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国家的文化关乎民族灵魂
一个国家的文化关乎民族灵魂、人民幸福感、国家战略,关乎每个国人!近期文化产业利好消息不断,以下几则尤为重磅: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2、文化部公布国家艺术基金章程 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3、未来做文化才是大生意
4、北京完成文创产业布局规划将建20个文创功能区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对外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改善贸易结构,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增长。
坚持政策引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监管,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主体。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到境外开拓市场,形成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文化出口格局。
坚持市场运作。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文化(53.920, 0.22, 0.41%)内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我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使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政策措施
(一)明确支持重点。
1.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定期发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加大对入选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
2.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3:58
3.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交易平台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鼓励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
4.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二)加大财税支持。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对文化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中央和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要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2.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3.在国务院批准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文化企业,符合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相关条件的,经认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税前扣除政策。
(三)强化金融服务。
1.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适合对外文化贸易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海外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银团贷款、联保联贷等业务。积极探索扩大文化企业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专业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项目发行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和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有跨境投资需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支持文化出口企业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赴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
3.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和保险业务,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和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特定演职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和业务。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取灵活承保政策,优化投保手续。
4.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多渠道分散风险。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予以支持。
5.推进文化贸易投资的外汇管理便利化,确保文化出口相关跨境收付与汇兑顺畅,满足文化企业跨境投资的用汇需求。支持文化企业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提升结算便利,降低汇率风险。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支持文化企业从事境外投资。
(四)完善服务保障。
1.尽快培育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为海关高信用企业,享受海关便捷通关措施。对图书、报纸、期刊等品种多、时效性强、出口次数频繁的文化产品,经海关批准,实行集中申报管理。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等便利措施。对文化企业出境演出、展览、进行影视节目摄制和后期加工等所需暂时进出境货物,按照规定加速验放。对暂时出境货物使用暂准免税进口单证册(ATA单证册)向海关申报的,免于向海关提供其他担保。2.减少对文化出口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对国有文化企业从事文化出口业务的编创、演职、营销人员等,不设出国(境)指标,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出国一次审批、全年有效。对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民营文化企业,经批准可以配置专项出版权。3.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 适用等方面咨询,支持文化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文化市场动态和国际文化产业政策信息。着力培养对外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出口促进、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三、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由商务、宣传文化、外交、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部门组成的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依法规范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完善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统计,统一发布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投资统计数据。结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修订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2、文化部公布国家艺术基金章程 5月1日起施行
文化部30日在其官网公布了《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自5月1日起施行。
国家艺术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成立,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文化部部长蔡武任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根据章程规定,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决策机构,受文化部、财政部领导和监督。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基金管理和组织实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承担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责。
国家艺术基金面向社会,国有或民营、单位或个人,均可按申报条件申请基金资助。章程规定,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范围包括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征集收藏、人才培养等方面。项目资助立足示范性、导向性,努力体现国家艺术水准。资助方式分为三类:项目资助,即根据项目申报类别及评审情况予以相应资助;优秀奖励,即对优秀作品、杰出人才进行表彰与奖励;匹配资助,即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艺术发展,对获得其他社会资助的项目进行有限陪同资助。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6:00
章程规定,申报单位及个人依据申报指南载明的条件与要求确定申报项目并填报项目申报表,按申报指南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申报。管理中心应当自基金项目资助申请截止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审查。符合基金章程和年度项目指南规定的,予以受理;不符合的,通知申报主体不予受理。申报主体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的,可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向管理中心提出书面意见。管理中心对申报主体提出的书面意见,应自收到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
另外,依据章程,项目内容有违公序良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有弄虚作假行为等,将被追回已拨经费,并取消项目承担主体和相关人员三年以上申请和参与新资助项目的资格。
3、未来做文化才是大生意
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诠释与表达。它承载着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
做文化才是大生意做文化能赚钱?笑话!哪有挖煤赚来的快,一个日出日落,一个小小的煤矿,日产值达40万元。没错!这是过去!如今再也找不到如此暴力的行业了。
