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一单元总结

时间:2019-05-13 09: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第一单元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篇:文化第一单元总结

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一)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⑶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⑷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文化对人的作用:

⑴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⑵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⑶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⑷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熊么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处理P7探究五,知道文化素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处理P4探究一,知道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内容,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理P8探究六,知道马义是科学、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第二教材》P38)。【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最好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第三篇: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5.1.1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5.1.10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

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 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 2.[2014•山东卷]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 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3. [2014·北京卷]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国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达成2091项,比上年同期增长12%,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33。中文图书版权输出成果进一步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一成就说明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 ②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③文化在创新和发展中实现传播和交流 ④文化产品走出去提升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电影《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 ④人们的政治生活取决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收视狂潮。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③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充分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 [2014·安徽卷]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①优秀的文化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顺其自然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能给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图所示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 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 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10.以“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2013年10月30日在郑州举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走进人们视野,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 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颇具传统文化色彩的2014年生肖邮票“马到成功”、“壬午大吉”,分别以民间玩具与传统书法作为图案,其动感憨厚的造型、吉祥喜庆的颜色、简洁传神的雕刻使之刚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4年春季开学起江苏省全面推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此举反映了 ①文明礼仪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在中国首周末票房达到了6.11亿的高成绩。《变形金刚4》是全球首部采用4K IMAX 3D高清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其高清摄影占全片60%的画面。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取景地点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

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4.下列对该地举办征集“城市精神”活动正确理解的是

①此活动对该市民众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民众会在被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习惯 ③让民众置身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无时无刻地影响市民的思想和行为 ④民众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2013年6月27日—30日,韩国新任总统朴瑾惠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为主题的演讲,在此次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朴瑾惠总统都熟练地使用了中文,充分展现了其“中国通”的汉语实力。汉语成为了拉近两国关系的“秘密武器”。这展现出

A.文化的趋同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作为软实力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影响 C.语言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16.2013年10月2l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阅读颁发的最高奖项。2000年开始,深圳创造性地开展了以“深圳读书月”为龙头的一系列服务市民的综合读书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强调阅读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4年7月15日,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肃落幕。旅游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49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3.7%和25.6%。由此可见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C.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0.众所周知,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近年也频频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露面。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大妈)等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这说明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A.①④ B.①③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渐趋同一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②④

D.②③ ③中文词汇已成为标准英文词汇的主要来源

21.《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w市积极发展创办优秀文化活动。2014年8月8日晚,第六届艺术节拉开大幕,“亲坊友邻·幸福家园”社区文化节也同时启动。积极发展创办优秀文化活动是因为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3.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家风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25.“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①优秀的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 [2014·广东卷] 某班以“应该 ‘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②④

D.③④

24.最近一档“爸爸去哪儿” 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引起广泛关注。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27. [2014·江苏卷]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8. [2014·浙江卷]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2分)

29.(8分)2014年是第四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年,中央文明委要求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此,要落实好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四项任务,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实效。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四项任务”的依据。(12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参考答案 2015.1.10

1-5CADDD 6-10CCAAB 11-15CCADB 16-20CDCAB 21-25DCBCD 26-27DD 28.[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设问要求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②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29.【解析】抓住解题关键“文化对人的影响”,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本题的答题范围非常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较为简单,作答时需将理论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并进行阐述即可。【答案】(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落实“四项任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落实“四项任务”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分)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落实“四项任务”有利于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落实“四项任务”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3分)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落实“四项任务”有利于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未成年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3分)(答出上述答案中的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12分)

第四篇: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检测卷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卷(一)

一、最佳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b

①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②2021年4月19日-21日,联合国举行“聚焦象形文字”主题活动

③《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司法解释》自2020年1月1日施行

④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古时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有客来访时,可征求意见,选用适合来客口味的茶待客。喝茶,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能体现中国人的道德、文化、伦理等方面特质。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① D.③④

3.2021年春晚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时风靡大街小巷。有人说这首动人的歌曲打开了人们尘封的思绪,让人感动于久违的深情。也有人说,通过这首歌的传唱,可可托海已经和新疆的喀纳斯、吐鲁番等等热门景区一样家喻户晓,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

④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给我们指出了2035 年的文化发展目标——建成文化强国,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我国大力建设文化强国,这说明(d)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国航天2020年完成了超40次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这些成就为我国跻身于航天强国莫定了扎实的基础。这表明()

①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④航天科技新成就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宣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是基于(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湖南省怀化市某镇,被国家确定为非遗传统产业强镇。镇政府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D)

①文化产品实质上是物质力量 ②文化软实力决定国家综合国力

③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C)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改革先锋、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她演唱的歌曲《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阅读经典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可靠保证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③阅读经典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基于(A)

①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是青少年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劳动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劳动精神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1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是基于(C)

①文化能够促进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④人的文化素养可以在自觉学习中得到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幽幽书香,百年沧桑。建馆90余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隐匿于边陲古镇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的坚守是基于B

①优秀文化能浸润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能直接推动乡村的发展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往往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年初,《觉醒年代》的播出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观众。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观剧后的心声。这表明B

