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评论 白鹿原)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评论 白鹿原)
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前就暗下决心,要把这本书当作“将来垫枕头的”作品,也就是说,一名小说家总要写点自己都觉得好的作品用来陪葬。于王朔而言是《动物凶猛》,写了许多小说,王朔用于证明自己是严肃作家的作品是这个中篇,犹如史蒂芬金拿出《四季》(其中就包括 肖伸克的救赎)来证明自己不仅可以写畅销书,还能写更深刻的。
《白鹿原》是长篇小说,结构上处处在模仿《红楼梦》发表前也批阅几载,增删三次。我读过两三遍,我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古典小说里它都是最完美的一部。读过之后,古典小说可以观止矣!
我说的古典小说,是指那种传统的写法,仍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环境及社会背景描写,甚至,有某种惩恶扬善或者其它的宿命感的小说。有别于现代小说,象王小波,村上春树,安妮宝贝,这样的是现代小说。现代小说,一直发展,似乎还没有观止的迹象。
《白鹿原》的结构非常古典,故事惊心动魄,场景宏大,气度恢宏,跨越中国近代史,以陕北大地普通人的生活为主线,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的中国人,真可谓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民的性格--这一性格的反应和解读,具有世界性。我觉得,如果翻译得当,这本书是最当之无愧去申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据说,沈从文曾经获奖,只因去世没能领奖,沈从文的作品具备世界性,是因为他的笔下也写出了中国人的性格,写出了湘西凤凰城的民族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长篇小说,结构很重要,结构的好,是有机的,一体的,是个有机物,结构和故事水乳交融,否则,就是无机物,仅字数较多还谈不上长篇小说,就象不能把所有分行的文字都叫诗歌。
说它结构古典,是因为陈忠实读通了红楼梦,引用了《红楼梦》的结构特点:每一章节开头都把结果交待给读者,然后一步步的去解释这个结果,比如《白鹿原》的第一句是:白嘉轩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是娶了*个老婆。。。。然后,就把原因和每个老婆一一道来。
还有个章节第一句是:黑娃是收秋时回到原上的,回来时,还带了个女人。
然后,又一一道来,黑娃这么久都去哪儿了,经历了什么。。。
这样的结构非常吸引人,也把全书贯穿起来了。我没写过长篇小说,但读过一些,知道什么是好的结构,什么是坏结构。
它的语言也是非常生动和乡土化的--人物说的都是人话,和性格相符,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它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很驳杂,涵盖了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缺陷就是女性人物较少,不过仅有的几个,写的很成功),有正直有阴险,有善良有懦弱,有淫娃荡妇,也有情深意重男。基本上,每个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复杂的人性,更珍贵的是,体现出农耕社会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保守压抑的道德感,因袭而来的独特伦理观,“耕读传家”的古传统,善恶有报的宿命与救赎论。。。
他写到了阴谋与爱情,权利与欲望,甚至,部分的写出了真实的中国近代史,席卷全国犹如洪水淹没良田的 “三年自然灾害“,所谓”镇反运动“,在百年多难的白鹿原轰轰烈烈展开,人们在灾难和革命斗争面前,展示自己的真实一面。这些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绝非简单的市井故事、民间奇闻可以比拟。甚至,书中不乏大量露骨的性描写,虽然作者碍于国内出版形势,在二稿三稿中做了不少删削,但剩余的部分,仍很精彩,比贾平凹同学赤裸裸的宣淫,和蹩脚的性描写高明多了。其差别犹三级之于毛片。
读过外国小说再来看中文小说,的确落后一大截,但在古典小说方面,我不觉得《白鹿原》就比不上苏联文学,比不上英美那批古典小说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题目里这句话,写在《白鹿原》卷首,是托尔斯泰说的,我觉得,只要写出了自己民族的”秘史“的小说家,都是好的小说家。二月河和陈忠实是对红楼梦学习最为成功的中国作家。我不觉得《白鹿原》比《红楼梦》差。
虽然功成名就的陈忠实,再也没写出超越 《白鹿原》 的小说,而且身兼陕西作协主席职位,每逢年节,还得在新闻联播里露个面谈谈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啥的,但我认为,仅此一部,他的作家人生就可称圆满了。
外国作品自有其好处,尤其是现代小说,真不是国内作家可以比肩,甚至追也追不上。但不能因此就废了一切中文小说。
《白鹿原》是部经得起时间考验,可以一读再读的好小说。
第二篇:时代与民族的秘史——读《白鹿原》有感
崔瀚文:时代与民族的秘史
——读《白鹿原》有感
崔瀚文
读完《白鹿原》一书,我确实被深深地震撼了。它是一幅描绘近代农村社会面貌的写实画卷;又是一部揭露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幸福与痛苦、放弃与坚守的壮丽篇章;更是一首描绘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核的历史诗篇。
一. 农村:在变革中坚守,在没落中崛起
