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总结
会立乡文化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文化工作在县文化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乡,不断强化对文化工作的投入,有力加强文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与时俱进、富有会立特色、惠及群众,促进会立跨越式发展的乡镇文化。全乡文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全年文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具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专门确定了一名副乡长分管文化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为我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乡党委、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了解程度,统一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文化乡镇的建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一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村民宣传开展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利用村务公开栏、支部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对文化创建工作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使文化乡镇创建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为全乡文化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和循环。
三、抓好结合,找准载体
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有好的载体才能达到蓬勃的发展。因此,今年的文化工作中,我们把文化工作同我乡三项整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凸现出文化建设在三项整治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把神堂坪村、河西庄村文化长廊的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亮点进行打造,富有新农村特色的神堂坪村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竣工,四周栽上了风景树:河西庄村的小广场也已完毕,院内载有松树。同时,我们结合科普宣传、法制宣传和民主法制建设,以文化乡镇建设、市、县级文明村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宏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健康、文明的文娱活动占领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领域;以查禁黄、赌、毒以及打击邪教为契机,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四、真抓实干,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了乡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活动阵地。与组织部建设村级场所活动支部结合,在有条件的7个村(东沟、河西庄村、代家庄村、神堂坪村、中庄村、双家寨、会立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室,硬化了文化广场,在县局的支持下,有4个村备齐了电脑、投影仪等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免费为群众放映内容健康的影视片;每个村都有图书阅览室,免费对群众开放,免费借阅,对村民帮助学习法律法规、党的政策方针、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创造了条件;二是积极引导,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积极协助县图书馆、电影公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免费给村里发放图书,为村里播放电影,赢得了我乡村民饿一致好评;三是建
管结合,创建文明环境。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的监督,打击出租出售非法出版物等违法活动,让“黄、赌、毒”封建迷信和各种陈规陋习无藏身之地,为农村文化开辟出了一片净土。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光纤工程,光纤到户率达到了80%。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
五、建设会立乡特色文化:
乡党委政府经过慎重思考,结合我乡实际提出了“一村一品,一路一园”的文化工作的新思路,其核心就是依托我乡山水、森林资源优势,每个村都要有精品工程,都要有精品街、特色公园、特色广场。通过公路沿线各村的精品工程建设,带动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迈上一个新水平。首先是做好规划,乡党委政府聘请省市专业设计团队对各有关村的街道、园林广场建设,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二是树立样板,典型引路,在柏叶口村着重依托香树林生物有限公司打造玫瑰一条沟、玫瑰花一条街。在柏叶沟、柏胡线两侧种植万亩玫瑰园林,今年已初具规模,6、7月份后一个玫瑰花盛开、玫瑰香扑鼻、曲水流觞的生态沟、生态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白草庄村紧紧抓住丰富的旅游资源,整修了果老峰旅游公路,并对公路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使进出果老峰景区的公路更加亮丽。神堂坪村背后原有树龄500年的古柏树100余亩,村两委规划在村周围栽植柏树200亩,建设神堂坪村古柏森林公园,将其打造成为全乡的生态公园,以及旅游胜地和写生基地。
今年来,我乡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文化基
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
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局的支持下,把会立乡剩下的13个村全部建成文化广场,配备齐文化设施,把会立乡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于一役的文化大乡。
第二篇:文化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也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
※4全面整合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2)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关系):①相互影响。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②相互交融。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我国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4)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来源:a
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第三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多样性,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2)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①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庆祝民族节日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意义: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原因:a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文化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文化也是世界的。
3、文化传播:(1)主要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注: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2)手段/媒介:①传媒产生的阶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大众传媒的含义/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③大众传媒的特点/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4文化的继承: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1)表现: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2)分别的地位: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作用/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求:①对于传统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b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内容表现: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特点: a潜移默化的影响b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如何塑造人: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b优 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
5、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统,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的地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博大精深的表现/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a独特性的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b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文化的力量:略
2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三精神、一魂)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76)。(一火炬)(2)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②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注: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⑥人人都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
