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个人总结考点
基础知识
计算机采用的是 存储程序控制 原理。
计算机功能部件--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指令类型--数据传送类、算术逻辑类、判定控制类
总线--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系统软件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 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用服务程序
配置技术指标--运算速度MIPS 主频Hz 字长 存储容量 数据传输率bps
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和工程计算 数据和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网络应用 汉字代码体系--输入码 机内码 交换码(矢量 点阵)
网络分类
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 点一点是网络
覆盖的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以太网)城域网(FDDI)
广域网
X.25--速率较低 误码率高
帧中继--光纤 传输速率高 误码率高
ISDN--成本高 线路利用率低
ATM--满足多媒体网络
A类IP地址 空间长度7位 主机地址长度24位
B类IP地址 空间长度14位 主机地址长度16位
C类IP地址 空间长度21位 主机地址长度8位(192.0.0.0-223.255.255.255)
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
标准的URL组成--主机名 文件名与路径 协议类型
ISDN ADSL适用于小型公司 DDN 帧中继适用于大型企业
信息认证--数字签名技术 身份识别技术 信息的完整性校验技术
计算机病毒--传染性 破坏性 隐藏性 潜伏性 可激发性
操作系统的安全--隔离 分层 内控
网络安全主要涉及的内容--安全攻击 安全服务 安全机制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 存储结构 运算
算法的代价 if n>N T(n)<=C*f(n)
顺序表--插入一个结点和删除一个结点所需移动节点个数=n/2
栈stackLIFO stack push(S.x)pop(S)top(S.x)empty(S)makempty(S)
队列queue FIFO queue enq(Q.x)deq(Q)front(Q.x)empty(Q)makempty(Q)
头变量Q。F 存放进行删除运算时应被删除的元素的下标
尾变量Q。R 存放待插入新元素的空位置的下标
定义
TYPE stack =RECORD
A;ARRAY[1..m]OFdatatype
t;0..m
VAR S;stack
栈的推入
PROCEDURE push(VAR s:stack;x:datatype)
BEGIN
IF s.t=m
THEN print(‘overflow')
ELSE BEGIN
s.t;=s.t + 1;
s.A[s.t];= x;
END
END
串最坏的情况下 比较次数n-m+1
二叉树 度-一个结点子树的个数 高度-叶结点的最大层数 层-父节点层数(0)加1.完全二叉树;只有最下面两层度<2,最后一层节点都在左边。
树对应的二叉树 左结点是子女右结点是兄弟
线索二叉树;n个结点有n+1个空指针。
扩充二叉树(霍夫曼算法)的外部结点=二叉树结点+1
顺序查找优点;逻辑次序无要求,对存储结构无要求。
缺点;平均检索长度长。平均比较次数(n+1)/2.二分法平均检索长度小,平均比较次数log2n。
缺点;需将线性表排序,存储方式插入删除不方便。
处理碰撞的方法 拉链法和开地址法
二叉排列树 左子树<根结点<右子树
最佳排序二叉树除了最下面一层各层都是满的。
B树--1,每个结点至多有m棵子树 2,根结点或为叶结点或至少有两棵子树 3 中间节点至少有m/2棵子树 4 k(i) B+树--1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女 2 每个结点至少有m/2个子女 3 根结点至少有2个子女 4有l个子女的结点必须有l个关键码 直接插入排序平均比较i/2,总移动个数n*n/4.二分法比较次数nlog2n,移动个数n*n。 shell排序法比较次数和移动个数为n(1.3) 直接排序比较次数为 n(n-1)/2 起泡排序法比较次数最大为n(n-1)/2平均执行时间nlog2n 快速排序法 最坏执行时间n*n平均执行时间nlog2n 散列表的平均检索长度不直接依赖于n 按后根次序周游树或树林等同于按对称次序周游树对应的二叉树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 共享性 随机性 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结构 整体结构 层次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中央处理器 存储体系 I/O控制方式 时钟 管态(R0)-特权态 系统态 核心态 目态(R3)-普通态 用户态 多到程序设计--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处理作业的道数 进程--运行 等待 就绪 死锁--每个进程要求的资源都已被另一进程占用,于是也就没有一个进程能继续运行 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进程控制块--调度信息 现场信息 线程--轻量级进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解决进程之间的信息通信的方案--共享内存 消息机制 管道通信(传输量大,速度较慢) 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 不剥夺条件 部分分配 循环等待 文件目录是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存储共享的目的--节省内存空间 实现进程通信数据库基础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技术 数据库的三件大事--1968,IBM推出IMS 1969 CODASYL'发表DBTG报告 1970 E.F.Codd奠定关系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管理软件研究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提高用户的生产率 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基础)数据操作 数据约束组成数据模型分类 概念层模型(ER)逻辑层模型 物理层模型 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IMS 网状模型DBTG 关系模型RDBME 面向对象模型ODBMS 对象关系模型(Oracle DB2) 模式--逻辑模式,概念模式 内模式--物理模式,存储模式 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物理独立性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组成关系完整性--域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插入操作--首先检查实体完整性 在检查参照完整性 最后检查域完整性 删除操作--只需考虑参照完整性 基本操作--并 差 笛卡尔积 投影 选择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数据查询(SELECT)数据定义(CREATE DROP ALTER)数据操作(INSERT UPDATE DELETE)数据控制(GRANT REVOKE) SQL特点--综合统一 高度非过程化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灵活的使用方式 语言简洁 SQL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作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嵌入式和动态SQL规则 SQL调用和会话规则 模式SCHEMA 索引INDEX 域DOMAIN 创建模式 CREATE SCHEMA S_SC_C AUTHORIZATION Jin 删除模式 DROP SCHEMA S_SC_S CASCADE 建表 CREATE TABLE S_SC_C.STUDENT 完整性约束 FOREIGN KEY(S#)REFERENCES STUDENT(S#) 修改表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telephone CHAR(12) 删除表 DROP TABLE STUDENT RESTRICT cascade级联模式--以表中数据创建的视图索引全部消失 restrict 约束模式--只有先删除表内数据 否则拒绝删除表 数据简单查询 SELECT * FROM student between SELECT sname,age FROM student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2 likeSELECT * FROM studentWHERE sname LIKE '_' _ 表示任意单个字符 % 表示和任意长字符串 集合查询 并 union 交 intersect 差 except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与数据库设计 数据依赖--函数依赖 多值依赖 合并规则由X→Y,X→Z,有X→YZ 伪传递规则 X→Y,WY→Z 有XW→Z 分解规则 X→Y,Z属于Y 有X→Z 1NF元组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2NF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 3NF每个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马 BCNF对于每个非平凡的函数依赖X→Y 都有X包含码 4NF对于每个非平凡的多值依赖X→→Y 都有X包含码 模式分解的等价标准--无损连接性 保持函数依赖 无损连接不一定保持函数依赖 保持函数依赖不一定无损连接 具有无损连接性 一定达到BCNF 保持函数依赖 可以3NF 比一定BCNF 数据库设计--结构特性设计 行为特性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 常用自底向上的设计策略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数据定义 数据操作 数据存储和管理 事务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存储管理器 查询处理器 事务管理器 支持对于所要求的数据进行快速定位的附加的数据结构称作索引--顺序索引 散列索引 顺序索引支持点查询和范围查询 散列索引支持点查询 不支持范围查询 为了将大小不同的记录组织在同一个磁盘块中,常常采用分槽的页结构 提高访问效率的方法--减少磁盘和内存之间传输的块数目 查询优化--选择逻辑查询计划 选择物理查询计划 查询执行的最基本的动作是关系代数运算的执行 事务是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纵集合数据库系统事务特征--原子性 一致性 隔离性 持久性 保持一致性是应用程序员责任 保持原子性 持久性是故障恢复机制责任 系统故障类型--事务故障(逻辑错误 系统错误)系统故障 磁盘故障 并发执行可能出现的问题--丢失更新 对未提交更新的依赖 不一致的分析 并发控制最常用方法--封锁-共享锁(可读不可写)排他锁(可读可写) 保证可串行性协议--两阶段封锁协议-增长阶段(可获得锁不可释放锁)减缩阶段(可以释放锁不可获得新锁) 9主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理论研究--20.70初期 实用阶段--20.70后期 成熟和发展20.80开始 成熟阶段--完整性 客户机/服务器环境 扩充OS功能 网络的互联 选用时考虑因素--1 模型类型和用户个数 2 速度 3 软硬件 性价比 4 开发使用者的经验 5 安全性 SQLserver2000--客户端组件 服务器端组件 通信组件 客户端组件--企业管理器 查询分析器 数据传输服务 联机丛书 客户端网络使用工具 服务器组件--SQL服务器服务 SQL服务器代理 分布师事务协调服务 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 SQLserver2000使用T-SQL语言 SQLserver2000约束包括--主键约束 外键约束 唯一性约束 条件约束 非空值约束 用windows2000和IIS5用作Internet平台 使用ISAPI(函数调用集)AsP(服务器端脚本环境)Xml(扩展标记语言) Oracle-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DBMS)基本概念--Oracle数据库Oracle实例 Oracle数据库定义涉及模式对象和一个或多个表空间 Oracle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按数据块 盘块和段组织 Oracle数据库实例由系统全局区 用户进程 Oracle进程 Oracle数据库允许用用户的编程语言 C Java Developer/2000应用开发工具集 Designer/2000提供CASE工具帮助对复杂问题建模 分析和设计 Discoverer/2000支持数据仓库 Oracle解决数据仓库的方案是OracleOLAP产品 Oracle针对Internet的产品是Oracle Webserver Oracl的对象关系特性-使用可变长度数组 嵌套 抽象的数据类型创建表 对象视图构建虚对象 管理大对象 BLOB二进制数据大对象CLOB字符数据型大对象 BFILE只读二进制数据文件 NCLOB固定宽度的CLOB 安全性--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可控性 权限-Oracle分为数据库系统权限 数据库对象权限 SQLserver分为服务器权限 数据库权限 三级身份认证系统登录 数据库连接数据库对象访问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工具 数据库管理工具包(only for DBA)--加载工具 备份工具 文件重组工具 性能监控工具 for(数据库设计者,用户,DBA)--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应用开发环境 通讯接口 信息系统的三层结构--表现性 应用逻辑性 数据逻辑性 优点--易维护 可伸缩 高可靠性 低成本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Web服务器为中心 以应用服务器为中心 以数据库服务器为中心 服务器扩展程序主要使用CGI(公共网关接口)WebAPI两种编程接口编写 基于构件方式 客户机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企业内部系统开发 基于脚本方式 客户机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 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软件结构将数据库服务器和HTTP服务器紧密的结合起来 数据库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集成业务建模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UML对象模型 PowerDesigne主要模块 ProcessAnalyst--用于数据分析或数据发现 DataArchitect--用于双层,交互式的数据库设计和构造 AppModeler--用于物理建模和应用对象及数据敏感组件的生成MetaWorks--高级的团队开发 信息的共享和模型的管理 WarehuseArchitect--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建模和实现 Viewer--用于只读的 图形化方式访问整个企业的模型信息 两种数据库模型图--数据库逻辑图 数据库物理图 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Delphi--第四代编程语言 用高度结构化的Object Pascal语言 结构清晰 高效优化 提供了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可扩展数据库功能 主窗口+对象检视器+窗体窗口+代码窗口 Delphi在开发两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时--BDE ADO dbExpress InterBase 应用开发工具PowerBuider--随带的SYBASE SQL Anywhere功能强大 PowerBuider10.0为使用NET开发工具的用户提供了DataWindow。NET 数据窗口的操作的核心是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窗口包括数据窗口对象 数据窗口控件。 