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泰安市社会实践报告
南京大学哲学系08级
2010泰安市社会实践报告
从文化缺失看文化旅游
孙佩瑶
2010/7/30
2010年7月5日至7日,我们随系内一行赴山东泰安市进行了社会考察,期间重点考察了泰山及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思考。并希望对以此为例的一些列文化旅游项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前言
2010年7月5日至12日期间,我们随南京大学哲学系08级及部分07级同学一行一同赴山东省泰安市参加了以“科学发展观下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期间,我们参观访问了泰山、孔府、孔庙、孔林等一些列泰安市著名文化旅游景点。对这些景点的运营现状以及泰安市内文化产业做了一些深入的调查,并采访了部分景点游客、泰安市市民等。
在这次小规模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中,我们不仅领略了泰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孔子故里的浓厚文化内涵,更以泰安市为典型加深了对中国当代文化旅游产业,尤其是非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运营与意义上的思考。如何摆脱旅游业盲目的投机行为,在保证收入的情况下更好地保存、升华其文化价值,并进而带动当地的文化、教育产业,使得参观过后的游客能真正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是我们参加此次考察当中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并且也是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的最为关键的内容。
中国文化旅游的现状
1.1文化旅游的定义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即把旅游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休闲活动变成一种文化学习,吸收的过程。使得旅游在层次与内涵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丰富。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人民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多样化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旅游一词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1.2文化旅游的分层与对比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例如佛教、道教名胜、孔庙、故宫等;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如各地现代美术馆,世博会等;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如各地民俗文化村等;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我们通过过去的经验及网上的资料发现,同样在文化旅游的历史文化层之中,缩小到思想文化遗址这一子类,像泰山、孔府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景点在人气上往往比不上以佛教、道教等宗教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名胜。
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于前者没有明确的对象市场定位。对于后者而言,他们固然希望能够吸引到对自然风景或者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些国人或国外游客,但更多重点则放置在了众多的佛教信众上。这样比起前者,自然拥有更多长期且稳定的“客源”。
而泰山及三孔则无法发现其市场的定位,依旧守旧地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意义为卖点。泰山上虽然有一些石刻,但更多的是毛泽东的诗词(且有许多与泰山无关)及一些关于泰山的文章,但缺少进一步的说明,在此前驻足者寥寥。在山下、山腰、山上鳞次栉比地开着许多的店铺,但大多卖瓜果及一些随处可见的粗糙纪念品,少见中国传统文化穿插其中。三孔之中更是徒有一个极好的文化载体,里面的内容在缺少雕琢的境况下却显得格外单薄。导游虽然尽责地陈述着每个建筑、景点背后的典故,偶尔牵强附会一番,也有的说故事说的栩栩如生。但不论说者、听者,有意的都不多。人民匆匆地从一处赶到另一处,间或举起相机拍照,像没有魂灵的空壳。
1.3文化旅游无法繁荣的根本原因
反过来看,文化旅游市场的偏向性繁荣——宗教旅游的繁荣与儒家文化旅游的低迷(在这里,甚至可以忽略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等等过去曾百花争鸣,盛极一时的学术大家为主题的旅游)也折射出儒家文化,甚而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衰弱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人、书卷气、儒者风范等等词汇所营造出的泱泱文明古国在文化上的一种低迷。
以文化名胜为中心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产业的保留与革新,以及中国当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成为一个类似于阴阳的图案,阴阳相合,才能和谐前进。
文化旅游与传统文化教育
由此,我们认为要真正意义上推广文化旅游事业,形成以文化为基础拉动旅游,以旅游为契机扶持文化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要当地政府,尤其是旅游、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与当地个人经营者及市民共同配合,建立起一个地区文化圈,使得游客无时不刻不沉浸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氛围之中。再以此文化圈辐射周边地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精华庸俗之气,提升全民整体素质。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首要一点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观察问题,提倡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兼顾,整体规划。
首先要改变把旅游业仅仅当做旅游业的刻板印象,将此最为教育产业的一支,使得当地或周边地区的学生从下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与环境。并且不仅止于肤浅的认识,更可以就一些重点进行深入考据,形成研究课题,固定时间开展交流与讨论。进行旅游宣传的同时也宣传了文化。
其次,在旅游景点周边地区,政府可以出资支持一部分的相关传统文化产业。例如艺术画廊、书法教室、古籍书店、私人图书室等。我们7月5日当天在泰安市内稍稍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市内此类产业还非常稀缺,最多的依旧是饭店酒家、流动摊贩以及大型超市百货。这样,游客在游览之余便少了许多选择,而出行的附加值也就低了许多。
最后,要着重主要旅游收入支出的管理。一定要将一部分用于自然环境及文化遗址的保护修复之中。避免在这些环节仅仅着眼于现在,忽略长远的发展规划,造成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结论: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
虽然考察时间有限,我们提出的想法也无法进行非常详细的认证。但希望能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们、或者说大多数人所时刻关心的问题,而相对的,精神文明与文化消费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旅游一块,单纯的到此一游已经成为过去式,人们更关心能在一次出行中体验新的生活,了解新的只是,产生新的感悟,这就是文化旅游。
在中国,文化旅游还处在一个需要完善的阶段。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百家文化疲软的今天,将原本就有的文化旅游景点善加开发、改造,或许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弘扬非常积极的影响。而文化中国,只有中国国人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中国才能在世界人民面前昂首挺胸、屹立不倒。
第二篇:泰安市新华书店
泰安市新华书店
文件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