十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乎做什么行业都赚钱,像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煤老板,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就在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自从煤矿整合后,他们再也没有私挖乱采的机会了;加之,近些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及美元升值,想继续用过往模式一劳永逸,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开始适度放缓,低端高耗能产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胜,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低水平的发展模式,想赚大钱、赚快钱已非易事。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点?到底转向哪里?如何转型?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积极探索,“转型”成为当务之急。韩国发展的启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 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宣布:“21 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 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在1999 年至2001 年的3年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相应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其次,积极进行文化输出。因韩国本土市场小,韩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不是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而是进军国际市场。
2012年5月底,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表的“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伴随韩剧等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各国对韩国产品的好感上升,增加了手机等其他韩国商品的销量。
虽然在制造业上让韩国失去了优势的中国,但是在文化产业上的收益比工业产品超出10倍。这便是韩国在转型发展中,仍能保持高速发展真正的原因——通过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
台湾文创产业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即“文化、运动与休闲服务业”。很多去过台湾的朋友,都会感受到台湾文创产业的精采与多元。如“夜市上卖得一些别致小物件,拿起翻转过来,原来是一个茶杯,“喝完茶,杯子带着余温,还可以拿来按摩脖子,而且‘犀牛翻转’蕴涵一个意思——扭转乾坤。同样大小的普通陶土杯只能卖到几块钱,而这样的杯子能卖到380元。看似普通的杯子,通过文化、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附加值提升上百倍”。再如:台湾的农业观光产业,更加体现出文创与传统产业的完美融合,将普通食物、蔬菜在销售时,融入一些“有故事”的农作物,卖东西的人告诉消费者:你吃的东西有台湾文化在其中。一公斤往往能卖到500元新台币,而台湾超级市场中普通的蔬菜通常才卖60元新台币一公斤。这就是台湾文创产业,带来的巨大的价值。他们已经将生意做成了文化。通过品位来创造产品的价值,而不再跟低层次的价格比拼。从近几年,台湾发展的个案里不难发现,整体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时,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跟经济紧密结合。大陆先知者的启示
提起大陆文化产业的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卡通片,这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动画产品之一,家喻户晓。“讲了一个开心的故事,讲了一个众人所能接受的故事“却拉动的国内商业内需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最初《喜羊羊与灰太狼》1集的制作成本,也就3万元。却翘动了如此巨大的商业市场,她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化所提升的产业价值。
广东是中国玩具生产量最大的省份,绝大部分都是在为欧、美、日等动漫衍生品品牌加工,如芭比娃娃、米老鼠、唐老鸭、HelloKitty。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诸多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厂家原来都不愿和国内动漫公司合作的,宁愿做代工也不给国内动漫公司做,倒闭危机促使这些企业开始接受国内品牌。” 于是,一个文化产品,打造成一条产业链,通过文化与产业有效结合,创造了奇迹。从上述多个转型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未来,中国转型发展,一样需要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文化与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文化其可发挥和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文化所创造了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因此,下一个十年,你想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切记!要与文化融合。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6:32
4、北京完成文创产业布局规划将建20个文创功能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中国政府网了解到,北京市已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2014年至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全市文创产业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据了解,到2020年,北京市将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20个文创功能区,形成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
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和“两条主线带动、七大板块支撑”的产业支撑体系。
“一核”指的是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空间载体的“中心城文化核”;“一带”指的是以中关村海淀园和石景山园为核心,向东延伸至朝阳电子城,向南延伸至丰台科技园、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亦庄开发区的“文化科技融合带”;“两轴”指的是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沿城市中轴线的南北轴,东西轴着重提升“北京创造”中文创产业的数量和质量,南北轴着重提升“北京服务”中文创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多中心”是指以功能区和分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如天竺文化保税区、中国乐谷片区等。“两条主线”指的是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两大主线,重点规划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
“七大板块”指的是文化艺术、传媒影视、出版发行、设计服务、文化交易、会展活动、文化休闲七大板块,包括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等17个功能区。今年,北京市计划率先启动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和分园区建设。
附:北京市20个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文创项目 1 ] 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
依托中关村海淀园,集聚文化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增值电信服务、移动互联产业等业态;依托首钢主厂区,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新业态。2 ] 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
以中关村石景山园、中国动漫游戏城和三间房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为依托,开展原创设计、展示交易服务;以中关村雍和园北区为核心,推动运营服务和版权交易集聚。3 ] 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
引导金融街和中关村雍和园南区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担保、产权交易、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联系,建立文化融资平台,探索版权质押、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文化金融服务方案。4 ] 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
依托北京南城传统演艺集聚区域,主要发展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业,重点支持优秀演出剧目创作、展演和特色剧场建设,培育演艺集团总部和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演出、版权服务、相关消费及衍生品等上下游产业链。] 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
依托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等戏曲艺术、教育资源,基于园博园会址和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戏曲教育、展示、体验、衍生品产业体系。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6:56 ] 798时尚创意功能区:
在现有798、751等园区基础上,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艺术品交易,并向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中介等产业发展,创新艺术工作室、艺术孵化器、创意工场、展览培训等业态。7 ] 音乐产业功能区:
引导中心城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等区域发展音乐版权保护与交易、音乐传播等环节,鼓励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和通州九棵树等区域发展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与培训、演出等环节,推动平谷中国乐谷和大兴钧天坊等区域发展乐器研发、制作、交易等环节。8 ] 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
