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

时间:2019-05-15 01:1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

第一篇: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

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重点难点: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聚集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自主学习篇

读书摘要 自我检测 落实“双基” 预习达标

、文化现象

不在,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 环境,也有不同的 环境,呈现出各自

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

(1)含义: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

,属于

范畴。

(2)内容: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

、、等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

思想、、信念、、、教育

、文学

等都属于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材97页,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总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的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活动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这种转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的。

3.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具有双重性)。

知识拓展: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学以致用篇[:学*科*网]

探究创新 强化认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11月29日至30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据此回答1~2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 ②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③就是文化 ④有利于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之所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 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3.济南市杂技团、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等单位参加了第

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举办专场演出14场。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

甲:文化是精神力量,但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乙: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下甲,乙的观点

三、社会实践探究

本地文化景观调查,确定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

cBc

4•甲和乙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文化是精神力量,但是可以通过媒介转化为物质力量,创造价值。例如,作家可以出书,然后向社会发售,从而使得书籍在售出过程中达到了传播文化与实现价值的双重功效。又如,人们通过教育的作用,丰富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进而在现实工作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如,艺术工作者可以通过音乐、歌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甲的说法否认了文化的可物质化,乙忽略了文化物质化的条件,所以都是错误的。

第二篇: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熊么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处理P7探究五,知道文化素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处理P4探究一,知道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内容,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理P8探究六,知道马义是科学、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第二教材》P38)。【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最好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第三篇: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答案[最终版]

【答案】

1——5BDDDC6---------10BCABA11-------15ABACD

16------20 CABAA21-------25 CADCB

25.【解析】 本题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必须立足农民这一主体;其次,意义分析要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

26.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首先看准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就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最后落脚点要归结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环境宣传教育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答案】

1——5BDDDC6---------10BCABA11-------15ABACD

16------20 CABAA21-------25 CADCB

25.【解析】 本题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必须立足农民这一主体;其次,意义分析要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

26.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首先看准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就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最后落脚点要归结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环境宣传教育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答案】

1——5BDDDC6---------10BCABA11-------15ABACD

16------20 CABAA21-------25 CADCB

25.【解析】 本题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必须立足农民这一主体;其次,意义分析要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

26.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首先看准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就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最后落脚点要归结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环境宣传教育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答案】

1——5BDDDC6---------10BCABA11-------15ABACD

16------20 CABAA21-------25 CADCB

25.【解析】 本题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必须立足农民这一主体;其次,意义分析要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

26.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首先看准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就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最后落脚点要归结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环境宣传教育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第四篇:《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7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基本内容]商品 货币 纸币 信用工具 外汇 价格 商品价值量 价值规律 商品变动影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恩格尔系数 消费心理 怎么消费 [大的解答题目]货币的产生 商品交换 货币职能 商品变动影响 价值规律 怎么消费 一.商品

1.什么是商品

用于交换的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交换的三个阶段(教材升华)

商品-商品 商品-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3.商品的交换的实质

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4.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容易忽视)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二.货币

1.什么是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 2.货币的实质

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产生.........提示:商品的交换的形式(教材升华)*商品-商品

生产力的发展是原来的商品的交换形式 物物交换 不能满足 交换的频繁程度 范围 种类 难度因为......*商品-商品-商品 长期的交换中 找了第二中形式 物 物 物交换 基本的阐述一下内容 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商品-货币-商品

历史上从当过一般等价的商品举例 贵金属金银的特点 固定了下来 4.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为什么具有这两个职能 使用货币上有什么不同(教材升华)*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从货币的定义上可以看出货币是特殊的商品 商品就具有商品的两个属性

它本身就有价值 它又是一般等价物 因此货币具有价值尺度

*从货币的产生上看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中间媒介 即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使用的货币是观念上的货币 不是实际的货币 流通手段使用的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6.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具体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货币具有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的职能

7.以货币为流通媒介商品交换叫商品的流通(容易忽视)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8.货币流通的规律 公式 具体理解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9.货币的其他的职能 以及职能范围(容易忽视)贮藏手段 足值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

