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

时间:2019-05-13 09: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

第一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情况

2010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理顺全省电影管理体制的通知》

正在制定《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筹划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2011年7月23日黑龙江省成立了

黑龙江省成立了黑龙江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 《北京龙江国际文化发展促进会》

黑龙江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黑龙江文盛文化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黑河市文化产业情况

(三)文化产业

1.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打造精品文化

旅游线路,形成以五大连池风景区、爱辉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中俄民族风情园、孙吴胜山要塞、逊克沾河漂流、五大连池山口湖、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北安博物馆、卧牛湖风景区为中心的点、线、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中俄交融的特色文化旅游集群。围绕五大连池风景区、中俄民族风情园、瑷珲古城等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拓展旅游娱乐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投资文化旅游。

完善政策措施,扶持新兴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地方与院校合作机制。黑河学院开设动漫专业、研究新兴创意文化业态、培养新兴创意文化产业人才、扶持动漫、策划、文化服务外包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优化创意策划、市场推广、产权交易和衍生产品开发流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完善会展设施,走文化会展和商业会展相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品展销、展示,动漫、诗歌、服装展示、比赛等活动,提高黑河会展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大黑河岛国际经贸洽谈会的品牌效应,加快产业化开发。

加强对娱乐业发展的引导,发展符合群众消费愿望和能力的文化娱乐品种。调整娱乐场所结构,支持连锁经营,引导规模发展。加强布局引导,建设不同档次的演出场所,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需求。繁荣演出市场,积极引进高水平院团进行商业演出;

做大节庆演艺市场;培育发展小剧场演出;发展民间演出经纪机构、民营演出团体。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满足需求”的要求,引导演艺、游艺娱乐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影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发展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有线电视接入网、宾馆饭店视频点播服务等产业。挖掘我市独特的影视题材,运用市场机制,拍摄影视精品。到2015年,全市数字影院数达到家,放映厅数达个以上、座位数达个以上、银幕面积达平方米以上,力争我市院线建设规模有所突破。

大力发展印刷业。引导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向多色、高速、数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引进、培育几家大型印刷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四大版块:

一是自然风光板块,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五大连池山口湖景区、逊克沾河漂流、卧牛湖风景区等为主体发展自然风光生态文化旅游。二是红色文化板块,以孙吴胜山要塞、侵华日军军人会馆、五大连池朝阳山、北安赵光红灯记原型地、黑河王肃烈士纪念园等为主体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历史文化板块,以瑷珲古城、北安北部重镇、嫩江(墨尔根)站人文化、逊克鄂伦春民俗等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四是中俄文化板块,以黑河大黑河岛中俄自由贸易城、国际商贸城、逊克、孙吴国家一类口岸为载体,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发展国际文化品牌。

——建设四大园区:

一是继续推进中俄民族风情园建设,突显中俄民俗文化特点,建立健全黑河特色中俄文化。二是大力开发知青文化产业园,打造知青文化,成立知青文化研究机构。三是瑷珲古城文化展示区,展示历史仓桑变迁和历史磨难。四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政策宽松、发展迅速的新兴业态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创建冰雪画创作生产基地,以黑河冰雪画创作协作为依托,以北方冰雪为题材,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冰雪画创作基地。二是玛瑙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逊克盛产的红玛瑙为重点,打造玛瑙工艺品特色品牌。三是创建桦树皮工艺品创作生产基地,以爱辉区、逊克鄂伦春民族乡为基地,创作生产鄂伦春传统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四是中俄油画、美术、摄影作品创作基地,通过建设俄罗斯艺术馆、中俄油画村等发展优秀油画、美术、摄影产业。

——建设四大重点项目:

未来五年要重点推进建设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黑龙江文明博物馆、俄罗斯艺术展览馆、黑龙江中俄冷水鱼水族馆,形成与爱辉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和旅俄华侨纪念馆相配套的“黑河

