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时间:2019-05-13 09: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第一篇: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

2010-12-02 09:0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经济社会建设规划了宏伟蓝图,也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战略,在这样的格局中,文化建设将会有更突出的地位、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全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社会正在向着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有利于文化的方向发展。

《建议》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论述和部署,这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当中尚属首次,足以说明文化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突显,表明党中央对加快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心和信心。

《建议》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概括,并指出了未来文化发展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这给了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一是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可以说,只有文化才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因此《建议》鲜明地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正是基于对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判断,基于对文化在世界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的判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来积蓄、壮大文化的力量,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二是文化的发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之外,还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当今世界,文化对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类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异的文明素质,能否占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因此,文化的发展,才能带来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就必须培育和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财富占有的多少,而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样它才有强大的向心力,也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一个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最首要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建议》中的文化部分,从三个方面对文化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第一,通过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目的。长期以来,我们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产值产量,也就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发展。虽然这种发展模式迅速扩大了我们的物质财富,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总量,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低效率已使这种发展难以持续,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为让人忧虑的是,在物质形态增长的过程当中,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未能广泛建立,以致在部分人群当中存在着精神迷茫、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在经济领域,由于诚信缺失,合作风险加剧,交易成本增大;在社会领域,关爱互助意识淡薄,人际之间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在人的内心世界,相当一部分人把追逐钱财当成第一目标,失去了劳动、创造的乐趣,生活的幸福感有所下降。如果长此以往,将背离以人为本的原则,偏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绝不能让“满了口袋子空了脑袋子”的状况再延续下去。因此,《建议》强调指出,要通过文化发展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引导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社会风尚,尽快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第二,加快文化发展繁荣必须推进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建议》既为我们提出了文化创新的方向,又对如何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偏向于接受、传承和模仿,只侧重于把前人的成果和别国的东西简单地拿来,而缺乏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文化能否发展繁荣,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的享有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此,在文化建设中,要特别强调和鼓励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手段上,都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在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动力的同时,培养和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激情与创造能力。

第三,实现文化繁荣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文化建设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既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果,也是理论上的一大创新。只有分清了事业和产业,才能分清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才能从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是政府主导,文化产业主要依托市场来发展。但我们又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两者在评判标准上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建议》中所指出的,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文化事业方面,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实施一批惠民工程,把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城乡和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在文化产业方面,《建议》也是第一次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建议》强调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领域,发展各种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品,增强多元化供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要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必须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要完成党中央既定的“十二五”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切实抓好六方面工作:

1.守护好、建设好我们全体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须加快培育和形成既能够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又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以增强全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逐步拓展我们的文化内涵,提升我们的文化品格,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光彩,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以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此,一要梳理和整合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二要以全球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汲取世界一切对我有益的文明成果,进

行合理的嫁接和改造,为我所用。三要积极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共识。四要逐步构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具有最广泛代表性、各族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及道德规范。

2.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通过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理顺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增强微观主体生机和活力,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开放格局。

3.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启迪心灵、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功能,就必须既坚持正确的导向,又提供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创作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健康有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创造外部条件。为此,一要对文化发展方向、文艺潮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二要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文艺评论和健全评奖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切不要为追逐名利而放弃了良知和责任。三要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多创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留得住、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4.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人民群众欢迎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缩小城乡和区域的差距,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5.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小、散、弱、差的状况,要加快其发展,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创新、研发的能力。二是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重组,尽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搭建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和产权交易的平台,为文化企业解决必要的资金来源。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四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6.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已经成为经济总量排列世界第二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同时,世界各国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的时机已趋成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在发展繁荣文化的同时,把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效地、持续地介绍给世界。为此,一要在加强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民间、个人和企业的作用,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格局。二要让文化企业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通过文化贸易来实现持续的文化“走出去”的目的。三要针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需求特点,量身打造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方式的文化产品。四要不断提炼我们优秀文化的精髓,用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故事来创作生产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本质的文艺产品,增强我们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五要加快我国在境外的文化机构和新闻网点建设,增强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一个明显的提

升,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团结是强大的力量诗朗诵[定稿]

团结是强大的力量

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炽热的爱国之心!

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

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团结中绽放光芒!让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洪流中去,团结进取、弘扬正气,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就像歌中唱到的:“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样。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

人民永远一家亲的传统。不断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大地装扮的色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绘的壮丽灿烂。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同学?而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同学?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吧!

第三篇:○振兴中三个代表是实现三大振兴的强大力量论文.

