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泉街道文化事业大发展情况汇报(修改稿)
金泉街道文化事业大发展情况汇报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大发展,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金泉街道根据《金牛区“十二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推进辖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9‟17号)要求,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建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金泉街道早在2004年推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就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向居民转化”上狠下功夫,推出了“金牛神韵”这一文化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2008年,金泉街道根据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中心、一活动室”(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总投资300万元完成了街道、社区两级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辖10个社区、2个筹委会包含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在内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2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全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大投入,不断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金泉街道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抓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抓社区文化骨干业务辅导与指导等系列措施,提高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近年来,街道相继投入了近300万元用于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基层服务点、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的功能完善和升级。同时,街道还积极组织辖区广大党员干部、社区群众参与全区的“交响金牛”、“文化金牛大擂台”、“金牛社区电影大看台”、“金牛公益大讲台”等活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前提条件
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基本。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首要任务。
——建立文艺培训教育基地。为不断壮大我们的文艺队伍,提高文艺演出质量。今年,街道在完成搬迁任务后,在清淳家园首次与“鑫和艺术学校”联合创办了文艺培训教育基地,主要用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利用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街道QQ网络交流平台,有组织、有计划的聘请一些文艺爱好者、专家教授开展特色讲座、大讲堂等,相互交流在生产、生活、学习上的经验与感受,使自身业务水平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
——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辖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立以业绩、以成果为重点的人才价值观,适时在辖区举办各种个人展、集体展、表演秀等活动,有计划、有安排的制定落实优秀文化人才的奖励办法,针对参与、获奖人员都不同程度的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为各类艺术人才成名成才创造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街道用于表彰奖励文化工作的费用就达3万元。
(三)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按照“三贴近”原则,以宣传“三个文明”建设为重点,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以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种赛事,极大得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并成功创作了一些优秀文艺精品,获得省、市、区相关部门的表彰与奖励。截止今年10月底,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已举办、承办各种大、中、小型文化活动40余场,参与人员共计4000余人次,受众面达3万人次,形成了区域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局面。
——大规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坚持每年春节前夕开展以送文化、送电影、送图书“文化三下乡”活动,如“文化金牛闹新春”、照全家福、剪春花、送春联……深得群众喜爱。在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还配合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深入扎实做好节日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文艺汇演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活动品质,树立品牌效益。
——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培训及艺术比赛。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开展“社区总动员”、“金泉家庭才艺秀大赛”、“少儿才艺比赛”、“我眼中的金泉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不断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实现全域发展
——成立社区早教基地,适时开展早期教育。为推动辖区社区早教工作上台阶,让更多的宝宝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早期教育,成为早教的受益者。金泉街道于2009年11月27日,正式授予“清淳博雅幼儿园”为“社区早教基地”,它的挂牌为我辖区早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通过社区早教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不仅让家长们在活动中了解到教养知识,而且激发了孩子在活动中的愉悦情感,增强了亲子关系,更为孩子之间相互认识,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了互动平台。
——以提高少年儿童整体素质为目的,举办“城乡共融,托梦明天”少儿素质培训班。为提高辖区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社区少年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涉农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金泉街道从2009年3月起,就汇同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广局、团区委等5家单位联合在清淳家园、金科苑社区举办了“城乡共融,托梦明天”少儿素质培训班。利用周末,免费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国学、书画、音乐、舞蹈等各式各样的素质培训,此举深受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为止,共办班5期,招收学员近300人次。
——传承、保护民间艺术,自发成立民间协会组织。
金泉街道自成立综合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成立后,相继成立了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摄影家协会、美术书画家协会和数码摄影协会。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得举行摄影作品个人展、专题展和联展,将入选优秀作品巡回在各社区、居民院落进行展览。为吸引广大爱好者参与,街道还特别设立了奖励,凡是作品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区名次和奖励的,街道将分别予以2000元至100元的奖励。目前,三个协会共吸纳会员100多名。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金泉街道文化工作将继续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利用多种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我们深信,在未来的几年内,街道也一定会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乘势而上,以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为手段,精心打造出一个和谐新金泉,让百姓在社区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充分享受到文化给自己带秋的实惠。