支持的数据源--快速选择 SQL选择 查询对象 外部数据源 存储过程 Visual Stadio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特点--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 高效的团队协作 突破性的用户体验 Visual Stadio 2008允许开发人员针对多个。NETFramework版本开发的Visual Stadio版本。 Visual Stadio2008实现了Dreamwaver网页编辑的功能数据库技术发展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 网状模型数据库系统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支持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新的数据库一个用领域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不与其他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DBMS功能,应用程序的执行和用户界面处理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进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系统一个节点这些节点通过某种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 分布式数据库中可将出具库分割成被称片段的逻辑单位 查询处理比较复杂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由大量的个人人计算机和工作站以及少量的中心主机型机器组成通过网络连接。客户程序访问标准--开放数据库互联ODBC标准 面向Java程序语言的相关标标准(JDBC) 面向Web的数据库体系--添加一个中间层 称为应用服务器或Web服务器 数据库技术的进步和数据库应用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过程 面向对象(OO)起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典型的对象--状态(值)和行为(操作) OO数据库为每一个对象提供一个唯一的,由系统生成的对象标识符(OID) 对象可以包含任意复杂度的对象结构,这是对象能够包含所有描述该对象的必要信息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可以应用于数据库对象,是OO语言和OO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保证数据与操作的独立性形式 类型和类的层次继承是OO系统中重要的概念 如果单个子类型是两个类型的子类型并且继承了另个超类型的函数--多重继承 复杂对象--结构化的复杂对象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 对象数据库标准--对象模型(OM)对象定义语言(ODL)对象查询语言(OQL) 对象数据管理组织ODMG对象模型是对象定义语言(ODL)和对象查询语言的基础(OQL) RDBMS和ODBMS区别--1 处理联系 2 处理继承 3 指定操作 数据仓库的提出是以关系数据库 并行处理和分布式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新技术 特征--面向主题 数据集成 相对稳定 反映历史变化 数据集市是一种更小更集中的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系统是由数据仓库 仓库管理 分析工具组成的数据仓库是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形式---OLAP服务器 OLAP基本操作1 切片和切块 2 钻取 3 旋转 数据挖掘是KDD(知识发现)过程中一个特定的步骤 KDD包括数据准备 数据挖掘 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数据准备--数据选取 数据预处理 数据变换 Web挖掘分为--Web内容挖掘 Web结构挖掘 Web使用记录挖掘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试心得 前前后后,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试只需20多天时间,之所以考三级是不想浪费了我的机试基础,但笔试是完全自己考前看的,如果你全职攻克它,保证一个星期内就能拿到证,让我感慨这证书到底有多大价值。何况科技这么发达的年代,考试除了靠实力就是靠能力,就三个破监考老师,能镇住我们这些考试达人吗?对那些考了二级还想考三级的童鞋,我只想说一句话,省省精力去做点有实用性的事吧!就像大学生泛滥的时代,研究生出来能好多少?大部分读研的人都是被“逼”去考研的,有能力的早就已经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了。 不过既然已经考了,就为准备踏上不归路的牛逼们提供些考试心得吧。如果你认为计算机考试不补考的人生是残缺的,那请忽略下面几段。 最最重要的就是买本好书。就笔试而言,书需要两本,一本是高教的(有201X年标注),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教材,另一本是和它高仿封面的山寨习题册,书里会有上机软件的光盘,只用看习题那本就好了,不懂的时候再去看教材。不要去图书馆借各种杂书,浪费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啊。 然后书中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像什么1NF,2NF,3NF,4NF呀,概念看不懂就去做题,然后看解释,有些东西你能做对它的题,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你可以保持沉默,你说这考试出来有啥意思。看完一章就回过头复习一遍,然后考前书通看一边,应该就OK了。我是考前一天把课全翘了来看,到晚上还剩最后一章的时候大脑容量已达极限,左脑进,右脑出啊。脑细胞杀伤率过大,不推荐。考试当天监考员貌似都很不严肃的,一副鄙视考试的态度。考试共2小时,一个小时足够做完,如果你做了一个半小时,那恭喜你,3个监考老师会来到你的身边,温柔地坐下,男老师两眼放光,女老师两眼放电。心理素质不好的童鞋就会在威逼色诱下仓惶逃离考场,所以拥有良好的考试心态还是很重要的。机试就更简单了,如果你会做,两袖清风飘进去,10分钟之内飘出来。如果遇到不会做的,怎么办,怎么办?赶快拿出你的手机,编辑关键码到寝室助考团。据说这招对二级考试有一定的用处,三级还没人尝试过。 考完后元气大伤啊,只想痛痛快快玩一场,20多天以来压抑在心中的东西全部爆发出来,玩了两整天游戏,心情还没恢复过来,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如果你想和你的暗恋对象告白又没有勇气,那就参加三级考试吧,如果对你宿舍的人有深仇大恨,那还是不要去参加了,为他们着着想吧。 1.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2.模式/内模式映象为数据库提供了(物理)数据独立性。3.在层次、网状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用(指针)实现。4.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5.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6.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7.由于数据冗余,当进行更新时,稍不谨慎,易引起(数据不一致性)。 8.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关系模型是用结构表示实体集,用(公共属性)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和(数据字典)。 10.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纵语言(DML)的语句分成(检索)和(更新)。11.DBMS是由(查询处理器)和(存储处理器)两大部分组成。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运行效率和(用户的生成率)。 13.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时,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转换成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 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及它的翻译程序,DDL定义数据库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并通过翻译程序分别翻译成相应的目标模式,存放在(数据字典)。15.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存储的改变会引起内模式的改变。为使数据库的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这是通过改变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来实现。这样,使数据库具有(物理独立性)。 16.在数据库技术中使用数据模型的概念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两类,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17.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描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物理结构或存储方式的是(内模式)。 18.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是(冗余)数据。19.网状、层次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表示和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方法:网状、层次数据模型是通过指针链,而关系模型是使用(外键)。 20.外模式是(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模式是所有(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的(总和),外模式是模式的(一部分)。 21.对数据的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22.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文件系统)之上的。2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为了实现这三级模式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两个映像,它们是(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24.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可以供用户以(交互式)使用和以(批处理式)使用。 2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库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检索)。26.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三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性)。27.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四个方面。 28.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主要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9.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语义解释)。30.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的计算机之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31.通常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 32.数据库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33.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ER方法)。34.数据库系统核心是(数据管理)系统。35.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以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是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的是(模式)。 36.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演算语言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的DML语言。3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从关系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选择)。38.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可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数据项)为单位。39.实体完整性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40.在数据库技术中,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称为安全运算。41.关系代数中,θ联接是由(笛卡儿积)操作和(选择)操作组合而成的。42.扩充的关系代数操作是(外联接)和(外部并)。 43.关系演算语言包括(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44.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的操作称为(投影),对关系进行水平分割的操作称为(选择)。45.关系代数包括(并)、(交)、(差)、(笛卡儿积)集合操作,还包括扩充的关系操作:(投影)、(选择)、(联接)、(除法)。46.一个表格是由(表名)、(表头)和(表体)三个部分组成。47.查询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性能),在查询优化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选择运算应尽可能地(先做)。 48.数据是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49.关系代数六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三种语言之间的的关系是(相互等价)。50.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做操作以后新关系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原来关系的元素。51.数据的存取按一次一个(元组)进行操作。 52.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的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的协调用(游标)机制实现。53.(共享变量)是SQL与宿主语言的接口。54.在SQL语言中,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子模式称为(视图)。 55.SQL的功能包括定义、查询、(更新)和(控制)。 56.在SQL语言中,建立基本表之前必须先建立(数据库)。 57.在SQL查询时,如果需要去掉查询结果中的重复组,应使用(DISTINCT)保留字。58.当用户建立视图时,在数据字典中存储的是视图的(定义),而不是(数据)。 59.在嵌入式SQL中,为解决宿主语言与SQL的不同数据结构,采用(游标)机制来进行转换。 60.SQL数据库中的表,可以是(基本表),也可以是(视图)。61.SQL提供的时间型数据类型分别为TIME和(DATE)。 62.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不仅可以出现列名,而且可以出现(表达式)。