(一)世界遗产文化探奇游(6日):
厦门--福建土楼(南靖、永定)--武夷山--泰宁
绿色柔情,绿色梦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探奇之旅。
(二)宗教文化朝圣游(6日):
厦门--漳州--泉州—湄洲岛--福州
妈祖故里湄洲岛,千年古刹南普陀,佛教寺院梵天寺……明心静气,温馨洗尘。
(三)民俗文化探寻游(6日):
厦门--泉州--莆田--宁德--福州
聚焦千年文明,体验闽南民俗,领略畲乡风情……深厚的闽文化底蕴,使人沉思,令人震撼。
(四)茶文化养生游(6日):
福州--武夷山--厦门--漳浦--安溪--厦门
举世无双大红袍,四海扬威铁观音,更喜天福茶艺新,不愧闽茶天下名……佳茗留香怡情养性,美景迷人流连忘返。
(五)红色之旅文化游(5日):
厦门--龙岩--上杭(古田)--连城--长汀--福州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三坊七巷历史精髓……追寻前人足迹,体验红色之旅
5、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广渠道。编辑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福建文化旅游系列宣传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多元化宣传平台资源,全面宣传海峡西岸文化旅游。持续办好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6、加强对台文化旅游交流
一要打响妈祖文化对台旅游品牌。借“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机,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加强涉台旅游项目建设,推出妈祖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台胞来闽探亲寻根、朝圣观光、度假旅游。二要办好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顺昌齐天大圣文化旅游节等闽台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发挥三平祖师、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临水夫人等民间信仰的影响,促进海峡两岸文化旅游交流。三要立足两岸文缘加大合作力度。联手台湾旅游业界,在充实完善现有闽台联线精品线路基础上,重点策划设计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的台湾游客来闽进行文化旅游。鼓励台商来闽投资建设文化旅游项目。
第二篇:福建妈祖文化
福建妈祖文化
起源:
妈祖,原名林默,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湄洲湾北岸贤良港。林默幼年时就聪明颖悟,过目成诵,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平素精研医理,教人 防疫消灾,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被称为“神女”、“龙女”。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年仅28岁。从此以后,传说航海的人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世界各地有两亿多的妈祖信众,在台湾妈祖信众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传说中,妈祖出生当天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由于自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林默。她熟悉水性,能驾云飞越大海,拯救海难,在湄洲湾海域遇风触礁蒙难的船只常得她的救助;善观天象,预知天气变化,能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 她还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救人防疫减灾。她的志向是终生以慈悲为本,以济世救人、扬善除恶为己任,故而矢志不嫁,连父母也不得不顺从她的意愿。28岁时,于重阳节前一天,林默告别家人,直上湄峰峰顶,化作一道白气,冲上天空。此后乡亲们便时常看到她显灵,或盘坐于云彩雾霭间,或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拯救遇难的渔民,于是就在她升天之处建成祠庙,尊称她为“妈祖”,虔诚敬奉。民间也有“林默是在拯救海难时不幸遇难”的说法。
有关学者认为,妈祖信仰的产生和远播是北宋以来中国海事活动频繁及朝廷加以利用宣传的必然结果。北宋时期,中国航海业已日益发达,福建沿海已开始成为航海转运的一个要地,由于海上航行常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航海人普遍产生了祈求神灵的迫切心理,妈祖信仰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水神应属女性,而妈祖恰巧又是女性中的人杰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因此,在当地士宦的提议和倡导下,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越来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济天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随着妈祖从一个民间女子逐渐演变为“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仰也逐渐从湄洲岛走向全世界,建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湄洲祖庙也很快成为妈祖文化的圣地和海内外妈祖信众崇仰的中心。此后千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创建妈祖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近年来,专程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的信徒年均已达百万人次。台湾地区是妈祖信徒集中的地方,目前岛上有大小妈祖庙800多座,信众逾千万,每年专程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的台湾信徒均在10万人以上。有关学者认为,不同人群对妈祖这位历史人物的一致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及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妈祖文化的内核如热爱祖国、热爱和平、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等,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活动:
祭祀妈祖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方式与内容。但凡有奉祀妈祖的宫庙,其祭祀活动方式与内容也大致相同,其中以莆田湄洲祖庙最为典型。祭祀活动一般分为五大类:一是大醮,二是清醮,三是出游,四是“回娘家”,五是“分神”。
大醮
大醮是大庆典的纪念活动,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此时祖庙内要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后才能正式开演节目.祖庙内还要请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同时经师和尚要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整个庆典活动规模较大,形式隆重,1986年祖庙举行妈祖升天千年祭时,还特地出版画册纪念。
清醮
清醮是常年的纪念活动,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和妈祖升天(农历九月初九)举行,这是俗定常规的春秋二祭活动。此外,还有妈祖元宵和农历八月十五庆贺中军生日,但因为中军是妈祖属下,所以庆贺只在中军殿内举行。
(1)妈祖元宵