泰新店字
关于做好二〇〇九春季教学用书
征订工作的通知
为了做好2009春季教学用书征订工作,根据省政府鲁政办发【2008】9号和鲁教基字[2008] 28号文件精神,结合岱岳区实际情况,就2009春季教学用书征订事宜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2009春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由新华书店统一组织征订发行,各乡镇、办事处、学校一律不得跨区报订,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二、认真做好免费和非免费教材的征订上报工作,免费教材只限于农村学校,本地选用的教材版本(即省教育厅每年公布的教材版本)、教材备货数及非本地选用的教材版本用于教学研究用书不在免费之内
三、认真做好循环教材的征订工作。从2008春季开始,新课标和大纲版教材的小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实施循环使用,2009年春季循环使用的教材必须按照1/3征订,用于循环教科书的补充、更新,切勿多报或少报。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循环教材选用的版本存在差异,致使有的学科无法实施循环使用,要 1
按照2008秋所征订的版本、2009春的实际免费学生数征订(信息技术除外);2009春小学、初中《信息技术》的循环使用不考虑版本差异,严格按照实际免费学生数量的1/3征订;2008春订数少于2009春免费学生订数的先补足订数差额,再按2008春订数的1/3补充、更新。
四、认真做好《配套练习册》、《历史图册》、《地理图册》的征订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从2009春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必须按照主科的教材订数配套征订《配套练习册》、《历史图册》、《地理图册》。
五、各乡镇、办事处、学校在预订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及版本版次的变化,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订足订全各类教学用书。
六、中小学电子音像教材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在保证免费教科书采购经费的前提下,做好音像教材的征订工作。防止盗版、劣质产品流入校园。
七、要认真做好免费教材发货清单和汇总单的上报工作,收货结束后要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及时上报发放清单和汇总单。
八、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办的通知要求,对盗版教材、教辅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的管理,对订购使用盗版教材、教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中小学推荐一套省定目录内的优质的教辅资料,供学生自愿订购。
九、各乡镇、办事处、学校一定要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征订工作中切勿漏掉一处学校,一个班级,做到一次订足、订准、订全。订单上报后要立即组织复查,出现错误及时更正。
十、各乡镇、办事处、学校要于2008年10月17日前将教 2
学用书订单一式两份报送区教育局图书代办站,图书代办站于10月20日前将全区订单报送市新华书店教材科,以保证课前到书。
附:2009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征订表及选用表三份
泰安市新华书店
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二00八年四月十五日3
第三篇: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按照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农民利益的指导思想发展农业机械化,至力于运用机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泰山区党委政府发展经济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市中区城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尽快形成泰山区“小农业、大农机、产业化、外向型”农机化发展局面,成为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科学管理有效服务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化发展趋势
泰山区作为市中区,农机化发展在普遍意义上存在特殊性。了解其发展过程,把握发展特点与规律,认清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农机化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机化发展过程
我区二十年的农机化发展经历,农业机械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是集体投资向个人投资转变。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集体农机保留并继续发展,全区粮食种植耕播收获机械以集体所有统筹使用为 主,这种方式维持了近10年。到1995年,受集体农机机械利用率低,经营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的冲击,以及小麦机收供求关系变化的鼓舞,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自主经营。当年个人农机投资上百万元,标志性地转变了农机化投资渠道。
二是购置使用向投资经营转变。小型拖拉机进入农民家庭当初,仅作为劳动工具自购自用。大型农机具进入家庭后,凭借质量好效益高抢占了农田作业市场,迫使小拖拉机转向适应性运输服务。到这时,自走式农业机械全面实现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从根本上完成了农机由使用工具到投资经营的转化过程。
(二)农机化发展特点
综合我区农机装备结构,经营服务领域,社会化组织成度及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目前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1、“小而全”。小是指农业小,粮食种植面积全市最少。但涉及粮食种植耕作收获、植保排灌机械;加工、养殖、综合利用与设施农业机具;保护性耕作和运输机械基本上都有装备和应用。这一特点表现出农机化得到全面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是机具保有量少难以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经营。
2、“小而专”。小是指农机具量小,而农田作业机械、秸杆饲草加工、小型拖拉机建材货场物流运输已具有较高的专业经营水平。农机专业化经营能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但就全区而言,由于量小导致占有开发经营服务市场能力下降,会直接影响农机专业化经营的稳定发展。
3、“小而散”。是指农机专业经营规模小,社会组织程度比较松散。农机行业协会缺乏紧密性组织建设和长年性活动,很难形成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致使一半左右的有机户目前仍处在单个与盲目经营中。这种现状给整合农机装备资源,走社会化组织经营道路造成一定阻力。
(三)农机化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投资性经营转换了其家庭工具角色,农民以及农机专业服务使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重新分工形成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产业链,即农机作业加工户为粮食生产加工及秸秆利用提供机械化服务,在保障种粮户粮食丰产丰收的同时,围绕节约型农业利用机械技术,提升农副产品商品价值,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经济驶入市场化与现化代的快车道。
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机运输受城区交通条件限制,造成我区农机作业、运输及加工三大服务市场萎缩的压力,提示政府部门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机跨区经营上。借助市中区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优势,未雨绸缪积极引导,壮大农机装备实力,发挥农机培训功能,转变农机管理理念,坚持农机社会化组织、外向型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道路,促使农机服务尽快形成产业,是市中区农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促进法为农机化发展开通快车道
