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时间:2019-05-13 09: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第一篇: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对于“文化”一词,《牛津现代词典》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精神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信念、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在一系列价值选择时进行价值排序的活动。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企业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美管理文化的热潮,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在两次重大核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后,伴随着“企业文化”在20世纪后半叶的蓬勃发展而形成。它是由IAEA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 4《安全文化》中,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正如前面提到的,“文化”一词,本意就体现为人类群体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安全文化是价值观、标准、道德和可接受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其目的是在立法和监管要求之上保持一个自我约束的方法还提高安全。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各个层次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IAEA-INSAG倡导:“安全文化被强调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规范所有参与核电厂活动的相关组织与个人自身行为以及相互的行为。

因此,国际核安全国际咨询组的专家在编写安全文化定义时,认为在上述措辞严谨的表述中有3个方面的含义:

1、强调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与单位有关,又与个人有关。同时还牵涉在处理所有核安全问题时,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2、工作态度、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看似抽象,但是这些无形的品质却可以引出种种具体表现。这就是说,要寻找各种办法,利用具体表现来检验那些内在的隐含的东西。

3、安全文化要求必须正确履行所有的重要安全职责,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丰富的知识和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并适时做出见解。

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它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要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整个核电厂内营造一个人人自觉关注核安全的氛围。

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其实质就是通过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通过各种专业或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意识地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安全意识和态度,从而改进人员绩效和电站的安全性能,以便整体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安全文化只有与员工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核电厂的安全文化是国际核能届在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提出的关于核安全的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它是传统的纵深防御原则的扩充和延伸,也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

核电厂提倡安全文化,其目的是使其全体员工养成共同的价值观,约束个人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核电厂创优业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行为和核电厂的安全之间联系极为密切,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的错误。然而人的才智在查出潜在问题方面又是十分有效的,任何重大事故前都必须表现有不同的征兆,有经验的和有警觉的员工一般都能发现或觉察出来,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在萌芽状态下消失或终结,不会造成重大核事故。从这一点来讲,人的才智对核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从事任何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原则行事,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满足安全文化的要求。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传递在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中间,用人类创造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的方式培育着每一个人,使之具有现代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安全素养。安全文化的特性

安全文化的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层面上的特性

精神文化即信奉价值。信奉价值就是人们喜欢的、认为事物应该处于的状态。具体体现为:

(1)核电厂最高管理层对核安全的承诺。最高级别的经历们必须以他们的行为、对待安全的态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精神来证明他们对安全的承诺。否则,将会严重阻碍安全文化的正常发展。

(2)最高管理者声称核电厂安全享有最高优先权,当安全与生产矛盾时,工作应暂时停止,以便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评价和解决。员工们不应该在有风险情况下去取得某个生产目标。

(3)要有纵深防御保护措施,以便在一种保护措施失效下也能达成安全目标。

(4)组织要使员工不担心因暴露错误受到惩罚。

(5)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观点。在组织内要形成“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思想。

(6)管理者对待员工应是值得信任的态度,并有意识去鼓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力,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让员工承担较大的工作责任也是建立积极向上的安全精神文化。

2、制度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所有人员都要遵守规章制度和程序,违反规章制度和程序是表明安全文化薄弱的信号。

(2)组织机构中职务描述应准确、清晰,责任和分工一定要明确。

(3)要鼓励核电厂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工作满意程度较高的团队和员工实行奖励制度,激发所有员工的上进心。

(4)要编制高质量的使用程序和文件,让员工易于理解和使用。

(5)要贯彻系统安全优先的原则,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运用。

(6)要教育员工对工作过程和对工作时间的关注,不要只顾眼前过程而忽略了对他人和未来工作的影响。

3、行为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最高管理层支持安全的行为必须在同事和员工中显而易见,体现出他们的示范作用能推动安全事业。

(2)经理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以便能与员工讨论安全问题时充满信心。

(3)各类人员都要习惯性应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对工作结果进行批判性检查,依此推动安全绩效的改进。对潜在的缺陷能及时发现和得到很好的解决。

(4)要牢牢树立安全持续改进的观念,这类似于开展“自我批评”。一个强有力的自我评价过程能激励员工追求安全绩效方面的不断改进。

(5)要处理好与管理当局等外部组织的关系,要相互尊重和坦诚交流,这有助于增加双方的信任。

(6)要配置足够数量且称职的员工,否则会增加员工额外的风险。

(7)要求电站经理们与员工的关系是开放式的和相互尊重的,某些电厂的等级观念可能要强一些,但这并不应该妨碍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4、物质层面上的特性

