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9: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第一篇: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领域、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娱乐演出、版权图书等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新世纪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一个战略决策。我市地理优势独特、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我们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打造文化品牌,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创造强大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临汾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寺观祠庙有临汾尧庙、红铜广胜寺、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等;古文化遗址有襄汾陶寺遗址、丁村遗址,吉县柿子滩遗址,尧都区下靳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翼城和曲沃的枣园遗址、天马去存遗址、乡宁的仰韶遗址、柏树沟遗址等,古代名人陵墓以帝王陵墓为主,附以其他名人墓葬。如尧陵、晋文公墓、晋襄公墓、晋献公墓、周厉王墓和其他已发掘的周晋侯墓群等,古建筑形态遗存有元代霍州衙署、洪洞明代苏三监狱、平阳大钟楼、广胜寺飞虹塔、铁佛寺、户口清代长城、丁村明清民居、师家沟民居等,民俗活动及民间节庆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吸引力和观赏价值的是乡宁县云丘山中和节和洪洞县传承数千年的尧王女儿走亲习俗。此外还有壶口的旱地行船、临汾威风锣鼓、翼城花鼓、襄汾天塔狮舞及蒲州梆子等。临汾还是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因此,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我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市文化旅游蕴藏的潜力。近年来,游客的需求已从对自然风光的观赏逐步转到对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的体验上来,这一发展趋势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如河南的洛阳和开封、江苏的徐州、山东的泰安、河北的承德等城市,在文化旅游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的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二、我市发展文化旅游的途径

1.把旅游资源开发与我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发展文化旅游中,可以通过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努力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进一步强化旅游意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体的原

则,找准亮点和卖点,变文化产品为旅游产品,尽快形成我市适合旅游者口味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并推向市场。同时要注重景观的文化开发,以尧文化、丁村文化、荀子文化、中和文化等为依托,加大尧陵、结子庙、云丘山等旅游景点配套项目开发力度,赋予景区景点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对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合理整合,积极拓展历史文化考察游和佛教文化游,组织举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大造文化旅游发展之势。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推出一些具有我市特色的区域性文化节庆品牌,注重增强活动中旅客的参与性,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体验民俗民风及求知求乐的愿望,使节庆活动变成组织规模大、集中高度的旅游活动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

2.把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

目前,我市旅游商品开发严重不足,现有的旅游商品种类不多,式样单一,缺乏地方民族特色及民族文化内涵,远远满足不了旅客的需要。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本质上就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而旅游企业应该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地去引导旅游企业研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购买需求。对文化性很强的旅游商品进行技术工艺包装,对非文化旅游商品进行文化包装,体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突出纪念性、工艺性,把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呼旅游纪念品,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文化旅游商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重,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在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中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形成双赢模式,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符合旅游的内在规律。我市可以学习借鉴丽江纳西古乐和东巴文化由濒临失传的境地而变为有利可图的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实现了传承和保护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把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对接,利用旅游业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要重视和借助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已搭建起来的市场平台,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高起点的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娱乐演艺、节庆会展、工艺美术、报刊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双赢模式。例如,多举办荀子文化节、晋国古都文化节、中和文化节这样的大型活动,积极组织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文艺演出单位要努力寻求在民族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创作一些以我市古代

历史和杰出知名人物为题材的歌剧、舞剧和地方戏剧作品。积极传承和发展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民间传统艺术,与旅游部门密切合作,使文化作品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走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路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促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为重的良好局面。

三、我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保证

发展文化旅游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

各级党委、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来作保证。首先,加强对文化旅游发展的领导,成立文化旅游发展领导组,负责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协调解决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对这一战略的支撑,树立起大旅游、大文化观念,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努力构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其次,按照坚持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全市旅游和文化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变旅游文化资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的状况,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组建旅游和文化产业集团,逐步建立起协调统一、富有活力、符合市场

