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时间:2019-05-13 09:4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一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评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2014年04月09日 15:49:03 来源:甘肃日报

文化是国家的命脉,民族的灵魂,不能不重视,不可不重视。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文化底蕴深厚,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做支撑,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团结人民、凝聚国力的纽带。因此,文化实际上是政治的反映,文化建设其实质仍然是政治建设。应该看到,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硬实力增强了,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科学文化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例如官场腐败、分配不公、商业欺诈等,说到底,无不是道德缺失所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文化滞后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会涣散民族的凝聚力。

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是在科学发展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去老说不能牺牲精神文明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而实际上我们在创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追求财政的高回报率、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等。更严重的是一部分人为得到财富和权力,精神颓废、道德丧失、良心泯灭。为此,应在坚持科学发展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灵魂,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现代文明是由古代文明演进而来的,繁荣发展今天的文化,还应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我认为,以孔子的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渗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华民族之所不散、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发挥着作用。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孔子,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

一。这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自信所在。

文化是有社会属性的,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化人,又可能误人。我们看到,一些文化产品低俗粗劣,一些文化人追名逐利,一些文化产业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败坏风气,误人子弟。因此,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注重文化的社会性和教育性,把文化从一切向钱看的邪路上拉回到化人育人的正确轨道上来。

文化的作用是通过文化人的模范行为和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的。我国历代先贤无一不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重大的贡献和不朽的作品,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然而,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像历史上“四大名著”那样的作品,也很少有像李白、杜甫、鲁迅这样的“大家”。培养这样的名人名家,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应是我们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灵魂,文化是血脉,文化是历史,文化更是未来。我深信,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学传承的作用愈加凸显,我们有责任拾起自己的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信息收集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于后人。

经常有人言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想来即是自我玉成的最佳前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自宋代读书已经是很重要的事,至今也影响了我们1000多年。

世界上有两门课:一门人文,一门科学,那些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就是书,我们要想了解、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读书。而读书的方法,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自学和读书习惯的养成。中国是文明古国,了解、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态度、“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资源,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

庄子曾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油脂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也燃尽了,但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庄子解读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玄机,在于薪火相传。传承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因为书本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积累。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孔子主张多读书,并注意兴趣培养,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一点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之为乐。喜欢一个事即使再累也沉浸在享受中。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的灵长,区别于草木禽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有语言文字,书籍则是文字的载体,翔实记录着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我看来,读书首先是一种灵魂生活,也是调养心性独观众妙的一种悟道方式,同时还是通向学问渊薮的唯一门径。人类的精神谱系及文化气脉需要爝火相续的传承,一个不读书的人侈谈什么开宗立派显然是“野狐禅”,妄自立说,断非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国学热”,如穿汉服、行跪拜礼、让孩子背“三字经”等,这说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斩不断的,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国学热”也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但国学是什么,它的传承之路在哪里,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说起读书,我经常想起:“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这句话说得真好。

就“国学传承”而言,我个人分了三个角度。在学术角度,加深对它的研究,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行业角度,提炼东方智慧,将国学思想融进企业管理之中,提高企业的凝聚创新力;在社会角度,从社会生活入手,以文化和艺术的形式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进而提升民众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归属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现在,图书市场琳琅满目,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我认为,读书重要的是思考,不仅要思考书里的内容,还要思考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正面的能量。书,对人的精神引导很重要,读书万不能跟着流行趋势走,对于那些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书要看,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独立的人格才是读书的目的和重中之重。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我的看法是,读书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读书也好,治学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接触社会层面多了,你会发现,其实自古至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自省、勇于创新。可以这样说,这“五个基本点”是培养一个民族高贵品质的精髓。

关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软实力决定人生的高度”。中国的三大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中成就最高的是李小龙,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读书多,富有哲学思想。

那么,究竟该怎样读书呢?以“武功”为例,指出所谓“武”便是“招数”所谓“功”便是“力量”,两者缺一不可。读书也是如此,课堂上要求读的书是“功”,是必修;业余书籍是“武”,是选修。大学生要加强读书,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学以致用。

