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9: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

第一篇: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冯一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2期

[摘要]安全文化是相对人而言,“以人为本”是人性的关怀,和谐是需要文化层次的,所有人不可能都在一个层次上,如年龄、地域、国度等,但每个人都需要人文关怀。因此,和谐社会也是人们最直接和最高尚的追求。

[关键词]安全文化 安全道德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17-0

1一、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是从人类的身心需要这个角度提出的。和谐社会中无处没有安全的存在。然而,安全又非常抽象,它无法被人直接感知到,能被人直接感知到的往往只是危险、事故、灾害、损失等。

文化,是人类的所有精神财富与物资财富的总称。

安全文化,就是在整个人类发展、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领域内,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类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从而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了建立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与其匹配的安全体系;为了使世界变得更加友爱、和平、繁荣,使人类可以更安全、康乐、长寿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中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如同所有的文化一样,也是相对人而言的。和谐的社会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虽然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不可能所有人都在一个层次上,但每个人都需要人文关怀。因此,和谐社会也是人们最原始和最高尚的追求,在和谐社会中,安全文化更显现出其重要性。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以正确的观念进行引导——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我们也一定要纠正类似于“为了取得经济的发展,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这种错误的观念。的确,由于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上避免不了地增加了很多带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或者场所,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只要始终坚定安全道德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追求并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恰当的安全预防措施,就一定能够预防一些安全隐患,从而避免一些事故。

三、创新科学技术,保证安全文化的顺利推进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规律:文化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成果是文化构成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有所发展的坚实的基础。当创新的科学技术能够与安全文化产生共鸣,彼此协调发展,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地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它就会对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道德的升华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总结过往的经验,我们会很容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技术的因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往往都发生在生产型的企业中。对此进行细致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技术原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都是具有可控性的——也就是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广泛合理的应用,我们所使用的种种设备、工具、装置、系统,其自身的安全系数会不断提升。只要我们加大技术投入与社会协同监控的力度,这类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的水平,往往会对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安全道德意识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道德,是人类基于各种本能(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群体生活,以及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并逐渐被认可和接受的系列性的、非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美好的道德通常体现为将个人所满足的方式转换到促进他人获得满足以及促进社会实现发展的层面。道德,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社会中生活的人群,通过对道德的价值评判进行选择,从而自愿选择某种道德行为,这就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独特意识行为。

思想意识是人类进行工作的基础要素,而安全观念则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发展安全文化的前提条件。

所谓安全道德,是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同时也与安全生产紧密联系着。长久以来,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深入于心。因为在和谐社会,群体的利益往往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互为增长,维护群体的利益,也就意味着维护个人的利益。

五、提高意识,使安全文化得到落实

从站在人类整个的社会生产活动层面来看,安全活动,就是人类对危险进行不断辨识、评价和控制的活动。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发展层面都在逐步提高,由此,对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障个人安全,乃至全社会的安全,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并要适时采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从而保障安全文化的实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安全文化,与“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认识。

总之,安全文化的繁荣发展,对我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会在将来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掌握方法,发展技术,这样才能使安全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得到真正落实。

第二篇:对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一点随想

对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一点随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先建立和谐文化,而建立和谐文化的关键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国家的这个思路很清晰:要想解决社会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可是,社会问题真的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去发展吗?我觉得困难实在很大。让我们先来回过头来看一看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形吧。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仁、义、礼、智、信”,短短五个字,却涵盖了忠君、爱民、守礼和恪守封建道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经过二千多年朝廷的宣讲、士大夫的说教、四书五经的灌输,这五个字已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即使在普通草根阶层也已对此有了深深的认同。然而,即使是如此受世人虔诚信奉且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也没能化解或缓和社会的矛盾,整个社会仍然无法和谐。