《白鹿原》以关中一个普通农村为背景,追寻原上几代人的生活轨迹,描述了这个农村近代以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原上人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一成不变的平静的生活方式,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先是辛亥革命运动的洗礼,赶走了皇帝,也赶走了县太爷,但原上人的生活并没有好转,苛捐杂税反而变得愈发沉重,一场轰轰烈烈的闹“交农”运动就这样爆发了,虽然运动持续的时间很短,也没起什么实际的作用,但它却是农民反抗情绪滋生的真实写照;接着是国民党、共产党所领导的势力纷纷进入中国农村,也进入了白鹿原,并建立了党支部;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到来,两党形成了合作的兄弟关系,原上以鹿兆鹏为领导的共产党支部领导原上的一些农民建立了农协,搞起了土地革命,一度在原上掀起了**;紧接着国民革命破裂,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分裂和对立,原上的政权机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成为政权控制者,极力压制迫害共产党人,并从人民身上搜刮财富,后来又实行了保甲制监视控制人民,使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共产党由弱变强,击败了国民党,重新夺取了政权,白鹿原也算是走完了这段腥风血雨,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白鹿原的历史,也是近代中国农村所走过的历程。农民未必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革命的胜利永远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村未必能成为革命的大本营,但是却一定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根基所在。
然而,革命在白鹿原这古原上还是显得过于浮皮潦草: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但原上人根本弄不清没有了皇帝的日月究竟是福是祸,也搞不清把陕西巡抚换成总督有什么不同。后来共产党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还建立了农协以批判恶行劣迹的地主,但这农民运动兴起得快也熄火得快,因为国共分裂而被很快镇压下去。随后共产党人的革命运动因一直遭到国民党的搜捕和破坏而不得不转入隐蔽活动,其隐蔽性很难对原上人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多年的革命岁月并没有使原上的普通人在心理和文化上完成实质性的转变,可以说,大部分人对革命更多的是盲从,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于祖祖辈辈所传承下来的处世观念和道德体系,是坚守的,是奉行的。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在盲目中甚至是被动中完成了这种心理上的转变,这些人包括受压迫的穷人,败家子,娼妓,他们或是出于经济利益,或是出于生存本能,或是出于人际关系的迫害,而不自觉地陷入了对传统道德体系的背叛,被迫做出了生理本能驱使下的离经叛道。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摆脱悲剧的最终结局,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无力对抗道德审判的铁律。
或许,政治革命可以如暴风骤雨般迅速席卷每个角落,但是多年来形成的深厚的文化与心理架构却不可能随之瓦解。这或许也可以解释文化不能革命的说法,文化终究是要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慢慢进入人民的生活,成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最终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心理习惯。因而,旧有的文化不会也不能完全被新的文化观念所排斥掉,而是从新的文化观中吸收活力,焕发新的生机,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东西。
二. 人性:黑暗中的曙光
说起《白鹿原》中的人物,真的可以说是形象各异,个个都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让人感动的一面,也有让人心酸的一面,甚至还有让人憎恶的一面。但那就像是一面镜子,把中国的农民形象折射到了读者面前。没有赘述,只有一个个故事,人物的命运就在这些故事中慢慢展开,人物的形象也因为这些故事而变得丰满、可感。
我说不清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觉得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个长长的故事,都是小说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立场的人又分别代表了当时农村所存在的不同的利益阶层。
白嘉轩无疑是小说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严守着劳动致富的理念,耕地收割拉车轧棉,什么苦活累活都不落下;他又是族长,恪守“以仁为本、严于律己”的行事原则,对待破坏道德秩序和社会风尚的事情严惩不贷,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同时以德报怨,极力保护曾经威胁过自己生命的人。与白嘉轩相反,同是原上大户人家的鹿子谦则显示出贪欲拙劣、短视无能的缺点,就像白嘉轩讽刺的那样:“这个人哪„„官瘾比烟瘾还难戒!”