依托中央电视台、凤凰传媒等机构,发展新闻业、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服务与传输、广告业以及相关软件业、网络服务、设计服务、文化商务服务、相关设备制造业。9 ] 影视产业功能区:
依托中影集团、中央新影集团等龙头企业,引导北影、新影集团厂区转型升级为电影行业总部基地。加快建设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提高影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交易及综合服务水平。10 ] 新媒体产业功能区:
依托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垡头产业基地,开拓新媒体研发、运营、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依托中关村电子城西区、北区和亦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推动新媒体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11 ] 出版发行功能区:
依托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朝内大街周边的出版发行总部区域,依托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等为核心的面向互联网、移动网络的数字出版产业、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依托北京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和顺义雅昌印刷标准化技术基地,推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产业集合式发展。] 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
依托西城设计之都大厦、北京DRC工业设计基地等区域,重点发展机械设计、汽车设计、手机设计等产业;依托北京(永外)时尚创意产业基地和大红门区域,引导其中企业向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转型;依托展览路片区,强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引导中关村石景山园设计组团发展设计服务新业态。17:29:05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9:05 ] 天竺文化保税区:
利用空港保税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品的仓储、物流、展示、交易环节。14 ] 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
重点发展美术馆——隆福寺高端艺术品交易区,拓展高端文化艺术品拍卖、展示和鉴赏服务;提升潘家园、琉璃厂、报国寺等历史文化区域的传统古玩艺术品交易发展;鼓励通州宋庄区域构建服务于原创艺术的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鼓励以门头沟北京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为代表的郊区县艺术机构发展大型文化艺术交易功能集中区。15 ] 会展服务功能区:
依托临空经济区和新老国家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农业展览馆、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服务,培育酒店、中介、商贸等配套服务产业发展。16 ] 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 立足于奥运场馆和国家会议展览中心等设施,重点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与主题展览、文化演艺、民众参与体验等活动。] 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
包括前门、大栅栏、王府井等老字号品牌聚集区域,形成集文化、商贸、旅游、制作、展示、消费于一体的重要城市文化功能区域。18 ] 未来文化城功能区:
以建设国家大马戏院、北京魔术城、昌平京北文化中心等为载体,形成与未来科技城相呼应的未来文化城。
❦瑾萱妙涵❦ 2014-11-14 17:29:25 ] 主题公园功能区:
以北京国际旅游度假区、欢乐谷、世界公园等休闲娱乐区为载体,大力推动酒店业、演艺业等文化娱乐产业发展。] 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
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西山八大处文化景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点项目为载体,整合开发文化休闲娱乐等城市新型功能拓展区,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和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文化部、财政部大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
2014-11-14 艺术资本与市场 艺术战争(摘要:文产发〔20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务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财政局:)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精神,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传承文化,科学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创意引领,跨界融合。加强创意设计,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加快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职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市场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瑾萱妙涵❦ 2014-11-15 13:31:55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着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二、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点领域。
鼓励各地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演艺娱乐业要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创作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演艺精品,支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娱乐设施。文化旅游业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促进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特色节庆业要发掘各地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特色展览业要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与建筑、园林、农业、体育、餐饮、服装、生活日用品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产品类型和新兴业态。
(二)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
加强对地缘相近、文脉相承区域的统筹协调,鼓励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发挥现有区域合作框架作用,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整体规划,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要素有效配置,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按照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部署,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持续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合理规划、引导实施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有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促进南水北调工程景观与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带。
❦瑾萱妙涵❦ 2014-11-15 13:32:21
(三)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对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示范区予以重点扶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供产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范围内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文化品格,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四)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
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明确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把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景观风貌、功能布局紧密融合,形成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突出传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促进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
(五)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
培育和引进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破地区、行业分割,主动开放市场,鼓励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特色文化产业,把引入外部资源和做强做优本地企业有机结合。鼓励各类合作社、协作体和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扶持各类小微特色文化企业和创业个人,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产业主体发展。
(六)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支持各地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发挥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中的作用。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认证和发布机制,加强宣传推广,完善传统工艺、技艺的认定保护机制,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鼓励特色文化企业申报原产地标记,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力度。