安全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特性体现为:

(1)员工应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要求员工超负荷工作,这会造成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注意力和警惕性降低。

(2)要恰当地配置各种资源。在核电厂大修期间往往会包括人员和技能在内的更多的资源。

(3)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度。否则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经理们对该场所的工作缺乏兴趣。

安全文化的作用

核安全文化就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在核电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爱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它的功能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就是将人们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人,将核电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安全文化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安全的责任及应有的态度,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

2、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与其他的专业性管理不同,它们不像设计管理、物项管理、设备管理等局限于对企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对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人员的管理,它还承担者对安全生产协调一致的运作,不能出现梗阻。要想做到这一点,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

3、为使核电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好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员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就核安全文化本质而言,核安全文化表现为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加上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在整个核电厂内形成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核电厂良好的安全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核电厂的安全文化层次。而核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和管理层,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安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力度。同时,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取决于核电的每一位员工,取决于他们对安全要求的理解,取决于他们执行安全规定的严肃性,取决于他们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也取决于他们时时处处寻求一切机会来改善安全水平。我们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干部和管理层人员,既各自承担着一份安全责任,又要联手创造对安全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安全文化水平。

第二篇:散文定义及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语)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三、英美散文的特点

英国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唯其如此,才显得活泼强悍,有较强的可读性;英国的散文多少都带有某种教化的目的,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有的表现为直接,有的表现为间接,某些时代散文家的教化意识强些,有些则弱些,有的并不表现在每篇具体的文章中,而是多篇文章所形成的总体之中;英国散文一般都明白、清晰、简洁,华丽庄重的文体不是英国散文的主流;英国散文的语气亲切随和,笔调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英国散文总是流荡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因此是一种富有作者个性的体裁;最后,它的结构一般比较精巧,也许由于篇幅短小,写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精密的构思,并能有力地将其付诸实现的缘故。英国散文是有特色的,属于散文中的上乘。约翰逊的理性论辩、哈慈利特的隽言妙语、狄更斯的通俗写实、卡莱尔的历史写作、达尔文的科学论证、罗斯金的经济忧患、阿诺德的文学探讨、罗素的哲学见解、克拉克的电视讲座等等,共同描绘出英国散文作家多元面貌与英国历史语境交织出来的思想景观和散文图画。

美国散文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风格多元并存,思辨性突出,写实性很强,幽默感独特。爱默生、麦尔维尔、詹姆斯、弗罗斯特等人的散文让人感受到无比强撼的思想活力和冷峻的辩证思维,气度非凡。梭罗、克莱恩、杰克.伦敦、庞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考普兰、韦尔蒂等人文笔清新自然,简约洗练。马克.吐温、欧.亨利、瑟伯、佩雷尔曼、冯内古特等作家的散文犀利幽默,充满张力、辛辣与苦涩。门肯、爱德蒙.威尔逊、李普曼、怀特等在大众文化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中为保持散文的文学地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怀特,以博大的视野、精致的文笔、敏锐的观察、真朴的个性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家”。沃尔夫、塔利斯、麦克菲、狄迪恩等人的新闻主义手法也给散文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道格拉斯、鲍德温、马丁.路德.金、金凯德、汤亭亭等少数族裔作家的散文创作又给美国的散文的发展图景增添了有力而必需的一笔。

四、英美散文教学的一得之见讲授英美散文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所述纯属个人体会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首先应当注意英美散文的立论方法。英美散文家大都具有这样的本事,抓住一件事情,层层敷染,演化开去,讲得头头是道,在漫不经心中引出一番人生的道理来。要做到这一点,作者不仅需要见微知著的慧眼,而且要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思想的光芒向四处辐射,使文章显得丰富充实。然后再把这些光束聚集在题旨上,折射出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戈尔德.史密斯的“国家偏见”(National Prejudice)、米尔恩的“金色的果子”(Golden Fruit)、普里斯特莱的“反讽原则”(The Ironic Principle)都属于这类文章。发散性思维的运用还见诸于正式的评论或近乎于正式评论的散文,只不过采用的技巧不同罢了。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论点,然后或旁征博引,或如剥笋壳般层层剖析,或夹叙夹议,或举例说明,将文章加以铺陈,然后再慢慢收拢,自然地得出结论,与文章的开首相呼应。