妈祖元宵的正日在元月初十,主要是人们敬请妈祖庆元宵。由于湄洲除祖庙外,境内还有15座妈祖宫奉祀妈祖,所以庆赏元宵的活动,是从正月初八日始至十八日止。各宫妈祖神像将先后抬到祖庙上香,随从的仪仗队设有大旗、大灯、大吹鼓,还要放铳炮,由各宫福首主持进香。祖庙请道士做醮,供品由平时祈求、许愿的信徒提供。在奉祀时,还须演奏鼓吹八乐等。按惯例,敬请妈祖庆元宵活动首先由湄洲山尾宫抬妈祖神像到祖庙,然后妈祖出巡庆贺元宵。仪程有“摆棕轿”、“耍刀轿”等场面壮观和热闹非凡的文娱表演以及“妈祖出宫”、“回宫”活动。
(2)妈祖生日
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人们俗呼为“妈祖生”。此时的庆典最为热闹,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春节。该日由各中正福首一人总筹其事,各宫头人各负执事之责。庆驾活动自从三月初五开始到廿三止。廿三日,祖庙正式举行庆贺,自廿二晚间开始,先鸣放铳炮,后做醮,照例奏鼓吹八乐、演戏。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表礼”。
(3)妈祖升天日
农历九月初九的妈祖升天纪念活动,因为是忌日,纪念活动的特点是戒荤,供品不备五牲,一律用素食,祖庙内行三斋六戒,从九月初六至初九止。据湄洲祖庙载,对于天上圣母三月廿三寿诞春祭及九月初九祖庙圣母秋祭,都有一套严格规定的供品底数。春祭开祚发赏也都有定规。
出游
出游是湄洲全境祈求妈祖平安的一种活动仪式。目的是请妈祖巡游全境,扫荡妖氛,庇护阖境黎民平安顺意。这种出游,不一定每年都举行,出游的日子也不是固定的。
每年二月初一日,即湄洲岛习俗的“头牙”(莆田境内其他地方“头牙”为二月初二),人们将在妈祖神像前问卜祈安,如“卜杯”同意,则在祖庙做祈安法事,演戏等;如“卜杯”不同意便决定出游。此时,全乡耆老集中祖庙决定出游主持人,再由“卜杯”确定出游的月份,然后择日师推算出游具体日期。出游的那一天,湄洲全境15宫的妈祖同祖庙的妈祖(称妈祖)全部抬出去巡游并规定到下山宫驻驾1天。诸宫妈祖东西两行排列,妈祖金身排在东边首席。出游后,再由“卜杯”决定妈祖回驾祖庙的时辰。妈祖圣驾回銮,先是五驾、中军,继为妈祖,后为各宫妈祖相随。下山宫的妈祖排在最后,因为它是妈祖驻驾时的宫庙主人。
“回娘家”与分神
分神是外地妈祖执事人员到湄洲祖庙的请香仪式,故称“分神”又称“分灵”。通常是外地妈祖庙有庆贺活动或节日时,虔城的信徒不论远近,专程回到湄洲祖庙,敬请妈祖驾临该地妈祖宫观赏,赐福。“分神”后,“香火”即留该处,不再送回。以后如有活动,仍然再行请香仪式。所以,分神一事,在湄洲祖庙多则一日数十起,尤其是每年三月廿三妈祖生日时为盛。据查,妈祖“回外家”的情况与“分神”是一样的。
妈祖文化的传播
妈祖文化的传播得益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向海洋进军的历史很早。秦汉时期,方土徐福三次东渡求仙,秦始皇亦多次巡幸山东半岛,汉武帝步求仙后尘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未能如愿,却无意间推进了造船、航海和港口业的发展。自汉代开始,由于开辟了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绵延2000多年的中外贸易和东西方交流,成为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线,海外交往势盛而时久。以古代“四大港口”之一登州港为始发港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朝鲜、日本等西方诸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带动了渤海和山东半岛航海业的发展。南路”之广州的远洋贸易可直达亚历山大港。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可与世界名港亚历山大齐名。至元朝,因沿海遭倭寇侵扰,海上对外贸易相对减弱,但国内南北万余里海上航线和南北河漕贸易相对增强,后因定都北京800年时政的相对稳定,国内沿海港口亦日益兴盛起来,逐步进入黄金时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尚早半个世纪,更是无与伦比。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早期海洋的拥有者。
远在十世纪,中国航海者首先拥有指南针,以保证海上航路的定向行驶,也首先发明了隔舱航舟,万一海上遇难触礁,即使撞破一角,一舱,而船体的大部尚能上浮。但是,尽管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当发达,由于没有气象预测,海上气候变化万千,一片小舟如沧海一粟,当狂风暴作时,在威力无比的海洋世界面前,人类的行为还是显得极其渺小,甚至微不足道,所以,祈求于神灵护佑,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唐中业,玄宗以钦定形式册封“四海龙王”,因传说其能施风布雨,兴涛作浪,故被航海人崇奉为降服自然的神物。但这种想象中的自然神形象丑恶,东海龙王敖广在人民印象中又被视为凶神,加上当时“五行五阴”之说盛行,认为“天属阳,地属阴,水在地上亦属阴;男属阳,女属阴,水神应为女性才适合‘五行阴阳之理’”,至宋初莆田湄洲湾出现了年轻貌美,勇于在海上冒险救人的林默,死后被人们祈奉为女海神,这是航海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妈祖的出现不负众望。明万历年间高澄前往琉球,在他的《使琉球录》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记载,说:“船摇荡于暴风雨中,篷破、杆折、舵叶失、舟人号哭、蕲于天妃,妃云立即换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叶重二三千斤,由于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换舵须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数十人举而有余”。南宋开禧元年的紫金山击金和合肥的解围,也是以妈祖的精神作用来鼓励士气的。自南宋起,例定舟内载海神航行,朝夕拜祈。元代采取丞相平章国耶律楚村和名相伯颜的“南粮北调”的主张,起初官方造舟把国家粮食直接由江南粮区海运到直沽,后来改雇用民间舟舶包运,有私商兼任海上运输,一时间自广州至天津天妃宫接踵而起,足窥航海者对妈祖的信仰程度。郑和七下西洋,亦祷于祖庙,明清大量汉人向南洋群岛进军,均舟载妈祖神像以行,这说明妈祖这位“女海神”是中国传统航海业的保护神。另外,日本本土接受妈祖的传播后,发展为“妈祖会”,以宗教形式规定朝拜制度。台湾同胞家家户户信仰妈祖,称为“开如妈”,海峡两岸共同信奉妈祖的俗例一样。故此,妈祖又是中外交流和沟通海峡两岸,密切同胞往来的和平女神。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作为古代北方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蓬莱阁天后宫和登州港在妈祖文化的北上和中国与东方诸国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蓬莱阁天后宫建于1122年,比“世界三大妈祖庙”之台湾北港朝天宫和天津天后宫及台湾最早的澎湖天后宫早200多年;比中国第一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泉州天后宫(公元1196年)亦早数十年。史料记载:“宋徽宗时,赦立天后圣母庙,乃于阁之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计建庙四十八间。”。作为妈祖庙之“鼻祖”的湄洲妈祖庙,建庙时仅“落落数椽”,直至清乾隆年间才逐步形成99间斋房,由此可见蓬莱阁天后宫建造时的规模。另外,与蓬莱阁天后宫齐名的、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的长岛显应宫(庙岛因此得名),在中国北方妈祖庙宇中也占有显要“席位”。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高丽恭愍王的贺正使李崇仁出使南京回国时在赞美登州海道的诗《留沙门岛(沙门岛即古时蓬莱以北的长岛庙岛),奉呈同行评理相君》中写到:“沙门翘首立多时,暮景撩人欲赋诗。神妃享祀应需报,海若潜形不敢窥„„”。由于蓬莱与长岛为中国南北和东西方水路交通枢纽,地理特殊,在“起航先拜妈祖,有船必有妈祖祈像”这种古代传统的、普遍的信仰下,蓬莱阁天后宫和庙岛显应宫所肩负的使命是可想而知的。