金泉街道办事处
2011年11月7日
第二篇:全力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创新奋力拼搏
全力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讨论文化的改革发展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是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我县文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我们*****县有海岛金
山寺、*****书院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北海公园、*****广场等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休闲旅游资源,还有信誉商厦、龙威城市广场等一批饱含都市文化氛围的购物休闲广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二)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县城我们*****县高
标准、高质量建设了县图书馆、科技大楼、祥云剧院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新华书店、各类图书报刊亭也配置齐全,还新建了文广新局。在乡镇,每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图书室、微机室、活动室也一应俱全,全县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县每年都举办
“5.18”、“
10、18”、春节联欢晚会等各类专题文艺演出,并依托*****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科技中心等,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在乡镇上也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开展 了文艺下乡、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群众们也自发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等,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文化旅游品牌打出特色。近几年,*****县打出
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线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成功创建了*****海岛金山寺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来*****。
(五)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几年,我们*****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报、*****电视台为主的核心层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经济效益也逐年看涨,文化产业以逐渐成为了我县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我县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大部分乡镇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对文化建设较为轻视,只重视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国务院曾明文规定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幅度,紧靠基层政府对文化
建设的投入,并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的需要,而且由于资金短缺,留不住人才,造成了文化人才短缺。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乡镇文化设施仍不健全,农家书屋的配置率较低,综合文化站启用率也不高,而且,我县群众的文艺活动只能在广场、小区等地方开展,没有专门的排演厅及排练厅,无法开展大型的文体活动;县图书馆并未向广大群众开放,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借阅要求。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
县文化人才队伍尚不健全,缺乏有效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由政府工作人员兼职,缺乏专业人才。
(五)文化旅游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县文
化旅游事业对外宣传力度不大,有些旅游景点我们本县群众都不知道,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六)文化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我们*****县文
化产业比较单一,仅靠佛教文化等,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且部分旅游文化景点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发挥集群产业优势。
三、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繁荣发展机制。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适时的出台一些列针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电视台、报社等国有经营性单位的良性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进文化市场良性竞争机制,杜绝文化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借鉴兄弟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经验,取其精髓、去除糟粕,为发展和繁荣*****县社会主义文化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
(三)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导,着力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吸纳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文化领军人才,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机构,以便于整合现有人才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
伍,同时,要侧重对乡镇一级综合文化站的人才资源配置,有必要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
(四)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应当将*****县图书馆、科技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基础设施全面启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社区(村)都应配备建设一处农家书屋,真正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形成网络化,形成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点--线--面”的网络布局。
(五)以发展特色旅游为主线,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支柱性产。我们要以佛教文化发展为主线,打造出具有彰显县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使人们一提到这些文化品牌就能想到*****县,同时,我们还要以唐枣生态园、中澳集团、鼎立集团等为主阵地,发展我县特色“枣文化”、“食文化”,不断延长文化产业发展链条,真正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性产业。
第三篇:竖新特色文化年 领跑文化事业大发展
让全镇百姓与文化来一场“亲密接触”
竖新特色文化年 领跑文化事业大发展
“少了麻将声,多了欢笑声,这个春节过得健康又快乐。”家住竖新集镇的黄鑫阿姨噙着笑,对舞台上的演出给予好评。身为夕阳红文艺团队的负责人,黄鑫认为竖新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系列活动既让她饱了眼福,又能为自己“充电”,一举两得。
“竖新特色文化年”不止如此。为了让全镇干部群众过上一个健康、有益的文化年,竖新镇党委、政府以文化为佐料,紧紧把握《竖新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用草根的形式为全镇人民送上文化大餐。
运动过个健康年
大年初一的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刚参加完比赛的明强村村民施洪茜高兴地说:“龙年春节,在这里开展健康运动,既切磋球艺,又广交好友,想不到新年可以这么过。”
