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研究报告(定稿)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研究报告
一、提出课题的背景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所谓“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困难生”)。随着我校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困难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困难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的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到位,他们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概括地说,学生的数学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剖析困难生的成因,按成因的不同性质将困难生分成若干类型。
2、明确现行高一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难点,并确定解决难点的若干策略。
3、提出若干转化策略,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生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
4、针对产生困难生的成困,调整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困难生的产生,控制困难生面。
(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现有资料中综述已有的改善困难生的学习性状的方法和途径。
2、行动研究法
教师对困难生建立档案,分析成因,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学科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辅导,并将学生变化情况情况记入档案,不断调整完善帮困策略。
3、观察法
通过感觉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连续二次章节考试(或期中、期未考试)不合格的“困难生”,对这些学生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归属相应类型。
4、调查法
对全体困难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行教材体系中的难点。难点落实后课题组成员分头开展突破难点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难点的突
破。
5、活动产品分析法
对学生的笔记、测验试卷、作业等学习活动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学业、学习品质的发展变化状况。
6、个案研究法
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困难生”,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某些特殊现象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困难生”形成与转变的某些规律。
找到了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后,那么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教学中药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第二篇: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研究
鹿獐山中学课题组执笔人彭立功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者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学困生转化问题实验研究就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利举措。
2.教育的均衡、平等、“普九”的需要、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均衡、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的环境,对从教育内部制止初中生辍学有积极意义。
3.“学困生”研究现状及本校实际的需要。我校有一些教师在“学困生”转化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没形成理论体系,效果不明显等;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混杂,学困生日益增多,已呈现占50%的趋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故老师如果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学习困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4、对传统教育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通常根据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
(2)、缺少针对性、实效性。一般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偏低,故跟不上大队伍,可以说老师课上讲的大部分题目没有听懂,怎么运用呢?
(3)、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而言,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比皆是,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4)、教学手段跟不上,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5. 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在某些行业中有很好的成就。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1、比尔斯倡导的完形理论认为:人生中未完成的事务(即未表达的情感、愤怒、痛苦、失恋、悲伤、遗弃感等)会使人一直沉浸在低沉状态,由此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使人无法精力充沛地面对当前。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5、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6、全教会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面向全体的观点,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1、在研究学困生成因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
3、在各年级拟定学困生,争取转化成功率达80%以上,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初步形成初中学困生教育转化的理论框架。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如何转化学困生为研究主线,以学困生的现状、.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学困生个案等方面为辅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复杂,有客观和主观原因,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在众多的影响中,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找主客观因素的着眼点,以揭示形成学困生的内在规律。
⑴从学习过程方面的研究:
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由非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应相互促进,任何子系统的有序都将影响和决定学习系统的有序程度。所以我们将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研究,如何使学困生的四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系统有序化。
⑵对学困生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方面,所以主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学困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学困生情绪研究。
⑶对形成学困生客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除了学生主体之外,当然不排除客观存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校环境,课程体系、教师因素、家庭的变故、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所以客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校教育现状的研究;教师教育思想及教育行为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新课程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对家长的研究;对社会各方面的研究。
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
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⑴教师的主要对策研究。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所采取的对策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A、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小学困生群体,同时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等;
B、课堂上进行转化。课堂上进行分层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
C、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充满信心,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研究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研究。
D、优化校园文化,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环境的研究
