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速转型升级 再创苏南经济“黄金期”
全国“两会“结束以来,苏南各地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朝着“两个率先”目标迈进,努力再创一个苏南经济发展“黄金期”。
转型升级时不我待,站在转变发展方式“新起点”
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学习传达总书记讲话精神,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新措施。他反复强调总书记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讲话十分重要和及时,并提出:“在经历了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开放型经济两个阶段以后,苏州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苏州各级干部深感重任在肩。3月18日,昆山召开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当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要看苏南、看苏州、看昆山。作为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两个率先”的领头羊,昆山正在认真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和罗志军书记对昆山的最新要求,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十二五”成功转型只争朝夕。在3月26日召开的常州市“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第一次推进督查会上,市委书记范燕青指出,当前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样明显,全市上下要充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围绕全年目标抓落实,重大项目抓落实,服务企业抓落实,优化方法抓落实,进一步实现常州产业、环境和干部能力水平的全面转型提升,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4月6日,省长李学勇在南京调研,要求南京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从总书记的讲话中,苏南广大干部群众加强了对转型发展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
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以内生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引领全省人民迅速将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坚定决心凝聚成加速转型发展的澎湃之力。
经过17个月的紧张建设,中国南京液晶谷中电熊猫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3月30日正式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高技术高世代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线,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在技术上融合了日本夏普公司最先进的面板制造工艺,良品率很高,同时引进了夏普全套八代线和十代线最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六代线。南京市经委蒋维胜介绍,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南京明确了更轻、更新、更智慧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2011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1500亿元。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从“两会”上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调研,“落实总书记要求,无锡今年力争在调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置身于江苏经济发展第一方阵,今年无锡将重点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40家以上,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21个城市综合体和2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在3月5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暨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宜兴市长王中苏透露,“十二五”期间,宜兴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力争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0%以上。
今年前两个月,镇江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强劲增速。1-2月,全市机械行业完成投资53.6亿元,同比增长42.7%;电子信息行业完成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39.2%;新医药行业完成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45%。从产业结构变化方面看,有针对性的大剂量投资进一步抑制了“三高一低”产业发展;同时,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强劲的投资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发展的转型和投资结构的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体在基层,主角是企业。3月20日,吴江市正式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实现每年新增2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3月25日,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20个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奠基。这批大项目中投资超过1亿元的有17个,其中超过10亿元的5个,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尤以新能源、医疗器械新兴产业项目居多。
翻看苏南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物联网、纳米、液晶、光伏、总部经济这些新词热词让人目不暇接。瞄准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新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苏南各地都在奋力前行。
第二篇: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下更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沿海开发开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统筹推进苏北振兴、苏南提升和苏中崛起,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就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首先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环保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环保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环保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新传感网产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其次,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最后,要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规模培训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既是江苏的重要特点,也为我们转型升级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立足当前保增长与着眼长远促转型的关系,企业主动、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第三篇: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是职业人在职期间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权威表现,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领导者,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率先研究出国内首个职业信用管理模式,将社会诚信文化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实现了企业诚信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极大满足了企业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