市场经济下的一、二产业,应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市场中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村销售市场,要适时向第一产业进行反哺。国家颁布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宗旨是用法律形式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资源二次分配,调动农机科研开发、企业生产和推广应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与市场竞争能力,以巩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农机化促进法明确了政府部门扶持促进发展农机化的责任,要求依法用科学技术和信息资金支持,引导带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利用先进机械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将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带来空前发展机遇。
(二)农业减免政策为农机应用拓展空间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一方面,种粮成本降低,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对农机需求增长直接增加农机应用量。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农机依赖性增强,用先进机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的愿望,也将反馈到农机投资和应用上。农业和农民对农机需求从量到质的双重增长,势必为农机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三)农机购置补贴为发展增强活力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购置大型农机具参与农机化建设,正在实施的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上半年全区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21台,农民一次性投资近1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多。按购机金额30%补贴比例,鉴定玉米联合收获机购置合同8台,比计划指标超额60%,相比去年新增机械数量翻了一翻。
我区大型机械农田作业市场已见萎缩的形势下,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作用,引发农民自主、理性与经营性农机投资热,为全区外向型农机发展增强了活力。一是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作业质量好、经营效益高的机械更快地投入农业生产一线实际应用。二是为尽快形成我区专业化农机经营产业打下基础。三是进一步拓宽城郊无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三、农机化发展中的关系变化
政府管理部门负有农机化发展中扶持与限制、推广与应用、管理与服务多项带有矛盾性的职责。从实际出发找准调解矛盾的焦点,增强宣传发动、管理服务和开拓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提升管理服务效果。
(一)扶持与限制关系
促进法和管理条例赋予政府部门发展农机化双重责任。一是依法大力扶持;二是依法加强管理。而管理措施中必然包含限制因素。扶持与限制是矛盾的,原因是农机化参与主体??农民受传统经济意识和单纯计划经济模式影响,遵循规则发展的理念不强,一些机手对政府扶持政策存在依赖性,对部门管理措施认识不清。这种矛盾心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宏观调控作用,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这是需要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引导来认真加以解决的。
扶持与限制又是统一的,两者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一致,都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近十年间,农机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作用力很难正常发挥。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政策改善农机发展环境,利用资金扶持创造条件,目的是为农业提供有力支持。但这种扶持决非盲目代替,而是引导带动农民积极性全力促进农机化向即定目标稳定发展。“八五”期间,政府部门正确运用油料补贴和管理杠杆启动农机发展高潮证实,只要充分认识扶持与限制的特性,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定能够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二)推广与应用关系
农机推广应用先前是一体的,产生农机经营性服务后分成两项内容。现阶段农机推广应用大都涉及购机户与用机户两个主体,尤其是大型农机具。推广应用的分离变化,给农机推广者划成两大主攻方向,一是农机投资经营方;一是农机使用方。小麦联合机收与跨区作业发展现状,就是引导应用市场要求激发投资愿望达到的推广效果。玉米联合机收发展较慢的原因,在用机方需求市场没有全面开放。今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应用,要在推广机械的同时,注重开发应用市场,搞好机械技术应用示范对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用机认识,双管齐下实现玉米联合机收推广应用预期目标。
(三)监理与服务关系
农机牌证管理和安全监督是保障农机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认清监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做好监理中的配套服务工作,是把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主动权的关键。
一要看到农机牌证管理从源头抓起的必要性。农业机械使用时间短、分布广、流动性大,一直是困绕牌证管理工作的难题。实践证明,在行政约束能力相对弱化的前提下,单靠机械及操驾人员年检年审中间环节和临时性的突击检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被动管理的问题。监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促进法为契机,运用扶持政策提高基层监理农机的能力,按行政村为单位,农机经营合作组织为网络,建立农机牌证源头管理程序,形成面对面直接管理为主,由点到面辅助落实相结合的体系,全面强化农机监理作用,逐步实现自觉依法用机的管理目标。二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实效性。农机监理中的服务内容随发展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延伸,服务工作也要不断地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努力让农机监理信息宣传、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办理牌证、年检年审、事故处理各项服务工作到位。通过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服务,营造和谐管理氛围,优化农机监理环境,树立行政为民良好形象,使监督管理更好地发挥为农机化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信息来源:泰山区农机局)
第四篇:泰安市人事工作座谈会修订
新泰市人事局人事人才工作汇报
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新泰市2006年《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等人事人才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
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是2006年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以提高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为目标,狠抓了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扎实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确保《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