博物馆群”,提高黑河城市和旅游的文化品味。

第二篇:文化产业政策

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思想不断丰富发展,日臻成熟,从更宽广的视野上确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不断丰富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体制改革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十七大的召开为重要关节点,这一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十六大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前,这是在新形势下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丰富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基本原则、着力点、基本出发点、基本思路、工作方针等多个侧面阐述了搞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要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必须面向市场,认识到“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是统一的,是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实现途径。”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强调“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则“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同时,提出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命题。同时,伴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明确提出,胡锦涛还特别强调要“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这在2005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规定》对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很强的导向性,有利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则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两个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等目标,为我国“十一五”的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2005年11月,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这一《意见》成为我国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丰富了中央的文化体制改革思想。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重要指导,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重要契机,在深入阐发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不同角度和城乡不同特征出发,对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为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理论化、系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到十七大的召开,这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

从2003年6月份开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试点工作的成功,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系统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2005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试点工作的成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底,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成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意见》总结前一阶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我国文化体制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要求“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意见》分别就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作了全面的阐述,细致规划了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企业改革、文化领域结构调整、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和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思路。中央的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2006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努力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9月,中央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要求,并从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的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说明;另一方面,明确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等九大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提出了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等目标要求,并就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健全各类文化市场、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十七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并强调“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等改革的具体要求。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于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强调,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一次重要发展。如果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的话,那么十七大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强调则是从更宽广的视野上确立了其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总之,理论内涵的提出、战略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十六大以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在理论化、系统化上取得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

第三阶段:十七大以后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进一步深化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阐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式提出,是十七大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新理论、新视角的观照下,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进入了一个深化发展阶段。

这种“深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细化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在十七大召开几个月后,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这里对于以人为本的强调,对于统筹兼顾的坚持,都渗透着科学发展的血液。2009年8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将文化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主体,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0年4月,中央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比较系统地回顾了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进展、主要成效和主要经验,指出了2012年前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01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深入阐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这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显得尤为明显。一段时间以来,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同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中一些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相关要求下,中央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要求。

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初,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举措中就有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要求。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增强信心的重要作用。

2010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明确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加以强调。他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十二五”规划要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建议中,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从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下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第三篇: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简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现状

院系 : 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 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一班

学号 :2012410946

姓名 :吴伟

完成时间:2012.6.10

【内容摘要】

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而我国文化产业至今仍处于培育和初步发展阶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但其政策法规体系所暴露出的“缺、弱、变、散、乱、粗”等问题亟待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端和缺失,为此,需要借助国家政策的力量,通过制定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我国的文化产业以超常的方式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现状问题

【正文】

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出台, 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按照不同的制定机关分属不同的位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政策法规,有法律18项,法规29项,规章51项,发展规划11项,规范性文件407项,政策法规解读32项。根据目前法律法规,业内共同认可一下分类:

(一)中央机关的有关文化立法,这些法律法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广告法和行政许可法》等,行政法规如《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近年来,我国也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陆续出台了一些部门规范性文件,例如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这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对我国文化产业近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失、无法可依现象依旧存在。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各方面基本上做到“有

政策可依”。但是, 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目前仍然很不完备, 在产业管理和执法过程中, 政策缺失的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缺少全国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文化部公布的专业法律18项,法规29项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指导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国性的文化产业政策,而更多的是地方的政策文件。一些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国家都制定全国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如世界第五文化产业大国韩国有 《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我国幅员广阔、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发展文化产业少不了全国高度的文化产业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和布局政策的宏观调节和指导。

其次,文化产业管理执法过程中政策空白。不少领域出现管理无政策依据执法无法律准绳的困惑,政策的制定落后于产业发展的实践,(二)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偏弱

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始阶段由于力量基础不足,离不开国家政策优惠支持, 对文化产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我国扶持力度还不够, 没有充分体现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例如出版业, 对出版物销售实行6%左右的营业税。而我国的图书销售税率为13%。出版业是投资大而利润低的行业, 其税收标准应该低于其它的行业, 实际并非如此。

另外,由于大投资长期回收利润、无物质抵押风险大的特点,使得文化产业再融资困难,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资助力度明显不够, 政府直接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很少, 政府出面为文化企业提供获取贷款的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政府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中的弱质产业扶持、资助力度是偏低的。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助、扶持力度仍然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政策法规有所限制

