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

时间:2019-05-13 09: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

第一篇: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研究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的学校教育现象,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符合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关注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位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中学数学学困生课题参与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数学学困生的“不会学”、“不愿学”和“不独立学”的困境,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字:数学学困生;课堂参与度;数学教学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数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承认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数学素养的公民。然而在同一教学内容和方法下,势必造成学困生的出现。数学学习困难是现在中学普遍存在的不争问题,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着畏难情绪,同时又由于个别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成为数学学困生。所谓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进而厌学、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成绩不合格,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时刻关注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课堂参与度,让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不再困是数学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2.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现状

针对数学学困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显示,数学学困生 “不会学”,其主要表现为不记笔记、不参与活动、认知策略缺乏;“不愿学”,其主要表现为上课时经常走神、不听课、甚至讲话,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成因;“不独立学”,其主要表现为遇到难题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分析的本领,思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不能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以上现象便愈加明显。

3.学困生课堂参与的技术措施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是有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当然他们的改变也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如何使数学学困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主要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分层教学,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区别对待,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分层授课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和教学日标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和终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渡,减小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兴趣为动力,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处理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二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中等生)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C层(优等生)学生要做。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做对A层(学困生)学生则放低起点,减小坡度,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同时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把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

3.2趣味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做师生互动小游戏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引入课堂,即使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不够活跃,但我们又常常发现,即使是再“闷”的学生,大部分的学困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听故事,他们就会表现出很感兴趣。大部分数学学困生记不住数学概念和公式,但对一些影视明

星却如数家珍。这说明表明,数学学不好不是智力上存在问题,而是他们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上课经常开小差。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习的最好刺激,莫过于对新教材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的成长的基石。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并增加了趣味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深含的数学美。习题的设计也要注意趣味性,把后阶段疲劳的学困生迁移到有趣的知识上。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意识就变强了,这样他们就会以愉悦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3.3互动教学,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赏识他们,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学困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热爱,才会不对数学学科产生厌恶,到数学学习中来.感到被人们忽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与学困生的沟通交流工作。有兴趣投入学困生通常所以他们更需要沟通,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沟通中易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和心理因素。我们要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口若悬河的说教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将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变为讨论式、活动式、探究式、发现式等几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使教学方法做到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采用“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完全听老师的,这样严重束缚学生的活跃思维。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地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协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未知领域。

2.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困生来说,引导学生质疑,打开思维大门。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个人节目秀,而应该成为师生的互动平台。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帮学生解难,促进学生思考,教会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快乐中来。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选用一些易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3.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指导者角式不是简单把结论给学生,不是替代学生思考,而是创设和推动学生思考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培养问题意识,让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会思考、敢思考、能思考,从而掌握到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会学习。想要成为合格的指导者,教师还应学会积极地旁听,倾听学

生内心所想,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同时,教师还应该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为学生主体活动展开和整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苏洁.浅析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1):118-121

[2] 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J].英语教师.2012(5):16-20

[3] 刘丽娜.学生课堂参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赵志艳.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策略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王璐.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6] 王荣.在共性教育中体现个性教育——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0(5):125-127

[7] 杨卓.学生数学元认知体验与学习兴趣关系之浅探[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10(12):89-91

第二篇:提高课堂参与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蒋东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想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让课堂幽默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把极的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或在紧张地记笔记,或在忙着找书上的知识点,被动地接受知识。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况呢?应该从“学”入手,“以学论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真诚、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一节充满活力的课,不是看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因而,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一、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如在每课教学前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同时教师自己也进行充分的活动准备。课堂上,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二、让课堂生动、有趣

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问题。所提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2)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和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让书本知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活”起来。(3)通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教师上课不能根据书本的知识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同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定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活动情境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展示中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四、让积极的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不同表现的学生都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赞赏,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评价自己、小组成员中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而且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艾常明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是其着眼点。教师自己科学的发展定位成为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安全”保障。多渠道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的学习,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合作展示,从而取长补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把提高课堂效率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有效策略

课堂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进行教学实验的主战场。打造高效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纵观全国各地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山东青岛“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等等,无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上做文章、想办法,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力求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效率之目的。

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他们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作,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课,听课不得要领,听不出来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的结果。要改变以上种种现状,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对自己有科学的发展定位

1、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要致力于学生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及学生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2、师生关系要创新,角色定位要正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师生关系扼杀学生的个性,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朋友,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总之,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教育。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站位关系。在理解尊重与宽容关爱学生活泼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教师应做一个明智的辅导员,不同的时间和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提供“安全”保障。

二、多渠道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的学习

1、创设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一切可能。

心理学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解决问题与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而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根据教情、学情,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及录音、录像、电影、微机等手段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之中,快乐成长。