首先,建章立制,严肃公务员登记工作纪律。为了严肃公务员登记工作的纪律,督促工作顺利展开,新泰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工书记、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于11月22日召开了全市公务员法工作会议,市长就实施公务员法及公务员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强调。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下文对公务员登记的范围、方法、步骤、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公务员登记工作的严肃性。
其次,严格条件、细化标准,确保了公务员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公务员登记工作中,核定登记人员身份是整个登记 工作的难点。我们在工作中强化法律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维护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一是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所列的七类机关,划定公务员登记的大框,并细心甄别部门所属机构的性质是行政部门,还是事业单位。二是执行‚一个大圈‛和‚六个小圈‛的核定标准,严格核实列入实施范围的部门和人员,先看是否具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且在编在职非工勤的基本条件;再看是否符合省里公务员登记实施方案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对两种情况都符合的才列入登记范围。对仍存在异议的,从人员身份、编制、工资执行标准、岗位职责主次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区分,使每一个列入或不列入实施范围的机关和登记或不登记的人员,都有充分的政策依据,确保了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做到了核实一个,准确一个,登记一个。
第三,认真把关,将审核贯穿登记工作始终。一是配套联动,认真审核。公务员登记涉及到行政编制、工资统发、人事计划、公务员录用、干部调配、军转安置等工作。对各单位、部门上报的材料,我们组织机构编制、工资、公务员管理、干部调配、军转安置、档案等业务科室严格审核登记相关情况。二是环环相扣,保证审核工作不脱节。我们在审表、校验、导入、审核等环节都配备了专门人员,对各单位、部门上报的材料在录入之前,由专人进行审核;录入后,组织、人事部门抽 调专人查阅了每个拟登记公务员的个人档案,重点对出生日期、工作时间、学历、入党时间及履历情况进行认真核对,发现错误及时从系统内更正。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生成的登记表再发回各单位进行复审,复审完毕后,到编办进行身份和编制的审查,无误后加盖公章交回。对各单位登记人员的总体情况,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加盖公章,并由审核人员签名后,交回存档。审验工作贯穿在整个登记工作过程中,确保了登记工作准确无误。
截止目前,整个公务员登记工作已圆满结束,共审核60个单位,其中20个乡镇,40个市直单位;验证拟登录人员2453名,认证2421名公务员(其中人事局登记1846名,组织部登记575名),不符合条件的32名。
(二)严格执行考录原则,圆满完成了公务员考录工作。2006年是《公务员法》实施的第一年,公务员考选工作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招考卫生局、建设局、经贸局公务员工作时,坚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宣传发动,网上报名人数达870人,经认真审核,现场认定466人,报考人数与录用人数比达到了156︰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强化了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结合《泰安市‚十一五‛公务员培训规划》,认真组织了公务员四类培训,即初任、任职、更新知识、专门业务培训;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以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公共管 理知识培训。完成了泰安市公务员的调训任务,调训领导干部4期51人,组织18人参加了泰安市循环经济研讨班。组织381人参加了公务员法知识培训,1624人进行了公务员法知识考试。继续深入开展了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全市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明显增强。
二、以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新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以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大了人才市场建设力度,促进人才流动,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一)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功能,努力构建起公共人事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了人才市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实现了网上发布和招聘人才。依托‚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我市17家企事业单位办理了开户手续,网上发布招聘信息360余条,办理鉴证手续200余项、解约手续15项。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牢固树立‚服务为本、服务为先、服务为责‛的理念,努力加大人事代理工作力度,强化了人事代理宣传,拓宽了人事代理范围,2006年共办理人事代理业务490项。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企业创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上来,为经 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先后组织市财政局、规划局、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泰安百川纸业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参加了7场大型人才交流大会,共达成意向300余项,引进急需专业人才130名。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分别为百川纸业、泰山天盾引进了两位德国专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仅为百川纸业解决的生产不锈钢衬纸的技术难题,就新增产值1亿元,利润将达到1000万元。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局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面向全国招聘了30名大学生村官,选派到30个基层农村、社区担任村主任助理,副书记等职务,并制定了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月薪、可以连续计算工龄等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到农村一线工作的热情。选派过程共有390人报名,其中省外报名人员3人,省内泰安市以外51人,涉及全省17个地市。