据了解,职业信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供判断和操作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诚信文化口号化现象比较凸出,内部人才的职业信用风险无法进行有效预防,人才招聘成本以及人才诚信风险日益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逐年提升,日渐形成的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90后逐渐步入职场,90后员工的管理难题也正困扰着企业的HR人员,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后员工离职率高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也加大了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云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跨行业职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实现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的记录和管理,解决企业对人才信用风险的预警难题的同时,通过员工奖惩信息的联动模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降低在职员工恶意跳槽、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员工贪污受贿等损害企业利益的事件几率。企业无需承担高额的软硬件服务费用,无需担心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故障问题,无需担心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兼容与否,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靠权威的职业信用管理系统,并可辅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更好的发挥其管理功能。
有专家指出,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所开创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改变了目前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从员工的“被动管理”到员工“主动参与”的实现方式转变,以“人才”为中心,连接与“工作”相适应的契合点,将人才的职业信用操守与企业发展、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既满足了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需求,也加快推动了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
据悉,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是国内最早探索职业信用管理的先行者,立足于打造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以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服务,面向各类型企事业单位、院校教育培训机构、职业人等提供权威专业的职业信用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企业用户数量累计超过6万家,职业人注册数量突破600万,广泛覆盖服装、机械制造、IT软件、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基本形成了多行业人才信用信息的互享联通,有效打破了目前行业人才诚信信息的封闭局面。
第四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转型
中国共产党鞍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把“三转型一创新”作为未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把以“三次产业共同发展”作为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提出要“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方略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它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 1
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大体上分为一下四种类型: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
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增长潜力大、拉动力强等特点,是按照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起来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一个重要动向,即世界上诸多国家在重化工业发展遭遇挑战、资源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使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显著下降,环境
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借此占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产值及就业比重的提高就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而现代服务业脑力化、技术化和知识的产权化,及其占地小、能源消耗少等低成本性和附加值极高,决定了其发展速度的超常性,并使之成为现代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实践已经证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本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
(三)现代服务业是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新产业,有的也是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行业,因其脑力化、技术化和规模化决定了其吸纳就业的强大能力。比如,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诸多新的现代服务方式层出不穷,现代商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较之原有的商业形态就不断上升。此外,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新的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吸纳社会劳动就业方面也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具体措施
鞍山市一个“因钢而生”的城市,服务业发展先天不足,虽然“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但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以及发挥出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结合鞍山实际,发展服务业需要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黏合剂”和“推进器”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加快向制造业渗透。要充分发挥鞍钢的优势,围绕鞍钢发展钢铁深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钢铁物流产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2、以建设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服务业集约发展。准确把握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大力发展对于调整全市经济结构,提升服务业产业结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我市规划建设了1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925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5005户,落户重点项目53个,占服务业重点项目的80%以上,预计全年服务业集聚区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38%。集聚区发展的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提升了服务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
3、以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业发展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性作用,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的建商厦、盖宾馆,而是根据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以细化产业分工,提升城市功能,以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主食加工中心基地、配送中心等“早餐工程”基础设施;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平台;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回收回收亭等“两网融合”载体。