7、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传递给下一代。(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8文化创新:(1)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2)意义/作用:①必要性: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重要性:a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4)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①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②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如何文化创新:(1)内容、形式: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主体: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途径:
一、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同时又要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9、如何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大众传媒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①“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主要表现: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②“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主要表现: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2)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3)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①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②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伦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③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a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b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①原因:社会文化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并存,健康向上的文化与消极腐朽的文化杂陈。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当前的文化形势: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有渗透与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纷繁复杂之势。我们必须奏响主旋律,引导文化生活。(看,不须记)②应对的措施:a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b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
着主导地位;还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c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①“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②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看)(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④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什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3)基本要求(怎么做):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①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3)(怎么做)A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地位: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基本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本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a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b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B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原因: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应该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求: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宝贵资源:传统美德,革命道德②必要性:从思想道德自身的属性上讲,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③重要性(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④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主要内容:“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②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作用:a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
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b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8、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①区别:科学文化修养指的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其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②联系: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c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②要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基础③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④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9、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篇:文化总结
健身迎省运·文化树新风
今年我市承接了江苏省第十七届省运会,这是常州人民巨大的成功。在街道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为全面支持迎省运,在宣传引导、组织活动、建设健身队伍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社区内部形成了良好的迎接省运氛围。
在迎省运工作中,社区将宣传放在了第一位。为了宣传省运会,营造人人迎省运的氛围,社区将社区各个宣传栏全部擦拭一新,张贴上了迎接省运会的各种宣传资料。在参加了迎接省运会的各项活动之后,社区年轻人多次投稿有关社区迎省运的文章,今年上报的多篇宣传迎接省运会的文章被常州高新区网站录用。另外,为了配合省运会宣传低碳节能理念,社区多次组织低碳节能主题活动,受到居民的欢迎。
为了在行动上带领大家迎省运,树新风。首先社区组织居民参加了龙虎塘街道组织的乒乓球比赛,大家在运动中收获了快乐和友谊。其次,社区女子舞龙队队员多次参加区,街道组织的健身迎省运活动。将我们腾龙社区居民迎接省运会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潮。再次,社区在街道的领导下,新组建了一支女子彩带队,将来她们也将成为我社区的文化新亮点。
我们社区现在有多支文明迎省运志愿者队伍,经常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在这种氛围影响下,社区年轻的美发连锁公司老总主动找到了社区,表示愿意常年定期为社区的老人﹑小孩理发。目前,我们小区这支新生的志愿者队伍,总是配合小区迎省运工作,免费为社区居民理发,他们已经成为我们腾龙社区迎接省运会,服务老百姓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四篇:总结韩流文化
1.“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
2、寒流现状
近一两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歌曲、喜爱韩国的影视明星,发展到热衷韩国商品,如韩国化妆品、韩国服装、韩国日用消费品、韩国饮食等。“韩流”似乎一夜之间席卷中国,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由服装、食品逐渐向电子、汽车等大宗消费产品拓展,呈现出产业多样化的势头。韩国在中国的文化商品市场中至少要占10%的份额。
韩流是从街头暴走族,到中年夫妇,甚至老头老太太,一律席卷。一到晚上,无数阿姨大婶陪着韩星傻乎乎地流泪,连很少看外国电视剧的老人们也早早地守在沙发上,等待着从韩剧里看到那个年轻人都很懂礼貌的韩国。
3、对本国各方面的影响
1)韩剧对国产剧的冲击
韩剧《秋天的童话》在电视台刚播出20多天,收视率超过了同一时段播出的欧洲足球节目,攀升为第一。
从韩剧杀到以后,台湾本土演艺圈便因此备受冷落,“年代”等几大电视剧公司拍出的剧集很难卖到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档去。
2)韩国艺人与国内明星的竞争
韩国艺人在中国主流大片中抢占重要位置,甚至于广告片商在拍摄产品广告时,也优先考虑韩国明星。继金喜善出演《神话》,张东健参演《无极》后,全智贤在《雪花与秘扇》中饰演19世纪的中国女子,而宋慧乔则在《一代宗师》中饰演中国武术大家叶问的太太。
3)对青少年的影响:
积极影响:独立的理性精神
韩国文化,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新鲜而不浅薄,因此对青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