经济规律的文化旅游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第三,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共同研究策划我市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名人专家帮助论证,制定较高档次、高品味的品牌。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建设,做好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先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待开发和提升的优势文化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文化理念投资者参与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单位,将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工作作为我市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旅游、文化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合促销,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拓客源市场“的促销机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通过精神产品的传播,努力提升临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物管理部门按照“保护第一、适度开发、有效利用,以开发促保护”的方针,转变观念,适应游客需求,利用旅游市场,发挥旅游市场在弘扬文化、普及文保知识、促进文保建设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第二篇:项目大突破带动经济大发展(考察报告)

为了借鉴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提迅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组织宣传理论工作者考察团,带着如何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毗邻的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的7个城市进行考察学习。4月26日至5月6日,考察团一行15人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建伟的带领下,历时11天,行程近4000公里,先后赴宁夏吴忠市、银川市,内蒙古呼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陕西榆林市、延安市实地参观学习了7个市在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由县委宣传部干部、党校理论教员、广播电视台记者组成的考察团,在参观考察中考察团成员与干部、群众广泛接触,边看边学,边听边问,边议边思,从比较中看差距,从经验中受启迪,从思考中谋发展。作为考察团的一分子,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切的感受到,同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同是黄河流域,过去这些地方同我们在同一个发展水平和起跑线上,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发展水平思路、政策运用,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如今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周边地区提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既让我们感到震憾,又让我们感到汗颜。现就考察中关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抓大项目,建大项目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受概括如下:

1、只有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创新思路,敢想敢干,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托克托县位于大青山南麓,是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全县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9.4万人,过去是一个“地上无草,地下无宝”,自然、生态条件相对恶劣的国扶贫困县。但是当4月28日,考察团一行驱车900多公里,历时13个小时,从银川赶到托克托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派大开发,大建设的景象,“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大唐托电、石药集团、香港惠记、唐山永丰等县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企业优势已经形成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托县的境内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胸怀决定规模,时机决定成功”,托县是这样宣传自己,同时也是这样调整思路,伺机发展的。近年来,他们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建设有利时机,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结合县情,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大办工业,大办项目,敢在建设中打“擦”边球,提出了在电力建设上,用三年时间建成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在生物制药上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物发醇制药基地。经过几年的运作,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有的甚至是当年翻翻,三年翻两翻。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9%,财政收入完成5.79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0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7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8%和27%。这一组组数字都充分说明了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这一道理,托县人这种敢想、敢干、不甘人后、争创一流的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2、用足用活国家开发政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构建项目建设的大链条。托县电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立足托电充裕电力能源规划建设高起点、高载能、高科技大型综合工业园区。园区建设之初,在地上无草,地下无宝“的两难情况下,托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在托县建设的极好机遇,采取借鸡下蛋,借巢引凤的办法,利用邻县丰富的煤碳资源来开发火力发电产业,形成了大唐托克托火力发电厂8×600MW机组及园区自备电厂6×300MW机组充裕廉价的电力能源优势。用托电人的话来说,如果北京市有4盏灯亮,那其中有一盏就是托电的。园区规划中,托县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水平开发,高效益投入,高效率服务的建园方针,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建成。截止2004年10月,已有中牧公司、石药集团、浙江升华拜克,厦门金达威等多家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282.4亿元。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是由力润制药集团在内蒙古投资建设的港商独资企业,企业利用托县廉价的电力资源,穿流而过的黄河水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建成的万吨青霉素生产项目已经投产运营,第二条生产线即将建成,产量可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能源工业为基础,以生物制药,金属冶炼和化工工业为重点,同时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同步发展的新格局。2004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大项目、好项目,不仅加快了开发建设的速度,同时也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支柱产业。

与托县相比,我县有“一黑一绿”的资源优势。长庆油田在我县境内油气开发的二次创业应当成为我们借助发展的平台,我们应充分把握住这次机遇,在油气开发的第三产业上做文章,同时,也应利用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接管油田闲置资产,把这些资产做为我们筑巢引凤的良好平台。要招商引资,我们就应当首先留住长庆这只凤,不能再出现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