古代登州是广州至京津海漕运输和朝廷与东方诸国交流的中枢,是承担北方贸易、外交、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港口,其地位远远高于后来的广州、泉州、明州、扬州“四大名港”。首先,妈祖是海上航行的保护神,妈祖文化沿广东、福建至京津及东北的海上漕运航线传到渤海湾沿岸,并与地方文化相融合,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妈祖文化迅速得以传播,逐渐成为当地的民众信仰,以致“航海者祀之极为虔诚,一般人民亦渐信仰„„天后遂成为掌司各事之神”。2001年天津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举办的“妈祖文化与沿海城市的兴起”学术研讨会,有学者在考察妈祖文化落户天津并对这个城市进行孕育和催生的过程后,发现其沿革轨迹是“先人后庙,以庙聚人”;接着“以庙兴城,以庙兴市”,形成庙旺城兴的良性互动态势。如果说天津当初是“以庙聚人”,那么登州可以说是“以城兴庙”。登州是当时连接中国南北尤其是出入津京的海上交通枢纽,为北方第一大港,航海与妈祖又密不可分,故此,妈祖文化由南传入后迅速被当地文化和民众信仰所接受,继尔借港口特殊的地理和海上交通优势得以消化、容纳,逐渐成为当时北方海洋文化的主导。同时,妈祖文化的传入也为登州聚集了人气,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庙与城良性互东,相得益彰的势态。蓬莱阁天后宫建于宋徽宗第一次(宋元明清四朝共36次)对妈祖褒封的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建庙之早,即使在妈祖文化的滥觞福建沿海地区也是凤毛麟角,无疑为北方建造最早、当时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加之登州港无以替代的区位条件,如此说,登州及其蓬莱阁上的天后宫是中国古代北方妈祖文化的渊薮不足为过。
妈祖文化由南至北,再由北沿“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北亚国家,最终北上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地区,作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传播中心的登州古港,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登州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载:“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是以登州港为起点,分为两条,一条是从登州港出发,渡渤海海峡到辽宁旅顺口,再沿辽东半岛到鸭绿江口,然后沿朝鲜半岛南下,过对马海峡到日本;另一条从登州港出发,经八角、芝罘,再渡黄海,到朝鲜仁川,然后沿朝鲜半岛南下,过对马海峡到日本。隋唐是我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鼎盛时期,尤其唐中期以后,登州以其特殊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在唐廷与朝鲜半岛及周围诸国的外交与贸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宋时辽国屡屡北犯,但由于内地通往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陆路交通被阻隔,两国间的交流势必靠海上船队来完成,加之宋代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及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航海更加安全,航线距离明显缩短,两国的使臣和贸易来往频繁,锐势不减。北宋灭亡,南宋与金争战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南移,元朝主要发展陆上交通和海上漕运,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束缚。但是,由于从松都附近港口横穿黄海至朝鲜半岛的航线太长且十分危险,曾多次遭遇海难,定都南京的明廷接受高丽国王的请求,答应改道经辽南渡海至登州,并于1376年升登州为府。《明实录》中提到建立登州府原因时载曰:“时以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故此,明初登州古港仍然是高丽使者上路和起航的主要海港„„那里有船,那里就有妈祖,那里有华人,那里就有妈祖庙。信仰无国界,“海上女神”由蓬莱随船沿登州海道飘洋东渡,为远行者送上一方平安,一份祥和。
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有一种航海习俗,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许
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古代建筑艺术精品。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的实物资料。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
妈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给人类留下了相当的精神财富。目前,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学者李献璋自60年代起,经过20年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第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专著。自80年代起,台湾、澳门、厦门等地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举办多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近百余篇学术专著。近年来,各地的“妈祖文化旅游节”亦似雨后春笋,如天津、澳门、福建等地大有“妈祖文化,独占鳌头”之势,可见妈祖文化的生命力。
千余年来,无论朝野和民间怎样对妈祖崇拜无限,爱戴有加,从今天唯物论角度讲,妈祖信仰是无法避忌“迷信”之嫌的。但是,抛去其“升天”、“显灵”等纯唯心思想,从妈祖人文层面看,其信仰的当代功能还是显而易见的。
价值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海峡两岸应该扩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
根同源。许多台湾的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福建莆田祖祠和祖庙来朝拜。今天,台湾妈祖信众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联系、滋养、影响着两岸同胞,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和精神纽带。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妈祖文化的人文价值
妈祖信仰肇始于宋朝的福建,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信众,不仅从福建传播到台湾,并且随着华人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联系世界华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形成了以宫庙建筑、雕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等无形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民间文化。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形成、积累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首先,妈祖的形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例如关于妈祖一言一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都反映了人们对扶危济困、舍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颂扬和追求,从而激励人们积极向善,涵养一种朴实而崇高的人性品质。关于妈祖优良品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属于舍身拯救海难,有的传说甚至认为妈祖的升天羽化也与此有关。这类传说中的妈祖多是以奋不顾身的形象出现,不顾自身安危,以救人性命为最高追求。