63.在嵌入式SQL的宿主语言中使用SQL语句时,必须加上前缀标识(EXEC SQL),结束标识(END EXEC)。64.共享变量由(宿主语言)的程序定义,并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 65.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SQL)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66.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分三类,它们是(数据描述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而SQL是(集DDL、DML、DCL为一体)的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67.SQL语言中引用了游标,使用游标是为了把集合操作转换为(单记录)处理。68.SQL的DML语句包括(SELECT、INSERT、DELETE和UPDATE)。69.缓冲区是由控制信息和若干(定义页)组成的。 70.SQL语言引入了游标的概念,这是为了实现(查找)操作功能而引入的。71.SQL语言中表示判断条件的语句由(WHERE)引导。72.索引的描述存放在(数据字典)的对象中。 73.在基本表S中删除年龄(AGE)列,并且把引用该列的所有视图和约束也一起删除可用语句(ALTER)TABLES S,(DROP)AGE CASCADE。74.求学生的总人数和平均年龄在SQL中采用 75.SELECT COUNT(*),(AVG)(AGE)76.FROM STUDENT 77.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 78.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79.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名和成绩。若使用连接查询的SQL语句是 80.SELECT SNAME,GRADE 81.FROM S,SC,C 82.WHERE CNAME=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SC.C#=C.C#) 83.在函数信赖中,平凡的函数信赖根据Armstrong推理规则中的(自反)律就可推出。84.设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 = {B→A,B→C},则分解ρ = {AB,AC}丢失的FD是(B→C)。 85.如果X→Y和X→Z成立,那么X→YZ也成立,这个推理规则称为(合并律)。86.如果X→Y且有Y包含于X,那么X→Y称为(平凡的函数依赖)。 87.关系模式设计的表达性原则是用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来衡量。8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函数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89.在模式R(ABC)关系中,如果规定,每一个B值只能有一个A值对应,那么在R中至少有FD(B→A)。 90.泛关系模式可能存在数据冗余、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等问题。 91.在关系模式R(U,F)中,X,Y均为U中的属性,X→Y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属于X关于F的闭包)。 92.对于函数依赖X→Y,如果Y是X的子集,此函数依赖为(平凡)函数依赖。93.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94.关系模式R(U,F)中,如果X→→Y,U=XY,称X→→Y为(平凡)多值依赖。95.5.在关系模式设计时,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函数依赖)。 96.关系模式R(A,B,C,D)中,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D},那么F在模式ACD上的投影πACD(F)为(A→D)。 97.分解成BCNF模式集的算法,不一定保证(保持函数依赖)。98.在关系数据库中,规范化关系是指(属性值不可分解)。 99.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是通过关系模式的(分解)来实现的,但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必须保证操作前后的关系模式(等价)。 100.一个关系模式不属于第二范式可能会产生(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修改异常)等几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投影分解)。101.在关系S(S#,SN,D#)和D(D#,CN,NM)中S的主关键字是S#,D的主关键字是D#,则D#在S中称为(外关键字)。 102.在一个关系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R一定属于(1NF)。103.如果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码,则称为(第二)范式。 104.范式按包含关系排列为:1NF,(2NF),(3NF),(BCNF),4NF。105.当局部ER图合并全局ER图时,可能出现(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106.DBD主要包括(结构特性的设计)和(行为特性的设计)两方面的内容。107.规划阶段应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系统规划纲要)两种文档。 108.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任务是由(设计人员和用户共同)收集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以(用户和设计人员都能接受的文档)形式确定下来。109.在需求分析中,(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过程等描述。 110.需求分析的输入是(总体需求信息和处理需求),输出是(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书)。111.需求分析大致分为三步完成:(收集需求信息)、(整理并形成需求说明书)和(评审)。112.在DB概念设计中使用ER方法,一般分(为每一应用设计局部ER模式)、(设计全局ER模式)和(全局ER模式的优化)三步进行。113.在ER图中,矩形框表示(实体类型),菱形框表示(联系类型)。114.在DBD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概念)数据模型。115.在数据抽象中,若干个(类)对象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类)对象,前者充当后者的成分,称为(聚集),它表示is-part-of联系;忽略若干个(类)对象的差别,按其共性形成一个(类)对象,称为(概括),它表示is-a联系。116.DBD的逻辑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逻辑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程序的概要设计)。117.DBD的物理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物理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详细设计)。118.DB物理设计的优劣用(操作开销)衡量。 119.为哪些表,在哪些列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应是DBD的(概念设计)阶段考虑的问题。 120.对DBS的维护工作是由(DBA)承担的。 121.在数据库设计中,对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重新组织);其中改变概念或逻辑结构又称为(重新构造);改变物理结构称为(重新格式化)。 122.在数据库设计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加工过程等的描述,通常称为(数据字典)。 123.系统规划的阶段性成果是(系统的总体规划报告);需求分析的阶段成果是(系统需求说明书);物理设计的结果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124.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和维护,直到它被新的所取代,这一过程成为(软件生存)周期。 125.DB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三类问题,它们是丢失更新、(不一致分析)和读脏数据。126.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性质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127.判断一个并发调度是否正确,可以用(并发事务的可串行化)概念来解决。128.数据库恢复时,系统对已提交的事务要进行(重做REDO)处理。 129.设有学生表S(学号,姓名,班级)和学生选课表SC(学号,课程号,成绩),为维护数据一致性,表S与SC之间应满足(外键)完整性约束。 130.SQL中的安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视图,另一个是(授权子系统)。131.SQL语言中,允许更新的视图在定义时应该加上(GRANT INSERT)短语。132.数据库保护包括(数据库的恢复)、(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安全性控制)四个方面。 133.(COMMIT)是事务提交语句,(ROLLBACK)是事务回退语句。 134.事务的原子性是由DBMS的(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的,持久性是由DBMS的(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的。 135.通常采用的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方法是转储加(日志)。136.系统故障后,由DBA(重启DBMS),再由(DBMS)执行恢复;介质故障后,由DBA(装入最近的DB副本),再由(DBMS)执行恢复。137.PXC协议是在PX协议上再加一规定:(X封锁必须保留到事务终点(COMMIT或ROLLACK))。 138.PX协议可以解决(因多事务同时更新同一数据对象)而引起的更新丢失问题,PXC协议可以解决(由恢复)而引起的更新丢失问题。 139.系统在运行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存储在外存的数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这种情况叫做(系统)故障。 140.S封锁增加了并发度,但也增加了(死锁的可能)。141.SQL中,全局约束有两种:(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断言)。 142.SQL中,如果要使在基本关系中删除一个元组时,依赖关系中相应元组一并被删除,那么外键约束子句中的方式说明应是(ON DELETE CASCADE)。143.在RDB中,可以根据需要授予用户(读)、(插入)、(修改)和(删除)四种访问DB的权限,以及索引、资源、改变和撤消四种(修改数据库模式)的权限。 144.SQL中,如果允许用户把已获得的权限再转授给其他用户,那么在GRANT语句中应加短语(WITH GRANT OPTION)。 145.单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最明显的也是最重要的差别是(多用户DBS存在并发操作)。 146.所谓(事务)是指一系列动作的组合,这些动作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这些动作或者相继被执行,或者什么也不做。 147.SQL语言用于事务处理的语句主要有:(COMMIT)语句和(ROLLBACK)语句。148.允许用户插入新的数据,但不能修改数据的权限为(插入权限)。 149.分布式数据库中定义数据分片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完备性条件、重构条件和(不相交条件)。 150.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透明性层次越高,应用程序的编写越(简单)。15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两个特征:数据分布性和(逻辑整体性)。152.在分布式数据模式结构中,全局外模式描述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153.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154.(物理分布性)特点是分布式数据库与集中式数据库的最大区别。155.(逻辑整体性)特点是分布式数据库与分散式数据库的最大区别。156.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存储分为(数据分配)和(数据分片)两个方面。157.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分片有三种方式:(水平分片)、(垂直分片)和混合型分片。158.在定义数据分片时,不允许全局关系的某个数据不属于任何一个片段,这个性质称为数据分片的(完备性)条件。159.在定义数据分片时,所采用的划分方法必须确保能够由各个片段重建全局关系,这个性质称为数据分片的(重构)条件。 160.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客户机实现前端处理和用户界面,服务器完成(事务处理)和(数据访问控制)。16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分布在各个场地,系统最主要的性能目标是尽量减少网络中传递信息的次数和(传送的数据量)。 16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逐渐向客户/服务器模式发展。但是,单服务器的结构本质上还是(集中式)系统。只有当系统中有多个DB服务器、并可协调工作为众多客户机服务时,才称得上是(分布式)系统。 163.DDBS的四个功能子系统是调度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可靠性)子系统和完整性子系统。 164.根据数据模型和DBMS来考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为(同构同质)型、(同构异质)型和异构型三种类型。 165.按基于联接的查询优化策略,传输的是(整个)关系,可从两方面减少数据传输量:对于分处于不同场地的两个关系间的联接,尽量考虑传输(尺寸较小的那个)关系;当联接多个关系时,考虑(数据传输量最小的联接顺序)。 16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兼顾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散处理两个方面,且数据库虽然分布在网络上的各个结点中,但仍然是统一管理。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良好的性能,既可独立完成局部应用,也可协作完成(全局)应用。 167.在有泛化/细化联系的对象类型之间,较低层的对象类型称为(子类型)。168.ORDB系统是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中引入(面向对象)技术。169.面向对象模型中类的概念相当于ER模型中(实体集)的概念。170.对象由变量、消息和(方法)三部分组成。 171.传统的关系模型中,基本的数据结构层次是(关系-元组-属性)。172.嵌套关系突破了(1NF)定义的限制。 173.嵌套关系和复合对象的一个明显弱点是它们无法表达(递归的结构)。174.对象联系图中,椭圆表示(对象类型),小圆圈表示(属性是基本数据类型),单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单值),双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多值),双线箭头表示(泛化/细化联系),双向箭头表示(两个函数是互逆的)。 175.对象联系图完整地表达了(数据之间的联系)。 176.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递归数据结构的关键是采用(对象标识)技术。177.对象关系数据库,同类元素的无序集合有两种类型:(多集)和(集合)。178.在数据类型嵌套时,采用引用类型时,要加关键字(ref)。179.