2、因材施教,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要诱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善于参与,作为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乐于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精心设计饶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老师的思维圈子里沿着老师的路子走。而是引发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的干扰处想。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3、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苏联合作教育派教育家们指出,教育教学过程应是“人际合作关系”。所以,交流、合作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的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的技能、塑造学生求实进取的个性品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群体交流,在讨论中让学生暴露问题,在交流中让学生自我发现。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关键是通过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知上的缺陷与偏差。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这种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显、人文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收获的喜悦,是生命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协作精神,养成科学的学习品质。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只有帮助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信成长,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探究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侯健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彭小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第四篇: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动机是学生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力,学生的创造力在动机之下才易于引起。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巧设问题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的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一起动手拍一拍。要求,你拍手的次数是老师的一半。”学生都不知道老师葫芦来历卖的什么药,兴趣盎然的跟我做着。第一次,我拍了4下,学生跟着拍了2下。第二次我拍了2下,学生又跟着拍了1下。第三次,我拍了一下,有学生就傻眼了。随着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分数。在充满探究精神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肯定很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句话:“听过的忘记了,见过的知道了,做过的理解了。”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第五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思考论文详解[最终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思考

【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有五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参与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翁。然而,在听课中发现,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上课听课时间不能持久,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减负提质”的今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创设数学情境和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课堂走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巧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位为学生提供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或耳濡目染的知识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投入,学得老固,让数学课堂不时地展现生活场景,有利于新知识的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的信息只有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

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力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中的离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并引导课题,顺理成章的把学生带入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去。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课堂成为乐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和营养剂。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你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在那次比赛中”输得很不服气,于是乌龟和兔子进行了第二次赛跑,我们也去看看好吗?比赛马上要开始了,裁判员小猴说:“请乌龟沿着长4米的正方形草坪跑一圈,小兔沿着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草坪跑一圈。”小兔说:“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呀?”同学们,你们认为是怎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猜测、辩论,有的说乌龟的路线长,有的说小兔的路线长,有的说路线一样长。那么谁说的对呢?这节课我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好吗?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二、找准知识生长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奥苏伯尔有意义的教学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是旧知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成长点。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问

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师:看看,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谁来摸摸长方形的面积? 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生正确地摸出长方形的面积。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这个长方形的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师:谁听清楚了?

师:真好!听得很认真!再来看看这个图形,说来说说它的面积? 生1: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生2: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的教学简洁明快,使得整个大环节有了节奏,并且节省了时间。封闭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旧知识,所以不必在此多花笔墨。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探究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时,先让学生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看,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两个角拉动一下,是不是很容易变形?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看?”由于拉不动,引起学生的再思考:“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并摆一摆三根小棒能不能摆成不同的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摆成不同的三角形?”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争先恐后发表自己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参与活动时,应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好带差,建立团结协作的参与氛围。如:在设计“两步应用题”一课时,考虑到数量关系的正确分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三道引导题:①红花的朵数与谁有关系?②要求红花的朵数必须先知道什么?③这题分几步解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以此为主线,依次采取了小组讨论、同位互答、自问自答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启发、互补中学会知识、会用知识。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展了参与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一节数学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独应用在整个教学系统当中,而是与老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也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的。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手拈来”,“动辄合作”。这样,只会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降低。所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五、借助电子白板演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并且它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

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教学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只让学生看书中的内容,听教师的讲解和发挥自己的想象,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就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资料。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整数的认识》时,有这样的两个问题(1)“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背景图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10.5米。(2)“1亿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是多长?”为学生提供了中国的地图及一些资料:北京到新疆的距离约是3200千米。北京到海南的距离约是2400千米。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是1600千米。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与这些背景资料进行比较,感受1亿。教师利用课件在真实的事物中认识大数,给大数赋予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学生以这种感性认识为支点,对1亿的感悟和认识有了比较具体,具有依托实体的认识。真实的图片、真实的数据,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融合,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灵活性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课堂,尽管有时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编织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让我们的数学

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下载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 紫荆学校数学教研组 一 、课题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礼纪中学王光月关键词:提高兴趣、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教学氛围文章摘要: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初一数学许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

    师友互助,让数学课堂参与度更高

    师友互助,让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更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探索-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摘要:在目前课堂改革不断推进加深的过程中,中学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各科目的研究性学习,尤其是数学类科目。作为教师,怎样提高学生主动融......

    如何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 杨亚红 回顾十几年的教学工作,遗憾最多的就是忽视了那些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后进学生,相信我们大多数老师也都有这样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老师的忽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心 徐景改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