刚大学毕业那几年,我曾担任过一段学校老师,那时就激发了我的读书欲望,但我仍感文化底子薄需要读书,虽然那时居无定所且囊中羞涩,但我总是想尽方法或借或找《二十四史》、《史记》等国学名著,我始终认为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坚实基础。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说到“读书与人生”这个话题,感慨颇多。这个范畴也很大。这里,我想更具体化一点来阐明一下思路。

其实,大多非专业研究人员的“文学观”,就是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或者说,文学作品跟社会生活有极大关系的。真的是,息息相关。

这里,我想根据我的亲身体会,谈一谈我们的读书生活。

我觉得,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心理需求和精神价值取向。这使我突然想起,上大学那阵子,特别喜欢读作家路遥的小说。其中,最喜欢读的是他的成名作《人生》。这本书,可以说是我那时的枕边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部作品真实反映上世纪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中国农民家庭子女生活现状以及命运该何去何从,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路遥在这篇小说里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那么,高加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或者说,《人生》这部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和思考?恐怕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先,我们知道,高加林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是一个踌躇满志,渴望读书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青年。要明白,他可不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官二代”或“富二代”,更不是“高富帅”和“白富美”,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

但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虽然出身于农家,却不安现状,一心想脱离传统生活的束缚,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遗憾的是,这么个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有志青年,却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做出了失衡的选择,导致最终命运的悲剧。为什么在这里我用了“失衡“二字,而不用”错误”?特别说明一下:我认为,一个思想单纯的社会青年,初出茅庐,肯定会四处碰壁的,有时候,这些碰壁并不是他个人的错。因为现实就那样,谁也无法超越它。

小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如高加林在当教师时不知道社会的残酷,尽管苦苦奋斗还会让他再次沦为农民,在他当农民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后来能重新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备好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农村。

也许我们在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如此,没有绝对的公平。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是公平的:一是时间,二是死亡。所以,我们惟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怨天尤人。无法预知又怎样,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纠结于此,做好当下,足矣!

这便是《人生》这部优秀作品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和思考。

什么是人生?我想问一问各位,我们的人生是什么?

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从降生到死亡的过程,而这过程怎么走就是人生。

我个人认为,人生就是在这过程中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或对或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倒让我们手足失措,迷茫了。高加林人生的最后失误,就是他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对生活摇摆不定,看到什么好就爱什么。年轻人对生活充满好奇这很正常,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也是情理之中,但高加林们却心浮气躁,在理想与现实中偏离了轨道。准确地说,就是定位不准,对自己认识不清。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的致命缺点。我们看路遥的《人生》,看高加林的人生,何尝不是在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因此,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如何选择,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就算错了,也不必垂头沮丧,过错也是试金石,大不了重头再来。

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的顶峰,那就多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性思想光芒的书籍吧,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三篇: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人生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内容。西藏是我们与**集团和支持他们的西方反华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在高校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就是要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通过教育,使爱国主义自觉成为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为西藏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以此为重要契机,在全社会进一步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件大事”、实现“三个确保”,在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双重责任。西藏高校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每一个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础,培养大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高校学生懂得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就必须先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增强广大青年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和**集团侵蚀和分裂破坏活动的能力;才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以高度负责的爱国热情,投入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为祖国和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教育好青年学生,悉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西藏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给我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西藏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西方反华势力把西藏作为“西化”、“分化”我国突破口的政治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同时,**集团加紧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步伐,企图把“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面对严峻形势,只要我们始终清醒、时刻忧患、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西藏的特殊重要意义,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够夺取反分裂斗争的全面胜利,就一定能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西藏高校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知区情、明历史、反分裂、促稳定”主题教育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展以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首先,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成员的西藏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表现出了热爱祖国、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要深刻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必须始终站在反分裂斗争的前列,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行动十分自觉,做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其次,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欧洲中世纪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农奴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群众处于极端贫穷和悲惨的生活境地。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开辟了西藏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再次,要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鼓舞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内在的精神动力。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是建立在爱祖国基础之上的。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和西藏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客观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曾说,为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实践证明,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可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用历史事实告诉青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翻天覆地的巨变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报国之志化为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报国之志化为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觉行动。