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类似对象的集合称为(类),对象的方法分成(只读)型和(更新)型两种。 180.继承性是数据间的(泛化/细化)联系。 181.要把OOPL变成持久化语言,就要提供一种方法,把对象区分为(持久的)还是(暂留的),程序运行结束后,前者将被保存,后者将会消失。182.对象的持久性、对象标识和指针、(持久对象的存储和访问)是持久化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填空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上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运算器都可对数据进行哪两种运算?答: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CAD、CAM、CAT、CAI都代表什么? 答: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送)的全过程。 5、程序性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 6、能举出哪些是高级语言、哪些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cobol.c.foxbase等 7、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 8、解释型程序和编译型程序有什么不同?哪种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9、DBMS是什么的? 答: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11、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部分。 12、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随机性)。 13、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4、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 15、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早期批处理阶段)、(执行系统阶段)、(多道程序系统阶段)、(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 16、Spooling系统是(批处理)系统。 17、批处理系统有两大特点(多道)、(成批)。 18、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大作业的吞吐量以作业流量的自动化。 19、分时系统的特点(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20、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 答:用户响应的及时性。 21、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类?并能举出这两类的例子。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什么系统? 答:实时系统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都是实时控制系统 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22、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及时性,另外的一个特点是高可靠性。 23、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24、操作系统的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2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什么? 答: 1、科学计算 2、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 5、计算机人工智能 26、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 1、字长 2、运算速度 3、主存容量 4、综合性能 27、CPU的状态 答: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在执行不同程序时,根据运行程序对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而 将CPU置为不同的状态。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28、PCB是什么? 答:是进程控制块。 29、用户组织的逻辑文件有哪两种形式? 答: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30、WAN、LAN、MAN都代表什么? 答:WAN代表着广域网、LAN代表着局域网、MAN代表着城域网。 31、TCP/I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答: 1、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环形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见有惟一的IP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32、Internet 提供的主要服务? 答: 1、www服务 2、电子邮件服务 33、Internet的基本接接入方式? 答: 1、通过ISP接入 2、通过局域网接入 3、通过电话线接入 34、信息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信息的保密性 2、信息的完整性 3、信息的可用性 4、信息的可控性 35、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程序是(可执行文件),在机器内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它编写的程序是(源程序)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一般使用高级程序设计的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称为(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即目标程序) 36、解释程序是边逐条解释边逐条执行,不保留机器码的(目标程序)。编译方式是使用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的(目标程序)并形成(文件)保留。 37、一般,将中断源分为两大类(强迫性中断)、(自愿性中断)。 38、强迫性中断包括(输入/输出中断)(硬件故障中断)(时钟中断)(控制台中断)(程序性中断)。 39、什么是自愿性中断? 答:这类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程序有应是由于程序员在编造程序时,因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思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从而导致中断的,所以又称为访管中断。这类中断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且发生位置确定。 40、中断优秀级是鞅硬件规定的,因为不可改变,但通过(中断屏蔽)可以读者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 41、中断处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答: 1、保存被中断程序的现场,其目的是为了在中断处理完之后,可以返回的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 2、分析中断源,确定中断原因。 3、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 4、恢复被中断程序现场(己中断返回),继续执行被中断程序。 42、硬件时钟分为哪两类? 答: 1、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 43、什么是进程? 答: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一个独立的单位,进程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记录其执行情况,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随着进程的进展,它们在状态之间相互变化。 44、并发进程使用的的共同使用的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 45、分逻辑地址空间到物理地址空间的转换被称为(地址映射)。 46、主要的存储管理方案有哪几种? 答:分区管理、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47、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答: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可激发性。 48、加密和解密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一种密钥控制下完厂的。他们分别称为(加密密钥)(解密密钥)。 49、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1、软件需求增长得不到满足 2、软件生产高成本,价格昂贵。 3、软件生产进度违法控制。 4、软件需求定义不准确,易偏离用户需求。 5、软件质量不易保证。 6、软件可维护性差。50、20世纪70年代,B.W.Boehm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 5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争取划人为八个阶段 答: 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 5、详细设计 6、程序编制 7、测试和运行 8、维护 52、瀑布模型的计划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期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其中程序设计包括(编码)和(测试)运行期包括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53、软件的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 54、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 55、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工具)和(环境支持),其主体内容是(软件开发方法学)。 56、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 57、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 58、计划期的主要是任务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59、开发期的主要任务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60、运行期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的(运行)和(维护)。 61、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答: 1、阶段性 2、推迟实施 3、文档管理。62、(问题定义)阶段的任务是要确实软件系统所要解决的任务。 63、可行性研究着重对以下具体方案考虑 答: 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操作可行性 64、软件计划鞅两项任务组成(分析)和(估算)。65、软件开发工作中的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对每一种资源都应指明三点(资源的描述)、(使用资源的起始时间)、(使用资源的终止时间)。66、开发软件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编码和测试人员)。67、软件资源包括(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 68、需要分析的这个亟待的基本任务是,用户和分析人员双方共同来理解系统的需要,并将共同理解形成一份文件,即(软件需要说明书)。69、用户需求通常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开发费用开发周期,可使用的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70、分析亟待是(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讨论协商的阶段。71、数据流图包括哪四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答: 1、圆框:变换/加工 2、方框:外部实体 3、箭头:数据流 4、直线:数据存储 72、(数据字典)是对数据定义的信息的集合。73、数据字典中有四种类型的条目:(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项)和(加工)。 74、数据字典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答: 1、人过过程 2、自动化过程 3、人机混合过程 75、数据字典具有的特点? 答: 1、通过名字能方便地查阅数据的定义 2、没有冗余 3、尽量不重复其他部分已说明的信息 4、能单独处理描述每个名字的信息 5、书写方法简单方便而且严格,容易更新和修改。 76、需要分析的方法通常分为四步? 答: 1、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 2、将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为当前逻辑模型 3、分析新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 4、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和一些补充考虑的细节问题。 77、需要分析的步骤? 答: 1、理解 2、分析 3、决策 4、实现 5、复审 78、复审的标准和内容? 答: 1、软件需要规格说明中的目标是否与系统规格说明中的目标一致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对重要的系统元素接口,所有的数据流和数据文件的定义是否明确,是否有不一致或遗漏 3、每个功能是否已清楚地描述,设计的主要约束是否实现,对未来的可能的软件需要是否有所考虑。 4、是否与用户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5、文档是否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6、软件计划中的估算是否受到影响。79、(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80、软件需求说明书包括的内容和书写参考格式? 答: 1、概述 2、数据描述 3、功能描述 4、性能描述 5、参考文献目录 6、附录 81、软件需求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答: 1、作为用户和软件人员之间的共同文件,为双方相互了解提供基础。 2、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3、作为验收的依据,己作为选取测试用例和进行形式验证的依据。 82、结构化设计是以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其中包括(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为基础。83、软件结构的度量的术语 答:深度:从根模块到最低层模块的层数。宽度:控制的总分布。扇入数:有多少模块直接控制一个给定的模块 扇出数:由一个模块直接控制其他模块数。上级模块:控制其他模块的模块 从属模块:被另一模块控制的模块。84、(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永久等程序元素的集合。85、(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86、模块独立性是由(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指标来度量的。