苹果、黄花、畜牧这些产业是我们庆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托县能从外地调煤、调玉米,发展工业,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自身的优势上再加大力度,力争也能建成全国的黄花大县,优质苹果之乡,利用这些农业项目,把本土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应当加大对自身优势的宣传,托县能引来石药集团,香港惠江,我们为什么不能也与一两个国家大型企业取得合作关系,依靠名牌优势,走活全县经济发展这盘棋。

3、项目建设要大、要专,不能小而全。托县几届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跑,领导亲力亲为,招商引资,终于用20年时间打造了托电这一大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腾飞。我们在项目建设上有苹果、白瓜籽这些优势,就应当把无公害苹果基地的面积再做大,扩大栽植规模,提高果品品质,真正成为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我县的白瓜籽出口量占到了全国出口总量的70%,这些朝阳产业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就应当以一贯之的干下去,把它做大做强。反之,象梨枣、烤烟之些因为种种原因,群众不能接受的产业,就应当谨慎推广,不能妄目上马,不然就会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当前,在我县的苹果生产、黄花加工上应当加大其后续产业的开发,加大科技含量,使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从而使之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4、把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做为项目建设的绿色平台。招商引资关键在优化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托克托县以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保证了环境的优化。县上按照“开放式招商,封闭式管理”的思路,提出了“只要项目园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项目入园,服务周全”的承诺,做到所有入工业园的项目工业园管委会“一门管理”,各项手续由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免除了入园企业的所有行政性收费。走进托电工业园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有的项目尽管外部正在加紧施工,而厂房内的生产线却已全面运作,已经见到了效益。园区许多投资商坦言,他们来这里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服务好,有利于企业发展。在大项目上(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求突破就必须要有敢想敢干的大气魄。只有19万人口的托克托县能办到的,我们庆城应当也能办到。我们既将全面展开的驿马、西川两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就应当制定出优惠的招商政策和待遇,让入园者感受到,只有在庆城才有这样的发展平台。西川可以把油田闲置厂房,设备无偿提供给开发、建设商,只要他们在园区办厂,就给他们开启一路绿灯。驿马工业园应当由政府出面协调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销售集团公司,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打响庆城农产品的品牌,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入股从商,利用大项目、大产业做大做强庆城农产品加工这块蛋糕,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拼力打造庆城经济腾飞的“金三角”。

第三篇:以环境大改善带动工业大发展

以环境大改善带动工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7日 13:51 来源:《求是》 期号:2006.4 作者:韩忠信

甘肃的工业框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甘肃工业投入较多,初步形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从“八五”时期开始,甘肃工业投资逐步下滑,工业发展滞后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发展不起来,不仅经济总量难以扩大,经济结构难以调整,而且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也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甘肃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环境大改善带动工业大发展。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聚集生产要素洼地。加快城镇化建设,走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可以为工业发展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工业化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兴起,能够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近几年,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建“一心一轴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即以省城兰州为中心,以西陇海兰新线为主轴,加快发展特大城市兰州,培育黄河沿线、铁路沿线、公路沿线大中城市,放手发展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显著提高。但甘肃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城镇管理远不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加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创建工业园区、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改善工业投资环境。加快城镇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工业投资的承接能力。着力构建现代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人才五大服务体系,提高支持工业发展的服务能力。规范发展城镇工业园区,按照“规划建设一片、完善配套一片、引资填满一片”的要求,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功能配套、资源共享、服务一流”的发展格局。从甘肃生态脆弱的实际出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城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工业发展动脉。甘肃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山大沟深,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以公路交通建设为重点,按照“会战东部、突破中部、挺进西部”的思路,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构建西北交通区位新优势。目前,“突破中部”已基本完成,“挺进西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0751公里,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里程1150公里,兰州的五个出口全部实现了高速化,部分国省道二级公路改造正在进行,基本形成了沟通城乡、连接周边的公路网络。铁路交通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兰武铁路二线部分路段即将开通,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敦煌铁路也将在近期内贯通。同时,天宝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罗定高速公路批复立项,兰渝铁路正在勘探设计。“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交通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争取交通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努力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撑。公路建设方面,重点组织好东部公路大会战,投资每年至少保持在百亿元以上,实现东西和南北主干线高速化、高等级化,贯通宁夏、青海、新疆出口,打通东面向陕西的天宝和平西两个出口、东南向四川的临洮至罐子沟出口,实现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连接。以兰州为节点,完善省内路网布局,通车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铁路建设方面,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建设兰渝铁路,打通西南大通道;规划建设平凉至西安、华亭至天水、敦煌至格尔木铁路;通过提速、电气化、复线化等措施,形成东西和南北大通道。民航建设方面,要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敦煌、嘉峪关、庆阳、天水、张掖、陇南、夏河等为节点的省内支线航空网络。