4、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发展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大力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引进项目,靠大船、借东风。近年来,我们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现代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进了特易购、家乐福、大润发、大商新玛特、瑞盛国际汽配城、十里河灯饰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促进了汽车、物流、金融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使服务业开始显现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的趋势。2011年前十个月,我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引进域外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建设中的服务业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28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1151.5亿元。招商引资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攒了十足的后劲。
第五篇:经济转型升级及招商引资
昆山经济转型升级及招商引资
区工商质监局
刘锋
内容摘要:昆山在打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过程中紧紧咬住四个坚持和使用一套组合拳,第一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互动并进;第二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第三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第四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苏州市下辖县级市,荣获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两个第一、昆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实现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七连冠”等等殊荣。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区委党校安排2018年秋季主体班赴昆山学习调研,时间紧任务重,现就昆山经济升级转型及招商引资做一下粗略的归纳。
昆山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
昆山在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牢牢树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在突破全生产底线、环境保护红线的情况下的硬发展没道理,多还旧账,不欠新帐,实现了由加快速度发展到加快转型的转变。”2016年1月,昆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昆山在打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过程中紧紧咬住四个坚持和使用一套组合拳。
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互动并进;第二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第三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第四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
一套组合拳:
(一)、注重四大抓手:一主抓高端产业培育;二主抓创新要素集聚;三主抓企业创新发展;四主抓传统制造业升级。
(二)、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新兴产业“插柳成荫”。
也就是说要加快高端人才高科技企业的引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驱动,牢牢树立投资是第一大动力,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有效益的项目速度不能慢,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能让,有竞争力的投入不能停。要加快开工一批项目,抓紧实施一批项目,如期建成一批项目。要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狠抓项目进度,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达到“插柳成荫”的效果(没有产业支撑的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组合拳中间的重要议程,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昆山在2015年到2020年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从“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转变。昆山现在新兴产业投资重点行业和重点的领域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一个是新型平板显示,一个是新材料,还有生物医药“小核酸”全国最大基地就在昆山。这些产业落户昆山后为昆山的经济提速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篇文章,原有企业“老树开花”。
转型升级并非要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创新的办法来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的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培养专、精、特、新产品,来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来淘汰低端的设备工艺。“老树开花”既是企业的共同要求,更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转型升级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把转型的重心落在传统优势产业上,要鼓励现有的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内涵发展能力,推进产品产业的结构高端化,企业不在低端抢饭吃,而在高端有作为,老产业要有新的绝活,收到“老树开花”的成果。
第三篇文章,落后产能“腾笼换鸟”。
加快淘汰(关停并转)落后产能,盘活土地存量,拓展发展空间,斩金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依靠优势企业带动落后企业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尽可能变包袱为财富,从而降低处置僵尸企业的社会成本。僵尸企业已稀释银行贷款和政府资源,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土地等宝贵财富及发展资源,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政府与其补贴僵尸企业,不如对参与这个重组兼并的优势企业进行补贴,政府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以实现“腾笼换鸟”的目的。
昆山围绕推进转型升级,狠抓项目落实;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两手抓;实现经济发展既有量的提高又有质的提升;做到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通过写好三篇文章,构建科技含量高,项目产出高,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能力强,三高一强的产业新体系。
为了打好这套组合拳,昆山做到“政府推动,部门互动,企业主动、政策推动,上下联动”。
通过三个支持:通过支持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服务链的完善,来打造创新发展新的环境;通过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来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跨越;通过支持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来实现经济更具有质量更优结构更有效率的持续性发展。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对于昆山来说是稀缺资源,土地资源紧缺是制约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一大瓶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这是昆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出路。其用地总规则是:用好总量、用活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防止“征了不用、多征少用、征作它用”。具体:
一、企业投资要有强度,外资企业每亩八十万美元以上,内资企业500万人民币以上,投资在一千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在昆山拿不到土地,只有去租厂房。
二、配套土地有限度,不允许拿了土地后迟迟不投入,改变土地性质。
三、厂房建设的高度,随着现代化的提升,没有航车了都是office,都是电脑机器控制的,所以厂房(除加工厂房)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是有限制的。
四、土地开发要有精度,城市扩展要有规划和精度,不能多年后出现无序状态。