(三)扎实做好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毕业生资源,保证我市毕业生供求信息畅通,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实行了大中专毕业生供求信息采集制度。一是建立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制度。2006年,新泰市毕业生报到登记551人,新矿集团毕业生报到登记71人。详细登记了学生毕业院校、学历、专业、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加以分类整理输入微机,形成了新泰市历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库。二是做好了毕业生对外的供求信息发布工作。三是加强了与我 市及外地企业的联系,收集企业的毕业生需求信息。四是依托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畅通毕业生和企业的供求渠道,实行了网上毕业生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去年以来,我市共为单位和毕业生采集和发布供求信息800余条,促进了我市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加强人事干部自身建设,推动各项人事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牢固树立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意识,紧密结合思想作风和人事工作实际,提高运用理论研究解决人事编制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保证全局工作上水平的同时,注重把学习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周五学习日、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及相关业务知识等,全局干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党性修养都保持了较高层次,整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调查研究,推进人事工作创新。加强了新形势下人事编制工作的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调研工作贯穿于各项人事工作的全过程,2006年共完成调研课题23项,其中市局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6项,已有5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为人事工作的创新发展找准了结合点和着力点。
强化了宗旨观念,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以行风建设为核心,以干部自身素质提高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抓好了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建设 规定和人事干部守则。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局干部在工作中公平公正地办理每一件事,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机关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进,促进了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的顺利完成。在人才资源开发与引进、机构编制管理、工资福利、军转安置、职称评聘、人事信访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我局先后被省人事厅评为‚山东人事宣传先进单位‛,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新泰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先进单位‛、‚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新泰’先进基层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四、2007年工作打算
2007年我们将根据上级人事部门的工作安排,结合《新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促进人事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重点做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确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审批等入轨运行工作。在深入调研、摸清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为下一步的参照公务员法管 理工作打下基础。二是积极推进公务员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完善考试和民主测评办法,加强对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大力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二)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选拔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市 战略。针对我市高层次人才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所需高层次人才。按照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立足于自我培养,创新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政策,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大力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建立终身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加大毕业生市场就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加强人才市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依托‚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企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三)以机制转换为重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精简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依法界定和调整其职能任务,整合机构编制;完善机制,放权搞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合理调整其布局结构;改企转制,推动经营开发 服务类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严格事业单位进人‚入口关‛,继续推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全部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和结构比例标准,推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并将实名制情况向社会公开。按照上级编制管理部门的要求,切实控制好编制督查工作,继续加大对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的监督检查,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五年内只减不增。
(五)做好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结合公务员登记情况,扎进做好工资情况调研,理顺关系,摸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公务员工资改革工作。在事业单位,积极探索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按照上级要求,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办法。
(六)统筹做好各项人事工作。积极做好人事信访工作,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逐步建立人事工作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严格执行政策,突出安置重点,拓宽安置渠道,确保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强化对企业军转干部思想转化教育,落实 各项稳控措施,确保全市困难企业军转干部队伍稳定。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量的增长。认真做好工资福利、离退休干部管理、职称评聘、干部调配、考核培训、调研信息、干部档案管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履行计划生育责任部门的职责、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