❦瑾萱妙涵❦ 2014-11-15 13:32:54
(七)促进特色文化产品交易。
完善特色文化产品营销体系,创新营销理念,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依托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特色文化产品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展会设立特色文化产品展示专区,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参展。鼓励“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引导一家一户式的传统销售向代理、品牌授权等现代营销转变。借助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的营销渠道与营销经验,扩大特色文化产品销售。提升各类交易平台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税金融扶持。
加大财政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纳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分步实施、逐年推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开发、演艺剧目制作、特色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支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加强税收政策跟踪问效。利用文化部与相关金融机构部行合作机制、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特色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支持与服务。
(二)强化人才支撑。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探索与知名培训机构、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机制,办好西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文化产业投融资实务系列研修班。通过资金补助、师资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各地开展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依托工作室、文化名人、艺术大师,促进人才培养和传统技艺传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艺者的培训,着重提高其创新创意能力。积极将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三)建立重点项目库。
按照自愿申报、动态管理、重点扶持的原则,依托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征集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支持和服务。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拓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投融资、交易、合作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享受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补助、保费补贴、贷款贴息、绩效奖励等扶持。
(四)支持拓展境外市场。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对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文化市场动态和国际文化产业政策信息。支持特色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文化活动,鼓励在境外开展项目推介、产品展销、投资合作,扶持特色文化精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对外文化贸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的作用,协助特色文化企业了解和分析境外文化市场动态,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和渠道。
(五)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与地方加强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中心,引导创意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举办相关交流研讨活动,为拓展特色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六)加强组织实施。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研究制定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鼓励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等多方面扶持政策。要主动加强与发展改革、民族、宗教、旅游、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协会(商会、学会)在信息服务、行业自律、人才培训、制定标准、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化部、财政部 2014年8月8日
第二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体会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届、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讲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
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篇二】
习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在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作为基层还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文艺带入基层,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用心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时刻牢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其实文艺不是很遥远,只要坚定把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基层也要把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作为基层工作者和一名中共党员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把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篇三】
这篇文章是总书记在2019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回忆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两项工作室精神事业,是灵魂的创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要认清工作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是文艺事业的具体推动者,用文艺作品说话、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是立身之本,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千万受众。
要坚持正确创作导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最深厚的圆圈,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要练就过硬创作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努力加强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敬业。
要传递崇德向善新风尚。文艺工作者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工作者。
【篇四】
我非常拥护习近平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赞同“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指示;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六省座谈会和推动“一带一路”的会议的活动;为还没有签订中美经济协议感到欣慰。
求是微理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解读说:“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也需要文化文艺的支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新时代下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新华社评论员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指明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我不是迎合上意的人,而这次我开篇就写道“我非常拥护护……”——不仅拥护,而且是非常拥护,因为,我认为,习近平的讲话,抓住了中国现在的要害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毛泽东在首届人大开幕式上讲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像一个人,需要有肉体,需要有支配肉体的灵魂,没有灵魂,不过是行尸走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中国国体的灵魂。没有灵魂,就会亡党亡国。
我也不是现在流行的诵经式地“解读”、实际上是背诵习近平讲话的人,而是按习近平提倡的,“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来认识习近平的讲话精神;着眼点在于,要把习近平的讲话变为中国实际。而这需要认识符合实际。
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访的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时说:“我们在10年中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最重要的是在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经过冷静的考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只有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才会有较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只要人们思想统一了,治理也不难”。30年过去,这个失误改正了吗?看这些年媒体宣扬的,就是“富起来”,“腰包鼓起来”,用铜臭来毒害中华民族的灵魂,为了钱,人的尊严,民族尊严,都可以不顾,可以出卖!毛泽东、雷锋、狼牙山五壮士一大批民族英雄被推到,秦桧、汪精卫等一批民众败类被扶起,所谓“民族虚无主义”,实质就是丧失灵魂!
