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文化活市
浅论文化活市
时下,我们常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多元化社会发展今天,很有必要搞清楚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过去,我们都认为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实际上文化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因此,文化建设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都抓硬,才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改革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具有许多产业无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和智力的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同时,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反而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因此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二是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经验证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跳跃式的“井喷”。据专家测算,按目前我国人均GDP的水平,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应超过4万亿元,但到去年我们文化产业增加值才刚刚突破1万亿元。这就说明文化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强。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类型企业、人群和资本进入,既可以是拥有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也能为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提供施展的平台。因此,文化产业是最有利于人们创业或就业的富民产业。四是能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实践证明,优秀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激发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而且还能扩大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活市突出“活”字,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政策活。包括:1.对中央及各级产业政策的运用是否吃准、吃透;2.本地出台政策的力度是否适度、适用;特别是激励政策对本地和外地创办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是否很大、很强。3.部门、单位对政策的实施是否不打折扣、不走弯路。4.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文化消费需要。
二是文化活动载体活。包括:1.平台载体:报纸、电视、网络、晚会、沙龙、庆典等平台;2.创作载体:书法、美术、影视、音乐、摄影、动漫、剪纸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
3.活动载体:
个人建议: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积极动员引导和鼓励有才华的人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抵制低俗之风。
三是文化主体参与活。包括:1.社区;2.乡村;3.企业;4.学校;5.机关事业 四是文化发展氛围活。包括1.对文化的宣传是否;2.对项目的开发是否;
第二篇:市开展创先争优活总结
**市2011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要点
今年以来,**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各级各部门牢牢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切入点,坚持以“五争五创”为主线,以争创“百强支部、百佳书记、百优党员”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党员带动全社会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以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推动科学发展 市第三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关键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奋力赶超、加速崛起的重要转折期。各级党组织以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实施“¥¥”战略机遇,紧扣创先争优活动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单位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自觉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践中争当先进,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争做表率,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促进科学发展,把 1 “五个好”和“五带头”基本要求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如,*县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五大战略,做强做大*产业,提升*产业,着力培育食品加工和旅游文化业。+县实施五大战略,落实交通、水利、产业培植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创先争优。&县充分发挥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群体的引领帮扶作用,采取干部发动、能人带动、协会促动、产业拉动“四动”措施,初步形成“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以“五争五创”为主线,统筹创先争优
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以“五争五创”为主线,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始终放在心里,抓在手上,精心组织,统筹推进,促进了各个环节工作任务的落实。抓实承诺践诺。严格按照征求意见、提出承诺、审核把关、公开承诺、践行承诺、考核评议六个步骤,扎实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全市6048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向群众书面承诺,2500多个城乡党组织结对承诺,承诺事项40余万项,承诺为民办实事26.6万件,已落实28.3万项、为民办实事20.9万件。抓实评星竞旗。各级党组织推行“评星竞旗、领导点评”制度,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系实际、务求实效,群众参与、公开公正,分级负责、抓出特色”的原则,全市6201个党组织、6.2万余名党员开展了评星竞旗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点评1.65万余场次,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点评9726次,党组织书记对党员点评6.95万次,开展群众评议8620场次15万余人次。2 有效地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抓实专题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重要节点,创新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基层广泛开展评先表彰、重温誓词、感恩教育、走访慰问、纪念征文、知识竞赛、系统演讲、群众歌咏、报告会、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纪念活动,增强了党员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争创动力。抓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各级党组织举办专题学习活动,增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实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共制定学习方案6000余个,组织召开了以“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主题的学习生活会6600余场次,党员撰写心得体会23800余篇,各级人民勤务员深入群众开展驻点调研16万余天,形成民情笔记、调研报告1.5万余篇,全市共有10万余名党员干部义务植树近30万株;深入开展“三亮四进”社区活动、“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扎实开展打造“示范、便民、满意”三大窗口优化服务创先争优,开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志愿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的主题活动,为群众办理难事急事2万余件,在开展群众点评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三)以“三百工程”为载体,夯实基层组织