再看一下我们的邻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吧,它们的核心价值概括起来大概可以用“民主、自由、平等”来表述。这六个字在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洗礼,已经成为西方民众的精神支柱,然而回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些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创造的和谐社会,相反,矛盾、争端,斗争几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当然,今天的中国不是封建的朝廷,今天中国的执政党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虚伪的民族党派,它们没有完成的任务,我们不见得完不成,建国以来的历史一次次证明,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克服重重困难,树立一个个里程碑,走向一个个辉煌。然而,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在制度和文件上的确立相对来讲是较容易的,但要想让它深入人心,并同人们的灵魂紧密结合在一起,恐怕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要去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心思想: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搞了二千多年,社会和谐了吗?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搞了几百年,社会和谐了吗?我们才刚刚开始搞,要搞多少年?即使搞成了,社会会和谐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只是一方面,我们要搞,但也要看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千万不要夸大它的作用,以为核心价值观建立了,社会就和谐了。

第三篇:浅论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浅论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案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互相谅解并达成协议,以解决治安纠纷的活动。治安调解作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县公安机关执法实践活动中,应用治安调解手段处理治安案件的比例越来越较大,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就如何发挥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健全治安调解网络是充分发挥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保证

治安调解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调解好每起治安案件,及时化解纠纷、消除矛盾、排除隐患,既是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更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各种利益调整中社会矛盾凸显,作为人民警察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充分认清当前社会治安的复杂性,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针对因生产经营、邻里、土地、债务、赡养等民间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很容易升级为刑事案件或上访事件的状况,为堵源截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县公安机关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结合社区和农村警务、“一村一干一警”、“万警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开展案件“大调解”、“大回访”及“警民座谈”活动,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全县治安、刑事、“民转刑”案件分别比去年减少了36.8%、27.6%、51.7%,涉法涉诉实现了越级“零上访”和“零投诉”,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注重调解,构建和谐。我县推行了“案件调解”制度,从村级治保组织到公安局长,严把“六关”,即控制源头关、治保调解关、社区民警关、派出所长关、说理执法关、公安局长关,通过层层过滤把关,有效预防了各类矛盾升级和案事件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因涉法涉诉引发的上访问题。另外,我县公安机关规定对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不计入严打考评成绩,防止民警为严打成绩而忽视社会效果。我们对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伤害案件,也要在执行逮捕、起诉、审判等环节进行调解,减少当事人的对立、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今年以来,我县公安机关共调解各类案件和纠纷216起,无一起因对处理结果不满而引发当事人上访。

案件回访,促进和谐。以往办案民警对当事人简单的就事论事的答复,往往造成一些当事人思想疙瘩难以及时解开,造成执法工作中当事人回避或者不配合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公信力,我们实行对已结案件进行回访制度。案件回访主要是征求和听取当事人对办案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案件性质确定不同的回访重点:对案件有疑虑的当事人,开展上门释案答疑活动,通过讲法、释法,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对因个别原因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案件,回访中要做好当事人的解释工作,求得当事人的理解与支持,以进一步融洽警民关系。在今年回访的74起案件中,局领导、有关执法监督部门、执法单位紧紧围绕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分别与被处罚人员和其他涉案对象进行了深入交谈,收集反馈意见22条,执法意见13条,为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警民座谈,增进和谐。社区民警主动向辖区群众汇报工作,与群众真心交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治安问题;倾听群众呼声,获取深层次信息,掌握影响社会治安的第一手资料,对反映的有关困难和问题,能够较快解决的,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对于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制定计划,尽快解决,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今年以来,我县公安机关共召开“和谐警民关系座谈会”126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1000余条,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增进了了解、得到了理解、求得了支持、取得了配合。

