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芒:用文化铸造企业魂魄 加速转型升级
文化源远流长,内涵隽永。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浪潮中,企业需要用什么价值观来引导发展?什么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转型升级?——
光芒文化:铸企业魂魄 促转型升级
近日,由靖江市企业家协会与光芒集团党委联合编印的《光芒文化的塑造与创新》读本向全市上千家企业和政府部门发行。这本书主要是用光芒集团打造企业文化的典型经验,给其他企业以学习和借鉴,用文化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光芒集团能在竞争如林的厨卫家电、新能源行业大洗牌中挺立市场,稳健发展,充分说明: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靖江市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薛汉根评价说。
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一些企业采用的或是西方式文化,或是家长式文化,或是军队式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企业需要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引企业发展?光芒集团有自己的黄金法则。
早在2000年,光芒集团党委就确立了光芒文化建设的“五项黄金法则”,即:“党建引领原则、服务发展原则、凝聚员工原则、传承创新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其中,将党建引领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法则。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发展的方向,优秀的文化就是生产力!”光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朝洪认为,企业要结合时代要求以及企业实际,塑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经验的宝贵结晶,也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多年来,光芒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形成了以“人本文化、家国文化、和谐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延展成企业使
1命、企业精神、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等理念体系,为企业发展明确了科学的方向和目标,企业发展迸发出活力和激情。
去年,光芒集团销售同比增长31.2%,连续八年以30%以上的幅度递增。其中,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在经济形势严峻、行业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实现了46.8%的增长,成为同行中增幅最大的明星企业,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家电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首届江苏紫金奖-25年最具成长力品牌”、“中国百佳最具文化价值品牌”等。
文化软实力要产生硬效率
企业文化不是空中花园,也不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标语。
范朝洪认为,“企业文化是软实力,软实力更要产生硬效率!让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中,融入员工的灵魂中,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正所谓无往不胜文化力!”
2010年,光芒研发理念由“科技创新”升级变为“科技领先”。两字之差,却揭示着企业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不只进行科技创新,更强调创新的成果,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业内居于领先水平。
理念的转变让企业迸发强大活力。光芒研发团队瞄准行业前沿技术,加快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品向“智能化、变频化、人性化、时尚化”升级。目前,企业与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东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
在光芒产品展厅,厨卫家电销售总经理薛治利介绍,“去年,我们开发出国内首套变频厨卫家电,实现了变频技术在油烟机、灶具、热水器产品上的应用,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可以实现节能33.5%,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光芒厨电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达到了42%,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我们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最新成果”,光芒太阳能总经理马巍菲
指着车间正在包装的产品说,“这是国内首台内置式强制循环阳台壁挂太阳能系统,一台产品申报9项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热效比普通产品提高了21%,被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评定为建筑节能重点推广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继拿到南京4600套的订单后,去年10月,又一举中标国家保障住房工程,赢得6000套的巨单,企业并与万科、碧桂园等“房产大鳄”达成工程合作协议,工程订单增长了112%。
为了满足市场激增的供货需求,光芒集团加快了产业布局,老生产基地加快设备升级,同时加速新生产基地的建设。企业投资1亿元的四川绵竹新能源基地,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6月份就要正式投产,届时产能将会实现翻番。
文化魅力凝聚八方英才
只要你能,舞台就跟着你延伸!这是光芒的人才理念。
范朝洪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企业要想青春永驻,就必须培育新生力军。过去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今做好企业要‘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芒1500名员工中,有35%来自浙江、四川、河北等外地。在人才流动频繁、招工困难的今天,光芒如何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
2000年以来,光芒集团连续十几年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每年出资选送数十名员工到高校学习,至今已有200多名大专、本科、硕士、MBA等员工学成归来。先后有168名中层干部被送到北京或上海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养特训,每年的培训费用近300万元。
在去年的年终表彰会议上,光芒青年技工杨义军领到了2万元的“三创”奖金,这是他正常工资、奖金之外的又一项“特殊奖励”。当天共有来自基层一线的218位职工领到该类奖金。这得益于企业开展的“创新、创优、创效”建议活动,光芒集团“请”员工有偿献计献策。2011年共收到368条建议,正式实施212项,节约效益180余万元,又拿出1/3被奖励给提出和参与项目实施的员工。
目前,这样活动已经演变成全员性的创新活动。
文化体现在细节上,融化到人心中。每年中秋节晚上,光芒高层都会陪外地员工吃团圆饭;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伙补、婚补、房补;除了国家规定的“大医保”,光芒还建了个“小医保”,让员工同时享受两种医保;光芒每年提供约30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在重要节庆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国内知名企业文化专家陆元彬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心建设,在我走访的几百家企业中,光芒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很高,根本原因在于光芒文化已经内化于员工心中、固化于企业制度中、外显于组织行为中!”