各级党组织以争创“百强支部、百佳书记、百优党员”为 3 主要载体,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争创“百强支部”,广大党组织书记争当“百佳书记”,广大共产党员争做“百优党员”,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切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5月份,组织开展对拟创建省级示范点进行考核,确定上报省委8个单位,有5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6月份组织了对120个拟创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考核,已对16家进行命名挂牌。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出经验、出特色、出成效,使示范点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 “七〃一”前夕,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受中央组织部表彰先进基层组织1个;受省委表彰先进基层组织4个、优秀共产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市委命名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区),表彰奖励了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不断加强对后进村(社区)整顿建设工作,全市共确定94个后进村和5个后进社区,整建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社区)7个,整建党务村务管理混乱的村(社区)10个,整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村(社区)58个,整建矛盾问题较为突出的村(社区)13个。转化了一批后进村(社区)党组织、巩固提升了一 4 批中间村(社区)党组织、培育新增了一批先进村(社区)党组织,使城乡基层党建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不断加强互联共建工作,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如,¥县深化和拓展“一十百千万”党建工程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共建活动”、“州际接边地区党建长廊建设”、“321”党建提升计划和“五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发展开放文明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县把206个团组织95个妇联组织175个工会组织吸引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以党群共建带动全社会的创先争优,形成了共青团组织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城乡+学校+部队+制度”四轮驱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以“四亮四评四创”为切入点,提升服务水平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围绕各自行业特点,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提高服务水平的新要求,以“四亮四评四创”为切点,不断创新服务新式,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拓展便民服务领域,把创先争优活动各项要求落实到服务群众实际行动中。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善、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如,@区巩固和完善区、乡、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充分发挥乡(镇)农民服务站和村级农民服务点“代办服务、流动服务、快捷服务”的优势,积极争取省级建设项目资金,建立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窗口服务”,最大限度节约群众办事成本,全区为民服务的领域 5 得到了全面拓展。目前,全区已建立农民服务站8个,农民服务点60个,指定代办员745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各级人民勤务员帮助责任区理清发展思路176个,督促项目建设101个,筹集资金、物资297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92件。%县地税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本着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办税成本原则,创新征管方式,对上允片区周围辐射的9个乡镇首次推行了“预约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周到、高效的纳税服务。
(五)以“三五”群众工作法为抓手,促进社会和谐 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大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疏导群众情绪、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围绕当前林权纠纷、土地纠纷、城镇土地征(占)用矛盾、改制企业职工安臵问题、移民搬迁安臵等群众工作难点,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领导关于我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行并深入落实“三五”群众工作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如,?县有效化解了江边片区撤乡并镇带来的多重矛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化解矛盾专项行动,领导干部带头驻点调研累计2724天,联系帮扶困难群众4316户,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915个。+县实行“一线工作法”,认真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出 6 台了《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了信访维稳联席会议、接访下访、信息报告、隐患排查、督查督办、劝访接访、责任追究等信访维稳七项制度。*县探索并逐步完善了“三五”群众工作法,形成了全市推广的“++经验”,通过为民服务“五项制度”的大力推行,曾经人心不稳、治安混乱、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如今已变成一个心齐民顺、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好地方”。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2011年,各级人民勤务员深入走访群众23万人次,办实事好事7万件,开展民情调研1.6万次,收集民意1.4万条,形成民情报告1400多篇,出台民生政策措施1200多条。今年来,各项重大政治活动期间我市涉法涉诉非正常访案件为“零上访”,化解息诉工作名列全省第一。**群众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作出重要批示,10月21日至23日,全国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召开,中央肯定了**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做法。
总的来看,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服务理念有新提升,服务功能有新拓展,服务能力有新增强,服务成效有新显现。但在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认识不够高,有些单位对如何把创先争优活动善始善终的抓好存在思想松懈现象。二是结合点找不准,统筹性不够,有些地方只注重抓重点、搞示范,不注重抓整体、推全局。三 是督促检查不到位。四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五是典型总结提炼不够,亮点、特点还需进一步总结提升。六是宣传信息水平滞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要点
(一)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重点,全面提升创先争优活动。通过集中展示活动成果,完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总结表彰等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2012年“七一”前夕,市委将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百强支部、百佳书记、百优党员”进行表彰。
(二)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各级干部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更加深厚的群众感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加快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三)总结提升成果。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系统总结,把取得的典型经验更好的应用于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活动,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汇编反映“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创先争优活动成果资料汇编。
(四)强化信息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外界媒体沟通,及时报送我市开展创先争 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加大对外投稿力度,努力形成对外宣传强势,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
(五)强化督促检查。各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防止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成立指导检查组,定期不定期指导检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拟创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进行检查考核,促进示范点创建工作。