87、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 88、耦合可以分为哪几种? 他们之间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 答: 1、内容耦合 2、公共耦合 3、外部耦合 4、控制耦合 5、标记耦合 6、数据耦合 7、非直接耦合 89、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衡量模块的联系) 90、内聚有哪一几种,它们之间的内聚度由弱到强的排列是什么? 答: 1、偶然内聚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 4、过程内聚 5、通信内聚 6、顺序内聚 7、功能内聚 91、什么是纳入时间? 答:纳入时间是指一个模块被归并到软件的源语言描述之中的时间。92、模块的激活机制通常有哪两种? 答: 1、通过引用来调用模块的 2、通过中断来调用模块的。 93、在软件结构中,模块可以分成以下的几类? 答: 1、顺序模块 2、增量模块 3、并行模块 94、软件系统的扇入和扇出有什么规定? 答:设计好的软件结构通常顶层的扇出比较大,中间扇出比较少,底层模块有大扇入。 95、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96、在总体设计中要用到的几种图? 答: 1、层次图和HIPO图 2、结构图 97、一般的把信息流分为(事务流)和(交换流)。 98、什么是事务流? 答:当信息活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从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归为特殊的一类,称为事务流。99、PAD图又称为(问题分析图) 100、PAD图是(二维树形结构)的图形。 101、PAD图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使用。102、PDL又称为(伪码)。103、(软件设计规格说明)是软件设计的最终成果。 104、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用于两个方面(作为编码人员书写源程序的依据)、(作为测试阶段及维护阶段的一个指南)。 105、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的编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答: 1、在总体设计阶段育集中于软件结构的描述 2、详细计算机阶段应集中描述每个软件元素的细节。106、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作用范围 2、参考文档 3、设计说明 4、模块、5、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 6、需要与模块的相互对照表 7、测试的准备 8、装配 9、专门的注释 10、附录 107、设计的复审包括(正规复审)、(非正规复审)。108、参与复审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用户)。 109、复审的标准是什么? 答: 1、可追溯性 2、风险 3、实用性 4、可维护性 5、接口 6、技术清晰度 7、选择方案 8、限制 9、其它问题 110、结构化语言的有哪三种控制结构 答: 1、顺序 2、循环 3、选择 111、结构化语言的缺点是(目标程序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和运行时间都有一些增加)。 112、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编程语言的性能主要有哪些? 答: 1、一致性 2、二义性 3、简洁性 4、局部性和线性 113、从工程的观点看,语言的性能包括如下内容? 答: 1、是否易于把设计转换为程序 2、编译效率 3、可移植性 4、是否有开发工具 5、源程序的可维护性 114、高级语言通常人为哪三类? 答: 1、基本语言 2、结构化程序语言 3、专用语言 115、当评价可用语言时应该考虑那些因素? 答: 1、一般的应用领域 2、算法及运算的复杂性 3、数据结构的复杂性 4、软件运行的环境 5、性能 6、对该语言的熟悉程度 116、可用性语言选择时最主要的考虑什么因素? 答:语言的应用领域。117、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的关键是(使程序结构简单清晰)。118、大型软件系统的程序内部必须带有(说明性注释)即(内部文档)。 119、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所以软件测试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期的全过程。 120、好的软件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121、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工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其任务可归纳为? 答: 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改正程序错误 3、提供错误诊断信息 122、软件测试的方法有三种? 答: 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正确性证明 123、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一般有两类(黑箱法)和(白箱法)。124、黑箱测试即(功能测试)。125、白箱测试即(结构测试)。 126、什么是静态测试? 答:静态测试一般是指人工评审软件文档或程序,借以发现其中的错误,由于被评审的文档 或程序不必运行,所以称为静态。127、(软件评审)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128、软件评审可以分为(需求复审)、(总体设计复审)、(详细设计复审)、(程序复审)。129、单元是什么? 答:单元是程序中最小的有意义的部分。 130、单元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 1、数据输入 2、数据加工 3、数据输出。131、黑箱法分为(等价分类法)、(边缘值分析法)、(因果图法)、(错误探测法)。132、白箱测试包括什么? 答: 1、语句测试 2、分支测试 3、路径测试 4、覆盖测试 133、穷举测试又称为(完全测试)。 134、如测试蟆是希望通过测试发现程序的全部错误则属于(完全功能测试)。 135、如果设计这样的测试输入数据集,使程序的全部路径都被遍历属于(完全功能测试)。136、软件测试组成包括哪些? 答: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 2、集成测试 3、有效性测试 4、系统测试 5、验收测试 137、单元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答: 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复审 138、集成测试又称为(整体测试或者是结合测试)。139、系统测试包含(功能测试)和(验收测试)。 140、测试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答: 1、引言 2、测试计划和配置 3、接口测试 4、功能测试 5、开发测试 6、交付使用的准备 7、附录 141、软件维护的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维护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对它所做的改变。也是软件生成周期中最后一个阶段 142、软件维护的分类? 答: 1、校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143、影响软件因素包括什么? 答: 1、人员因素 2、技术因素 3、管理因素 4、程序自身的因素。 144、影响软件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1、增加维护工作量的因素:软件的年龄和大小,结构的合理性,程序复杂性,用户的总量,应用的变化,文档的质量等都将影响维护的工作量。 2、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因素:使用新软件,自动工具、数据库技术、新的数据管理软件都对维护工作量减少有帮助,维护经验同样对减少维护工作量有益。145、软件维护的任务包括什么? 答: 1、检查用户的要求和说明书 2、同用户和开发者商讨 3、检查程序和文档 4、确定程序错误性质和位置 5、研究程序的修改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引起的后果。 6、对改变部分进行编码 7、修改程序文档和程序库、数据库。 146、维护的副作用都有什么? 答: 1、修改程序的副作用 2、修改数据的哥作用 3、文档资料的副作用 147、与软件产品有关的性能? 答: 1、正确性 2、健壮性 3、效率 4、安全性 5、可用性 6、风险 7、可靠性 148、软件管理也称为(项目管理)。 149、软件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什么? 答: 1、组织管理 2、人员管理 3、资源管理 4、计划管理 5、版本管理 150、软件工程标准化有什么好处? 答: 1、有利于软件生产的组织 2、有利于软件生产的规模化和自动化 3、便于培养软件生产人员和提高技术水平 4、能提高软件生存率和保证质量 5、进行开发人员间的有效通信,减少错误。 6、可降低软件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争取 7、有利于提高软件生产的管理的水平。 15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152、什么是数据? 答: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153、人就将原始信息表示成数据,称为(源数据),然后对源数据进行汇集、储存、综合、投弹、从这些原始的,无序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称为(结果数据)。154、数据库中的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一般由用户定义和使用;系统数据是数据库系统定义和使用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典)。155、DBMS被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15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1、数据定义 2、数据操纵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157、DBA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 158、数据库系统中的人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 15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外模式)、(模式)、(内模式)。160、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字典)来管理和(访问数据模式)。 16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162、DBMS提供模式数据定义语言(DLL)来描述逻辑模式。己严格地定义数据的名称,特征,相互关系,约束等。逻辑模式的基础是(数据模型)。163、(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所以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164、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或(存储模式)。165、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对应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之接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7、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168、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 169、著名的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就是概念模型。170、结构模型也称(逻辑模型)。171、结构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172、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173、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善性约束)三大要素组成。 174、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个(二维表)。175、关系模型中的行被称为(元组)。176、关系模型中的列被称为(属性)。177、属性的个数被称为(元数)。 178、关系模型把关系看成是(行的一个集合),即关系模型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179、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180、理解关系模型中用的关系操作其中包括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简练,选择,投影,连接,除以,及查询操作和增、删、改操作两大部分。181、SQL语言被称为(结构化查询语言)。 182、SQL语言支持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在SQL中,模式对应着(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外模式对应于(视图)。183、在SQL中元组对于表中的(行),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列)。 184、数据库需要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 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185、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 1、需求的收集。 2、需求的分析整理。 3、数据分析统计。 4、分析围绕数据的各种业务处理功能,并以带说明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形式给出。 186、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产生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187、概念模型是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具体的DBMS的,设计概念模型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188、概念设计的结果称为(概念模型)。 189、概念模型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2、易于交流和理解。 3、易于变动 4、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190、概念设计的策略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 1、自顶向下 2、自底向下 3、由里向外。 4、混合策略 191、最常用的设计策略是自底向上的答理,其主要步骤为: 1、进行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 3、进行评审、改进。192、E—R方法的基本术语 实体与属性 193、实体是什么? 答:实体是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分的“事物”。实体必须有一终表征其特征的属性来描述,属性与实体天截然划分的界限。 194、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步骤? 答: 1、设计局部E-R模型。 2、设计全局E-R模型。 3、全局E-R模型的优化。 