去年,2018年1月20日,我就张云帆事件给中共中央新闻网等几家中央媒体寄去一封《要十分关注、正确对待青年的发展》信,提出:“古今中外,知识青年常常起着某种先锋队作用,可以说是文化革命的先锋,革命的学生运动是革命先锋队的摇篮。明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中国新文化和民主革命就是‘五四青年学生运动’带头搞起来的,并从中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最少保守,是人生最富有创造性、革命热情的年代,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所在。当然,也是最富有造反精神,最不安定的人群,这也通过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进步。这是比较集中的很大群体。关注青年运动方向,帮助青年人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近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片面强调生产,忽略了思想建设,放任一些人对青年学生中灌输资产阶级思想”。
今天习近平提出要求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主要的,不是解释、评价那场历史运动,而是要联系今天的实际。这些年来,学校是用个人主义熏染青年思想,要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赚钱书”,社会也要青年埋头工作,把青年人的爱国行动贬之为“民粹主义”。结果走向反面,频频造成了青年与政府的对立事件。我反对“港独”,因此与一位支持“占中”的朋友断了通讯。但我自己、同时也给中央媒体写了几封信提出党应当深思,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仅仅说是“境外”什么的,而不面对实际,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不明白过去、现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的发展变化,不关心广大青年的政治倾向,把青年当金丝雀关在鸟笼里,不让青年壮怀忧国忧民激烈,只要求广大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将成为空话。什么是党的领导?听什么话,向哪里走?给中国青年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些,都需要与青年人交流,共同搞清楚。要当先生,需要先做学生。今天的先生的时代正在过去,而青年人将决定未来。
不知道读者注意到没有,我没有按报道提“确保贫困人口到xx年如期脱贫”,而只提“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六省座谈会”这个事实。解困是党规定的明年必须完成的历史大事,我非常支持。但是,我认为,现在是“授之以鱼”,不是“授之以渔”,是政府要完成“扶贫”任务,不是引导民众树立“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的精神。这样,xx年不可能是彻底地脱贫,确保不了。只有不是靠国家出钱,政府“确保”,而是引导群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人的本质,才能逐步地但是真正地脱离贫困。而这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这就需要灵魂深处闹革命。
习近平好李克强近来推动“一带一路”的会议的活动,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共产党宣言》开篇讲的那个在世界徘徊的“幽灵”附体。我几年前就论述了这个伟业,建议写进党章宪法。对于中美贸易战停战谈判,我已经多次发文发信,这里要说的,是今年4月2日通过中央媒体给中共中央、国务院题名《中美谈判最好谈上一两年》的信的几句话:“中国不能与美国这样与世界为敌、不断伤害各国和民众、不守信义的流氓国家合作谋利,这不仅是与虎谋皮,而且会让国际如何看待中国?是认为中国是与国际警察‘共治世界’,还是相信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中国急于达成协议,若协议条款有损中国,民众和历史会如何评价决策者?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无需解释,我希望决策者慎重对待此事,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都会通过中国政府与美国签订的协议条款内容,看中国是否在美国制裁下,是真的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附和于“美国第一”,是挺直腰板,还是失魂落魄。
铸造国家灵魂,决不是少数精英为国家民族树立一种什么“价值观”,不是文化工作者的事业,文化工作者当然负有一定的责任和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决定性的,还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不会有主人公精神。受压迫的人民,不会爱压迫他们的国家,不会认为这是他们的祖国。为自己先富起来的人,不会有国家情怀,为人民服务精神,与帝国主义合作的国家,不可能是独立的国家,既没有民族精神,也不会有国际主义精神。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出了纪念题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让我们由此开展纪念活动,让共产主义幽灵不再徘徊,落在实处!