白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原本是父亲所敲定了的继承自己族长位置的人选,却因为抵制不了情欲的诱惑与小娥通奸,被父亲赶出了家门,也因此吃进了苦头,受尽侮辱,甚至在饥荒岁月卖掉房产地产,最终沦落为乞丐。但革命的契机却让他又一次爬上了荣耀的位置,成为了原上的领导层中的一员,后来越爬越高,竟然当上了县长。白孝文的命运是对他父亲所坚守的传统最深刻的讽刺,但同时也向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革命所带来的都是好的吗?或者说革命是否让我们丢失了一些很宝贵的东西呢?”
黑娃和小娥可以说是被动走上反抗道路的男人代表和女人代表。他们追求幸福,但由于道德的束缚却得不到幸福;他们迫于生存本能做出了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因而受尽唾弃;他们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本不该选择的道路,做出了本不该做出的事,最终在痛苦中死去。对于他们,我更多的是同情与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生命和幸福的追求,他们,可以说比那些一直生活在浑浑噩噩中的普通人要勇敢得多。
书中还有好多好多令人叹惋的人物,有纯朴善良、却在道德感的驱使下杀死了“娼妇”小娥的鹿三;有博学多才、深谋远虑、具有神话般色彩的朱先生;有热情勇敢、敢爱敢恨的革命青年白灵和鹿兆鹏;还有阴险狡诈的国民党代表田贵贤;冷面而又热心肠的中医冷先生;讲义气的土匪头子“大拇指”„„。每个人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本书,都是一个群体的写照。
在阅读《白鹿原》一书的时候,我常常思绪万千,感觉自己也进入到了书中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和书里的人物生活在一起。更让我惊讶的是,我从书里不仅感受到了人物与情节的发展所带来的那种心绪的涌动,而且对小说所揭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正如小说扉页所引用的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相信作者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我认为《白鹿原》确实做到了,它是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秘史,也是近代中国革命在农村发展的秘史。
第三篇:小说评论
怎样写文学评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自己意见的文章称为评论。就内容来说,评论可分成多种。
适合中学生撰写的评论有两类: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影视艺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的评论属于文学评论。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⑵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⑶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2.发出感慨。
第四篇:小说白鹿原读后感
篇一: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非常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然而,人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却嫁给了一个老举人做小妾。年轻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与长工黑娃勾搭成奸。这是当时社会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她被老举人休回了家。黑娃寻到她带她回到白鹿原。而祖宗的祠堂又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便在村外东头买个窑洞住人们都把这个田小娥,这个不贞的女人当成灾星。黑娃被传统社会所拒绝、排斥。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颠倒的。在宗法制度的压迫下,黑娃没有抛弃小娥,与小娥厮守在一起。反倒是与社会为敌而投奔了共产党。后来被打散,又占山为王当起土匪。黑娃出走后,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鸡蛋吸引苍蝇蚊子一样,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处所。老色棍鹿子霖不时地来苟且,无懒时常来到窗下骚扰,白孝义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时地来偷情。最后,黑娃的父亲鹿三见田小娥害人不浅,便用矛枪刺入小娥后心,将小娥杀死。小娥的命运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因为她触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会抛入最低层。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权追求幸福。她如果能与黑娃过上正常的日子,也不会造成那么多危害后果。在强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后来作品中写到了一些诡异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体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张扬了一下弱者对社会的抗争与呐喊。
《白鹿原》的可贵之处。现在的小说大都对现实社会有种反叛精神,但这部书的反叛还是比较彻底的。另一方面小说也张扬了旧时代的纯正民风,农民生活与旧制度的和-谐有序。篇二:《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有感