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噪杂的环境,枯燥的学习生活都会使学生学习效率降低,确保学困生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课外活动的丰富性研究;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⑵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对策的研究:
优化学生的学习系统,使学困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
补缺补差,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研究;
排除情感障碍,使非智力系统有序化的研究;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
⑶综合家庭、社会的主要对策的研究: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家庭教育氛围的研究;
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⑵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⑶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⑷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七、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校初中部学生,选择七、八年级进行重点研究。
八、操作措施
⑴理论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拟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尤其是课题研究、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⑵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诸项工作。⑶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
九、研究过程(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阶段(2005.5--2005.10)
第一步:完成课题的确定、论证、申报、立项;
第二步:进一步论证,制订详细的课题实验方案,收集资料。
实施阶段(2005.11--2007.8)实验阶段,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第一步:学困生的现状、.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的研究。
第二步:学困生个案,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
总结阶段(2007.9--2007.12)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彭立功
成员:蔡绍鸣、何永斌、帅克华、陈楠、吴刚、刘莉亚、夏春肆、汪剑侠、盛福生
2005年10月
第三篇: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总结
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总结
小寨乡初级中学
樊岳成差生转化工作总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尽力做好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根据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
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剖析差生的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后进生,无
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
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分析
后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有 针对性的进行工作,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二)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三)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
后进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后进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
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
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第二、对待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又要讲究教育艺术。
班级中的后进生特别是一部分双差生,往往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分子,他们以对抗教师为目的,有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校内成群,校外结伙。对待这些后进生,一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之前,注意启蒙,培养辨别是非曲直能力,在集体中反复制造否定的劣行的后果,使他们体验到这些错误的危害性。二要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暧,以消去他们疑虑感心理和对立情绪。同时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进步的开端,让他们感到在班中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挺起胸膛走路。第三、培养和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培养和启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有意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热情地鼓动他们,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具体内不可能都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诱发他们的内动力。
第四、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要求他们逐渐提高,一步一个脚印,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五、有进步的同学是:
1、八年级五班:毛宽王毅张婷李静郝锦李斌李正 刘东 王乐 李楠
2、八年级六班:高明胡锋门伟 王超黄莎 郭瑞 荣少帅 项良 胡珍 张勋
本学期取得的这点成绩是微小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和学习困难生沟通、和班主任了解情况、同家长的有力配合,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正处于困境中的学生,使他能看清前面的方向,真正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
第四篇: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材料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材料
刘兴旺
每个人都有其薄弱的一面,都有其感觉困难的地方。例如有些学生就在学习上特别吃力,步履维艰。而学习,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找原因,从思想上找突破口。人的活动受其内心活动的支配,只要从主观上认识到重要性,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才能在行动主动,一切才皆有可能。
每个人都不愿意去做困难学生,困难生从心底里自卑,以为自己困难到几乎不能改变的地步。必须从克服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入手。我曾经给我的学生讲过“上帝也会帮助你”的故事。说的是匈牙利著名作家凯尔斯泰·伊雷姆从小就语言基础特别差,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时,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由国王给他颁奖,说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梦醒后他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相帮助谁完成的。”他相信了妈妈的话。“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有了梦中的希望,有了妈妈的鼓励,从此以后,他一门心思想当作家。他克服了种种苦难,因为他相信上帝会来帮助他,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成为2002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真正帮助他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信念,他的理想和在此支配下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小故事给我的困难学生很大启发,亦是一大鼓舞。
克服困难生的自卑情绪以外,还要注意观察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是否还有其他心理上的问题,例如家庭问题,生活问题„„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管倩倩,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都十分被动,常常上课发呆走神,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我观察她很长时间,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原来是她的家庭导致她的性格孤僻,极少于他人沟通,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间把她找到办公室,和她做了一次长时间谈话。从她的学习、家庭到她的将来,我们说了好多。她刚开始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后来她哭了。虽然我不愿看到她伤心的样子,但我很高兴她能哭,因为我知道她听进我的话了。后来她的成绩在她的不断努力下,果然进步了许多。
其次,从知识体系上入手,解决学习困难学生最基本的问题。
基础知识需要从基础年级起就要认真去学,去掌握的。若一旦疏忽,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吃力、被动,影响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必须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辅导的方式帮困难学生过关。