(六)抓好重点环节。抓好2012年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党建示范点建设、评星竞旗、四亮四创四评、社区“三亮四进”等创先争优活动重点环节,使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2011年12月30日
第三篇:让村文化室“活”起来
让村文化室“活”起来
提升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助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咿儿哟……”9月21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南部县定水镇郑家沟村。刚走到村口,一首卡拉OK演唱曲便随着微风传入耳中。整个村庄在轻快悦耳的歌声中仿佛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记者顺声走近看到,在村文化活动室里,村民王海燕正手拿麦克风,对着电视屏幕自娱自乐。“平时就喜欢哼点小曲,空闲的时候就会来我们村的活动室里练一下嗓子。”她发现记者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随后笑着说。环看四周,文化活动室内除了电脑、电视、音响以及卡拉OK等设备外,还配有乐器、象棋、水写布及毛笔、办公桌椅等。
“自从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建成后,大家平日的生活大不一样了。唱歌跳舞、看报读书、下棋聊天,尽情施展各自的才艺,村民的业余生活是越来越丰富,文化活动室也成了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和休闲乐园。”郑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魏东岳告诉记者。
?文化室里畅享书香
“这是我们根据省厅制发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六有’标准建设的。与郑家沟村一样,南部县2016年率先启动了66个脱贫村的文化室的提档升级,建筑面积全部达到了50平方米以上,室外还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场地,并制作安装了宣传栏,统一配送四件套的体育健身器材、两张乒乓球桌,有些场地符合条件的还规划建设了篮球场。”南部县文化局局长杨光斌介绍说。
文化活动室的隔壁是宽敞明亮的综合阅览室。书架上的图书以农业实用生产技术、种植养殖业以及家庭生活服务内容为主。有的村民正在书架旁反复挑选,有的坐在座位上认真地翻阅读物。“村民最感兴趣的是种植养殖技术类的书,在这里村民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对增收致富帮助很大。”魏东岳说。
“平时每天早晚来看书读报的村民很多。要是遇到下雨天、农闲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隔壁的会议室和办公室都会被前来阅读和借书的群众挤满。”魏东岳介绍,郑家沟村图书馆作为南部县图书馆的分馆,目前分设成传统阅读区和数字阅读区,传统阅读区配有图书2000余册、杂志50余种、报刊十余种。数字阅读区储存有电子图书30余万种、视频资源1300余种,配有电子阅读机等。
村民郑洪俊是村里的图书馆管理员,也是文化室的常客,平时做点小生意,没事时他就在这里唱歌、下象棋、看书看报等。他翻看着《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并说道:“以前我们没有这些娱乐消遣方式,打牌喝酒的不少。有了图书馆后,大家更乐意在这里学技术、学政策,脱贫奔康的劲更足了,精气神也提振起来了。”他说,文化室如今成了他的精神“粮仓”。
“文化活动既能丰富村民的生活,也增进了邻里感情。”魏东岳感慨称,扶贫先扶智,只有思想上先脱贫了,物质生活才会好起来。
这是2016年初南部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后,建设村文化室、图书室等给郑家沟村带来的新气象。“我们将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对农村文化场所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在村民中间普及种植、养殖、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有积极的意义。”杨光斌说。
?把邮政“搬”到文化室
在村口,由南部邮政分公司建?O的智能阅报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村民只要在屏幕上用手指轻轻滑动,就可以实现对党报、党刊的在线阅读,同时也很方便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学习和了解。”
以郑家沟村为典型,南部县在贫困村文化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试点推出了“文化室+邮政”的便民惠民新模式,充分发挥文化惠民、文化扶志等综合功能和邮政村级服务站功能,激发群众脱贫奔康信心。
除了综合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广播室等文化场所外,引人注目的是“文化志愿者办公室”。记者在这间办公室见到驻村邮政员徐江时,他正忙着清点打包村民们委托他寄出去的包裹。“我会不定时地过来,看村民们有没有啥子需要我帮助的。”37岁的他在外打工十多年,如今回到老家给村民们当起了文化志愿者。
“我县文广局将邮政公司驻村邮政员聘为文化志愿者,兼职管理村文化室,并每个月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既保证了驻村邮政员作为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又有效调动了作为文化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杨光斌介绍。
2016年,南部县在郑家沟村利用村文化室打造了“村文化室+邮政”文化工程建设项目,近年来建成了包括郑家村在内的“村文化室+邮政”服务点共15个,受益群众超万人。
“我们在能提供单独业务用房、宽带网络覆盖到村、室外场地开阔等条件的贫困村重点实施这个建设项目,由我县邮政公司实施邮政村级服务站建设,其中包含了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功能。”杨光斌说。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邮乐购”对村民来说,简直就是免费的“服务员”。村民通过“邮乐购”就可以实现缴费、购物等服务。“村里把邮政‘搬’到了文化室后方便多了。以前我们缴纳水电费,寄个包裹、汇个款要走七八公里的路到镇上,现在邮政村级服务站就相当于我们的‘场镇’了。”郑洪俊想起以前的各种不便直摇头,对邮政的村级便民服务连连点赞。
“邮乐购”除了日常的便民服务功能外,还可以帮助村民将当地的土特产、特色种植养殖业和手工业产品线上销售,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南部县老鸦镇松林村的赵清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由于30年前的一场外地煤矿事故,赵清武高位截肢终身残疾,他老婆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突如其来的连续打击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为了养活两个当时还未成年的孩子,他靠自己的顽强毅力开办了自己的作坊,烤酒和生产面条。十多年来,日子逐步有了起色。
在村民眼里,赵清武朴实能干,他自制自销的面条因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和认可。2016年4月,南部县邮政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个事后,主动找到了赵清武,建议他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点”。运行一年多来,赵清武的网上订单越来越多,自产的面条销售到了周边县。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自家种的核桃、梨子、葡萄等特产放到网上销售。“除了代销功能,‘邮乐购’还有代购功能。村民们需要的各类商品,也可以通过‘邮乐购’购买自用的商品。”南部县邮政分公司章女士告诉记者。
通过文化室功能和邮政功能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南部县的村文化室已然成为村民交流、学习、娱乐、便民服务等的中心阵地,“文化室+邮政”真正让村文化室“活”了起来。(责编:陈晖)
第四篇: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
第26期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 2009年9月7日
刘玉浦、王京生同志在学习贯彻全国文化
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推进文化
立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8月28日)
刘玉浦同志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刚才,京生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2003年,深圳成为全国九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6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部署精神,立足深圳实际,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作为率先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城市之一受到表彰。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当前,深圳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长春、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化改革、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总体方案》还明确提出深圳要与香港共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为深圳的文化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促进深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争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具体来说:
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深圳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东西方思想观念交流碰撞的前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倡导者、实践者。要把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发挥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不断增强引导和调控舆论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加强对互联网等宣传文化新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理性的舆论环境。要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普及,加强对深圳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总结提炼,努力打造有深圳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群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核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形成富有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城市人文精神,并使之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深圳市民的行动指南。
二是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力争走在前列。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是对我市的充分肯定,也是有力的鞭策。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也有责任、有义务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继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3 要按照《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保持改革的锐气,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一些新的改革领域特别是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要勇于攻坚克难、力争率先突破。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深圳在文化投融资领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是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保护文化成果的权利,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福利。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周到、全面、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 4 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力争走在前列。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550亿元,约占GDP的7%;今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值增速达到10%左右。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市调整设立了文体旅游局,就是为了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我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狠抓落实,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要充分发挥深圳自主创新能力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优势,突出“文化+科技”的特色,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自主品牌;继续办好“文博会”,不断拓展“文博会”的出口交易和核心内容展示交易功能,突出国家级、综合型、国际性展会的特色,努力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平台;进一步深化“设计之都”品牌的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全民创意设计活动;继续加强深港文化产业合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科学规划产业链分工与布局,联手开拓国际文化市 5 场,加快推进与香港共同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五是要在文明城市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2005年我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去年完成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前不久我们又顺利完成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有关工作。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决定》(深发[2009]4号),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梳理前一阶段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分门别类、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整改;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标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楷模、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风气;要继续深入开展“关爱行动”、“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道德文化素养,引导广大市民争做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同志们,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把文化立市和文化体制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要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党 6 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协调组织和督促检查的综合职能,加强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所属领域体制改革的指导,把握好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局。市文体旅游局要做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两手抓、两促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和要求,形成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我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开创深圳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7
王京生同志的讲话
同志们:
在8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深圳荣获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成绩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下面,我受玉浦、王荣同志委托,就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简要总结,就贯彻落实长春同志重要批示和云山、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文化立市各项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一、六年来,我市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试点任务,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03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九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充分发挥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积极作用,经营性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一是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社会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维护和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利,积极探索建立文化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保护服 8 务体系。全市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都在1%以上,已建成各级各类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文化广场197个,博物馆19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在全国首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精心培育了“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外来青工文化节”、“创意十二月”等十大文化品牌活动,每年展演活动超过10000场次,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可参与”的良好局面。出台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办法,将文化品牌活动交由社会承办,对各种文艺展演和节庆文化活动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充分调动了社会文艺团体的积极性。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市民的家园意识和城市凝聚力。