二、正确运用治安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调解好每一起治安纠纷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由于受不科学绩效机制的影响,导致部分民警将调解治安纠纷与公安工作的位置没有摆正,调解治安纠纷的基本能力不强或者不愿参与治安纠纷调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县公安机关要求民警必须做到“四个转变”:即破大案是政绩到破小案同样也是政绩的工作理念转变;破案是工作能力到不发案也是工作能力的工作思想转变;深挖犯罪破积案到巡逻防控抓现行的工作思路转变;单纯的绩效考评工作到群众满意的工作机制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治安调解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一要深入调查,掌握纠纷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解之前,一定要对纠纷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切实掌握纠纷的前因、过程和损害程度。对当事人受伤害的案件,民警应提醒就医,并及时到医院了解伤势,制作笔录,让伤者感觉到民警负责的态度,对以后的调解工作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保证在调解中言而有据、言而有理、结论公正、双方满意。二要耐心倾听,摸清对方底线。调解中,要耐心倾听当事双方的陈述,听取他们的意见。纠纷的实质就是双方的利益冲突,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双方的利益底线,在双方陈述中摸清对方底线,为成功调解打牢基础。三要分别劝解,消除调解障碍。在摸清双方的利益底线以后,若双方的分歧过大,就应该把双方当事人分开, 分别找双方当事人沟通对案件的认识,共同分析当事人存在的问题和错责,但不能过多指责对方的不足和错责。同时,了解双方各自的要求,掌握双方要求上的差距,如果差距不大,可以进入下一程序;如果差距较大,应再根据案件事实对双方当事人做好说服工作,尽量缩小双方的期望值。同时,在双方分歧较大容易发生争论时,分开做工作,尽量避免双方矛盾再次激化,为完成调解工作打好基础。四要公开公正,确保调解实效。调解中一是要宣布调解纪律和基本程序。二是双方陈述、检讨本人存在的问题和错责。三是我县公安机关民警根据掌握的有关证据,指出每一方在陈述中存在自我矛盾或相互矛盾的地方,适当予以批评、指正。四是调解民警作总结性陈述、分析,直到双方当事人基本无异议。五是确定双方各自的错误和应承担的责任。民警在确定双方责任后,要向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提出,则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民警应根据事实,对当事人提出的正当理由和意见予以采纳,对无理要求应严肃批评,直到双方无异议。五要制作笔录,保证执行到位。双方达成协议后,一定要制作调解协议。一旦矛盾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最关心的就是协议的执行情况,若执行不到位,矛盾纠纷很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调解协议达成后,应趁热打铁,采取措施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内容,以巩固调解成果。六要德法并举,确保调解成功。调解原则上只限于双方当事人或当事人的监护人参加,讲法律规定又讲道德规范和良好风俗,但根据情况,从有利于调解成功角度出发,可适当让社区干部、单位领导、治保组织、有威信的群众、亲戚朋友代表等参加。他们的参加一方面对调解过程给予监督,另一方面还可对双方的分歧进行调解。

三、切实提高治安调解民警的素质,增强治安调解工作的公信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随时代的进步,传统治安调解已渐显“乏力”,究其原因,除因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心理上更信赖于司法裁判外,更有治安调解工作自身的主观原因,即民警的整体素质难以达到新时期调解工作的需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作为公安民警应从思想、知识、能力、心理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治安调解工作的公信度。基层民警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调解治安纠纷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自身治安纠纷调解能力的提高,才能得心应手地调解治安纠纷。一是知识要渊博。针对当前治安纠纷类型增多、难度加大的趋势,基层民警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一方面,要认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还要多关注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多关注一些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判决或者调解的事例以及剪贴公众媒体刊登的报道,从中汲取营养。必要时,可将书本随身带,一些报刊剪贴案例随身带,直接向当事人展示,增加说服力。二是经验要丰富。丰富的经验来源于实践。基层民警在空闲时,要主动、积极争取与老民警、老调解员一起参加治安纠纷调解的机会,虚心请教,汲取他们的优良传统和好的工作方法;要主动加强自身治安调解能力的锻炼,有敏锐地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先主后次、先重后轻。三是耐力要持久。治安调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决的,有时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要远远大于侦破一起大案。因此,对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治安纠纷,基层民警必须在心理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要有一股不成功调解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四是条件要创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治安纠纷,不是单纯依照法律法规所能调解结束的,必须用新思维、新举措实现治安纠纷调解工作的新跨越。当前,弱势群体是治安纠纷调解工作中比较难做的对象之一,基层民警在开展治安纠纷调解工作时,要特别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想方设法为弱势群体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自身形象、人格魅力等,产生亲和力,消除当事人对抗性和模糊认识。五是能力要提高。要结合宣讲法律,运用法律针对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有效化解矛盾;针对矛盾纠纷的特点,找出症结,抓住重点,提出方案,以理服人,促成矛盾的尽快解决。六是说功要流畅。“说得过”是基层民警的一项基本功。一句话能将人说得笑起来,一句话能将人说得跳起来,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基层民警的说功,显得十分重要。平时,基层民警在不同的场合,要多与熟人甚至陌生人进行口头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确保随时能说、会说,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出口成章、能说会道、具有幽默感的人民警察。