“打造优秀文化,铸造企业之魂”,《光芒文化的塑造与创新》一书开篇就用这句话来阐述光芒文化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文化为魂、落地有声”,或许这正是光芒37年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奥秘吧。
采访结束时,范朝洪董事长表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发展会面临新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产品与技术最终都会被淘汰,但是企业有了优秀的文化,就有了魂魄,这样才能够指引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孙雷)
第二篇:南宁:文化铸造城市魂魄
南宁:文化铸造城市魂魄
培育“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打造“流动”的彩虹桥
《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04 版)
南宁新景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陈武: 文化强市何以强,强在文化自觉,更强在文化自信。
■南宁市市长周红波: 唯有文化之引领支撑,方能筑城市精神之高地。
主持人语
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使这里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新会书院里夜夜摆袖唱吟的邕剧和粤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众多美誉,是城市文化定位和城市精神的具象承载。在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迈进的轨迹中,南宁,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虔守千年文脉,用文化铸造城市魂魄,打造成“广西文化新高地”。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聚焦广西南宁。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文化“种”进百姓心田
牧羊的鞭子舞起来、划船的木桨荡起来、劳动的号子唱起来,夜幕下,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的圩场比白天还热闹,邻近的男女老少如约而至,尽情地唱着、跳着,享受着“白天扛锄头上山种田、晚上打快板上台演出”的“新生活”。
这是2010年3月,南宁市启动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以来,基层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在此之前,虽然当地没少花心思组织专业文艺队到社区、乡村演出,但群众似乎并不买账,“送文化”成了“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基层文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南宁市提出:农村文化建设,既需要“送文化”,也需要为百姓提供舞台,引导百姓自己“种文化”,唯有如此,文化的“种子”才能在基层生根、发芽。
随着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的蓬勃开展,基层的“文化细胞”被迅速激活。在宾阳县,文化馆12名馆员全体出动,每人负责1至2个乡镇,走村串寨,对全县9个业余文艺队、50多个节目进行辅导和排练。由此,一大批散落在村坳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甘棠镇灵动逸俊的彩凤舞,甚至“舞”进了上海世博会。马山县还先后组织古零村文艺队、金秋艺术团、红霞艺术团等团队到周边县进行交流“取经”。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老百姓从昔日“看客”成了“主角”。他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演绎出一派安宁和谐的新农村风情画卷。很多原本纠缠的矛盾化解了,一些原本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以往的“旧四多”——纠纷多、矛盾多、上访多、谣言多,变成了现在的“新四多”——歌舞多、笑声多、谦让多、文明多。
培育“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
没有丰厚的经济条件,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只有11栋居民楼的南宁市望州南小区,却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在这个拆迁户集中、人员复杂的老社区,邻里间却洋溢着血浓于水的互爱情谊,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能帮就帮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能帮就帮”这一朴素的守望相助精神,逐渐走进了全市的各个社区,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并得到弘扬、延传。如今,南宁市已形成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党员义工队伍、爱心小分队等为主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有人说,今天的南宁,人人都是志愿者。
在南宁,有一位军转干部的名字时常被人们所想起,他叫朱传波。他辛勤劳动、默默奉献,让一个又一个“烂摊子”企业柳暗花明。在市委的倡导下,这种“敢做善成”的坚毅品质,激发着干部群众创先争优。一个又一个“朱传波”不断涌现出来:好战士黄胜新、“中国杰出青年卫士”黄振磊、“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韩素云、“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谢芳秋、“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牙高峰„„他们,如同一座座丰碑,挺起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如果说“能帮就帮”的精神,体现的是壮乡人固有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和谐共处的品质,那么,“朱传波们”身上体现的“敢做善成”精神,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争优创先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胸襟气魄,则顺应了南宁这座区域性国际城市走向世界的步伐。
这种精神,体现在百姓的生活中,更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十一五”期间,南宁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18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5年时间完成了过去10年都完不成的目标,被称为“南宁速度”。
打造“流动”的彩虹桥
催人奋进的铜鼓,震撼大地,响彻人寰,在他们身后,无数双赤脚随着铜鼓声走来,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每当节目演到高潮时,观众都会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这是今年6月10日至24日,由南宁市艺术剧院排演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在美国巡演时最感人的一幕。
《妈勒访天边》此次赴美巡演9场,两万名美国观众现场领略这一壮族史诗的震撼与风采,这是《妈勒访天边》首次走出国门,是广西赴美巡演城市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妈勒访天边》剧中展现的“逐梦天涯”意志和精神,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了新时期南宁人与时俱进的开放气质,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孜孜追求的方向。
每年金秋,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总是准时地盛大亮相。悠悠民歌不仅传开了绿城南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唤醒了这座城市自身蕴藏着的冲动和渴望。如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南宁不断拓宽和外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领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打造了一条条“流动”的彩虹桥,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具有开放、合作、自信、包容气质的南宁新形象:
早在2006年,南宁市与中央电视台、奥地利国家电视台三方联合举办了“音乐家舞台?大地飞歌——中奥萨尔茨堡之夜”大型晚会,广西民歌首次走向世界舞台;
2007年,南宁市艺术剧院和粤剧团成功在土耳其进行了为期174天76场次的商业演出,南宁粤剧扬名国外;