第二类属于以治病救人为主体的行善之举,包括祈雨解旱、排涝救民等,并且以急人之所急、不取报酬、无偿奉献等为其突出的表现。第三类是以斩妖除怪为主题,通过为民除害而为民造福,显示了一种嫉恶如仇的侠义品质。第四类则是属于日常生活故事,却也显示了妈祖可敬的道德品质,如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等。不论哪类传说,都体现了妈祖的正义、勇敢、无私、孝悌、仁爱、乐善好施等美德,对于提升人们心性、净化社会道德,都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妈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普世性,反映了一种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譬如妈祖传说中的拯救海难,并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平民百姓。妈祖不仅拯救急风暴雨中的平民渔船,而且也积极襄助海上使节船等官方船只,甚至还救过前来中国的荷兰番船,所救治的病人也涉及福建、江浙、广东、台湾等地的平民和官员。不论是救苦救难、乐善好施,还是斩妖除怪,都以拯救生命为最高宗旨,以追求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安宁为目标。时至今日,妈祖的文化精神对于弘扬正气,促进精神文明,仍有社会文化价值。
再次,妈祖文化不是一种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包含的文化纽带意义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福建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一千多万,他们把妈祖信仰带到了世界各地。凡华人所到之处,都要设立会馆,会馆中必设妈祖神座;即使是在海洋中行驶的各国商船,只要有中国水手的,也必有妈祖的木雕神位。例如,新加坡的天福宫就是1839年新加坡船员从泉州运去建筑材料兴建的。又如,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27个兴安会馆,每个兴安会馆都在最高一层供奉妈祖。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华侨居留地,也都有妈祖庙。可见,妈祖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起着联系乡谊、敦睦亲情、寻根怀祖的重要作用。日本鹿耳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认为:“妈祖不仅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在今天的福建和台湾省,妈祖也是影响最大的神灵。妈祖信仰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福建与台湾距离最近,语言相通,神缘相同,民俗相近,尤其福建是妈祖的诞生地,而妈祖信仰在台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因此,搞好妈祖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发展现状: 可喜: 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趋活络,对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千余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妈祖是中国的“神”,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信众的爱国。1989年5月6日,200余名台湾同胞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妈祖祖庙;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3天,驻跸36个宫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在台湾岛内引进了巨大反响。2002年7月25日,妈祖金身直航澎湖,万人朝拜,其情景使人热泪盈眶。2004年10月21日早上8点,湄洲妈祖金身从莆田市湄洲岛妈祖祖庙起驾,在54位护驾团的陪同下,从长乐国际机场乘飞机飞往澳门,参加第二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2005年,连战和宋楚瑜先生分别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神昭海表”,和“圣德配天”。这就是妈祖信仰的凝聚功能。如今,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沟通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妈祖信仰中的这一功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直至祖国的完全统一。
忧:许多妈祖文化的有形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或在修复、重建中造成极大的损害。例如福建湄州的妈祖庙,是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历史上的湄州妈祖庙建筑非常独特:宅基位于山岩之上,层层升高;正殿前有钟鼓楼一对;正殿之后有朝天阁、升天峰;正殿右旁有一座梳妆楼,梳妆楼下有一座小佛堂;在左方岩峰下有座观音堂及中军庙,右下方山脚有一育圣祠,而在码头入口附近立有旗杆,意味着一上岸即进入妈祖庙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的体系完整的庙宇群。其做工之讲究、雕工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但这座祖庙在十年**中遭到人为的破坏,此后进行重修,总体布局虽一仍其旧,但殿宇大都改为石造,梁柱也多用石头,连斗拱也以石材雕琢,其制作之功力,可谓与前者有天壤之别。又如,福建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城南端,台湾有不少妈祖庙亦分灵于此。该庙史载始建于宋朝,初名顺济庙,只有简单的殿堂。明朝永乐初年,郑和出使西洋,奏令对其重修。至明嘉靖年间又在正殿后建造寝殿七间、凉亭四座及轩廊数十间。清初,施琅又大力重修该宫,从而完成了今日所见之规模,可谓弥足珍贵。就是这座妈祖庙,其前殿也已倒毁。近年虽由鹿港朝天宫赞助重建,但样式却不同于原貌了。再如闽西长汀县的天后宫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多有修缮,据说曾经藏有“三宝”,即雍正时的神像、道光年间的香炉和铜印。但整座天后宫被划拨给电厂使用,将天后宫正殿改造成车间,前殿变成职工宿舍,在钟鼓楼的前面建起了三层的办公楼,宫内的神像和一些珍贵的雕刻不知去向。该天后宫直到近年才得以修复,但已面目全非。
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福建全省共有大小妈祖庙一万多个,其中较大规模的也多达一千个,但后来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及其他实物,均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地震、火灾、山洪、台风等)原因遭到破坏,更有大量的乡间妈祖庙年久失修,濒于倒塌,即将不复存在。同时,一些文献资料、碑刻、壁画、楹联、雕刻、器皿等物质遗产也因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大量消失。例如,福建武平县桃溪镇的小澜村上天后宫,1996年8月调研者还在该处抄录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澜溪天后宫序》、《谨将乐助花名列后》、《敬塑圣像各信妇捐助启列》等碑刻,发现有清乾隆年间潮州万聚炉商号制造的香炉,但当2000年调研者重返此处时,该碑刻已不见踪影,据说已被当地居民作为造房的石基和铺路石,香炉也不见踪影,殊为遗憾。又如,前述福建长乐文石天妃庙中刻有重要碑文的三块珍贵石碑现在也下落不明。再如,长汀县濯田镇桥头的妈祖庙,调查者曾见有精美的妈祖壁画和雕刻,但仅过了半年时间,此壁画竟被人为破坏,雕刻也荡然无存。