二是“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室)577个,提前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的目标,并成功开发“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钢琴之城”已在钢琴教育和钢琴普及方面形成相对优势,李云迪等一批年轻钢琴演奏家频频在国际大赛上获奖。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深圳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成为中国首个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获得“设计之都”称号,充分体现了深圳的文化价值观念输出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深圳作为创新型、创意型城市的国际地位,也是深圳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贡献。
三是文艺院团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深圳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圳歌舞团、深圳市粤剧团、深圳大剧院等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全部转制为企业,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等10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圳交响乐团加大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迅速跻身为全国一流交响乐团。深圳歌舞团通过与华侨城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演艺与旅游、文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
四是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组,先后成立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出版发行集团,以建设“效益集团”为目标,着力推进三大集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报业集团完成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报网联动,加快报业数字化步伐;广电集团收视收听率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深圳卫视实现全国全覆盖,天威视讯公司成功上市;出版发行集团整合出版与发行上下游资源,实现了业态上的创新与升级。至2008年末,三大集团总资产91.36亿元,比2005年增加17.86亿元,增长24.3%。三大集团还出色承担了“文博会”、“关爱行动”和“深圳读书月”的相关组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大文化集团的发展壮大,既巩固和扩大了党的宣传文化阵地,又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龙头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并表监管、高度授权经营”的原则和思路,10 出台《深圳市属国有文化集团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1+7”文件,由国资监管部门委托市委宣传部对三大文化集团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基本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模式。
五是“文博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日益增强。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精品化的思路,举全市之力策划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盛会。五届“文博会”,每一届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五届“文博会”共有1708家企业、机构参展,总成交878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88亿元。“文博会”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服务中西部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六是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充分发挥我市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腾讯、A8音乐、华强文化科技、雅图、网域等一批民营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逆市飞扬,显出示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已成长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化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集 11 中体现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文化+科技”深圳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七是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日渐形成。全市已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0多个,其中华侨城、大芬村、雅昌集团、古玩城、腾讯集团等5家企业和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主体的“文博会”分会场从第一届的1个、第二届的6个、第三届的17个,发展到第四届的24个,第五届达到30个。分会场数量的增加和水平的提升,不但使“文博会”的规模、影响和效果成倍扩大,也有力带动了深圳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约3%提高到7%,文化产品出口增长28%。文化产业成为继高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八是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得到加强和改进。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即: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直属单位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为主转变。顺利完成审批制度改革,市级文化行政审批事项从102项精简到13项。积极扶持培育文化领域的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完成行业协会社会化改革,形成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互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文化行业协 12 会体系。大力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基本确立。文化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有效解决了政府在文化管理和服务上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回顾改革历程,总结实践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来之不易。
首先,改革的成就归功于中央和省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长春和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亲切关怀,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亲临深圳,亲临“文博会”,直接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文博会”等重要工作和改革的重大项目直接进行协调推进。
第二,改革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试点工作开始以后,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并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十多次专题研究,全市29个党委、政府部门和单位参与,10个小组具体推进,并先后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形成了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高度自觉和强大合力。