2008年,南宁市粤剧团应邀参加韩国果川露天艺术节和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成立60周年庆典,上演的南派粤剧折子戏专场,引起强烈反响„„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南宁渠道”,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经贸乃至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2011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博物馆运营管理及其文化产品创意开发进行了交流研讨。从2006年至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已成功举办了6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战略互动对话机制。本报记者 刘 昆 通讯员 周仕兴
专家点评
作家 东西
南宁人的性格里天生具有质朴、温和、包容的特质,人与人之间,能帮就帮,朴素守望。早些年,因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南宁人向世人展示了自身既传统又现代、既包容又开放的精神风貌。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南宁逐渐转身为区域性的国际性城市,南宁人又彰显出敢做善成的品格,想做事,能做事,干成事。从“能帮就帮”到“敢做善成”,体现了南宁人精神世界的内在成长性、丰富性和张力,更体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建设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第三篇: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是职业人在职期间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权威表现,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领导者,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率先研究出国内首个职业信用管理模式,将社会诚信文化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实现了企业诚信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极大满足了企业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
据了解,职业信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供判断和操作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诚信文化口号化现象比较凸出,内部人才的职业信用风险无法进行有效预防,人才招聘成本以及人才诚信风险日益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逐年提升,日渐形成的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90后逐渐步入职场,90后员工的管理难题也正困扰着企业的HR人员,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后员工离职率高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也加大了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云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跨行业职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实现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的记录和管理,解决企业对人才信用风险的预警难题的同时,通过员工奖惩信息的联动模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降低在职员工恶意跳槽、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员工贪污受贿等损害企业利益的事件几率。企业无需承担高额的软硬件服务费用,无需担心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故障问题,无需担心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兼容与否,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靠权威的职业信用管理系统,并可辅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更好的发挥其管理功能。
有专家指出,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所开创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改变了目前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从员工的“被动管理”到员工“主动参与”的实现方式转变,以“人才”为中心,连接与“工作”相适应的契合点,将人才的职业信用操守与企业发展、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既满足了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需求,也加快推动了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
据悉,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是国内最早探索职业信用管理的先行者,立足于打造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以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服务,面向各类型企事业单位、院校教育培训机构、职业人等提供权威专业的职业信用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企业用户数量累计超过6万家,职业人注册数量突破600万,广泛覆盖服装、机械制造、IT软件、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基本形成了多行业人才信用信息的互享联通,有效打破了目前行业人才诚信信息的封闭局面。
第四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11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五篇: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目录
一、概述............................1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1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
主要的因素:.....................1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
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1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2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2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3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3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4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5(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5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5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5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一、概述
过去曾有学说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一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股权结构的转变,也不仅是国企需要面临的发展瓶颈,更应该包括广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包括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和业务升级,具体可以包括:战略定位、股权、经营范围、商业模式、产能更替、产品、渠道、激励措施和人才组合等系列的调整甚至转向。
二、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面临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但凡是不满足于现状或既有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或设想。当否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选择进行转型、升级?是企业主要投资人经营企业的谋略核心。