195、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从概念模型导出特定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这些模式在功能,性能,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约束及数据库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196、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答: 1、初始模式形成:把E-R图的实体和联系类型,转换成选定的DBMS支持的记录类型(层次、网络、关系)。 2、子模式设计:子模式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允许有效访问数据库而不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 3、模式评价:对逻辑数据库结构(模型),根据定量分析和性能测算作出评价,定量分析是指处理频率和数据 容量及其增长情况。性能测算是指逻辑记录访问数目,一个应用程序传输的总字节数和数据库库的总字节数等。 4、修正(优化)模式:为使模式适应信息的不同表示,可利用DBMS性能,如建索引、散列功能等,但不修改数据库的信息。197、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198、对于实体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实体间的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199、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如下: 答: 1、从E-R图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2、规范化处理。 3、模式评价。 4、优化模式。 200、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给己确定的逻辑数据库结构设计沙漠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构。 201、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什么?答:设计数据库中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结构的存放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而且与具体选用的DBMS密切模式。 202、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概念: 答: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给已确定的逻辑数据库结构设计出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 构,的过程。 203、物理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答: 1、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 2、存储方法设计 3、访问方法设计 4、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 5、应用设计 6、形成物理设计说明书 204、对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再组织)。205、其中改变概念或物理结构又称(再构造)。206、改变物理结构称为(再格式化)。 207、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骑。易为、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208、数据操纵语言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立型语言)。前者的永久不 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供终端用户使用。209、信息系统设计目标除了满足用户的功能需要外,还应该考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10、DBMS提供的功能完备程度越高,应用系统开发的(效率越高),而且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越好。 综合题 第一题: 地址区别:A类地址:1—126(00)B类地址:128—191(10)C类地址:192—223(110)D类地址:224—239 E类地址:240—254 子网掩码:1表示网络位,0表示主机位 直接广播地址:保留网络地址不变,将主机地址变为1。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主机号:保留主机地址不变,将网络地址变为0。 网络地址:保留网络地址不变,将主机地址变为0。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成二进制,然后进行“逻辑与”。 子网内的第一个可用IP地址:网络地址+1。子网内的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广播地址-1。第二题: POS接口的配置信息: #bandwidth 10000000(链路带宽,单位kbps,1G=1000M,1M=1000K,s1/1时,用1024(1M))#ip address 211.68.69.170.255.255.255.252(配置IP地址)#crc 32(配置接口CRC校验位32)#pos framing sdh(SONET)(POS的接口帧格式)(s1/1时,Encapsulation hdlc)#pos flag s1s0 2(s1s0 2 是SDH帧数据;s1s0 0 是SONET帧数据)OSPF的配置信息: #router ospf 63(启动OSPF进程,63为进程号)#network 221.89.23.0 0.0.0.255 area 0(network ip <子网号> ip route 0.0.0.0 0.0.0.0 213.29.81.101(把任何地址都指向一个默认地址,全零地址+下一跳IP地址)ip route 202.4.128.0 255.255.224.0 213.29.81.102(目的地的IP地址;目的地的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DHCP的部分配置信息: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221.89.23.240 221.89.23.254(排除地址池中不被分配的IP范围)#ip dhcp pool bupt(定义地址池,并命名)#network 221.89.23.192.255.255.255.192(DHCP服务器要分配的网络和掩码)#default-router 221.89.23.1(默认网关)#domain-name bupt.edu.cn(配置域名)#dns-server address 221.89.23.27 221.89.23.26(DNS服务器)#lease 0 5 30(定义租期,格式 天/时/分)RIP的部分配置信息: #route rip(没有进程号)#network 网络地址(不含子网掩码)配置交换机: switch—3548(config-if)#int vlan1 建立VLAN: Switch-lib#vlan data Switch-lib(vlan)#vlan 10 name VLan10(建立VLAN10)(vlan Switch-lib#int f0/1 为端口分配VLAN: Switch-li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10(为端口f0/1分配VLAN)VLAN truck的配置: Switch-lib(config)#interface g0/1(进入交换机端口配置模式)Switch-li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ck(设置VLAN trunk模式) Switch-li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封装VLAN协议)(dot1Q:封装IEEE 802.1Q;isl:封装ISL协议;negotite P自动协商)Switch-li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0,11(配置允许中继的VLAN: switchport truck allowed vlan ip config/all 查看本地IP参数 ip config/release 释放本地IP参数 ip config/renew 重新获取本地IP参数 获取地址的流程 C—客户端 S—服务器 DHCP:Request,Type:DHCP discover C->S 2 DHCP:Reply,Type:DHCP offer S->C 3 DHCP:Request,Type: DHCP Request C->S 4 DHCP:Reply,Type:DHCP ACK S->C DHCP:BOOT record type =1,2,3,4(代表报文类型) IP:D=255.255.255.255,S=192.168.0.36(D目的地址,S源地址) (在第2条报文中,源IP地址为DHCP服务器地址,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UDP:D=68,S=67(DHCP工作过程中消息传输使用UDP协议:客户机端口为68,服务器端口为67)IP:Protocol= UDP(协议) IP:Source address= 【】(源地址)IP: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 DHCP: Hops =0(HOPS跳数,表示当前的DHCP报文经过的DHCP RELAY(中继)的数目,每经过一个DHCP中继,此字段就会加1) DHCP: Client self-assigned address =[0.0.0.0](客户机以前的IP,0.0.0.0表示客户机还没有使用该地址) DHCP: Client address =[192.168.0.180](客户机从DHCP获取的IP)DHCP: Relay Agent =[0.0.0.0](中继代理IP地址) DHCP: Client hardware address =001234567890(Client的MAC地址)DHCP: Message Type =2(此字段表示DHCP报文类型) DHCP: Sever IP Address = 192.168.0.36(DHCP服务器地址)DHCP: Subnet mask =255.255.255.0(子网掩码)第四题 DNS(域名解析)过程:前两行为域名解析(域名—>IP地址),默认端口为53,解析出的为FTP服务器。c代表client表示查询报文,rreply表示回应报文。解析中有IP:端口号中D=21,代表URL,地址为ftp://域名。Protocol=6(TCP)IP字段值 URL:即访问的web地址,填写:域名地址 Protocol:使用的协议名,填写:端口号+协议名 Flags:TCP的控制(标识字段),填写:01位有效,02为该数据包发送的是一个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新的字段。邮件传输协议(TCP),端口号为6;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端口号为1; 文件传输协议(FTP),端口号为2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个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 80端口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源端口号是80(只是源端口,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Sniffer内置功能:1.回放捕获的数据包,使用“数据包生成器” 2.显示捕获的所有数据包,使用操作“DNS域名解析” 解析中有ICMP:Source address:(ICM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地址+域名 ICMP:Type=8(echo)请求;Type=0(echo reply)应答 主机执行的命令:1.有Expert出现,执行tracet命令。 执行命令的形式为: Sniffer的功能:APPIntell 应用程序监控 Dashboard 仪表 HostTable 主机列表 Matrix 矩阵 ART 应用响应时间 History Sample 历史采样 Protocol Distribution 协议分类 Global Statistics 球状统计 应用题: 第一行:RG与RE聚合;第二行:RG与RF聚合;第三行:RE与RA,RB聚合 第四行:RF与RC,RD聚合;第五行:左侧底层四个聚合;第六行:右侧底层四个聚合 子网划分: 1.4个相同大小: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网络地址:...128 可用地址:...129 ~...158 网络地址:...160 可用地址:...161~...190 网络地址:...192 可用地址:...193 ~...222 网络地址:...224 可用地址:...225 ~...254 2.1大2小 大: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可用地址:...129 ~...190 小: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可用地址:...193 ~...222 可用地址:...225 ~...254 2.入侵防护系统 边界路由器应有网络地址转换功能。 HIPS基于主机的入侵防护系统在主机系统; NIPS基于网络的入侵防护系统在网络出口处; AIPS基于应用的入侵防护系统在应用服务器前段。域用户信息存在于活动目录中。 监听方式:在网络中增加一台集线器改变网络拓补结构,共享式监听方式。 通过TAP分路器,在交换式网络中数据包进行分析。 网卡与交换设备间,交换设备Span/Mirro功能复制一份端口。 1.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1)直线制 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结构形式。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垂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责权关系明确; 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 组织结构缺乏弹性; 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 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经营管理事务仅依赖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很难做到,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2)职能制 又称多线制,是指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在厂长(总经理)下面设置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分工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单位,下属既服从直线领导的指挥,又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优点: 提高了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对下级的工哦做提供详细的专业指导; 吸收了专家参与管理,减轻了直线领导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组织的重大战略问题; 有利于提高个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 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的实施。缺点: 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不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造成管理混乱,令下属无所适从; 直线人员和职能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最终必然导致功过不明,赏罚不公,责、权、利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 机构复杂,增加管理费用,加重企业负担; 过分强调按职能进行专业分工,使各职能人员的知识面和经验较狭窄,不利于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 组织形式决策慢,不够灵活,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直线职能制 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总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总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优点: 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人员决策。