三、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是甘肃工业的骨干和支柱,工业增量中70%以上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且具有资源、品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管理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等措施,着力解决阻碍工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快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加快甘肃工业发展意义重大。金川公司的部分股权出让给宝钢和太钢,中国铝业公司控股兰州铝业公司,甘肃农垦啤酒引进青岛啤酒股份,部分国企骨干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兰铝被中铝控股之后,新上电解铝技改项目和自备电厂项目,总投资约70多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兰铝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超100亿元,将成为国内规模大、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煤、电、冶、加一体化大型联合企业。“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抓好上市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整体上市,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程,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中小企业破产重组工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吸引外来投资创造条件。

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搭建信贷融资平台。近几年来,我们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省市两级信用平台,加大了信贷资金对工业的投入力度,工业贷款占到全省短期贷款的一半左右。2005年,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5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省发改委等部门同工商银行甘肃分行签订了500亿元意向性贷款合作协议。现在,我们有银行存差900多亿元,运用信贷资金发展工业有很大潜力,关键是要提高把社会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的能力。一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金融技能培训,使各级干部掌握金融知识,提高有效运用信贷资本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运用信用资本的行家里手。二要加强项目库建设,研究、论证、储备、推荐更多更好的工业项目供银行筛选,以项目带动信贷资金投入,解决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三要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机制,畅通政府与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促进金融发展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四要积极发展和严格规范担保机构,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携手合作,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五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打造信用甘肃、信用企业,坚决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严肃查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银行信贷支持的信心,稳步扩大工业信贷规模。

五、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助推发展的软环境。“十五”期间,为了加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我们开展了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的大讨论,在营造“软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服务和服从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500多项,普遍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但环境的改善不可能一劳永逸,诚信缺失、效率不高、态度冷漠、吃拿卡要、行风不正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投资者是否满意、企业和客商是否称心作为衡量“软环境”是否改善的标准,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切实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及社会中介组织,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规范、廉洁、高效服务上来,切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解决好政府管理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切实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有困难我帮助、你发财我发展,吸引更多的省外、境外资本投资甘肃工业领域,加快推进甘肃工业化进程。

(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第四篇: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

十七大国家将“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制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来,方圆水木凭借多年来政策解读落实,行业理论研究和一线建设经验,正在与美国黄石公园,中国天则研究所,奥维咨询,奥美集团,高盛中国等多家权威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将“大旅游”的概念市场化和系统化。我院已经与奥维咨询在全国建立起超过1500家实体站,用来收集,整理各地旅游业发展动态和实施信息反馈,与中国经济时报联手打造亚洲最大的旅游信息数据库。我们将这些数据分类,提炼,组织之后,与天则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组建的课题小组一起,对过去五年旅游业发展形势构造模型,并根据1500家实时监控站收集的反馈对模型系数做出调整,从而对我国未来五年的旅游业走势做出精准预测。