《竖新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坚持开展好“我们的节日”系列节庆活动,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运动过大年。今年,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有趣,镇党委、政府举办了乒乓球、象棋、篮球等友谊赛,由村民自己当评委,草根味十足。
电影带来视听宴
乒乓室内正战得如火如荼、酣畅淋漓,多功能厅内的热闹也毫不逊色。电影《五颗子弹》节奏强烈、悬念跌宕,让在座村民们看得目不转睛。“金龙腾飞献贺礼,经典电影大放送”是竖新镇党委、政府打造竖新特色文化年的第二招。电影作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每两天一场的电影让村民们直呼过瘾:“一家老小的来看免费电影,这还是头一回呢。”
曲艺文化大家演
在文化大发展的起步年,为挽救濒临失传的曲艺文化,竖新镇党委、政府特别打造了一台具有曲艺特色的文艺演出——金龙起舞庆新春。这台演出吸引了大批来自民间的曲艺爱好者,沪剧、越剧、京剧等各种戏曲轮番唱响,腰鼓舞、扇子舞极具竖新特色。按照竖新镇未来三年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竖新镇将通过创建曲艺团队、创作优秀剧本、举行研讨会等方式,挖掘民间曲艺人才和曲艺爱好者,创建具有竖新特色的“曲艺之镇”。
家住东新村的老许,离集镇不算近,但愣是一个活动都没落下,他笑言:“以往过年都是在家看电视,今年带着老伴来凑凑热闹,这一来就迷上了,家里再也呆不住了。”
竖新镇2012年的文化活动规划已初具雏形,“文化情浓在竖新”下村文艺巡演、“全民健身日,缤纷运动汇”全民健身舞展示活动、“弘扬特色文化,打造曲艺品牌”竖新镇曲艺专场等文化活动将邀请全镇百姓与竖新特色文化来一场“亲密接触”。
第四篇:大泉司法所2012汇报材料
沙湾县司法局大泉司法所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首先我对XXX 一行等领导到我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代表大泉司法所全体干警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泉乡位于沙湾县北郊4公里处,全乡辖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有耕地8.4万亩,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3517人,由汉、哈、回、维等10个民族组成。大泉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4名,均为大专学历,其中党员2名。现有14个调委会,人民调解员49名。
二、围绕“八看”重点内容工做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
(一)“群众第一”看人民调解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坚持每月定期开展和敏感时期加强排摸工作,努力把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容易引发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定期排查,认真分析,积极有效地做好预防和调处工作。
一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既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更是畅通民主渠道,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既防止矛盾激化,又做到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努力把握好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做到既有效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又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各村队调委会成立以来,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一些久拖不决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一是建立健全了调处中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由分管领导主持,坚持每月18日对辖区的疑难复杂纠纷及社会不安定因素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有效地化解了多次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是指导辖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五有”、“四落实”,规范了基层人民调解台帐、报表、制度、印章、档案文书等建设。同时,加大了调解工作的统计力度,确立各调解委员会每月20日上报各调委会调解工作情况,为上级司法行政系统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了三级联调组织网络,规范完善了调解工作制度和程序。认真挑选高素质人民调解员,把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志愿者吸收到基层调解队伍中,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4个,人民调解员49人。
四是加大了法律法规培训,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等灵活调解工作方法,排查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使辖区大量的矛盾纠纷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收到了干戈化去结友谊,情仇尽消互交心的良好效果。2012年上半年,大泉司法所共受理纠纷27起,调解成功27件,成功率为100%。极大的预防了有潜在群体上访隐患的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农作物赔偿纠纷。其中,制止群体性上访2起,为全乡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社会管理创新”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
1、围绕一条主线,明确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近年来,为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现我乡共有安置帮教人员13名,为认真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司法所加强了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建设,成立了帮教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安置领域,大力推进了“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安置帮教力度,创新帮教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走访、摸排、登记、谈话、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安置帮教力度,创新帮教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乡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5名,已顺利解教4名,其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1人,侵犯财产4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6人。所有人员全部都进行了妥善帮教,无脱管人员和末发现有重新犯罪人员现象。
2、把好“两道关口”,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稳定。许多正反事实证明,刑释解教回归社会后的最初环节是他们今后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社会的宽容心、接纳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决心。为此,我们把有机衔接好监所和社会开放教育作为基地运行的首要环节和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稳定的出发点、切入点,通过“把好接茬关、安置
关”,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情绪稳定。
(1)把好接茬关。重点做到“四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通知后,我们即着手做好接茬准备工作。在接茬时,对刑释解教在监、所的表现情况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资料、打基础;二是及时家访。归正人员回家后,乡帮教工作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学习法律知识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四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2)把好安置关。主要采取两种安置形式:一是鼓励自谋职业;二是对一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
3、采取“三位一体”模式,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和行为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增强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悔罪和学法、守法意识。大泉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三位一体”式教育。