五、村庄整理(城中村改造或项目动迁)要有深度,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要做好,配套还建要做好,动迁就快,投资项目落地就快。
六、盘活存量要有力度。
七、市场化操作要有透明度。
在国务院2016年5月10日印发《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之前,昆山早在2006年就实施了“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自创品牌”的三自创新战略,实施了六个一批专项计划:办成一批核心技术项目,扶持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一批品牌企业,孵化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最后申报了一批自主专利技术,确保自主创新取得实质性效果。
为了不让创新成为空中楼阁,昆山把握了五大要素:一、人才是基础;二、企业是主体(政府不是主体);三、政府是推手(政府给政策);四、园区是载体;五市场是导向(没有市场哪来钱)。
一、人才是基础。
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谁拥有创新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作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发展之基。
昆山在2010年就开始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大力度推进人才国际化,大范围用好用活人才,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地。事业因人才而新,人才因事业而聚,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昆山将自己打造成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昆山对人才引进和产业升级,制定了一个政策总纲和23个配套细则,形成一套人才政策体系。
在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单个人才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金,团队最高可获5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引进的院士和国家最高科技奖项获得者,给予最高一亿元的支持。
另外推出高质量发展3015财政扶持的政策体系,30就是市和区镇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30个亿,重点用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15就是建立15亿规模的专项资金池,重点奖励顶级科创企业。
在资金服务实体方面,昆山设立一个是5亿规模的综合风险资金,另一个是总规模6亿的市场化的创新投资基金,扩大国有担保公司资金池的规模到10亿来惠及更多的中小企业。
为了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昆山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人才和工匠经济政策,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社会氛围,累计评定享受政府人才津贴人员到目前为止是6513人,发放人才津贴总额是1.73亿人民币,涉及到1050家重点企业。
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政府制定措施是:评选一次可享受政府津贴连续三年。政府津贴分三个档次,原来是每人每月一千、两千、三千三个档次,到2007年这个档次升为每月一千五、三千、五千三个档次。
昆山对接国家公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体制改革意见》、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自身制度改革意见》,开展了昆山工匠评选,分三个档次,一昆山工匠、二高科技重点人才、三高科技优秀人才,让人才和工匠价值获得充分认可,使更多的人有志于成为好工匠和创新人才。
昆山每年开展各类的竞技大赛,搭建技工成长平台,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爱护技能人才、培育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厚植工匠文化,使工匠人才有舞台、有支撑、有激励、有荣誉感、有自豪感、有获得感,从而激发技术工人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昆山看到了高技能人才对实体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实体经济需要博士,然而更需要技师”,昆山让有特殊技能的工人的薪酬水平高于公务员和大学教授的薪酬水平。
所以2014年12月29号,光明日报又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通讯——“江苏昆山:这个转型发展的人才密码”文章不仅全面展示了昆山人才工作的突出成绩,而且深刻阐述了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高端团队,新办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这样的连锁效应是创新型经济发展一种新模式。
现在昆山的人才贡献率为56%,超过江苏全省水平十四个百分点,人才结构日益在优化,人才效益日益在凸显。
昆山有2000多名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这是昆山在全球召过来的),不是留学归国人员我们都要,符合我们产业对接的我们才要,对接不上我们不要,要了也没用,浪费人才。昆山在世界上有五个留学人员的工作站: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日本的东京、德国的杜塞多夫、新加坡,也是全球五个人才工作招聘站,互相对接,这2000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昆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8个,国家重点科技、重大科技专项32项,占全国地级市首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项一项,优秀奖四项,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7名,两院院士18名,院士工作站有8家,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33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省著名商标75个,省品牌产品113个。
2017年昆山人发明专利是57项,为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昆山在2011年就荣获了中国县级市聚集创新竞争力城市,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是依托,“产、学、研”合作是纽带,三者合一,必须要完善。企业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
昆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是106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69家,各类企业与全国一百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464个“产学研”联合体,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700多项,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在技术转让、成果推广、产业基地等方面实施了数百个合作项目。拥有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62人,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为96.7%,成为企业转化成果和实现利润的核心动力。
到去年年底昆山上市企业突破一百家,全市还储备了近百家上市挂牌的后备企业,形成证券市场的昆山板块,募集资金130.43亿人民币。
实体产业是经济的心脏,金融资本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离开了金融实体经济只能自我循环,有了市场、金融平台的结合,实体经济就能几倍几十倍的放大实力,效益就能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企业要把精力放在创新上,高等院校要把研究院建在产业链上,政府要把创新要素集聚在企业上,创新出成果了。
三、政府是创新推手。
为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昆山强化四个对接,(一)科技要同经济对接;(二)创新成果要同产业对接;(三)创新项目要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四)研发人员的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落实自主创新配套政策,昆山这四年全市县研发投入占每年GDP的三点3.5%,超过100亿,设立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不低于地方财政的6.2%,超过80亿。这些拿出去的奖励纳入财政预算,人代会审核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因为主要领导更替而改变。政府要实施扶优扶强领引工程,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设计制造向自主品牌制造发展。
四、园区是创新载体。
昆山一共有四大类21个园区作为创新的有力载体,第一类,四个国家级的四类开发区;第二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三类,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由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园区升级过来的);第四类,国家级服务外包商务区。14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八个特色产业基地(模具、可再生能源、机器人、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电路板、传感器、精密机械),五个国字号产业园(国家留学人员产业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清华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院)。
