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塑生命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一、这个案例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1、文中有很多含义丰富的语句,很值得品味、理解,而初二的学生有难以理解,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位在“阐释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美好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很恰当,因为抓住了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 中“尝试在网络上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学会运用网络拓展阅读,巩固对“爱”的主题的理解。”能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人耳目一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中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再塑了海伦的生命,同时也可以通过“爱”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感悟生活中的爱。
二、我认为这个案例的目标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
1、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2)班的学生,对网络资源不能熟练地运用和学习,操作技术稍有生疏。在此情况下选用网络学习法作为唯一的“过程方法”会很浪费时间。而针对知识技能目标中的“阐释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美好的思想感情。”却没有设计方法,建议把配乐朗读、自主批注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不唯一使用网络学习。
2、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中,教者认为“学生面对幸福的生活,总是熟视无睹,很难体会盲人的感受,一旦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就无法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这个分析有些太绝对了,到底这个班有多少人是这样的,这有些像老师的主观猜想。建议:结合这个学习者特征,可以在过程方法中增加,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一些盲人的生活。
第二篇:再塑生命模块二 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模块二 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再塑生命》
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一)值得借鉴的地方:
1.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学内容概括准确,分析条理清晰,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明确。
2.“尝试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会运用网络拓展阅读”这项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突破传统授课的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3.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启迪,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4.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对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利用网络资源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体味诚挚美好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通过爱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感悟生活中的爱。
(二)尚待改进的地方:
本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写作方法和语言文字都值得品评、学习。对进入初中近两年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语文的学习已经走过了掌握字词,划分课文结构的初级阶段。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成为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感悟力,提倡语文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和品味名家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段,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最终达到深刻理解、自如运用、由衷喜爱,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议加入“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 “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艺术”,“学会关注弱势群体”“学习文章写作方法和品味文章语言文字”等目标。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价
(一)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再塑生命》案例中,针对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对学生运用网络的熟练程度、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都做了详尽分析,这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做随机应变的处理;同时,也重视了学生对比体验的分析。例如,基于对学生未能体验盲人的感受分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和点拨,促进每一个学生人格的发展。
(二)尚待改进的地方
1.可以加入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由于网络课堂对该班学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他们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接受度需要老师认真分析,多加了解。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建议采用观察,问卷或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对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应该再具体一点。比如说预备能力分析中所要掌握的预备技能具体哪项掌握得不熟练,例如是编辑文字还是下载文档,还是下载视频有困难。找出具体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地训练。
3.对学习者特征分析过多地考虑了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积极的一面。如: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健全的人很难体会盲人的内心感受,逻辑思维能力欠强。建议多从学生的优势方面分析其特征。比如:该班是实验班,学生的领悟能力应该是不错的,况且,自身健全不代表完全无法体会残疾人的内心。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情感是丰富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来自于直接体验,还有间接体验,如:从电视,电脑,身边的见闻中感受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三篇:“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笔算》(综合)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教学目标的讲解详细,条理清晰;
2、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
3、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且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4、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各个维度要求进行了描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目标分析,值得我学习。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在案例中,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分析了学生的起点水平、能力基础(分析的第1条),同时,还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分析的第2条),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获得成就感,采用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教师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过程中,并没有说明对于起点水平、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安排,似乎有些欠妥。因此,我认为应该增加第四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于竖式的感知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1、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围绕了小学地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抓住认字,写字,编谜语发展儿童的语言,提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抓住课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得学会真诚的称赞别人,培养生发现别人优点,真诚赞赏别人的良好品德,提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1、知识目标:应加入掌握识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应加入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称赞与被称赞的感受。在读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应加入让学生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并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篇: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 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既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又有利于教学评价;
3、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并重,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仿编、续 编或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实 质是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建议:
(1)“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应删除 或者改为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复述课文某一段。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第4项:“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高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学能力,应改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五篇:再塑生命教学案例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案例
陈光杰
教材依据:
《再塑生命》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的第七课
设计思想:
1、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针对初二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这对一个盲聋哑人来说尤为难能可贵。我们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不能不感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搓捻”等词,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在启发、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以及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2、理解“爱”的美好,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3、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法和学法:
1、教法的运用: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感知法:遵循语文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问题导思法: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诱导的方式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2、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讨论交流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讨论交流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品评积累法:学习中,对精彩的语言进行品评积累,把文章的精华装进大脑变成活材料投入周转,将会终身受用。
3)角色体验法:变换角色,换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利于感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应为现实生活服务。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质的飞跃。
课前准备:
1、老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有关海伦•凯勒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情况交流,粗略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了解词意:
(详见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
2、走近海伦:(多媒体显示)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莉文老师到她家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10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6月,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并和莎莉文老师合作撰写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轰动文坛,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
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
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她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
3、走近莎莉文老师: 让海伦创造人生奇迹的伟大引导者!
4、引导: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发现本文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海伦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并学会了爱;莎莉文老师帮海伦启示世间真理,给海伦深切的爱”。)
三、合作探究,品味文章: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回答: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吧:(多媒体显示)
①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②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③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文字、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④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
2、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合作探究,明确: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光明”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使作者又回到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因而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
3.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那么,这个“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品味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吧:(先让学生回答,后老师通过课件显示明确)
①亲切的拥抱。(平易近人)
②送洋娃娃。(表达爱心,启迪小海伦的智慧)
③“杯”与“水”的争执。(不简单不粗暴;不撒手放弃)
④井房散步。(再次启迪小海伦的智慧)
⑤教会小海伦感受自然(循序渐进)
⑥对爱的诠释。
紧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如:①“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②“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③“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4.教师小结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心田,以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着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海伦•凯勒把一
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的赞歌,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而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这本书是献给莎莉文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也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5.讨论:
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
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操:
拓展
1、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我们从这类身残志坚的成功者身上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拓展
2、教师展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的颁奖词,调动学生学习气氛:假如海伦·凯勒是19世纪感动世界的人,你也来为她写上一段颁奖词。
颁奖词(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颁奖词(海伦):“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她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憾了世界,启迪着世人;以其强悍的生命力,诠释了“顽强”的真谛。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用自己的博大与无私,去改变这个世界。她以其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光明之灯,并把慈爱的种子撒向全世界。(谨作参考,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予以肯定)
拓展
3、在一年一度的助残日以及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上,我们应该以何种姿态展示新时代中学生的风貌呢?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
六、老师总结,在郑智化的《水手》歌声当中,该堂课结束:
亲爱的同学们,爱,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爱,学会帮助,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七、教学反思(教学评价):
一堂课结束,我发现学生还沉醉在刚才课堂的热烈气氛中,那是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带给他们的满足感;是个人获得知识时的一种喜悦感;是自己发表见解时的一种成就感。是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再也不能沿袭传统模式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一句话,我们应该将课堂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这里,我简单总结了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遵循的五个步骤:(1)、激发兴趣;(2)、感悟设问;(3)、探究研讨;(4)、展示交流;(5)、总结评价。