首先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讲解了《禁制令》《缓刑的概念及缓刑犯应尽的义务》《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办法》等,并耐心解答矫正人的的疑问。学习结束后组织开展公益性劳
动,然后再重新坐下来进行座谈,每名服刑人员谈学习和劳动感受进行自我矫正,把过去的走形式改变为实实在在的心灵触动。通过分类式“三位一体”矫正方法,总结出四点好处。一是每月的集中学习、个别教育学习、公益劳动、递交思想汇报、和月考核的做法使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要到司法所4-5次,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反感。“三位一体”是利用一天的时间把学习、劳动、自我矫正一次性完成,减少了集中次数,避免了对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充分体现社区矫正与监所服刑的区别,更能彰显非监禁刑罚的人性化矫正理念。二是分类式集中“三位一体”教育能有效避免“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现象,有利于自律性较强、接受矫正较好的服刑人员改造。三是有利于进行思想、心理的辅导,使他们更好的顺利回归社会。在学习和劳动之后的自我矫正环节,启发服刑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谈学习体会和劳动感受,征求他们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知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同样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四是缓解了基层司法所警力不足的压力。
(三)“依法行政”开普法宣传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我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大泉乡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印发到各站所、各村队。
二是调整充实了以党委书记王道强同志为组长的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党政办、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团委、妇联、学校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并落实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普法依
法治理工作协调和日常工作的开展。各村也调整充实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六五”普法的实施和资料收集,信息报表上报工作。
三是按照大泉乡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乡依法治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安排布置全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保证了足额到位,为我乡“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建立健全了普法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五是乡党委、乡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各站所、村队的目标管理,并签订了2012年普法目标责任书,与各村的绩效工资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普法依法治理不合格的单位不能参与评先评优,使我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2、认真开展以“一学三讲”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为主题,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我乡先后制定了“法律六进”、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居民)学法用法等实施方案,为认真做好 “六五”普法的工作,并对机关干部、各村队、居民群众、学校中进行《人民调解法》及解读、《宪法》、《土地管理法》、《劳动合同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禁毒法》及个别案例选登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2)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和各部门宣传骨干、宣讲员走进村社,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民主管理、信访、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送法下乡宣传活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了党委中心组成员和机关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针对重点群众不同需求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创新管理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
(4)针对全乡各村队的实际情况,为切实提高村队“两委”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依法治村以及为群众服务的能力,继续深化我乡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5)突出抓好青少年学法用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依法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核、法制副校长“六落实”。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运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组织上法制课等,使普法教育生动、直观,寓教于乐。
(四)“基层重要”看“五好司法所”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司法所具有产权属于县司法局的房产150平米(有和乡政府签订的房产协议书),并有相
对独立的办公桌椅、电话、电脑、传真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
2、按照队伍建设好的要求:一是司法所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两名是专职专编;(2)法律服务所有三名法律服务工作者;(3)在本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13个村级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并有志愿者18名,共同做好现有11名监外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管理工作。(4)在本乡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13个村级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并有“两帮一带”管理人员18名,共同做好现有11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了大泉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具有司法局批准设立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一个,建立健全了调解员基本信息,并在年内组织了两次调解知识培训。
3、按照业务开展好的要求:(1)抓好司法所各项工作的业务培训学习;(2)做好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预测、预警、预报、预防工作,并做到案件周排查、月办结。每月分析研判纠纷类型及预防化解的办法,并及时给上级提出建设性意见。(3)对11名社区服刑人员和13名安置帮教对象做到一人一档,不托管、不漏管,进行规范化管理。(4)严格按照司法部69号令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各项工作。
4、按照规范管理好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查验、归纳、存档工作。
5、按照群众评价好的要求,结合党委政府开展行风评议,征求群众对司法所的意见、建议,并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五)“服务发展”看基层法律服务
我所积极拓展法律服务范畴,开展了各种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以提升职工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充分利用赶集日为广大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全乡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法治服务保障,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民生优先”看法律援助