三、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途径

加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教育,还包括基本法律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西藏高校应按照《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西藏高校特点,制定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要在知国、爱国、爱藏、报国上下功夫。爱国主义体现在知祖国、爱祖国和爱西藏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成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据了解,西藏高校大学生对祖国和西藏的历史、对中华民族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有的学生对旧西藏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打着宗教旗号分裂祖国的本质认识不清。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引导大学生在知国、爱国、爱藏、报国上下功夫,帮助大学生了解西藏的过去,认识西藏的现在,展望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学生只有了解祖国、了解西藏的过去,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起投身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把爱国落实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上。

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西藏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伟大建设成就,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校园氛围;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缅怀各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城市、农村调查研究,使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走过的光辉道路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开展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再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西藏精神”,引导高校学生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为西藏发展作贡献而刻苦学习的自觉行动;结合教学讲西藏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成就;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结合教学讲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引导高校学生进一步懂得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懂得知恩、感恩。在高校学生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对比教育中提高认识。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引导高校学生在生动的对比教育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西藏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西藏社会两重天和百万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人的事实;认清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才能发展西藏的历史事实;通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爱憎分明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高校学生的精神支柱,体现高校学生崇高的人格品质

第四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与精神[范文模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与精神

卫 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作为这次全会的“最热点”令人倍加瞩目,吹响了由经济发展到文化强国的进发的号角。我认为,文化建设必须根于人民,服务群众,赋予公民真正的文化权利,才是文化强国路的有力支撑。

文化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的需要和文化权利的诉求。文化始终与人民息息相关。文化的创造源自人民群众。文化绝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根植于普通民众,源于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与真实感受,毛泽东曾经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如果远离了大众,那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就是无病呻吟,无法真正打动人心。人民群众朴实真实的生活、新鲜的创造,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新的文化需求是文化的根基、动力和源泉。

人民大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中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和精神追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让群众的文化追求,成为文化创新的巨大动力。因此,从人民群众艺术实践中发现、推广和提升新的文化形式,实现文化创新。真正的文化创新,一定要在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生存现状的表达上进行新的开掘,一定要伴随着思想、内容、意趣的创新,一定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与今天的历史壮举。服务人民大众,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第一次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上被提出,是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的结果。文化权是独立于生存权的一项重要权利,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权利的具体体现。文化权的重视是我们国家在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同时,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向更文化强国迈进的一个重要阶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与精神。文化建设是树,只有在基层群众是这片沃土上扎根,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第五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必须而且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而言,每个健康的青少年都存在着创造思维的潜力。实践证明:后天及时、有效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就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就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创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等,其实质是在于“新”。所谓“创造”也属“创新”,所以“创造能力”也可以叫“创新能力”,“发明创造”则是“创新”的继续和深入。“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劳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如何结合劳技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必须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爱创新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愿望、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其创新行为。其次,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那种教师统得过多,学生自由

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心理定势,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眼,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如:在劳技课的教学中,一般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一个小组,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比老师更简单,更方便的操作,我则不以老师自居,似乎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

下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1.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 创新是精神文化的特征。3. 创新是科技选择的必然。4. 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好心眼儿巨人》读后感 镇小五【3】班陈珈谊 读完《好心眼儿巨人》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忆起书中的内容,令我终身难忘。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次意外的发生,样子丑......

    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如何理解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所谓国防,顾名思义,就是国家防务,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

    一个国家的文化关乎民族灵魂

    一个国家的文化关乎民族灵魂、人民幸福感、国家战略,关乎每个国人!近期文化产业利好消息不断,以下几则尤为重磅: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2、文化部公布国家......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禹门生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