(七)继续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把政策法规培训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违反人事政策法规和人事纪律的干部从严处理。树牢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意识,紧密结合人事工作实际,提高运用理论研究解决人事编制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增强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认真抓好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定和人事干部守则。强化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进人事政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制定下发人事政务公开目录,公开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明确办事时限,全力打造‚阳光人事‛。深入开展以公道正派、勤政为民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干部形象教育。
第五篇: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
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安市人民政府令(第74号)
《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市 长 耿文清
二00一年七月十日
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编制和修订城市规划以及在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和风景区。其规划区域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是指京福高速公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北、省庄镇文化路以西、泰山环山路以南的范围;
(二)近郊区是指市区东、西、南方向边沿外延2公里的范围;
(三)工业区是指山口、满庄镇行政区范围;
(四)风景区是指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
(五)规划控制区是指除市区、近郊区、工业区、风景区以外的规划区域,主要包括大津口、黄前、北集坡、邱家店、徂徕五个乡镇的行政区和大汶口、省庄、天平等乡镇(办事处)部分行政区以及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应根据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区域范围,由市政府公布。
第四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和《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负责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管理工作。
市计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公安、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规划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
第五条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理好城与山、古与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服从城市规划的义务和监督城市规划实施的权力。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七条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和修订,报省政府审批。城市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相衔接。
第八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应当按下列规定编制专业、分区和详细规划:
(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专业规划编制任务书,分别编制专业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二)城市主次干道两侧、重要地段、成片开发、文物保护区、旧城改造等,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三)城市新区、开发区,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四)市区、近郊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旧村改造,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编制详细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 规划控制区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工业区要编制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规划控制区内的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城市专业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国家及省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并推行招标投标制。编制城市规划所必需的城市勘察、测量等基础资料,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提供,使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统一座标和高程系统的地形图。
第十一条 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重大变更的,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经批准的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等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布,进行广泛宣传。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原则上从储备土地中供应。土地储备机构在编制储备方案时,应征求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内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按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等,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定点申请;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实地勘察,初步选定用地位置和界限,提出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依据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总图,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市区、近郊区范围内的单位院落改建、居民区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等,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四)经审查论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中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受理并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凭中标通知书或拍卖成交确认书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由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进行审查,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工业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民住宅建设,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规划许可证,审批后有关资料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按规定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方案确定后,再按第十四条或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手续。