作者: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摘要:《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序曲预示不详。一个家族两代人为了对白鹿原的统治争斗不已,接下来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家仇国恨交错缠结?? 个人感想: 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先生在他的作品《白鹿原》的开篇引用了这句话。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也许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所以这么多年来,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寥寥可数。虽然,读这部作品完全是因为朋友的推荐,但在读完之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巴尔扎克这句话的贴切,黄土塬上的一段历史,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出来了。
《白鹿原》里的故事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死迷信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的生活状况。
小说开始的情节是荒诞甚至有些怪异的,男一号白嘉轩命硬连克六名太太,续娶七房女人的不可思议,配角冷先生独特诡异的治病方法,都让我这个生活在现时代的人既无法理解,又深深被其所吸引,忍不住继续一探究竟。如果说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偶然,那么看完这本书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黄土塬上白鹿的传说,是美丽的、迷人的,带有几分神秘感。白鹿——是各种美好事物的象征,白鹿原——位于关中,水深土厚,气候恶劣自古以来民风醇厚尚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存在。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作者笔下,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接下来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清廷倒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文化大革命。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把生活的舞台让给了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辈白鹿原人身上发生着爱情、亲情、义气、命运交织的故事。落叶总要归根,不管他们走了多远,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后都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状态,结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轩的苍老,鹿子霖的疯死,人生都已落幕??作为全书的重要女性人物,白灵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最深,她是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她的聪明机灵,她的倔强和敢爱敢恨,她对进步自主的追求。她就是白鹿精灵的化身,美丽、善良、充满强烈的正义感,她和鹿兆鹏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灵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年轻先驱者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是那个时代的美好。但是正是因为深处那样一个禁锢的年代,他们就是一个生活在体制套子里的人。书中说“白鹿原是一个鏊子,不走出去就永远没有出息”白灵纵然走出了白鹿原,她还是没有逃出人生的悲剧,白灵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无论是白鹿原,还是白灵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时代都是一个鏊子。地位、名誉、信仰都被抛弃,在那种动荡之下,都会被无情的蹂躏。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
男性角色中,配角神通广大的朱先生则让人难以忘怀。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准确无误的预见未来给他披上了迷信与神学的色彩。他是旧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秘“先知”、中国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预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虽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对办学堂、救济灾民、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依然充满热情。不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贯穿全书的传奇色彩的人物。除了这些人物的刻画深入人心,《白鹿原》中所含的文化因素也让人着迷,引人深思:
1、女性地位——生殖功能:小说中描写生殖繁衍的文字很多,在白氏家族中展示的最为充分,文章开头,白嘉轩脸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他传宗接代的使命感。女性的地位,在白鹿原上就是传宗接代,繁衍后代,其自身的价值并未被尊重,天性被泯灭,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哀;
2、宗法观念——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范。书中,朱先生以《乡约》呈给白嘉轩,和鹿子霖带乡民诵读,期待着稳定与安宁的生活,体现了这一种观念;
3、神秘的预言——迷信与神学色彩: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常见的文化因素。书中集中表现在智者——朱先生的行为言语中,他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也是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行走在人与神的角色之间。而白鹿原上不朽的传说白鹿本身也是一种迷信的意象。传说可以带来太平盛世的白鹿,一旦在人们刚能了解人言的时候进入心间,便无法忘记,更何况这是白鹿原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圣物;