[摘要]本文针对基层派出所日常业务工作之一的治安调解工作,着重从其对融洽群众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公安队伍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治安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规定、规范程序、严格期限等方面阐述相应对策,并结合日常业务工作实践,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治安调解方法。

治安调解作为基层派出所的一项日常工作,是融洽群众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公安队伍形象,预防、减少刑事案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治安调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平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当中,基层派出所在治安调解工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而且影响警民关系和谐。为此,就当前治安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见解。

一、当前治安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案民警调解意识不强、态度不端正

有些民警在办理治安调解案件时,只要当事人不急、不催,工作便不积极、不主动,往往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直到拖得当事人失去耐心,心力憔悴,最终草草处理了结。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有些案件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解决,最终形成上访案件。

(二)不遵守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应当始终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使当事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调解,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有的公安机关或公安民警违反调解自愿原则,在没有充分做好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或双方当事人没有自愿调解的前提下,强行进行调解。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有的办案单位为节约办案成本而想简单了事,有的办案民警觉得按治安案件程序办理麻烦繁琐而想强行“息事”等等。这样不仅无益于纠纷的及时解决,而且容易引发当事人的误解与猜疑,认为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不正当的交易,无形中为案件的最终处理增加了阻力。

(三)不遵照调解范围

个别民警人为扩大调解的范围,使案件降格处理,以调解代替治安处罚,造成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击不力。如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雇凶伤害他人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的民警也进行调解,超越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的可以调解的范围,导致群众曲解为“只要赔钱,就可不受法律追究”。

(四)不注重程序

多数民警在处理治安调解的案件时往往急于求成,不注重程序。不少民警对“纠纷”类案件存在思维定势,认为此类案件最终必是调解,不注重调查取证工作,也就没有形成充分的证据材料。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时,便无法用事实和证据来说服当事人,造成调解成功率较低。一旦调解失败,要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相应治安处罚时,由于案件事实没有调查清楚、证据材料没有收集到位,公安机关无法有效裁决,工作非常被动。

(五)不规范卷宗

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着调解案件虽多,但形成的规范调解卷宗却很少,常常是几张纸便是一本调解卷宗。即使形成了正式的调解卷宗,卷宗也不规范,不符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在法律法规的应用上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

1、准确把握治安调解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的规定:对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调解处理。必须是当事人双方自愿接受调解,自愿达成调解处理协议并自觉履行调解协议;必须是已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且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必须是情节较轻的行为,对手段恶劣,动机狠毒,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不适用调解。不适用调解的范围有:1.雇凶伤害他人的;2.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3.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4.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5.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2、准确把握治安调解的原则。调解的原则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主要有:1.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2.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3.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

理;4.调解当事人中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监护人到场。在这些原则中最主要把握第二条即调解必须是合法公正,并且是双方自愿的。再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轻微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而不是“应当”或者“必须”调解处理。因此,不是公安机关想调解就调解,不想调解就不调解,在执法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能够达到教育双方,消除矛盾,制止引发新的违反、犯罪行为为目的,杜绝不该调解而调解、超范围调解现象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准确把握治安调解的方法。在办理治安调解案件时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从接报案件进行现场处理到调查案情、组织调解,每个环节都必须正确运用方法,疏导教育,化解矛盾,达到促进双方和好团结的目的。我们常说的“三宜三不宜”法,即宜解不宜结、宜和不宜激、宜宽不宜严,是对长期治安调解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我们在调解中应主动控制局面,维护和睦共商的调解气氛,避免和及时制止双方互相指责的现象。为此,要注意根据当事人各方的意见、态度等变化随机应变,不断调整和变更方法策略。要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既能达到调解目的,又能确保调解依法进行。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之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调解程序规范化