许多与妈祖有关的非有形的文化形式开始被人遗忘,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断去世,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积极因素已逐渐淡化。例如,现在不少人曲解妈祖,认为只要烧烧香,磕磕头,妈祖就会佑护其升官、发财、避灾、送子等,从而将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庸俗化、世俗化。又如,一些别具文化内涵的民俗事项,由于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断去世而知之者越来越少,诸如湄洲岛上的妇女梳蓬形髻的由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湄洲渔民不出海捕鱼的原因、莆田妈祖元宵节安排在农历正月廿九的原因、居住在海岛上的人名字中为什么有一个“妈”字、妈祖节日时妈祖庙前往往有儿童表演的舞蹈的起因、闽西客家妇女难产时为什么不呼“天上圣母”而呼叫“妈祖太太”等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开始被人遗忘。还有许多民谣、山歌、民谚俗语、谜语、祭词等口头文化也已失传。类似这样的口传文化,知晓者如今至少年逾七旬,这批老人应当是我们进行访谈、录音、录像的主要对象,也只有他们才会给予我们最后保护和抢救妈祖文化遗产的机会。如果我们还不及时保护和抢救这类妈祖文化遗产,再过几年它们都将成为无可挽回的过去。
保护:
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各地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和习俗,如“朝山进香”、“打醮”、“游境”等,尤其在妈祖故乡更是发展成一套极为繁褥的仪式,如“起驾”、“坐殿”、“祝寿”、“刈火”、“插香”、“回銮绕境”、“添火”等,但这些程式中,有的仪式已逐渐被遗忘,或者以简化了的或其它形式的东西所替代,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从而也改变了其原有的重要内涵。尤其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妈祖祭祀有一套极为讲究的程式,内涵极为丰富。如台湾妈祖游绕境时,随行的有神桥班、轿前吹、开路灯、哨角队、卅六执士、庄仪团、乡旗队、神童团、弥勒团、福德团、太子团、三仙旗、头灯、头旗等。对于这些,我们也需要加以搜集整理,从而有利于两岸的沟通和今后的进一步交流。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二十世纪初,著名学者顾颉刚、容肇祖、朱杰勤等就开始从各类地方志、游记、杂记、庙碑等史料入手,研究妈祖的事迹与传说。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学者更加关注妈祖文化的研究,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妈祖文化研究的状况仍然堪忧,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高水平的成果少,创新的成果少,传世的成果少,综合性的成果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妈祖文化的文献整理和研究这一基础工作严重滞后。资料难以收集已成为提升妈祖文化研究的瓶颈,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文献的保护、系统化地集中整理等工作。实际情况是,妈祖文化的相关研究资料因妈祖信仰的广泛影响而浩如烟海,但却因为未曾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而散在于世界各地的相关庙宇、图书馆以及私人之手,许多文献还属于孤本、残本或抄本。由于这些原因,资料虽多却不便交流和查检,这样,学者所能见到的妈祖文化资料十分有限,直接影响了妈祖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常常感叹:妈祖的相关资料有多少心中没底、妈祖研究到什么程度心中没数。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有的学者底气不足,就是因资料把握不够。因此,妈祖研究者都盼望妈祖文化保护工程尽快实施,《妈祖文化资料汇编》能早日问世。可见,加大力度对妈祖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保护和整理,对于全面提升世界范围内的妈祖文化研究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是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文化的源头所在,历史悠久,相关遗产极为丰富,理应在妈祖文化的保护和整理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头,并成为妈祖遗产保护和妈祖文化的研究中心。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不仅有加强妈祖文化建设的义务,也有搞好这一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搜集和整理妈祖文化,不仅具有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提升福建省文化力的意义,而且对于加强闽台的文化联系、促进国家统一大业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应当成为福建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篇:福建教育学院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福建教育学院
2010年青年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
策
划
书
主办:共青团福建教育学院委员会承办:福建教育学院学生会
一、活 动 概 况
1、活动背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一年。共青团福建省委提出“抓住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的契机,凝聚团员青年的共识与力量,为加快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先行先试贡献力量”的号召。
2、活动目的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激励我院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五四精神,与祖国共奋进,为海西献青春。
二、活 动 流 程
1、活动时间:自5月10日 至5月28日
第一次彩排:5月24日
第二次彩排:5月26日
正 式 演 出:5月28 日
2、活动地点:
院 小 礼 堂
3、活动总结:
以文本形式于活动结束后一周内上交
三、各 项 目 安 排
(1)第一项目组:节目组
任务:a、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排练、彩排工作b、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审核
c、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流程的衔接
(2)第二项目组:宣传组
任务:a、制作活动前期的海报、横幅、宣传单
b、利用海报、横幅、广播、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
(3)第四项目组:文案组
任务:a、确定晚会邀请的嘉宾并且及时送出邀请函
b、为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证
c、活动过程中记录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工作情况
d、晚会过程中接待好领导及嘉宾们
(4)第五项目组:舞美组
任务:a、舞台效果设计与制作
b、监督并指导舞台效果的实施
(5)第六项目组:经费管理与采购组
任务:a、统管活动所有经费支出及报销票据b、采购晚会所需物品
(6)第六项目组:道具准备组
任务:a、负责准备晚会所需道具
b、晚会现场道具的调配
(7)第六项目组:灯光音响效果组
任务:a、准备晚会灯光音响与节目的配合b、控制晚会现场灯光音响
四、人 员 安 排(附录1)
五、经 费 预 算(附录2)
六、海报与横幅文本(附录3)
2010年5月8日
第四篇:文化发展
高书生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在6日上午举行的2010泰山论坛主论坛上,高书生用3个词12个字概括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就是“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及“任重道远”。