第三篇: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一、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潜伏性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4、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5、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第四篇:草原文化定义及特征

草原文化是推动内蒙古巨型企业成长的人文密码。

草原文化深远地影响和熏陶着内蒙古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文化。内蒙古企业的成长壮大是草原文化在经济领域的积极体现,是草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文明合乎中国国情的、部分实现一次次完美对接。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正是因为草原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发展的特质,才使内蒙古巨型企业在传统产业获得现代性方面成为可能。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自由、崇拜英雄、倡导刚健有为,这些积极因素是巨型企业健康成长的催化剂。随着内蒙古现代企业的崛起,草原文化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而伊利、蒙牛、永业等企业深受开放包容的草原文化影响,最终创造了品牌效应,实现了国际接轨,完成了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接。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作为内蒙古企业的杰出代表,伊利开放,实现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对接;蒙牛进取,实现了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对接;永业创造,实现了与科技、管理和组织创新的对接。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精神禀赋。它是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草原文化的这种基本精神,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概括以下四点:

1、开拓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易经·易传》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表述。

3、自由开放精神。向往自由,追求开放,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之

一。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开放的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他们来说,自由开放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精神王国的至上原则,而是人们在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中践行的对象。由于草原民族把践行自由开放的精神融入其民族性格和气质之中,因而在他们那里,自由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这是草原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最具个性的地方之一。

4、崇信重义精神。崇信重义既是草原民族的行为准则,也是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民族以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为荣,以轻诺寡信、背信弃义为耻,为追求这一崇尚的价值目标,他们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因此,守信讲义历来被认为是草原民族最优秀的民族禀性之一,也是草原文化始终高扬的精神旗帜。

2、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籍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

第五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随着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含义的理解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观点:

1.“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精神财富,是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由企业的器物文化[指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的外观、物质设备、工艺操作等物质性内容]、制度文化[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各种明令的规章制度、奖励方式、信息沟通渠道等]、观念文化[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企业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组成的。

2.群体意识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上层建筑,是企业群体反映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等意识方面的因素。

3.价值观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企业的文化意识与历史传统、经营精神和风格等均是企业的一定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含的、作为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的基本信念。

4.复合说。认为企业中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等为“外界文化”;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整体精神风尚等为“内隐文化”,企业文化即为二种文化的复合。

5.经营管理哲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哲学,是一种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观点可知,企业文化的几种学说对企业文化所下的定义,基本上都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和外延,虽都不是很确切,但也已经触及了企业文化的内核。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概念只是在近几十年才产生的,要严格的正确地给企业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非易事。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使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

问题二 企业文化的特征

(1)人本性与整体性统一。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本位素质”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强调激发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心。总之,突出的是以人为本。但是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又是以企业整体性为前提展开的。企业文化集中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利益、整体精神,它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它又是企业员工所普遍接受的一种整体感觉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所

强调的是全员一致的集体主义情绪和团结协调的行为方式。(2)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它相对于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具有一种稳定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其基本内核的稳定性更加突出。有的企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历史,企业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其基本信念和基本价值观仍然没有离开最初的构想。有的企业作为组织形态可能因某种原因不再存在了,但其企业精神仍然保留下来。但是,企业文化又是在变化中保持稳定的,具有动态性的一面。首先,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即由不定性不系统到初步定性和系统化,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变动性。其次,企业文化又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企业文化会发生变革,一种崭新的文化替代一种陈旧落后的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动态性最显著的表现。(3)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第二,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第三,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但继承不排斥创新,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自我更新的强大能力。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4)相融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与企业环境格格不入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企业文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下载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剧知识__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知识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13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41号)规......

    非法集资的定义及特征

    非法集资的定义及特征 非法集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承诺在一定期限内......

    原始诗歌定义、特征、形式

    原始诗歌定义、特征、形式 一、原始诗歌: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人类在集体劳动中集体创作的诗歌作品。它是中国文学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原始人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它直接起源......

    所谓论文的定义与特征

    所谓论文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特征分类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 非政府组织与相关概念  为什么我国用社会组织 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政府组织是西方社会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众创空间定义特征及相关案例(大全)

    众创空间在中国发展现状、七大模式、三大案例 李克强总理于5月7日结束了对北京中关村创业街的造访,咖啡杯的余温还未退却。这不仅让聚集在创业街上的“众创空间”们欢欣鼓舞,......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五篇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2006-11-14 22:01:09)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体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 (一)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二)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