4、权势的争夺——人性的挣扎:小说中主要人物对权势的热衷和执着,不仅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也是白鹿两家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地,基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陷白孝文于不义,居心叵测,同样出自对权势的欲望。这种文化现象是根深蒂固的,是人性的缺陷,作者的刻画体现了他的无奈,更表达了他渴望宽容淡然待物的情怀。
陈忠实先生认为,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声音,是把个性蕴藏在文字里边的能力,而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靠的就是独立的体验、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文学形式。《白鹿原》这部小说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事件描写情节化,书中意象鲜明,人物刻画个性凸显,对比强烈,语言的运用不仅传神,而且大气,艺术上给人以美感。描写内容基于现实生活,有历史感,淳朴厚实,富有血性和张力,有说服力。
《白鹿原》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的故事情节,多彩的风土人情,厚重的历史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它所描写的白鹿原上的那些事,是整个中国近代史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合上书本,细细思考,脑海中闪过一个个书中人物,就像巴尔扎克所说,他们揭示了一个民族的秘史,不禁让人感慨不已。篇三:白 鹿 原 读后感
《 白 鹿 原 》读后感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巴尔扎克名言做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艺术追求。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整部小说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融透着对民族民运的深入思考,能够真实的反映那一时期,渭河平原历史变迁的曲折过程。
白嘉轩是读者翻开《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塑造的最成功、最丰富的人物。白嘉轩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在他身上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仁、义、礼、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刚正不阿、树德务滋。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但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可谓躬身劳作。
在作品中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奸诈、阴毒、淫乱而又懦弱的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代表,他同样是一家之长,同样受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但是,与白嘉轩坚决维护不同,他对待封建文化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坚决,而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士。一方面他也和白嘉轩一样主持正义公道,维护仁义白鹿原的美誉;另一方面,他又干的尽是些见不的人的勾当。他想巧取豪夺李寡妇的土地,他粗暴干涉儿子的婚姻,诱奸田小娥,设计害死了白兴儿,又把白孝文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他整死了贺老大,为谋得一官半职,他又残酷的报复了农协运动,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用白嘉轩的话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不知道,而在自家知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的;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描写的这一个人虽然敲榨剥削乡民,私饱中囊嗜私舞弊,但他们在人格上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重义轻利的闪光点。修建祠堂、办学校,首先支持两个孩子到城里上学,鹿子霖不但表现出他非常的组织才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英明和大度,他同样是白鹿原上受人尊敬的乡约。下面在说说我的一些困惑。
我觉得小说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要好,至少层次要清晰,情节进行的比较顺利,不知道其他读者看发如何? 小说的时间安排是直铺直叙,没有什么大的时间跳跃和交错,就是一跟直线。如果多做点时间交错产生悬念是否更嘉?抑或这样破坏了淳朴平实的作品氛围?(4)小说既然是获得巨大成功,当然要向外传播,但是陕甘黄土文化是否为其他民族了解和解读? 翻译成外文想必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或者不可能。怎么办?
人物的刻画我觉得不是很够,形象是比较清晰的,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还有到小说后半部没有前半部那么有鲜明的主角了,稍有杂乱之感。
最后就是小说能为现代这些新新人类看懂吗?作品会过时?现代的人很少有人怀念过去的农村生活方式了,估计那样的生活方式在陕西农村也消失了吧?你或许说水浒三国说的也是过去的事情啊!