第三,改革的成就归功于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理解支持和努力工作。改革是一项涉及全局 13 的艰巨任务,也是一次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不囿于成见,顾全大局,积极主动投身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些同志甚至在个人利益上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对于那些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形象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深圳文化改革繁荣发展的史册上。
第四,改革的成就得益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提出了“拼文化”、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及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创新理念,以理念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实践,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这些新的文化理念,是推动我市文化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轨道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五,改革的成就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上级要求和深圳实际,制定了《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发[2005]1号)、《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年)》,出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1+4”文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是明确改革方向与路径、破解改革难题的基本保障。
同志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是中央给予我们的巨大荣誉和激励,是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每一位开拓者、创新者、实践者的巨大光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关心支持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对参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
中央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底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这表明,当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了攻坚克难、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被列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成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强决心。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立市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玉浦同志将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就下一步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具体意见。
当前,旧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已经被打破,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良好的机遇。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15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着力构建和完善“五大体系”,努力在九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加快推进“一区四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探索新鲜经验。
(一)着力构建和完善“五大体系”
一是文化理论创新体系。要结合深圳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要以创新为城市之魂,让创新成为城市集体意识,特别是在现代新价值观念的创造和输出上保持领先,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创新活力。积极推动“深圳学派”建设,提升公共智库的研究服务能力,加强学习型、知识型城市建设,把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明确导向,不断提升深圳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今天的会议印发了《关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以新的文化理念推动全市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希望与会同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使之更加丰富完善,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从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出发,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享、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确保全体市民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是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 16 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投资和产权变动管理,在保证舆论导向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文化集团做强做大,提高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与科技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加快构建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中央决定,对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凡是地方财政有资助的,中央财政将予配套资助。要真正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切实发挥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要结合深圳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完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保障。
(二)努力实现“九大新突破”
要在系统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改革项目的评估,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大手笔推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大的突破。
一是在增进市民的文化福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当代艺术馆、大运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宝安和龙岗两大书城、流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深圳读书月”等十大品牌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推出“高雅艺术票价补贴办法”,推动“周末”、“流动”、“高雅艺术”等三大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加大“图书馆之城”建设力度,确保201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800万册、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户籍人口人均拥有6册的目标。扶持京剧、粤剧等民族艺术,大力实施“音乐创作工程”、“影视创作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群众得到更多、更精、更好的文化享受。深化新型文艺团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政府资助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力争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批管理先进、机制灵活、演艺水平较高的市级文艺团体。完善扶持民办文艺团体、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和文化义工制度,加大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招标、采购力度,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形成公益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街道文化服务网络,探索社区文化发展模式,为市民提供近距离、经常性的文化服务。
二是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设计之都”品牌开发建设,将“设计之都”建设成为深圳自主创新和文化价值观念输出的重要平台,发挥“设计之都”对深圳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全民创意设计活动,筹办全市设 18 计师大会,组织申办2010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大会,办好“第二届全球知识城市峰会”,精心组织“创意十二月”等系列创意活动,使创意设计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开展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全球推广,丰富和彰显深圳“青春之城”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美誉度。