基于对往年数据的系统性研究,方圆水木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以夯实的一二产业为基础,用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开创性地提出了由观光游向休闲游和度假游升级,从单一经典包装到围绕核心景区构建旅游综合体的完整构想,并根据旅游综合体和城市名片之建设推广工作,走出省,县之间切割旅游资源,各干各的狭窄局面,打造区域化旅游经济体,从而实现多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早在我院为云台山风景图规划设计的编制阶段,方圆水木就率先提出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归类体系,以及应使观光型景区通过深度规划,使之逐步具备休闲型旅游之诸如参与,住宿的特征,实现景区增容增收,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我院在对云台山风景区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之后,在泉瀑峡,小北顶,子房湖等知名景区之外,又对出现于王维名诗中的小北顶建筑组题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修复了万善寺,增设猕猴谷的表演项目,设计观光巴士线路,云台山也成为我国第一批对农家乐进行规范化运作的试点景区,我们对云台山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规划所制定的众多标准,比如停车场,吸引点,公共厕所,导游,小商店,观光车线路,甚至餐厅价格,日后都被我国5A级景区评审委员会采纳,成为全国通用原则。而对汉献帝避暑台,竹林七贤隐居地,重玄派道观,药王孙思邈炼丹遗迹等景点的挖掘整理和重建包装,又成功使云台山从观光区提升为有众多参与和体验项目的休闲型旅游名胜。

第五篇: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以重庆为案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同时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需求也更为强烈和多样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但依然步履艰难

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高级阶段看文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跨入旅游的高级阶段,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巴黎、伦敦、北京等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尽管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破题之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除了北京、杭州、苏州等发达文化名城取得了较好进展以外,很多地区和城市只是将二者融合停留在了口号上,在融合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是对文化和旅游的性质认识不清,把握不好融合的点和面。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是简单叠加,硬性拉郎配,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绝非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涉及资源包装、景区改建、项目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地方一阵风式的做法很难取得实效;三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缺乏专项政策扶持。分开来看,文化、旅游都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二者在行政职能上分属不同部门,融合的扶持政策、专项规划还比较欠缺;四是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核心文化旅游设施匮乏,文化遗产保护负担重,增加了产业开发的风险,也加大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难度。重庆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走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重庆市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旅游目的地体系不健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粗放、旅游产业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等。为了实现进位赶超,重庆市将文化、旅游二者大融合大发展作为突破口,打造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以及三大市场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2011年重庆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多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80多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亿多美元,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重庆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1、特色举措助推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在旅游规划策划中,重庆市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找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通过重庆旅游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全市农家乐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等提供融资性担保业务,以解决其发展乡村旅游资金瓶颈问题。通过城乡旅游开发公司与区县合作,丰富重庆乡村旅游文化产品。

重庆市旅游局组建了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专门负责重庆旅游与文化的宣传策划和推广。2011年6月,隆重推出重庆电视台旅游频道,推出了《旅游新时空》、《旅游这些事》、《走四方》、《巴歌渝舞汇》、《驴友吧》等旅游文化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重庆日报等知名媒体投巨资宣传推广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白鹤梁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与知名新闻媒体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创办旅游文化专栏,宣传推广旅游文化;创办了《重庆旅游》、《中国西部?旅游版》杂志,联合主办《旅游新报》等。

2011年6月,重庆市提出了“重庆非去不可”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在很短时间内,提到“重庆非去不可”的微博评论达4万多条,关注“重庆非去不可”的网络新闻、评论超过1000万条。“重庆非去不可”作为重庆旅游的宣传主题口号,已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和重庆卫视上播出。

近年来,重庆市组织开展了上百项旅游文化节会活动,大力宣传重庆旅游和文化,如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重庆中国温泉之都”旅游季等。特别是《印象?武隆》实景歌会采用独特视角和多种高科技手段,将武隆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配合,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观众在干沟峡谷中,体验清风徐来、雾霭缭绕的自然景观,品味巴蜀人隐忍、坚韧、不辞辛苦、团结协作,在险境中顽强求生又乐观豁达的意志,充分体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内陆开放助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