人物里的朱先生我一直都觉得奇怪,既然农村有迷信,他好象扮演了巫师的角色,其实他是儒家人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书里的地位是半神的身份,有点悬,有点过了,他好象无所不能,活着无所不能也就算了,死了还要显威显灵,作者是不是看三国看多了,要不,农村里怎么来个半神了,我认为就是一活脱脱的巫师,所不同者,巫师样子难看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把子,朱先生倒是为人清净,超脱世外!太假了,你读你的书就是,你分析问题就分析,不着边际的问题莫名其妙的问题他也要插手,活脱脱一神仙。这是我最大的困惑。这个人物是个失败的人物。不知道作者当初是怎么想的,我很想知道。我明白朱先生那一定是肯定是知道的。最后我要说的是,《白鹿原》是本好书,特别是对当前一些以文字游戏为生为戏的人。陈忠实先生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他忠实的把黄土高原的韵味写了出来,在整个中国有一定的典型性。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引用这句巴尔扎克名言作为《白鹿原》的题记,可以看出是别有匠心的。小说不仅在文化视角上,而且在人物塑造、叙述方法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创新和突破的。篇四: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篇一:白鹿原>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白鹿原》的预告片,那扑面而来的西北风,那带着强烈视觉冲击的镜头,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暑假闲暇,终于从书柜中抽出了这部厚重的近五十万字的小说,这本书出版于 1993 年,书页已经泛黄,粘胶也有些脱落,但丝毫不减弱我阅读它的欲望。整本书语言朴实通俗,带着关中地区的浓郁色彩,作者陈忠实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到 渭河平原滋水县的一个白鹿原上,而又把白鹿原上的所有>故事集中在白、鹿两家上,白嘉轩、鹿子霖、白灵、鹿兆鹏、黑娃、田小娥??一个个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书中展示了 从清末到新中国初期五十多年的历史长卷,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家仇国恨交错缠结,白鹿原王旗变幻,那 富有张力的故事情节如雄奇的史诗一般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白鹿原》充满了命运般的神秘玄学色彩,这是它独特魅力之所在。我觉得最能寄托作者本人思想的,应当是朱先生以及神话般若隐若现的白鹿。朱先生自幼苦读程朱理学,后成关中名儒。他考取功名,看到时局不稳,拒官不做,素食布衣清心寡欲过完一生。他 除罂粟、树祠碑、赈灾民、办书院、修县志,做过许多功德无量的壮举。他能掐会算,被村民们奉为能占卜问卦的活神仙。他既不像白嘉轩奉行封建礼教顽固不化,又不像鹿子霖善于投机钻营充满野心和欲望,他超脱于世,却又不忘为民谋福,他顺应时事,却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可以说他是中国众多文人心中希望达到的一个完美境界,是白鹿原的灵魂之所在。而白鹿,传说它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毒虫灭绝,万家康乐,它寄托了原上人们对太平盛世安康生活的企盼,给原上带来了崇尚道德礼仪的朴实风范。白嘉轩六娶六丧,后来他发现白鹿宝地,使了心眼从鹿家人手里盘过来迁移祖坟,由此人丁兴旺,实现家境大逆转,这又为白鹿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白灵被害之时,白嘉轩彻夜未眠,他梦到了白鹿眼窝里流着眼泪,看见他未作停留,掉头朝西飘去了。而朱先生去世时,他的妻子朱白氏则看到书院里白鹿升天归去。原上的白鹿,人间的精灵,它久远、宁静、与世无争,它似乎成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占有它则兴,失去它则衰,正是它的穿针引线,使小说更添一分神秘。
纵观全篇,我慨叹白灵、鹿兆鹏俩人具有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都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洗礼,思想独立、性格叛逆。首先在对待婚姻问题上,他们不愿屈从于父母的意志,一个不愿娶,一个不愿嫁。他们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选择逃离。在信仰上的南辕北辙,使白灵离开了鹿兆海,最终和有共同追求又彼此欣赏的鹿兆鹏走到了一起,他们比翼双飞,用青春和热血,用百折不饶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着国家和民族光明的未来,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奉献着,战斗着,他们的灵魂会永远与原同在。但令人惋惜的是,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白灵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在根据地红色恐怖中被自己的同志活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不知所踪; 曾是抗日英雄的鹿兆海,没有牺牲在日寇的枪炮下,却在侵犯边区时被红军活活打死。也许这些正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是他真实而深刻的思考。