○振兴中三个代表是实现三大振兴的强大力量 论文

关键字:三个代表 强大 三大 实现 力量 振兴

“三个代表”的思想的新意何在?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提出的这一思想,对21世纪中国有什么意义?

思索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跟踪研究江泽民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足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层层深入地阐明它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建设创新论

“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应当说,“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在继承我党优秀传统基础上作出的适应时代与国情的重大创新,旨在要求实现党的建设与科技、文化、体制的综合创新:按照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全面创新的要求,来推动党的建设创新;以党风党建创新为关键,来支撑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全面创新;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应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多元主体的核心力量,从而开创中国式的国家创新体系,既不同于特别突出政府通产省主体作用的日本技求创新模式,也不同于特别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综合的美国模式。

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发展轨迹来看,从80、90年代之交开始,尤其是从反思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历史教训的1998年以来,经过十来年反复酝酿、反复锤炼、反复琢磨,逐步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的全面创新论。

2000年1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谈话中,率先提出了科技创新、全面创新与党的建设创新问题:“当今世界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动之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

2000年2月24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特别明确突出地讲到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两个创新”问题:“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艰巨了。如何在新的国内外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加紧研究和实践。” 2000年6月初,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再一次纵论创新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我多次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000年6月22日,在西北宁夏、甘肃视察工作时,江泽民更进一步阐发了至少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四大内容的全面创新理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2000年6月30日,江泽民应邀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了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再次提纲挚领地阐发了全面创新论:“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思想背景下,江泽民从2000年1月起到6月间,多次阐发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主旨首先在于面向21世纪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全面推进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自身建设的重大创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身体现了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第一,“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

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头两个五十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建党学说与建党实践,在党的建设上都突出了阶级斗争这个纲:首先强调党是工人阶级战斗的先锋队,是阶级斗争工具,是把握武装斗争的武装集团。

而面向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崭新时代,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两大潮头代表时代主流。正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要求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政党,最重要的工作重心不是再搞阶级斗争,而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利益、人民民主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创新主体的重大创新

在当代国际上流行的创新理论中,往往对创新主体做出不同规定:把企业与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把科学家、科学院、大学作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主体;把国家政府作为政策创新、体制创新主体……但很少专门探讨党的创新、执政党的创新、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创新主体作用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专门探讨了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全面创新问题,把党作为创新主体,作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这不愧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重大创新。

第三,“三个代表”体现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独特创新

在目前已有的国家创新体系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

美国式国家创新体系,显著特点是强调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特别突出企业与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称之为“企业主体型国家创新体系”。

日本式国家创新体系,过去比较突出与市场结合的技术创新,特别强调政府通产省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在认真学习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同时,也努力开创有自己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动主体之一,并作为领导多元主体综合创新的核心力量与整合机制,或许可称为“党领导型国家创新体系”。

三大振兴的历史使命

高度概括地说,江泽民与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21世纪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实现三大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振兴党风——振兴中华——振兴社会主义。

(一)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首先是为了“振兴党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官僚腐败、不正之风,使21世纪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式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动主体与多元主体中的主导力量。

正在迎来建党80周年的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以“过五关斩六将”的开拓奋斗精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考验:

从地下党,转变为执政党; 从武装斗争为主,转向和平建设为主;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重心;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

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全面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从比较单一的经济成分、经济结构,走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经济结构。

总的来说,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综合创新能力,历尽磨难,千锤百炼,成长壮大,不断发展。

当然,不应讳言,在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过程中,党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相当严重、相当尖锐。最大的两个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党的建设问题。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是官僚腐败、不正之风。

为此,江泽民和第三代领导集体,一再为我们敲响警钟:“从这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一些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啊!”

正基于此,在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同时,江泽民代表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重申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指导方针,而且提出了“振兴党风”的“三个必须”:

“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适应新的情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按照“三个代表”的方向与标准,全面建设21世纪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正是“振兴党风”的必由之路与根本途径。

(二)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现代复兴.让中华文明在未来世界新型文明中大放光彩。

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古代世界有过光辉篇章,而在近代世界历史上,从1750年英国走向近代工业化以来,中国却走向封闭、走向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更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屈辱局面。

1894年,孙中山在成立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前身组织——兴中会时,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20世纪中期,毛泽东把中华复兴作为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与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1962年在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还专门列出一个时间表。

邓小平在1990年,专门以《振兴中华民族》发表了重要谈话,并使“振兴中华”重新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