缺点: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职能部门过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联系和协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总经理)请示、汇报,使其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4)事业部制 也称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优点: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实施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迥异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缺点: 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 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2.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案例分析)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有事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1)基本资料。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2)岗位职责。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3)监督与岗位关系。说明本岗位与其他横向岗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 (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4.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 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B.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C.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D.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人物、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E.组织有关人员先行一步,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2)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3)总结分析阶段 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5.劳动定额的要求(案例分析)(1)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合理性; (2)在每个工作班内,使员工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保持适当的工作强度; (3)大多数员工在多数情况下,以正常的速度进行操作,其脑力或体力的支出,应达到或接近国家或部门的劳动卫生标准。 (4)从定额执行的全过程看,某一生产岗位的员工,在定额执行初期可能在贯彻新定额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到了中期、后期,由于员工提高了熟练程度,通过积极努力会达到并超过定额。 6.劳动定额定期修订的步骤(1)准备阶段 A.思想准备; B.组织准备;(2)修订阶段 A.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提高员工认识; B.组织员工认真讨论,逐项细致地对所承担的各种产品、各道工序的定额提出修改意见,并汇总上报。 (3)审查平衡和总结阶段 A.对各车间意见统一审议和平衡汇总后,呈报总经理正式批准; B.认真抓好修订工作的经验总结,收集积累有关劳动定额资料,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7.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8.内外部员工招聘的优缺点(1)内部招募 A.优点 准确性高; 适应较快; 激励性强; 费用较低。B.缺点 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 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有可能出现裙带关系的不良现象; 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在培训上有时并不经济; 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尤其是管理者的内部提拔,有可能产生一种把人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的倾向。(2)外部招募 A.优点 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 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起到树立形象的作用。B.缺点 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进入角色慢; 招募成本大; 决策风险大; 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9.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1)准备展位 (2)准备资料和设备(3)招聘人员的准备(4)与协作方的沟通联系(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6)招聘会后的工作(现场进行初步的ABCD分类,整理简历等)10.采用校园上门招聘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案例分析)(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备的评价;(4)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11.笔试的特点 A.优点 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和效度; 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提高效率; 对于应聘者来说,心理压力小,容易发挥正常水平; 成绩评定比较客观,易于保存笔试试卷。B.缺点 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需要采用其他选择方式进行补充; 12.面试的基本程序 (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确定面试的目的、科学地设计面试问题、选择合适的面试类型、确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面试官事先确定需要面试的事项和范围,写出提纲,面试前详细了解应聘者的资料。(2)面试开始阶段 从应聘者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然后再过渡到其他问题(3)正式面试阶段 采用灵活的提问和多样化的形式,交流信息,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应聘者; 察言观色,密切关注应聘者的行为与反应; 所提问题可根据简历或应聘者申请表中发现的一点,先易后难之一提出。(4)结束面试阶段 面试官提问结束后,给面试者提问的机会; 产生是否录用分歧时,可安排二次面试; 做好面试记录表。(5)面试评价阶段 根据面试记录表进行总体评估 13.面试问题的设计(案例分析)(1)面试问题设计技巧 A.不宜过多; B.最好是开放式的问题。(2)面试问题举例 A.你为何要申请这项工作(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 B.你认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或如果你读者这项工作,你将怎么办?(了解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的认知程度及其态度); C.你认为最理想的领导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了解应聘者的管理风格及行为倾向); D.对你来应聘,你的家庭的态度怎样(了解应聘者的家庭是否支持); E.你的同事当众批评、辱骂你,你怎么办(了解应聘者现场解决棘手问题的经验及处理冲突的能力); F.你的上级要求你完成某项工作,你的想法与上级不同,而你又确信你的想法更好,此时你怎么办(了解应聘者在困境中是否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14.面试提问的主要提问方式(选择、简答、案例分析)(1)开放式提问(2)封闭式提问(3)清单式提问(4)假设式提问(5)重复式提问(6)确认式提问(7)举例式提问 15.劳动分工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 (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有利于劳动者较快地提升熟练程度,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2)劳动分工能不断地改革劳动工具,使劳动工具专门化;(3)有利于配备员工,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 (4)劳动分工大大扩展了劳动空间,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快生产进度;(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劳动者经常转化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16.组织工作轮班应注意的问题 (1)工作轮班的组织,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2)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配备;(3)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4)适当组织各班员工交叉上班 (5)工作轮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A.适当增加夜班前后的休息时间; B.缩短上夜班的次数。17.培训项目规划的内容(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容的开发;(3)实施过程的设计;(4)评估手段的选择;(5)培训资源的筹备;(6)培训成本的预算。 18.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设计(1)明确员工培训的目的 A.既要考虑短期目标,又要考虑未来的长期目标,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B.要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战略性。(2)对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有效整合 A.组织层面:使最终选择的培训内容既能着眼于当前所需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又能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B.员工层面:工作绩效相关问题的可能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理想绩效与实际工作绩效的对比。 (3)界定清晰的培训目标 A.培训目标应解决员工培训要达到什么样标准的问题; B.将培训目标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 C.培训的目标要能有效地指导培训者和受训者。(4)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和培训方案 A.培训目标对受训者传达的意图; B.组织对受训者的希望; C.受训者如何将培训项目要求与自身情况相结合。(5)培训项目计划的沟通和确认 A.获得与培训相关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的支持,以便落实培训计划; B.说明报告的内容。 19.培训有效性评估的作用 (1)从企业培训的一般角度看培训评估 A.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 B.考察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培训本身; C.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教训,以便改进今后的培训; D.发现新的培训需求,从而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重要依据; E.检查出培训的费用效益; F.客观地评价受训者的工作; G.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2)从企业的战略角度看培训有效性评估 A.用作战略的培训要有细致的目标定位、可选方案的系统评价、成效的严格评价等,它是一种分析方法; B.一个置于企业战略角度下的有效培训应该是不仅要知道对培训人员有多少好处,还要了解能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什么好处和多少好处; C.从企业战略角度看培训有效性评估,就是要用更高的、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培训目标来对培训有效性评估进行指导,同时也是对组织和部门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此时的培训目标已经成为组织目标的一部分,而不再仅是培训部门的部门目标。20.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1)明确评估培训的目的 A.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B.明确评估的目的; C.明确评估的操作者与参与者;(2)培训评估方案的制定 A.评估方法的选择; B.评估设计方案; C.评估策略选择; (3)培训评估信息的收集 A.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简单易行性和经济; B.评估收集的方法:资料收集、观察收集、访问收集、参与收集、培训调查收集; C.最好重新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计划,对数据收集做好事前准备;(4)培训评估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A.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B.根据不同的培训欧诺个过内容和需要进行归档; C.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5)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A.培训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要综合所有评估意见和观点; B.在最后上报之前要召开评估小组成员会议,反复修改,以确保其真正发挥培训评估对领导决策、培训工作者工作改善的作用。21.培训课设计的要素 (1)培训课程目标—根据环境和需求而定; (2)培训课程内容—以实现培训客户产能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3)培训课程模式—有效体现培训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和教学方法;(4)培训课程策略—培训程序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 (5)培训课程评价—对培训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6)教材—切合学习者情况,提供适当信息; (7)学习者—学员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学员的类型、组织形式、学员的规模等。