大泉司法所强力推进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的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做到“入民户、听民声、暖民心”2012年上半年介绍到法援中心案件3件,受益人6人,使帮扶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做到有援必援,应援尽援。
(七)“内强素质”看司法所队伍建设
大泉司法所工作人员有4名,全所认真落实学习制度,积极参加政府机关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司法所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有分工,权责明确。
(八)“外树形象”看司法所建设
1、建章立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了司法所政治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调解主任例会制度、人民调解工作纪律和纠纷排查制度,完善了我乡的法治信息服务网络。为了加强沟通和及时了解各司法行政工作情况,我乡每月18日,都组织村调委会和司法行政协理员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情 况、学习业务知识。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所的内务管理得到进
一步规范,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2、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我所通过锤炼干警过硬工作作风,强化干警工作本领,把全所干警中塑造成积极向上、事事争先的良好司法行政干警新形象。
三、存在问题
我乡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县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当然我乡司法行政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干警自身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司法所职能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四、围绕“八看”今后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1、继续狠抓“大调解”机制的落实,切实加强乡矛盾纠纷调处服务规范化建设。
2、继续抓好安置帮教工作,确保帮教率、安置率100%,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力度,积极加强社区矫正示范点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无重新犯罪人员。
3、扎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法治“六进”工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
4、开展基层调委会集中整顿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的水平。
5、强化法治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为村队提供各项法律服务活动。
6、强势开展法治援助工作,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年法律援助案件及时高效地完成。
7、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为目的,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主要学习较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基础知识。
8、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辖区的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维,不断拓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9、认真做好党委政府、县局党组交办各类事项,全力配合好各项中心工作,确保党委、政府、县局的满意。
沙湾县司法局大泉司法所 二О一二年八月九日
第五篇: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 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XX县以民生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县委宣传部紧扣自身工作实际,自4月中旬起,围绕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走访了解,发放征求意见表和现场察看等多种方式,对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的基本进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推进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并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部分纳入到民生工程中来,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安排一定数量的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其中仅2009年县政府实施的32项民生工程中就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4项涉及文化事业的民生工程,占12.5%。县政府也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按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等均提出来了明确要求。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经费保障和人力支持。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序推进。
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自2007年开始被纳入县民生工程,整个工程按照“以有线电视联网为主,无线覆盖为辅”的建设方案,有线联网和无线覆盖同步进行。2007年省市下达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为6个自然村,2008年为15个自然村,到去年12月底,我县实际完成55个自然村。2007年实际投资174.6万元,当年发展农村用户308户,2008年实际投资128万元,当年发展农村用户407户,除省市补助器材折合资金21万元外,其余281.6万元则全部由安广网络繁昌分公司承担.今年计划完成20个自然村通有线的目标,其中省市任务数为9个,整个投资约为120万元,其中省补9万元,其余111万元仍由安广网络繁昌分公司承担。
(二)“农家书屋”工程为广大农民朋友构建了精神家园。
2007年建设了8个农家书屋,2008年新建了20个农家书屋。今年计划建设17个农家书屋,每个2万元,计34万元,中央补助17万元,省补11.9万元,县承担5.1万元。目前我县已建的农家书屋全都实行村文化室与农家书屋合并,面积都能达到30平方的标准。每个书屋的图书大约有一千多册,大部分的书都是由省、市配备。方便了群众借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扎实开展。
我县现有6个镇综合文化站,其中繁阳、荻港、孙村三个镇文化站为省级“杜鹃花工程”示范点。为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作用,2008年我县将繁阳、平铺和峨山三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以及50%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纳入民生工程体系,其中峨山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国家63个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库。对综合文化站建设,县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目前,完成了繁阳镇文化站改造,新建了峨山镇文化站。2009年计划投入60万建设平铺镇综合文化站,中央补助17万元(设施配置5万元),省补16.5万元(设施配置3.5万元),县承担6.5万元(设施配置1.5万元),镇配套20万元。
(四)文化惠民工程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2006年,我县被批准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西部地区100个试点为县之一,2007年此工程被纳入到文化民生工程中,现已完成了县级支中心的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和视频文献播放厅等工程建设,电子阅览室拥有20台计算机;建成了文化共享工程繁昌县级支中心及6个镇级基层点和24个村级服务点。2008年,加强了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合作共建力度,建成了101个村(社区)级服务点,实现了村(社区)级服务点的全覆盖,全县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已全部形成。利用这些服务网络工程,我们加大了“三下乡”活动力度,举办了多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活跃了我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在10个村建起了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008年又新建了10个村公共体育场地。此外,还先后投资30余万元为城镇、社区、机关、学校、敬老院等公共场所配套了体育器材。目前,全县有7条全民健身路径。今年计划在3个村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每个项目3万元计9万元,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按5:3:2比例承担,即中央4.5万元,省2.7万元,县1.8万元。