“方兴未艾”。据高书生介绍,文化产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属于典型的新兴产业。从2004年到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每年都迈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439千亿,2008年达到7166千亿。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能够接近或者超过1万亿,发展速度非常快。
“前景广阔”。在论坛上,高书生介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10到2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非常多。
首先一个有利条件是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纳入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今年以来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新思想,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过去要高得多;其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全局工作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包括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最后,全国上上下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更加强烈,全社会都在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中国的产业体系,包括工业、服务业等非常完备,这些条件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任重道远”。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必须要在十二五期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半,达到三万亿元,即每年增幅在4千亿元左右,这相当于2005年全国全年的水平。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从认识上来看,我国现阶段面临着文化产业范围界定还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存在着理解过于狭窄、理解过于宽泛和错把文化创意产业当做文化产业三种倾向。其次,从思路上来看,总是在原来的思路框架内原地打转,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发展思路还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非是自觉,主要表现在文化企业规模小和区域分布不合理两个方面。因此,对于下一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做到加快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调整和优化战略布局,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以及文化与资金的对接等。
第五篇:借福建经验 助发展
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这次福建考察,实际上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是一次解放思想、反思工作、加快发展的实践活动。既开阔了眼界,增长见识,又学到了真经,领悟了真谛。为什么福建能发展如此快?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五化”:
一是经济特色化。坚持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充分发扬“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发挥人文、区位、资源、对台等优势,时刻保持对国际市场的高度灵敏反映,紧紧抓住资源精深加工,大做侨、海、港特色经济文章,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如脱胎于一个乡镇的石狮市,面积仅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50万人,而旅外华侨、港澳同胞、台胞达60万人。石狮市利用侨台优势,做活对台经贸文章,使其经济得以高速发展。2004年实现gdp142.5亿元、财政收入12.08亿元,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名列全国前十位,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商业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
二是产业集群化。坚持“项目带动、集群发展”战略,敢于突破“草根工业”、突破资源和基础的制约,借助外部资源,通过市场途径,创办工业园区,创办飞地工业,引进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强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完善产业的协作配套,集聚要素、集中生产、集约经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如厦门仅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的产值占了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2%。晋江市坚持走依靠民营经济和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子,创造了引人瞩目的“晋江模式”。gdp由1978年的1.45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38.9亿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500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33.7亿元。
三是经营品牌化。品牌经营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秘诀。坚持强化自主创造,实施质量立市、名牌立市战略,经营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如石狮市以服装而著名,涌现了富贵鸟、拼牌等一批著名品牌,形成了“精品荟萃特色装、名城处处皆品牌”的格局,其服装50%出口国际市场,连鳄鱼、卡丹奴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都在此采购原料、定单生产。他们更善于打环境品牌,依靠优良的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效应”。如晋江市吸取改革开放初期的“假药案”教训,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创办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并坚持重奖激励,一以贯之地实施“质量立市”、“品牌立市”、“打造品牌之都”战略。使其拥有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陶瓷之乡等11个“国字号”产业品牌,以及七匹狼服装、安踏休闲鞋、安尔乐卫生纸、梅花牌雨伞等中国驰名商标12枚、中国名牌产品9项。