与发达地区相比,包括重庆在内的中西部内陆城市都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高、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交通条件落后等瓶颈,长期制约着旅游业发展。2008 年7月,重庆市提出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战略。五年来,重庆已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格局,外资、进出口贸易、服务外包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国第一,重庆开放从跟跑变为领跑。

(1)“五个重庆”建设吸引游客

2008年7月“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成为了重庆发展的新战略。“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正如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的,森林、宜居、平安、健康、畅通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是重庆旅游的对外形象。

(2)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做大旅游“蛋糕”

一是国内合作务实有效。近年来,渝陕、渝鄂、渝桂、渝粤等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落实。如:重庆至西安客运铁路专线纳入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渝鄂联合在渝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渝桂推进陆路快速通关合作;“重庆·山东周”、“重庆·沿海省市周”合作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合作成果丰富;渝西川东八区县协作会成功召开,各方签署了高速公路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招商引资等11个方面的合作协议书。

二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汇聚世界各地精英。重庆市旅游局组织开展了2011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重庆旅游大篷车巡游活动、重庆六大旅游精品景区推介会、2011日本JATA国际旅游展等数十项国际性市场营销推广活动,推介重庆旅游和巴渝特色文化。并配合国家旅游局编印了中、英、韩、日、法、德等多语种的《重庆旅游指南》和《重庆旅游地图》。

(3)扩大开放,积极引进旅游外资

通过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来渝投资旅游业,吸引外资开办合资、独资旅行社;引入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扩大与国外旅游管理、智力、投融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机构的交流合作。较大的旅游项目有:香港融汇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投资35亿元人民币,开发国际温泉城;美国维多利亚游船公司拟在奉节县建设游船基地和旅游码头,整体打造九盘河旅游景区,投资额达3亿元人民币;万豪、海逸、希尔顿等10多家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入驻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路径总结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旅游业提出了“2015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2.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0%”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如何借文化提升魅力,文化如何借旅游增强活力,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已成为当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重庆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实践给很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主要遵循的是“文化为魂、旅游作载、开放驱动、政府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文化为魂”是指要挖掘地方的文化内涵,文化决定了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品位,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旅游为载”是指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化的载体,通过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能将我国悠久的灿烂文化广为弘扬、代代相传;“开放驱动”是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域内开放与域外开放并重,观念开放与政策开放并重,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政府统筹”是指政府引领,强化市场分工,致力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改善,确保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确保旅游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下载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经营思路大转变带动粮食工作大发展

    以经营思路大转变带动粮食工作大发展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一些制约粮食工作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需基本平衡;如何做好粮食供给......

    以突破为话题作文

    以突破为话题作文10篇 以突破为话题作文1 勇气产生于斗争中,只有斗争,才能突破自我,完善自我……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远方的山峦铺上了一层雪,因温度的缘故,山包好......

    以突破为话题作文

    以突破为话题作文1 在篮球比赛当中是一种得分方式,它反映了球员速度、意识和心理素质,但从人的一生来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也会遇到挫折,就像突破的过程中被一把拉下,但正是......

    大发展大繁荣化文化为生产力2011

    大发展大繁荣化文化为生产力2011-12-31 “文化”这个词,12月30日以相当高的频率出现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会场。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

    以观念突破为先导 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以观念突破为先导 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新时代(济南)民爆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新时代(济南)民爆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原济南四五六有限责任公司)系国防科工委民爆器材定点生产企业,企业性......

    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招商引资是实现投入增长的主渠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干部建功立业的主战场。攸县作为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昆明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昆明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 ( 2005-10-27 14:27:49) 稿件来源:昆明日报 “云南旅游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云南省提出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战略决策之后,昨日,云......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