要按照治安案件办理的程序进行受理案件、调查取证、治安调解,切不可因适用治安调解而在程序上有所随意。首先要及时、全面地收集证据,调查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双方各自的要求,缩小双方的差距;其次要明确调解的参加人员、明确调解纪律和基本程序。最后要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合理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直至双方无异议。同时要制作调解笔录。无论调解是否成功,双方都应签署意见并签名确认,以此表明调解工作的完结,防止当事人不断的纠缠办案民警。

(三)严格执行调解期限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明确规定:“治安调解一般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案件,对不需要进行相关鉴定的应当在案件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进行相关鉴定的案件应当在鉴定结论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我们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办结调解案件。治安调解案件的办案期限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三、治安调解的几种方法

(一)快查快办,一气呵成。即快刀斩乱麻。基层派出所日常受理的治安案件中,相当一部分因纠纷引起的案件起因简单,发生突然,且情节后果不严重。有些案件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查清案件事实,分清责任。对于这类案件,能当场调解的要尽可能在现场调解,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指出当事人双方的各自错误,让有过错或过错大的一方向对方赔礼道歉或赔偿一定数额的损失,并将调解情况依法记录在《现场调解书》上,作为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的证据。“快刀斩乱麻”调解法的有效使用,可以避免案件当事人亲属朋友的“乱参谋”现象,避免本来简单的案件复杂化。

(二)依法依理,真诚感化。说理式调解法是建立在民警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基础上的。民警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懂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还要懂民情风俗,懂当事人言行举止与心理活动间的联系,才能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双方找到各自的错处,进而检讨自己,从而达到双方隔阂逐渐缩小、缓和直至化解矛盾的目的。在实践中,调解民警必须保持公心,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不畏权势,不徇私情,针对当事人纷争的焦点,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事实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款,才能让当事人信服,从而最终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

(三)讲究策略,灵活应变。调解工作中民警讲究技巧与艺术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和戒备心理,还能增强当事人对民警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具体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定心丸,让当事人觉得民警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对象,这是纠纷调解成功的前奏曲;二是打圆场,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协调搓和,这是纠纷调解成功的润滑剂;三是活气氛,在僵持的气氛下适当说些风趣话,寓哲理于谈笑中,这是纠纷调解成功的兴奋点。

(四)理性冷静,耐心劝导。在调解治安案件时,有的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说话没有分寸,甚至会把无名怒火撒到警察头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调处民警必须保持理性冷静,推行低调风格,避免产生对立情绪,等当事人情绪平静、理智清醒后,再充分发挥“说得过”的本领,耐心细致做好劝导教育工作。有时候群众虽口头上已接受,但过不久心里又后悔而不去履行,这时民警应切忌心情急躁而出语不逊,要耐心地向当事人阐明不履行协议的利害关系,努力协助其履行。同时向当事人说明如果不按照约定履行协议,公安机关将根据法律规定,依法作出相应治安处罚决定,防止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一方当事人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时,另一方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法处罚产生新的矛盾,避免由此引发新的上访案件。

第四篇: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

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中起到的作用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安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高度重视,抓实抓好。要树立科学的稳定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广泛开展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活动;建立起确保社会持续稳定的主动超前的维稳体系。

二、要维护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预见性、敏感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上下功夫。要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防范控制体系、高效有力的打击体系。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侵害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

类犯罪,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要搞好各项社会安全服务。

减少犯罪、减少社会损失是公安机关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需要公共安全,要求人权保障,这不仅需要公安机关通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来警示邪恶,还需要通过治安行政管理予以维护,也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公共安全服务来满足。