①文艺作品回应时代要求、主导时代方向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深受震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④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从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D)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政治往往决定于一定的社会文化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D)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是“技”的物质手段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统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一论断是基于(C)

①新时代文化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决定于经济与政治

②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被誉为中国人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获奖者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D)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3.2021年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5个“110宣传日”。某校开展了以“我为人民警察点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人民警察的崇敬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A)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C)

A.使人身心愉快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个人美好幸福生活

25.疫情期间.某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了”非常时期·非常课"活动。以此引领教师理解线上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其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材料表明(D)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就“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潘鲁生指出,民间文艺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来自生产生活,内容非常丰富。要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要尊重传统文化资源自身的发展规律、内涵和特色,必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的本元、本质、本真价值,以原真性为基础,避免破坏性开发。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着眼当代生活,文化的传承发展,只有存续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才是“活”的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需求和审美习惯。总之,我们需要植根生活,遵循文化规律,发挥创造力,不断创意、开拓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因。

27.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安高新一中第三届校园文化节拉开帷幕。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大批矢志进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为了隆重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王书茂、张桂梅、陈红军、黄大发、黄文秀等29名同志“七一勋章”。这次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切;他们践行宗旨,为了人民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呕心沥血,拼搏奋战;他们勤勉务实,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忘我工作、奋发有为,成就非凡功绩;他们不怕牺牲,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践行使命,赢得全党全社会广泛赞誉。

我们要向英雄模范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本次“七一勋章”荣誉称号颁授活动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5 BDBDD 6-10 BDACB 11-15 CADCB

16-20 BBDDC 1-25 BDACD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优秀文化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乡村特色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优秀文化影响人提供了土壤。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拓宽学生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进行正确的目标确立和行为选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校园具备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正向刺激,使学生精神愉悦,审美提高,道德素质提升等。而因此受到的影响深远持久,对学生一生发展具备重要作用。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开展各类有益文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8.【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彰英雄人物,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心,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新的胜利。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表彰英雄人物,有利于强化国家信仰与民族记忆,汇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增强综合国力。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彰英雄人物,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人责任意识,激发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假期作业(三)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

假期作业

(三)教研组长: 唐雪丹 年级主任: 宋晓荣 教务主任: 编制人:王涛 审核人:高一政治组全体教师 2018.5.28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7年9月1日起,我国取消国内电话长途及漫游通话费 ②2017年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好评如潮 ③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24日在北京召开 ④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并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这主要说明()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④文化就是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能够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③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9.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 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该县()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 ③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产品 ④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7年8月8日,2017书香天津·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读书月期间,天津开展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文化讲堂、阅读分享、阅读论坛、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评选征集等近13项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理由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高三一模)“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①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④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

B.提升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层次 C.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8.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 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 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 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电影《战狼2》讲述了脱下军装的主人公冷锋面对一场非洲国家叛乱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身上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自上映之后,票房一路高歌,连连打破国内多项票房纪录。这说明()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主旋律电影能体现我们的共同价值追求 ③文化发展与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现代传媒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安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统考)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

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2分)

27.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12分)

28.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

9.B [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用来引领村民发家致富,通过斗笠编织带动经济发展,表明该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①④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经济发展,②错误。材料表明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③错误。]

10.B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崛起、文化消费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④符合题意。]

11.A [③不选,因为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不选,开展读书活动对人的直接影响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2.D [材料借助“乡愁”切题,乡愁是对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深远持久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13.A [“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激励人心,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选A。] 14.A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人们对同一现象(比如轻拍小孩子头部)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①正确;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在交往中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对人们的影响,②排除;文化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④错误。] 15.B [中西方对于刮痧后的反应不同,表明文化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B正确。中西方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A错误。文化观念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取向,C错误。D不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不选。] 16.D [根据题意,符合小李主张的应该是主张“深阅读”,不主张“浅阅读”,故D项是支持小李观点的,应入选;A项说法错误,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故不选A项;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B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支持“深阅读”的观点,故不能入选。]

0

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7.(1)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8.答案(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4分)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4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法治建设。(4分)(2)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采取自觉行动维护法律权威。(3分)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法治的文化氛围。(3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下载文化第一单元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第一单元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

    第一单元总结(小编整理)

    一、Key words(重点单词): 1.stomach. n.胃,腹部. 2.regret. v. 后悔. 3.fever. n. 发烧. 4.examination. n. 检查 ,考试. 5.pain. n. 疼痛. 6.pardon. v&n.原谅. 7.dentist. n.......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总结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总结一年级语文组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安排了一个识字课,和四篇课文。识字课选的是春天的词语。《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课题12理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

    2013第一单元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检测 一. 选择(6分) 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规律(lǜ)枯萎 (wěi)痕迹 (jī)抚摩(mó) .... B.附和(hé)歉疚 (jiù)赤裸 (luǒ)英俊(jùn) .... C.爱憎(zēng)复杂......

    文化第一单元2015-2017真题汇总(共5篇)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真题 1、(全国卷I)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答案[最终版]

    【答案】 1——5BDDDC6---------10BCABA11-------15ABACD 16------20 CABAA21-------25 CADCB 25.【解析】 本题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