2000年5月,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江泽民,在视察上海时,同样把“振兴中华”作为自己一切思考,包括提出“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中心点:“怎样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个思想主旨,他反复讲了多次,并且点明了这也正是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宗旨:“提出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建设21世纪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实现党自身建设 的伟大创新工程,这是中华文明走向21世纪现代复兴的强大支点。

(三)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为了振兴党风、振兴中华,还有一层世界历史性使命,就是以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支点,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八、九十年代交错点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代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曲折。

“马克思主义死亡论”、“社会主义终结论”流行一时,甚嚣尘上。

邓小平南方谈话,尾声之处,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问题实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真可谓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思想家,果然不出所料,1992年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低谷时期的谷底,以后再没有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现象。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不会在短期内走出低潮时期,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却从90年代中期开始,率先逐步出现回升势头。

1995年,俄罗斯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人与专家学者,发出呼唤:“社会主义曲折隧道尽头,21世纪必将复见光明!”

1998年,来自60多个国家的1500名代表,齐集巴黎大学、国家文化会堂,纪念《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宣言》发表150周年,发出了“马克思没有死”的强烈时代呼唤。

1999年,马克思被某些西方有影响的大众传媒评为“一千年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千年马克思”获得新的生命。

江泽民和第三代领导酝酿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当然首先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也以广阔理论视野,关注着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90年代中期,当世界社会主义开始出现某些历史转机先兆时,江泽民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就要求一些中央研究机构,加强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思潮的跟踪研究,注意他们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观点,并特别关注一些人提出的世界社会主义如何在21世纪走出低潮、走向复兴的问题。

2000年1月14日,首先提出“三个代表”基本思想的《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要求我们“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要求我们注意到“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的兴起”,以及在世界格局变化条件下,同世界资本主义展开的长期较量与激烈斗争。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展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头一个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人,不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而且以振兴世界社会主义为己任。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时就提出其国际意义、世界历史意义:“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将不仅为振兴党风、振兴中华提供强大支点,而且必将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带来东方曙光!

振兴党风,振兴中华,振兴社会主义——这三大振兴,正是“三个代表”的历史使命与深意所在。

作者:王东

转自: 仅仅学术交流与学习之用,非商业之目的.

第四篇: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

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 什么作用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对于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科技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一,不断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第二,创新对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将被时代所抛弃。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自主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国家,地区,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意味着生存的保障与发展的空间;对地区而言,自主创新则意味着财富和进步;对国家而言,自主创新则直接关系综合国力。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现在我们我家正扬起创新的风帆,乘着科技之船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第五篇: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接下来是这次党课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这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分为三层:形象—制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就是核心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交行也不例外!交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其实企业文化常常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刘总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领导,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跟何况交通银行倡导的是“责任文化”,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要提供跟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实现我们两化一行的愿景跟是我们的使命,这些都需要依靠我们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来一步一步实现。做为交行人,为了迎合企业的文化真谛,中心也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敬业、进取、互助、成长!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涵的确是我们两千多名员工为交行未来建设拼搏的动力。最后,是“我们的银行”内容。刘总主要讲了八句真言,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今后工作中带来跟多的启示。

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

2、直面竞争,善于打硬仗豪情;

3、勤勤恳恳,踏实先干的品格;4引领创新,追随远见的胆识;

5、爱行如家,甘于奉献的境界;

6、好学善思,严谨细致的作风;

7、稳健规范,诚信可靠的气质; 8忠诚交行,重视团队的意识。

刘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化力量”的党课,生动的为我们讲叙了一场“那些年,我不曾体会的交行”的发展历程。课上每个党员都听的十分投入并且很认真的做着每一处笔记。做为一名老党员,我很荣欣参加了这次课程,它让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文化

力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领会到交行在这100多年的发展以来背后闪耀的那一种强烈的光芒。我相信,那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下载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会让人走向失败,并且往往不知道是怎么失败的。实验室工作也更是如此,试验是一个需要让人长时间保持认真和耐心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首先要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

    只有国家强大个人才能发展

    作文讲座 话题:从香港回归感悟“我”的个人发展 1、审题:命题实质是写出个人和祖国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2、写作引领之立意角度————《发展自己,强大祖国》 ①只有国家强......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今天,我们倡导着发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丰富文化的时代。然而,在走向和谐文化的道路中,我们是......

    凝聚创新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杭州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杭州35年来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无论......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范文大全)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引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十八大报告再次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

    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 泱泱华夏,中国圆梦;百年追梦,梦将成真!2012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特地带领新一届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