许多学生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上感觉吃力,回答的问题经常与题目所问的毫无关系。我开导他们首先要把每一篇文章先读上几遍然后再下手做题目。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内容要知道。比如要知道什么叫“修辞”,什么叫“说明方法”,什么叫“叙述手法”,如果这些弄不清楚、产生混淆的话,那么题目就无从下手,就会答非所问了。比如,“这像一张弓”,很多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因此看到题目问这是一个什么说明方法时,便不假思索回答是“比喻”,但其实,说明方法里是没有比喻这一项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里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如果不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那么阅读理解题是无从答起的。
再者,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时时监督,随时克服不良倾向,防微杜渐,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尤其对于困难生来说,不良学习习惯太多,需要老师多提醒,多帮助,多鼓励。
没有一个天生俱来的学习困难学生,只是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他们暂时困难的局面。只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努力克服,没个人都会从学习困难生的行列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第五篇: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08年6月——10月
二、调查对象:麻城市实验中学2008届九年级九(1)班和九(2)班
三、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和学习心理特点
2、分析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在九年级两个班共发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其中接受调查的男生为59人,女生为50人。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九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问题,只不过每个学生个体的困难程度、内容等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综合起来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观原因
1、缺乏学习的动机
在调查学生的上学原因时,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上学原因是为个人而上学(70.6%),其次为为国家而学第(6%),其余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家长而学或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上学(23.4%),而后一种学生在学习上明显表现出吃力、效果差、成绩难以提高。这种为父母或动机缺失的学生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甚至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来学习的。他们认为自己委曲求全来学习,是在为父母作贡献。持这种动机的学生,学习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是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2、学习方法存在缺陷
有的学生具有不良学习习惯,如:
A.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
选项学生人数 百分比(%)
有,没有执行4238.6
没制定2018.3严格执行87.3
按课标学3935.8
B.有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精神
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
会主动学习3834.7
有时主动学习5651.4极少主动学习1311.9
不会主动学习21.8
在课堂思维上,多数学生被动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51.4%;只有22%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带有明显的主观目的;也有一些学生只听重难点(19.3%),那些缺乏学习兴趣、自我管理不严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干自己的事。
C.在对待老师的提问上
能够积极举手的学生有8.3%;等待别人回答的学生有39.4%;害怕提问的学生有18.3%;对老师的提问无所谓的学生占34%。
D.对待自己的薄弱学科
找不到方法的学生有56.7%;不愿花时间的有19.3%;无所谓的有3.7%。
E.缺乏交流与合作。
在对学生学习上的朋友的调查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朋友的学生仅占13.7%;有少数学习上的朋友的占32.1%;很少有朋友的学生占30.3%;没有学习上的朋友的占26%.在对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或完成任务的调查中发现,能够独立承担或完成任务的学生占45%;需要帮助的占30.3%;愿意配合的占22.9%;不敢或无法独立承担、完成任务的有1.8%.3.在学习中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如
A.上课做无关的事
选项 学生人数 百分比(%)
经常做 6 5.5有时做 42 38.5
偶尔做 51 46.8
根本不做 10 9.2B.对老师所讲的内容
选项 学生人数 百分比(%)
自己自学 4 3.7
坚持听课 62.4 62.4对着干 4 3.7
不知道 26 23.9
玩自己的 7 6.4
上课听讲时,能全神贯注的学生有10.1%;大部分时间能听讲的有53.2%;容易开小差的有34.9%;基本不听讲的有1.8%。
4.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对个人的学习状况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的状况满意的有9.1%;希望更好的有67.9%;认为自己差不多的有12.8%;对自己的状况考虑得少的学生有18.3%。
在对待老师的表扬上,认为重要的有22%;认为不太重要的有6.4%;认为不重要的有33%。
在对待老师的批评上,有16.5%的学生选择了辩解;有14.7%的学生不知所措;也有11%的学生无所谓。
在学习对手、战胜信心上,有信心,但信心不足的学生有45%;没有信心的学生有6.4%,不寻找对手、没有对手的有14.7%
从数据上显示,不少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不够或没有认识,对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持无所谓的态度,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长期处在被教师冷落的状态中,不但失去课堂上与师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其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长期被冷落就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听讲的兴趣,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习困难学生习惯于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工作难度和机遇等外部因素,容易产生气愤、不满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教师产生敌意和对抗,因而在多数情况下会降低学习动机,只愿意完成容易的学习任务,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困难学生还经常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智力低等内部因素,容易感到内疚和自卑,从而降低学习动机,尽量逃避学习和避免失败。学习困难学生还会将学习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和能力水平低等稳定的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消极情绪,降低对将来学习成功的期望,往往不去寻求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不愿意继续努力学习。
5.学习基础或智力上的差异
那些学习困难程度相对好一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问题,(20.2%);偶尔发现问题的学生有77%;其余学生更本不能独立发现问题(2.8%)
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记住新知识的能力比其他同学更快(5.5%);有22.9%的学生表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较差;完全不能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学生有2.8%.这样导致的在学习上的效果就会参差不齐,收获也就会或多或少。
6.人格缺陷导致的学习困难
人格缺陷是学生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其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无责任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不肯承认错误等。这样的学生本身对学习不在乎,往往又由于他人不愿与之交往而无人帮助,结果导致学习的严重困难。在调查过程中,每一个小选项中均有学生表现出人格缺陷,如没有考虑学习原因(5.5%);不考虑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主动学习(1.8%);对老师的批评无所谓(11%);对老师的表扬也觉得不太重要,学习依旧不努力(6.4%);上课从不听讲(1.8%);对学习内容基本不懂(9.1%);课堂上干自己的事(7.3%);根本不会记笔记(1.8%);对课堂讨论不感兴趣(17.4%);作业从来不改错(14.6%);从不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29.2%);在学习上没有任何压力(9.1%)等等。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人格缺陷一般都是后天教养的产物。由于我国的人口政策,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受到溺爱,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从未受到挫折,因而没有能力尊重与关心他人。父母提供的不正确的行为范例等是影响人格缺陷形成的重要因素。