【篇五】
近日,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中颇有感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做到文化自信,这个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对中华文明、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成为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借鉴和参考对象。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开启了窗口,元朝时在中国当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元朝时期的见闻传到了欧洲,为西方借鉴学习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的瓷器、丝绸传入到西方后无不为之所倾倒,西方火药、意大利通心粉更是借鉴学习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二、要做到文化自信,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不是迷失在新时代新形式下各种新生文化面前。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华文化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人类文化。文化的传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武器。美国靠芯片、大片和土豆片这“三片”迅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并在全世界侵蚀蔓延,笼络了一大帮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群体。比如在日本,许多青少年轻易就接受了美国的嬉皮士文化、颓废文化和自由散漫主义,并形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究其原因是日本文化主要是舶来文化,没有自己的根基,所以很多日本人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大片刚登陆我国时,各大影院也曾万人空巷,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大片所淹没,我们用中医、中药和中餐这“三中”成功地抵御住了“三片”的威胁,并反制在美国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积淀的深厚底蕴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取得的伟大成绩令世人刮目相看,许多国家更是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推崇备至。
“唐人街”“孔子学院”“毛学会”等在世界各地纷纷涌现,成为西方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探索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窗口。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我们为“神州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我们也从未有过如此的自信和自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必将昂首登上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处。
【篇六】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信仰、灵魂是民族发展,国家兴旺的根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根基才能使得上层建筑更好的耸立。灵魂是人干事创业的思想之“根”,是人修身处世的底色之“源”。
一是文化自信,铸民族之魂。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文化是人类灵魂的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文化自信越发重要,也更为根本。我们要厚植文化之根精铸民族之魂,确保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二是继承传统,融合创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祖孙永铭于心的骄傲。我们要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摒弃传统文化,切实用儒家思想、礼乐精神立起中国人的骨气,明白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源。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民族文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争当新时代的追梦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切实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维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做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文化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
【篇七】
在学习强国学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灭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行、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不同年代、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它所蕴含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不同思想、意识、文化等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精神蕴涵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于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以前的文化让人们去探索,让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孤单的留存于世。而中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就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传承。
从百家争鸣的思想百花齐放,到抗倭精神;
从文天祥的为国的不畏精神,到抗战精神,一步步支撑着中国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从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忘我研究的精神,到人民拼搏的精神;
从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群众奋斗向前的精神。让中国从战后的贫弱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刚成立之初的受人欺负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
从刚开始的寻求合作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这一切的转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让它生生不息,永不停止。
【篇八】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章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实现了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开门红。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几年来,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二是不能混乱。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政协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方方面面都发挥带头作用,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第三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必须而且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而言,每个健康的青少年都存在着创造思维的潜力。实践证明:后天及时、有效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就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就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创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等,其实质是在于“新”。所谓“创造”也属“创新”,所以“创造能力”也可以叫“创新能力”,“发明创造”则是“创新”的继续和深入。“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劳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如何结合劳技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必须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爱创新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愿望、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其创新行为。其次,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那种教师统得过多,学生自由
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心理定势,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眼,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如:在劳技课的教学中,一般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一个小组,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比老师更简单,更方便的操作,我则不以老师自居,似乎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
第四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而知识创新又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大趋势。当前以美国为策源地和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仍然方兴未艾。世界各国均在致力于科技兴国,以科技强势来占领国际市场,以科技进步来维护民族经济。面对上述形势,加快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强国富民的根本。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曾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关键在创新。创新首先强调了理论创新,然后指出了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摆在首位,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就包括了“科技更加进步”这一要求。而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一部分中就特别强调:“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什么新,就显得非常必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需要有明确的政策规范。