第一是进口限制。为了保护本国文化, 世界许多国家对国外文化产品进入本国文化市场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有限制。随着我国加入WTO, 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护性政策, 如规定我国每年进口电影数量不能超过40部, 我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不能播出国外动画片等。但总体上看, 保护力度还不够, 保护的范围还比较窄, 尤其对一些需要限制的方面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第二是对外资投资的限制。我国政府最近出台的《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2005年),对外资进入我国文化产业的哪些领域、进入程度、业务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 提出了明确的“允许”和“禁止”事项,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股权多元、分散的情况下, 股东要想控制企业只需拥有20%甚至更低的股份就可以做到。如果外资在我国的发行企业拥有49%的股份, 它就完全可以成为

第一大股东、拥有决策权。从一定意义上说, 控制了发行销售就能影响甚至控制“内容”的提供。这对我国文化安全当然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政策法律还不足的筑起保护民族文化的屏障。

(四)政策多变, 缺乏必要的稳定性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文件不下数百个, 有些政策比较好地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但有相当一些政策内容变化过快, 甚至给人一种朝令夕改、无所适从的感觉。政策的多变在新兴文化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不仅叫那些打算进入行业的人望政策兴叹, 也使基层执法者无所适从。在频繁颁布的众多规定中, 相互矛盾的规定普遍存在,重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

(五)产业政策针对性弱,可操作性不强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政策界限仍比较模糊。各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资产管理和经营政策、人才政策的顺序罗列,是一个政策的总汇, 没能体现产业政策的要求。而且各地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大同小异, 并没有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文化行政管理具有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 多头执法的特点。从横向看, 我国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有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信息产业部等单位。从纵向看, 又有中央、省市、地、县四级行政区划。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缺点是互不相属、缺乏协调性。不同地区有不同政策, 各行业管理部门各有各的政策, 使政策难以统一。政策过于空泛, 没有明确具体的政策要求, 缺乏科学合理的实施机制。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 就必须在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三、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对策

(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政策

行业壁垒和单一投资主体,导致我国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这与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自由化原则不相适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兴办文化产业,不失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条有效捷径,需要国家重点保护扶持的文化项目和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其中,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进步。

(二)制定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开放政策

要鼓励社会各界加入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行列,在保护的基础上,打破对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垄断,加大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制定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

竞争能力和对国外优秀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手段的引进吸纳消化及创新能力。

(三)培植大型文化服务企业政策

制定文化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政策,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不能“以小凑大”,将劣质自从也组合进来,而要将原有的资产、机构、人员、设备做一番认真的清理,并采取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的办法,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确保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

(四)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政策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同经济成分文化企业的经营资本有不同的来源,国有企业主要来自国家投资,民营企业以自我表现积累为主。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受资金短缺的制约,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不能适应人们对文化产品高科技化的要求。因此,为文化产业的顺利运营、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文化产品增值,均需要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阳 徐宝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中山大学出版社杨吉华《简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中共中央党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政策法规”栏目周斌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四篇:全国文化产业政策汇总

国家级规定 文件名称(文号/实施日期)1 发布部门 文化部 —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 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3.09.04)补贴条件(范围)、期限、额度 第四条

(十五)款: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国务院办公厅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条1款:试点地区可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采 规定(试行)(国办发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03〕105号)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补助范围是县级及县级以上公益性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具体包括:

(一)地方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剧院(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及设备购 置;

(二)地方博物馆维修改造、改善陈列布展和馆藏条件; 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

(三)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 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

(四)地方特色剧团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含流动舞台车配送)和优秀剧(节)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目创作等;(财教〔2008〕141

(五)地方体育系统所属体育场(馆)等设施维修及设备购置; 号)

(六)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台等广播电视设施维修及设备购置;

(七)地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设备购置及技术改造补助;

(八)其他符合专项资金分配原则的项目。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要求; — 财政部 —

在税收和补贴资助方面的全面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汇总

(二)符合专项资金分配原则和补助范围;

(三)项目应经过充分论证,绩效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可行、组织实施有保障。3 国务院办公厅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09.26)第四条

(二)款:加大政府投入。„„。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第六条

(十五)款: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 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 融资本依法参与。