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的推进,加快了县镇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了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娱乐身心、移风易俗、沟通人际关系、提高人的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使它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涉及文化事业项目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9年全县4个涉及文化项目的民生工程总投资仅为223万元,占全县32项民生工程总投资21670.52万元的1.03%。其中县财政投资13.4万元,占全部32项民生工程县财政总投资5942.66万元的0.23%。文化事业项目民生工程投资规模不大,县级财政投资比例过低。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除每完成一个省市定的建设任务村,省市补1万元外,其余全部由安广网络繁昌分公司支付。自2007年起,安广网络繁昌分公司已为此项工程支付302.6万元,预计今年还将要投入111万元,2007年发展农户为308户,2008年发展农户为407户,两年累计发展农户为715户,按用户每月12元租金计算,两年合计收入为10.4万元。投入产出严重倒持,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农家书屋因日常维护和图书采购资金不足,图书得不到更新,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后,就形成了农民群众无书看的尴尬局面。社会资金对公益文化事业投入缺乏积极性,致使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活动开展受到局限或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二)文化工作不能专人专事,文化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2004年的乡镇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文化站,原有的专业文化工作者大部分转行或提前离岗,现有人员专职的少,有的一人兼多职,精力过于分散,往往将文化工作作为副业。文化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专业院校毕业生和科班出身的人较少。没有专业的人员组织,使得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局限于举办一台文艺演出或看一场电影的较单一的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精品力作少,文艺创作水平不高,真正反映现实生活,有艺术价值的精品少;真正贴近群众、受群众欢迎的活动不多,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产生吸引力,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亟待改进。农家书屋现有管理人员大多为村干部兼职,而书屋的开放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额外的报酬,致使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能正常开放的书屋也仅有孙村、横山等少数书屋。另各书屋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管理”只是简单的“看管”。
(三)文化文化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全县农村地面接收设施即“小锅子”较多,总数已达4万多个,去年国家取消了收视年审费,加上为确保收看十七大,全县又免费为农村 “小锅子”户转星,使农户更加感觉到用“小锅子”收看电视合法,家有“小锅子”的就再也不会安装有线电视。
(四)民生工程的推进力度亟待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覆盖面还不够广。我县共有6个镇81个村20个居委会,现只有20个村实施了“农民健身工程”,加上今年将建成的3个点,仅有23个村,远远达不上实际需求,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较偏远的农村,村民们想运动却难以找到一个像样的活动场地和基本的运动器材,影响到了农民参与文体健身的积极性。
(五)建成后的民生工程项目管理亟待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组织与指导。我县已建的文化站和文化室因多种原因,不能全天候开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都能符合国家硬件标准要求,即一个混凝土篮球场地,配备1副标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2张。另外,在混凝土篮球场的四周,各向外开辟不少于5平方米的平整空地,用于群众观看比赛和开展健身操(舞)类文体活动。但是我们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没有专门人员对农民体育健身锻炼的进行有效组织与指导,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不完善,相关配套工作滞后。
三、下一步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提高对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因文化建设落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贫困已日趋明显,即使过年过节,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单调贫乏。在我县农村不少地方,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也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
(二)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基金,扶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
县、镇财政每年要结合财政增收的幅度,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要结合省、市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保障问题。在确保现有的民生工程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实现“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我县的全覆盖,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民群众为直接服务对象,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保农民在劳动之余有所学有所玩有所乐。
(三)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保障。
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业务考核、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选拔优秀文化人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重视培养既熟悉文化、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我县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
要千方百计地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共识,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仅仅靠政府和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实现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良性循环。要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搞得更好,形成长效机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文化投入才是长久的投入,文化收入才是长久的收入,文化品位才是真正的品味。同时我们要确保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变“输血”为“造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鼓励文艺工作者和各界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人士,积极开展文化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在作好这些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传播先进文化与发掘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还要发动和引导农民,用好设施,盘活资源,使之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