尽管他们的选择可能有些偏向,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太稚嫩,他们有时还被商业化炒作裹挟着懵懂地迈步。但无论如何,年轻人反应快,脑袋灵活,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事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不仅知识面扩大了,而且观念新了,视野开阔了,愿意以新的精神对待生活,面向世界,从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角度看,可以说影响之大难以估量。“韩流”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精神。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青少年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这种普遍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消极影响:功利性和世俗性 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其生活活动形式是“哈韩”。“韩流”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种被大众喜好的文化形式,不仅构筑起青年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影响青少年的审美方式。
“韩流”对青少年审美方式的影响,一是审美追求感性化。英雄主义受到冷落,青少年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成了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图形、图像成了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图片成了杂志的主角,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韩流”对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想意义放逐。二是审美情趣的低俗化。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表现在其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由此也带来了青少年行为处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世俗倾向。对明星人物的盲目崇拜
他们的思想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其成才方式受“韩流”的消极影响也越大,具体表现在青少年的成才观方面呈现出功利性、世俗性的特点。当代青少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这种功利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 “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雄才大略、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如韩国的安在旭,金喜善等。明星的耀眼光环深深的吸引着他们,明星的成功之途更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于是我们看到青少年表现出理想主义的匮乏、理性价值淡化。有的青少年竟然要整出和金喜善一样的眼睛。这反映了他们对“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成功方式的推崇与模仿。青少年对“酷”时尚的推崇
他们片面认为,充当电脑黑客为“酷”;充当杀手,“潇洒走一回”是“酷”;黑社会老大也为“酷”。他们认为“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但是极端的“酷”使青少年一步步迷失了“自我”,其感性能力畸形增强,而理性能力日趋萎缩。他们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成才观,“跟着感觉走”,“过把瘾就死”,其玩世不恭的态度,放弃理想和道德追求,丧失现实责任感,以至于无理性的潜意识、生命意识、性意识得已凸现,而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被湮灭。
4、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生活不能没有浪漫的轻松,不能没有调侃的幽默,但也不能没有理性的深刻,不能没有思辨的过程。文化不能过于“沉重”让人难以走出压抑,过于沉重决不应该成为文化消费的结果;而消费文化的轻松也决不应该以浅薄为基础让人轻浮,堕入轻浮,毁掉的会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构造。
中国人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对传统的亲切感,对传统与现代撞击中阵痛的细微感觉在本国文化人提供的文化产品中得不到体现,必然要在社会上寻找其他自己喜欢的替代。
“端午申遗”、“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争议。
所谓奥秘,不过在与,谁能较好地继承并发扬汉文化,谁就占领了新时代的文化制高点。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意发展民族文化,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迅速找到自己 的位置和发展道路。,改变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负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目前中国大众文化 浮躁、浅薄,甚至愚昧的走向。
也许,韩流 只是青少年生活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它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轻松与洒脱, 还有叛逆与浪漫, 闯入年轻的心扉, 也许不能长久, 却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新奇与改变。真正的艺术是让人类自然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是跨越国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交流媒介。也许韩国流行文化并不深刻, 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的确是不可抹煞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风行常常引起争论,争论的原因或许不是别人如何发扬,而是我们自己早已失去。
时统宇说:“人们对类似事情反应一直在变,最早的时候,得知别人偷我们的东西,是愤怒,恨不得争个你死我活,打个鼻青脸肿。后来慢慢改变,觉得这是我们的东西,能影响外国人,很了不起,很自豪。这些情绪都不应该,不管是羡慕嫉妒恨,还是自豪骄傲,都不必要。高兴可以,但更应该反思,想想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俯下身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究竟还有多少尊重和敬畏
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对待全球化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直到今天,我们似乎仍旧没有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中国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交融点。所以,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就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而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
韩流”是儒家文化与美国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调和,将传统伦理与现代性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中国人
1.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在未来发展中变得至关重要
“韩流”在中国的流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化这个综合国力中最重要软实力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要把发展传统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变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负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目前中国大众文化 浮躁、浅薄,甚至愚昧的走向,真正实现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进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韩流在中国流行的特点
1)来势迅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2)几乎备受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喜爱。
3)青少年影响更甚 3
总结
也许,韩流 只是青少年生活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它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轻松与洒脱, 还有叛逆与浪漫, 闯入年轻的心扉, 也许不能长久, 却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新奇与改变。真正的艺术是让人类自然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是跨越国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交流媒介。也许韩国流行文化并不深刻, 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的确是不可抹煞的。
在我们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同时,也需要有客观的心态了解真实的韩国,了解韩国文化。
第五篇:文化沙龙总结
“文化沙龙”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加深同学们的交流,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5月20号晚上8:20,运输管理系**社团在0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了“文化沙龙”活动,运输管理系辅导员黄玲玲老师,李益佳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各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同学们互动情况好,各班活动主题突出且新颖,形式更是多样,活动都十分精彩。
309-1班我与世博
期
黄老师在309-3班做点评
309-4班辩论赛: 人是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
309-5班的朗诵比赛
309-6班传送云南风情
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还为同学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舞台,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我们运输管理系学子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运输管理系 201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