四、要建立一支作风过硬、内部和谐的公安队伍。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好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外,还应立足于公安机关,以构建队伍内部的和谐关系为切入点,努力创建和谐公安机关,营造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单位间、警种间的统一协调,信息共享,平等互助,使各单位、警种团结如一人,树立大局思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安工作水平和公安队伍战斗力。

总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既是保卫者,又是参与者和建设者,既在做出贡献,又在充分享受和谐社会带来的安宁与祥和,只要我们对社会治安形势和市场经济形势驾驭得好,一定会大有可为,共和国一定会长治久安。

第五篇: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工程信息中心

2011年6月20日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和谐是构成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而作为人们生存环境的基本内容的居住环境 —— 社区的和谐,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位置。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这一过程中,当仁不让地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肩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历史使命。

一、物业管理企业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管理公司,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贡献了直接的经济力量,而且在改善人们居住、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生活素质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城市必须要有品位,它才能吸引人流、物流,没有品位的城市再富有也没有魅力,更谈不上和谐。当然,城市的品位不仅仅说城市要有高楼大厦,众多的人造景观,它还要有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序、高效的办公环境,以及较高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只有这些城市的灵魂存在,才能提高城市生活的档次,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城市发展了,社会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病”,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几年过去了,由于没有很好的维护、保养,就变得破烂不堪,而这些破烂的大厦、小区自然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恰恰是将住宅小区、大厦这些遍布城市各个地方的在城市里建筑面积和规模较大的区域规范地管理起来,有效地杜绝以上的混乱局面,使城市内各个区域规范运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减轻了政府的管理难度。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业管理体

制和模式,使企业成为该区域管理的主体,让业主与企业、政府共同承担物业和建设的责任,将城市管理中分散的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由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

当然,随着和谐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会受到经济制度及经济体系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面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高科技管理手段发展、劳动力市场变化、消费权益及业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市场竞争对手等带来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物业管理应该着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强调自我角色意识,坚持以客为尊的经营策略、推行品质管理、重视成本效益、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倡导管理创新,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和谐社会的进程催生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又使社会向着有序、健康、完善方向发展。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业管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它对于促进和提高和谐社会的几大指标,特别是在诸多软性指标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良好的物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物业管理在我国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道路,它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体现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且不说它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整洁、干净的生存环境,也不说它给我们创造的安全、宁静的生活空间。

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服务于每个业主、服务于每个家庭的基本生存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社区构成大社会,业主的居住质量改善了,生活环境安定了,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了,社区才能建设好,这是社区得以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面对人民群众呈现出的日趋多样的需求,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过程

中,以关注业主和生活质量,关注小区环境的温馨与和谐,关注社区的整体氛围为特征,用文化塑造文明社区,体现物业管理特色,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提供了保障的平台。

三、物业管理企业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近年来,由于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矛盾冲突有增无减。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人们对房屋、土地、房屋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权利主张日益强烈。物业管理工作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物业管理企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业主与建设单位协调工程遗留问题,耐心向业主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无疑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物业管理行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项任务解决不好,更谈不上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就业和人口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也处于调整之中,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交织在一起,就业需求十分强烈,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和复杂。党的十六大就把增加就业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有着巨大的就业容量,定能在此方面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物业管理的就业人数已超过了 250 万人,其中 80% 以上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城市的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难看出,物业管理行业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极为有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定的社会基础。

物业管理30年来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业主的身心健康以及和谐、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一个社区逐渐推进与扩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部门:工程信息中心

日期:2011年6月20日

下载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安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先锋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挥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企业财务核算所起到的4点基本作用

    企业财务核算所起到的4点基本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六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14日在京隆重召开,这是全国律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时期律师工作的改革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推动我国广大律师在落实科学发......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共5篇)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 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 口才:表达能力超强,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完美,思维能力迅速。 三、 做事......

    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应发挥什么作用[精选合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中央领导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应发挥什么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中央领导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精)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