看到张雨绮饰演的是田小娥,我不由得特别关注这个苦命女子的悲剧命运。小娥因家道中落,十几岁就被迫嫁给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举人为妾,举人的老婆容不下她,她在那个家充其量只能充当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她活得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正在这时候,黑娃走进了她的视野,她敢于向命运抗争,主动靠近黑娃,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黑娃带她回到白鹿原上,他们这样的结合自然是强大的封建宗法制度所不容许的,俩人只能栖生在荒郊野外的一孔破窑洞中,田小娥没有嫌弃这样生活,和黑娃踏踏实实过起了日子。可好景不长,闹农协失败后,黑娃被迫远走高飞,这个弱女子在人们的白眼和唾弃中艰难度日,为了救黑娃,她在 鹿子霖的威逼利诱,被迫投入他的怀抱。田小娥,她就像一叶无助的扁舟,在变幻莫测的河道上随波逐流,下一刻会漂到哪些,又会有怎样的风浪在等待,她不知道也无法左右。勾搭白孝文,完全是鹿子霖的主意,加上白嘉轩对她一直是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个不幸又很有个性的女人,选择了用这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实行报复。应该说,田小娥本性不坏,在看到白孝文因为和自己勾搭,被族长父亲毫不手软地严惩时,她倍感自责和难过,在鹿子霖得意忘形地前来寻欢时,她充满嘲讽地一把尿到了鹿子霖的脸上。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最终惨死在公公鹿三的梭镖下,她回过头来,惊恐绝望地喊声:“大!”的情景似乎还定格在我的眼前。她 的结局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 生命的句号画得既不圆也不满,留下了一声声长叹飘荡在风起云涌的白鹿原上空,令人同情和嗟叹。后来作品中描写到了一些诡异的故事:她的鬼魂附体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神情恍惚,呆滞迟钝,早早地死亡。算是张扬了一下弱者对社会的抗争与呐喊,为自己报不平了吧!
《 白鹿原》是小说,是构建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小说。我们不能把它当做历史来读,但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把它当做历史来读,因为它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篇二: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这部作品确实是陈忠实厚积薄发的力作。在历经数十年的文学创作后,直到1993年,他才以长篇小说一举成名。这部小说被作者自诩为“一部家族与民族的秘史。它记录了位于秦川大地的白鹿原上白丶鹿两个家族几代人在近现代中国的乱世纷争中长达几十年的恩恩怨怨。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整个故事都是在充满神秘丶古旧色彩的关中乡村展开。传统村落集镇上人物性格的真实丶厚重与粗犷,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从故事的人物刻画中看到了,黄土地的男男女女丶老老少少在母亲般的土地上奔走着丶劳作着丶快乐着丶痛苦着,并在悲与欢丶爱与恨的纠缠折磨中发出梦呓般的呻吟? 白鹿原上的白鹿村有两个大户人家,白嘉轩就是其中一家的主人。白嘉轩一生娶七个老婆,前面六个,不论是俊的丑的,无一例外的在过门一年内见了阎王。于是人们传说白嘉轩不仅命硬,而且还有别的问题?最后一个老婆是白家药铺吴掌柜的女儿,叫仙草。吴掌柜为了报达白嘉轩爷爷当年的恩情,明知道白嘉轩克妻,仍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同时还送了一包昂贵的”药材“种子给他当嫁妆一一其实那是鸦片烟的种子。
结果,仙草不但沒死,还给白嘉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依靠岳父赠与的罂栗种子,白嘉轩短短几年內彻底改造了自家房屋,气派明显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鹿子霖。从此家运享通,仙草接二连三地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外加一个宝贝女儿白灵,一改白家三代单传的厄运?? 无论是: 纸里包不住火,黑娃和小女人的奸情很快就被郭财主发现了; 黑娃领回如花似玉的儿媳妇,鹿三却对此满腹狐疑; 烧粮的大火持继烧了三天,肇事者也没找到; 鹿兆鹏最后亮出身份,原来他最响亮的头衔不是校长,而是共产党; 黑娃逃走之后,田小娥成了无主的魂,一个人住在村口的破窑里; 白孝文和田小娥的风言风语在白鹿村传开了; 当没有人管束的白孝文再次来到田小娥窑洞的时侯?最后田小娥化成了一堆白骨埋在了破窑下面?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秦川大地乡土丶村落的愚昧丶野蛮丶粗犷的两性情感。
更可悲的是: 直到当了土匪的黑娃闻声回到白鹿原为小娥报仇,人们才知道杀死田小娥的是她公公黑娃的爹鹿三。鹿三亲眼目赌了因为小娥勾引而彻底堕入的白孝文的惨状,怀着对他的东家白嘉轩强烈的歉意,把自已祖传的棱镖插进了小娥的后心? 《白鹿原》是一部民族史诗。它以近现代中国近百年风起云涌的世事变幻为背景,采用的是宏大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中国最隐秘的社会阶层的生存与情感。在这种前提下,爱情的主题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白鹿原》中的爱情不存在什么风花雪月,而更多的是一种粗犷甚至带有蛮野味道的原欲情爱。作者笔下的一对对男女,沉溺于肉欲,也是因为肉欲制造着罪恶和仇恨。这其中田小娥的故事是最典型的。这个”淫荡“的女子以她的身体为自已争取生存空间,也争取爱与被爱的权利。然而,无论是对黒娃还是对白孝文,我们都可以看到那赤裸裸的诱惑之下更加诱人的脉脉温情。相比之下,唯一正常的恋爱故事白灵和鹿兆鹏,倒显苍白了。
篇三:白鹿原读后感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非常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然而,人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白鹿原》的可贵之处是对当时的共产党没有什么正面评价,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小说大都对现实社会有种反叛精神,但这部书的反叛还是比较彻底的。另一方面小说也张扬了旧时代的纯正民风,农民生活与旧制度的和-谐有序。