第十八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在临时用地上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在使用期间因国家建设需要,应及时无条件清场退地。 第十九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挖砂取土,围填水面,设置生产生活废弃物堆放场所等活动,须征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
第二十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和储备土地的决定。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以及其他设施的,必须按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等有关资料,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公园、广场、城市雕塑或建筑小品的设计方案,应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四)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图等有关资料,经审核同意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开工手续。开工建设前,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现场验线后,方可正式施工。其中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受理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 规划控制区内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进行审查,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开工建设前,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验线后施工,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工业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申请,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规划许可证,审批后有关资料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附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并保持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建设规划许可手续。户外广告的设置与管理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临时建设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应立即拆除临时建筑,清场退地。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在期满30日前,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在验线的范围内,按照建设规划许可规定的内容和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建设用地范围,不得改变工程设计。确需变更的,应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六条 工程竣工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建设工程进行规划检查验收,符合工程规划许可要求的,出具工程规划认可文件。未出具认可文件的,有关单位不得通水通电,不得发放房屋产权证明。
第二十七条 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改门改窗等,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新建居民住宅之间以及其他建筑与住宅之间的南北向最小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3倍,城市新区不得小于1.5倍;其他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1倍;东西向间距必须满足消防需要。第二十九条 建筑物、构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按建筑物和道路的性质、规模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凡占压规划道路红线的建筑,一律不得改建、扩建,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逐步拆迁。
第三十条 城市主要道路两侧,一般不规划建设住宅楼。有碍市容市貌的临街建筑,应逐步予以改造。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单位,一般不得规划设置围墙、大门、传达室、车库、变(配)电室等建筑物、构筑物。确需设置围墙的,不得高于1.8米,并采取通透、美化、绿化措施。
第三十一条 成片开发、城市新区、居民区建设,其绿地率不得低于35%。各类建筑必须处理好第五立面,改善城市景观效果。公共建筑应配套建设相应容量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住宅建设应当将储藏间建在底层,楼房之间要进行适当绿化。 第三十二条 各种管线应按规划要求的位置埋设或架设。市区内设置各种管线应当埋设在地下,现有的架空线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三十三条 总体规划中确定搬迁的环境污染单位,不得改建扩建,应予以外迁。短期内不能外迁的,限期治理或转产。在城市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污染水源的项目,现有项目应转产或外迁。管理措施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的文件和用地无效。
第三十五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法建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建设;对影响城市规划的限期拆除、强制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
(一)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的;
(二)擅自扩大或移动建设工程用地位置的;
(三)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改门、改窗或设置户外设施的。以上行为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补办手续,交足有关费用,并处以土建工程造价3-10%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并依法追究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越权审批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程序和要求审批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
第三十七条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觉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加强对规划控制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的检查,对违反规划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泰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的详细规划,由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经市政府审定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申请,由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受理和初审。应当由市政府审批的,报市政府审批;应当由上级审批的,经市政府审定后逐级报批。
第四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按泰政办发〔1993〕78号文《关于市政府行政性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规定进行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