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差距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把握市场的脉搏,依靠不断的科技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或是实行产业升级,或是培育优势产业,除了要依靠制度创新外,还需要狠抓科技创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弱,主要在于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新产品开发慢,上不了档次和水平。而这又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促进了产业的技术改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赖的程度较高等问题和矛盾在近年来开始凸现。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扭转,将使得中国众多企业未来不仅面临发展权问题,还将面临生存权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只有坚定地切实地实施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克服所有困难的关键。切实实施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我们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保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不够丰富,这种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以科技立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这种战略的实施已经是我们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是决定我们经济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决定我们能否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的根本。
三、现代企业应担当科技创新的主角
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思想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例如,海信的生存与发展就得益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是海信的技术观,以技术孵化产业是海信创新科技的特色。
第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企业要开拓和创新新的市场机会。我国在改革中形成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型的企业家,尽管经历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特点,这就是大胆创新、善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由此他们可以先于别人发现市场的机会,并能够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取得成功。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提高竞争力的有利环境。
第二,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搞好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要素,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增长转型的基础。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的实践证明,通过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结构优化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同时,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越来越朝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缓解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的供给制约。
第三,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时,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加快技术型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企业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人员队伍;要增强技术人员的综合创新能力,给他们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要注意总结国内外与本企业有关的先进技术,定期向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更新”,以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等等。
四、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发展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此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进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科技创新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离不开积累,科技创新离不开借鉴,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还离不开落实。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新,不能坚持就难以创新。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企业只在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创新,将成为新世纪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
第五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创新是精神文化的特征。3.创新是科技选择的必然。4.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灵魂,就是指它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改变着我们人类与自身的矛盾与问题,调整着我们关于未来世界和谐必然选择。5.这是民族灵魂象征,是国家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信念所决定。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8年11月他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演讲又全面阐述了科技创新论,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所以,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不竭的新动力,支持着民族的发展及未来,支撑灵魂的支柱。同时创新主旋律也在多方面的谱写着时代的主题曲: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就中国来说在过去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国古老文化突出的贡献,就是原创精神和智慧给整个世界带来文明成果,而当今现代社会,整个星球都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模式重塑时,中国古老智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了。这是一个面对现代转型发生的危机,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创造性发生根本改变契机,但它的核心力量依然是中国五千年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精神文化传统,这一脉络仍然是中国创新之路基础。然而如何将这一民族文化创新基础凸现出来。面对现代科技力量变革,中国社会需求的是,在我们千年文化积累基础上,将原创精神融入到当今世界创新洪流之中。因此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仍需要不断创新。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精神文化的特征。
一个创新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能够不断为整个世界带来新思想和进步,能够带来新精神文化品质和表达,能够带来新技术改变和未来无限发展可能性;让整个世界文化为之一新力量,就是让人们更多的体验到创造性带来社会文明的分享,带来更加自由和完美追求,这些创新精神文化特征就是一个时代象征。它刷新了我们日常生活沉沦和麻木,让我们意识到,创新精神文化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美好和幸福体验。
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科技选择的必然。
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技术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居主导地位。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今天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达60%——80%。亚洲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讲,是亚洲一些国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拿不出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像有人所说,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东西方在科技领域的一次大交锋,结果是亚洲的败退。这是一个支撑,支撑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是民族的发展,灵魂。
四、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灵魂,就是指它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改变着我们人类与自身的矛盾与问题,调整着我们关于未来世界和谐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然要成为落伍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这决定了创新灵魂,用一个民族精神创造性去解决未来选择问题。这标志着我们对于世界责任精神和创造启示力量,也同时标志着
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为世界贡献传统文化力量。这是一个民族灵魂象征,是一个大国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信念所决定。
五、这是民族灵魂象征,是国家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信念所决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在不断创新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灵魂是生存的基本,他支配着民族的行为发展,展现着民族的风貌,在创新中创造辉煌,在辉煌中体现;他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在不断体现中发展进步着,终不完结。
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三是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 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 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想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很重要!关健要看你怎么利用!
四是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针对每个人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次,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第三,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青少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