第五篇: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一)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伟哉《白鹿原》,不朽《白鹿原》。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二)《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我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 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这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
“红军”并不像电视里演得那样。接受了许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发现很多事并不能尽信书,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几行铅字背后,就像人死后一块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实当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对错,又怎能断言得如此轻易。从书上可以看到,红军可并没有共产党给我们灌输的那样伟大。革命尚未成功,白灵反而被自己人给咬了,她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白灵活埋,()这牺牲真是牺牲的冤枉!好没意义!
最初觉得,书中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人们愚昧无知的迷信着。封建文化腐朽和泯灭了他们的人性。可是后来,我又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又觉得,经过不断的洗脑,无神论的灌输,现在社会的人已经无所畏惧。无所畏惧的一个结果是信仰的缺失,另一个结果是,我们已经不怕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们已经知道,做了坏事和自己是否会遭报应没有必然联系。过去的人们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虽然没有精密严格的法律体系,人们也本本分分的凭良心生活做事。
也许,封建主义也有其可取的地方,并非是一无是处。毕竟封建主义通知我们影响我们的时间最长,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一棍子把它打死未免有些走极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走极端的行为都是不对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会比较合理吧。
书中还有一点让我欣赏的地方:书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甚至可以说,白鹿村每个人都绝非善类,正值如白嘉轩也会干出偷换风水宝地,借人生子这种事。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更多的时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人物的复杂性由此而出,人物的形象也入木三分,有血有肉,鲜活了起来。
总之,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不过,书中的一句原话倒是很贴切: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书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这是真理。真真切切。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三)终于把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结尾令人有些震惊。思绪万千。
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有些纷乱,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态随着白鹿两家的主线而展开,在中国大地上描写的这一小块儿地方折射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
岁月的风霜雨雪,风和日丽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这片古老的平原,精灵的白鹿跃动着人们记忆中久违的传说,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风雨,生活的轮子依然不分昼夜地滚动前进,这是岁月蕴含的冷酷而坚实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当然书中并无直接而露骨地描写两大家族的斗争,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最终以鹿家惨败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以一个威严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
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我觉得性格变化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这也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的作用。他从原来的唯命是从,规规矩矩,优柔寡断的性格中走出来,变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小时的胆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归于知书达礼,学为好人。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了某人某种性格,而某人凭着某种性格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书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们的呢?
希望用青春奋斗的热情搅破生活的波澜不惊,用我们的双手与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