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
(1)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不转型升级,企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倍受冲击,若不转型或升级,势必走向淘汰;
(3)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劣势地位,整个行业企业利润逐步下滑;
(4)企业投资人想进入更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行业。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往往反复思考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
(1)企业待转型或升级的目标行业或主营业务方向;
(2)目标行业或业务营运成功所需要的保障性资源;
(3)企业现有资源与转型或升级目标营业的匹配度。
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1)企业转型或升级的预期业绩、成本、周期;
(2)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人或决策团队思想统一;
(3)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团队组成确定;
(4)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实施方案、运营策略;
(5)转型升级失败的对应策略,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几率不高于5%。
以上,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型准备,唯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企业才谈得上着手转型升级。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内企业产业机构调整: 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
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对企业而言,则集中在现有主营业务机构的调整:
一是审视主营业务各部分构成的盈利能力。对不能盈利要以壮士断腕的意志予以清除;对盈利甚少的“鸡肋”业务,予以下沉或放弃;对前景渺茫但在一定阶段尚可盈利的业务,未雨绸缪、早辟蹊径。
二是客观了解企业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并设法将其放大,以走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调研新的业务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列出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
四是选择一个新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新的增长点的行业或业务很多,但并不等于都能适合自身企业。选择的方法很多,但有几点是需要权衡的:你的志趣、你的内部资源包括资金和团队、你的外部资源、你对风险的驾驭能力或支撑力。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观念创新,改变、抛弃原有甚至经过验证为曾经正确的观念,以全新的思维,不受限制的去激发观念的创新力,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批发、零售、定制渠道进行分析、分级,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三是营销模式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四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与供应系统形成阶段性甚至是长期的战略合作,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提高供应质量、减少经营成本。
五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条件成就,须适时考虑在公司内建立相关部门或专门人员予以策划、执行。
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需要善待企业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2)对企业而言,则须“善待合作者”
合作者,不仅仅指客户,对外还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对内包括普通员工、管
理层、股东。
一是善待上游供应商,最大化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于是乎不少的企业都在设法对上游供应商实施无底限的价格压榨,终成双败:上游供应商要么瞒天过海提供给你低劣原材料,要么舍弃“鸡肋”不在进行合作。那么,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是善待我们的客户,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投资人做得都很不错。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何降低我们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个人风险,如何做?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来共同讨论的。
三是善待我们的员工,也许,企业投资人的综合能力超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但,其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与发挥出员工为企业谋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勤奋工作,则是企业投资人需要随时思索的课题。
四是善待我们的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正常营运的核心保障,对管理层要有正确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其激励方法多有高薪、红包绩效、年终分红甚至股、期权激励,无论使用哪一种激励方法,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了解、把握管理成员的心思而定。如何激励,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建议开放性的分享。五是善待我们的股东,这里有有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所谓绝对,包括100%的尊重、充分及时的沟通、共同谋略。所谓相对,指的是共同决策,但最终的决策权的必须集中,即在讨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刻,可以集思广益,最终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如何处理股东的建议和决策?需要共同思索。
六是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企业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扶弱济贫。当做不当做或具体运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建议讨论。
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1)在财务方面,力争做好三点:
一是把握好整体和子业务的盈亏平衡点,至少做到每月心中有底。
二是保持现金流,保持公司的现金流,在未确定新的发展机会的时刻,握紧有限的资金,以应对并不明朗的经济形势。
三是掌握好应收、应付账款的粘性,平衡好客户关系和资金风险关系。
(2)在对政府的关系中,做好维护、争取扶持的工作。
(3)对客户、合作者方面,做到善待。
(4)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
(5)对目标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权衡好需求和供给、库存的关系。
(6)正确处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生产运营的工作。以上,限于个人经验的短缺,期待共同讨论。
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讨论:企业有哪些过重的负荷?怎样的负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企业组织以怎样的方法促成政府对行业企业的减负?
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综上,基于个人对企业发展瓶颈的思索,并在借鉴百度百科的一篇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字,草拟而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新的突破。
四、案例借鉴(略)
鲁 琳
201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