第一条

(四)款第3段: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国有26个省(区、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约25亿元。江苏、上海、天津、陕西等10多个省市已经或正在抓紧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备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第四条

(四)款: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 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4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中宣部、人行、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财政部等 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 5 国务院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04.28)— 财政部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骨干文化企业培育。

(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重点文化体制改革转制企业发展。

(四)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

(五)其他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财教〔2010〕81号)

(一)贷款贴息。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重点发展项目所实际发 生的利息给予补贴。每个项目的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

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补贴额最高不超过实际利息发生额的80%。

(二)项目补助。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重点发展项目所需 资金给予补助。

(三)补充国家资本金。对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或跨区域整合可适当补充国家资本金。

(四)绩效奖励。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按照出口实绩给予奖励。

(五)保险费补助。对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所必需的财产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费用,凭保 险合同、保险费发票等有效凭证,给予适当补助。

(六)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 每年财政部根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商务部等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条件和标准、资金管理模式及有关要求等。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第二部分 地方规定 序 号 地区 省/自

治区 城市 发布部门 文件名称

(文号/实施日期)补贴条件(范围)、期限、额度 后续政策 1 北京 北京市财

政局 第九条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制作和交易、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和交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设计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行业。其中具有发展前景和导向意义的、自主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项目是支持的重点。同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法(试行)(京财文重大宣传活动、政府奖励及项目评审论证等相关管理费用经审核后也可从中列 支。〔2006〕2731号)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及奖励等方 式进行资助。

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6.11.07)第十四条 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财政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 和项目予以扶持。—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 —

第十五条 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 5亿元,分三年投入。

第二十三条 本市认定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

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公共设施工程,市政府在文化创意产 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本市认定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鼓励重点文化创意企业承

担本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经认定的涉及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中 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第三条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分为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奖 励、贷款担保、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一)贷款贴息。对于处于成长期文化创意企业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的

方式鼓励企业或单位,通过银行信贷资金完成项目的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知 识产权开发、开拓国际市场等。贴息资金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 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定。贷款贴息补助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 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京文创办字〔2008〕5号)执行。

(二)项目补贴。对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具

有导向意义的创意项目以及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上市辅导、管理咨询等 服务项目给予补贴,且补助的项目属于以自有资金投资为主的重点发展项目。申请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三)政府重点采购。对于政府确需购买的文化创意项目和服务,按照北 京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要求,实行集中采购。

(四)奖励。对于在优秀获奖文化产品、优秀文化出口项目、自主知识产 权产品出口、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 录》的北京市文化企业和项目以及在开展文化创意活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五)贷款担保。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用于担保机构对获得银行贷款 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费用、担保业务的补助。贷款担保补 助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文创发〔2009〕3 —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京财文〔2010〕2170号)执行。

(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专项资金中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

基金,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方向的处于创业 早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引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业务。具体按照《北 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京文创办发〔2009〕7号)执行。

专项资金除上述支持方式外,还包括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对国有独资及国有

控股文化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或跨区域整合给予的国家资本金补充;市委、市 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宣传活动经费以及文 化创意产业项目评审、论证、监督检查和重点课题研究等相关管理费。第四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要符合公共财政和WTO的原则,并不得用

于基本建设投资。对于应由其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不予支持。同一项目重复申请市财政资金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本专项资金的资 格。

第八条 专项资金申报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国家

l 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 策。

(二)项目原创性高,创新性强,知识产权明晰,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 成长能力,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项目单位须在北京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

理制度,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组织形式为企业法 人的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北京市发

改委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

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资金规模5亿元,分三年投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进行项目审核。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规范、效率、监管、透明”的原则。专项资金应确保“专款专用”,同一个项目不得重复、多头申报。第四条 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本市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环境整 治、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气、热、通讯、非主干路等设施)、产业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公共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集聚区建设项目”)。第五条 使用专项资金的集聚区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和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应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主,鼓励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当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投入方式主要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根据集聚区建设 项目内容,采取不同投资额度标准。

第八条 对公益性集聚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投资额一般不小于该项目总 投资的30%。