三是在“效益集团”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三大文化集团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与市场接轨,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报业集团要积极推进采编与经营分开,深入挖掘传统媒体优势,大力开拓新媒体业务,在提高传播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广电集团要加快推进制播分离,大力发展网络视听、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空间。尤其要抓住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和图书发行网络整合的机遇,在全市广电资源整合和特区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在明年上半年真正实现“全市一张网”。出版发行集团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化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上市步伐,在打造全国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取得大的突破。三大文化集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推动媒体跨地区合作,加强与香港和国际主流新闻媒体、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四是在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 19 “文化+科技”优势,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对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在文化产业领域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要瞄准文化科技发展前沿,加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文化产业,使深圳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先锋城市。
五是在提升“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内容,加大海外招商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台港澳以及国际知名会展集团的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水平,大力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努力将“文博会”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六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抓住《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机遇,争取国家相关资源,市区联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加快推动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深港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知名文化企业、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总部或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放在深圳。鼓励全市各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配合“文博会”,举办本行业内高层次、20 高质量、国家级的专业性交易会。
七是在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此为突破口,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心。
八是在深化深港文化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强与创意香港办公室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学习借鉴香港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化两地在文化科技产业、文化创意、演艺、展览、图书馆、博物馆、演出票务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合作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深港文化融合,共同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九是在建设文化人才高地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制定更具吸引力的领军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文化产业新业态人才资质认证体系,做好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造就一批知名理论家、出版家、作家和艺术家,一批大师级学术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城市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全局性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立市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实效。特别是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下,21 文化行政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整合,管辖范围比以往更大、面更宽,要以此为契机,将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彻底从办文化的层次上解脱出来,更多地转到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保障和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在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文化市场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的领域,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只是我们的改革试点工作走完了第一步。改革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前面的路更长,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全市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决按照中央、省和市的要求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齐心协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再立新功,努力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
发: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各省(区)市驻深各单位,市属各企业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办文处 2009年9月9日印发
(共印500份)
第五篇:伊宁市文化立市(定稿)
集思广益畅谈“文化立市”
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亚兵)11月4日下午,伊宁市委宣传部邀请伊犁州十几位德高望重的文化界专家学者召开伊宁市“文化立市”座谈会。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自治区党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出的关键时刻,伊宁市委、政府果断决定要进一步推进“文化立市”战略。为此,市委宣传部邀请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一起商榷推进“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意见。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场面非常热烈。既看到了伊宁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文化立市”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全市形成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氛围,形成伊宁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到2016年达到文化设施齐全,文化市场繁荣,城市形象独具特色,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今年年初,伊宁市委、政府提出“文化立市”,因此全年将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5月份举办的“伊宁之夏”大型文艺晚会就是其中之一。还提出要在积极建设大型室内体育馆、规划馆、休闲广场等硬件设施基础上,将推出开展一次征文、出一本书、创作一首歌曲、拍一部电影、举办一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来引领、塑造、引导市民享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