(8)执行者—理解培训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员;(9)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10)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22.肯普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1)写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标;(2)分析学员特点; (3)分析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4)列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5)设计预测题; (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8)实施教学; (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来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23.迪克和凯里的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开展教学分析;(3)分析教学对象; (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和选择教材; (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9)修改教学内容。 24.中国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 (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选择教学策略;(5)选择教学媒体; (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25.培训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实施 (1)事宜知识类培训的直接传授培训方法 A.讲授法 B.专题讲座法 C.研讨法 (2)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方法 A.工作指导法 B.工作轮换法 C.特别任务法 D.个别指导法 (3)参与式培训方法 A.自学 B.案例研究法 C.头脑风暴法 D.模拟训练法 E.敏感性训练法 F.管理者训练法 (4)适应行为调节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 A.角色扮演法 B.拓展训练 (5)科技时代的培训方法 A.网上培训 B.虚拟培训 26.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1)前期准备工作 A.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 B.培训后勤准备; C.确认培训时间; D.教材的准备; E.确认理想的讲师;(2)培训实施阶段 A.课前措施; B.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 C.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3)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A.注意观察讲师的表现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及时与讲师沟通、协调; B.协助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 C.做好上课记录(录音、摄影、录像);(4)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 要重视培训的最后结束阶段;(5)培训后的工作 A.向讲师致谢; B.做问卷调查; C.颁发结业证书; D.清理、检查设备; E.培训成果评估。 27.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流程(1)准备阶段 A.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正确回答:“谁来考评,考评谁”; B.根据考评的具体对象,提出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明确回答“考评什么,如何进行衡量和评价”; C.根据绩效考评的内容,正确地选择考评方法,具体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管理成本、工作实用性、工作适用性); D.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说明“如何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考评周期的确定、工作程序的确定);(2)实施阶段 A.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督第三、指导第四、评估第五); B.收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3)考评阶段 A.考评的准确性; B.考评的公正性; C.考评结果的反馈;(4)总结阶段 A.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 B.各个单位主管应承担的责任; C.各级考评者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的技巧;(5)应用开发阶段 A.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 B.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 C.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 D.企业组合的绩效开发。28.绩效计划的实施流程(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交流信息和动员员工。明确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目标。(2)沟通阶段 A.沟通环境; B.沟通原则(相对平等、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共同决定); C.沟通过程(回顾有关信息、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讨论主管人员提供的帮助、结束沟通);(3)形成阶段 A.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紧密相连,并且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B.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描述已经按照现有的组织环境进行了修改,可以反映本绩效期内主要的工作内容; C.管理人员和员工就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完成任务的标准、员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享有的权限都应达成了共识; D.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十分清楚在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且明确管理人员所能提供的支持帮助; E.形成了一个经过双方协商讨论的文档,并双方确认签字。29.绩效考评方法分类 (1)行为导向性主观考评方法 A.排列法(排序法、简单排列法); B.选择排列法(交替排列法); C.成对比较法(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 D.强制分布法(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 E.结构式叙述法; (2)行为导向性客观评定方法 A.关键事件法(重要事件法); B.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定位法、行为决定性等级量表法、行为定位等级法); C.行为观察法(观察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评价法); D.加权选择量表法; E.强迫选择法(强制选择业绩法);(3)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A.目标管理法; B.绩效指标法; C.直接指标法; D.成绩记录法; E.短文法; (4)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 A.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图标评估尺度法、尺度评价法、图尺度评价法、业绩评定表法); B.合成考评法。30.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具体工作步骤 (1)进行岗位分析,获取本岗位的关键事件,由其主管人员作出明确简洁的描述; (2)建立绩效评价等级,一般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的定义; (3)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作出重新分配,将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及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指标体系; (4)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等级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从优到差,从高到低排列; (5)建立行为锚定法考评体系。 31.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案例分析、选择) (1)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了解主管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促进员工改善绩效; (2)对绩效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分析原因,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共同商讨确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4)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信息。32.提高绩效面谈质量的措施和方法(1)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 A.拟定面谈计划,明确面谈的主题,预先告知被考评者面谈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准备的各种绩效记录和资料; B.收集各种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2)提高绩效面谈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A.有效信息反馈应具有针对性; B.有效信息反馈应具有真实性; C.有效信息反馈应具有及时性; D.有效信息反馈应具有主动性; E.有效信息反馈应具有适应性。33.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对各类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地得到相应的回报;(3)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的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34.制定薪酬体系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1)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3)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4)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5)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6)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35.设计单项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1)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 (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36.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1)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和工资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制度;(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分析; (4)根据岗位(能力)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5)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6)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7)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工资等级的等中点;(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9)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11)确定具体计算方法。37.奖金制度的制定 (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方法。38.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组件岗位评价委员会; (2)制定、讨论、通过《岗位评价体系》;(3)制定《岗位评价表》,评价委员人手一份; (4)评委会集体讨论岗位清单,并充分交流岗位信息; (5)集体讨论:按照评价要素及其分级定义,逐一要素确定每个岗位的等级;(6)代表性岗位试评,交流试评信息; (7)评委打点:每一评价委员根据《岗位说明书》和日常观察掌握得岗位信息,按照岗位评价标准体系,逐一要素对岗位进行评价,并得出每一岗位评价总点数; (8)制定岗位评价汇总表,汇总各位评价委员的评价结果,求出每一岗位算术平均数;(9)根据汇总计算的平均岗位点数,按升值顺序排列; (10)根据评价点数情况,制定岗位等级数目,并确定岗位等级划分点数幅度表;(11)根据岗位等级点数幅度表,划岗归级,作为岗位初评岗位等级序列表;(12)将初评岗位等级序列表反馈评价委员,对有争议的岗位进行复评;(13)将复评结果汇总,形成岗位等级序列表,岗位委员会工作结束; (14)将岗位等级序列表提交工资改革决策委员会讨论通过,形成最终的岗位等级序列表。39.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由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2)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3)再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7档,最多分为11~17档;(4)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5)明确各系统各档次(等级)岗位的资格要求;(6)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第二篇: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试心得
第三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第四篇:计算机三级总结
第五篇:人力三级考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