四是投资多元化。坚持实践永远走在政策前面的新理念,大胆创新投资方式,着力做优资本经营文章,推进投资多元化。大力实施回归战略,引导域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实现项目、资金、技术和产业的全面回归。如长乐市实施“回归工程”以来,已回乡创办了227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39.5亿元。全力引进外资,已成为福建的主要投资方式。如厦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9.64亿元,世界500强中的戴尔、柯达等35家投资创办63个项目,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量的83.2%。同时,他们还积极实施园区投资战略,使园区成为投资者的“聚宝盆”、资本的“孵化器”。园区不仅规模大,而且数量多;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都建有工业园区,扩张能力非常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惠安县在长达几十公里的国道两旁建立石材加工区,带动了石材加工产业,全县已拥有石雕石材加工企业1185家,产业工人10万人,年产值达90亿元,年利税过5亿元,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石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
五是社会和谐化。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经济发展目的,时时强化民本思想,处处体现民生意识,着力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大步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忘农业的投入;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不忘农村的快速发展,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同步、协调、和谐发展。
二、看到了差距,增加了压力
看福建思xx,真正是“看有差距、比有压力”,与他们比,我们许多方面确实存在巨大差距。这些差距,使得我们深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唯有加压负重、奋起直追、励精图治、扎实工作,才能使xx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夹击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是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实力决定一切。xx与自己比,确实是取得历史性突破,但与他们比,那真是囊中羞涩、愧不自如。无论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财政收入,还是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等,我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大很大。他们创造了一平方公里产值200亿元的神话,是我市gdp总量的三倍。我市财政收入和gdp总量不如福建几个县(市)的零头和一年的增量。
二是产业发展的差距。他们的产业高度发达,产业协作健全,产业外向度高,已完成了由低层次的传统产业向高层次的高
新技术产业转变,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如石狮的制衣、晋江的制鞋、惠安的石材加工等。而我们的产业培育才刚刚起步,产业发育机制尚没有建立,仍然是一种自然经济的散发模式,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三是经济环境的差距。他们把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作为经济发展的品牌,全身心、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地创造环境。既包括政策优惠、服务优质,更考虑产业协作配套,注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筑了产前原材料采购、进出,产中融资、上下游协作,产后市场体系建设一体化的服务机制;还为投资者的生活、小孩入学等创造条件。晋江市政府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对企业只有服务的权力”,厦门火炬开发区提出“让企业满意,是工作的最高标准”,因而产生了“一个电话招来一个国际巨头”的效应。而我们目前仍然停留在优惠政策、不乱收费、不乱摊派、不乱罚款上,甚至于这些也难以做到,与全身心、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相比差距较大。
四是发展理念的差距。千差万差,还是差在发展理念上。他们坚持把本地区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内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着眼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抢占区域经济的制高点,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在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胆量大,动作大。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企业老板,都有一种强烈的机遇意识,都有一种抓发展的干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而我们缺乏他们那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仍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遇政策“红灯”就缩手缩脚。因而经济发展主要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产品经营,是一种内源型经济。而福建早已成为外源型经济,高度外向化,企业已由纯产品经营转向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
三、学习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学习福建经验,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发展实践中。我们将坚持剔肤见骨找病根,对症下药施妙手,突出发展重点,凝聚百万人心促发展,为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过7亿、综合实力进5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持之以恒抓思想解放。福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势头源于思想的解放。与他们比,xx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集中表现为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固步自封的内陆意识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加快xx发展,首先要打开思想这个“开关”,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决制约发展的“症结”。要有加快发展的信心。面对先进,我们服气但不服输;面对差距,我们承认但不甘心。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承认差距,更要看到优势和希望,善借他山之石,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敢与快的比,瞄准强的追,在加快发展中站得高、看得远、抢在先、干在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淋漓尽致地发挥xx的区位交通、能源资源、传统产业、园区政策等后发优势,加速xx发展。要有不论先干的胆量。坚持实践永远走在政策前面的新理念,发扬“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允许试、鼓励干、不争论,引导群众摈弃“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的心态,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鼓励国家干部带薪离职领办、创办、帮办工业企业和参与农业改制,形成创业浓厚氛围。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吃透国家政策,善于变通,善于争取,为我所用,用足用活政策,把政策变成促进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有正视困难和矛盾的勇气。“山高不挡道,水浅能容月”。关键是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决不因为土地、资金等困难和矛盾,而捆住加快发展的手脚。