集产、学、研、技术合作转移为一体,这样的技术支撑体系,来助企业创新,这就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特色服务,还能为创新发展献言献策,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另外,昆山还有两个国际合作基地,一个是中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里面现在有136家企业,德国企业为主,也有欧美企业;另一个是西班牙产业基地。
昆山还有深化两岸合作基地(试验区),这是获得国家十三五规划点名昆山项目,是国务院批准设立,因为昆山市是大陆台资投资最活跃,台商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台资占全国的台资的九分之一。
园区经济是昆山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集聚昆山90%以上的工业产品,整个昆山就是大园区,园区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的承载能力,2015年创新能力排全国所有城市第11位。
五、市场是创新的导向。
昆山的创新从市场的需要处出发,占领市场最高点。其创新来源于市场需求,创新的成功也来源于市场调查,即要创新也要接地气。
在新常态下,昆山经济的发展没有停留在世界工厂定位上,其着眼于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益高的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仅要适应新常态,更要引领新常态。新一轮发展目标,昆山是通过建设四个高地:(一)创新资源集聚;(二)高端人才创业;(三)科技成果转化;(四)科技金融服务;真正使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真正使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成为全面发展的突破点。
通过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型新产业基地化、优势产业高新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产业竞争向产品竞争提升、本地制造向当地创造提升。以实现“四化三提升”来抢跑中国制造2025。
招商引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昆山的招商引资工作就始终确立了“办好一个外资企业就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的理念”。很多外商都是通过在昆山投资者的介绍慕名而来。
昆山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做法为:
一、是采取以外引外,以大引大的办法来着力吸引新办规模大、档次高的外资项目,使开发区从作筑巢引凤向引凤筑巢来转变。
二、是走出亚洲,面向欧美,不断地拓展招商渠道,把招商引资的触角伸向世界上经济与技术发达地区。在积极的搞好对外宣传的同时昆山组织有关人员对欧美国家的驻上海领事馆、投资中介公司以及大的公司驻上海办事处,进行走访,了解投资信息,建立合作关系。
三、是坚持双向选择,择优接纳,编制产业导向政策,把利用外资同调整优化开发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结合起来,鼓动外商兴办独资企业,鼓励外商与市县企业嫁接、合作、合资,扬长避短,各得其所。规模小,档次低,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昆山坚决不上,这是一条硬政策。
各开发区在搞好自身开发建设同时坚持辐射性发展。昆山的开发区,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它具有一把扇子两个功能,对外吸收对内是辐射的功能,有力地推动本地的对外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开发区既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窗口,又是辐射乡镇、带动全市县区发展的龙头。
另外是建立配套基地,使配套区成为乡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乡镇开放型经济发展,把项目落实在开发区乡镇配套区,注册在开发区,享受开发区政策。
四、是从形态发展向功能发展转变,不断强化产业导向功能、鼓励资本集聚功能、艺术孵化功能、辐射扩散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来增强持续经济发展的后劲,开拓招商引资空间,提高开发区的开放性经济水平。
项目是地方产业成长的细胞,产业是承载项目的一个土壤,一个新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的增长极。
在新常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入有效投资,既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关键支撑,也是新旧动能转化的一个有力抓手,更是实现经济目标的一个坚实的保障。
产业竞争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强劲推手。龙头性的重大项目引进是今天的投资强度,是明天的经济效益,更是未来的产业竞争力。一个重量级的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刷新一座城市的颜值。
昆山在招商引资时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项目抓招商;
二、意向项目抓落实;
三、在手项目抓到资;
四、在建项目抓投产;
五、关联项目抓配套;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吸引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企业,形成项目群、产业链。
每个地方领导、开发区园区的主任、招商局长、搞招商人员,对园区的发展都必须要回答好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这个开发区的主攻产业是什么?第二、发展主攻产业,园区有哪些优势?围绕主攻产业招来了哪些企业?目前这些企业进展到什么程度?第三,还准备再对接哪些龙头企业?第四,围绕龙头企业集聚了哪些关联企业?
现在园区全面招商转向集群化招商,首先要找准园区的行业龙头项目,改变过去招商都是别人介绍什么项目就碰到什么项目园区就招商什么项目,没有目的性(不能捡到盘里全是菜),现在要要搞集群化招商,要把精力下到找集群的龙头企业上。
集群化招商就是要对入区集群化招商,对已经入区的每一个企业去了解该企业用谁的产品,谁用你的产品,最大的那个企业在哪里?这样招来一个企业跟着配套的就是一组企业,这叫做集聚关联,配套企业就是产业链,也叫集群化、集聚化,形成横向配套,纵向延伸。
招商做到了有的放矢就会越来越轻松,不仅效果好,而且增加了你的把握度。以后每个地方每个开发区每个园区,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已经入区企业的项目推荐座谈会,缺啥补啥,定点招商。
要设计园区的产业、地区的产业,然后按照产业链围绕产业的定位去招企业找企业。生产厂家在哪里?产业链还有哪些环节没进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按图索骥寻找对象,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找已经入区的那个企业的供销业务经理,找供销经理比找董事长更有效果,因为他更了解供销企业的脉络,对产业链招商有作用、更有效。可以说入区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都是招商的对象,使原有的盲目招商可以变成点对点的精确制导、精准招商、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必然事半功倍。
总之,首先要明确主攻产业,要按照地方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主攻产业,对各自的主攻产业要进行分析,加快园区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集聚。第二,培育产业龙头,这个龙头就是主导产业的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间的复苏带动作用,使整个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第三,要开展集群化定向化招商,也就是说要认真梳理上下游产业链中间的行业领军企业,要认真梳理上下游产业链中间的行业领军项目合作。
集群化招商是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的有力途径,关键一个就是政府的软环境,政府的面貌要改变,要完全彻底服务于招商引资,整个区域的各部委办齐心协力,为了同一目标打好组合拳,地方经济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的增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GDP的增速,不是以增长取代转型,而是由增量转向质量,速度要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这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以高科技、新能源、低消耗产业为主,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还应该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增强自己的产业带动力,提高本地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同时也强调,转方式调结构要成为发展战略的新常态,突出创新驱动要成为发展动力的新常态,来实现我们自己的观念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