第九条 对准公益性集聚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投资额一般不超过该项目 总投资的30%。

“扶持资金”奖励分为:“配套奖励”、“以奖代补”两种形式。

一、配套奖励

(一)奖励方式

“配套奖励”是指对2009年1月1日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 国艺术节“文华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奖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 目,按照国家级奖励资金1∶1的比例给予地方奖励。同一作品获得多个奖项的,按照最高奖励资金额度给予一次性奖励;已获得市财政配套奖励的剧目不重复 奖励。

二、以奖代补

(一)奖励方式

“以奖代补”是指对2009年1月1日后首演,在首演后一年内营业性演出

取得良好业绩的剧目(公益性演出、政府补贴的各类演出、旅游驻场演出除外),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每年评选出3部给予不同类别奖励,其中:A类奖 励2部,每部奖励金额100万元;B类奖励1部,奖励金额60万元。

(二)申报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剧目,由该剧目版权持有单位提出申请(联合版权共同申 请)。1.A类奖励,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制作成本不少于100万元。(2)在400座以上剧场演出。

—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文演发〔2011〕274号)

(3)按照艺术门类不同,演出场地、票房收入达到规定标准: 话剧、音乐剧:演出6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600万元以上;

戏曲、歌剧、舞剧、有整体构思的大型音乐作品、曲艺作品和整台的杂技 作品等:演出3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100万元以上;

木偶剧、儿童剧:演出8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500万元以上。2.B类奖励,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制作成本不少于30万元;(2)在400座以下剧场演出;

(3)报送剧目门类不限,演出10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上。第四条 专项资金属政府财政资金,应按照中央和地方有关文件精神和财 政预算资金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本市加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支持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等,具体 是:

(一)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理论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

(三)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重点出版领域建设 上海市宣传文化专项

(四)社会宣传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五)对外宣传

(沪财教〔2008〕7

3(六)文学艺术的资助、投入、奖励和有关重点项目扶持 号)

(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作扶持

(八)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

(九)文化人才资助与奖励

(十)文化发展和改革中必需的其他文化项目支出

第十一条 对通过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参股等方式实施的重大文化项目

投资,应先由市委宣传部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纳入专项资金 预算。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采用资助和补贴、专项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安排使 用。

— 2 上海 上海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

第五篇: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模式

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模式

10文化产业管理刘燕宁 36号

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理发的国家,美国坚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在行政体制上,它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府那样没有“文化部”。虽然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但是美国政府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与市场、社会运行模式培育出一个发达的文化产业集群。美国政府将文化艺术活动置于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中成长,实行“开放性”的市场模式。对于高雅的艺术、民族艺术和有形的文化遗产采取鼓励支持和保护政策。采用税务减免,对那些投资或捐赠文化产业发展的私人或企业,政府将减免部分税务。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多种民族的文化观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这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美国文化产业最早以国内需求为基础建立,而后美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高占有率,就美国的电影来说,生产量只占世界电影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世界的一半以上。

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十分强势的文化政策其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对内放手,对外扩张。对内美国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文化产业发展,力求给其自有的发展空间,对外不遗余力的向其他国家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产品。美国在多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护航,尤其是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创造条件。放松媒体所有权限制,在传媒业形成了兼并和集中的新格局。调改节目内容,培育了国际市场。

下载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1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总结

    国际文化创意支持产业政策总结近十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6年中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附件1),本条约对参与国际演出等事项进行了约......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复习范围

    11级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复习范围题型:名词解释、简单题、案例分析、论述题文化产业法规、知识产权、作品、著作权、职务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国民待遇原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

    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中)

    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中)创新实践: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内容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全面创新的年代。这是一个文化产业......

    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调整应区别对待 传统产业面临问题较多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煤化工产业属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产业应当区别对待。传统煤化工产业,如煤制......

    农药产业政策

    农药产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农药产业政策》 2010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了农药产业政策公......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通知 【颁布单位】 国务院【颁布日期】 19940312 【实施日期】 19940312 【章名】 通知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机械......

    论产业政策

    论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定义: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

    产业政策(合集5篇)

    >产业政策>正文中国人民银行 中宣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