二要毫不动摇抓产业培育。把产业培育作为今后发展战略的重点,着力培植八大产业群。要扩张发展资源型产业。立足煤炭,推动电力,瞄准冶金,着眼化工,加速建材,走煤电冶化材顺向延伸、逆向拉动、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支持东冲、明冲、开元等煤炭企业收购、兼并小煤矿,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继续推进煤电一体化经营,支持韶能集团加大投资,尽快形成xx煤电板块。发挥煤电优势,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湘安钢铁、阳光有色金属、安源再生、松裕化工、银星化工等冶金化工企业。全力支持年产2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开工建设,促其尽快建成投产。要发展壮大扩张型产业。立足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全面推进国企改制,加速国退民进步伐,全面实现经济民营化。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引导现有民营企业、煤炭企业、服务流通企业等企业家二次创业,做大做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务旅游、商贸流通等产业。要规模提升引领型产业。围绕制鞋、电子电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和协作,健全产业链。引导绿海粮油、蒙牛乳业、金利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温氏集团、新五丰集团加快建设,拓展产业领域,形成种养、销售、加工一条龙的产业板块。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研发和引进,使之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三要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在引进工业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及项目总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招商方向要更清。重点瞄准广东、江淅等沿海发达地区,坚持内资外资并举,在引大项目、好项目、战略资者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大中小项目齐上,“既要抱西瓜,也要捡芝麻”,引进短期合作伙伴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小型加工企业与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科技型企业、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引进设备人才与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等有机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方法要更多。创新招商方式,坚持上门招商,走出去、引进来。用好委托招商新方式,鼓励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招商,配合太平洋投资咨询公司抓好东莞(xx)投资洽谈会,力争结识一批客商、推介一批项目、引进一批项目。坚持以乡招商,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联络纽带作用,延伸招商触角。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对现有的外资企业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膨胀壮大,实现“以商招商”乘积效应。招商重点要更明。市直主要经济部门、园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交通方便的乡镇,集中精力抓好东洽会准备工作,力争包装推介项目30个以上,接洽客商100人以上,签订协议20个以上,签订合同10个以上,引进资金不低于5亿元。招商机制要更活。坚持实施招商引资责任制,兑现奖罚,强化干部招商意识。建立招商项目税收分成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的招商奖励力度。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鼓励机制,坚持 “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财政扶持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
四要全力以赴抓园区建设。要学习福建经验,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对全市工业布局实行战略性调整。做好整合文章,抓好市经济开发区与东江工业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整合步伐,理顺管理体制,配强领导班子;做好开行贷款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开行贷款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增强园区吸引力。做好引凤筑巢文章,抓紧工业区的招商引进。创新园区建设理念,强化资本经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大型资本企业、金融财团、投资集团自主创办工业园区,构筑“一个舞台、多家唱戏”的多极开发局面。做好功能布局文章,抓好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群要求,合理规划建设乡镇特色工业集中区,引导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加速产业集群形成。重点抓好xxxxxx等特色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众星拱月、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
五要真心实意抓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的各项工作,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要抓目标责任的再落实。严格实行“五个一”市级领导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的项目建设格局。要抓工作进度的再加快。在全市开展项目“百日攻坚”竞赛活动,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和业主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对照目标,倒排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做到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施工人员及机械到位,确保投产项目如期建成,续建项目顺利进行,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动工。要抓后续项目的再储备。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抓紧后续项目的储备工作,主动思考项目、研究项目、进京跑省争取项目;对有意向的项目要积极洽谈,专人负责,尽快签约;对有信息的项目要抓紧联系,走出去、请进去,力争签订意向,形成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