7.对课程不同程度的喜好
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不一样,不少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表现得很冷淡,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自然很差,这样就造成了薄弱学科。在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感兴趣的学科从高到低排位依次是:体育——历史——微机——数学——物理——化学——语文——音乐——英语——美术——政治——地理——生物;女生的排位是:体育——历史——微机——音乐——数学——政治——美术——英语——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对学科不同的喜好主要是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也与不同学科的内容有关,如体育、历史微机等课程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这种喜好的差别也与教师有关,如年龄、教学方法、教师个人魅力等。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压力大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压力过程中,发现施加给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41.3%);其次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30.3%),事实上,学生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很多体内素还是来自家庭。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的生活环境,双亲的教养水准,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潜移默化的进行的,这种影响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有着浓厚的情感基础。分析一下当今初中学生的家长,他们绝大部分苦于自己读书少,文化底子先天不足,平日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时本身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少家长平日对自己要求不高,所以,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也不高;有的是的子女要求太高、管的太死。这样的放任或管死,是子女缺少“第一任老师”的关心、呵护,以至造成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不能够轻松,造成困难。
2.老师的教学行为不当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或不当,教学效果差,不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从而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教师还不能全面地关心学生。据调查,如果好、中、差学生都犯了错误,认为教师偏向好学生的比例较大,答偏向好学生的占43.6%,有23.6%的学生认为班上没有教师喜欢学习困难生,有32.3%的学生认为只有较少部分教师喜欢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30.6%的学生答“不知道”。
这表明教师对待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公平态度。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认为“只有较少部分教师或没有教师给学习困难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学生占31.9%,有3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对学生缺少激励措施,尤其对学习困难生感情投入不够,缺少耐心,在其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没有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能会使其丧失学习进取心。
教师的教育方式欠积极,据调查,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够积极的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包括“向家长告状”、“对学生进行训斥、罚站”等。
如果学生考试没有考好,有22.2%的学生回答教师采取批评、唠叨、责骂、不关心等消极的态度,有29.5%的学生回答教师说过“笨蛋”、“真蠢”等类似的话,有53.9%的学生回答老师会“安慰并鼓励”,只有23.5%的学生认为教师会采取补救措施。
3.对考试评价制度的不满
项目 学生数 百分比%
考试评价制度很好 4 3.6
考试评价制度差不多 40 36
无所谓 20 18
考试评价制度不合理 45 41.1现行的考试制度过度强调分数的高低,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如此,必然会激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本能地排斥教师强加的评价标准,从而造成学习困难问题。
4.学习环境的影响
置身于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班级学习气氛的浓厚与否、校园学习环境的优良与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关系。
在对班级的学习气氛评价的调查中,有4.5%的学生认为学习气氛很浓厚,25.6%的学生认为比较浓厚,有70%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浓厚;在对校园学习环境的调查中,对校园学习环境满意的学生有10.1%;认为校园学习环境一般或不满意的有66%.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如在对周围人看重的内容的调查中,有这样的结果:39.5%的学生认为周围人更看重知识和能力;28.4%的人更看重金钱地位;17.6%的人更看重关系网。
由于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许多制度还不可能一下子建立、健全。在这样一个既讲文凭,又不完全讲文凭的社会里,学习困难生因为认识能力差,对于自己的未来,只看到眼前的需要,只考虑个人利益,认为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改变那难以改变的学习状况呢?他们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厌学”、“逃学”的情绪不断地滋长。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文化也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脑体倒挂现象、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黄色书刊、杂志,也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寻求转化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
1.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是老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尊重。
只有对学生平等尊重时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时教学效果最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
2.还应该注重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让学习困难学生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让学习困难学生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改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讲授速度要适合学习困难学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还应放慢。讲课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要求克服惰性,及时补缺。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我们教师平时注意的只是他们成绩差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挖掘其内在的实质。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惰性在作怪。所以,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真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有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发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
5.教师应注意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既要拥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丰富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教学水平、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会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极高。
6.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有些教师上课总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气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能导致一些学生由失望转为厌学,成为学习学习困难学生。
7.教师应加强对个别生的辅导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下缺乏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学习困难生的疑难问题只能依靠个人的自觉性来完成,否则,疑难问题会因学习困难生缺乏学习自觉性而日积月累,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学习困难日渐增多,这样恶性循环,学习困难生逐渐形成。
8.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10.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