世界货币 贵金属货币 美元 10.金属货币的缺点(容易忽视)贵金属货币的缺点 每一笔交易前都要核实重量 检查成色 铸币的缺点 流通中在逐渐磨损 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定义 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使用的货币的发行量为限度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定义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4.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和其他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中需要的货币的发行量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有哪些 信用卡 支票

2.信用卡的优点 功能全面 减少现金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 方便购物 增强消费安全

3.支票的具体含义 分为哪两种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出受款人或持票人凭证

4.支票和汇票的区别(教材升华)本地和本地是支票

本地和外埠是汇票 五.外汇

1.外汇 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XX币汇率的含义 100单位XX币与YY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

对内

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的安定 对外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世界金融的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值价格

3.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强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商品变动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容易忽视)*总论

消费者根据价格涨跌决定要不要购买 价格上升人们对它购买

*不同商品影响不同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需求量急剧下降 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小 *互为替代品

*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 调整生产规模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 主要是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个体消费水平的取决当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容易忽视)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变动影响

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4.其他因素(容易忽视)

商品的性能 质量 包装 商品售后服务 二.消费的类型

1.有形商品消费 劳务商品消费

消费对象 2.生活消费分为 生产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消费目的

3.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交易形式 4.消费结构的含义

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比重 5.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食品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 6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系数过大影响 影响其它消费支出 特别是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容易忽视)三.4种消费的心理 从众 攀比 求异 求实 四.我们应该怎样消费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主旨:保护消费着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核心:可持续消费(容易忽视)5R的内容(容易忽视)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第五篇:假期作业(三)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

假期作业

(三)教研组长: 唐雪丹 年级主任: 宋晓荣 教务主任: 编制人:王涛 审核人:高一政治组全体教师 2018.5.28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7年9月1日起,我国取消国内电话长途及漫游通话费 ②2017年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好评如潮 ③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24日在北京召开 ④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并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这主要说明()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④文化就是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能够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③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9.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 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该县()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 ③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产品 ④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7年8月8日,2017书香天津·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读书月期间,天津开展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文化讲堂、阅读分享、阅读论坛、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评选征集等近13项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理由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高三一模)“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①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④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

B.提升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层次 C.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8.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 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 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 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电影《战狼2》讲述了脱下军装的主人公冷锋面对一场非洲国家叛乱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身上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自上映之后,票房一路高歌,连连打破国内多项票房纪录。这说明()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主旋律电影能体现我们的共同价值追求 ③文化发展与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现代传媒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安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统考)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

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2分)

27.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12分)

28.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

9.B [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用来引领村民发家致富,通过斗笠编织带动经济发展,表明该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①④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经济发展,②错误。材料表明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③错误。]

10.B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崛起、文化消费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④符合题意。]

11.A [③不选,因为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不选,开展读书活动对人的直接影响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2.D [材料借助“乡愁”切题,乡愁是对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深远持久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13.A [“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激励人心,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选A。] 14.A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人们对同一现象(比如轻拍小孩子头部)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①正确;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在交往中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对人们的影响,②排除;文化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④错误。] 15.B [中西方对于刮痧后的反应不同,表明文化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B正确。中西方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A错误。文化观念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取向,C错误。D不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不选。] 16.D [根据题意,符合小李主张的应该是主张“深阅读”,不主张“浅阅读”,故D项是支持小李观点的,应入选;A项说法错误,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故不选A项;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B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支持“深阅读”的观点,故不能入选。]

0

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7.(1)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8.答案(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4分)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4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法治建设。(4分)(2)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采取自觉行动维护法律权威。(3分)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法治的文化氛围。(3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下载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学习内容: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

    开学考试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31、(9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趋势每年下降的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贸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5.1.10(大全五篇)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5.1.10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 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 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江苏省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精编试题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010·合肥质检)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09年9月16日发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据此回......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

    《争做环保小卫士》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 2.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